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嬰兒搖晃症候群

張瑞雲護理長提醒您,當孩子哭鬧不停時還是應該抱起他輕輕地搖,不要因為心急就急躁地過度晃動,讓孩子的姿勢與位置突然改變得太大,這麼做可能會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群」的情形發生。黃清峰醫師也解釋,因為照顧者過度搖晃寶寶,可能會造成孩子類似腦震盪的情形,孩子的確會停止哭泣,讓家長誤以為大力搖晃是有效的,但其實可能已經造成寶寶昏眩甚至嚴重的硬腦膜下出血的病症。


一哭三不要!

不要一哭就塞奶嘴給寶寶,他需要的其實是輕抱安撫而非奶嘴。

不要一哭就立刻餵奶。

不要太快速變換妳的安撫方式。


黃清峰醫師特別針對第二點:不要一哭就立刻餵奶,提出解釋,很多家長,特別是老一輩的觀念,只要寶寶一哭了就想給他餵奶,雖然寶寶的哭聲以餓了、尿布濕了、髒了最常見,但並不代表每一次的哭鬧就一定是這兩種原因,當家長養成了一哭就餵奶的反射動作,很容易就會忽略了其他造成寶寶哭泣的原因,像是單純想抱抱、穿得太多、尿布包太緊、溫度過冷與過熱、肚子脹氣等,甚至還忽略了必須馬上就醫等較為嚴重的腸胃道疾病徵兆。

當寶寶一哭泣就餵奶,這不僅讓寶寶無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容易因為過度餵食,造成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而引發寶寶脹氣的不適,造成另一個哭泣的惡性循環。

大部分寶寶在出生幾週後就可以養成規律的餵食習慣,有的寶寶吃得量少但吃得頻繁,有的食量很大,但是喝一次可以撐很久,不需要以大人的想法擔心孩子吃得不夠,拼命餵、睡了也挖起來餵,讓寶寶養成奶瓶不離身的習慣。

黃清峰醫師表示,避免餵食過度,家長們要先了解寶寶要吃多少奶量才是足夠?通常出生一週後的嬰兒,每天60~90㏄已經足夠,如果以一次喝10㏄計算,一天要餵6次,平均每4個小時餵一次,家長還是要依寶寶一次能喝的量來做固定式的調整,而通常喝母奶的寶寶,因為喝得次數較為頻繁,一次的量也沒有配方奶來得多,所以喝母奶的寶寶通常餵了1、2個小時就開始哭著要喝奶,媽媽照顧起來也會特別辛苦。

大部分的寶寶到4~8個月大時幾乎都不會在半夜時哭鬧著要喝奶,1歲以後就可以和大人一樣三餐固定,中間加個點心,不需要頻繁地計算餵奶時間。因此,他建議家長,尊重寶寶自我調控飲食的能力,只要確定他沒有吃得過多或過少,從生長曲線來看其身高、體重是否在理想範圍內順著生長上去,神經學發育(翻身、坐起、扶走等)若也是標準,就不需要過度地餵食,反而提高寶寶脹氣的機率,造成惡性循環。

「每個寶寶一定都會哭!」鄭雅莉助理教授建議慌張媽媽、新手媽媽能夠了解這一點,更不要去訓練1歲前的嬰兒不哭泣,因為此時寶寶哭泣是和大人們互動、表達情緒最好的方法,接受寶寶一定會哭,了解哭泣是他溝通的開始,正向地去看待寶寶哭泣這件事,不需要自責,也不要把特別愛哭的孩子貼上標籤,了解寶寶哭泣的原因,反而能打造您和寶寶之間專屬的親密溝通方式。
更新日期:2008-05-07 記者:採訪撰文陳其暉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403&prev=406&l=f&fid=8








