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李盛雯╱台北報導】
國外研究指出,寶寶睡眠不夠,會影響腦部發育與成長;台灣本土第一份針對寶寶睡眠所做的大規模正式民調顯示,台灣大約76.9%的0到6個月寶寶每天睡不滿18小時,睡眠「ZQ指數」嚴重不足。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醫師黃正宏指出,寶寶出生6個月內是腦部發展關鍵期,平均每日需要18小時深度熟睡。寶寶睡不夠、睡不好,照顧的大人平均也會少睡2.6小時,不希望寶寶輸在起跑點的父母要多加留意。
這項「ZQ寶寶睡眠大調查」由好奇委託趨勢民意調查公司執行,調查時間是8月17至21日,以隨機抽樣方式電話調查家中有0到3歲嬰幼兒照顧者,共完成514份有效樣本,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為正負4.38個百分點。
ZQ是寶寶睡眠智商,寶寶長期睡不好,不但影響身體發育,也不利腦部發育,換句話說,「寶寶ZQ好,IQ才會好。」。調查發現,照顧者說小寶寶每晚平均醒來1.8次,只有23%的照顧者表示小寶寶睡足18小時。寶寶睡不夠的6大原因包括肚子餓、睡眠環境太熱或太冷、身體不舒服、照顧者不在、睡前玩得太興奮、尿布溼了。
調查發現,0到6個月新生兒平均睡眠14.5小時,7到12個月寶寶12.5小時,1歲至3歲幼兒平均每日睡眠則為11到12小時。交分叉析發現,習慣側睡及跟父母同睡一張床的寶寶,相對來說睡得較不安穩。67.1%照顧者認為尿布舒適度會影響寶寶睡眠,慎選舒適尿布,可讓寶寶睡得更好。
黃正宏建議,除了讓寶寶在睡眠時不受打擾,為寶寶營造安全的睡眠環境很重要。6個月以下寶寶睡床周邊要避免擺放柔軟膨鬆物品如枕頭、毛巾或太厚的被子,以免不慎發生窒息。當寶寶睡眠品質一直無法有效改善時,父母要注意病理性原因如尿布疹、溼疹、新生兒腸絞痛等,身體不舒服也會導致寶寶睡眠阻礙。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ome-baby/article?mid=4397&prev=4424&next=4393&l=f&fid=22
************************************************************************
不抱不搖,寶寶自然入睡法
育兒生活 11月號 NO.258採訪撰文/巫曉嵐
諮詢/臺安醫院嬰兒室暨嬰兒加護病房護理長 薛惠珍
卡爾威特托嬰中心園長 林翠櫻
可愛寶寶/許凱勛 溫柔媽咪/陳姵如
攝影/江建勳 梳妝/蔡琇惠
打開兒童健康手冊「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篇,即清楚載寫:6個月大後,盡量讓寶寶學會自行入睡,家長的幫助越少越好。如果總是靠家長拍、抱、搖或餵奶哄他入睡,習慣別人安撫的寶寶在夜間由深睡回到淺睡狀態時,一旦感覺到沒有人再安撫他就會醒來,吵著要家長再用同樣的方式哄他入睡,一夜間發生1至數次都有可能。日復一日家長的身心都會受到很大的干擾。
寶寶乖、快快睡
睡飽飽,長得好
俗話說:「一眠大一吋」,良好的睡眠品質可提供生長發育最佳助力,家長應該在寶寶出生後協助建立規律的睡眠模式。不過並非每個寶寶都是安睡天使,有些寶寶精力旺盛,經常臨睡前還因為貪玩毫無睡意,有些敏感寶寶則是淺眠易醒,甚至容易驚醒哭鬧,使得爸媽一整晚無法安心入眠。
臺安醫院嬰兒室護理長薛惠珍表示,寶寶出生3個月後可循序建立自然入睡的習慣,養成方式不可過於激進,且應優先回應寶寶的生理需求,並給予充足的安全感。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編印的兒童健康手冊上也提到,2、3個月大後,夜裡盡量減少換尿布,寶寶如有響動可先不理睬,除非他大哭不然不要餵奶。餵奶時不要開大燈,不跟他說話或玩,亦可逐漸減少餵奶量,讓他體會白天和晚上的不同,而逐漸放棄夜間吃奶的習慣,一覺睡到天亮。
哄睡3大禁忌
孩子夜間的睡眠分成7、8個週期,淺睡與深睡交替進行,淺睡時會有響動,可能吵醒同床的家長,此時除非孩子大哭,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撫動作,如餵奶、拍背等,給孩子機會學習自行入睡比較適當。
