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過敏寶寶該怎麼吃?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主治醫師 顧明修
輯╱張玉櫻


有過敏體質的寶寶,自出生起即應做好飲食保健,以免日後出現過敏疾病。本文分別從嬰兒出生至6個月、6個月至1歲的斷奶期、1歲之後的兒童期等三個階段,為家長介紹過敏寶寶的飲食保健方法。


近20年來,兒童過敏疾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造成不少家長的困擾。過敏兒的父母總是急切地問:「要怎麼做才能避免寶寶變成過敏兒?」避免的方法很多,包括藥物預防、避免接觸過敏原、避免空氣污染及飲食保健等。以下的內容就為各位家長介紹過敏寶寶的飲食保健方法。


先評估寶寶是否有過敏體質     在決定自己的寶寶要不要進行「預防過敏的飲食保健」之前,必須先由下列三點評估嬰兒是否有過敏體質。評估之後若覺得可能為過敏寶寶,就必須與醫師討論如何防範過敏疾病的發生,以及是否開始進行飲食上的保健措施。過敏寶寶的飲食保健是一輩子都要進行的,而且越早開始,防範的效果越好。     1.由家族史評估:過敏疾病有遺傳傾向,若寶寶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姐或其他親屬若有過敏疾病,則寶寶可能有過敏的遺傳。越親近的家人有過敏疾病,寶寶過敏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母親是否有過敏病,對小孩的影響比父親來得大。


2.由臍帶血檢驗評估:若家族史有過敏傾向,可考慮於嬰兒出生前先告知婦產科醫師,在嬰兒出生時自費檢驗臍帶血,看E型免疫球蛋白值是否異常。若異常,也表示過敏的機率較高。

3.由懷孕時是否避免過敏原評估:懷孕時,須避免接觸吸入性過敏原(塵?、黴菌等),勿攝取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例如蝦蟹等有殼海鮮類、堅果類等),並遠離二手菸。若未做到以上幾點,則生出過敏寶寶的機率將大為增加。


6個月內的嬰兒,喝母乳或水解蛋白奶粉     若診斷出寶寶有過敏體質,6個月以前應注意以下飲食須知:

◎ 母乳至少喝6個月:而且越久越好。在母乳哺育期間,母親應避免攝取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蝦蟹類、堅果類等),避免吸入過敏原,遠離二手菸。
◎ 無法哺育母乳時,讓寶寶改喝水解蛋白奶粉:水解蛋白奶粉是將牛奶中的蛋白質水解成較小、較不會引發過敏的蛋白質,因此寶寶喝了比較不會引發過敏。
◎ 勿輕信偏方:坊間有些偏方如花粉、蜂膠、羊奶、草藥等,並無醫學證實可預防過敏病的發生,有些甚至會誘發過敏,因此不宜服用,年紀較小的嬰幼兒更不可嘗試。
◎ 給予乳酸菌等益生菌:益生菌可增加腸內的好菌數、增加抵抗力,具有改變體內免疫細胞的功能。對已有過敏的人可以減輕過敏病症狀,對尚未過敏的人,可以預防過敏病的發生。


* 水解蛋白奶粉的營養是否較差?其實水解蛋白奶粉的營養和一般奶粉一樣,因此不需擔心寶寶營養不良,但價格較一般奶粉貴,味道較一般奶粉差。

* 水解蛋白奶粉要喝多久?一般喝到一歲以後,再慢慢換成一般奶粉。
    6~12個月過敏兒飲食注意事項     ◎副食品:6個月大以後再添加。一般嬰兒在4個月大時即可添加副食品,但過敏寶寶建議6個月大之後再添加。如果過敏症狀嚴重時,有些醫師甚至建議把副食品的添加時間延至9個月大以後。但如果寶寶有厭奶的情形,導致奶類攝取不足時,為了避免營養不良,可從4個月起添加較不會引起過敏的「過敏兒專用米粉」。


◎添加副食品的方法:每週添加一種新食物,從少量開始,每天逐漸增加食用量。在確定不會引起或加重過敏症狀時,再換下一種新食物。若出現過敏症狀,則立即停止該食物。不要一下給寶寶這種食物,一下又吃另一種食物,如此,發生過敏症狀時,比較難找出哪種食物是引起過敏的食物。


