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做好家長四十條


美國學者大衛﹒路易斯給家長的如下建議,是你與孩子快樂相處並從教育自己有天賦的孩子中獲得快樂的寶典。
    1.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要耐心和老實地作出回答。
    2.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問題和看法。
    3.安放一個陳列架,孩子可以在上面顯示自己製作的東西。
    4.不因為孩子房間裏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只要這與他的創作活動有關。
    5.給孩子一個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主要供他玩耍。
    6.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很可愛了,用不著再表現自己。
    7.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8.幫助孩子制定他的個人計畫和完成計畫的方法。
    9.帶孩子到他感興趣的地方去玩兒。
    10.幫助孩子完善他的作業。
    11.幫助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們正常交往。
    12.自己遵循合理的行為標準並留心使孩子照著做。
    13.從來不對孩子說,他比別的孩子差。
    14.從來不用辱駡來懲罰孩子。
    15.讓孩子獨立思考問題。
    16.定期為孩子讀點東西。
    17.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
    18.激勵孩子編故事,去幻想.
    19.認真對待孩子的個人要求。
    20.每天都抽時間與孩子單獨在一起。
    21.允許孩子參加計畫家務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22.從來不因孩子犯錯誤而戲弄他。
    23.表揚孩子會背詩,講故事和唱歌曲。
    24.教給孩子與各種年齡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25.詳細擬訂實驗計畫,幫助孩子瞭解更多的事情。
    26.允許孩子玩各種廢棄物。
    27.鼓勵孩子發現問題,隨後解決這些問題。
    28.在孩子幹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贊許的東西。
    29.從不空洞地和不誠實地表揚孩子。
    30.誠實地評價自己對孩子的感情。
    31.不存在完全不能與孩子討論的話題。
    32.讓孩子有機會真正自己作決定。
    33.幫助孩子成為有個性的人。
    34.幫助孩子尋找值得注意的電視節目。
    35.發揮孩子具有的積極認識自己才幹的能力。
    36.從來不對孩子的失敗表示瞧不起。
    37.勉勵孩子儘量不依賴成年人。
    38.相信孩子的理智並信任他。
    39.讓孩子獨立完成他所從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相信會有積極的最後結果也好。
    40.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以便他能幹自己喜歡的事情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116926&next=116924&l=f&fid=78







*************************************************************************

《新好父母》父母說話十巧 
慕凡
親子之間因為朝夕相見,關係密切,父母很容易疏忽小節、信口開河,甚至隨口罵人,引起孩子討厭、不高興甚至回嘴頂撞,如此不僅傷害感情,更無法好好溝通。


下面提供十項說話技巧做參考:


一次說清: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二話不說:不嘮叨、不重複、不多管。


三思而言:話要想著講,不要搶著講。


四方觀察:選擇適當的人(個人)、地(地點)、事(事情)、物(物件)、時(時間)。


 五分忍讓:忍一時風平浪靜,孩子脾氣比較大時,父母肚量要寬大而容忍。
六六大順:每周六次,每次六分鐘,跟孩子聊聊天或講笑話,拉進關係搏感情。


七多問他:例如:「你覺得這樣做好不好?」或「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八會問話:問他事情經過情形,應該問:「這是怎麼一回事?」不要問:「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前句話單純只想知道事情始末,他會實話實說,後句話隱含有責怪之意,易引起他防衛之心。


九我訊息:說話時以「我」開頭,說出自己的感受,不要用「你」為開頭,避免有指責的意味。可以套用這樣的公式: 我看到(事實或情況)
┼我感覺(擔心或認為)┼我希望(改善或做法)。 例如:你希望孩子不要再看電視,趕快去讀書。可以這樣說:「我看到你看電視看很久了,我擔心你今晚功課會做不完,我希望你能關掉電視,快去做功課。好嗎?」



十同理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並能感同身受。
 簡單地說,如果你的孩子是八歲或十四歲,你跟他說話時,你要想像自己八歲或十六歲時會怎麼想?怎麼做?這樣你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換句話說,就是用孩子的眼光去觀看事物,用孩子的頭腦去思考問題,用孩子的心情去感受情境。


 俗話說:好話一句,做牛馬都願意;一句話使人笑,一句話使人跳,一句話讓人氣死掉。父母要多研習說話技巧,才能使溝通或管教順心如意。







********************************************************************
幼兒心智專欄
現代父母教養壓力大

筆者從事於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的臨床工作至今已有十年,曾經有醫師前輩告訴我,要瞭解兒童精神醫學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生一個小孩;
相信很多家長曾經徘徊在是否要生小孩,對於教養小孩沒有信心,甚至不瞭解自己為何要生兒育女…。

