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0-3歲育兒手冊

1-4個月 育兒手冊
新生兒第一周
生理指標: 新生兒的體重在第一周裏會比剛剛出生時下降10%左右,而一周後他的體重就又恢復到出生時的重量了。這是因為出生後吃奶少、大小便、呼吸、排汗等原因而出現的,這都是正常的。 養育手冊:
喝奶量:剛出生的寶寶一次大約喝60毫升,直到滿月時,每4小時可以喝到90-120毫升的奶量。剛出生時,媽媽如果想增加奶量,可每次增加5-10毫升,並不主張增加得太多。隔多久餵一次奶:當你的寶寶需要食物時,他就會哭鬧,開始時,需求會較頻繁,說並沒有什麼明顯的餵食方式,頭三四天,每二三小時就需要餵奶一次,白天八次,晚上還有不少臨時餵食的情況,夜間可能需要餵二、三次。排便:寶寶出生1-2天時,會排出胎便。喝母乳的寶寶,一天排便可能最多達九次,排便呈比較稀的狀態。而吃牛奶的寶寶排便較乾,一天大約五次。睡眠:此階段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處在睡眠狀態,要占一天時間的60%以上,大約有16小時。皮膚護理:寶寶在出生前,一直泡在羊水中,出生後皮膚會有脫皮的情況,大約10天後就會消除。可擦一些嬰兒乳液,進行護理。另外80%-90%的寶寶都會出現生理性黃疸,在1014天也會消退,不必擔心。肚臍:在第1周裏,你會發現寶寶的臍帶在57天後自然脫落,在此之前,要用紗布包好。每次洗澡後,要用棉花棒蘸酒精從肚臍內往外輕輕擦拭幹凈,讓它保持乾爽。
 
第一個月 生理指標:
滿月時,男嬰體重29-56千克,身長497-595釐米;女嬰體重28-51千克,身長490-581釐米。
 
養育手冊:
母乳餵養,按時哺乳。母乳餵養不必加餵水。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可選擇配方奶。注意奶瓶的消毒,配好的奶寶寶一次沒吃完,不可留到下一次喝。要保證寶寶每天約20個小時的睡眠;多擁抱、愛撫寶寶,撫摩寶寶全身的皮膚,與寶寶說話;經常用微笑、歌聲、鮮艷的有聲玩具逗引寶寶。寶寶出生14天開始常規服用D2-3周左右注意寶寶接種卡介苗的反應,出現紅腫硬塊並形成小膿包是正常反應。寶寶不要睡太軟的床和大而軟的枕頭,最好單睡一張床,防止窒息;餵牛奶、洗澡時,防止燙傷;把寵物轉移到別處,防止寶寶被動物咬傷。 發育指標:
滿月時俯臥抬頭,下巴離床三秒鐘;能注視眼前活動的物體:啼哭時聽到聲音會安靜;除哭以外能發出叫聲;雙手能緊握筆杆;會張嘴模仿說話。
 
特別叮囑: 確定寶寶的氣質是活潑型、安靜型,還是一般型,對於寶寶的養育非常必要;奶水不足不要急於加代乳品,多吃些能下奶的食物,如鯽魚、鰱魚、豬蹄、黃花菜、絲瓜、芝麻、酒糟。給寶寶拍照時,不要用閃光燈。
 
粗動作發展
0~1
個月:俯臥時頭稍可抬起
0~1
個月:俯臥時頭可由一測轉為另一測
0~1
個月:仰臥時手會亂動
精細動作發展
0~1
個月:反射性抓握(一碰處手掌心就會抓)
0~1
個月:會將頭及眼轉向光源
0~1
個月:換看媽媽ㄉ臉並會有臉部表情ㄉ反應變化
社會互動認知與行為情緒發展
0~1
個月:逐漸由持續昏睡轉變為較長時間的警醒與肢體活動
0~1
個月:會憑嘴旁的處尋找媽媽的乳房
0~1
個月:奶嘴或物品放入嘴中會自動吸允
視覺及語言發展功能
0~1
個月:對於突然的聲響會有驚嚇反應
0~1
個月:對於微弱持續的聲音會停下來凝神聆聽
0~1
個月:哭聲強而有力
1個月大嬰兒-----記憶和視覺遊戲--
一個月大的嬰兒睡的時間比較多,醒的時候比較少,一般來說醒來後就是要吃,或是要排便。家長將孩子喂飽後,可以在寶寶安靜時可給予適當的感官遊戲。 到一個月間的孩子對顏色還不能很識別,看到的東西是黑白的,最愛看的是媽媽的臉。可以畫大一點的父、母的臉黑白像,貼在離寶寶眼睛約20公分地方讓他看。給這個時期的孩子看黑白畫可培養他的記憶和視覺上的能力。 也可以畫一些黑白的條紋、波紋或是黑白格子棋盤等,交替的給寶寶看。在寶寶醒來看畫時,可隔三四天左右更換下一幅。如:給孩子看三天媽媽的像,然後換成爸爸的像,然後是其它的。你會發現寶寶對看過的畫已有了記憶能力。 除了給孩子看畫外,父母可以用自己的臉和有聲音的小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遊戲中可左右移動頭部和各種逗笑的臉部表情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等。只要寶寶醒著,育兒者就應該不斷地和他說話,也可為日後孩子的語言能力打下基礎。 在育兒中,父母應該了解到的就是,與孩子互動得越早越好,逗笑孩子也是越早越好,這些都是關鍵。@ 第二個月
 
生理指標:
滿兩個月時,男嬰體重3568千克,身長529632釐米;女嬰體重3361千克,身長520632釐米。 養育手冊: 逐步建立起吃、玩、睡的規律生活;盡量多地與寶寶說話、唱歌、逗樂,培養良好的母子感情。讓寶寶醒的時候處在快樂中;在不同方位用不同聲音訓練寶寶的聽覺;天氣好時帶寶寶到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觀看周圍環境,進行適當的日光浴;可以讓寶寶俯臥片刻;懸吊鮮艷、能動的玩具,給寶寶看、觸摸、抓握。 發育指標: 逗引時會微笑;眼睛能夠跟著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能夠轉頭尋找聲源;俯臥時能抬頭片刻,自由地轉動頭部;手指能自己展開合攏,能在胸前玩,會吸吮拇指。
 
特別叮囑: 在陽光下曬寶寶屁股,可治療紅臀;母親發燒38以上時應停止哺乳,發低燒(37538)時是可以繼續哺乳的。別讓寶寶過胖。除了夏天外,每天都可以添加三四滴濃縮魚肝油。 已滿月的嬰兒比剛生下來時醒著的時間較長,臉部的表情也開始多了起來,小手小腳的動作也開始頻繁了,力量也慢慢增加。因此對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除了繼續給於他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外,還應增加一些遊戲來鍛鍊孩子體能等。 .抬頭看玩具 在床上墊一些毛巾或博被,使床不要太軟也不要太硬。將孩子輕輕的放在床上,讓他趴著,幫助他調整一下使他的兩臂彎屈兩手心向下支撐身體。媽媽拿著可發出聲音的玩具〈如小搖鈴等〉一邊搖一邊快樂的叫著寶寶的名字,逗引寶寶抬起頭來看。這個遊戲可以讓寶寶的背部肌肉、手臂、頸椎等處得到鍛鍊,也可讓寶寶感受到快樂的氣氛,熟悉自己的名字。 一般一天一次為宜,一次不能超過兩分鐘,以免寶寶疲累。最好是在餵飽孩子一小時後在進行,以防吐奶。孩子哭鬧時也不宜。
 
