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寶寶喝奶篇

專業醫師的建議
市立陽明醫院小兒科主任/楊文理醫師
1. 寶寶喝多少奶才夠?
呂適存小兒科診所院長呂適存表示,小寶寶喝奶的標準依照體重判斷,每天應喝的奶量是以每公斤喝150㏄為計算標準。例如:小寶寶體重四公斤,一天應該喝的奶量150 ×4=600㏄。但是喝母乳的小寶寶,只要寶寶喝奶後,可以安穩睡覺兩小時以上即可。


一天要喝幾次奶?
喝牛奶的寶寶可以每3~5小時餵一次,一天總共約餵6次;如果寶寶已經吃飽,母親餵奶時,寶寶會以舌頭頂住奶嘴,甚至用轉頭不喝、啼哭來表達。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表示,喝母乳的寶寶在一個月內,一天至少喝8~12次,,一天至少小便六次,當吃飽的時後,寶寶會自己鬆開母親的乳頭;而且頭三個月一週體重增加約150公克,即表示寶寶吃飽了。


2. 寶寶不喝水怎麼辦?
寶寶所需要的水分約100~150㏄∕㎏∕天,但是牛奶中有七分之六是水份,而且新生兒的活動力不強,水分消耗少,可以不喝水。但是,呂適存醫師強調,寶寶長到2~3個月以後,活動力、新陳代謝都增加,開始要喝水;而且若是夏天,容易流汗流失水分,可以補充水份。通常是寶寶喝完奶後,在兩餐中間喝水,如果是是針對已經長牙的孩子,也可以在喝水時清除口腔中奶渣。陳昭惠醫師則表示,完全喝母乳的寶寶在前六個月並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即使非常炎熱的天氣,只要寶寶需要了就餵母乳,也不需要喝水。


3. 寶寶熟睡時可不可以餵奶?
寶寶熟睡時不鼓勵餵奶,因為不僅吸收情形不佳,也會造成清醒時肚子不餓不想喝奶,此外,熟睡時口中含奶水和奶嘴頂到牙齦部份,都容易造成奶瓶性齲齒。


4. 如何知道寶寶餓了
陳昭惠醫師表示,當寶寶的嘴唇、舌頭做出吸吮的動作;或是嘴巴碰到東西,如衣服等,頭就轉向過去,而且嘴巴也還會張大,甚至碰到自己的手就會吸吮手指時就是寶寶肚子餓了,即是「吸吮反射」表示母親可以餵寶寶喝奶了。至於小寶寶哭鬧時已經是非常餓了。也可以將手放在小寶寶的嘴邊,若會一直吸表示寶寶肚子餓了。


5. 寶寶常常吐奶或溢奶
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志成表示,寶寶喝完奶後,將從嘴角流出少量奶水,稱為「溢奶」;若奶量很多甚至是噴射狀,稱為「吐奶」;兩者有時不易區別。


造成溢奶或吐奶的原因如下:
1.胃食道逆流:食道到胃的交界處有一括約肌(賁門),通常是關閉,只有在食物進入胃中會打開,目的是控制食物不反流至食道;但是新生兒的賁門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食物容易回流到食道,造成吐奶。


2.胃容量小:寶寶的胃容量小,父母卻餵得太多,超過胃容量。


3.奶嘴大小不當:奶嘴大小不當,寶寶喝奶時將多量的空氣吸到肚子裡造成腹脹就容易吐奶或溢奶。



以下的方法可以減少吐奶或溢奶的情形:
餵奶餵到一半就幫寶寶排氣;少量多餐,一次不要餵得太多,以免腹脹;寶寶睡覺時可以採右側睡或趴睡;此外,挑選一個合適的奶嘴也是減少吐奶的重要關鍵。

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會有許多併發症,像是寶寶吐奶或溢奶時如果嗆到自己,有可能引發吸入肺炎,胃酸逆流造成食道發炎出血,甚至貧血;喝下去的奶都被吐掉,造成生長遲緩;喝完奶後容易哭鬧不安。嚴重的胃食道逆流,除了上述的情形需要給予藥物治療外,必要時進行縐褶手術plication。


