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寶寶免疫力

寶寶免疫力大躍進 6個健康好習慣
·         採訪撰文/陳安琪

我們的免疫力就像是一支精銳部隊,在病毒入侵時,成員們會聯合起來並肩作戰,一同抵禦敵人的襲擊。首先,體內的干擾素會增多,發出警訊提醒大家有敵人入侵,在收到消息後,殺手細胞、T細胞、B細胞、巨噬細胞、補體等菁英便會紛紛出籠,一起完成消滅病菌、產生抗體的重要任務。
你不可不知的免疫力

免疫力,顧名思義就是抵抗外來入侵病原體(如病毒、細菌等)的能力。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力振說明,除非是明顯免疫缺損疾病,否則免疫力的好壞,其實沒有可以具體量化的標準。一般而言,免疫力會以臨床的表現來判斷好壞,比方說從營養狀況觀察(營養狀況不良,相對來說免疫力也會較差)、遭受感染的頻率高低與嚴重程度、是否感染一般人不易感染的細菌或黴菌,甚至發生少見敗血症、腦膜炎等狀況,都可以算是免疫力不好的表現。

4個極端的免疫系統問題

1        自體免疫疾病
所謂的自體免疫疾病,常因免疫系統的辨識功能出現異常,導致自己攻擊自己而產生自體免疫抗體,進一步造成體內傷害的產生,整體來說和免疫力的調控異常有關。常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自體免疫性的甲狀腺炎等,都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

2
 免疫力不全
免疫力不全又可分為「先天」與「後天」兩類。
先天的免疫疾病主要分為5類:B淋巴球缺陷、T淋巴球缺陷、同時合併BT淋巴球缺陷、補體蛋白缺損、吞噬細胞缺損功能,這些先天免疫細胞的缺損,因在嬰幼兒時期發病而被診斷出來。
至於後天免疫力不全,最廣為人知的即為愛滋病,愛滋病的病毒攻擊T淋巴球,導致T淋巴球的功能受阻礙、體內防疫機轉下降;另外,部分癌症病人進行化療的副作用會導致免疫系統受壓抑等等。

3
 癌症
確切引發癌症的原因目前尚未明朗,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免疫的調控能力出了問題,可能與癌症的產生有關。
2        4 過敏
現今有過敏問題的小朋友與大人都不在少數,無預警的突然發作也往往讓人十分煩惱,下一段我們將就常見的過敏問題做更詳盡的介紹。

3        免疫記憶,抵禦疾病的一道防線

4        聰明的免疫力具有記憶的功能,除非入侵的病毒與細菌造成了極嚴重的傷害,否則免疫力會牢記它們的樣貌,當下次相同的病毒細菌再次入侵,就可以迅速消滅這些外來的病原體。其實,免疫記憶防禦機制也很類似施打疫苗的原理,舉例來說,B型肝炎疫苗是施打B型肝炎病毒蛋白進入人體,之後會逐漸產生抗體,哪一天當病毒入侵就會快速被消滅掉。
小寶寶出生後長時間受到大人完善的保護,被感染而生病的機會小,免疫記憶應用的次數自然很少,一旦被病毒或細菌感染,因為完全未曾接觸所以發病的症狀就會顯得特別嚴重。反觀我們成年人,因為從小到大與病毒細菌累積的接觸次數多,所以有時即便感冒了,症狀也不會太過嚴重呢!

5        聰明的免疫力具有記憶的功能

6        孩子的免疫力是否正常?
說到了這裡,想必有不少爸爸媽媽仍然十分擔心孩子的免疫力是否正常,在此提供兒童先天免疫缺損的10大警訊讓家長參考:
1)在1年內感染中耳炎4次或以上。
21年內發生過兩次或以上的嚴重性鼻竇炎。
3)連續使用抗生素兩個月以上仍未見改善。
41年內發生過兩次或以上的肺炎。
5)新生兒時期,體重無法增加或正常生長。
6)反覆性的深層皮膚或器官囊腫。
7)持續性發生口腔鵝口瘡或皮膚黴菌感染。
8)需靜脈注射抗生素才可控制發炎。
9)兩次或以上曾發生過深部臟器感染,包括腦炎、骨髓炎、蜂窩組織炎、敗血症。
10)有先天性(遺傳)免疫缺損家族史(因感染或不明原因而早逝)。
*參考資料來源: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網站
陳醫師提醒,當孩子感染的頻率比別人高、治療時間的比別人長、從小就容易生病、每次住院病情都比別人嚴重、親戚間有人患有免疫缺損疾病等,就建議和您信賴的小兒科醫師討論,考慮是否需要進一步評估孩子有無免疫缺損問題。

並非人人都需要檢測免疫力

若經醫師評估認為有罹患免疫疾病的疑慮,可以考慮進行免疫力檢測,免疫力檢查主要是偵測淋巴球免疫細胞數目,了解細胞的比例是否有問題,目前常見的抽血檢查主要會針對下列3個項目進行檢驗──1B淋巴球產生的抗體(如IgGIgAIgM等)的濃度;(2T淋巴球反應,利用特異物質刺激T淋巴球,了解反應能力;(3TB淋巴球細胞數目,不過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檢驗標準也不同(依嬰幼兒年齡有不同的標準),除非檢驗獲得的數值過低,否則這個檢驗僅需視為幫助醫師與家長了解孩子健康狀況的客觀參考標準即可。但陳力振醫師也提醒各位家長,免疫力檢查並非人人都有需要,應在醫師的評估與建議下再進行檢測。

免疫疾病有性別之分?

免疫疾病原則上沒有男女之分,但部份先天免疫缺損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在性別上有些不同,舉例來說如紅斑性狼瘡,女性比男性多上810倍之多,但確切原因仍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釐清,目前屬於統計數據上顯示的男女比例懸殊差異。

了解過敏檢測

陳醫師表示,家長常因為孩子罹患過敏性疾病而要求進行過敏原檢測,但「過敏體質」和「容易感冒」可不能被畫上等號一概而論,因為如果真的免疫力不好、對細菌病毒抵抗力又差,那麼,檢測G型免疫球蛋白得到的數值會比一般人低許多,這和過敏者又大不相同。
另外,有研究發現過敏的發作和E型免疫球蛋白抗體有關(過敏體質越明顯者,其體內E型免疫球蛋白抗體常有較高傾向),透過檢驗此一項目,剛好可以將過敏體質給量化,不過一般來說,如果小朋友的過敏症狀明顯,並在簡單的藥物控制、生活調節上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才會考慮抽血檢驗過敏原。

現代人最常見的免疫問題──過敏

每到季節交替之際,就是惱人的過敏疾病發作高峰期。不過可不要誤以為過敏代表免疫力低落,而一味煩惱要如何提升免疫力,事實上,過敏常因免疫力太活躍而產生的反應,和一般人常見的迷思恰巧相反。

現代人過敏的主要原因

「遺傳」與「環境」,是罹患過敏最主要的兩大原因。遺傳影響到體質,卻也是目前最無法掌握的部分,但從環境著手,其中又以「生活環境」和「食物」兩者的影響最大,比方說生活中常見的灰塵、塵蟎、黴菌等,而食物又以帶殼海鮮、奶蛋類為主要過敏原。
一般來說,一個人可能帶有過敏體質,卻不見得會有過敏的疾病,只是被誘發過敏的機會比較高一些,因此,該如何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是每個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都必須了解的課題。

嬰幼兒常見4大過敏性疾病

陳力振醫師表示,數年前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團隊,依據國際兒童氣喘過敏調查方式(Internatio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 for ChildrenISAAC),發現臺北市國小一年級生氣喘學童的盛行率為14.2%,而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分別為42%與7.4%。
在兒童常見的過敏疾病中,又以過敏性氣喘發作時最讓家長們緊張。其實並非所有過敏性氣喘患者都會出現急促喘息聲,但其中一個典型症狀便是慢性咳嗽──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約一個禮拜即可痊癒,但過敏性氣喘引起的慢性咳嗽卻往往出現在早晨醒來後,有時睡到半夜亦會引起劇烈咳嗽,另外有時運動後也會咳嗽,換句話說,慢性咳嗽分佈在某些特定時刻、因為特定因子而被引發,和一般感冒不規律的咳嗽略有不同。陳醫師也特別提醒,如果孩子有其他過敏性疾病,一旦當孩子出現類似氣喘的症狀(比方說急性發作時出現類似咻咻咻的快速喘氣聲),便可合理懷疑有氣喘的可能,需要盡快找過敏專科醫師就醫接受治療。