.抓手指遊戲
剛生下來的寶寶就已經有了本能的反應,只要有東西放到小手心,寶寶的手就會自M收握。2個月大的嬰兒,父母可以通過遊戲來進一步鍛鍊孩子的抓握能力和手腦協調的能力以促進大腦發育。 方法: 媽媽將食指放入嬰兒手心讓他抓握,幾秒鐘後將手收回。反覆幾次後再用食指觸碰嬰兒小手掌的邊緣,看他是否有反應、也去抓。如果孩子能把父母的手指抓得很緊,這時你可以試著將孩子往上提升〈另一手在寶寶身後保護〉,握得緊、比較有力的孩子有時能被提高到坐的姿勢。 一般一天兩次為宜,每次不要超過五分鐘。 . 散步,介紹事物
寶寶醒著時,父母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抱著寶寶出去散散步,讓孩子接觸感受一下外面的環境,並可通過不斷地介紹周圍的事物、環境來增進親子關係和刺激孩子的語言能力,這也是早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姿勢及粗動作發展
2~3
個月:俯臥時頭可抬起90
2~3
個月:側躺時可以翻回成仰臥
2~3
個月:俯臥時手可支持胸部一下子
視覺及精細動作發展
2~3
個月:雙手可在胸前接觸
2~3
個月:會看手中所抓的物體
2~3
個月:手會張開,不在緊握
社會互動認知及行為情緒發展
2~3
個月:認得出媽媽
2~3
個月:當抱起來話對他/她說話時會停止哭泣
2~3
個月:會轉頭注視附近正在說話着的臉
聽覺及語言功能發展
2~3
個月:媽媽說話時會以低估聲回應
2~3
個月:開心時會發出聲音
2~3
個月:會辨別大人說話的語調,對母親不同情緒的語調聲音會有不同反應
第三個月
生理指標:
滿三個月時,男嬰體重4177千克,身長558664釐米;女嬰3970釐米,身長546645釐米。 養育手冊: 通過讓寶寶俯臥、豎抱寶寶,幫助寶寶練習抬頭的動作,鍛煉寶寶頸椎的支撐力。用玩具逗引寶寶發音。 訓練聽力,初步培養追蹤聲音來源的能力,感受聲音遠近的能力。鍛煉寶寶的皮膚,只要寶寶的心臟沒有毛病,就可以經常洗澡。寶寶不會爬,但可能從大床上掉下來,大人離開時,別忘了把寶寶放在有欄杆的小床上。寶寶的玩具不能比嘴小。寶寶還小,母親躺著哺乳有發生窒息的危險。只吃牛奶的嬰兒可加果汁,母乳喂養的嬰兒如果喜歡喝,也可以加果汁。 發育指標:
俯臥時,能抬起半胸,用肘支撐上身;頭部能夠挺直;眼看雙手、手能互握,會抓衣服,抓頭發、臉;眼睛能隨物體180度;見人會笑;會出聲答話、尖叫,會發長母音。 特別叮囑:
多數寶寶此時應該補鈣了。帶寶寶到公共場所為時尚早。盡早讓寶寶品嘗各種味道,為以後添加副食作準備。 這個月的寶寶手眼開始協調,小手小腳的活動力越來越強,會玩弄小手,也開始想翻身動一動;對外界聲音反應較靈敏了;咿咿啊啊的喃喃自語中開始學發音。此時家長可多陪他們玩些刺激觸覺、聽覺、肢體動作等遊戲或運動,以促進寶寶的腦部發展。 一、伸手抓玩具
讓寶寶反覆練習抓握動作,有益腦部運動。 方法:經常在寶寶床頭放些玩具,讓其俯臥,媽媽可逗引寶寶去抓,或拿起寶寶的手去抓玩具,如果寶寶能抬頭用肘支撐上身,並用其中一隻手去抓玩具,表示寶寶的上肢及頸肌已開始發育。寶寶如能揮動自己的小手去抓玩具,媽媽就要給予適時的讚美,讓他知道你多麼喜歡他這樣做。 二、懸吊鬆手練習
寶寶每次在「抓」東西的同時也在練習「放手」,家長應該多給他練習的機會,懸吊運動就是很好的練習。懸吊能促進寶寶的協調能力及擴張胸部,吸進更多的氧氣供大腦使用。 方法: 給寶寶穿上好活動的T恤與尿片,讓寶寶抓住你的大拇指,然後將他的身體拉離床面幾吋,如果寶寶握不住有鬆手的感覺時,就讓他躺回床上。一天可做好幾回,每回只做一分鐘,一分鐘內可練習好幾次。因為每次寶寶支撐的時間只能五到十秒。 注意: 做任何活動前都應告訴寶寶你要做什麼,除了注意安全外,還要隨時鼓勵他:「你好棒喔!」 三、學翻身 寶寶要先學會翻身才能進一步爬行,移動身體。 方法: 有些寶寶上個月就已學會不必墊後背,或靠他人扥後背就能側翻了。如果寶寶還不會側翻,媽媽可從旁協助扥住背部,輕推臀部,使其容易向另一側翻身。接著學向左右兩側翻身,媽媽在一側逗弄他,或拿玩具吸引他,寶寶為了抓住玩具會順勢翻成側臥、俯臥,此時媽媽要守護在旁。如果寶寶學不會翻身,可能是衣服太厚、太緊或床太軟,妨礙他的行動。有些寶寶對這些練習還是有困難,可延至下個月再進行。
四、和寶寶說話 這個月的寶寶會咿咿啊啊地發出雙元音,此時媽媽應多重複他的「咿咿啊啊」去做回應,並且唇形要明顯地和他「對話」。寶寶喜歡有人跟他說話,你的微笑及聲音會使他感受到你的愛。他由你這兒學到如何發音、笑,以及親近、信賴他人。 這項活動是對寶寶最初的發音訓練,及母子交流的溫馨互動,越早開始越好。在寶寶以後的發展過程中,父母應持續與寶寶「對話」,親切地回應他發出的各種聲音。
姿勢及粗動作發展
3~4
個月:協助做起頭可以固定
3~4
個月:手可移到胸
3~4
個月:可維持側躺
視覺及精細動作發展
3~4
個月:俯臥時會有抓或刮的動作
3~4
個月:將手抓到物體放入口中
3~4
個月:看見移近臉的東西,兩眼會有內向會聚動作(鬥雞眼)
社會互動認知及行為情緒發展
3~4
個月:餵食時會不眨眼地注視媽媽並流露出滿意的眼神
3~4
個月:會將物件或手放入口中吸允
3~4
個月:會駐是自己鏡中的影像
聽覺及語言功能發展
3~4
個月:會將眼睛與頭轉向聲源所在
3~4
個月:會無意中發出一些語音
3~4
個月:聽到準備餵食的聲音時會有吸允與舔唇的反應
第四個月
生理指標: 滿四個月,男嬰體重4785千克,身長583691釐米,女嬰體重4577釐米,身長569671釐米。 養育手冊: 發展感覺動作技能,即視覺、聽覺和觸覺與肌肉活動的聯合。如眼睛引導手去拿東西、聽到聲音準確轉動眼睛和身體。多給寶寶聽音樂,和寶寶說話。給寶寶做翻身操,鍛煉寶寶的脊柱及泉水的肌肉,幫助寶寶學習翻身的動作。 逗引寶寶說話,與寶寶做問答遊戲,練習發聲,學習交談 適量加副食品,如雞蛋、米粉、菜泥等。 盡可能堅持母乳餵養。母親工作時,要三小時擠一次,促進母乳分泌。擠出的奶在冷藏狀態下,可以留給寶寶第二天吃。有的寶寶已會翻身,父母更要當心寶寶的安全。 發育指標: 俯臥時寶寶上身完全抬起,與床垂直;腿能抬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視線靈活,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開始咿呀學語,用聲音回答大人逗引;喜吃副食品。 特別叮囑: 該去復查卡介苗是否接種上了。不必太過糾正寶寶吸吮手指的動作,因為吸吮手指能促使寶寶手眼協調行動。一歲以後,隨著寶寶的成熟,自然會停止吃手。孩子發育的個體差異較大,有些指標不能達到不要緊。 據專家研究報告,剛出生時嬰兒的腦容量是美國國家檔案局的十倍,出生後到三個月大之間,腦部以極高的速度成長,三個月起到六歲間是高速成長,在此之後就非常緩慢了。所以嬰兒從出生起就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寶寶本身也很喜歡學習,家長應保握這段非常珍貴的時機,多給寶寶在遊戲中學習的機會。 滿3個月的寶寶頭圍增大了,腦力更是快速增長,他們什麼都想學,視力、手的抓放能力都進步了;會玩躲貓貓;也會對鏡子微笑了,這時可陪孩子玩相關的遊戲以促進各項發展。 一、看移動物品 寶寶視力進步了,已有調節遠近的能力,不但能看綠豆般大小的顏色鮮豔的東西,也能隨物品移動視線。 方法:讓寶寶觀察快速滾動的線軸、小球,或其他移動較遠的物體,如各種電動玩具車、小火車、街上行走的行人、移動的汽車、正在飛的小鳥昆蟲飛機、嬉戲中的小孩等,不但能訓練寶寶的注意力,也可擴大寶寶的視野和認知週圍。 常常抱寶寶到室外觀看小朋友玩耍,儘早接觸同齡的小朋友,有利發展同伴關係。這時的孩子還不懂認生,是結識小伙伴的最佳時機。 二、玩躲貓貓
4個月起的嬰兒都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 方法:拿一條大手帕蒙住自己的臉,然後問寶寶:「媽媽呢?」,為引起寶寶的驚奇,當寶寶去找時,媽媽就扯下臉上的手帕,驚喜的說:「喵~」,寶寶會高興的手舞足蹈。當媽媽臉上蒙住手帕時,一定要和寶寶說話讓他知道你在身邊,因為寶寶最怕看不到媽媽會因此而大哭起來。 下次可換個方式,把乾淨手帕輕輕放在寶寶臉上,寶寶第一次被蒙住臉可能會不知所措,這時媽媽就握住寶寶的手幫他把手帕拿開,並說:「手帕拿下來了」,多次練習以後,他就逐漸學會自己拿下手帕了。有些3個月大的寶寶還會自己藏在被窩裡再鑽出來;有的也會抓毛巾蒙自己的臉,逗大人玩,十分可愛! 躲貓貓遊戲使寶寶發現看不到的東西其實還存在,於是會去尋找,拉開手帕探索,引導他主動發掘身邊的事物。 三、找聲音
寶寶對熟悉的聲音會有反應,胎教時在胎內就被呼喊名字的寶寶,此時聽到他的名字會轉頭尋找聲音。在寶寶視力範圍外發出聲音,可以擴大寶寶的探索領域。 方法:當寶寶平躺在地板上時,悄悄走近他,並親切地叫著他的名字。在你出現他的面前時要多叫幾次,然後你停下來等他回頭。如果他沒什麼反應,再叫大聲一點。如果他回過頭來看到你了,就去抱抱他、摟摟他,然後放下寶寶,換個方向再玩幾次。為訓練他的聽力,在叫他之前不要讓他看見你。如果他做到了,別忘了給他愛的擁抱。 四、照鏡子 讓寶寶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有助於日常生活的學習。例如你告訴他「拍拍手」、「洗洗臉」,常會用到這些相關的名詞,如果寶寶對自己的身體部位越了解,越能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也可透過照鏡子的遊戲,讓寶寶很快認識自己。 方法:放一面鏡子抱寶寶到鏡前,指著鏡中的寶寶說:「這是(他的名字)」,「寶寶笑一笑」等等。摸著寶寶的嘴、鼻子、耳朵、眼睛或其他部位,告訴他這是什麼。經常照鏡子的寶寶,會注意自己臉上的器官,較快學會認識自己;經常照鏡子的寶寶,在照鏡子時,也會有較多的表情,或笑或做鬼臉,或摸摸鏡子裡的人,十分開心。 五、跳、蹬、踢 經常讓寶寶做蹬腿、踢吊球,讓下肢自由活動,有利於將來坐及爬的學習;也可讓寶寶在你腿上跳來跳去,可發展寶寶的下肢力量,為站立作準備。 方法:
1.
吊一個寶寶喜歡的有響聲的玩具,扶著他的雙腳教他「踢」,幾次以後就會了。
2.
扶著寶寶腋下站立,讓他在你腿上跳來跳去。寶寶在跳躍時會刺激腦部的平衡或前區庭發育,有助於平衡活動。
姿勢及粗動作發展
4~5
個月:從仰臥拉起寶寶時她會有用力感
4~5
個月:從仰臥拉起頭不會向後仰
4~5
個月:俯臥時會用扭動方式往後移
視覺及精細動作發展
4~5
個月:兩手各可抓緊小物品
4~5
個月:手腕有旋轉的動作
4~5
個月:把玩玩具時會稍微協調手與眼睛,但做的不好
社會互動認知及行為情緒發展
4~5
個月:對於熟悉的情境(如餵食,洗澡等活動時)會以微笑,低估聲與興奮 動作等表達認得之意
4~5
個月:喜歡洗澡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例行照顧活動
4~5
個月:看到玩具會顯得高興,變得活潑
聽覺及語言功能發展
4~5
個月:會自己發聲自娛()
4~5
個月:會辨認熟悉的聲音並有激動的反應
4~5
個月:大人模仿寶寶的聲音時,會高興地從複高聲音