有一個和胃食道逆流要區別的病是「幽門肥厚狹窄」,若寶寶很想吃奶,一喝奶便呈噴射狀嘔吐,體重沒有增加,可能是罹患「幽門肥厚狹窄」。幽門是在胃到十二指腸的交界處,若幽門肥厚狹窄會造成奶水無法順利流過,好發於寶寶出生後2~5星期。

資料來源http://blog.xuite.net/eattin/981221/33870188







*******************************************************************************
【媽媽分享】職業婦女成功的母乳餵養經驗談

文/王莉芳 

我有二個孩子,老大四歲多,第二個孩子是去年九月出生的。餵養老大時,因為觀念的不正確加上不知如何去尋找正確的餵養母乳資料,所以只能混合餵養,也餵了七個月,但是現在想來覺得自己的疏忽及不積極,沒能讓孩子充分享受到上天給的贈禮,我覺得很對不起他。因此,打從決定生第二個孩子時,我就決定要全母乳哺餵小孩,但是對於如何能成功的全母乳哺餵我可是一點概念也沒有。
當孩子生下來後,我按醫院的規則,每四小時餵一次,但是很奇怪的我總是覺得ㄋㄟㄋㄟ怎麼是有減無增?餵完了一餐,剩下不少,要不要擠出來,我一直拿不定標準,時常 baby 睡了,隔了一、二個小時又因為漲奶只好擠出來,但是又隔沒多久他醒來因時間太短,來不及製造足夠的奶水,所以常因為這樣不夠他吃飽下一餐,也愈來愈沒信心可以餵飽他。但是閱讀過許多資料及詢問過陳昭惠醫師母乳諮詢專線的醫護人員後,我終於掌握了訣竅。其實餵完寶寶後,一定要馬上把多餘的奶水擠出可以庫存備用(編者註:這位媽媽因為在一開始時是四小時才餵一次,所以奶水會不夠寶寶吃。在追奶的過程中,才會需要在餵寶寶後再額外擠奶。如果能從寶寶一生下來就開始依寶寶的需求而哺乳的話通常約 2-3小時餵一次,而且寶寶的吸含又正確的話媽媽的奶水應該就會夠寶寶吃。此時如果再額外擠奶的話,反而會使媽媽奶水過多而脹得不舒服。除非是刻意要多擠一些庫存,否則不需要此步骤)。在寶寶睡著後,一定有充足的時間製造下一餐的奶水;如果不擠,則大腦馬上會反應,這個寶寶只需要這麼少,下一餐就會製造較少的奶水,所以最後就是愈餵愈少。很多媽媽都會說,怎麼寶寶才吃沒多久就又哭了,不是三、四個小時才會餓嗎?依據個人的經驗,三、四個小時餵食一次是喝牛奶的寶寶才適用的規則,牛奶本來消化的時間就較長,所以定時餵養有其道理;但是母乳的分子細小,吸收容易,寶寶哭了就讓他吸,是最符合寶寶的需要也是促進乳汁分泌充足的最佳方式,利用這種方式,沒有二天你就會發現,可能一、二個小時就會漲奶,奶水會十分充足。餵了這幾個月,我才真的確定寶寶吃飽了,有多餘的就擠,哭了就吸是確保乳汁充足供應的最佳方式,母乳寶寶根本不適用定時餵養的規則。 

我是職業婦女,要維持全母乳餵養的決心著實不易,但我比其他媽媽幸運的是,我在公家機關服務,政府機關依兩性工作平等法規定,給予哺乳媽媽每次半小時一天二次的哺乳時間,所以我隨時可以利用上洗手間的空檔或休息時間擠奶。既然哺乳時間沒有問題,則困難度就降低了一些,所以在即將回到工作崗位上班前,我閱讀了大量的資料及一些上班媽媽的經驗後,我了解到要先確定或準備在工作場所有存放ㄋㄟㄋㄟ的保冷器具,我是準備了一個大大的保冷袋(如果有沒有異味的冰箱更好),裡面放了硬式的冰寶(可以重複 n 遍使用同時要確定保冷效果OK),然後就是擠奶的問題囉!為了要省時及減少手續上的煩雜,我選擇用手擠在母乳袋中,可以同時省上消毒擠奶器具及清洗消毒奶瓶的麻煩。 

