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包怡芬11/ 28台北場托嬰中心觀摩研討會講習講義
了解腦的功能
大腦皮質-進行最高階發揮作用的大腦
培育嬰兒腦部的8個要點
• 配合寶寶成長給予適當刺激
• 反覆給予相同的刺激能強化神經路
• 學習基本事項比快速做好更重要
• 均衡地鍛鍊腦內的各個區域
• 從半途開始也會有效果
• 如果寶寶不喜歡做也不要勉強為之
• 當寶寶順利做好一定要誇獎
• 說「不行!」時,要接受寶寶的撒嬌讓他安心
0個月~1個半月
【反射期-把與生具備的反射變成反應的時期】
【反射期-把與生具備的反射變成反應的時期】
• 此一時期的寶寶,是以與生俱有的『反射』來對應外在的世界。
• 「吸吮反射」- 對任何放在口中的物品均會吸吮
• 「閉眼反射」-對眼瞼吹氣就會閉上眼睛
• 「屈曲反射」-用力擰、拉腳底或腳拇指時,會用
力彎曲膝蓋而縮起腳
• 「迷路反射」-當改變頭的位置時,為保持姿勢而
活動眼睛和頸部、手和腳
• 「抓握反射」-放在手掌的任何物品,會以反射性
地用力握緊
• 這些動作並非寶寶以自己的意思來進行的,而是與生俱來的反射。在此時期,要做能讓寶寶引起這些反射的各種動作。做過幾次後,反射會變強,即使不給予刺激,寶寶自己也會做。
例如:口並沒有接觸到任何物品,但寶寶自己也會主動地尋找媽媽的乳房,此即為反應。
• 寶寶在面對刺激時會引起反應,然後以一點點的學習來延長腦中的神經線路,而當反射變成反應時,即表示腦部發育了,所以應積極地給予刺激,引出寶寶的反應。
1個半月~3個半月左右
【此為腦部的神經線路旺盛發達,且具有積極地探究心的萌芽時期】
【此為腦部的神經線路旺盛發達,且具有積極地探究心的萌芽時期】
• 此時寶寶的意思和心智逐漸在發達,腦部的神經線路發達的速度也正迅速增加中,出現了可環視周圍、對聲音有反應、可用手去抓東西的積極性探究心。
• 雖然用手去抓東西是非常重要的事,但此時腦部的作用是如下:
1.把從眼睛看到的對象物之資訊送到視覺區
2.把此一資訊傳到頂聯合區,掌握對象物的位置
3.傳送到手的運動連合區,能抓取或放開東西的部位,決定運動的順序
4.最後傳到運動區,使手伸出去,
此一連串動作稱為手的「視覺接近運動」
• 當寶寶對什麼感興趣而伸出手是件非常有意義動作
• 為了使寶寶自己能伸出手去觸摸,可以巧妙地誘導寶寶看玩具並伸出手去摸摸看,或讓寶寶對聲音產生反應而把臉龐朝向發出聲音的方向來確認看看。
• 例如
邊發出聲音邊靠近寶寶,以臉龐和聲音讓寶寶理解是誰來了,如此即可連合多種的感覺。
3個半月~5個半月左右
【這是好奇心、探究心越來越旺盛的時期。進行伸直指尖、預測能力之練習】
【這是好奇心、探究心越來越旺盛的時期。進行伸直指尖、預測能力之練習】
• 因好奇心、探究心越來越旺盛,會不斷東張西望地環視四周,或用手去觸摸眼睛看到之物,或放入口中由自己來確認,儘可能來啟發旺盛的好奇心。
• 能用手抓取或放開物品之後,接著練習用力拉的動作,如此一點點地記住高難度的手之動作。
• 進入4~5個月,逐漸開始培養節奏感之動作
• 節奏感是在唱歌或彈奏樂器時會產生的,也可做為活動身體之基礎。
• 節奏感也有助於說話,從這一時期開始要建立良好基礎
• 以身體面而言要反覆地練習俯臥,而為了能及早讓寶寶爬行,可多加幫忙。
• 雖偶爾會看到寶寶以彎曲手肘之姿態來爬行的,或用臀部前進的「有個性」的爬行,但這種奇特的爬行對於肌肉的發育方法以及活動身體的順序,均會以錯誤的狀態記憶在腦部之中。