***************************************************************
第五個月 生理指標:
滿五個月的男嬰體重5.39.2千克,身長60.571.3釐米。女嬰5.08.4千克,身長58.969.3釐米。 養育要點:
添加輔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讓寶寶習慣一種再加一種。一般每週至多加一種新的食品,注意觀察寶寶的食欲、大便。如果消化不了,就暫停幾天。重視感官訓練,使寶寶的視覺、聽覺、語言交往能力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提高。不會翻身的寶寶,父母多進行翻身訓練。對寶寶進行冷適應鍛煉,逐漸適應較大的溫度變化,增強鼻腔、皮膚的抗病能力。冬天除外,每天應有至少兩小時的室外活動。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防止寶寶缺鈣。
發育指標:
能夠認識媽媽,以及親近的人,並與他們應答;大部分孩子能夠從仰臥翻身變成俯臥;可靠著坐墊坐一會兒,坐著時能直腰;大人扶著,能站立;能拿東西往嘴裏放;會發出輔音一二個; 特別提示:
寶寶的床欄上,別放毛巾、衣服等,萬一搭著的東西掉下來,蒙住寶寶的臉,會出危險。即使母乳充足,也要給寶寶添加副食品。 這個月的寶寶會認物和認最親近者的臉孔;頭部大都已能完全挺立,聽到聲音就會轉過頭去;動作也越來越靈活,所以多陪他做些平衡活動或相關遊戲,會有助於腦部發展及各項成長的學習。
一、看吸引他的物品
如果寶寶聽到物品名稱能用眼睛準確地盯住目標,表示他已有認物的能力了。觀察寶寶最愛盯著什麼東西看,再教他認這樣東西,他就會興致勃勃地去學。教他認識感興趣的事物,對寶寶來說是件快樂的事,所以媽媽平時就應多留意什麼東西最能吸引寶寶的目光。 方法:多數的寶寶都喜歡看燈,以此為例作說明。媽媽邊說:「燈,燈」邊把燈打開又關掉,使燈忽暗忽明,使他從注視你的嘴型轉向注視燈。也可拿著寶寶的手摸摸燈罩,然後開燈點亮時告訴他:「燈」。每天至少練習五次,直到你說「燈」時,他就能盯著燈看為止。這已表明他已了解這個字代表的是什麼,這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開始。
二、尋找聲音 寶寶能順著聲音用眼睛找到掉落的物品,表示他的視覺與聽覺靈敏,能循聲尋物了。有的寶寶125天左右就學會尋找落地的響物,多數的寶寶約在155天才有這項能力,你可試著記下自己寶寶的學習天數。 方法:
1.
將會發響的金屬湯匙或玩具當著寶寶的面丟到地上,看寶寶是否會循聲尋找掉落物品。
2.
媽媽在寶寶房間某處將玩具或物品弄出聲音,邊說:「寶寶聽聽,哪兒有聲音啊?」觀察他是否懂得將視線轉移去尋找聲音的來源。可重覆練習幾次,聲音由強轉弱,由近到遠,並變化不同的方向。
三、舉高降下
將孩子拋入空中然後接住(多數是爸爸在做),讓孩子在大人膝上跳來跳去,這2個簡單的動作,就可刺激孩子腦部的前區庭發育及平衡發展。 方法:用虎口撐在寶寶腋下,讓他面向你輕輕舉起,以便你們能互相看見,並開心的告訴他:「你是一架飛機,飛啊,飛高了!」;放下時告訴他:「降落了,飛低了!」上升時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嚇著寶寶,最好能一直注視他的眼睛,使他有安全感。 如果寶寶已能適應了舉高降下的遊戲,看寶寶的反應可試著玩輕輕往上拋的遊戲,但注意不要做太激烈的動作,不要拋得太高,以免危險和造成寶寶精神緊張。加上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中,千萬不要做太大動作的刺激遊戲喔
姿勢及粗動作發展
5~6
個月:會自行翻身
5~6
個月:坐著雙手可支撐30
5~6
個月:頭控制的很好
視覺及精細動作發展
5~6
個月:會玩弄繫在玩具上的繩
5~6
個月:開始會敲打玩具
5~6
個月:想抓小東西,如小珠珠.小鈕扣
社會互動認知及行為情緒發展
5~6
個月:會尋找失落的東西(看的見)
5~6
個月:看見媽媽(或主要照顧著)會主動張開雙手要求抱抱
5~6
個月:會拉下蓋住自己或熟識著臉上的手帕或小巾,並發出快樂笑聲或其動作
聽覺及語言功能發展
5~6
個月:會發出一些重複的單音節聲音,如噠噠
5~6
個月:會開始模仿一些簡單的聲音
5~6
個月:聽到媽媽的聲音會立即轉向發聲處
第六個月
生理指標: 滿六個月時,男嬰體重達5.99.8千克,身長62.473.2釐米;女嬰體重5.59.0千克,身長60.671.2釐米。頭圍44釐米,長牙約兩顆。
養育要點: 繼續添加副食品。預防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蛋黃、魚、肝泥、肉末、動物血、綠色蔬菜泥、豆腐等。 動物性食物中的鐵吸收利用率比植物性食物高。 提供適宜的玩具。為半歲孩子提供的玩具主要是形象性玩具,分為觀賞性和操作性兩大類。觀賞性玩具一般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操作性玩具是寶寶能拿的,多為能發聲的玩具。 反復叫寶寶的名字,使寶寶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熟悉並記住自己的名字。 教寶寶認識實物,給寶寶指認實物。寶寶已經認識媽媽了,媽媽應多與寶寶在一起,多跟寶寶說話、做遊戲,撫摩寶寶的皮膚,滿足寶寶的親情渴望。經常抱寶寶出去玩,讓寶寶多接觸生人,有助於減緩寶寶即將出現的怕生現象。讓寶寶照鏡子,幫助寶寶認識鏡子中的自己,發展寶寶的自我認識。
發育指標: 手可玩腳,能吃腳趾;頭、軀幹、下肢完全伸平;兩手各拿一個玩具能拿穩;會發兩三個輔音;在大人背兒歌時會做出一種熟知的動作;照鏡子時會笑,用手摸鏡中人;會自己拿餅幹吃,會咀嚼。
特別提示: 鍛煉手的精細動作。手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智慧的增長,家長可以讓寶寶玩各種玩具,促進手的動作從被動到主動,由不準確到準確,由手把著手教到聽語言指揮而動。 寶寶越長大活動力越強,越渴望習各項技巧,這時他需要多多練習以獲取經驗,我們應給他合適的環境及充分的機會。不要將寶寶關在遊戲欄、嬰兒床或其他「監牢」中,以免喪失大好的學習機會。寶寶希望與你在一起,及喜歡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世界,別忘了多陪陪他給他快樂的學習時光,通過親子之間的遊戲能增進親子感情,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和心理發展方面是大有好處的。
一、學傳手 寶寶能應用拇指與其他4指相對彎曲,就能拿穩東西。寶寶學會單手拿穩物品後,可練習兩手同時握物及將物品由一手傳至另一手。 方法:拿2-3個比寶寶嘴巴稍大又能吸引他的東西,例如小瓶、小盒、小玩具等,但不能太小以免他放入口中,發生危險。要同時拿多個吸引他,如果一次給他一個,他可能會扔掉手裡的東西而去拿另一個。最好不要將他扔掉的東西再還給他,這樣他就會發現扔掉就會失去,於是他漸漸知道在拿新東西氶A就會把手中東西換到另一隻手裡,再去拿。這時大人應給他適當的讚揚和鼓勵,因為寶寶學會傳手是手的靈巧度又進一步了,你的鼓勵會使他更穩定的學習。
二、騎馬聽兒歌 讓寶寶邊聽兒歌邊配合韻律作動作,可培養孩子用動作表現語言。在愉悅的環境中,重覆聽同一首兒歌,同時感受韻律,同時學會把歌詞和動作連結起來,對日後語言及兒歌背誦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 方法:抱寶寶和你面對面坐在你的腿上,握住他的手唱兒歌,腿部隨節拍跳動讓他有騎馬的感覺。唱到關鍵字如「飛」、「跨過河」等,就把寶寶舉高;或配合節奏、歌詞使他身體向後傾倒;或動作加大一些。反覆練習幾次,以後只要唱到這些歌詞時,他就會主動做這些動作了。這是讓寶寶很愉快的一個遊戲。 三、學爬行 正常嬰兒在出生幾個月內,便會腹部貼地用手臂與腿的力量,使身體前進,這種動作稱為爬行。當寶寶開始爬,他已進入人生的重要課程之一,他需要多多爬行來促進腦部發育,你要給寶寶一個適合爬行的環境及誘因。 方法:給寶寶穿著易於活動的服裝,讓他俯臥用前臂支撐前身,腹部貼床,你在前面拿玩具逗引他爬行。讓他學會用一隻手臂支撐身體,另一隻手為去拿玩具而繼續前進。不要一開始就放一堆東西在他身邊,他就可能哪兒也不想去了,將玩具放遠些讓他多爬幾分鐘。 寶寶最大的快樂之一就是跟在你後面爬來爬去,專家建議一天最少要有十分鐘你在地上與寶寶在一起, 他會為你的讚美與擁抱而快樂的爬向你。 四、帶寶寶小跑步 這是一項很好的平衡活動,對三度空間發展也有幫助,請在一個安全、可自由活動的地方進行。 方法:將寶寶抱在胸前,小心支撐好他的頸部,帶著他在室內小跑步,讓他體會身體跳動的感覺。專心看寶寶反應,並告訴他你們正在進行什麼活動,注意跑步不宜過大。當他的頸部發育到能撐住自己的頭時,可加快速度並改變姿勢,讓他體會從不同速度與不同角度看事物 姿勢及粗動作發展
6~7
個月:可做出爬行的動作且可以稍微移動
6~7
個月:俯臥時可以肚子為中心轉方向
6~7
個月:抱起來站在大腿上會亂跳,
視覺及精細動作發展
6~7
個月:兩眼動作一致,沒有斜視等兩眼動作不一致的表現
6~7
個月:用整隻手的手掌抓握物品
6~7
個月:將積木由一手移到另一手
社會互動認知及行為情緒發展
6~7
個月:會用雙手伸出去抓小玩具
6~7
個月:常以雙手握棒的方式拿取物品,但有時會用單手
6~7
個月:有時會用腳來幫助取物
聽覺及語言功能發展