平日上班每日擠出的量約五百八左右,但在寶寶五個月時我到韓國去玩,買了一些人蔘回來補身體,沒想到人蔘是會退奶的,我竟誤食了快一星期,才發現怎麼奶量驟減,而且是一天只有九十,那時正值寶寶奶量最大時,讓我嚇得不知該如何是好,只是擔心他會斷糧,沒有媽媽的ㄋㄟㄋㄟ可以喝,就在看了各種文章都不知如何是好時,我打了母乳諮詢專線,李小姐教我,上班時可以每小時擠奶,不論奶量多少也不需花太多時間(五或十分鐘均可),回家就給寶寶吸。剛開始我是很疑惑,但也乖乖照做,每個小時都擠,每次五至十分鐘,有時只有三十,有時有九十,擠完奶馬上補充大量水份,一天加起來從原本的一百多,三、五天後每天的奶量就追到四、五百,我的奶量就因為追奶方式奏效也慢慢追了回來。另外,上班的壓力常會讓我突然奶量大減,曾經有一次星期一上班整天只擠了一百左右,我嚇得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自己身體又出了什麼狀況,沒想到李小姐跟我說可能是上班壓力大或太累造成的,我又要追奶了!我就要自己放鬆心情加上擠奶的手勢正確,我這次只追了二天就追回了奶量。經過二次的追奶經驗,我對於餵哺母乳有了觀念上的大調整,對於突然的奶量減少我也不再畏懼(就是追奶而已),甚至如何可以隨時餵飽寶寶對我來說也不再是件難事。

如果政府或民間可以讓每個媽媽對於餵哺母乳有更正確及充足的了解,或是對於剛生育完的媽媽能由醫護人員提供正確的教學,我想餵哺母乳的普及率也將會大幅提高,至於職業婦女能成功哺餵全母乳可能必須再多點堅持。我常見到宣導說母乳最好,我想每個人都唸得出,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好在哪?我還是常聽到老人家不贊成餵母乳,年輕一輩也無法理直氣狀的說出為何要堅持餵母乳,我想這是個餵母乳失敗的原因。另外,我常被同為職業婦女的朋友問該去哪購買保冷器具或如何在工作場所儲藏母乳,假若工作場所能提供優質的哺乳空間及保冷設備,甚至坊間能輕易購得保冷器材,我想職業婦女餵哺全母乳的比例也會增加許多。這是我的一點小心得及感想。 
我也曾經跌跌撞撞,但因為自己的堅持,而且幸運的有了諮詢的管道才讓我能成功的全母乳哺餵寶寶。我的寶寶都有過敏體質,所以每當感冒時,就可以比較出餵哺全母乳及混餵(加牛奶)的寶寶有多大的不同,老大是混餵,每每感冒都因為氣管過敏要咳到吐,老二卻只是流流鼻水連鼻塞都沒有,二者真是天壤地別。當初因為家人的反對加上沒有正確及充分的資訊,老大沒有成功的餵哺全母乳成功,我想這是我對他最感遺憾的事,因為每次看他咳得厲害我就心疼,我想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如果能重新來過,我一定會同樣給老大全母乳的哺餵,上天給孩子的珍貴禮物,不應該被父母用各種理由剝奪。這是我的經驗,也讓全天下的父母分享!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5400







*******************************************************************************
新生兒娩出後,產婦適當休息調整,即應擔當起養育新生兒的重任,及時讓新生兒吸吮乳頭,這對產婦和乳房充盈都是十分重要的。 分娩之後儘快給寶寶餵奶,最好是在分娩後第一個小時之內,之後每當寶寶出現餓的跡象就給他餵一次奶。 寶寶餓的表現有努嘴、用鼻子拱乳頭等。 如果想試探寶寶是不是餓了,可以把手放在他的臉頰上,如果寶寶張著嘴扭過頭來找你的手,那就說明他已經嗷嗷待哺了。
一、母乳餵養 