• 為了手和腳的力量能均等地發達,要技巧地引導寶寶學習正確的爬行為要。
5個半月~8個半月左右
【這是加深對外在世界理解之時期。培養集中力及思考力】
【這是加深對外在世界理解之時期。培養集中力及思考力】
• 這是在智能方面逐漸發展的時期。
• 昨天還不會做的動作,今天卻做到了,對於別人的動作能明確反應,感覺十分有成就感。
• 寶寶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摸,使用明顯發達的感覺器官,並希望能理解事務的本質之時期,也比以前更加理解外在的世界。
• 手的方面,在此一時期,能捏住、夾住、插入、輕碰小物等,請多做使用指尖的練習,如此可促進腦部的發達
• 寶寶最初一看到小物時,會想用手指去抓取,但到6-7個月左右時仍無法巧妙地使用指尖,直到9-10個月左右時,手指可以做細膩的動作,逐漸能使用拇指和食指2隻手指來抓物。
• 然後到了1歲左右能把此物抓起,這是為了能靈活使用手之基礎。
• 會記住許多運動模式,因行動範圍逐漸擴大,請教導寶寶從危險中保護自己。
• 透過遊戲來培養集中力及思考力,因此當寶寶專心遊戲時不要干擾為宜。
8個月~1歲左右
【開始學步期-這是真正的智能萌芽之時期。刺激寶寶用腦思考並進而行動】
【開始學步期-這是真正的智能萌芽之時期。刺激寶寶用腦思考並進而行動】
• 在嬰兒時期是快速製造大腦的神經路線,但其中的巔峰是在1歲前後。為了讓腦部發達,這是最重要的時期。
• 在此之前是以坐姿來刺激身體和感覺加以反應,屬於感覺運動性的智能,但之後開始用頭腦來思考進而行動。
• 能扶著東西站立,接著能自己步行後,對感興趣的事物由自己決定目標並接近他。
• 真正的智能終於萌芽了,對寶寶而言能夠步行,即代表世界變大了而具重大的意義。
• 開發能力的目的,並不是要寶寶能及早地頸部穩定、爬行、自己步行,但能及早地做到這些動作,表示有關此一部分的大腦已經發達了。如此在進入更高階的階段時,將有助於使寶寶的腦部發達。
• 成為人類的智能性想法或判斷力之基礎的額連合區,也是從8個月~10個月左右起開始作用,直到20歲左右為止,需花費長時間來促進發達。
• 為滿足寶寶的好奇心,請和寶寶一起玩各種遊戲以培養社會性和智能。
1歲~1歲半左右
【學步期-感覺區發育完成之時期,以語言和眼睛來溝通意思】
【學步期-感覺區發育完成之時期,以語言和眼睛來溝通意思】
• 進入1歲左右,運動區、視覺區、聽覺區、皮膚感覺區等主要基礎的線路均已大致完成。
• 腦部本身的重量也從剛出生的約400g,在1歲時變成約700g將近一倍。因此,從出生後的1年時間,寶寶的成長非常大。
• 只要看著寶寶就一目瞭然,頸部穩定、翻身、坐下、爬行、站立、學步走,寶寶在顯著地進步當中。
• 慢慢地即將說出:「媽媽」、「爸爸」、「奶奶」等的單字,和1年前相比,其成長的狀況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 寶寶的感受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個人差異,但過了1歲開始步行,能說出不完整的句子後,逐漸地出現個人差異了。
• 為更進一步發展寶寶的能力,必須持續給予寶寶良好的成長環境。
• 所謂良好的成長環境是指能給予寶寶各種刺激的環境,如此能讓寶寶的腦部越來越發達。