◎添加副食品的順序:由「低致敏性」的食物開始慢慢嚐試,例如米粉、果汁(泥)、菜汁(泥)、稀飯等。10個月大之後才開始添加蛋黃、魚、肉、肝等動物性食物。至於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蛋白、有殼海鮮(蝦、蟹)、花生堅果類等,最好等1歲至1歲半以後才食用,不過還是少吃為宜。


◎食物過敏會引起哪些症狀?包括腹瀉、嘔吐、腹痛等腸胃症狀;在皮膚會以長疹子、搔癢、蕁麻疹等來表現;此外,咳嗽、流鼻水、打噴嚏,或原有的過敏症狀加重時,也要考慮是否是食物所引起的過敏症狀。

◎不要害怕添加副食品:某些父母怕副食品會誘發寶寶的過敏,因此一直不敢添加副食品。其實副食品可訓練寶寶的咀嚼及吞嚥能力,對促進腦部發育、顏面神經與肌肉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牙床的發育也會較健康。因此仍建議在寶寶1歲之前添加副食品。只要慎選副食品,就不怕過敏的誘發。


◎多樣化的的食物種類:不要因為怕寶寶吃到易致敏的食物,就限制食物的種類。多樣化的的食物種類,才能補充孩子成長所需的營養。只吃少數種類的食物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因此父母應該供給寶寶不同種類的食物,並避免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1歲之後過敏兒飲食注意事項     ◎較易導致過敏的食物盡量少吃:下列食物的成分有較高的抗原性,理論上較易引起過敏,應少吃:


(a)蛋白質類:包括蛋白,以及有殼的海鮮類如蝦子、螃蟹、蛤、牡蠣、干貝等,不新鮮的魚貝類也不可吃。
(b)蔬果類:荔枝、芒果、草莓、柑桔類等。
(c)核果類:核桃、腰果、乾果等。
(d)豆類:花生、黃豆、豌豆等。


◎奶類、蛋白、麵粉、魚類可以吃:並非所有的海鮮都會誘發過敏,有殼的海鮮才容易引起過敏。魚類對小孩而言是很好的營養,不應限制這類食物。雖然奶類、蛋白、麵粉較易引起過敏,但這些食物遍佈存於各種食物中,減少攝取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因此,除非由醫師判斷這些食物會引起寶寶的過敏,否則1歲之後不應限制這些食物。


◎勿吃冰冷的食物及飲料:冰冷的食物、飲料會引起神經及內分泌過度反應,導致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過敏症狀。

◎勿吃高熱量或油炸的食物:這些食物會讓體內的發炎物質增加,加重過敏症狀。


◎避免刺激性食物:太刺激、太鹹、添加人工添加物的食物要避免,飲食宜清淡。因為刺激性食物(如芥末、薑、胡椒、辣椒等)會刺激氣管、鼻腔,使過敏症狀加重。添加人工添加物的食物包括蜜餞、加工過的金針和某些糖果,也應盡量少吃。

◎多吃可降低自由基的食物:包括綠色蔬菜、水果、深海魚油等。空氣污染、油炸類食物等會導致體內自由基增加,引起體內發炎反應。綠色蔬菜及水果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可降低體內自由基;深海魚油也有類似作用。


什麼是自由基?     自由基(free radical)是指帶有不成對(奇數)電子的分子、原子或離子,它很不穩定,很容易從其他分子搶奪一個電子來穩定自身結構。自由基之所以有害,是因為它活潑的化學特性,會和體內的細胞組織產生化學反應,使細胞組織失去功能而遭到破壞;此外,自由基也會和細胞內的DNA發生反應,因而破壞DNA、加速老化並增加致癌機率。     結語     導致過敏疾病發生及惡化的原因很多,包括吸入性過敏原、空氣污染、情緒壓力及食物等因素。治療及防範過敏疾病,需從接受治療、做好環境控制、減輕情緒壓力及飲食控制等各方面著手。單純注意飲食而忽略其他因素,是無法完全預防或改善過敏疾病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5432170/article?mid=546&prev=549&l=f&fid=10