免疫力UP!培養6個健康好習慣

1 多接觸大自然
和大自然接觸的好處眾多,比方說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能多曬曬太陽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不僅對骨頭有益,更有許多研究認為維生素D和過敏密切相關)。另外有一些學者認為,進入大自然會接觸到花草樹木泥土,可能遇上一些能激發免疫力的好細菌,這些對於我們的免疫力都有正向的好處。

衛生假說

關於衛生假說,陳力振醫師說明,細菌感染和免疫力就好像槓桿一樣,當細菌感染的機會下降,過敏的機會就會上升(過敏是免疫力過高的反應),所以當照顧者過於注重環境衛生,孩子在免疫力發育的關鍵期卻不曾受到病毒細菌適當的刺激,長大後一旦接觸病菌,引發感染的機會也更高。相反的,如果一個居住在衛生條件不佳的狹小空間、家中人口眾多的家庭,常理認為他們承受較高的生病風險,但也因為他們容易相互感染,免疫力長期受到訓練,相對日後過敏的機會也降低許多,這正是所謂的「衛生假說」。

2
 可不可以飼養小動物
倘若家中有飼養寵物,有時寵物的毛髮、口水、排泄物等過敏原飄散在空氣中,或者掉落於居家環境和衣服上,無疑都可能是潛藏在環境中的過敏原之一。
近幾年有研究指出,如果1歲以內的嬰幼兒家中有養寵物,他們對寵物的過敏機會反而會下降,但目前寵物與免疫力之間的研究資料還不夠充足,無法為此下確切的定論。
至於家有小朋友,究竟能不能飼養寵物呢?陳力振醫師建議,若孩子明顯有過敏體質,且年紀稍大免疫系統已成形,這時接觸寵物引發過敏的機會的確較一般人高,但若是懷孕或哺乳期的媽媽,也無需因為新生命誕生而急著把寵物送走。

擺脫不了遺傳的過敏體質

你知道嗎?如果父母雙方皆具有過敏性體質,孩子遺傳過敏體質的機率約75%,如果父母其中一方具有過敏體質,那麼孩子遺傳到過敏體質的機率約25%,所以,除了環境以外,「遺傳」也是罹患過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良好的睡眠習慣
在良好的深層睡眠狀態下,身體會進行修護的動作,而腦部也會產生和免疫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睡眠不足反而會降低免疫功能,影響到我們的免疫力。
以前曾經有專家針對嬰幼兒進行實驗,研究發現半夜時會分泌較多生長激素,是身體進行修護動作的關鍵時刻,如果有良好的睡眠環境,就不會中斷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與調節,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益,所以,家長必須及早帶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健康有一定的助益。

4
 適度運動
運動的劇烈程度建議以「能讓心跳輕微加速」為準,這是由於突然劇烈運動會使細胞氧化壓力增加、甚至加速死亡,但規律適度的運動量反而可以刺激細胞抗氧化能力,提高白血球的存活壽命,所以不論大人小孩,都應該適度活動一下舒展筋骨唷!

無需限制氣喘兒童運動

許多家長會特別限制氣喘的孩子不能運動,事實上,只要持續使用保養藥物將氣喘控制得宜、並且定時追蹤回診,其實病童幾乎可以過無異於一般人的生活,對他們來說,運動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呢!
在運動的選擇上,建議以較和緩的運動為主,舉例來說,短跑會讓空氣短時間內在呼吸道快速進出,使呼吸道快速乾燥可能進而引發氣喘,所以這類型的運動就不適合氣喘的孩子進行。但如果是打羽毛球、游泳這些相對來說較和緩的運動,可以維持呼吸道濕潤並促進肺功能增加,是很不錯的選擇。

5
 益生菌真的有效嗎
曾有研究指出,若媽媽在懷孕期間即開始服用益生菌,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率會稍低一些,但益生菌對於改善其他過敏性疾病的影響,至今仍未有非常明確的答案。
其實益生菌就是腸道的好菌,早期益生菌補充品是被設計用來調整腸道健康,但近幾年也開始出現許多對過敏有改善效果的說法,陳力振醫師提醒,益生菌對於腸道的好處是確立的,但對於過敏的效果目前眾說紛云且可能因人而異,如果經濟狀況許可,和醫師討論過後服用倒是無妨,但也要提醒,益生菌主要的功用在預防,並不是攝取越多越好。
6 飲食均衡,多吃抗氧化蔬果
常會聽聞一些抵禦疾病的小偏方,但仔細了解一下之後可以發現,其實小偏方的主要訴求都是「增強免疫力」,如果依照免疫的機轉來看,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等都具有抗氧化效用,另外還有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抗體的重要元素,缺乏蛋白質體內的抗體量會下降)、脂質(細胞膜的主要構成物質)等,其實,許多重要又多元的營養素往往來自於天然食材,所以爸媽一定要讓小朋友養成均衡、健康的飲食習慣,平時就要多吃新鮮的蔬果食材,營養充足讓孩子頭好壯壯,自然可以抵禦疾病的侵襲唷!

陳力振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士
經歷: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過敏氣喘中心研究員/臺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理監事/美國過敏及氣喘免疫學會會員
現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暨長庚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210月號。http://www.mababy.com/





********************************************************************************增強寶寶免疫力
人體的免疫力
  署立雙和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暨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專科醫師林聖傑表示,免疫系統是人體內的一種自我辨識系統,對於外來物質(非自體)的侵入會將之消滅及排除,保護身體不被有害物質侵犯,另外它也具有監測功能,會偵測個體本身的細胞功能正不正常、有無突變或是變成癌細胞。免疫系統會將不良的細胞給摧毀,讓身體的運作維持正常。免疫系統依據運作方式及功能上的差異,可分為先天免疫系統和後天免疫系統,這兩種系統分別又可再細分為細胞性與體液性兩個部分去消滅外來物,詳細介紹如下:


1.
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e responses)
個體原始的防禦機制,屬於非專一性免疫。
細胞性:主要為菌噬細胞如中性細胞、巨噬細胞,可攻擊病原體並將之吞噬。致病源一旦被菌噬細胞給吞下,它便會被包覆在稱為吞噬體的胞內顆粒中,接著會與溶小體融合為噬溶體。病原體會被其中的分解酶,或被之後進行的過氧呼吸所釋出的自由基殺死。其他另包括自然殺手細胞、樹突細胞、肥大細胞、酸性球、鹼性球。
體液性:補體,溶酶體,可協助菌噬細胞吞噬病原體或分解細菌。


2.
後天免疫系統(adaptor immune responses)
屬於專一性免疫,可攻擊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此外,它具有記憶能力,對於人體再次感染的病原體可很快認出並將之撲滅。
細胞性:B細胞(可辨識完整的抗原分子,與免疫球蛋白產生有關)、T細胞(可分泌細胞激素,與病原體消除有關)。
體液性:各種抗體。
  林聖傑醫師說明,先天性免疫系統和後天性免疫系統最大的差別即在於,先天性免疫系統會直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消滅。後天免疫系統則是在病原體與抗原上具有專一性反應,因此在人體感染過某特定病原體後,之後再次感染時,它便會認得這個病原體並將之消除。林聖傑醫師指出,人體遇到外來病原體入侵時,會引發發炎反應的現象,同時並可能誘發免疫細胞產生細胞激素(例如:干擾素等),以對抗外來物。另外像發燒現象也是讓免疫力活躍起來的一種防衛機制。
均衡飲食 頭好壯壯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柯玉珍表示,免疫力是決定健康的主要關鍵,有好的免疫力才能抵擋病菌及疾病產生,而良好的免疫力除了受遺傳、環境因素影響外,營養素也是具決定性的因素之一。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指出,人體中的免疫系統是一複雜的機制,從飲食部分來說,必須全面性地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且嬰幼兒階段,隨著年齡層的差異,攝取營養來源的形式不盡相同,不太可能單靠攝取某種特定的營養素就將免疫力提升。因此,在寶寶成長中的各階段,必須給予合適且足夠的營養,才能讓他健康地長大。以下分別針對各年齡層的寶寶所應當攝取的營養介紹之。