• 特別是要利用更多的語言來交流,因學習語言和智能的發達密切有關所致。
1歲半~2歲左右
【順利學步期-這是額連合區(額前區)能活潑地發揮作用之時期】
【順利學步期-這是額連合區(額前區)能活潑地發揮作用之時期】
• 為了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性腦神經線路,已經大部分完成了。
• 額連合區也比以前更能活潑地發揮作用,因此要為寶寶創造新的刺激環境,以嘗試新體驗。
• 此一時期,特別是要訓練寶寶觀看大量的各種事物。
• 不再像嬰兒般以反射性來看事物,如今是以自己的意志來確實地觀看事物。
• 因此要常帶寶寶到公園或街上、超市或百貨公司等觀看外在世界。
• 寶寶的指間也變靈活能抓小物,也能做細微的作業。
• 步行方法也逐漸穩定,但直線前進或橫向行走或向後退的進階應用,仍須多加練習並確實學會。
• 同時要讓寶寶學習如果遇到危險時,能迅速停下之技術。
• 雖然以重點式地來進行發揮社會性和智能作用的遊戲,但同時也要確實學習日常生活的基本和禮貌等。
• 在其中,個性也能明顯地呈現出來,請仔細觀察孩子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為何,讓寶寶能發展出具有興趣方向之能力,同時讓寶寶對於不擅長之領域也能努力以赴。
透過與寶寶的頻繁互動激發多方潛能
• 依據艾倫.歇爾博士的觀點,與寶寶互動過程中的激發潛能的益處
1.不僅使彼此關係更親密和諧,互動過程中頻繁又長時間的專注力也能讓寶寶更聰明
2.彼此情感的交換,會使寶寶腦內啡濃度上升,感受到愉悅和興奮的感覺,激發自小快樂學習並樂於參與生命
3.有助寶寶認知與大腦前額葉區的發展,就是高層次情緒-同理心的發展與人性建立的來源
4.對腦部成長與神經網路的建立特別有幫助,使寶寶學習面對日益增多的刺激及
情感上的忍受力與彈性
5.讓寶寶身體與知能發展更好,增進語言發展能力,提升智能、思考、創造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嬰兒的運動行為反應
嬰兒受到壓力與自我調節時的運動系統行為反應比較
運動系統
受到壓力時
* 看起來沒有力氣得樣子
* 臉色僵硬
* 肌力高張
* 過度彎曲緊縮
* 握拳
* 露出驚嚇的樣子
* 精神渙散
* 伸舌
* 高度防衛的樣子
自我調節時
* 調節良好的行為反應與動作
* 手掌交握
* 腳掌相碰
* 手指交握
* 手放到嘴裡
* 抓握
* 尋覓及吸吮
* 手扶著
* 手往後收攏
意識狀態
受到壓力時
* 散漫的睡眠或清醒狀態
伴有嗚咽聲,臉部抽動
及無意識微笑
* 眼球轉動
* 煩躁不安
* 兩眼直視
* 主動地避開
* 驚嚇或擔憂的的表情
* 目光呆滯
* 狀態轉變快速
*煩燥及散慢地清醒
*哭鬧
自我調節時
* 清楚強健的睡眠狀態
* 規律強健的哭聲
* 規律強健的哭聲
* 良好的自我安靜及安撫能力
* 強健,有神的清醒狀態,伴隨有意及有生氣表情,如:皺眉、臉頰兩側放鬆,將嘴噘成『○』的臉部表 情,發出聲音
* 帶著笑臉的注視
* 尋覓及吸吮
身體律動對嬰幼兒的五大功能
• (一)增進親子關係
• (二)提升溝通能力
• (三)鍛鍊強健身體
• (四)促進心靈成長與能力開發
• (五)紓解生活壓力
身體律動對嬰幼兒的十二大益處
1.讓寶寶睡的更香甜
2.增加消化功能
3.讓愛哭鬧的寶寶變的開心快樂