NG 1:搖睡
當寶寶哭鬧或睡不安穩時,有些家長習慣將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在搖籃內搖晃直到入睡,雖然這樣的動作可以提供安撫作用,卻可能對尚未發育成熟的腦部造成損傷。
搖晃的動作會使寶寶脆弱的大腦不停撞擊較硬的顱骨,一旦造成腦部組織表面微血管破裂,輕則發生癲癇、腦震盪,重則引發智力低下、顱內出血、腦水腫,應盡量避免採取搖睡方式哄寶寶入睡。
NG 2:摟睡
有些家長喜歡一整晚摟著寶寶睡覺,當寶寶被緊緊擁抱時,往往反覆吸入狹小空間內的汙濁氣體,腦部缺乏新鮮空氣將影響生長發育,也可能增加窒息意外發生機率。
摟睡會造成寶寶肢體受到限制,影響正常血液循環,且容易因為家長的小動作影響睡眠品質;卡爾威特托嬰中心Nancy園長表示,習慣被摟睡的寶寶可能會變得更加敏感,一旦家長離開便會立即驚醒,反而更容易缺乏安全感。
NG 3:奶睡
喝奶其實是一項耗費體力的活動,寶寶經常會在吸奶時進入睡眠狀態,如果奶瓶或乳頭一直放在寶寶口腔內,可能造成寶寶在睡眠過程中反覆發生吸奶行為,將影響腸胃消化功能,並且可能引發蛀牙以及齒列生長異常,Nancy園長提醒家長應在寶寶入睡後立即將奶瓶或乳頭抽出,切勿養成寶寶依賴奶睡的習慣。
輕鬆哄睡5大絕招
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幫助寶寶自然入睡一覺安眠至天亮的秘訣,首先要了解寶寶的天生氣質以及睡眠特性,並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寶寶生理時鐘與家庭作息的睡眠模式,方可培養寶寶在舒適、安心的狀態下自然入睡。
Point 1:觀察睡意暗示行為
當寶寶產生睡意時會發出暗示訊息,例如:揉眼睛、打呵欠,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可連續觀察1~2週後,了解寶寶的生理作息,再來制定適宜的睡眠時間,在寶寶容易感到睡意的時間培養自行入睡的習慣,將可以更快獲得成效,也可免除家長的挫折感。
如果寶寶的生理時鐘無法與家庭作息配合,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可藉由分別列出寶寶與家庭作息周期表,了解其中差異,慢慢將時間差調整至雙方皆可接受的範圍。
Point 2:營造舒適睡眠情境
★ 光線—Nancy園長建議家長可利用明亮與昏暗的光線幫助寶寶辨別醒著與入睡的環境差異,薛惠珍護理長提醒家長白天可拉上窗簾減少光照度,夜晚則關掉室內燈光,僅保留一盞小夜燈供夜間探視使用,若寶寶半夜醒來也不易感到驚恐。
★ 溫度—薛惠珍護理長認為室溫保持25℃上下是最舒適的溫度,Nancy園長則提醒家長不要給予寶寶穿著過多衣物,以免因流汗造成不適影響睡眠。
★ 雜音—睡前1小時盡量保持居家寧靜的氣氛,若家長未一同入睡,應盡量減少雜音擾亂寶寶睡眠。Nancy園長認為不需要在寶寶睡眠時刻意保持絕對安靜的環境,以免養成寶寶對雜音更加敏感。
★ 寢具—Nancy園長表示,輕柔的寢具可提供舒適的觸覺感受,對於幫助寶寶入睡具有正面效果,但須注意床的四周不可放置容易造成窒息的厚重棉被或繩索,以免在家長離開時發生意外。
Point 3:建立規律就寢模式
寶寶睡前1個小時可以開始進行一連串ending儀式,例如:洗澡、喝奶、刷牙、換穿睡衣、說床邊故事、聽音樂、道晚安…,透過規律的睡前儀式,等於是對寶寶下達「做完這些事就要睡覺」的指令,協助寶寶自然而然養成入睡認知。
Point 4:給予適當安撫替代
薛惠珍護理長說明,不抱不搖,不代表完全不給予安撫,畢竟這個階段的寶寶還是很需要父母的關愛,親密的親子關係對於寶寶的心理發展亦有正面幫助,不過安撫的方式仍應朝向幫助寶寶逐漸習慣自行入睡的方向進行。
★ 溫柔撫觸
在寶寶入睡前或睡眠中醒來時,Nancy園長建議家長可利用緩慢且輕柔的方式輕拍或是按摩寶寶的身體,幫助寶寶穩定情緒快速入睡。
★輕柔音樂
寶寶的聽覺反應特別靈敏,Nancy園長建議家長在睡前可播放輕柔的音樂,如:水晶音樂、海潮聲,製造愉快的睡眠氛圍。
★和緩語調