除白天讓新生兒有足夠的哺乳次數外,還應注意夜間餵養。 夜間泌乳素的產生是白天的50倍。 通過頻繁的乳頭刺激,既有利於反射地引起子宮收縮,減少出血,又有利於泌乳系統分泌更多的泌乳素,有利於增加乳汁,乳母康復,也有利於增進母子感情。 據臨床對比觀察,早吸吮比晚吸吮的泌乳狀況要好得多。

二、母嬰同室 

有人曾認為,新生兒剛剛娩出,那頻繁的哭鬧聲會影響乳母休息,故採取母嬰分離的辦法,只是在餵奶時才讓寶寶回到母親身邊。 其實,這樣做對乳母、寶寶均不利。 母子觸摸、寶寶哭鬧、母子對視、寶寶氣味等,不僅可以增進母嬰感情,而且還是一個個良好的刺激信號,可有效地刺激泌乳系統,解除下丘腦的抑制,導致泌乳素增高,乳汁分泌自然,狀如湧泉。 

三、產婦對母乳餵養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尤其重要 

據臨床觀察,凡是產婦重視母乳餵養者,多是積極配合醫護人員,主動設法盡快餵養,飲食狀況良好,情緒較為穩定,心情舒暢。 

有些母親擔心身材走樣而不願意給孩子哺乳,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哺乳是不會引起乳房下垂的,相反哺乳能夠促進母體催產素的分泌,而催產素會增強乳房懸韌帶的彈性。 女性在妊娠時期乳房仍繼續發育,乳房張大後如果護理不當,極易鬆馳。 因此孕婦應從懷孕後就開始注意乳房的護理,使用寬帶乳罩支撐乳房,同時注意按摩或局部使用特殊油脂增加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彈性,就會減少發生乳房下垂的可能,哺乳後乳房是否下垂與哺乳前乳房的情況有關。 不願意哺乳者,常常不能及時排空乳房內的乳汁,缺乏足夠的吸吮刺激,使反射性泌乳素及催產素釋放終止,乳汁形成及分泌減少。 

四、不定時餵奶,按需供給好處多 

初生幾天內,母乳分泌量較少,不宜刻板固定時間餵奶,可根據需​​要調節餵奶次數。 因為母親乳汁較少時,給新生​​兒吃奶的次數相應增加,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新生兒的生理需要。 另一方面通過新生兒吸吮的刺激,也有助於泌乳素的分泌,繼而乳汁量也會增加,到此時吃奶間隔就可以相應延長。 假如固定餵奶,寶寶因飢餓哭鬧,時間長了寶寶哭累了,等到了餵奶時間寶寶也因困乏疲勞,吃奶也不會多,且哭鬧使寶寶胃內進入許多氣體,吃奶後也會引起嘔吐。 足月兒大致隔三四小時餵奶一次。 至於每次餵奶的時間,第一天每次每側奶約2分鐘,第二天約4分鐘,第三天約6分鐘,以後大約為8至10分鐘,即一次餵兩側共約15至20分鐘。 吸奶時間過久,會咽入過多空氣,易引起嘔吐,而且也會養成日後吸吮乳頭的壞習慣。 

五、保持乳房健康有利於泌乳 

健康的乳房乳腺,是泌乳的基本條件。 保持乳房(特別是乳頭)衛生,防止乳房擠壓、損傷,對有效地提高泌乳質量極其重要。 產後宜經常用開水清洗,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滌劑等,以免造成乳頭乾燥皸裂。 對於乳汁分泌不足或乳房脹痛不適者,可輕輕按摩,以促進乳房血液循環和乳汁分泌。 一旦出現乳頭感染,應及時採取積極措施,防止乳腺炎的發生。 乳母內上衣應該穿著軟布料衣衫,不宜衣著化纖、粗糙之衣,謹防對乳頭的不良刺激。 

六、適當增加乳母營養,是乳汁充盈的重要保證 

產後,媽媽要攝取營養豐富、水分充足的食物以滿足月子裡對營養的需要,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飲食方法。 

