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聽哭聲、看表情---教你「讀」懂0~1歲寶寶

專家 / 何淑蘋 小兒科醫生

0~1歲的寶寶,雖然不會說話,卻會用哭聲、表情或動作來表達他的情緒和需求。新手爸媽們,你可要仔細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哦,這個聰明的小傢夥,正在用他的特殊語言向你「表情達意」呢!



「哭」的6種含義
當寶寶哭了!新手媽咪手忙腳亂地找尋原因,這哭聲可能包含以下6種含義:
1.我餓了
寶寶餓的時候,雖然哭聲不斷,且眼睛四處亂轉,好像在尋找食物的樣子,但眼裏沒有淚水,而且他的哭聲不大,哭得也不費勁,似乎知道在餓的時候要減少熱量消耗的道理;而只要你一餵他奶,他馬上就不哭了,仿佛早就做好了吃的準備。    
2.我熱了
寶寶熱的時候,也會大哭,這時他的臉上會有一些小紅點,而且泛起一些油;當你用手去摸寶寶的額頭時,上面會有很多汗,這是寶寶在告訴你:「我很熱,要脫衣服了。」    
3.我很冷
當寶寶因冷而哭時,手腳會顯得冰冷,這時,你就該給寶寶加衣服了。
4.我要媽媽
寶寶最離不開媽媽的呵護,有時他會因失去媽媽的不安全感而抽泣,哭得十分傷心。這時,如果寶寶看到媽媽、聽到媽媽的聲音或者聞到媽媽的氣味,他就會興奮起來,一旦媽媽將他抱起,他就會很親密、滿足地將自己的臉貼在媽媽的臉上,並且不再哭了。    
5.我噓噓了
當寶寶尿尿的時候,他也會哭,這時他的腳會蹬來蹬去,或者因?難受而在床上滾來滾去。聰明的媽媽如果發現的話,就要幫寶寶換尿布了。    
6.我病了
倘若你已為寶寶餵過奶、換過尿布了,寶寶仍然哭泣,而且哭聲尖銳、大聲、難受,這很可能是寶寶病了;舉凡腸胃道、呼吸道、皮膚等疾病或身體不適,都可能引起寶寶的異常哭泣。      
寶寶的3種肢體語言
除了哭聲之外,3個月以上的寶寶,還會利用身體的動作和表情來表達他的情感。    
1.我要你抱
當寶寶張開雙臂、身體撲向你時,那說明他想和你親熱,要你擁抱。但對於陌生人的擁抱,他則會扭頭避開或哭,表示不願意。    
2.我很高興
寶寶高興時會牽嘴笑,7個月大以後,他還會用拍手錶示高興,用搖頭來表示拒絕。    
3.我要那個
九個月以上的寶寶,會用小手指向他想要的東西,比如:他指著門,就是想要讓你帶他出去走走;到了11~12個月大時,除了透過面部表情和動作,寶寶還會運用各種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例如:他發出嘟嘟聲,表示想看汽車。


1歲前寶寶的非語言表達形式,豐富而有趣,只要你細心觀察,一定可以「讀」懂你的寶寶。
文 / 李豔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_ly7VjWFHB5aoc0Ftede/article?mid=167&prev=171&next=166&l=f&fid=10





*********************************************************************************
【了解寶寶的體態語言】

4個月的寶寶

躺在床上自己咿咿呀呀地玩,突然,寶寶的動作停下來了,眼珠也不再四處亂看,而是只盯著一個地方,過了一會兒又恢復了正常。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正開心地說呀,笑呀,可我玩著玩著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愣住想了一會兒,可想不太清楚,就接著玩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如果寶寶只盯著一處看的時候就是他有點睏了,這時候家裡不要有雜音,讓寶寶在安靜的環境下漸漸入睡。