1
6個月
柯玉珍營養師建議,寶寶46個月大時,可於母乳或配方奶中加入可強化鈣質與鐵質的米粉或麥粉,調成糊狀餵食。若有家族性過敏疾病的寶寶,可於6個月後再添加麥粉。另外可餵食12茶匙自己榨的果汁(需稀釋1倍),如柳丁汁、芭樂汁、蘋果汁等,可選擇多汁、季節性水果。若有家族性過敏疾病的寶寶,應避免柑橘、草莓、番茄等水果。
母乳與免疫力
林聖傑醫師和黃瑽寧醫師皆指出,母乳中富含寶寶所需的抗體,且具有人體免疫系統必須的成份──乳鐵蛋白,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是寶寶最天然的營養來源。
乳鐵蛋白為一種多功能醣蛋白。人體分泌的眼淚、唾液和母乳等都有它的存在。其中,尤以初乳的含量最高,它可保護人體免於病原體的威脅。
柯玉珍營養師指出,母乳所帶來的6大優點如下:
1.
可避免寶寶的呼吸道和腸胃道受到病原的入侵。
2.
降低麩質過敏症、發炎性腸病變及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危險。
3.
斷奶後,母乳所提供的免疫保護作用仍持續著。在寶寶2歲前可降低腹瀉發生率及住院率;3歲前可降低罹患中耳炎機率;7歲前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率。
4.
幫助寶寶免疫系統發展成熟。
5.
可藉由調整免疫系統及促進細胞成熟來減少癌症風險。
6.
研究指出母乳寶寶可降低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兒童癌症及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
添加副食品的時機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全母乳哺育六個月,並提供安全適當的副食品的同時,持續哺乳至兩歲或兩歲以上。柯玉珍營養師表示,無論是母乳或配方奶哺育的寶寶,都需要添加副食品,才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適應固體食物及訓練咀嚼能力。寶寶添加副食品的時機為出生後46個月,可自行坐正及開始長牙時。黃瑽寧醫師指出,寶寶4個月大時,可以讓他慢慢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食物,食物的量不用多,以多種類為佳,均衡飲食,可讓寶寶罹患過敏的機率大幅降低。


7
12個月
柯玉珍營養師建議,寶寶79個月大時,同樣可食用米糊或麥湖,另可以加鈣米烹煮成稀飯。自己榨的果汁或果泥部分,79個月大的寶寶可吃12湯匙;1012個月大的寶寶可吃24湯匙。以每應攝取的營養素來看,79個月大的寶寶應攝取蛋豆魚肉類11.5份,1012個月大的寶寶則為1.52份。

1
份蛋豆魚肉類=蛋黃泥 2
1
份蛋豆魚肉類=豆腐 1個四方塊或半盒
1
份蛋豆魚肉類=豆漿 240CC
1
份蛋豆魚肉類=魚泥、肉泥、肝泥1
  柯玉珍營養師說明,最好選擇鐵質豐富的食物(例如:肉類、肝臟類),否則不易達到寶寶一日的鐵質需要量。建議菜單為豬肝瘦肉粥、吻仔魚粥等。
豬肝瘦肉粥作法:豬肝或瘦肉洗淨去筋,利用湯匙刮出肝泥或肉泥,再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可放薑片調味後再去除)。
吻仔魚粥作法:將高麗菜末、紅蘿蔔末、吻仔魚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即可。


1
6
柯玉珍營養師建議16歲嬰幼兒一日所需攝取的均衡營養素,分別說明如下:

1.
奶類:攝取量為1.5杯 (1 杯為240C.C.)。烹調食物時可加入奶製品,如馬鈴薯焗起司、起司燉飯、鮮奶蒸蛋、鮮奶布丁、乳酪蛋糕。
馬鈴薯焗起司作法:馬鈴薯洗淨、擦乾、包上鋁箔紙,放入烤箱烤至半熟,取出馬鈴薯、劃上十字,加入蕃茄丁、洋蔥丁、起司絲後,再放入烤箱烤熟即可。

2.
蛋豆魚肉類12份,建議菜單為:蕃茄牛肉粥、菠菜牛肉粥、香菇瘦肉粥、玉米瘦肉粥。
蕃茄牛肉粥作法:將蕃茄丁、洋蔥丁、牛絞肉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即可。
菠菜牛肉粥作法:將菠菜末、牛絞肉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即可。
香菇瘦肉粥作法:香菇泡軟去蒂切碎,將香菇末、絞肉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即可。
玉米瘦肉粥作法:將玉米粒末、紅蘿蔔末、絞肉加入半熟稀飯中煮熟即可。

3.
採用加鈣米烹煮成稀飯或乾飯。

4.
水果類12個,1 個等於木瓜 1/2粒 、櫻桃 9 個、西瓜1碗、蘋果小1個,水果也可加入奶製品,如木瓜牛奶、香蕉牛奶、水果優格。
香蕉牛奶作法:將香蕉去皮切丁後,連同鮮奶、黑糖放入果汁機中攪拌均勻即可。
木瓜牛奶作法:木瓜去皮、去子切丁後,連同鮮奶、黑糖放入果汁機中攪拌均勻即可。
水果優格作法:將西瓜、哈密瓜、火龍果等新鮮水果洗淨、去皮、切丁後,加入原味優格即可。
寶寶偏食的原因
  黃瑽寧醫師表示,當發現寶寶不愛吃正餐時,應該先思考幾個問題,食物的質地太硬或是寶寶根本無法咀嚼、曾有不愉快的用餐經驗、強迫餵食等問題。造成寶寶不喜歡的原因很多,柯玉珍營養師舉列9項造成寶寶偏食的因素:

1.
烹調不當:沒有將食材處理成適合寶寶咀嚼的大小。
2.
家長自己偏食:寶寶有樣學樣,造成寶寶對食物的接受性差。
3.
不愉悅的進食經驗:如被燙到、魚刺梗住、口味苦或菜色單調等。
4.
缺乏正確的知識:照顧者選擇自己認為營養的食品,而造成寶寶的偏食。
5.
強迫行為:用強迫方式餵食,反而會增加寶寶的反感。

6.
家長餵食:影響寶寶對吃飯的興趣。
7.
邊看電視邊吃飯:電視會分散寶寶的食慾。若正餐未吃飽時,寶寶會以零食補充。
8.
進食時機不適當:寶寶剛睡醒或遊戲後,消化液分泌不足,會影響寶寶的消化能力。
9.
引人注意:寶寶想引起照顧者的注意。
改善偏食的方法
  黃瑽寧醫師表示,可以將食材換個方式呈現,增加寶寶吃的興趣。以不愛吃青菜寶寶為例,可將青菜打成泥狀,參雜在食物中。食物必須做成寶寶適合咀嚼的大小,另外可從寶寶喜愛的圖案著手,像是把食物做成寶寶會接受的可愛樣式等。
黃瑽寧醫師認為,讓寶寶喜愛用餐的方式有兩大重點,首先是食物是寶寶喜歡的,再來是用餐的氣氛。黃瑽寧醫師叮嚀,千萬不要用威脅的語氣對寶寶說話,例如:「你不吃青菜的話就會長不大」。這樣只會帶來反效果,寶寶反而更抗拒吃青菜。應該用獎勵的方式讓寶寶瞭解,吃下這些食物很棒,稱讚寶寶。
柯玉珍營養師另外說明改善寶寶偏食習慣的10種方法:
1.
訓練寶寶自己進食:餵食時,也準備一隻湯匙給寶寶,讓他練習自己進食。
2.
耐心誘導及訓練:給寶寶吃新味道的食物時,寶寶多半會因不習慣而把食物吐出來,應耐心誘導,讓寶寶適應及接納。
3.
不要威脅或利誘寶寶:採取威脅或糖果、玩具利誘的方式,會造成寶寶不正確的飲食觀念。
4.
勿過度寵愛寶寶:會影響寶寶往後的人格發展。
5.
減少購買零食及飲料:降低家中置放零食及飲料,增加白開水供應及適當水果,以減少零食及飲料誘惑。