6~7
個月:對自己或他人發出單調但悅耳的母音
6~7
個月:會發出雙音節的聲音,如阿兒,爾了,阿如等
6~7
個月:玩耍時會開心的大笑,咕咕叫或尖叫
第七個月 生理指標: 滿七個月時,男嬰體重達6.410.3千克,64.174.8釐米;女嬰體重5.99.6千克,62.272.9釐米。牙齒24顆。
養育要點: 添加副食品,使寶寶喜歡。嘗試用副食品食代替一頓奶。預防疾病。六個月後,嬰兒從母體中帶來的免疫力降低了,容易受感染,同時易引起全身性的病變。家長要常帶寶寶到戶外活動,但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注意衛生,對寶寶入口的器具要進行消毒。幫助寶寶學習爬。爬對寶寶智力發展和身體發育都有促進作用,科學已經證明,不會爬就直接走的孩子容易成為問題孩子,在運動、學習中遇到障礙。鍛煉手的精細動作。
發育指標: 會坐,在大人的幫助下會爬;手能拿起玩具放到口中;會表示喜歡和不喜歡;能夠理解簡單的詞義,懂得大人用語言和表情表示的表揚和批評;記住離別一星期的熟人3-4人;會用聲音和動作表示要大小便。
特別提示: 寶寶長牙時,會咬手指、玩具、衣被,適當吃磨牙食物非常必要,如:牙餅。少坐多爬好處多。不要親寶寶的嘴,不要口對口餵寶寶食物,因為大人的唾液常帶有細菌和病毒。 滿6個月的寶寶多數會坐穩而且學會連續翻身;手更加靈巧了,能頻繁地用手抓東西往嘴裡放,所以不能在寶寶周圍放置尖銳或過小的物品,以免造成危險;跟上個月相比多認識了1-2種新的物品名稱,也會模仿大人做一些動作或手勢,如「再見」、「謝謝」等等。 寶寶的頭腦像個寶庫,你越開發寶藏越多;你給寶寶越多練習與學習,產生的動作效應就越多,腦部的發育就越發達,智力就越高。即使腦部損傷的寶寶,據專家表示只有增加活動頻率及持續時間,就會有明顯進步與變化,所以家長要經常陪著寶寶學習,耐心而親切地陪他們度過人生最寶貴的學習階段。 一、連續翻滾
滾動能鍛鍊前庭和小腦的平衡,如果寶寶還不會翻滾常常是因為大人沒給他練習機會,只是讓寶寶學坐忘了讓他練習翻身。學會連續翻滾是寶寶學會爬之前唯一能移動位置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學習項目之一。 方法:在有足夠面積的場地,將障礙物移開,在地板上鋪上毯子或涼席。家長拿玩具誘導,先將玩具放置一側使寶寶側翻;接著讓他從側翻變成俯臥;再從俯臥變成仰臥;最後學會連續打滾。為拿到遠方的玩具,寶寶會連續翻滾向遠方移動。大人可利用皮球、小跑車等引誘他滾到遠方拿玩具。如果有必要大人可協助寶寶,用手輕推他的肩部和臀部讓他順利翻身,有了成功的經驗寶寶就更願意學習了。 二、撿豆豆 讓寶寶用手撿蠶豆般的小東西,藉以訓練拇指與食指的對捏拾取細小的物品,這一精細動作有利於促進大腦功能發展與手、眼的協調。 方法:準備一些乾淨的的蠶豆讓寶寶去撿,大人要在「」一旁看護,避免寶寶將蠶豆吞入口中。如果沒有蠶豆,可用鈕扣、棋子等代替。
三、學手勢 每個家庭使用的手勢都不同,有的家庭先學會「再見」、「握手」;有的家庭先教「親親」、「碰碰頭」等。只要寶寶學會用動作表示語言,哪種先學會都可以。這是寶寶與人交往的開始,家長應鼓勵寶寶做表示語言的動作,家人也要經常對他微笑或做再見等手勢,將來他會比較容易與他人相處。 方法:利用適當時機教手勢,例如當親人要離開時,大人抱著寶寶說「再見」,並抓住他的手做揮手動作,讓他知道這就表示「再見」;寶寶從別人手裡接過玩具或食品時,家長拱起他的雙手上下搖動說「謝謝」,你可示範幾次給他看,要讓他看見你的手勢和嘴型。 四、測觀察力
寶寶在遊戲中發現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拿走了,會啼哭、亂動或尖叫,就表示他對周圍的事物有反應,已具備觀察能力了。如果寶寶毫無反應,表示他的觀察能力還未發育,較小的幼兒會認為,「看不見,就是沒有了」他也不想去找了;或者他周圍玩具太多了,可悄悄地將玩具拿走,只剩他手中的一件,再當面將他手中的玩具拿走藏起來,試試看他有無反應。如果寶寶開始有觀察能力時,可做另一項遊戲。 方法:
1.
將寶寶手中的玩具取走放入口袋中露出一截,他會伸手去將玩具取回。由於寶寶能覺察到自己的東西不見了想要去尋找,大人可進一步和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
2.
坐在地板上,手裡拿個玩具讓寶寶看,然後把玩具藏在身後或塞到被子下面露出一小部份,說:「玩具呢?」引誘他去尋找。如果他不想去找,再把玩具拿給他把玩一下,或拿他的小手摸一下鼓起的被子,讓他自己將玩具拿出。經過幾次重覆練習,寶寶就知道東西不見了,可以再找回,會試著用手去探索,或掀開被子或摸鼓起來的地方,於是他的觀察力就在他的好奇心中逐漸展開。
五、敲一敲 這個階段的寶寶都喜歡拿起物品就敲,把東西敲響了他就樂了。此時寶寶不但能握穩東西,還能弄出聲音,這是更進一步的表現。 方法:家長給寶寶準備一些小塑膠碗、厚玻璃瓶、木板、積木、響鈴等之類的東西,讓孩子拿著小木棒敲敲打打;或拿起2個積木對敲,感受敲擊不同質地的物品所發出不同的聲響,並訓練寶寶手的靈巧性。
第八個月
生理指標: 滿八個月時,男嬰體重達6.910.8千克,身長65.776.3釐米。女嬰體重達6.310.1千克,身長63.774.5釐米,本月可出24顆牙。 養育要點: 寶寶在飲食方面的愛好可以看出來了,要以其愛好添加輔食,開發盡量多的食物品種,保持營養均衡。在做寶寶副食時,保證衛生是最重要的。在寶寶長牙時期,輔食中添加含鈣和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如蝦皮、海帶、動物肝臟、蛋黃、魚、綠色蔬菜等。可以用副食品代替12頓奶。在日常生活中,把教寶寶認識周圍環境與發展語言相結合。繼續進行動作訓練。幫助寶寶站立起來,讓寶寶多爬、多玩各種玩具。教寶寶一些社交禮節動作,如拍手表示歡迎,揮手表示再見
發育指標: 能夠扶欄杆站起來;可以坐得很好;會兩手對敲玩具;會捏響玩具;會把玩具給指定的人;展開雙手要大人抱;用手指抓東西吃;會用12種動作表示語言。 特別提示:
這個月,寶寶的發病率會上升,不能因為怕感冒就減少戶外活動。提供安全的運動場,清除一切寶寶夠得著的小垃圾。電源插座要加保護罩,熱水瓶放到寶寶夠不到的。母乳充足的母親,不必急於斷奶。只要寶寶願意吃副食品就不要擔心。 讓嬰兒從出生那一天起,給他充分的刺激與良好的學習誘因,是父母的責任。媽媽要給予寶寶足夠的刺激,讓其腦部的神經迴路得以打開,智力才能逐漸發展。而人腦則是產生各種心理現象的重要器官,包括了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興趣、性格……等。所以要培育傑出優秀的人才,請擅用智能開發,除了能開發小孩的智能外,還要培育他樂觀進取的態度、契而不捨的毅力、專注的精神,及善良、真誠、寬容等的良好人格。 寶寶從5個半月起,經常用眼睛、耳朵、雙腳、手腕和身體接觸外界,週遭世界對他而言,更加寬闊而具吸引力。不過這個階段的寶寶,記憶能力還不夠發達,所以對各項學習活動要反覆練習,透過遊戲增加他的短暫記憶、專注力及思考能力。父母應經常逗引寶寶,多和他互動,他的智能開發就在你的關懷中茁壯成長。 一、你藏他找
讓寶寶玩各種不同類型的「躲貓貓」的遊戲,可以培養孩子懂得去期待事物發生的能力,提供重覆的刺激,也能有效增加對事物的短暫記憶,而短暫記憶是發展長期記憶重要的基礎。在玩「躲貓貓」或「藏東西」的遊戲的過程中,訓練寶寶記憶媽媽沒蒙上手帕時在哪裡,不見了要如何去找;東西被藏起來了,只要知道在哪裡就能找到。這正是可以訓練寶寶記憶、觀察、思考、等待、探索、語言學習等能力很好的遊戲。 遊戲方法:

1.
可重覆玩前幾個月的「躲貓貓」遊戲,用手帕蒙住自己或寶寶的臉,讓他掀開手帕;或將玩具藏於身後、棉被中露出一小部份讓他去找,遊戲中別忘了要一直和寶寶說話喔。
2.
把手帕當著寶寶的面蓋在玩具上,看看寶寶會不會動手去掀開。如果寶寶不會去掀,可換條透明的手巾,因為寶寶還認為「看不見就是不存在了」,看見了自然會去拿。引導寶寶去觀察、探索,短暫記住眼前的事物,如果他辦到了,給他愛的擁抱或讚美,這不但可促進親子心靈的契合,更可讓寶寶感受到被愛的感覺,這種滿足感正是激發他學習新事務的原動力。
二、學會「不行」,懂得「坦然面對」 寶寶自5個月大左右就看懂大人的表情,知道大人是生氣還是高興。這個月他更進步了,能理解大人簡單的詞彙而抑制自己的行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此時應教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據專家研究在遊戲中或生活當中,同時教他學會等待某事務的發生,習慣了等待,學習等待後就會有愉快的結果,自然就學會遵守規定而學會耐心對待。

1.
當寶寶想去做不適當的行為時要制止他,如果做倒你的要求時要讚美他。例如寶寶想去摸插座或碰觸燒燙的水時,要撥開他的手,嚴肅地告訴他「不行!」讓他知道這是不可以做的事。這時媽媽的表情不可微笑,否則寶寶不知道你生氣了。重覆教幾次後,如果他看到這些物品不再去摸了,記得要親親他、摸摸他的頭鼓勵他說:「你好棒,真的不去做….」,及早教他遵守家規是很有必要的。

2.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希望寶寶遵守,但他又不容易做到的,這就需要你教他學會約束自己的慾望,而應該學會去「坦然面對」,而且要趁早教比較好,等他長大了就不容易做到了。例如:抑制不想收拾玩具的情緒,學會玩具要好好收拾;沒到看電視時間,要抑制想看電視的慾望,學會遵守規律及等待。一開始時,寶寶可能會任性哭鬧,媽媽要堅持原則,等他感受到因為做對了而被讚美的愉快經驗時,自然就學會了「坦然面對」。
三、扔東西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有許多行為看似不好,其實是正常現象。例如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把手裡的東西反覆扔到地上,還樂此不疲。在反覆的過程中,其實他就在認識許多新事物,也是一種學習,所以媽媽不要阻止他,應趁機給他更多的刺激,教他認識更多的事物。 方法:準備一些重量、質感不同的玩具,例如積木、羽毛、紙片、耐摔的小玩具、小塑膠碗等,讓寶寶把玩,在寶寶的床下或他經常出入的地方放一個大籃子,逗引他把手中的玩具往籃子裡扔。扔完後,媽媽將物品集中籃內,再一一取出並介紹物品的名稱和用途。一開始寶寶可能扔的不準,媽媽要抓著他的手教他對準。 這項活動可訓練寶寶的注意力、模仿力和掌握空間方向的能力,也能讓他累積對事物特徵的經驗,例如積木會重重落地,羽毛會在空中飄再緩緩落地等。
四、獨自玩耍 專心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儘可能不要去打斷遊戲中寶寶的專注情緒,讓他長時間獨自專注於一種遊戲或一個玩具中,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可以培養他的專注力及思考能力。 方法:拿日常隨手可得的東西,如杯子、鍋蓋、木槌、湯匙等,讓他摸一摸、敲一敲,把玩把玩,甚至放倒嘴裡嚐一嚐也可以。一次只給少樣玩具或拿些乾淨的廢紙讓他撕扯著玩,紙張可多樣,由薄到稍厚,由大到小,寶寶只要拿到紙就會撕得精光,玩得十分開心。撕紙遊戲不但可鍛鍊他的小肌肉群,還可培養他思考遊戲意義的能力,及享受獨自玩耍的樂趣。 五、平衡感遊戲
平衡感好的孩子較不易跌倒,也較能做跳躍等體操動作。撐住寶寶的腋下,讓他用腳蹦蹦跳跳;或將寶寶丟高高的遊戲;或抓住寶寶雙腳讓他倒栽蔥的姿勢,都可以培養平衡感。做平衡遊戲時要特別小心寶寶的頸子,可套個頸圈,及注意脖子的保護。 遊戲方法: 1. 丟高高 自己躺下將寶寶往上拋,邊說:「飛高高!飛高高!」速度先快後慢,讓他體驗不同速度的感覺,別忘了邊玩邊鼓勵他喔!這個遊戲適合各種時期,能促進身體平衡,增加運動機能。 2. 倒栽蔥(頭垂直朝下搖動) 如做過前面丟高高遊戲,可進行這項活動。抓起寶寶的雙腳呈倒立姿勢,再緩緩地前後搖晃,在到立及搖晃中就能增強他的平衡感。請記住不要抓寶寶的襪子或鞋子,因為可能會鬆脫,一定要抓他的腳。