4.讓寶寶從小就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5.增強寶寶神經肌肉的發育與發展
6. 強化親子間的連結與深度
7. 讓寶寶自小就有正向身體形象,培養孩子
的自尊
8. 強化免疫系統
9. 減少壓力,及早發展放鬆的能力與技巧
10.減緩焦慮
11.增加寶寶對身體的察覺力
12.協助寶寶從出生走路的自然發展更順利
開始運動
寶寶喜歡溫柔的雙手替他按摩身體,讓他放鬆身體後再做運動可以讓寶寶充分獲得滿足感與愛。
1.從大腿到腳尖,3-5次
2.依序按摩每根腳趾頭,3-5次
3.以畫心形的動作,按摩寶寶的胸部,3-5次
4.輕柔地按摩手臂
5.依序按摩每根手指,3-5次
6.手掌畫圓按摩(4-6步驟為寶寶按摩另一隻手)
7.從鼻樑沿眉輕按,臉頰畫圓至下巴,3-5次
8.用掌擦法案摩背部,3-5次
身體律動範例
• 將寶寶分為脖子挺立期、坐立期、爬行期與學步期,針對此四個時期的動作及其功效分做說明。
脖子挺立期
頭部能自行撐起,不會前後左右搖晃即可開始
頭部能自行撐起,不會前後左右搖晃即可開始
1交頸式放鬆擁抱法* 協調呼吸增加安全感
2袋鼠寶寶*增進彼此關係放鬆心情
3屈膝碰胸*鍛鍊腰部、雙腳健胃整腸,改善便秘
4踢踢雙腳*強化腳、腰部肌肉,為學習坐立做準備掌握呼吸節奏*提升運動能力
5扭轉式*調整嬰兒腸胃狀況強化軀幹核心肌群,胸肌、腹肌、背肌
6騎腳踏車*強化雙腿肌肉、骨盆、髖關節之彈性
7蝴蝶式*強化大腿內收外展之肌群、腹肌之彈力,溫和調節腹部內臟
8手腳來親親* 促進全身運動* 培養節奏感
9放輕鬆結束* 讓寶寶知道要結束了
坐立期
7-8個月大,會用手撐住身體前方或能不彎腰駝背地正坐
7-8個月大,會用手撐住身體前方或能不彎腰駝背地正坐
1張開翅膀*明目養神、強化頸椎、脊椎舒緩肩膀、手臂和上背的緊張
2滾來滾去*促進全身運動*開發嬰兒潛能
3腳腳劃圈圈*健胃整腸,改善便秘*增進關節柔軟度,強化腰部力量
4蓮花坐姿* 強化腹腔,激發與調節全身的免疫系統
5蝴蝶飛吧!* 增進關節柔軟度,強化腰部力量
6我是一座橋*鍛鍊腰部、雙腳及上背部感受伸展與放鬆的差異
7倒過來看世界* 開發嬰兒潛能* 增進平衡感
8飛機起飛* 增進平衡感
9瑞士捲真好吃*促進全身運動豐富想像力10小小眼鏡蛇* 強化背部、頸部肌肉
11踢踢小屁股* 強化腳力*強化背部肌肉
爬行期
9-10個月大,以會爬行的寶寶,有強烈好奇心喜歡動態活動、改變視野
9-10個月大,以會爬行的寶寶,有強烈好奇心喜歡動態活動、改變視野
1用背站起來*促進全身運動
2小鋤頭*鍛鍊全身力量* 加強腹部力量* 調整腸胃狀況
3大蝴蝶*增進關節柔軟度,強化腰部力量
4翹翹板真好玩*強化腹肌力量* 強化握力、上肢力量*開發嬰兒潛能
5小海豚乘風破浪*促進全身運動能力*豐富嬰兒想像力
6高高眼鏡蛇*鍛鍊手臂、背部肌肉的力量
7盪鞦韆*促進全身運動*增進平衡感
學步期
一歲左右,從搖晃學步到安穩走步
一歲左右,從搖晃學步到安穩走步
1小小烏龜爬爬爬*鍛鍊手部和雙腳力量*訓練手腳協調
2跳跳跳*培養平衡感訓練瞬間腿部爆發力
3單腳站立*培養平衡感,提高運動能
4跟大樹一樣高*強化身體肌肉,培養平衡感豐富嬰兒想像力
5我最高*全身伸展* 強化下肢力量
6倒立*鍛鍊手臂、背部肌肉的力量*培養平衡感
7翻跟斗*促進全身運動
8滾來滾去*促進全身運動能力豐富嬰兒想像力