增加餐次:每日以5-6餐為宜,有利於胃腸功能的恢復,減輕胃腸負坦。 

食物應干稀搭配:幹的能保證營養的供給,稀的能保證水分的供應。 

葷素搭配,避免偏食: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種類及數量不同,而人體需要的營養是多方面的,只有全面攝取食物,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清淡適宜:一般認為,月子裡應該吃清淡適宜的食物。 清淡適宜,就是蔥、大蒜、花椒、酒、辣椒等應少於一般人的量,食鹽也應少放。 

注意調理脾胃:月子裡應該吃一些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增進食慾的食物。 如山楂、大棗、蕃茄等。 山楂可以開胃助消化,還有促進子宮恢復等作用。 

七、必要時再充分排空乳房,可促進乳汁分泌 

在以往,很多產婦認為,乳房排空了,乳汁就會越產越少。 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充分排空乳房,會有效刺激泌乳素大量分泌,可以產生更多的乳汁。 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用手擠奶或使用吸奶器吸奶,這樣可以充分排空乳房中的乳汁。 當然,也可以使用優良品牌的電動吸奶器,這種吸奶器能科學地模擬寶寶的吸吮頻率和吸力,能更有效地達到刺激乳汁分泌的目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八、正確的哺乳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次餵哺先讓新生兒的唇觸及乳頭,誘發覓食反射,使寶寶的嘴張得足夠大,含住乳頭和大部分浮暈。 當寶寶嘴張大,舌向下的瞬間,即將寶寶靠向母親,使其能大口地把乳暈也吸入口內,吸吮時寶寶兩頰向外鼓起,嘴唇凸起,兩側乳房應交替哺乳,以免兩側乳房不對稱,影響將來的美觀。 對於乳頭凹陷或較短者,應避免在口腔負壓下拉出乳頭,以防止引起乳頭疼痛和損傷。 哺乳結束後,可擠少量的乳汁均勻地塗抹在乳頭上,以保護乳頭表皮。 餵飽寶寶後,乳頭應及時脫離寶寶口腔。 

九、注意哺乳細節 

哪怕新生兒有吸奶問題時,也千萬不能給他餵奶嘴。 一旦吃了奶瓶,寶寶就很難再學會正確的吸奶頭的方式了。 而且吸橡皮奶嘴比較省力,也會使新生兒不願意吃母乳。 實際上,即使寶寶沒有吃奶問題,在一個月以內,也應該盡量避免餵奶瓶。 開始引入奶瓶時,每天只餵一次,觀察寶寶吃母乳不受影響,再逐漸增加吃奶瓶的次數。 

在新生兒吮吸乳頭的時候,應該含住大部分乳暈,因為壓迫乳暈有益於刺激乳汁分泌及流出。 同時,還應該注意兩個乳房輪流餵哺,以保證營養全面均衡。 雙側乳房輪流餵哺,寶寶在一天內可以從兩邊的乳房獲得大致等量的奶水,既能吃到前奶,也可吃到後奶,營養全面,不僅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也有利於乳汁的正常分泌與“休整”。

十、注意防止新生兒吐奶 

寶寶吐奶現象較為常見。 如果吐奶嚴重,往往影響寶寶的吃奶“興趣”。 由於寶寶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寬,不容易關閉,而且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寶寶吃奶時如果吸入較多空氣,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 其實,只要注意哺乳方法,吐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下列的步驟可以減輕溢奶的情況: 

.餵奶時要平靜緩慢。 

.在餵奶中避免突然地中斷,有聲響或亮光的刺激,或存在其他容易分神的事物。 

.在餵奶後讓新生兒採直立姿勢。 

.餵奶後不要和新生兒劇烈的玩耍。 

.在新生兒很餓之前就餵奶(別讓寶寶哭的很厲害)。 

.如果餵奶瓶,確定奶洞沒有過大或過小。 

.睡覺時整個小床頭部墊高,讓寶寶的頭比肚子高或右睡。 

所吐的奶如果是豆腐渣狀,屬於奶與胃酸起作用的結果,為正常現象。 假如寶寶嘔吐頻繁,且吐出呈黃綠色、咖啡色液體,或伴有發燒、腹瀉等症狀,屬於病態,應該去醫院及時就診。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5399