**************************************************************
第九個月
生理指標: 滿九個月時,男嬰體重達7.211.3千克,身長67.077.6釐米,女嬰體重達6.610.5千克,身長65.075.9釐米。牙齒24顆。 養育要點: 母乳餵養的嬰兒白天可以餵食配方奶粉代替母乳,早晨起床後和臨睡前以及半夜醒來時可餵母乳。不必給寶寶果汁了,直接餵番茄(西紅柿)、橘子、香蕉等。可餵酥脆的點心、餅乾、蛋糕等,不要餵糖果,這是危險的。這個月鍛煉的目的仍然是讓寶寶學站,能站立的嬰兒學會邁步。每天最好讓寶寶有三個小時以上在戶外度過。激發寶寶探索周圍環境的興趣,如捉迷藏遊戲就是很好的活動。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練習用便盆,養成入睡、講衛生的好習慣,訓練寶寶自己動手吃飯。鼓勵寶寶模仿大人發音,與大人愉快交流。訓練寶寶的自我控制能力,讓其按大人口令行事。
發育指標: 扶物站立,雙腳橫向跨步;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細小東西;能聽懂自己的名字;能用簡單語言回答問題;會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搖晃;認識五官;會做34種表示語言的動作;知道大人談論自己,懂得害羞;會配合穿衣。 特別提示: 體重過重的嬰兒不要站立太久。墜落、燙傷、吞食異物是這個月嬰兒需要防止的主要事故。
第十個月
生理指標: 滿十個月時,男嬰體重7.611.7千克,身長68.378.9釐米;女嬰體重6.910.9千克,身長66.277.3釐米。出46顆牙。
養育要點: 即使母乳充足,每天也要給寶寶吃兩頓副食品,白天喝鮮牛奶。寶寶能吃各種餅乾、年糕、蛋糕、薄餅,品嘗點心也是其生活樂趣之一,要給他吃一些點心,最好定時。訓練寶寶自我服務技能,培養寶寶的獨立性。鼓勵寶寶自己抱奶瓶、自己坐盆大小便、自己去拿玩具等。提供適宜的玩具,這個月的嬰兒開始學習走路,挑選會發出聲音的拖拉玩具較好。創造良好語言環境,在照顧嬰兒生活、玩遊戲時都要伴隨語言。多為寶寶唱兒歌、童謠。訓練寶寶走路。讓寶寶多爬。除刮風、下雨外,盡量多到室外活動。 發育指標: 會叫媽媽、爸爸;認識常見的人和物;能夠獨自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大人牽著手會走;喜歡被表揚;主動地用動作表示語言;主動親近小朋友。 特別提示:
這個月中,嬰兒除母乳外,只吃一些稀粥就會營養不足。不要給超重嬰兒過多的點心,也不適宜給營養豐富的香蕉。把寶寶放在學步車裏時,要有大人在旁邊。
第十一個月
生理指標: 滿十一個月時,男嬰體重7.912.0千克,身長69.680.2釐米;女嬰體重達7.211.3千克,身長67.578.7釐米。出46顆牙。
養育要點: 副食品開始變成主食,母乳、牛奶變成副食。大部分母乳餵養的寶寶已經斷奶了。如果在副食中不能加足夠的蛋、魚、牛肉等,就會缺乏動物蛋白。應該保證寶寶攝入足夠的動物蛋白,但不必拘泥於書中所說的量,要根據寶寶的飯量而定。副食要少放鹽、少放糖。逐漸讓寶寶與生人接觸,克服怕生現象,繼續發展寶寶的語言,可以給寶寶看畫冊講故事。訓練寶寶走路。禁止寶寶做不該做的事情,置之不理會使寶寶養成壞習慣。訓練寶寶的獨立能力,但要保證寶寶的安全。
發育指標: 大人牽一隻手就能走;能準確理解簡單詞語的意思;會叫奶奶、姑、姨等;會指出身體的一些部位;會豎起手指表示自己一歲;不願意母親抱別人;有初步的自我意識。 特別提示: 寶寶吃完點心後餵些水,可預防齲齒。寶寶的骨頭還軟,走路時間不要太久。家庭保持文雅的語言環境,寶寶已經能很好地模仿大人說話了
第十二個月 生理指標: 滿十二個月時,男嬰體重達8.112.4千克,身長70.781.5釐米,女嬰體重達7.411.6千克,身長68.680.0釐米。頭圍46釐米,胸圍46釐米,出牙68 養育要點: 這個月如果寶寶身體健康的話,就應該可以斷母乳。斷母奶後,每天喝一到兩次牛奶或配方奶粉。斷母乳後,寶寶可能發生大便乾燥,可在飲食上增加蔬菜量,香蕉、蜂蜜也有潤腸作用。繼續加強語言訓練,為寶寶創造說話機會。鼓勵用語言表達自己願望。引導孩子的個性向著良好健康的方向發展,對於孩子不好的行為,家長要明確表示禁止。對於孩子好的行為,家長要加以鼓勵。不要讓孩子過多的看電視,孩子應該在與人、與事物的接觸過程中成長。加強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保持愉快的家庭氣氛,使孩子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繼續訓練孩子走路。每天要有至少三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發育指標: 不必扶,自己站穩能獨自走幾步;認識身體部位三到四處;認識動物三種;會隨兒歌做表演動作;能完成大人提出的簡單要求;不做成人不喜歡或禁止的事;開始對小朋友感興趣,願意與小朋友接近、游戲。 特別提示: 不要遷就寶寶的不合理要求;不要故意學寶寶錯誤的發音,否則錯誤的發音就很難糾正








**************************************************************
帶養小孩是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因為小孩的生長發育每個階段都有顯著的差別,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要帶好小孩之苜要工作就是先了解各年齡層的小孩應有的發展,如此一來,才能在適當的時機發現小孩異常,給予及時矯治。 以下先就一歲至一歲半寶寶的生長與發育來介紹:一歲大的寶寶的生長與發育來介紹:一歲大的寶寶平均體重是十公斤,約為出生體重是十公斤,約為出生體重的三倍,若不及八至八.五公斤,表示體重過輕;平均身高約七十五公分左右,若男生七十五分、女生七十公分以下即屬身材短小;而正常的頭圍,男生四至五至五十一公分,女生四十三.五到四十七分分,頭圍太大或太小都屬不正常,應讓兒科醫師仔細評估
1.如何評估生長發育評估嬰幼兒的生長與發育狀況,我們常從四個方面來看,包括
1.
粗動作發育
2.
精細動作及適應能力
3.
語言能力
4.
身體處理及社會性 一般我們分成一歲、一歲三個月、一歲半這三個時期來考量:
一歲的寶寶 一隻手扶著可走幾步路、可不需幫忙而站立,懂得用拇指和食指拿葡萄乾、有意義地叫爸爸或媽媽,開始使用除了爸媽以外的幾個單字、會做一些手勢、會和大人玩且不只以哭的方式表達需要。  
一歲三個月大的寶寶 可獨自行走、爬著上樓梯、用蠟筆畫直線,將小東西放進瓶內、疊兩塊積木、開始懂得大人簡單的命令、會說出熟悉玩具的名稱,如:球等、會模仿  
一歲半的寶寶 已可以簡單但略微生硬地跑步、能倒退走、一隻手扶著會上樓梯、自動亂畫、可重疊三塊積木、將瓶子內的小東西倒出來、看圖能說出一種東西的名稱,且能正確指出身體的一部分名稱、可以自己餵食、用湯匙吃東西時少溢出、尿濕時會抱怨,也會噘嘴親親父母。 對於上述隨年齡成長而要有的發育,若超過年齡而仍未表現出應有的行為或語言能力,父母親即應尋求醫師的協助來探討原因,譬如說:一個寶寶已經一歲半仍不會自己走路,根據醫學的統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是腦性麻痺兒。  