*******************************************************************************

從危險中保護腦部的8.5.8

8種未成熟的特性  5種危險性 8項醫學性構造
                         (感謝愛普力提供.霓媽編譯)
8種未成熟的特性
1.腦部與頭部
寶寶的頭蓋骨薄軟,沒有完全密合。腦血管也非常脆弱容易破裂,還有剛出生的寶寶,其腦的重量約為自已的體重的10%,350-400g。出生後8個月重量達到2倍,5歲時重量接近與成人同樣的1.2~1.4kg。
2.頸椎與頸部
運動神經和頸部的肌肉、韌帶,尚未發育完全而搖晃不穩。因此無法支撐比重要的頭部,頸部容易彎曲進而衍生出的呼吸氣道閉塞是主要的特徵。
3.呼吸與姿勢
呼吸中樞尚未成熟,因此呼吸不穩定。特徵是腹式呼吸。呼吸氣道纖細且柔軟,容易阻塞。在還無自行坐立能力的期間,不要壓迫其腹部,以讓寶寶容易呼吸的平坦床上,仰躺著睡眠為佳。
4.皮膚
寶寶的皮膚是非常薄弱的,要避免陽光對皮膚的直射。還有寶寶的皮膚屬於乾燥皮膚,其他病變也容易引起。因此多加注意,持續保持皮膚清潔是非常重要的。
5.脊椎
新生兒的脊椎筆直,運動神經和肌肉等也尚未發達。應避免勉強讓寶寶坐立,給予脊椎穩固地支撐是很重要的事。出生後6.7個月左右,脊椎成為s字型,並且達到可以支撐頭部的能力,自行坐立也準備就緒。
6.腳部.髋關節
雙腳開始走路時,步行的過程中來自地面的衝擊力道是經由腳底的足弓(腳掌心)所緩衝消化掉的,扁平足、拇指外翻等腳部的病症,也會成為關節痛、腰痛的誘因,所以正確的腳步發育是重要的。另外。寶寶容易發生髋關節脫臼,因為讓大腿部能夠適切地伸展是很重要的。
7.體溫調節
寶寶對全身的保溫和散熱等體溫調解能力尚未發達。加上體溫容易受圍繞於嬰兒的外在環境的影響,本身能自我調節的範圍非常狹小,因此重要的是給予外部的體溫調節上的補充。
8.睡眠韻律
剛出生的寶寶,還沒有明確的生理時鍾,一天內約18-22小時不分畫夜的在睡眠中渡過,在睡眠中,會分泌許多幫助身體成長的成長荷爾蒙。因此,準備一個能夠給寶寶充份舒適地睡覺優良環境是很重要的。

5種危險性
1.氧氣飽和度下降的危險
所謂氧氣飽和度,是表示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濃度)的數值。如果含量降低時,腦部的發育會遭受到影響。
2.嬰幼兒頭部震癲搖晃症的危險
通常為因強烈搖晃嬰幼兒所造成的問題,儘管沒有外傷,外表看不出,但是在腦的內部已產生所謂潛在性內在損傷,最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導致死亡。
3.嬰幼兒猝死症的危險
發生於出生4個月至1歲間。美國小兒科學會列舉出1.趴睡 2.非母乳營養 3.抽煙 4.體溫過熱 5.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嬰兒等首要原因。
4.睡眠障礙
因夜生活引起生理時鍾顛倒或睡眠不足,如果持續不斷會衍生學習能力低下,情緒控制障礙、發育遲緩、不上學等狀況。
5.步行時的危險
扁平足、拇指外翻等現代生活常見的腳部病症,也會成為腰痛、關節痛等誘因。
8項醫學性構造
1.仰躺於平躺的床面上
2.保育及維持正常呼吸與姿勢
3.適當的調節體溫
4.保育腳部.髖關節
5.保育腦(頭)部、頸椎(頸)部、脊椎(脊背)
6.維持正常的睡眠韻律
7.從日曬中的保護
8.保持正常的步行姿勢
http://tw.myblog.yahoo.com/nokinada/article?mid=3969&prev=3186&next=3968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2051&prev=2052&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