6個月的寶寶

睡著的時候,輕輕地抽泣,但是眼睛仍然閉著睡。之後抽泣的聲音慢慢變大,身體也開始動起來,最後突然睜開眼睛,並哇哇大哭起來。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不知道那裡好痛,我好睏,可是我睡不著覺,媽媽快來幫我啊﹗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如果寶寶睡著了還表現得這樣不安靜,就是寶寶開始覺得不舒服了,這時候要解開衣服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衣服穿得過緊或被子過濃讓寶寶感覺不舒服。如果排除這種情況,可以給寶寶餵些奶,抱著哄哄,寶寶餓了或做夢了,都有可能哭鬧。

7個月的寶寶

寶寶坐著的時候,雙手高舉,使勁兒向前伸,小腦袋偏著,小嘴抿得緊緊的,身體也挺得直直的。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想要媽媽抱,我想要那個玩具,可是我怎麼也夠不到,誰來幫幫我呀,要是再沒人理我我就哭,我快要堅持不了了,我可一直忍著呢。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觀察寶寶的眼神方向,如果寶寶只是需要媽媽抱,就把寶寶抱起來好了。如果寶寶需要取得什麼新奇玩具,可以順著他的眼神幫助他取得。如果較重或危險的不適合寶寶玩的玩具,可以把這個東西隱藏起來,或以別的東西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8個月的寶寶

眼睛盯著媽媽新買的上弦的小老鼠玩具,隨後把臉轉向媽媽,又看看小老鼠,伸出手又縮回去,再回頭看媽媽,媽媽把小老鼠遞到她手裡,她並不接。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這是一個什麼新玩具啊?怎麼還會動呢,滿地跑的樣子真好玩,其實我喜歡這個小東東的,可是我感到有些害怕呢?它會不會突然咬我一口啊,我又喜歡又怕怕,我要,我不要,媽媽,還是你先拿著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摟著寶寶一起看小老鼠滿地跑,一邊舉起寶寶的兩隻手拍巴掌表示開心。媽媽可以握住寶寶的手一起撫摸這個小老鼠,讓寶寶逐漸熟悉玩具,知道玩具並不會傷害她。

9個月的寶寶

眼睛緊緊地盯著別人,嘴裡使勁兒發出“哼哼”的聲音,隔幾秒鐘就哼一次,小身體也隨著哼哼一挺一挺地,兩只小手握成小拳頭。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這個人我怎么不認識呢?我有些緊張,我使勁哼,我使勁挺,我要保護我自己﹗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熱情地跟對方打招呼,撫摸自己寶寶的腦袋,緊緊擁抱寶寶一下,看到媽媽的回應和態度,寶寶會逐漸放鬆的。

10個月的寶寶

在媽媽的朋友帶著10歲的兒子來看她時,她不停地去抓哥哥的衣服,摸哥哥的臉,還用嘴去咬哥哥的臉和手,弄得哥哥不知所措。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家裡來人了,我真高興,我最喜歡家裡這麼熱鬧了,尤其是還有一個哥哥,我最喜歡和小孩在一起玩了。可他怎麼不愛理我呢?不理我不是嗎?我抓你的衣服,還不理我?我摸你的臉,我太喜歡你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表示了,還是讓我咬一下你的臉和手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10歲的男孩通常不太會和說不出話的小寶寶玩到一起,讓他們彼此熟悉一段時間後,如果小客人覺得不太習慣小妹妹的親熱模式,媽媽可以拿寶寶最喜歡的玩具遞給寶寶,抱著寶寶在另外一個房間和客人聊天,把家裡的電視打開讓小客人看。