2.秋冬季之好發疾病
當對於寶寶正常的生長與發育有所了解之後,我們常更進一步知道這個年齡小孩的好發疾病,尤其即將入秋冬之際,有許多疾病易發於此季節,先做好心理準備,才不致壓力及挫折感太大。一歲至一歲半寶寶好發的疾病有呼吸道、腸胃道、神經系統方面的病病:  
(1)細支氣管炎: 冬季是小孩細支氣管炎的流行季節,入以後,由於氣候的轉變,病童漸漸增多,身科病房因此病症的住院的孩子佔了相當的高比例。細支氣管炎的患者大多是二歲以下的幼兒,此病的病原體最主要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其他如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是可能的病源體,發生的原因多半是家人感冒而傳給小孩,或小孩在公共場所感染所致。臨床上的症狀除了咳嗽、流鼻水、食慾不振、發燒、呼吸加快外,還能可出現咻咻的喘鳴聲,如果摸病童胸部,可感覺到粘液在胸腔裡震動著,症狀會持續幾天到一、二個星期才減輕,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病的治療是以支持療法為主,嬰兒若發高燒或咳嗽厲害,甚至肋間或肋骨下隨呼吸呈凹陷時,醫師會給小病人罩以氧氣帳,高濕度的氧氣可舒解呼吸窘迫;水份的補充亦相當重要,但乃應避免給予孩子過多的水份。在醫師的監視下,可儘量減少嬰兒併發細菌性肺炎,萬一發生了,會儘早施予抗生素治療,以免惡化。  
(2)病毒性哮吼症: 主要的病原體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初期的症狀呈現咳嗽、流鼻水和發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隨後病人的咳聲和哮鳴聲,病童的聲音沙啞異常。病情厲害的病童,可能出現胸骨上、肋間或肋緣下凹陷等呼吸道阻塞現象,嚴重時則導致缺氧及發紺。哮吼症的治療,若病童呼吸窘迫,可以在門診接受治療,給予冷且潮濕的空氣並使用氧飽合度監視器,對咽喉及上氣管部水腫的現象,另可使用類固醇來改善。  
(3)嬰幼兒氣喘: 是門診中常見的疾病,這些病童百分之五十至七十都有過敏體質,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家族中近親也有過敏體質,氣喘是一種慢性疾病,會引起呼吸道的炎症反應。病童的呼吸道因過度敏感且容易收縮而玫氣管阻塞。秋冬時,由於濾過性病毒感染增加而易引發嬰幼兒氣喘。典型急性氣喘症狀主要是咳嗽、呼吸氣不足、呼氣時哮鳴聲、臉色蒼白和焦躁不安。有些病童以慢性或反覆性咳嗽來表現,有些則以半夜或清晨咳嗽為主。嬰幼兒氣喘必須長期服藥或噴藥,雖然咳嗽來表現,有些則以半夜或清晨咳嗽為主。嬰幼兒氣喘必須長期服藥或噴藥,雖然咳嗽好了仍須吃藥,為的是使氣管能完全舒張而不致成習慣性收縮,甚至一開始感冒就得開始服藥。治療上要給予適當的抗炎藥物和支你擴張劑、抗組織胺或以抗生素來治療繼發性細菌感染,平時居家生活中避免或減少過敏原和刺激物的接觸。 (4)玫瑰疹: 易發生於六個月至三歲大,尤以一歲左右為多。全年均可能發,但以晚秋及早春為多。病原體為人類庖疹病毒第六或第七型,經由飛沬傳染,典型症狀為突發性的高燒,持續三至五天,偶可發現厭食、不安等症狀,但一般無流鼻水、咳嗽的感冒症狀,高燒退後同時出疹子,在軀幹處較明顯,疹子持續一至二天,也可在數小時內消退。玫瑰疹的治療,在發燒時可考慮給予退藥,無特殊療法。常見的併發症有痙攣性發作,偶爾也可見前囟門膨出而誤以為腦膜炎,應帶給兒科醫師詳細檢查。  
(5)輪狀病毒腸炎: 冬較為常見。病毒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看為車輪狀,故稱為輪狀病毒。傳染途徑是經由糞便-口腔傳染,有些研究顯示,也可經由呼吸道傳染。病童會先有發燒、倦怠等感冒症狀,繼發嘔吐,再發生厲害的腹瀉,大便呈稀水便帶有酸味,偶爾有黏液附著。嚴重時,發生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病程約需二週左右,會自癒。治療上以支持療法、矯正電解質不平衡和預防脫水為主。如果腹瀉嚴重,時間較久,使得小腸發生乳糖酵素缺乏,則需餵食不含乳糖的奶粉,直到乳糖酵素恢復,通常需時一個月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腸炎好發在嬰兒房、托嬰中心及幼稚園,所以有此病童時,隔離措施一定要加強,且照顧此病童後,一定要勤洗手,以免爆發流行。  
(6)熱性痙攣: 是指急性體溫升高到某個程度之後併發的抽搐,但中樞神經感染,如腦膜炎所引起的發燒和痙攣不包括在內。熱性痙攣是一種良性的病症,通常在六個月至六歲間的孩子才會發生,尤以九個月至二十個月大的孩子最常發生,大部分是在發燒一 上時發生,引起發燒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咽喉炎、玫瑰疹、尿路感染和腸炎等。  
此病症很常見,每一百位兒童中就有三位曾有此現象。發作時令人害伯:病童可能失去知覺、全身抽搐、眼球上吊、牙關咬緊,至嘴唇發紫、呼吸困難。大部份很快會自動停止,若時間不長,對腦他,將衣服鬆開,保護其頭部及身體,避免撞到東西,將他身體側躺一邊或頭朝下俯臥以避免口鼻內的東西吸入肺部,也不要硬塞硬物於口中,這樣反而會將牙齒弄斷頭弄傷。如果抽搐超過五分鐘而未自動停止,就該儘速送孩子到附近的醫院處理。此病症的孩子約有半數以後發燒時可能再複發,但大部份於三、四歲之檢查,以便區分是熱性痙攣還是癲癇。  
3.對意外的預防
一歲至一歲半的寶寶,活動的範圍比之前大了許多。因為此時他()已經能站得很穩且能開步走。大約一歲兩個月時就可走得很穩,一歲半時就會上樓梯,且寶寶常有新的動作與花樣,所以父母親天天都有新的照顧經驗及新的喜悅。然而一不留神,偶爾也會有新的的狀況出現,如:跌倒、跌撞或傷害的情形,做父母的必須格外小心。對於一歲至一歲半孩童意外事故的預防,要先了解如前述的動作發育程度而有不同的預防措施。
此時的孩童已能抓握東西且到處行走,會藉著把東西放入口中來探究物品,因此容易吞入硬物或不該吃的東西;會打開櫥櫃、抽屜、容器而拿取不該拿的物品;當不受人監視時,會有探索環境的強烈好奇心;會探查任何孔洞,並藉著爬高、伸手、墊腳尖等動作來拿取放高處的東西;但他們不了解水、火、熱的危險性,且對高度的認知也尚未建立,因此隨意攀爬、上下樓梯、打開窗戶等;他們可以做許多動作,但在許多動作及技巧上顯得笨拙、不靈活,所以要預防幼兒意外的發生要有良好的觀念及措施,以下提供給家長們參考:
(1)預防跌倒: 應在樓梯口做好安全措施。  
(2)避免吸入及窒息: 勿讓孩子玩鈕釦等小物品,並且選擇大而牢靠的安全玩具,避免有尖緣或可拆開零件之玩具,以免誤吞;最好不要在地上放小東西,且勿給小孩吃硬的糖果、有核的食物、花生米及口香糖等。此外,應關好冰箱、衣櫃、洗衣機、浴室的門,以防小孩躲入而發生窒息等意外。當孩子接近水源時,應密切注意,並在水池及游泳地邊加上柵欄,以防溺水、窒息。  
(3)避免身體傷害: 勿讓孩子自己拿刀叉吃東西,應使用摔不破的碗盤;注意與動物間的安恮性,尤其是貓、狗;禁止幼兒在走路或跑跳時,口中含著食物。  
(4)避免中毒: 給藥時要仔細並留意,除非有醫師處方,勿給予服用成人藥物,父母應了解正碓使用糖漿的方法和劑量,藥物或化學藥品使用後,立即收存於安全位置或換用兒童安全扣蓋。  
(5)避免燒燙傷: 應在任何熱燙的容器前做好防護措施,例如:鍋柄朝內放置容器下的桌巾不要讓孩子摸到;勿讓孩子玩電器物品;火柴及打火機必須放在小孩拿不到地方;必須先試洗澡水溫度及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禁止小孩玩水龍頭。萬一孩童遭灼燙,應循沖、脫、泡、蓋、送的五個程序處理,即沖冷水、蓋清潔布類而後送醫治療。  
(6)避免交通事故: 坐車時不要讓孩子坐成人的椅子,須使用構造良好的汽車安全座椅及車內安全帶;不要讓孩子在路邊或在停靠路邊的車後爬行遊行,若無法監督小孩則應將門或籬笆鎖好。  
平常多留意,不幸減最低 寶寶是父母心中的最愛,每當兒科或外科急診見到因意外而送醫的孩童痛苦的樣子,以及父母心急如焚的神情且不斷地自責,於心十分不忍,衷心地期盼大家平時就能多留意意外的預防措施,讓不幸和痛苦減至最小、最低的程度,也希望天下每位父母親都是快樂的爸爸媽媽









*************************************************************
一歲半到二歲的幼兒,語言能力正在訊速成長中,會努力記住物體的名稱,因此不管看到什麼會問「這是什麼」或「嗯」「啊」,令大人被問的有點煩,此時不適宜責怪他。大人不論問了幾次,回答應該一致,重覆的教導幼兒。對一歲的幼兒,大人最好使用幼兒容易用的嬰兒語言,大人使用成人語言。 一歲半的幼兒階段,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比較固執,常常堅持非按自己的意思不可。佔有慾也強,希望每個東西都是他的,雖然東西並不一定喜歡。二歲以後,仍在吸手指是病態的,可以用代替的方法,如提供娛樂性玩具或遊戲,轉移他的注意力。 包括午覺在內,一至二歲幼兒總睡眠時間約十一小時到十二個小時半,應儘量讓幼兒過規律、正常的生活。 1.生長發育 體重增加約一公斤(平均體重由一歲半十一.五公斤到加約四公分(平均身高由一歲半八十二公分到兩歲八十六公分)。這段時期生長增加的比例較一歲以前的嬰兒期平緩,父母不必緊張。 一歲半幼兒所懂的字彙不多,語言的表達是以自我為中。如有些幼兒,「不要」是他最愛說的字眼,有時會以大人也聽不懂的兒語來表達,但是他已能聽得懂許多的話。
2.一般常見疾病
有很多媽媽在門診時會問到:為什麼二歲小孩常常感冒?比較起來,二歲以前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健全,很容易被感染。疾病流行的季節如流行性感冒期,應避免帶到人多、空氣不好的公共場所。幼兒很容易被傳染到家中有哥哥或姐組上幼稚園感染到的疾病。母親自己在家照顧的幼兒,比起年紀很小就上托兒所或一位保母同時帶養許多小孩,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比較少,病程也較短。
感冒是最常見濾過性病毒的感染,年紀愈小的症狀愈嚴重,發燒也較高,表現出流鼻水、打噴嚏、輕度咳嗽、食慾不振或鼻塞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以「鼻病毒」最常見,而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等都是感冒的合併症。一歲半的幼兒表達能力不好,高燒不退、如果有挖耳朵和拍頭不安的動作,可能是合併了中耳炎,細心的小兒科醫師都會用耳鏡仔細的檢查,中耳炎的治療抗生素需給十天以上,防治上應幫忙或鼓勵幼兒擤鼻涕,避免幼兒躺著喝奶。
一歲半到二歲之間,合併小兒鼻竇炎不多。夜咳、慢性咳嗽是因為較微鼻竇炎的鼻涕倒流而引起的並不多見,可請小兒科醫師仔細聽診,呼吸是否有喘鳴聲,是否為氣喘。幼兒發燒畏冷、越咳越厲害或有胸痛、呼吸困難,則要考慮是否合併肺炎,在一歲半到二歲幼兒的肺炎,以濾過性病毒引起的機會較大。一歲半至二歲幼兒的偏桃腺炎大部份是病毒所引起的,少數由鏈球菌引起的扁桃腺炎,絕大多數發生在三歲以上的兒童。因此幼兒感冒生病發燒有一定病程,應注意有無合併症,家長不要一味要求醫生清洗喉嚨、打消炎針,徒然增加幼兒的皮肉之苦。
有些病毒的感染,會出疹子,叫病毒疹。其中最有名的玫瑰疹,常見於六個月到二歲寶寶,而以一歲右最多,寶寶往往連續燒了三、四天,反反覆覆三十九度以上的肛溫高燒,等燒退了疹子才出現,但不會癢,約一兩天才退掉。其它的病毒疹也許燒了一、二天,或有點腹瀉,也會出一、二天不癢的疹子,也好犯在二歲以前幼兒。
庖疹性咽峽炎好犯的年齡是六個月至三歲,幼兒會突然發高燒、食慾差,卻沒有咳嗽、流鼻水感冒症狀,有些父母會誤以為長牙而忽略了。檢查咽候先有紅暈的水泡出現,直到二到三天破裂後留下白色的潰瘍,幼兒會因吞食時感到非常劇烈的疼痛而拒食並流口水。前一到四天高燒期,加強退燒處理和水份補充。至於手口足病,除了口腔有潰瘍,幼兒的手、腳、膝蓋,屁股有水泡。上述病症,一歲半的幼兒因吞食疼痛,可改以清涼鬆軟的食物,如布丁、豆花、豆腐或是冰淇淋等容易入口的食物,也能補充熟量。餵食開水、牛奶、稀飯最好也是涼涼的。
3.久咳或咳嗽有喘鳴聲要懷疑氣喘
幼兒的氣喘並非都有喘鳴現象,往往以持續咳嗽為主要症狀。如果時常感冒不癒、持續咳嗽、夜咳得厲害,或在夜間清晨有氣促、喘鳴等現象,應即早就醫,給予適當藥物治療,避免氣喘嚴重發作。可進一步檢查過敏原、避免幼兒接觸過敏原,如居家環境避免厚重窗帘、沙發、彈簧床和地毯敏治療。統計上,百分之八十的兒童氣喘在五歲以前發病,尤其好發於二歲前的幼兒,許多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氣鳴到五歲以後大部份會逐漸自然痊愈。    而一歲半以下寶寶的氣管尚未發育良好,罹患急性細支氣管炎時,很細的氣管內徑,加上發炎腫脹的氣管黏膜和分泌痰液增多,咳嗽時也會有喘鳴的聲音,很難和氣喘分別。有部份氣喘病童在嬰兒期就歲左右因為嚴重感冒後才開始喘。由鄉下搬到大都會生活的幼兒,氣喘發作機會比較高,與都市工業社會的空氣污染程度嚴重、塵屘過敏原較多、和病毒感染的機會較高有關。
4.咳嗽像狗吠的幼兒哮吼症
哮吼症好發在一歲到三歲的幼兒。幼兒咳嗽會有狗吠的聲音,聲音沙啞,吸氣性的喘鳴和呼吸困難,令家長十分緊張。有些幼兒突然在晚上,白天只有少數的感冒症狀,發燒很少見,屬於痙攣性哮吼。有些幼兒則先有一至三天咳嗽、鼻塞、流鼻水、高燒的感冒症狀,聲音沙啞,隨著呼吸道分泌黏液的增加,造成呼吸道的受阻,幼兒咳嗽一陣之後,會倒吸一口氣,發出像狗吠的聲音,在白天或晚上均可能發作,是由於聲門下或聲帶處的水腫所引起,有時候會往下蔓延成氣管炎或支氣管炎,屬於病毒所引起的為主。治療上除了藥物外,充足的水份補充,並給予冷潮濕空氣吸入,如利用家中浴室或蒸臉器瀰漫的蒸氣,每次吸入蒸氣約十五分鐘,可以讓幼兒的呼吸道自然擴張,有助於症狀的解除。如果幼兒呼吸困難的象沒改善,即使是半夜也要送急診。    一歲半的幼兒,吃的太多、消化不好、飲食不潔或感冒快好的時候,會有輕微的腹瀉或泥便,改給予清淡飲食如稀飯、吐司可以改善。如腸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毒性胃炎,幼兒會突然嘔吐,甚至嚴重到喝水也吐,除給予藥物治療以外,應短暫禁食,少量多餐的即可恢復。夏天幼兒好犯的沙門氏菌感染,嘔吐、腹痛或有發燒以外,大便會有血絲、黏液、惡臭味,可請醫師做糞便的進一步檢查。一歲半幼兒表達力不好,高燒不退、昏睡、腹痛、吵鬧得相當厲害,沙門氏菌引起傷寒(菌血症)或腸穿孔也要注意。冬天好犯的輪狀病毒,先有多次嘔吐或發燒及輕微感冒的症狀,再出現稀繁惡臭的水便,可拉上三到五天。一歲半的幼兒很容易因為腹瀉厲害而脫水,可給予口服電解質液補充流失的水份和電解質,餵食稀米湯,注意幼兒是否有嘴唇乾燥、小便減少,沒有眼淚,精神變差等脫水現象,必要時須打點滴。
5.小兒扁平足和O型腿
剛學會走路幼兒,部份會出現O型腿或以內八字來走路,以一歲半左右的小兒O型腿最明顯,有些到了三歲則會形成X型腿,多數只是幼兒發育中的一時現象,和太早走路、常包尿布沒有關係。一歲左右的幼兒,出現扁平足機會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這些幼兒時期短暫的現象,大多會隨年紀長大,而逐漸形成足弓