********************************************************************************

吃水果依體質 過敏寶寶少量嘗試多觀察


當嬰兒成長到四至六個月大左右,神經及腸胃道的發展開始適合嘗試母奶以外的食物及餵食方式。添加副食品可訓練寶寶咀嚼能力及吞嚥的動作發展,引起寶寶對新食物的興趣,循序漸進的培養飲食習慣,並供給均衡營養,以促進生長與發育。每個嬰兒都是獨特的個體,幾個月的差異是正常的,但不建議早於四個月餵食副食品。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翁慧玲指出,從寶寶可開始吃副食品的時候就可為他添加水果。剛開始建議讓寶寶從果汁開始接觸,最好是挑選當令、新鮮、屬性溫和(吃起來不會太酸、苦澀)的水果較為合適,且將新鮮水果榨成汁後,要將果汁和水1:1稀釋。假如寶寶剛開始接觸到陌生的食物有點不太適應,可依照寶寶的年齡和喜好逐次添加於餐與餐之聞或是等寶寶口渴時再餵。而隨著寶寶的成長發育,約6~9月大可開始添加果泥,約10~12個月大就可吃果肉。

寶寶吃水果的時機和方式
什麼時候給寶寶吃水果是最恰當的時機呢?是飯前還是飯後?還是想到就餵?營養師建議,寶寶剛開始嘗試時,可先讓他當點心吃,接著可在寶寶的正餐之後添加,同時讓寶寶養成定餐定量的習慣,不要想到才餵。還有,由於寶寶的胃容量尚小,單次吃水果的量要斟酌,儘量不要影響到寶寶的正餐攝取。
寶寶依體質吃水果
水果大致上可分為甘平、寒涼以及溫熱三大類,每個寶寶的體質也大不相同,並非每種水果都適合寶寶吃。建議依照寶寶的體質去選擇合適的水果,以免食用不當,長期下來為身體帶來負擔。一般來說,體質偏熱的人較適合吃寒涼類的水果(例如:柑橘類、瓜類);體質偏寒的人較適合吃溫熱類的水果(例如:荔枝、鳳梨)。另外像是蘋果、枇杷等甘平類水果的屬性較溫和,絕大多數的人都適合吃。
體質分類
體質偏熱的症狀:糞便偏乾、便秘、易煩躁、易流汗、尿量少且色偏黃。
體質偏寒的症狀:糞便軟、腹瀉、面無血色、手腳冰涼、尿量多且色淡。
水果屬性三大類
寒涼類水果:橘子、柚子、香蕉、柿子、梨子、奇異果、楊桃、草莓、香瓜、西瓜、火龍果等。
溫熱類水果:荔枝、龍眼、棗子、桃子、櫻桃、芭樂、釋迦等。
甘平類水果:木瓜、蘋果、柳橙、葡萄、蓮霧、枇杷、李子等。
過敏寶寶先少量嘗試並多觀察
父母為寶寶添加副食品必須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從流質到固體食物,從一樣到多樣食物,最好以天然為主,注意新鮮及安全。避免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牛奶、蛋白、花生、帶殼的海鮮類、酸性的水果如草莓、柑橘、番茄、奇異果,都是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一歲之前最好少量嘗試或不要食用,也不要給一歲以下的寶寶食用蜂蜜,以免引起肉毒桿菌中毒。
營養師翁慧玲指出,最容易誘發過敏的水果為奇異果。英國的研究報告也顯示,5歲以下孩童有三分之二都對奇異果過敏。過敏的症狀以紅疹最為常見,有的人會在接觸的部位出現嘴巴、咽喉腫脹,以及哮喘、呼吸困難等症狀,更嚴重的人會休克。針對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建議父母先讓寶寶少量嘗試後再觀察幾日,沒有出疹或其他過敏現象便可繼續吃;若出現過敏症狀則可等寶寶大一點再給他嘗試。
水果種類多變 兼顧營養攝取
營養師建議父母除了要拿捏好寶寶吃水果的份量,也要兼顧到水果的種類與營養。在寶寶剛開始接觸時,一天以一種水果為限,接著再慢慢加入第二種、第三種。如此可讓寶寶提早接觸各種水果,吸收到各式水果所富含的豐沛營養,也可避免吃到農藥或其他有毒物質殘留的水果,減少副作用並分散風險。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338&prev=19418&next=19283&l=f&fid=28