過度擔心的父母VS.情緒障礙的小孩

在我父母那一代的標準,會生小孩代表身體健康、不是同性戀、或者有了後代,等你老了才有人可以照顧你…。現代的年輕父母家庭觀念淡薄
、個人主義興盛,似乎沒有那麼清楚的目標與期待,反而比較擔心有了孩子以後的經濟壓力、環境中充斥著暴力與毒品、小孩競爭壓力大,未
來找不到工作,與其擔心不如不要生的心態,使得台灣目前的生育率在全世界敬陪末座,平均每對夫妻一輩子生育不到一名子女。因為生的少
,每個小孩能分配到的金錢與時間相對變多,因此現代小孩常得到過度的保護與期待,小孩應付家長的時間都不夠,反而更成就不了自己,所
以門診中常見過度擔心的父母與情緒障礙的小孩,小孩的教養問題絕對是現代父母親常見的壓力來源。

給現代父母的3大建言
以前的父母生的多,多半沒有時間陪小孩,常“放任”小孩自由發揮,老一代的父母常說「長大自然會好」,但時代不同,我想多數家長無法
認同這種說法。現代孩子從小就需要上幼兒園,在學校期間不論是語言、情緒、自我照顧與人際關係都受到關心,透過親師溝通,家長會得知
孩子的各種狀況,而當問題發生時,老一輩的說法與書籍刊物的看法卻經常大不相同,經常讓家長無所適從!筆者在此就門診的經驗提供一些
建議與讀者分享。

1.耐心學作父母

每個父母到後來都會發現,讓自己學會作父母的不會是教育專家與育兒雜誌,而是自己的小孩,只有親自帶過小孩,才會知道要如何做;畢竟
每個小孩都是單一的個案,沒有一種方式會適用於每位小孩。所以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家孩子的竅門,是家長的一項挑戰與任務。

我喜歡把事情當成一項工作而不是一項麻煩,我會試著去解決而不是埋怨“為何是我”;曾經有家長告訴我,他的小孩不愛唸書、就愛動來動
去,脾氣不好、常惹老師生氣,他告訴我這不是他想要的小孩,他不想過這種生活;我的回答是,沒有一種天生特定的性格會當老闆或者總統
,千萬不要忽略孩子未來無窮的潛力,試著找出對你的小孩有用的方法,他一樣有機會出人頭地。

接受自己孩子的問題並學著去解決,相信自己絕對有能力做到,即使第一次沒有成功,只是還沒找到對的方法,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好,要有耐
心的處理。多數不能成功的個案,大半是因為沒有辦法堅持對的事情,至於什麼是對的以後我會再與家長分享。

2.忙裡要偷閒

父母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體力、情緒上的限制,形式作風也會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所以別期待自己像機器人一樣,保有最佳狀態及永不出
錯,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任務。坊間常見的教養書籍,其教養理念大多以孩子為中心,父母的需求卻經常被忽略。然而,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
中,除了日常的換尿布、餵食、洗衣物之外,還要陪孩子玩、哭鬧的時候要放下手邊工作滿足其需求,對照顧者而言都是相當耗費體力與精神
的事,而這樣的工作常會落在母親的身上(我相信有許多“好爸爸”已經能接受自己需要分擔照顧小孩的工作),加上現代婦女常因為家庭經
濟的考量還需要工作以貼補家用,壓力自然更大!

此外,原來生活中的享受如:旅行、運動、朋友相聚及夫妻之間的性生活等也會因此減少,似乎成為了必要的犧牲。長期下來影響家長的情緒
與體能狀態,不僅因為精神不佳,處理小孩的問題時容易衝動與沒耐心,還有老的比較快、身材隨著走樣的危險。因此父母一定要學會忙裡偷
閒,適當的安排一些活動,找出休息的時間,以維持較佳的體力與精神狀態。

3.接受並協助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在出生時是健康的,大家也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好帶、個性溫馴與規律,但如果你的孩子並不是你期待的類型,或者
與別的孩子比起來難帶、體弱多病,你可能會覺得失望甚至丟臉,然而請試著接受孩子的特質,瞭解他的優點與缺點,找出方法來協助他成為
優秀的人材,畢竟你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你的一句話、一個鼓勵與讚美,對他將來的成長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吳四維醫師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畢業於國立陽明醫學院,現任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同時也是苗栗縣早期療育發展評估中心主
持人及苗栗縣中等學校諮商中心醫師。不定期接受報章雜誌專訪及邀稿。