***********************************************************
到了二歲大,身高體重的成長就比較緩慢,二歲到二歲半這段期間,體重平均只增加零點五公斤,身高也約只增加三至四公分;這時,除了日本腦炎外,大部份在入學前該打的預防針也都打完了,而一些幼兒常見的疾病,如:細支氣管炎、玫瑰疹、腹瀉等在二歲後發生的機率也少了多,但這時由於活動能力及好奇心的增加,一些見的意外傷害如燙傷、跌倒、誤食藥物或化學藥品、異物嗆到等會增加很多,因此父母在照顧上一定要有防範意外傷害的知識及簡易的急救常識。 在營養方面,二歲的孩子已可吃大多數的一般食物,並漸漸訓練他配合家裡的三餐一起進食,牛奶在此時可能還是大多數幼兒的主食,但可以慢慢遞減,如果正餐吃的很好,在營養上並不會有不足的情形;但要注意的是,這是很容易嗆到或窒息的年齡,一些容易造成嗆到的食物仍要避免。
另一方面,二歲左右的幼兒,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都會開始有許多變化,了解這些變化原因,對於我們在照顧幼兒上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時也可以滅少很多不必要的焦慮,到底二歲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1.由模仿中學習 在家中,二歲的女兒學爸爸嚴肅地坐在椅子上打電腦,媽媽打掃時就黏在身邊,拿著掃帚跟著掃地,哥哥刷牙時就在旁邊跟著一起刷;雖然做的不一定正確,但她的態度是很認真的。隨著這些重複的模仿行為,在這段期間,內她的生活技巧及對事物的理解也會有所進步。
在這時她的依賴心是很重的,她知道誰是保護她安全的人,而且會用各種行為來表現出她的情緒。常常會聽媽媽們說:「我那二歲的小孩真是乖巧,出門時總是抓著我的衣服不放,有人跟我講話時就躲在我背後看人。」其實這是一種依賴的表現,兩歲的小孩也常常在夜裡爬回父母的床,以有「重新加入」的安全感,這時如果父母或家庭中有人因事離,開數天或搬到一個新家,都會讓她感到情緒不好。因此當家庭成員有變動時,最好要考慮到您二歲小孩的敏感情緒。
2.鼓勵社交行為的良好時機 二歲左右的小孩一般是不會和別的孩子玩在一起的,大部份的時候,他們都是看別人如何玩或是一個人在旁邊單獨玩;在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一星期幾次帶他到未來與其他幼兒相處的技巧會很有幫助的。由經驗得知,如果沒有幾個月與其他小孩相處的經驗,即使到了三歲大,他們仍然不知道如何與別人分享,如何處理別的小孩粗暴的行為等生活技巧。  
3.反抗性漸強
這時他會出現停滯或反抗的行為,他會堅持事情一定要照以前他常做的方式來做,如果有人干擾了他做事的方法或重新整理了他的東西,都會令他非常生氣。
這個時候孩子的天性就是要學著自己作主,同時要對抗外來的壓力,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內在的他是比較緊張易怒的;所以二到三歲的小孩是比較不好相處的年齒,有人以「可怕的二歲」來形容之。這時父母最好能比較體貼一些,不要過於干預或催促他,他要自己穿衣就讓他做;洗澡時間可延長,讓他能自由地在澡盆裡玩;吃飯時讓他自己動手吃而不去催促他,不能好好吃時讓他離開飯桌,要睡覺或出門時就用一些好玩有趣的事來誘導他;總之,盡量在不起衝突的情況完成該做的事,滅少責罵,過一陣子,他就漸漸變得不「可怕」又乖巧了。
4.二歲兒所擔心的事
開始「懂事」,也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了,如上所述,雖然他有一些想法,可是並沒有自己處理的實際經驗,因此就會有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行為出現,造成父母的困擾或親子間的衝突,這時如果我們能對行為的背後動機有一些了解,就能駕輕就熟的度過這段時期。    例如害怕分離一事,就像小羊會跟羊媽媽一樣,人類的幼兒也有同樣的本能,當與父母接近時就比較有安全感。一般大約是一歲開始就會有這種分離的焦慮,當他走遠一點時,就會有趕緊回到母親旁邊的衝動。到了二歲,這種分離焦慮多數出現在父母(大多數是母親)突然需要離家幾天,或重新開始上班時。通常他在母親不在時並不會表現哭鬧,可是母親一回家他就像麥芽糖一樣黏得緊緊的,而且不讓其他人靠近他,當他想到媽媽可能會再度不見時,就會變得很恐慌;嚴重一點的更會拒絕單獨睡覺,媽媽一走開就馬上坐起來。更有的小孩會出現尿尿的問題,每一躺到床上就要尿尿,可是去廁所又解不出多少尿來,這是利用尿尿來讓媽媽不要離開他的方式,如此就會造成小孩對睡覺有恐懼感。 著離去,否則他發現後就會更清醒,那就更不容易睡著了,這段時間可能要有好幾個星期,他才會慢慢恢複。
5.過度保護增加害怕 恐懼時,他對父母是否有類似的反應是很敏感的,如果父母每次要離開時都顯得遲疑或內疚,或是半夜聽到他的叫聲就飛快地衝去安慰,他們這種焦慮的行為反而會增強小孩對分離的恐懼感,他會想:「原來父母親也是這麼害怕和我分開呀!」   就像照顧生病的小孩一般,我們對一個有分離恐懼小孩應該要用比較多的時間來陪他,並且在幾個星期內暫時不要出遠門;但這和過度保護是不同的,父母在這時應保持一個愉快、自信的態度來面對小孩,時常鼓勵並誇獎他,一步步減少他對你的依賴,父母親的態度是幫助他克服恐懼最效的工具。
父母的過度保護和小孩的過度依賴之間的關係也可在其他情形看到,如睡眠問題、過度溺愛等等,這些也都是小孩一種恐懼的表現;而處理的態 分離的害怕是天生的,可是當他發現媽媽是如此的在意他的恐懼時,他就會做許多事情來測驗媽媽,以確定媽媽不會和他分開;如果媽媽對他百依百順的話,他更可以 這種分離恐懼來控制媽媽。對這種情形,媽媽要先觀察出什麼是過度的要求,並很認真的拒絕這種的情形,媽媽要先觀察出什麼是過度的要求,並很認真的拒絕言種不合理的要求,只要態度溫和而堅定,這樣的情形很快會消失,才不會造成將來長久的困擾。
6.該如何面對口吃
口吃在二到三歲之間是很常見的,這種情形有家族傾向,並且以男生為多;比較常見的例子是家長強迫左撇子的小孩改用右手,由於大腦中管理語言的中樞和管理手運動的中樞很接近,常因此就會出現口吃的現象。    口吃和情緒也有很大的關係,個性比較緊張的小孩容易有口吃的發生;當家中多了一個弟妹、搬新家、父母情緒不好時都會周期性的發生。而現在的小孩或許也因為常常聽故事,常被催促要講話或背誦,要求要有所表現等等,更容易
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上的口吃在幾個月後都會改善,只有在極端的例子才會延續到成年,因此當發現您的二歲半小孩有口吃時,千萬不要沮喪,也不要急著去矯正或尋求語言 有什麼事造成他情緒上的緊張,如果是因為您最近離開一陣子,那就在幾個月內儘量避免再度分離;如果發現您過度催促小孩說話或他說太多的話,就訓練自己不要這樣:跟他在一起時可「少說多做」,心情放鬆,並讓他主宰一些事在一起也是好方法。
口吃可延續數個月,並反覆性的發生,因此不要急著一次就得矯正好,大多數的口吃是有潛在的心理因素的,只要耐心的分析找出原因就會改善 「根」(也就是舌繫帶過短),反而一點兒關係也沒有,因此不要為了口吃去剪舌繫帶。至於比較極端的病例,可能找不到原因或一直持續到長大(約至將入小學階段)都不會好,那時就要找複健醫師作語言訓練了。









*************************************************************
二歲半至三歲的幼兒,相對於一歲內「一眠大一寸」的快速生長,有明顯下降的情況;加上此年齡層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食慾降低的趨勢,使得許多父母擔心不已。出生體重正常的寶寶,經過細心的呵護照顧,男孩子到二歲時體重大約是介於十一公斤至十四點五公斤,三歲時重量則為十點五公斤至十四公斤之間,三歲時則是十二公斤到十六公斤。若是出生時合併有早產、體重不足,或是體重過重,那就不適合上面的體重範圍。   1.體型抽高了 由體重增加變慢,而身高持續長高,讓孩子看來有「抽高」起床的狀況,體型逐漸由短胖變成瘦長型。二歲的男生身高約是八十二到九一公分,女生則有八十一到八十九公分;三歲時的男孩子則是八十九至九十九公分,女孩子可達八十八到九十八公分。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會不會長得太矮,而影響到長大後的身材,有一個簡單的預測法,可以讓我們「從二歲看未來身高」,計算的方式是男生二歲時的身長乘以二,女生二歲時的身長乘以二減去十,所得結果大概就是孩子長大後的身高。例如二歲時身高八十五公分,則男生長大後是一七O公分,女生則有一六O公分。    有許多父母不懂得妥善利用兒童健康手冊,特別是裡面的生長曲線圖,若是能好好記錄孩子的身高、體重和頭圍並很容易地可以觀察長期生長的狀況,這個資料遠比每一次單獨的數字重要,也能讓醫師評估孩子的生長是否正常。一般而言,只要孩子沿著自已的曲線生長,健康上應該不會有大問題。
 