*******************************************************************************

寶寶健康吃不過敏
嬰兒與母親 3月號 NO.437
採訪撰文/張晴宜
諮詢/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 翁慧玲
攝影/桃樂絲童趣.攝影(02-2725-5353)
模特兒/可愛寶寶紀閔珊
在寶寶約4~6個月大,開始吃母奶或配方奶之外的副食品時,由於小寶寶的胃腸發育尚未完全成熟,許多家長會很擔心寶寶接觸新食物會不會有過敏或其他不適症 狀,戰戰兢兢地選擇食物種類,不太敢讓寶寶吃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諸如蛋、蝦、魚等。但寶寶需要攝取均衡營養才能健康成長,專業營養師建議家長階段性地讓寶 寶嘗試不同種類食物,並仔細觀察有沒有過敏或其他症狀,沒有必要對特定食物敬而遠之。

引起過敏的原因
導致過敏的因素大致上分為三大類,分別為遺傳、環境、食物及藥物。分別說明如下:
l   遺傳:父母親中有一人過敏,會有五成的機率生出過敏兒;雙方都有過敏則為八成。
l   環境:包括花粉、灰塵、動物毛髮和皮屑、黴菌、蟑螂、塵螨等都有可能引發過敏。
l   食物: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包括帶殼海鮮類、堅果類、牛奶、蛋、奇異果、草莓等。
l   藥物:有些藥物(例如:抗生素)會引發過敏反應。
另外,隨著氣候變化、空氣汙染、個人情緒、運動過於激烈或生病等,都有可能加重過敏的症狀。
食物過敏的症狀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翁慧玲指出,常 見的易造成過敏食物包括帶殼海鮮、牛奶、蛋、奇異果及芒果等。有些人吃下這些食物約半小時後,就開始出現皮膚紅疹、發癢、接觸的部位紅腫、腹瀉或脹氣等症 狀,最嚴重的情況為休克。對於已可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寶寶,建議剛開始不要一次添加兩種以上的食物,應採漸進方式由少而多,如此也可方便觀察寶寶對哪些食物有過敏反應。
注意:寶寶若有腹瀉或其他特殊症狀不見得都是對食物過敏導致,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建議家長最好帶他到醫療院所讓專業醫師診斷評估。
過敏食物不用避而遠之 營養均衡才是最重要的
假如寶寶吃到某種食物出現過敏反應,可等到年齡稍微大一點再讓他嘗試看看,沒有必要完全避開。翁慧玲營養師表示,寶寶約4~6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的這段時期是很重要的。雖然母乳中的營養價值很高,但隨著寶寶的成長,仍無法完全滿足寶寶的成長需求,必須倚靠其他食物來供給不同營養素,使骨骼和肌肉生長,並可提昇、加強寶寶的免疫力。若寶寶的身體沒有足夠的免疫力以抵抗外來病菌,就更談不上要避免或減緩過敏症狀了。假如寶寶到了一歲,都還沒有給他吃任何副食品,僅餵他母奶或配方奶,生長遲緩的問題很可能會在寶寶身上出現喔!
聰明變通 用其他食物取代過敏食物
若已確認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可用其他同類型食物來取代。翁慧玲營養師以寶寶對牛奶過敏為例。假如發現寶寶對牛奶過敏,要先判斷是對牛奶中的何種成份過敏。假如是對奶蛋白過敏,可用水解蛋白奶粉作為替代;對乳糖不耐,則可用無乳糖奶粉取代。
不要過度限制飲食
假如家長為了怕孩子有過敏症狀出現,而從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嚴格限制能吃的食物種類,這樣會導致孩子沒有獲得該有的營養,也就無法成長茁壯,擁有健康的 身體。倘若想找出孩子的主要過敏原,建議家長要多觀察孩子的反應。當孩子在吃到哪些食物或處於何種環境下,出現了過敏反應。平時多注意寶寶的身體狀況,長 期下來自然就會發現寶寶的過敏原為何。若找出寶寶真正的過敏原並避開後,他的過敏症狀仍相當嚴重時,還是有必要求助於專業醫師。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283&prev=19338&next=19061&l=f&fid=28






********************************************************************************

一歲前避免過早接觸的食物


飲食要均衡,但對一歲以前的寶寶而言,由於腸胃道發育還不完全,為了避免增加其腸胃道的負擔,且減少引起過敏的機會,有些食物實不宜過早接觸!
有些食物因為保存方式、成分及質地等問題,容易引起腸胃道問題,而一歲前的寶寶,因在腸胃道的發育和免疫系統仍未成熟,為避免引起腸胃不適和引發過敏症狀,最好少碰為妙,即使吃,也以少量為原則!
大多數的過敏原為大分子的蛋白質,正常的腸胃道功能有足夠的保護力,可抵擋外來的蛋白質入侵,只是嬰幼兒的腸胃道發育還不成熟:消化液分泌不足而無法分解、免疫球蛋白分泌量低,當接觸這些蛋白質時,過敏原很容易進入體內而引發過敏反應。
當四至六個月大的寶寶開始食用副食品時,以少量食用、一次只試一種、每種食物至少相隔一星期的餵食原則,同時,更要注意質地從液體開始,再逐步進階到泥狀、糊狀,避免因顆粒過大而造成不易吞嚥及消化的問題。