*******************************************************************************

責備孩子的69句話

、這種則被方法,讓孩子頭腦變差 ●為發揮孩子的能力,需要知道的內容
1 不要對孩子說「做什麼」,而是問他「想做什麼」
2 即使非得嚴加壓制時,也要說明理由
3 「現在不行」,但是一定要實現「等一下」的約定
4 達不出煩人的「為什麼」時,一起討論
5 想要他放棄漫畫的話,首先讓他看漫畫看個夠
6 把孩子當小孩責罵之前,偶爾讓他逞強一下
7 與其說「不要失敗」,到不如說「失敗也沒關係」,反而降低小孩的失敗感
8 替孩子塑造成「像男(女)生」的型,等於也給小孩的頭鑄模
9 幫忙家事,對小孩而言,彼案頭的學習還像「學習」
10 孩子發表相反意見時,首先觀察其態度,再做是非定論
11 儘管孩子的夢和幻想「太美」,也要靜靜地傾聽
12 給遊戲定下「好、壞」區別的話,無法培養社會性
13 父母解說玩具的玩法,會使孩子的頭腦僵硬
14 與其責罵弄壞玩具,到不如幫忙修復
15 孩子想學習的才藝和被迫學習的才藝,表現出來的頭腦發揮不同


  、這種則被方法,讓孩子討厭唸書
●誘導孩子有從事意願的要訣
16 再也沒有比「讀書!」這句話,更容易削弱孩子讀書意願的話
17 與其斥責不好的科目,到不如獎勵好的科目,更能增添實力
18 如果不給孩子選擇學習的權利,將失去學習的興趣
19 告訴孩子「這樣對嗎?」讓他自己發現錯誤
20 利用賞罰做餌,只能提高一時的學習意願,最後反而糟糕
21 應該教孩子的不是學習的內容,而是學習的方法
22 附和孩子對老師的不滿,只會助長討厭學習
23 給孩子想表現什麼的經驗,讓孩子自動地記住文字


  、這種責備方法,使孩子不願聽話
●不引起反抗的「善責」秘訣
24 孩子一再搗蛋時,給他發洩的地方
25 說教時,斥責重點集中在一件事上
26 對「動作慢」的孩子,與其催促不如規定截止時間
27 嚴厲挑剔孩子的說謊,只會使孩子更愛說謊
28 父母引證自己的過去,雖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卻沒有說服的效果
29 鼓勵孩子時,指出具體的問題點
30 父母責罵的聲音愈小,孩子愈會側耳傾聽大人的話
31 即使再謙虛,父母也不要把孩子的缺點告訴第三者
32 訂定教養規則時,如果滲入「他人的看法」,會製造出不辨善惡的孩子
33 孩子吵架,即使追究理由,也不要斥責吵架行為
34 不是錯誤的行為,一旦攻擊人格的話,孩子會變得不知反省
35 責備角色全由父親一方擔任的話,孩子會失去對母親的信賴感
36 與其強要在人前打招呼,到不如用心讓他「習慣場合」
37 再怎麼不喜歡孩子的興趣,也要在某些場合認可
38 對於畏首畏尾的孩子,鼓勵的話反而收到反效果


  、這種責備方法,可以斷絕孩子的任性
●如何應付棘手難解的小孩
39 對於孩子的任性,即使開始時很難處理,也要貫徹斷然拒絕的決心
40 看穿大人的奉承,容易招致「反正我……」的反抗
41 即使父母比孩子佔下風,當場最好還是不要敷衍了事
42 即使讓孩子看出父母的想法不一致,也不要開口責備對方
43 有時候,旁人的一句話比父母說的一百次還有效
44 即使為了「方便」,也不能在教養孩子時說謊
45 在公共場所,反而離開孩子


  、這種責備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養獨立的孩子
46 發表狂妄的意見時,讓他盡情地自我主張
47 不要打斷孩子無理的要求,到不如採取對立的姿態比較好
48 對於不想回答的問題,不要拒絕,而用「現在說不出來」加以區別
49 縱然覺得很浪費,在使用零用錢時最好不要干涉
50 讓孩子自己檢討行動的方便性
51 如果不讓孩子面對小危險,將無法跨越大危險
52 缺乏「火柴經驗」等基礎體驗的話,會成為反應遲鈍的孩子
53 與其罵孩子說髒話,倒不如用一般話應對比較有效
54 幫忙孩子處理失敗的善後,但是讓孩子自己說出道歉的話
55 抽象的褒獎言詞,反而使孩子失去對母親的信賴感
56 強迫做錯事的孩子知道大人判斷的正確性,會使孩子變得離不開父母
57 攔腰打斷孩子的話,會使孩子講不清楚話
58 大人說討厭的事,孩子也會記得是討厭的