6.
適當的點心設計:可用愛玉、水果凍、燒仙草、西米露、紅豆湯、薏仁湯等食材當點心。
7.
嘗試變化不同飲食或烹調方法:可參閱食譜製作或上烹飪教室學習,增加菜色變化,以克服寶寶偏食問題。
8.
用餐時均衡分配食物:將各類食物平均分配於每個成員的盤子中,鼓勵均衡飲食、不浪費食物,且可避免剩菜問題產生。(可依不同年齡層做調整)
9.
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對於比較大的幼兒,可讓他養成固定用餐時間習慣,並在良好氣氛中,細嚼慢嚥進食,可幫助消化吸收及防止攝取過量食物。
10.
保持用餐愉快及專心用餐:勿在用餐時責備寶寶,影響進餐情緒。
攝取足夠水份的重要性
  嬰幼兒的體內器官尚未發展成熟,體表面積的比例也較大,容易喪失水份。若加上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或是感冒、腹瀉等生病的情況發生時,就容易有脫水的現象。除了以母乳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寶寶之外,其他時候都要注意寶寶水分的攝取。黃瑽寧醫師表示,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要注意除了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也必須喝到足量的水分。
黃瑽寧醫師建議,剛開始讓寶寶喝水時,以漸進方式讓他慢慢嘗試最好(例如,若寶寶不喜歡喝水,可加入一點點有甜味的果汁在水中讓寶寶喝)。若寶寶的尿量足夠,不想喝水,也沒有必要逼迫他喝。
觀察寶寶有沒有攝取足夠的水分可透過以下三種方式:
1.
尚在包尿布的寶寶,一天的小便量有六大包(以上)。
2.
觀察尿液的顏色是否透明或過黃。
3.
觀察大便的軟硬度,若大便太硬就代表攝取的水分不足。
適度運動
林聖傑醫師提醒,適度運動對於提升免疫力來說也是相當重要的,除了可增強體內抵抗病原體的免疫細胞,也可降低體內因環境變化或壓力或產生的荷爾蒙對人體帶來的負面影響,還可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強化骨骼和呼吸系統,甚至能紓解壓力。
多曬太陽
黃瑽寧醫師指出,近來美國最新的研究顯示,維他命D可減少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並可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如何補充維生素D?黃瑽寧醫師說,多曬太陽是最好且最有效率的方式。雖然部分食物中或營養品富含許多維生素D,不過每日所攝取的量必須足夠,才算有達到人體所需。人在曬太陽時,體內會自然生產出維生素D。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多接觸到陽光,多曬太陽,沒有必要怕曬傷就一直塗防曬油。另外也要提醒照顧者應多帶寶寶去戶外走走、曬曬太陽,感受大自然的溫暖。
林聖傑醫師叮嚀,病毒多為近距離傳染,因此,帶寶寶出門時,應盡量選擇開放式空間,可降低飛沫等病原體的感染機率。
林聖傑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臨床講師
天主教聖保祿修女會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研修醫師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現任:
署立雙和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暨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專科醫師
黃瑽寧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科研究員
現任: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柯玉珍
學歷:
中山醫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郭綜合醫院營養師
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新國民醫院營養師
桃園聖保祿醫院團膳營養師
現任: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
諮詢/署立雙和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暨小兒過敏氣喘免疫科專科醫師林聖傑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師柯玉珍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





*******************************************************************************
寶寶少生病,爸媽最快樂 桂格營養中心
慎選營養增強寶寶的免疫系統,蛋白質﹑麩醯胺酸﹑鋅及維生素C扮演重要角色 現代父母真難為,除了工作繁忙,再加上台灣氣候多潮濕﹑空氣品質惡化,環境變化大,小孩容易生病,讓身兼數職的父母們分身乏術,無論多麼心疼與不捨,但因工作纏身而無法全心照顧小孩,因此,如何強化免疫系統,增強寶寶的抵抗力?,成了父母最大的課題。
「增強免疫力」是許多父母一致的期望,希望心愛的小寶貝百病不侵,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寶寶過了46個月以後,先天保護的免疫能力逐漸消失,同時外在環境對寶寶的威脅更大,如何強化免疫力,給予良好的營養非常重要。以下就針對幾樣營養素說明:
蛋白質:可修補及建造組織﹑調節生理機能﹑激素及抗體等不可或缺的重要成份,也是熱能的來源之一。幼兒如果缺乏蛋白質便會影響生長發育,抵抗力減弱,但過多的蛋白質亦會增加幼兒肝﹑腎的負擔。食物來源有肉、魚、奶、蛋類、豆類及硬果類等等。
麩醯胺酸:估計人體所有自由胺基酸的60﹪是麩醯胺酸,是構成身體保護力關鍵的重要胺基酸之一;它能提供腸胃與免疫系統細胞所需的能量,使細胞快速增生,可以增加寶寶免疫力,減少疾病的感染率,因此給寶寶補充足夠的麩醯胺酸是非常重要的。
鋅:身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對寶寶的發育與保護力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它可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可促進嬰兒的正常成長,可促進細胞分裂、修補和成長,增強免疫力。
維生素C:可促進膠原的形成、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新鮮蔬菜、水果是很好的來源,但小孩對蔬果的喜愛差異很大,對於不愛吃蔬果的小孩,不妨採用果汁、果凍或製成喜愛的型式,以避免其營養攝取不均衡,免疫力也受影響。
雖然這裡只提到蛋白質﹑麩醯胺酸﹑鋅及維生素C,但營養素代謝之間是環環相扣,互相協助吸收,因此,增加幼兒的抵抗力,「均衡」的營養是最重要的。保護力基礎的建立如同蓋房子打地基,機會只有一次,只有為寶寶建立強壯的後天保護能力,才能讓寶寶在成長的初期跨出漂亮且關鍵性的一步!





******************************************************************
增強免疫力.寶寶好健康 桂格營養中心
如果寶寶常生病,做父母的一定會想是不是寶寶的免疫力比較差呢?沒錯,正是如此。通常,免疫力強的孩子較不容易生病,但要如何才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呢?
一般而言,六個月內大的寶寶是較不容易生病的,因為有來自母體的免疫力對抗病原,但是若母體本身對該病原並不具備抗體,寶寶自然無法對其病原免疫,此時端看寶寶本身是否夠強壯。
 
哺餵母乳.為健康奠定基礎
喝母乳的寶寶,其免疫系統較健全,這是因為母乳內含有各種的養份及抗體,母乳對寶寶而言是容易吸收且非常衛生,並可以避免發生過敏情況。所以說,寶寶的最佳營養來源是母乳,尤其是初乳,若妳想給寶寶一個強壯、健康的身體,請千萬不要放棄在寶寶出生時的頭幾個月以母乳方式哺餵。
 
什麼時候該添加營養素
六個月大的寶寶正是時候,該為小寶貝添加營養素,以供給其成長所需。發育中的寶寶究竟需要哪些重要營養素呢?其中最重要的三大營養素,分別為:醣類、脂肪及蛋白質,醣是每日能量來源,脂肪則佔熱量來源的百分之五十,而蛋白質是細胞建構及修補的重要元素。
再者,鈣與維生素D對寶寶的骨骼與牙齒發育也非常重要。
另外,如麩醯胺酸、鋅、DHA、葉酸、磷、鈉、鉀、鐵、氯、維生素A等營養素對寶寶的成長發育都是非常重要,但其攝取量必須適量,以免造成寶寶身體負擔。
 
透視營養成分.為健康加分
想增強寶寶的免疫力,有哪些營養素是必須且重要的呢?國外小兒專科醫師表示,鋅是身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可以預防感冒,增強抵抗力;可以促進細胞分裂、修補和成長,增強免疫力;可以幫助傷口癒合等,是寶寶發育及保護力的建立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而人體所有自由胺基酸的百分之六十是麩醯胺酸,是構成身體保護力關鍵的重要胺基酸之一,在人體的新陳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可以提供腸胃與免疫系統細胞所需的能量,使細胞快速增生;可減少肌肉中淨蛋白質的遺失,促進蛋白質的合成;調整腎臟的酸鹼平衡;增加免疫力,減少疾病感染率。
 
給他最好的強壯配方
只有在免疫力系統健康的狀況下,寶寶才有抵抗力,身體才會強壯、多力。總之,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任何一種營養素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只是有些營養素,在一般食物攝取上較不易獲得,所以為人父母者,就必須仔細地為寶寶選購營養補充品,給予適時地添加,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如果妳是個上班族媽咪,無法時時刻刻為寶寶準備美味營養的副食品或餐點時,選擇優質的營養補充品就顯得益發重要。別忘了,成長只有一次,愛他,就給他最好的。