*******************************************************************************
現在,越來越多的媽媽加入了母乳哺育的行列,但是其中有很多問題讓母親們深受困擾,母乳不足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媽媽發生母乳不足的情況,其中有媽媽本身的原因,也有來自嬰兒方面的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餵養要到滿6個月後才開始添加副食品;純母乳餵養期間不需餵水,更不宜添加任何其他食物;母乳可餵養至1歲。甚至2歲或更長。」

母乳對寶寶的健康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已經是所有人的共識。 母乳是寶寶的天然食品,最適宜於寶寶。 它的好處很多,例如營養豐富、易吸收、安全等等。 據研究,母乳有一百多種口味,能夠滿足不同寶寶的口味需求。 

初乳的營養價值不可估量,條件允許的話,應該在第一時間內讓寶寶吸吮初乳,可獲得較多的營養物質和免疫物質。 同時新媽媽要及早開奶,一般在分娩後半小時內開始。 母乳會越吸越多,所以每天都要讓寶寶把奶吸空。 這樣才會生產出更多的奶。 如果寶寶沒能吸空乳房,媽媽應該用手動吸奶器吸空奶,並且要吃好睡好,避免焦慮。 國外的經驗是讓寶寶睡在媽媽身邊,感受與蘊育母乳喂養的氛圍。 

例如一些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胞胎以及口腔結構不正常的嬰兒由於吸吮不佳,母乳未被吸空,而導致母乳分泌不足。 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在乳房含接時有困難,並容易在哺乳中疲倦。 這些嬰兒中的大多數在出生後頭兩天的哺乳情況看上去是令人滿意的。 此時初乳產量少,不難實現有效吸吮。 但是在乳汁產量充足後,這些嬰兒常常不能吸吮到足量的乳汁,會使母乳供應量迅速下降。 一般來說,醫生會指導母親使用電動或手動吸乳器,來改善乳房的刺激和排空。 

兩次餵奶間隔時間太長,也會使母乳減少。 如果嬰兒夜間睡眠5~6小時以上沒有餵奶的話,母乳供應量就會下降。 因此給嬰兒夜間餵奶,間隔最好不要超過5小時。 到時間母親要設法弄醒嬰兒,如用手觸摸寶寶耳朵、小手等。 

對於母乳哺育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同時也有了很多新的發展。母乳喂養有利於母嬰雙方,在餵養中母親要與寶寶有目光交流,語言的鼓勵。 讓母乳喂養的過程充滿愛的傳遞與愛的交流。 

母乳對寶寶的好處,既有近期的營養作用,又有遠期的保健作用,如減少成年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因此,為了寶寶的健康,母親一定要堅持母乳餵養。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5358







*******************************************************************************
很多母親,特別是剛剛經歷過剖腹產的母親們,總是抱怨自己的乳汁不能滿足寶寶的需要。 其實,只要你把握好“開奶”的黃金時機,就能為日後的哺乳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臨床來看,分娩後越早讓新生兒吸吮乳汁的母親,母乳分泌情況也越好。 這是因為,儘管產後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垂體催乳素的升高是乳汁分泌的基礎,但乳汁分泌更主要是依靠新生兒的吸吮刺激,刺激越多越早,乳汁的分泌量也會隨之逐漸增加。 

通常,建議產後半小時內開始哺乳。 此時,乳房內乳汁量很少,但通過新生兒的吸吮,一方面可使乳頭傳來的感覺信號達到下丘腦,促使垂體釋放泌乳激素,另一方面也能反射性刺激垂體釋放催產素,使乳房泌乳。 注意每次哺乳時間不超過15分鐘;兩側輪流,如果這次是左側先餵,下一次就右側先餵;寶寶沒有吸完的,用吸奶器將其完全吸空(非必要應視情況)。 這些都是為了保證最大泌乳量的重要因素。