蜂蜜
危險點:成分含肉毒桿菌孢子。
雖然喝蜂蜜水有其好處,但是蜂蜜的製造過程中不會經過高溫殺菌,以免破壞成分,但卻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可能導致一歲以下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因此,建議一歲以下的嬰兒最好不要食用蜂蜜。

花生醬
危險點:成分易引起過敏反應;保存易受黃麴毒素汙染。
花生本身含有花生油酸,這是一種人體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人體細胞會利用此酸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是人體內有名的天然發炎性物質,易引起過敏而有發炎反應。如果家族有食物過敏的遺傳,一歲前最好避免餵食花生製品。
另外,花生醬則易因保存不當,易受黃麴毒素汙染。根據衛生署食品衛生標準規定,花生及其製品中黃麴毒素不得超過15ppb。萬一不慎攝食了大量被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會導致急性肝中毒,甚至死亡。

鮮奶
危險點:成分不易吸收。
鮮奶富含營養,但一歲前的寶寶卻不適用,主要是鮮奶中的酪蛋白質分子結構大,不易分解,無法為一歲以下的寶寶所吸收;而且有些寶寶的腸道若沒有足夠的乳糖酵素分解乳糖,都會造成腸道的刺激,影響排便功能;加上某些礦物質則可能加重嬰兒的腎臟負擔,使小孩出現慢性脫水、大便乾燥等症狀。
尤其是對一歲以前的嬰兒來說,母乳最好,否則應選擇配方奶,因為配方奶會調整蛋白質和脂肪結構、鈣磷比例,還適量添加一些維生素、微量元素、核苷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嬰幼兒生長發育必需成分,以完整的營養提供其發育所需養分。
由於近來配方奶的價格經常調漲,有的媽媽或許會以為,不如讓滿一歲的配方奶寶寶改喝鮮奶,提醒媽媽,兩歲前的幼兒最好還是喝配方奶,才不會增加腸胃道的負擔,且無法顧及均衡攝取養分(鮮奶的鐵質含量不多,長期食用可能會造成貧血。)

蛋白
危險點:成分易引起過敏反應。
蛋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還有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只是寶寶一歲前的消化能力還無法負擔這豐富的營養成分,加上蛋白中的成分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所以,開始吃副食品的嬰兒必須先吃蛋黃。

海鮮
危險點:保存不佳易腐敗而引起過敏反應。
趙思姿營養師指出,海鮮的問題主要在於因為保存不易而腐敗,腐敗的海鮮則容易引起過敏。腸胃道功能發育尚不完善的寶寶本來就較為敏感,對吃到不潔的食物,身體出現的反應往往更甚大人,因此,建議在一歲前,少吃為宜。
雖然不少成人吃過蝦、蟹等海鮮後,常會出現皮膚癢的過敏症狀,但也未必每吃必癢,有時少量食用就不會有過敏症狀,她建議,如果易有此問題者,可減少攝取量,倒也不必完全避而遠之。

豆類製品
危險點:成分是高過敏原且易脹氣。
豆類中含有的蛋白已屬於高過敏原,加上含大量寡醣不易被消化,而容易造成脹氣,對腹壁肌肉較薄的寶寶而言,本就容易出現腹脹情形,若再吃入易脹氣的豆類製品,更如「雪上加霜」,所以,像豆漿、豆腐干、豆腐、紅豆和綠豆等豆類製品,就暫時先保持距離啦!