******************************************************************

益生菌可增強寶寶免疫力

2007-05-16 12:33:00 by 分享快樂 來源:媽咪寶貝
  對人體有益的細菌我們叫它益生菌,它可以促進體內菌群平衡,從而讓身體更健康。
  寶寶的身體正在生長發育階段,免疫系統還不成熟,生病總是難免的。給寶寶治病時,可能常會用到一些殺菌藥物,如抗生素,這些藥物在殺死病菌的同時也會破壞體內益生菌,在一定程度上「傷」了寶寶。體內益生菌減少了,寶寶就會出現胃口不好、大便不正常、無精打采,而且有害細菌可能就會乘虛而入。因此,多病和病後的寶寶都需要及時補充益生菌,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補充益生菌的 5 個時機
  在日常飲食中,很難有效補充益生菌,所以只要寶寶有如下情況之一,就應盡快補充益生菌:
  1、服用抗菌素時。抗菌素尤其是廣譜抗菌素不能識別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殺死敵人的時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殺死了。這時候或者過後補點益生菌,都會對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
  2、消化不良、牛奶不適應症、急慢性腹瀉、大便乾燥及吸收功能不好引起的營養不良時,都可以給寶寶補充益生菌。
  3、剖腹產和不是母乳餵養的寶寶不能從媽媽那兒得到足夠的益生菌源,保護健康的腸道菌膜不健全,可能會出現體質弱、食慾不振、大便乾燥等現象,也應該適量補充益生菌。
  4、對於免疫力低下或者需要增強免疫力的特殊時刻,能夠有備無患。
  5、帶寶寶出行或旅遊時帶點益生菌類產品,如果寶寶腸胃不舒服,服用後能夠有效緩解。
  有效補充益生菌 3
  1、孕媽咪在孕期的第三個月開始添加含嬰兒雙歧桿菌的食品補充劑,在哺乳期間,也應繼續添加。這樣嬰兒就可以從母親那兒得到足夠的益生菌了。
  2、將含有嬰兒雙歧桿菌的益生菌粉劑用涼白開沖好,在給寶寶喝水時服用。益生菌盡可能即沖即喝,以免失去活性而影響效果。
  3、擦一些益生菌粉劑在奶嘴或奶頭上,讓嬰兒在吃奶時獲得足夠益生菌。
  提示

  1、因為益生菌是培養出來的,要求細菌的形態生長得比較好,對生產工藝要求比較高,所以建議最好選擇知名品牌的益生菌,這樣能夠保證產品質量。
  2、購買時要看清成分,應屬於以下範圍。目前最為人類熟知和長期安全食用的益生菌是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類。
乳桿菌類
如: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詹氏乳桿菌、拉曼乳桿菌等。
雙歧桿菌類
如: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卵形雙歧桿菌、嗜熱雙歧桿菌等
革蘭氏陽性球菌
如:糞鏈球菌、乳球菌、中介鏈球菌等。

  3、應在37攝氏度以下保存,這樣才能保證細菌的活性。
  4、不要與抗菌素同時服用。可以先服用抗菌素,間隔兩個小時再服用益生菌。





*************************************************************

提升寶寶免疫力副食品
若寶寶的免疫系統健全,就能抵抗致病的細菌和病毒,遠離疾病;反之,若寶寶的免疫力不佳,就容易經常生病,因此,除了加強平時保健之外,還可以利用食物讓寶寶提升免疫力喔!本月營養師特別規劃了6道提升寶寶免疫力的副食品,幫助寶寶免疫力UP!

食譜一:山藥雞肉粥(適合7~8個月以上)材料:山藥50克、雞絞肉 30克、白軟飯50克、去油雞湯適量做法:1.將山藥洗淨後,去皮並切成小塊,以電鍋蒸熟。
2.雞絞肉以滾水燙熟後,撈起待用。
3.將去油雞湯倒入鍋中,並加入白軟飯煮軟成粥後,再加入蒸熟的山藥丁及雞絞肉拌勻即完成。
熱量分析:

熱量(大卡)蛋白質(公克)脂質(公克)醣類(公克)
160.6 9.71.427g


Point
山藥含有黏質多醣體,切開後有一層黏黏的感覺,營養價值豐富。


山藥可提升免疫力山藥富含蛋白質胺基酸及黏質多醣體,並含有鈣、磷及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豐富,新店耕莘醫院營養師李佩霓表示,山藥含九種以上水解胺基酸及植物荷爾蒙,可促使身體組織功能維持正常生活,細胞不易癌化致癌,並可以提升人體免疫力、保護腸胃,有健脾補肺、固腎、滋養強壯作用,對平時脾胃虛弱、免疫力低下的寶寶,可說是好處多多的食物。

食譜二:胡蘿蔔起司地瓜煎餅(適合1歲以上)材料:地瓜 60克、胡蘿蔔 40克、低脂起司片1片、橄欖油少許
做法:1.地瓜及胡蘿蔔洗淨,去皮後刨成絲,待用。
2.平底鍋內倒入適量橄欖油燒熱,放入地瓜及胡蘿蔔絲,以鍋鏟整形成圓餅狀,並以小火煎至定型後盛出。
3.在胡蘿蔔地瓜煎餅上,灑上綠花椰菜芽及適量起司,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以180℃烘烤至起司呈金黃色即完成。

熱量分析:
熱量(大卡)蛋白質(公克)脂質(公克)醣類(公克)
156 3.56.820g
Point
胡蘿蔔絲及地瓜絲不易黏合,需用鍋鏟整成圓餅狀,並加熱至定型。



地瓜及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地瓜和胡蘿蔔都是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材,李佩霓營養師表示,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轉換為維生素A,維生素A的功能在於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各處的黏膜健康,能保護上皮組織,阻止細菌、病毒入侵身體,增強人體抗病能力,並有助上呼吸道的保健;此外,地瓜內含有大量黏液蛋白,也可增強免疫力,保持呼吸道的潤滑。

食譜三:番茄四季豆燉飯盅(適合1歲以上)材料:牛番茄1~2個、白飯50克、瘦豬絞肉35克、四季豆2條、橄欖油少許、去油雞湯適量
做法:
1.牛番茄洗淨後,以滾水燙熟,去其外皮,並挖空果肉,果肉待用。
2.將四季豆去絲、洗淨後,切成小碎丁待用。
3.平底鍋內加入適量橄欖油燒熱,放入豬絞肉拌炒,炒至半熟後加入四季豆
丁,續炒至四季豆變翠綠色。
4.在步驟3的材料中加入番茄果肉、白飯與適量雞湯,燉煮至白飯變軟後,將燉飯盛至挖空的牛番茄內,即完成。

熱量分析:
熱量(大卡)蛋白質(公克)脂質(公克)醣類(公克)
203.7 10.46.426.9g
Point
四季豆有纖維較粗的絲,烹調前要先去絲,口感較佳。



牛番茄富含茄紅素牛番茄又叫「陽光番茄」,因為在充足的陽光下,果實會轉為鮮紅色,果肉鮮甜又營養。李佩霓營養師表示,牛番茄富含茄紅素,含量比一般紅綠夾雜的番茄還要多,具有抗氧化效果,而牛番茄的維生素C也比一般的蘋果多出許多。讓寶寶食用牛番茄,可提高免疫力,修補受損的細胞,保護細胞不受損害。

食譜四:菠菜肉丸湯(適合7~8個月以上)材料:菠菜40克、胡蘿蔔20克、瘦豬絞肉35克、麻油少許、去油雞湯適量
做法: 1.菠菜洗淨後,以滾水燙軟,稍去除水分之後,切成碎末待用。
2.胡蘿蔔洗淨去皮後,切成碎末,放入雞湯內煮軟待用。
3.絞肉拌入少許麻油,並加入切碎的菠菜末,拌勻後待用。
4.將拌勻的菠菜絞肉捏成小球狀,以滾水煮熟後,淋上適量的溫熱胡蘿蔔雞湯即完成。

熱量分析:
熱量(大卡)蛋白質(公克)脂質(公克)醣類(公克)
100.4 8.66.63.6g
Point
將菠菜絞肉捏成一口大小的小球狀,寶寶更好入口。



菠菜含有抗氧化物菠菜屬於黃綠色蔬菜,含有抗氧化物,李佩霓營養師說明,菠菜中的抗氧化物,可防止活性氧功能,阻止細胞癌化、分裂和繁殖,可使免疫細胞增強、抑制癌細胞生長。而根據研究指出,食用菠菜可以促進T淋巴球生長,增進免疫功能。此外,菠菜具豐富葉綠素及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使腸胃道內有害物質隨糞便排出體外,若寶寶適量食用,也能保持腸胃通暢呦!