11個月的寶寶

坐在床上,看著忙來忙去的媽媽,直哼哼,媽媽沖她笑笑,仍然忙自己的。寶寶的身體扭來扭去,後來就哭鬧起來了。

寶寶想表達的意思︰我找媽媽,我要媽媽抱,可媽媽為什麼只是沖我笑,不過來抱我呢?我哭,我鬧﹗

媽媽應做出的回應︰寶寶在第一次哼哼的時候就過來摟一下寶寶,親一下寶寶的臉,停留幾分鐘後再起身做事去。這樣對緩解寶寶的躁急有幫助。

寶寶最喜歡的體態遊戲
  
事實上,每個嬰兒傳遞訊息的模式各不相同,寶寶總試圖以某種奇特而與眾不同的模式來向媽媽傳遞某些訊息。因此媽媽要細心觀察寶寶,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寶寶獨特的心理需要。

在認真閱讀寶寶體態語言並對其做出熱烈回應的同時,媽媽應該從寶寶出生起就經常用較慢的語速、抑揚頓挫的音調、富有節律的語句與寶寶說話'同時想方設法引導寶寶自己用語言表達他的想法。雖然在寶寶學會說話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媽媽說再多的話,寶寶也不會做出媽媽所期望的回應'但媽媽的努力總會在某個時刻得到令人驚喜的補償。

雖然,每個寶寶需要父母愛的模式截然不同,就像他們的指紋一樣形態各異,但是以下方法父母可以試一試︰

‧不停地和寶寶說話,大聲、小聲,輕柔和急促都可以。
‧當說話的時候,可以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
‧當告訴寶寶你正在做什麼的同時,輕輕地撫摸他。
‧當你和寶寶說話或者看著他的時候,可以輕柔地擺弄他的小胳膊和小腿。
‧對著寶寶微笑或交談,輕輕地搖抱他,讓他感到自己沈浸在語言、聲音和愛的氛圍中。

特別提醒︰

如果家長對寶寶的體態語言有相應的回應,他會感到這個環境是有應答的,是安全可信賴的。但寶寶對體態語言過於依賴則會影響寶寶使用語言,如果到了1歲左右寶寶語言形成的關鍵期,特別善解人意的媽媽還是以體態語言為主與寶寶交流,就可能會影響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782&prev=20795&next=20781&l=f&fid=6







*******************************************************************************
百分百親子感情加分法:身體語言

玄焋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張培英


廣義的語言除了包括一般的口語外,還包括文字、圖畫、手語和身體語言等,身體語言又稱肢體語言、無聲的語言,除了傳達思想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聯繫感情。一對情侶可以甜言蜜語,聊個不停,但兩人手拉著手,漫步在公園,此時或許「無聲勝有聲」;至於父母親與嬰幼兒之間是否有身體語言?其表達的方式?產生的意義如何?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


身體語言產生的正負面感受
語言是一種訊息的傳達,身體語言自然也不例外。至於身體語言是如何傳達訊息的?其生理上的程序又如何呢?簡單而言,乃透過父母親的手部(或其他部位)與嬰幼兒的皮膚接觸,嬰幼兒的皮膚會感受到壓力,造成神經衝動,由皮下之周邊神經傳到大腦的中樞神經,此時由皮膚覺進入大腦產生知覺,這個「知覺」可以是好的知覺,當然也可能是不好的知覺。


就不好的感覺(或知覺)而言,例如被打一巴掌,當然會感到疼痛,造成不愉快的感受;又如冬天父母親冰冷的手,去撫摸嬰幼兒三十七度的皮膚,也會讓其感到不愉快,因此,這對親情的維護是不利的,應該避免。相反地,其父母親用溫暖的手去撫摸嬰幼兒的身體,讓嬰幼兒有舒服的感覺,此時經過制約學習,嬰幼兒逐漸喜歡父母親,親情油然而生。


可以採用的身體語言


身體語言的種類很多,以下就分別描述之:


1. 擁抱:
新生兒剛出生時,面對子宮內環境與出生後外在環境的差異,無論是生理或心理上必然產生莫大的衝擊,此時新生兒的心理可能會有莫大的震憾,婦產科醫生當即若是將新生兒給母親抱一下,必然會產生不少安定作用,讓新生兒有安全感。