大多數寶寶都很喜歡聆聽媽媽的聲音,睡前不妨為寶寶吟唱搖籃曲或是在耳邊輕語,讓寶寶在充滿安全感的情境中進入睡眠。
★ 安撫小物
家長在培養寶寶自行入睡的階段,可以挑選數樣柔軟的玩偶或是小被子當作寶寶的安撫替代物,若寶寶在夜間醒來,較容易自行安撫入睡,不過Nancy園長提醒家長,安撫小物不應只有唯一選擇,如過度依賴某件安撫替代物,將來可能必須再次面臨戒除依賴安撫物的問題。
薛惠珍護理長建議有奶睡習慣的寶寶可以適當使用安撫奶嘴,但家長仍須在寶寶入睡後立即拔除,以免對奶嘴產生過度依賴。
Point 5:漸進縮短貼身陪伴
Nancy園長由托嬰中心獲得的經驗教導家長,無論新生兒或已習慣被抱哄的寶寶,都適合採用漸進式縮短陪伴來幫助寶寶學習自行入睡的能力。一開始家長可以採取躺著摟抱的方式,輔以言語及肢體安撫,等寶寶逐漸習慣之後,再慢慢縮短陪伴時間以及肢體碰觸,例如從一開始緊抱入睡,慢慢拉開身體的距離,以分床或分房為最終目標。
不要讓恐懼感陪伴寶寶入睡
雖然讓寶寶自行入睡的好處多多,但仍不適合使用過度激進的方式,Nancy園長提醒家長不要過度焦急,以免寶寶受到緊張氣氛干擾反而更不易入睡;薛惠珍護理長也補充,在寶寶學習自行入睡的過程中,應堅守不責罵、不施壓的態度,避免在寶寶心中留下不愉快的陰影。
另外,有些家長喜歡利用恫嚇方式強迫寶寶盡快入睡,「虎姑婆愛吃不睡覺的小孩」、「再不睡就叫大野狼把你抓走」…,薛惠珍護理長不建議家長採取這類做法,睡前故事也應挑選較溫馨的內容,以免過度強烈的刺激會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對寶寶產生心理壓力,造成寶寶不敢入睡或是睡不安穩。
哄睡技巧Q&A
充足的睡眠,能使寶寶維持充沛的體力和學習的企圖心。睡眠習慣不好,會導致睡眠不足或品質不良,孩子會變得情緒不穩定、合作性差、學習興趣不高及不能專心。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喔。
Q1:寶寶在學習自行入睡的過程中反覆出現需索安撫的行為,到底該不該順勢給予安撫?
A1:Nancy園長提醒家長,自行入睡的習慣需要慢慢培養,無法藉由強制訓練一蹴可幾,如果寶寶在過程中出現反覆需索安撫的行為,家長可視情況給予適當安撫,如此反覆的過程可能會持續3-6個月,如果家長能夠堅持信念,並且藉由其他方式提供寶寶充足的安全感,一定可以找到孩子與家長都能接受的入睡模式。
薛惠珍護理長也鼓勵家長,從培養自行入睡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增加溝通技巧,對於外來的人際關係發展具有很大的助益!
Q2:當寶寶不願自行入睡而哭鬧時,到底該讓他哭多久?
A2:坊間有不少訓練寶寶自行入睡的做法,薛惠珍護理長提醒家長,千萬不可完全複製他人的方式,應該參考孩子的天生氣質、親子關係以及家庭習慣加以調整。
孩子的哭鬧有時候是某些生理需求或是疾病徵兆,家長應先處理生理問題,如:飢餓、尿濕,並檢查是否發生疾病,如:胃食道逆流、腸絞痛、中耳炎都是嬰幼兒常見的夜間哭鬧原因。
排除這些原因之後,家長可以慢慢拉長回應哭鬧的時間,不要在寶寶發出抗議聲時立即抱哄,一方面讓寶寶學習忍耐,一方面也可避免寶寶過度依賴哄睡。
Q3:如果在培養自行入睡的過程中,寶寶出現強烈抗拒行為,還應該堅持下去嗎?
A3:不管家長做出任何決定,都應該以「愛」為前提,如果寶寶出現嚴重的抗拒行為,表示你所採用的方式並不恰當,薛惠珍護理長建議家長不妨暫時回復原有的安撫方式,慢慢透過讚美與溝通的方式,循序漸進協助寶寶自行入睡。
Nancy園長提醒家長,當環境發生變異時,例如:上學或家中迎接小嬰兒,孩子在心理上容易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有可能使原本已培養完成的入睡習慣產生退化行為,此時家長應給予大量愛的陪伴與保證,等待孩子找回自信與安全感之後,再重新建立睡眠模式!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ome-baby/article?mid=4370&next=4351&l=f&fid=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