柑橘類
危險點:成分易刺激胃酸分泌。
通常寶寶滿四至六個月大後,媽媽會開始讓寶寶喝點稀釋的果汁,建議此時避免食用柑橘類水果的純果汁,由於這些水果富含維生素C及果酸,易刺激嬰兒的胃而造成胃液逆流。
即使讓寶寶喝柑橘類以外的果汁,也要把握以一比一的比例對水原則,且慢慢地增加攝取量,以使腸胃道慢慢適應。另外,要注意像草莓、奇異果等漿果類,果實內的籽因不易被分解,也不適合讓寶寶吃。

醃製食品
危險點:添加成分造成腎臟負擔。
新鮮的食物最好!醃製食品所添加的物質,對腸胃功能較弱的寶寶因無法順利代謝,無疑是沉重負擔,同時也會影響寶寶對食物的味覺感官,更不要說醃製食物中含有的亞硝酸鹽是高風險的致癌物,能避免就避免,能延後食用就不要過早食用!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572&prev=18573&l=f&fid=28




***************************************************************

吃對食物 遠離過敏原

為孩子的健康把關
食物與過敏反應息息相關!
除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灰塵、塵蟎、毛絮容易造成皮膚以及支氣管的過敏反應外,其實絕大多數的過敏原來自於每人每天吃進肚裡的食物,因此選擇「對」的食物,將能有效減少過敏情形的發生。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營養組組長陳奕翰表示,人體對食物的過敏現象通常來自於對食物內大分子的不適應。大人當然也會對食物有過敏反應,但因為大人的腸胃道已發育完全,擁有足夠的能力抵擋這些食物中較難被消化的大分子,因而不至於出現腹瀉、腹痛等過敏現象,但孩子(尤其未滿3歲)卻不具備這些抵抗能力,因為他們的腸胃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將水溶性蛋白質完整消化,因此較容易產生對食物過敏的反應。
欲幫助孩子增強抵抗力,陳奕翰營養師建議家長考慮從小哺餵母乳,因為母乳含有豐富的營養素能夠幫助增加寶寶抵抗力,且母乳中所含的乳清蛋白成份,容易被孩子自行吸收且不易造成過敏,其中所含的免疫物質更能夠並有效減少以及預防過敏。但需注意,若母親本身對某種食物會產生過敏,應避免在懷孕或是哺餵母乳期間吃到該種食物,以免引發母親自身的過敏反應甚至影響孩子。

吃對食物,保有健康的入門法則!
每個人對於食物的身體反應皆不同,有可能某些人吃到高蛋白質的食物會出現過敏反應,但對其他人而言卻可能毫無影響。在此提醒家長6種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種類以及食用時的注意事項供家長參考,儘管想要讓孩子嘗試食物,也建議逐步且緩慢的給予,以免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
1.花生與牛奶
因花生與牛奶含有高量蛋白質,容易因其中所含的大量大分子蛋白質而使得腸胃道發育未完全的孩子引起過敏現象,建議1歲以下孩子應盡量避免食用。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2.麥類
黃豆類或麥類的食物也是容易引起孩子過敏的主要原因之一,假如家長發現孩子對於麥類製品有過敏反應,建議可改以五穀類或是米精、米粉替代,其中五穀類所含的礦物質硒以及維生素A、維生素C等,都能有效降低過敏反應。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3.蔬菜類食物應避免含有太多農藥,除了烹煮食用前先仔細清洗外,還須用高溫熱水川燙後再讓孩子食用,以免部份農藥造成孩子可能發生的氣喘性過敏。

4.肉類建議避免食用海鮮類,多選擇雞肉、魚肉等含有豐富蛋白質卻不易造成過敏的肉類。

5.水果類則除了避免表皮有毛的如奇異果、芒果、鳳梨、草莓等以及柑橘類的水果外,其他水果都不易產生過敏。

6.待孩子進入副食品階段之後,建議家長可以開始嘗試在餐食中添加少量的豆製品,並避免使用產生過敏的花生油、堅果類調理食材。

如何知道食物適合寶寶與否?
6個月以內的寶寶而言,最好的食物就是母乳,除了母乳內含豐富營養素外,它更含有珍貴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幫助寶寶建構抵抗能力,對抗外來病毒、細菌以及過敏原。
每個人對於食物的接受度以及反應皆不同,一般而言,從遺傳角度可以觀察孩子是否會對某種食物出現過敏反應。通常若家長或是家裡的其他小孩會對特定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則該食物成為孩子的過敏原機率便會大增,因此建議家長若已知自己對某種食物容易過敏,則應減少或避免讓孩子也攝取該種食物的機會。