9爬階梯*促進全身運動能力
作者包怡芬11/ 28台北場托嬰中心觀摩研討會講習講義
**********************************************************************
**********************************************************************
作者包怡芬11/
**********************************************************************
**********************************************************************
跑跑跳跳 增強幼兒動作能力
By阿鎧老師– 2012/03/14
文 / 劉瑋玲 專家 / 張旭鎧
跑跑、跳跳等看似容易的動作,卻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如果不及早給予幼兒相關刺激,對其社會性發展會有極不利的影響,孩子可能會因為老是跌倒,或是動作過慢,而無法融入同儕的生活圈。
跑跳是人天生的能力,就算不特別訓練,孩子也能自然地發展出相關能力。但如果父母不給予適當地刺激,老是過度保護,不讓孩子有跑跳的機會,可能會使其大腦沒有足夠的學習機會,而喪失模擬訓練的黃金時期。
跑跳能力發展一歲半開始
「小寶,別老是蹦蹦跳跳的,一點都不正經!」當幼兒開始會跑跑跳跳的時候,多數的家長就開始傷腦筋,「孩子一刻都不得閒,帶他出門肯定會把自己搞的精疲力竭,甚至是引起旁人的白眼。嗯!還是安靜點、不會亂跑的孩子好!」
親愛的家長可別小看了跑跳的重要性,因此而忽略它囉!歐緹斯特職能治療所張旭鎧主任治療師說,一般幼兒約在12月左右開始會走;到了16個月左右,會嘗試跑;到了23個月大左右,則會開始想要跳,每項能力的發展約間隔半年。不過,仍得視孩子的個別發展而定。
張旭鎧補充,跑動的能力關乎到幼兒的多項發展,千萬馬虎不得。藉由跑跳的刺激,可使幼兒的動作預測能力、認知能力等發展的較為周全。此外,對其人際關係也有長足的助益。
跑跳 社會性發展重點項目
媽咪可能會感覺很困惑,跑跳能力為什麼會與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有所關聯呢?張旭鎧解釋,當孩子2歲左右,上了幼稚園,就得開始學習與同儕互動,但此時孩子卻老是跌倒,就很容易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長久下來,難免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使其社會性發展受影響,並出現以下的狀況:
1.退縮:對新事物的嘗試性差,如:做體操跟不上大家的速度,導致壓力過大,而不願再嘗試新的活動。
2.人際關係差:因為動作遲緩,或是經常跌倒,而遭同儕譏笑,因此不喜歡與同學互動,使其人際關係差。
3.壓力:小朋友不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因為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進度,而有壓力,甚至出現不愛上幼稚園的情況。但又無法表達,讓家長摸不著頭緒。