食譜五:小小洋菇鑲肉(適合9個月以上)材料:洋菇5個、雞絞肉35克、胡蘿蔔10克、四季豆2條、香油少許
做法:1.洋菇洗淨後,去其蒂頭,將水瀝乾後待用。
2.將胡蘿蔔、四季豆洗淨,胡蘿蔔去皮、四季豆去絲,分別切碎待用。
3.雞絞肉放入碗中加入少許香油及胡蘿蔔丁和四季豆丁拌勻,待用。
4.取適量拌勻的餡料,塗抹於洋菇內面,再置於電鍋內蒸熟即完成。

熱量分析:
熱量(大卡)蛋白質(公克)脂質(公克)醣類(公克)
98.1 10.35.42.5g
Point
洋菇蒸熟之後會縮小,因此可挑選尺寸略大一點的洋菇製作。



洋菇含有多醣體洋菇為菇類的一種,李佩霓營養師說明,菇類所含的多醣體,可依靠T淋巴細胞作用,可活化體內巨噬細胞,增加抗體的形成,增強身體免疫功能。另外,洋菇所含的鐵質之有效態約為25%,是充裕的鐵質來源,而對於成長中的寶寶而言,鐵質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因此洋菇也可說是寶寶成長期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

食譜六:青江菜碎肉糙米飯糰(適合1歲以上)材料:青江菜30克、雞絞肉35克、糙米軟飯100克(約半碗)、橄欖油少許
做法:1.青江菜洗淨後,剁碎待用。
2.將平底鍋燒熱,加入雞絞肉拌炒至半熟,再加入碎青江菜拌炒至全熟後,盛起待用。
3.取適量步驟2之餡料,加至糙米軟飯內拌勻,再捏成飯糰即完成。

熱量分析:
熱量(大卡)蛋白質(公克)脂質(公克)醣類(公克)
110.1 10.66.515.7g
Point
糙米軟飯的比例為白米2:糙米1,糙米要先浸泡約半小時,再與白米一起烹煮。



糙米營養價值高糙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和K和膳食纖維等。其所含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維生素K可以強健骨骼;膳食纖維則能增加腸胃蠕動、預防便祕。但李佩霓營養師表示,糙米的皮含有植酸,會引響人體吸收鐵、鈣、鎂等礦物質,所以洗米後,可用40℃~60℃的溫水浸泡至少30分鐘,將大部分的植酸分解,以免影響寶寶體內營養素的吸收。

李佩霓
現職/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營養師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研究所碩士


~原文刊載於2011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
如何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最近,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鬧得沸沸揚揚,媽媽們因此很擔心寶寶的身體狀況,經常會問到如何為寶寶增強免疫力,如何幫寶寶避免感冒。那麼,人體的免疫功能包括哪些方面?為寶寶提高免疫力有哪些基本原則?媽媽們都瞭解嗎?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為媽媽們做一些介紹。

增加免疫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我們面對的環境比較好但是又充滿了危險,因為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致病菌,時時刻刻會侵入我們體內,我們所依靠的就是免疫功能來抵禦這些外來的侵略者,還有我們身體裡面經常細胞分裂的時候會發生一些細胞的突變,突變的細胞對人體也不利,如果沒有及時消滅,容易變成癌細胞,所以我們的免疫功能有兩方面:對外防止外面的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對內就是識別和消滅這些突變的細胞。我們的免疫功能可以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皮膚黏膜的屏障作用,皮膚黏膜可以把致病菌阻止在外面;第二個是非特異性的免疫功能,不管是哪一種病原菌都會起作用;第三道防線就是特異性的免疫功能,包括我們的T細胞,B細胞。

接下來,我們看看要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媽媽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l 要保證合理膳食。因為合成免疫細胞是需要物質基礎的,而這個物質基礎就是合理膳食
l 要給孩子適量運動。如果寶寶會走路了,媽媽就要帶他們多接觸自然界,多鍛煉身體。因為,多鍛煉可以提高抵抗力,實踐表明身體裡面的抗體多少主要取決於和抗原微生物接觸的機會,如果一天到晚關在家裡面不接觸微生物了身體就沒有相應的抗體。而且要多曬太陽,這也能提高免疫力
l 要保證睡眠。睡眠可以合成抗體,可以提高免疫機能,還能夠促進腦垂體分泌
l 要按時的預防接種。預防接種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一般說起來我們國家規定有4種疫苗可以預防六種疾病,這些都是免費的,最近又加了三種,只要付一塊錢的打針費就可以。還有一些疫苗是需要家長負擔費用的,比如甲肝、水痘等,這些疫苗保護期比較長,譬如像水痘疫苗,小時候打一針,孩子小的時候不生水痘,大了後不生帶狀疱疹

至於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的確很多,但是效果很難說,每個孩子的個體也不盡相同,有的孩子吃了確實是管用,但也有很多孩子吃了不管用。媽媽們只要注意到上面我們談到的幾個原則,再加上合理、科學的餵養,寶寶一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_^
資料來源http://boymymy.blogspot.tw/2009/09/blog-post_5970.html





*******************************************************************
打造寶寶優質免疫力,GO
·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家駿、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易晉

受到環境、飲食的影響,加上氣候變遷,讓現代父母更關切寶寶的健康。加上市售的營養食品琳琅滿目,號稱能改善寶寶的免疫力、增加抵抗力,也讓父母更加緊張!在寶寶成長階段,哪些是影響寶寶免疫力的關鍵?如何提升?

11招讓免疫力UP

2歲的小琪這個禮拜都在流鼻涕和「酷酷掃」,爸爸看了既捨不得、也擔心她的免疫力不好,不然怎麼生病這麼久還沒好……

何為免疫力?
免疫系統分先天與後天

關於免疫力,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易晉表示:「是人體最主要的防禦系統,主要作用就是對抗細菌、病毒,並監測、消滅不正常的細胞,例:癌細胞。」。而免疫系統則主要分為兩種:「先天免疫系統」與「後天免疫系統」。

先天免疫系統

「先天免疫系統」包含體內胃酸、皮膚、口水等;除此,還有白血球、自然殺手細胞(亦稱NK細胞)、吞噬細胞、補體系統等皆包含在先天免疫系統,主要是對付外來病原體,具有排除細菌的功能。

後天免疫系統

至於「後天性免疫系統」,例如包含:B細胞、T細胞的細胞免疫系統。後天免疫系統與先天免疫系統的差異,在於後天免疫系統具有免疫記憶機制的功能,受到病毒感染後,體內會產生有效的抗體功能,下次再遇到同樣病毒就不會受到感染。
免疫系統是對抗病毒的堡壘


主動免疫力是指身體自行產生免疫能力。
原則上,免疫系統像一座堡壘,蔡主任說明:「當受到病原體感染,人體會啟動防禦機制,例如:皮膚、胃酸、淚液等打擊病原體。」一旦病原體進到人體,白血球就會增加,並啟動後天免疫系統,讓體內B細胞、T細胞產生有效的抗體。等疾病康復,下次再遇到同樣疾病,後天免疫系統就會對它產生有效的抗體,不會這麼容易被感染。
關於免疫力,亞東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家駿也進一步補充,分為「主動免疫力」與「被動免疫力」。主動免疫力是指身體自行產生免疫能力的意思,多起於自然的感染,當人體感染到某種病原菌痊癒後自動產生抵抗力。除了自然方式,也有靠人為後天的方式得到,例如:施打疫苗會產生免疫力以做為疾病防護。而被動免疫力,是指額外供應免疫力的意思,包括母親經胎盤傳給嬰兒的免疫力,甚至某些特殊疾病會使用的「免疫球蛋白」,即為被動的免疫。

免疫細胞

1.吞噬細胞:會吞噬殲滅細菌。
2.B
細胞:能產生特異性抗體。
3.T
細胞:可對付受病毒感染的細胞。
4.
補體:與抗體或協同細胞,分解細菌或不正常的細胞。

寶寶何時才產生免疫力?
出生6個月後,慢慢建立

通常嬰兒在4個月前的免疫力是受到媽媽抗體的保護;4個月後從母體接受抗體會慢慢消失,蔡易晉主任指出:「如果本身的免疫力還未成熟就經常接觸人群,很容易受到病原體感染,引發感冒、發燒。」
陳家駿醫師進一步補充,剛出生36個月的嬰兒主要是依賴媽媽從臍帶提供給他們的抗體;之後寶寶才會慢慢建立自己的免疫力,包括第一線防禦即是遇到致病菌所產生的抗體等,隨著年紀增長而建立。

每個寶寶抗體建立的速度不同

然而抗體在每個寶寶的建立速度不同,正常孩子在3-6個月大時抗體會在最低點,之後才會慢慢回升;但有些寶寶自己製造抗體的速度較慢,造成在兩歲以前抗體的量都不足。不過一般這是短暫現象,多半2歲後會慢慢恢復。可是,由於這些幼兒的抗體短暫低落,也會比其他孩子容易出現感染的問題。這一群6個月~2歲幼兒的免疫力低落,有可能屬於先天性免疫球蛋白低下,然而這類病患並不多,不到1/1000

怎麼才算免疫力差?