  、這些是絕對不可說出的話
●母親的一句話,關係孩子的未來
59 指責能力、容貌等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的缺點,是一大禁忌
60 讓孩子覺得被父母親拋棄的話,往往成為致命傷
61 否定孩子將來的可能性,將徹底瓦解親子間的信賴關係
62 諷刺孩子的幼稚,會使孩子不想脫離那份幼稚
63 在朋友面前受制於父母的屈辱感,將侵襲孩子的心靈
64 雖然是輕鬆的玩笑,但是絕不能諷刺孩子
65 避免使用扼殺孩子自信和意願的致命言詞
66 讓孩子強烈地「感受到愛」,只會讓孩子感受到厭煩而不是感謝
67 挫折愈大,責備的效果愈弱
68 即使自己覺得罵得太兇,父母也不要胡亂承認錯誤
69 斥責之後的撫慰方式,大大地改變斥責的效果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210&prev=249&next=209&l=f&fid=10






********************************************************************************
孩子需要你的肯定
文∕崔靜青
諮詢∕台北市公設民營忠孝托兒所所長 洪玉滿
三歲的小敏興致勃勃地拿著自己剛完成的圖畫,想向正在忙碌做飯的媽媽口中得到些許讚美與肯定,不料媽媽看了看圖畫一眼卻對小敏說:「你不知道我現在忙著煮菜嗎?為什麼挑這個時候來煩我……」,只見小敏眼眶泛著淚水失望的回到自己房間。 諸如此類的親子關係,在現代忙碌的社會型態中不斷上演,父母親不經意的一句話甚或一個不悅表情,都會深深的擊碎小朋友稚嫩的心靈,對於幼兒人格發展及日後學習態度,皆具有深遠的影響。
何謂肯定?
就廣義的層面來看,「肯定」應為對某件事物或某人的言行,表示一定程度的支持與贊同,而給予適當的善意回應。而這種回應對於天真無邪的幼兒,往往具有巨大的正面效果,除了激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樂於表現自我分享創作成果,更可以端正學習態度,永保學習的熱情。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其身心發展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其次是親友、學校的老師、同學及朋友等均具有影響力。孩子明亮的雙眼如同一部錄影機般,不斷探索、攝取周遭人事物的變換,因其心智無法分辨好壞善惡,所以大人對小孩肯定的程度,若表達錯誤或給予不當訊息時,亦將可能造成孩子負面的學習效果。
在正確肯定下的孩子充滿自信心,父母應常以口頭嘉勉或肢體語言(如鼓掌、摸頭、拍肩、親吻等)鼓勵孩子,讓孩子心裡產生榮譽感、責任心而更努力向上。激勵孩子的努力,莫過於給予一個適時強而有力的肯定。
何時該給予肯定呢?
生活中孩子的哪些事和行為是值得給予肯定的呢?
1.當孩子以全神貫注的精神,專心從事某項事物時,不論成功與否,都值得給予嘉許與肯定。
2.當孩子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心愛的事物,甚至一段難忘的經驗時,父母都應在言語與行為上給予一個立即肯定的讚美。
3.從小教育孩子應有的禮貌及負責任的態度,當孩子遇師長親鄰能主動問安道好、扶助弱小等,皆足以證明其已具有良好的生活規範,則應適時給予肯定的鼓勵。好的禮儀到處受人喜愛,將伴隨著良好的人際關係成長。
4.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新鮮好奇心永遠跟隨著,當其對父母年長者等提出詢問「為什麼?」時,對於所提出探討問題追根究底的精神,不但不應抹滅,更應給予支持與肯定。
5.孩子人格發展中,情緒管理為重要一環,當孩子願意將心裡的喜怒哀樂與父母親等分享時,除了當一個稱職的傾聽者外,不要忘了給予一個適切的肯定。
6.當孩子懂得與別人互助合作完成共同成果時,表示其人際關係已獲取寶貴的經驗和技巧,應給予嘉許與肯定。
多關心孩子的言行
心理學家認為,當孩子的情緒是處於歡樂、愉悅的狀態下,往往是其啟發創造力的最佳時刻。因此,對孩子一個適時、適切的肯定激勵,獲得正面的效果是超乎預期的。哺育教養是父母的天職,多關注孩子的言行,切勿吝嗇於讚美自己的小寶貝喔。

(取材自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15.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