通常來說,父母需待孩子上了幼稚園,與其他同儕比較時,才會發現孩子的發展較為緩慢,如走路經常撞到、跌倒等。
生活經驗不足 發展受限制
孩子的跑跳能力發展得不夠成熟,多半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直接的關聯。如:生活經驗不夠,對大腦的刺激就顯得不足,而使孩子無法精確地控制跑跳的能力。
張旭鎧說明,當家長經常抱著孩子,那麼孩子的相關生活經驗就會顯得不足,在大腦沒有學習經驗的情況下,就無法發展出相關的能力。舉例來說,跑需要二隻腳輪流離地,要有良好的平衡感及對高的反應能力,且肌肉的發展也需健全,當大腦沒有相關經驗法則可依循時,就會因為無法模擬而造成失敗。
至於跳高,就更難了!由於跳高必需要短暫地離地,因此還需具備良好的動作計劃能力,及對物我關係有良好的認知。如果大腦無法準確地計劃出,需要跳多遠?腳需要使多少力,才可以到達目標?那麼就會因為判斷錯誤,而使孩子絆倒。
跑跳啟蒙 3大重點項目
跑跳的能力看似容易,但它關係到的發展項目可不少,如果忽視它,對寶寶的反應、動作計劃及視覺追蹤能力等,都會缺乏足夠的刺激,而出現大腦自己尋求刺激的情況,如:不斷轉圈圈等。到底跑跳能力,關係到寶寶的哪些發展呢?張旭鎧解釋如下:
*反應能力:跑跳能力較不足的孩子,反應能力會較差,因此容易出現動作較慢的情形,例如:做體操時,可能會有慢三拍的狀況。
*動作計劃能力: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較低,舉例來說,寶寶在家裡時,可能會自己下樓梯,但當到了新的地方,需要走不同高度的階梯時,他就躊躇不前,或是因為大腦的動作計劃能力不足,而出現不會下樓梯,甚至是因為無法精確量距離而跌倒的狀況。或者是,孩子接觸到新的溜滑梯時,會以滑稽的樣子往下溜。
*視覺追蹤能力:跑跳也需用良好的視覺追蹤能力,如果大腦的判斷錯誤,或是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不佳,就可有能會因為無法判斷,而容易絆倒。媽咪可在與孩子一同閱讀故事書時,來測驗孩子的視覺追蹤能力,如請孩子找故事裡的狗狗在哪裡等。
2歲半著手訓練較適當
既然跑跳的能力對寶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幾歲開始發展較為適當?啟蒙時,又該掌握哪些重點?
*跑的能力:
待孩子2歲半開始,媽咪就可以開始著手訓練囉!一開始姿勢不用很標準,不過寶寶可能隨時會有懸空的狀況,因此,應將家裡的危險物品收起,找一塊安全的地方讓寶寶嘗試。
開始時,孩子可能無法掌握跑的感覺,家長可先讓孩子穿著彈性較佳的鞋子,讓孩子追著小球跑,視其跑的動作有沒有出現?速度是否夠快?大約慢慢練習二個月後,孩子就能掌握訣竅,將手慢慢張開,維持良好的平衡感。
*跳的能力:
大約到了3歲左右,孩子就開始會單腳站,開始對跳有感覺。媽咪可以試著孩子跳彈簧床,或是用二隻腳跳,讓其體驗跳的感覺。
如果孩子的前庭發展不佳,無法掌握速度,媽咪可以抱著孩子,在彈簧床上上下移動;如果孩子的動作計劃發展不佳,不會彎膝蓋跳躍,媽咪也可先將孩子抱起,再放下他,讓他體驗跳需要彎膝蓋的感覺。
跑跳啟蒙 在家簡單學
雖然現代幼兒的生活空間狹小,少了許多跑跳的機會,但其實想啟蒙孩子的跑跳能力,除了帶孩子至戶外之外,在家裡媽咪也可以運用一點巧思,設計有趣又好玩的遊戲來吸引孩子唷!