此後,嬰兒在睡醒之後,父母親常常抱著他的話,嬰兒會有被愛的感覺,名心理學家艾力克遜認為此時不要常抱嬰兒,以免讓嬰兒養成習慣,這是錯誤的觀念,是「偷懶」的父母,或是「不愛小孩」的父母。


而後幼兒漸長,能走、能跑、能跳,空間距離雖然漸漸地離開父母親,可是我們觀察幼兒的行為,當他離開媽媽(或爸爸)去玩積木、畫畫、盪鞦韆時,玩高興了、完累了,總是會跑回來讓媽媽(或爸爸)抱一下,然後又滿足的去玩。

相反地,若幼兒在玩時,受到一點委曲(如被玩伴欺負、弄痛了身體時),也會跑回來找媽媽(爸爸),當大人抱他一下,再口頭安慰一下,他的委曲很快就消失了,這是擁抱的魅力。


2. 撫摸:
除了幾個反射動作外,新生嬰兒的皮膚感覺並不敏感,父母在幫嬰兒洗澡時,也順便撫摸新生嬰兒,嬰兒會有舒服、滿足的感覺。此時幫嬰兒洗澡需要輕柔,慢慢來,順便唱唱兒歌給孩子聽,和他講講話,如此孩子會更喜歡洗澡,而會持續到幼兒期。對於學齡前的小朋友,雖然漸漸地有他們自己的天地,但當一起看電視時、一起坐車子時,父母也可以把握時機,摟著他,摸摸他的頭髮、臉頰、身體、手腳等,這些行為都可讓幼兒感受到愛、溫暖和安全感,因此,撫摸是父母對嬰幼兒示愛,表達關懷的一種肢體語言。


3. 拉手:
從新生兒開始,父母親對新生兒拉手就有其必要性,此時由於新生兒有﹝拳握反射﹞,會將大人的手指緊緊地握住,是傳達情感的一種表現。


4. 親吻:
親吻也是一種現代父母親對孩子示愛的一種方式。


5. 表情:
雖然新生兒尚無法辨別大人的「笑臉」、「怒臉」,但假以時日,他終究漸能體會「面善的臉」和「怒氣沖沖的臉」。


6. 手勢:
如揮揮手、擺擺手、張開雙臂嬰幼兒就很自然的投入懷抱,這都是以手勢代表語言的象徵。


口語+身體語言最完美
身體語言是語言表達方式的一種,適當的表達也是一種藝術,儘管口語表達對親子雙方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若能在口語表達之外,加入一點身體語言,將使語言溝通更明確化、更藝術化、更情感化。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

新研究發現! 嬰兒哭音藏玄機

小嬰兒餓也哭、生氣也哭,著實讓人摸不著頭緒他想表達什麼?
這也是許多新手媽咪的煩惱,不過國外有項研究發現,可以經由嬰兒哭聲來分辨,他是肚子餓、還是尿布濕了,或只是在撒嬌,想要人抱。 
小貝比哭個不停,媽媽總會焦急地安撫他,但是為什麼都沒有用?
這時候媽媽一定會想,若是能夠懂得寶寶得哭聲該有多好!
國外現在就有項研究指出,期時可以經由寶寶得哭聲來分辨他們到底要什麼。 
哭音偏 高 ,且哭了很久一滴眼淚也沒掉,這種就是撒嬌的哭聲,也是想要媽媽抱抱;

聽起來較為刺耳的哭聲,哭音尖銳夾雜低音,其實是寶寶尿布濕了;
像是在叫媽媽的哭音,仔細聽可以發現這種哭音中有M的音節,其實是寶寶肚子餓了;

哭聲聽起來比較低沉,則是寶寶想睡覺了。 
不過這些推論是正確的嗎?看來媽媽們若想了解寶寶在想什麼,除了參考這種方式之外,還是需多關心與了解自己的寶寶(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邱曉佩、王鎮宇)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2186&prev=2199&next=2183&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