2.身心發展情形
(1)腦神經系統: 每個家長都相當在意孩子腦部的教育,大家都想盡辦法來促進寶寶腦力的成長。二歲半到三歲的幼兒腦部成熟度已相當高,達到成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神經與肌肉的協調度也快速增進。此時頭圍平均大小,男生約為四九.二一公分,女生約為四七.七二公分。 
(2)牙齒: 一般而言,乳牙在二歲半前應已全部長出,家長應注意孩子牙齒的保健,並藉機教導他們如何清潔牙齒。 
(3)心肺功能:
寶寶年紀愈小時,呼吸心跳的正常速率會比較快,而此時的心跳速度約為九十五到一百下,呼吸速度則是每分鐘二十五到三十下。 
(4)消化系統: 胃容量可達五百西西以上,腸胃道中的酵素也便趨成熟,因此一般成人日常的飲食均能接受。大小便已能部份控制,所以父母親可  
(5)泌尿生殖系統: 腎臟功能已達到成人的標準,而膀胱的容量也足以讓孩子可間隔六至八小時才排尿一次。 
(6)感官的發育: 聽覺、味覺、嗅覺與觸覺在此時已臻成熟,而視覺的發育則要到五至六歲時才會到達成人的視力。嬰幼兒眼睛的內眥比較明顯,常會讓人誤會孩子有內斜視,其實多數是正常的。 
(7)運動功能的發育: 粗動作方面,三歲前的孩子絕大多數已能用雙腳跳躍,並能以單腳平穩站立一秒鐘以上,也能踩著三輪車到處嬉戲玩耍。細動作方面,則可以疊至四八塊的積木,能將瓶中的葡萄乾取出,也會模仿大人畫直線和圓圈。 
(8)語言的發育: 這項能力的發育,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影響的因素也較複雜(如父母教育的方式,生活的環境等等),因此無法一概而論。一般已具備五十至一百個單字的能力,並會使用二個字組成的名詞。可以正確的指出身體的一部分,有些孩子甚至可以說出自己的姓與名。 (9)社會行為的發育: 自己會打開扣子、脫掉衣服,或穿上沒有鞋帶的鞋子;洗手後能自己擦乾,並與其他孩子玩社會性的遊戲,如捉迷藏;和媽媽分開後比較不會吵鬧了。  
(10)睡眠: 二、三歲的孩子每天約需要十二至十三小時的睡眠,白天除了午後小睡外,並不需要額外的睡眠。作惡夢不是大孩子的專利,二歲以後已有這個能力。  
(11)大小便控制: 孩子在生長過程中,逐步地學習到坐立與站立的能力,並且腸胃道與泌尿道功能也配合成熟,而認知方面的增長,也使得他們慢慢地了解大人們言語陳述的意義,因此訓練大小便控制的時機到了。當家長開始要對二至三歲的寶寶展開教育時,必須知道幾個原則:

1.
不必操之過急
2.
要循序漸進
3.
要持之以恆
4.
不要輕易誘之以利等原則    至於訓練方式,各家說法不一,由於篇幅關係,在此不加贅述。
3.值得注意的常見疾病
(1)呼吸系統: 上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孩子掛病號的最常見原因,也是發燒最主要的禍首。由於台灣地狹人密,加上這個年紀的抵抗力尚未建立完全,所以每人每年有六到十次的感染是可以接受的。其他一些經由呼吸道傳染的疾病,如咽峽炎、庖疹性口齒齦炎,手足口病及中耳炎等,也常在這年齡層發生。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肺炎和哮吼等都是容易發生的疾病。近年來台灣地區罹患氣喘的孩子明顯增加,這類病兒在門診非常容易見到。以前黴漿菌肺炎比較常見於學齡兒童與青少年,但近年來在幼兒病例的數目也有上升的趨勢。
(2)消化系統: 腸胃發炎主要還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腸道沙門氏桿菌仍是常見,而經由飲食、飲水傳染的阿米巴原蟲亦不少見。厭、食腹痛和便秘是常見的腸胃問題,許多家長都會非常擔心,其實如果身高、體重的增加正常,發育也符合標準,孩子也很活躍,而且沒有合併其他症狀的話,一般而言是沒什麼關係的。不過若是有前述情況的異常,或是症狀明顯,就應請醫師詳加檢查。 
(3)泌尿道系統: 許多不明原因的發燒是由泌尿道感染而來,而在這個年紀,如生發生感染的機會比男生大。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泌尿道感染病人,有合併泌尿道異常的可能性,包括最常見的膀胱輸尿管逆流、水腎、輸尿管狹窄、腎臟發育不全等疾病。急性腎絲球炎與腎病症候群的病例,此時也開始增加。 (4)常見腹部外科急症: 包括腸套疊,嵌入性疝氣與急性盲腸炎,這些病症都需要立刻由醫師處置,否則就會有嚴重的合併症,甚至有生命的危險,不過如果處置得宜,預後是相當樂觀的。 
(5)神經系統: 熱性痙攣與顛癇是引起幼兒痙攣最常見的原因,而前者的預後通常良好,也毋需治療。而麻癲在藥物的控制下,多數孩子也能正常的生活。腦膜炎與腦炎的發生率雖已下降,但是仍是中樞神經感染最常見的病症。腦部的腫瘤是此年齡層僅次於白血病的腫瘤性疾病。  
(6)血液系統: 貧血是最常見的血液疾病,包括缺鐵性貧血與海洋性貧血是最多的。雖然多數的嬰幼兒奶粉都已加強鐵的添加,但家長卻常忽略斷奶後鐵質的攝取。缺鐵性貧血已被證實會影響孩子腦力的發育,因此家長得更注意孩子攝取鐵質的狀態。G6PD酵素的缺乏(俗稱蠶豆症)的孩子,仍應避免接觸會造成溶血的化學藥品而白血病是幼兒最常見的腫瘤疾病。  
(7)兒童意外: 三歲半到三歲的孩子活動力非常旺盛,好奇心也很強,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居高不下,已是此年紀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見的意外包括交通事故、跌落、誤食藥品與化學品、異物吸入引起窒息、吞下異物、燒燙傷與溺水等。只要父母親平時多一分注意,這些狀況大都可以避免的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vichyshop-tw/article?mid=1535&prev=1536&next=1533&l=f&fid=23







********************************************************************************
為何慢半拍?寶寶各階段發展評估

採訪/林潔欣
諮詢/早療發展評估中心醫師 翁菁菁
   北市仁愛醫院小兒科醫師 李淳恩
特別感謝/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發展評估表下載自http://www.health.gov.tw/files/1/check_list.htm)


常聽到媽咪擔心的說:「哎呀!我的寶寶一歲了都還不會站耶!」,也常聽到媽咪驕傲的說:「我的寶寶十個月就會走了喔!」。所謂「人比人氣死人」,寶寶發展比較慢的家長看到同齡的孩子已經會走、會跑了,自己的則停留在「會站」階段,難免會心急,但其實寶寶怎樣才算發展遲緩呢?這個標準一般家長實在很難掌握,所以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各個階段的嬰幼兒,設計了「寶寶心智發展檢核檢估表」供家長參考,評估自己的寶寶是否會做這些「動作」及「反應」,如果年紀超過了約半年都還不會,就需要讓醫生做進一步檢測,看是否有其他的問題,例如:早產、先天性疾病、後天不慎受傷等原因,但如果只是照顧者給予的刺激不夠,就須靠平時的努力囉!

而所謂「動作」,北市仁愛醫院小兒科醫師李淳恩說,是指孩子的身體動作、平衡及協調能力,如:會翻身、坐、爬、走、跑、跳等。其他的細部發展還包括:

精細動作─指孩子視覺和手部運動之間的協調能力。
溝通表達─是指孩子與人相處時自我表達的能力,包括語言及身體動作。
概念理解─是指孩子對語言及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如:會照著指示拿一個玩具給媽媽或別人,會區分大小、長短、顏色。
人際社會行為─是指孩子在家庭、社會中與人相處的技巧及適應能力。

寶寶發展遲緩的原因

李淳恩將寶寶發展遲緩的原因歸納為三種:
  1. 產前─產前媽咪遭到病毒或細菌感染,連帶孩子也會受影響。或者媽咪在孕期營養不良、基因突變、抽煙、喝酒等均有可能為原因。
  2. 產中─生產時寶寶窒息、臍繞頸等會造成腦部缺氧。
  3. 產後─寶寶出生後感染到腦膜炎、或因不慎造成腦震盪等。
8階段寶寶發展評量表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關心孩子的父母親們,設計了適合各階段寶寶的評量表,讓家長視年齡評估孩子有無發展遲緩的問題,早療發展評估中心醫師翁菁菁表示,這個評量裡的題目是針對大眾化,普遍的發展來設計,把各階段的年齡層拉長,例如:滿四個月其實是三個月16天~五個月15天,早產兒必須以預產期來計算(即矯正年齡)﹔而如果第一次測驗時寶寶不會,不代表就是發展遲緩,有時是刺激不足、玩具或遊戲從來沒接觸過,試幾次之後或許就會了。

翁菁菁與李淳恩均表示,一旦檢測出孩子確實是發展遲緩,但不是先天上的問題時,可以至各醫院小兒神經科或兒童心智科評估,如果需要進一步的療育,也必須要持之以恆,而不是結束回家後家長依然不重視,如此的刺激不足,孩子一樣會比別人慢一步。

遲緩兒童早療評估醫療院所

寶寶生理發育進程

其實發展遲緩除了心智之外,生理發育也很重要,因此以下為李淳恩所說明的寶寶生理發育變化,一旦家長發現寶寶沒有照著正常進度走,就得注意是否為營養不良或其他原因所造成,嚴重的話得請求醫師協助。
  • 身高的變化
    新生兒時期生長快速,出生時身高約50㎝左右,而前1至6個月時,每月約成長2.5㎝﹔7至12個月時,每月約成長1.25㎝。而兩歲寶寶的身高約為成人的一半,兒童前期每年約長高6-8㎝,兒童後期每年約5㎝。家長要注意如果寶寶每年的增加少於4㎝,就得懷疑成長是否發展遲緩。
     
  • 體重的增加
    在體重方面,出生時的寶寶體重約2.7~4.1㎏,出生後生理性脫水約會減少10%,,約一週時恢復出生體重。之後每天以30g速度成長,到了四個月時體重約為出生時兩倍,一歲時體重為出生時三倍。
     
  • 牙齒的發育
    孩子在兩歲半前乳牙會全部長出,共20顆,其中四個月至一歲間會長出第一顆,之後的數目可用月份年齡減6來估算。約在六歲時乳牙會開始掉落,恆牙才會長出共32顆,最後第三大臼齒(智慧齒)約17-22歲長出。
(詳文請見4月號育兒生活雜誌)


http://www.dadupo.com.tw/m-u/2004-4/link-6.htm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8813&prev=8814&next=8773&l=f&fid=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