此外,儘早進行母嬰接觸也是新媽媽應該謹記的。 自然分娩的產婦最好在寶寶降生常規護理後馬上進行,媽媽可以先抱抱孩子,跟他說說話,一來可以讓母親在辛苦的分娩後得到心理安慰,寶寶接觸到母親的懷抱也能迅速安定下來,增進母子間的感情溝通;二來寶寶可以儘早地吸吮母親的乳汁,促進乳汁分泌。 

如果媽媽進行的是剖腹產,那麼新生兒可能會因為麻醉藥而昏昏欲睡,對馬上吃奶沒什麼興趣。 這時候,媽媽不要只是等待,要抓住新生兒稍微清醒的片刻時間,把乳頭送進寶寶的口中,讓他吸奶,因為哺乳會讓新生兒快些醒來,對新生兒期寶寶的生長發育也有利。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5343









*******************************************************************************
哺乳時要讓寶寶盡可能含吮到大部分的乳暈 

哺乳時,媽媽和寶寶應當是腹部貼腹部,寶寶的鼻子和媽媽的乳頭相對,但不能靠得太近,以防把寶寶的鼻子堵住,影響呼吸。 寶寶的頭應和身體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媽媽要讓寶寶含吮到乳頭及盡可能大部分的乳暈,否則寶寶可能會咬拽媽媽的乳頭,引起疼痛感。 

媽媽可以躺著哺餵寶寶,但要用枕頭或靠墊支撐住後背和胳膊,特別是媽媽的頭部要墊高一些。 寶寶的頭部、背部和臀部,也要用枕頭或靠墊支撐,但寶寶的頭部不能墊得太高,要與身體水平,頭部稍側向媽媽。 

媽媽也可以採取坐姿,後背用靠墊或枕頭支撐,用腳墊把腳支起來,媽媽用一手臂環抱住寶寶,另一隻手托住自己的乳房。 

如果媽媽覺得姿勢不合適,可以輕輕使寶寶離開你的胸部,重新調整到舒適的姿勢為寶寶餵奶。 

媽媽手的姿勢,應將拇指和四指分別放在乳房上方、下方,托起整個乳房餵哺。 避免“剪刀式”夾托乳房,那樣會反向推乳腺組織,阻礙寶寶將大部分乳暈含入口內,不利於充分擠壓乳竇內的乳汁。 

悄悄告訴你

幫寶寶含吮乳頭,檢查寶寶的姿勢,是哺乳的關鍵。 寶寶的含接姿勢很重要。 每次餵哺時需先將乳頭觸及寶寶的口唇,誘發覓食反射,在寶寶口張大、舌向下的一瞬間,即將寶寶靠向自己,使其能大口地把乳暈吸入口內。 這樣,寶寶在吸吮時能充分擠壓乳暈下的乳竇,使乳汁排出,還能有效地刺激乳頭上的感覺神經末梢,促進泌乳和排乳反射。 

如果寶寶的頜部肌肉出現緩慢而有力,並伴有節律地向後做伸展運動直至耳部,說明寶寶的含接姿勢正確;反之,如出現兩面頰向內的動作,說明寶寶含接姿勢不正確,應馬上矯正。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5334







********************************************************************************
想進行純母乳餵養的孕媽咪快快看過來,這些錯誤需要事先了解,及時避免哦。 

母乳餵養,最初三天非常重要。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新手媽咪在開奶期最易犯的錯誤一定要避免。 

錯誤1:沒下奶就不要讓寶寶白費力氣 

疼愛寶寶是為人母的天性,媽媽往往不捨得看著寶寶餓了而不給他奶吃。 自己還沒有下奶,怎麼辦呢?就餵奶粉吧!於是寶寶在最初幾天裡就舒服舒服地喝奶粉,等媽媽下了奶寶寶就再也不肯接受媽媽的乳頭了。 

寶寶只要吃三次奶嘴就可能造成乳頭錯覺,有的寶寶甚至吃一次奶嘴就會形成錯覺。 所以不要認為沒有下奶就讓寶寶吸吮乳房是白費力氣,這恰恰是最好的催奶方法,只有寶寶的吸吮才能激發媽媽的母愛並啟動體內的“泌乳”預案。 