家中成員有食物過敏史,該如何為寶寶選擇食物?
若家中成員已有過敏史,甚至是寶寶本身擁有過敏體質的話,家長在給予食物以及補充營養的課題上的確必須多花些工夫準備。當孩子已可開始接觸副食品時,建議避免讓孩子吃到豆製品、乳製品、牛奶、雞蛋、乳酪、堅果類、麥類、柑橘類、茹花生等堅果類、芝麻醬、玉米、番茄等易引發過敏的食物。
可以多選用如地瓜、南瓜、小米、米粉、梨子、青花菜、馬鈴薯、紅蘿蔔、甜菜等不易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烹煮入菜,以減少寶寶過敏情形的發生。

居家過敏檢測法
想要知道孩子對哪些食物容易產生過敏反應,陳奕翰營養師建議家長讓進入副食品階段的孩子跟著吃同樣的東西,少量地(一次約12湯匙)給予,並先從將水果、豬肉、青菜或額外的食材磨成泥開始,觀察孩子食用之後是否有出現過敏反應,假如有,便進一步檢視料理中有哪些食物容易引發過敏情形,並將這些食物一樣樣剔除,再一樣樣增加,以找出過敏原。
當然,更謹慎地做法是,每次讓孩子嘗試單一種新的食物,同樣每次少量地給予,若發現出現過敏反應便立即停止,在維持一週之後發現並無過敏反應的發生,便可繼續讓孩子食用該種食物。


專業過敏源測試
假如家長擔心居家過敏檢測法不夠謹慎,也可以選擇自費到專業醫療院所進行專業的過敏原測試,透過抽血的方式以專業的儀器幫助孩子找出食物中的過敏原,雖然因為要一項項地檢測而導致耗時較久,但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卻頗高。

常見嬰幼兒食物過敏症狀表現
因為孩子無法準確地表達或告知自己不舒服的原因與部位,使得很多時候家長看見孩子哭鬧、不適卻搞不懂原因而不知如何處理。陳奕翰營養師表示,因食物引起的過敏反應,通常在食用之後的數小時到一天之內會出現過敏症狀,而多數食物過敏的症狀有70%都會表現在消化系統上,例如腹痛、腹瀉、嘔吐或是喉嚨搔癢等;或是表現在次多數的皮膚上,例如蕁麻疹、風疹、紅斑點或皮膚搔癢等;最後才是少數表現在呼吸系統的過敏反應,例如鼻子發炎、氣喘、眼睛紅腫等症狀。
不論過敏反應的表現形式為何,通常在停止給予過敏源並且多多喝水,約在一天之內這些過敏現象都可逐漸獲得減緩,唯須注意若呼吸系統的過敏反應已嚴重到造成孩子呼吸困難,或是在隔絕過敏原、多喝水的情況下,過敏症狀皆未獲緩解時,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食物過敏無法靠「訓練」獲得改善
不少家長認為過敏情形就像訓練耐力一般,持續地鍛鍊便可以增強對過敏原的免疫能力。對此,陳奕翰營養師表示,對特定食物的過敏反應,是在基因就已然決定的事實,不會因為家長持續地給予孩子該種食物,就能讓孩子對過敏反應發生免疫能力甚至是抗體,即使孩子看似過敏情形過得緩解,通常也是因為隨著孩子的年紀日漸增長,其腸胃道功能也日漸茁壯,此時若家長在孩子出現過敏反應後等候約23周後在繼續少量給予,如此反覆地嘗試,可獲得緩減過敏反應的效果,但這卻並非因為「訓練」,而是孩子自身的腸胃功能已漸趨完善,因此建議家長不要試圖透過「訓練」孩子腸胃道的耐受力而隨意決定持續給予過敏食物,否則容易造成孩子身體的不適,反而因小失大。

孩子若因過敏引起腹瀉,此時該如何為寶寶準備補充營養?
孩子若出現腹瀉現象,最須擔心電解質與水分流失的問題,因此建議家長可以讓孩子嘗試飲用一些米湯水,或是將吐司與饅頭烤至表皮微黃後剝成條狀,方便寶寶咀嚼食用。
假如腹瀉情形嚴重,必要時建議家長須至藥局購買口服電解質液,適時適量地為寶寶補充體內所需的電解質。

專家小檔案
陳奕翰
學歷:中山醫學院營養學士
證照:台北縣營養師公會營養師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師
            台北縣糖尿病共同照護網
現任: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營養組組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882&prev=5899&next=5881&l=f&f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