頻繁感染、嚴重感染、影響發育

在什麼程度會認為幼兒免疫力差?陳家駿醫師分析:「從學術上來說,免疫力差指的是幼兒的免疫力缺陷。」
而評估免疫力是否有缺陷的方式如下:1.感染次數過於頻繁;2.感染比其他孩子嚴重;3.由不尋常的致病菌造成的感染;4.感染已明顯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等。

一個月感冒23次+嚴重併發症

陳醫師舉例,小於4歲以下的嬰幼兒一年可能會有612次的小感冒,平均一個月發生一次感冒都還屬於正常情況。然而,如果孩子一個月感冒達兩、三次以上,甚至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像中耳炎、細菌性鼻竇炎、肺炎,甚至更嚴重的敗血症、腦膜炎等,就必須考慮是否他的免疫力過低。

少見的感染

除了感染過於頻繁、嚴重以外,如果是一般孩子少見的感染,也要評估是否免疫力較差。例如:一歲以下的嬰幼兒很常出現「鵝口瘡」,即是口腔黏膜的念珠菌感染。倘若超過1歲以上的孩子仍常有鵝口瘡感染,就得去思考究竟是家屬在照顧上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好,亦是孩子免疫力出現問題。

考慮是否有結構性問題

再者,陳醫師提醒:「若因為感染而經常出現的併發症,則要觀察是否都出現於單一器官。」例如:每次感冒都會併發鼻竇炎,就得考慮局部因素,包括是否有鼻子過敏。因鼻子過敏會導致鼻黏膜腫大而容易併發鼻竇炎,這時就不是孩子的免疫力不佳,反倒要解決鼻子過敏以減少鼻竇炎的頻率。
又或者皮膚經常出現小膿包或傷口,也許孩子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但有可能是先天有吞噬細胞缺陷的問題等。大致來說,當併發症經常出現在特定、單一的組織器官,先考慮是否有結構性問題,排除掉後這些問題才考慮全身免疫力不全。

影響寶寶免疫力的8關鍵

6個月~4歲的孩童本身免疫力較弱。
對於可能造成寶寶免疫力不佳的因素,蔡易晉主任表示:「包括年齡、生活習慣、健康狀況、體質等。而且,6個月~4歲的孩童本身免疫力較弱。」不過,還有其它原因也可能造成幼童免疫系統低落……

關鍵》1基因缺損造成的先天免疫不全

當先天性的基因缺損而造成先天免疫不全,容易導致反覆的細菌感染,並引發肺炎、腦膜炎的細菌感染。蔡主任分析:「現在的新生兒篩檢多了一項免疫力缺損的篩檢,即是檢查是否得到先天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的問題。」

關鍵》2後天得了嚴重的感染

例如:愛滋病(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此人類後天免疫不全的病毒會破壞T細胞免疫系統,造成免疫力不好。

關鍵》3體內產生自體免疫的抗體

最常見的即是紅斑性狼瘡,也會造成免疫功能差,不過寶寶比較少見,大部份是因為懷孕母親是紅斑性狼瘡造成。

關鍵》4早產

早產的嬰兒免疫系統會比較差。

關鍵》5皮膚有缺陷

陳家駿醫師解釋:「完整的皮膚與黏膜即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當皮膚有缺陷,自然會導致免疫力較差。」像皮膚被燒燙傷,也會影響免疫系統而容易感染。另外,如有些孩子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由於皮膚容易長溼疹,或因癢而抓出傷口,當皮膚的表層被破壞後自然失去了天然的障壁,會讓致病菌有機可趁,自然地增加了被外界感染的機會。

關鍵》6後天環境影響

以臺灣人而言,通常較少讓小嬰兒外出,由於接觸的人群少,若加上家人有良好的衛生照顧習慣,例如:從外面回到家中會進行洗手或更衣的動作的話,通常很少會有感染。
但也暗示著如果三個月內的小寶寶一有發燒,自然而然可以減少嬰兒產生感染。當寶寶在慢慢失去母體抗體的保護後,可是,像有些孩子比較早送去保母家或托嬰中心,就可能因為接觸而提高感染機會。

關鍵》7生活習慣

陳家駿醫師表示,以大家族與小家庭來說,當生活在大家族,可能經常跟表兄弟姊妹接觸,即會提高被傳染的機會。除此,當寶寶開始會爬、會走,他的活動範圍增加,很容易拿到東西就往嘴巴放,如果他經常玩的玩具沒有定期清潔,也會引發感染。

關鍵》8營養不良

特別是落後地區國家貧童,因為無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會造成免疫力不佳。

常生病是免疫力不好嗎? 釐清是否過敏引起

23歲幼兒的一年生病次數約為10次以內。
一般來說,23歲幼兒的一年生病次數約為10次以內;隨著年紀愈大,56歲孩童的生病則會變少,一年約為12次,因為免疫力變強、抗體逐漸成熟。不過,蔡易晉主任說明:「剛上幼稚園的孩童,由於接觸到人群,難免會產生接觸性感染,倒不見得是免疫力出問題。」。若排除接觸性感染,小孩早上容易打噴嚏、流鼻水;晚上容易夜咳等,建議帶至小兒過敏科醫師檢查,也許是過敏引起,並非真的感冒。
陳家駿醫師也解釋,有一些孩童因久咳不癒,令家長覺得孩子經常感冒,但不妨仔細分析,究竟是感冒與感冒接在一起,或者並非感冒而是因過敏疾病所引起。如果是過敏疾病,沒有進行診斷、治療與保養,類似感冒的咳嗽或鼻涕則可能拖了10幾天、兩星期、甚至一個月才好。陳醫師也常在門診看到久咳的小病人來求診,許多病童是因鼻子過敏、鼻水倒流所造成,或是氣管過敏造成的慢性夜咳,當然也有些是因黴漿菌感染所造成。
原則上,孩子的咳嗽若沒有併發高燒或喉嚨痛等典型感冒的症狀,多數都不是因為免疫力差導致或感染所造成的,反而像是過敏問題。

陳家駿

學歷:臺大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部總醫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後研究員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病房主任
亞東技術學院部定講師
臺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兼任主治醫師

蔡易晉

學歷:陽明大學臨醫所醫學博士 經歷:三軍總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三軍總醫院風溼免疫科臨床研究醫師 輔仁大學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國防醫學院小兒學系臨床講師 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1015月號
資料來源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4021&page=5