錯誤2:奶水不夠,就添配方奶吧 

因為媽媽無法確認寶寶到底吃下去多少奶,許多新手媽咪都會擔心自己的奶水不夠寶寶吃,擔心寶寶會營養不夠,於是就給寶寶加了配方奶。 而更大的問題在於,一些媽媽先給寶寶吃奶粉,然後再餵母乳,更造成寶寶不努力吸母乳。 

媽媽的泌乳系統很奇妙的,寶寶把乳房吸得越空,下次分泌得就越多,因為腦垂體接收到的信號是“需要更大的產量”。 如果情況相反,寶寶每次都吃不掉這麼多,那麼大腦就會認為產量“供大於求”,以後就少分泌點。 

如果媽媽覺得餵完兩側乳房,寶寶似乎還是沒有飽,也不要馬上就給他加奶粉。 正確的做法是讓寶寶再換回先餵的那一側,讓寶寶再次吸吮。 這樣左邊換到右邊,再換到左邊……只要寶寶肯吸就讓他盡情地吸吮,可以刺激媽媽下奶,寶寶也能吃到足夠的奶水。 隨著哺乳時間的延長,媽媽的奶會越來越多。 

如果寶寶不肯再吸了,或是吸幾口就哇哇大哭,那麼說明奶水真是吸不出來了,此時才應該給寶寶添加配方奶。 添加的時候不要一次餵得太多,應該一次只加10ml,不夠再添10ml。 新生兒的胃容量僅是很小的,不要人為把寶寶的胃口撐得很大。 

錯誤3:寶寶太累了,奶嘴扎大點 

為了餵養時便於操作,許多新手媽咪會在自己奶水不足的時候給寶寶用奶瓶。 有些專家認為,現在的媽媽普遍產假較短,讓寶寶既適應媽媽的乳頭也適應奶嘴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他們還建議乳母乳餵養的媽媽能堅持每天把奶吸到奶瓶裡餵寶寶1~2次。 

而這些用奶瓶喝母入,或是混合餵養的小寶寶一定要使用小圓孔的奶嘴或是低流量的奶嘴。 有些老人看到新生兒的奶瓶孔很小,倒置了也只能極緩慢地滴下幾滴奶,自己去吸一下似乎很難吸出來,於是就自己用針去多扎幾個孔。 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同時還要指出的是,不應該使用十字奶嘴和高流量的奶嘴。 如果你讓寶寶喝得太順暢,他就不肯再賣力地去當媽媽的吸奶器嘍。 

錯誤4:乳房不脹就是沒奶 

媽媽覺得自己的乳房不脹,就認為自己沒奶或是奶少。 有時候寶寶吸了一會兒之後,脹感消失,媽媽就覺得自己的奶被吸光了,急著為寶寶換一側吸或是改餵奶粉。 其實,這時候媽媽的乳汁還是挺充盈的,完全可以讓寶寶繼續吸。 

新手媽咪住院期間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認為還沒有開奶,乳房一點而不脹,可是專職宣講母乳餵養的護士來檢查,用手一擠就有奶水射出來。 這說明,不感覺奶脹並不代表無奶,可能有奶水只是媽媽自己並沒有覺查到。 

媽媽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奶水,只要餵奶時可以聽見寶寶的吞嚥聲,就說明寶寶能夠吃到奶水。 開始哺餵時,寶寶可能吸1~2口就咽一次;到後來可能吸5~6口才咽一次,只要寶寶願意吸吮,完全不用去打擾他。 要是寶寶吸著吸著睡著了,就要想辦法把他弄醒,養成吃飽了再睡的好習慣。 

所以,當寶寶發出“餓了”的信號時,媽媽還沒有感到奶脹,可以先讓寶寶吸吸看哦。 如果確實是母乳不足的話,也應該先餵母乳後餵配方奶,可參考本站奶水不足的做法。 

結語 

很多小細節都關係到母乳餵養這個大工程。 最近對母乳餵養的好處又增加了新的認識:母乳蛋白可以殺死癌細胞;母乳餵養可提高嬰兒的視力。 由此希望媽媽們能盡量堅持母乳餵養,並儘可能做到6個月以上的純母乳餵養。
資料來源http://yourhope.info/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