一、跑的啟蒙小遊戲
a.折返跑(適用年齡2歲半)
功效:藉由折反跑,可以訓練孩子的動作控制能力,及物我的關係,如:是否可以準確的停止,避免撞上牆壁;而用手捉取積木,則可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
工具:小積木5~10個、矮桌子1張。
玩法:(初級班)
1.在家裡清理出一塊約五公尺長的跑道。
2.在跑道的起點,放置5~10個小積木;並在在跑道的終點放置一張矮桌子。
3.請孩子從起點往終點處折返跑。
小訣竅:為了增加趣味,每次請孩子從起點拿一塊積木,放置於小桌子上,直至將小積木放置在小桌子上。
玩法:(進階班)
當孩子大一些,精細動作發展較完全後,可請孩子試著改用筷子,將積木夾至矮桌子上。
又或者可以找一面牆,在上面貼一個小手掌印,請孩子跑過去,拍牆壁,並將手掌準確的印於牆上的小手掌印上。如果小朋友一時無法控制速度,可能會一頭撞上牆壁,此時媽咪可以請小朋友先用走的,以求能準確地測量距離。
b.S型跑步(適用年齡3歲)
功效:視寶寶以S型繞過障礙物時,是否會無法控制身體的力量而摔出去?藉不斷地轉彎來衡量孩子的左右控制力、平衡感及身體重心的協調能力,及剎車時的前後控制能力。
工具:小積木或小玩具數個。
玩法:
1.在家裡的客廳放置數個小積木,將之排成一直線,當障礙物,每個積木的間隔約30公分。
2.請孩子以S型跑步(繞著積木),跨越障礙物。
小訣竅:當寶寶愈大時,就可以加速跑步的速度。
c.跨欄跑(適用年齡4歲)
功效:如寶寶要成功跨越地上擺的障礙物時,需有良好的平衡感,且視覺對距離的測量也要能準確的判斷力。
工具:約15公分高的小短棍5根。
玩法:
1.在地上依序擺上小短棍,每個小短棍的距離約30公分,當成障礙物。
2.請寶寶試著將腳抬高跑步,依序跨越小短棍。
小訣竅:如果小朋友無法順利跨過小短棍,媽咪可將每根小短棍間的距離拉開,讓寶寶有更多的時間反應。如果寶寶表現良好,則可增加障礙物的高度。
二、跳的啟蒙小遊戲
a.雙腳跳(適用年齡2歲)
功效:嘗試難度較低的雙跳,可以測出寶寶對高度的反應能力。
工具:有顏色的膠帶。
玩法:
1.在地上貼上一條小膠帶當做起點。
2.先讓寶寶在膠帶上原地跳,待寶寶不會踩到膠帶線後,再試著用雙腳往前跳。
小訣竅:當寶寶可以成功跳遠後,就可以試著將膠帶改成有一點高地的障礙物,讓孩子試著跳高一點。
b.單腳跳(適用年齡2歲半)
功效:需要更高難度的肌肉控制,且單腳跳要有更良好的動作計劃能力,及平衡感,才不會跌倒。
工具:有顏色的膠帶。
玩法:
玩法如同雙腳跳,不過,寶寶得將雙腳跳,改成單腳跳。
c.跳遠(跳格子)(適用年齡3歲)
功效:除了訓練孩子跳的能力之外,還可以檢測孩子對距離的測量是否準確,更棒的是,還可以順道教孩子認識數字、英文,甚至是顏色。
工具:塑膠地墊(有英文字或有數字圖案或是不同顏色)。
玩法:
1.先將塑膠地墊在地上依序排列,排成一直線(如:1、2、3、4…)。
2.請寶寶先依1、2、3、4的順序跳過一遍。
3.接著再將距離拉遠,請寶寶直接跳到2,或是更遠到3。
小訣竅:寶寶可以先雙腳跳,接著再嘗試用單腳跳,或是變換跳。當寶寶熟悉玩法後,媽咪可將數字改成不同的排法,如:梯型等。如果玩膩了數字,也可以將地墊換成標識A、B、C、D…等字母,或是不同的顏色的地墊。
當然囉!上述介紹過各種跑的遊戲,媽咪也可以改成用跳的方式來進行。
戶外 天然的啟蒙場所
大自然是小朋友最佳的啟蒙場所!張旭鎧建議家長,不妨利用閒暇時,多帶孩子至戶外走走,對孩子的跑跳能力的基礎發展會更有幫助。諸如,草地上的小階梯,都是可以拿來跑跳的道具呢!
到戶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比較自在。如果讓孩子在家裡跑跑跳跳,難免擔心遭鄰居抗議,不過,到戶外就沒有這個問題囉!但張老師也提醒,雖然在戶外可以讓孩子自在地跳躍,別忘了替孩子做好安全防護,如:戴上安全帽、護膝等,以避免孩子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