***************************************************************************

好媽媽如何判斷寶寶的營養狀況


 
想判斷寶寶營養狀況如何,媽媽可掌握一些簡單的衡量辦法,掌握了這些辦法,就不用再瞎著急了。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寶寶的營養情況,既要預防營養不良,又要防止肥胖,新媽們看著寶寶,總是心理沒底,好像瘦了一點,好像胖了一點?常常將寶寶與其他寶寶做對比,不自覺地增加減少寶寶的飲食分量。
  1.體重
  體重是反映兒童生長于營養狀況的靈敏指標,它反映兒童的營養狀況,尤其是近期的營養狀況。兒童正常的體重可用下列公式估算:
  1-6 個月:出生體重(kg)﹢ 月齡×0.7(kg)7-12 個月: 6+ 月齡×0.25(kg)1-6 歲: 年齡×2+8(kg)7-12 歲:( 年齡×7-5)/ 2(kg)注意: 體重減輕或升高超過10%,開始要注意監測,而超過20% 則為異常,需要專業人士判斷。
  2.身高
  身高反映的是生長期的營養狀況,它受遺傳、環境和種族的影響較為明顯 。
  一般情況下: 出生時為50cm 左右1 歲時為75cm 左右2 歲時為85cm 左右2-12 歲: 年齡×6+77(cm)注意: 原則上變化超過10% 為異常,但由於現在寶寶營養充足,有部分健康寶寶的身高也可能超過原則上的10%,需配合其他判斷標準一起判斷。
  3.考普氏(Kaup)指數
  考普氏指數是用身長和體重來判斷的一種方法,考普氏指數僅適用於3 個月~ 3 歲嬰兒。
  具體公式為: Kaup= 體重(kg)÷ 身長2(cm)×10
  注意: 指數> 22 為肥胖;5~19 正常;10~13 為營養不良。
    4.腹部皮下脂肪厚度
  皮下脂肪厚度,是體現寶寶營養狀況的一個重要判斷指標。
  當寶寶營養不良時,皮下脂肪會變薄。如果寶寶面部消瘦時,通常問題已經較為嚴重,通常消減的順序先是腹部,然後是軀幹、小胳膊和小腿,最後是面部。在腹部臍旁乳線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 釐米與皮膚表面垂直成90 度角,將皮膚層捏起,然後量其上緣厚度。
  正常:1cm 以上。
  輕度營養不良為 0.4~ 0.8c m ;中度營養不良為0.4cm 以下;重度營養不良患兒皮下脂肪幾乎完全消失。
  5.外貌
  觀察寶寶皮膚的色澤、光潔度、紋理、濕潤度、彈性等。如果寶寶的頭髮濃密有光澤; 小臉白裏透紅,皮膚細膩彈性好,口唇與眼皮的內面和指甲是淡紅色,這些都說明寶寶營養狀況好。
  6.精神狀態  寶寶吃得香、睡得香不易醒、醒後精神好、活潑不纏人,則說明寶寶的營養狀況夠,在營養不良較重時可出現精神萎靡、反應差、嗜睡。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37224&prev=37666&next=36778&l=f&fid=78






*******************************************************************************

過敏免疫問題篇

我的小孩今年8歲最近2個月來連續發生蕁麻疹的現象第一次經由小兒過敏科醫生的治療約二星期就好了但過沒多久又復發了這次發作快一個月了持續在吃抗過敏的藥物因為蕁麻疹導致小孩很多食物都不能吃不知道他到底還能吃些什麼呢?他在蕁麻疹未好之際又感冒了雖然小孩有抽血檢驗過敏值而過敏值的確對粉塵過敏達32.8但不管居家打掃多乾淨他蕁麻疹依舊還在請問該如何因應?
 

1.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多,飲食方面要避免海鮮(甲殼、貝類、不新鮮的魚)、發酵過的食物(養樂多、優酪乳、麵包、蛋糕)、市售飲料、零嘴、泡麵、堅果類(花生、杏仁)、巧克力、咖啡、可樂、牛奶、蛋等等。另外如藥物、感染、內分泌或運動過後都有可能造成
2.建議您還是帶小朋友來本院吳克恭醫師門診做進一步追蹤以了解原因。



********************************************************************** 
吾家小女由於上呼吸道﹝鼻子﹞過敏嚴重,經朋友介紹使用坊間所謂光鼻器,經過臨床研究顯示對過敏性鼻炎有十分顯著的療效。想請教貴院小兒專科醫師此種療法在醫學上是否真有療效?尤其對三歲娃娃是否安全?或者有副作用產生

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或足夠的醫學文獻資料來證實光療法有效,尚需要更多的醫學研究證實。而對於十二歲以下兒童,臨床使用之安全性及有效性資料尚未建立,不建議使用。
 



**********************************************************************
國一小女生抽血驗出ana 40(+)隔兩周再抽血驗出ana 160(-)醫生要三個月後追蹤其他檢驗目前無異狀這樣是那方面疾病問題?紅斑性狼瘡的機會大嗎?ana指數有可能會降到標準值內嗎?或有何方法使指數正常呢?如後續追蹤還是異常指數需藥物治療嗎?
 
ANASs有關的病種類不少,例如:紅斑性狼瘡、藥物相關的狼瘡、幼年型關節炎、皮肌炎、血管炎、硬皮症、慢性肝炎等。
以紅斑性狼瘡來說,診斷需符合幾個要件,並不能單看ANAs的值,ANAS的值當然可能降至標準值內,在臨床上,需配合其他症狀才能做進一步的判斷,這部分牽涉範圍較廣,詳細請與您的醫師討論。





********************************************************************** 
我的寶寶特別容易打噴嚏一天都打好幾次以上請問這是不是過敏兒的現象?他有時候還會從鼻子發出一些呼呼的聲音很像是有鼻涕倒流的聲音不過他卻沒有流鼻水請問這是什麼現象?寶寶有痰如何可以改善?

是不是過敏兒,要先知道有沒有家族過敏的問題,如有無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家中環境如何、是否有許多灰塵、塵螨等,小朋友會不會常感冒,導致呼吸費力、淺快、食欲不振,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過敏檢查,以排除此問題
小朋友呼吸有怪聲或有痰,有時是因為氣道比較小,空氣通過時所發出的聲音,或是一些分泌物所造成,長大後通常會自行改善,但仍要注意有無先天性呼吸道異常或肺炎的情況,若症狀持續、小朋友呼吸不順、會嘴唇發紺,仍需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 
請問我家小孩今年五歲最近常常半夜咳白天幾乎很少咳吃藥也是時好時壞醫生介紹吃敏喘克我想問1.敏喘克及欣流差別?2.需要至醫院做過敏檢查嗎?3.在半夜咳時要如何幫他減少不舒服症狀
 
按照您的描述,小朋友的確要考慮是否有過敏氣喘的可能。因此建議一定要詳細檢查,確定診斷,再對症下藥。
1.欣流為國外原廠藥,而敏喘克為台廠。因成本問題,某些診所和醫院可能無法提供原廠藥。
2.建議最好要到具規模的醫院做檢查,本院有小兒過敏專科門診,建議您利用。
3.在半夜咳時,的確有急性用藥可使用,但這不是治本的方法。建議您還是在詳細診治用藥後,控制病情,就可以真正改善夜咳的情況。
 



**********************************************************************
我本身是過敏體質先生沒過敏我兒子目前5M5D全母奶寶寶目前尚未添加副食品也還未發生過敏現象想請問 :因擔心寶寶遺傳我的過敏體質朋友告訴我可以讓寶寶吃益生菌不知吃益生菌來是否可預防日後過敏情形的發生? 除了吃益生菌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寶寶過敏或降低遺傳得到過敏體質的機率?
 
如您所述,的確目前醫學證據顯示使用益生菌可改善過敏症狀。但一般來說,在毫無過敏症狀的寶寶,無法證實能不能預防以後過敏現象。另外,坊間益生菌品牌眾多,只有少數品牌真正有強力醫學證實有效,請至小兒過敏科門診像專科醫師詢問。
遺傳的機率是無法降低的,但是體質可以改善。吃母奶是很好的一個方法,另外可維持環境整潔、避免塵螨。如有問題,請至小兒過敏專科門診求診。





********************************************************************** 
請問4個多月的寶寶氣管不好可以吃什麼改善嗎


首先您應該要先釐清,您的寶寶是否真的是氣管不好?並不是偶爾咳嗽或是發生過一兩次肺部感染、喘鳴、細支氣管炎就叫做氣管不好,完全健康的寶寶也會得到細支氣管炎。建議您帶至小兒專科醫師門診,請專科醫師診斷您的寶寶是否真的有問題,建議您先按正常餵食母奶或配方奶就好。





************************************************************************ 

我們家小朋友目前3個月大63公分5公斤。因出生後發現有過敏體質,所以一直喝水解蛋白。但是近期發現有時小朋友都喝不滿140cc(一天喝6次),有時只喝100cc家人都相當擔心,是否因水解蛋白不好喝以致於小朋友開始排斥。我和太太有請教一些友人他們說現在小朋友應該是可以喝到180cc才對,家人一直催促要添加副產品但我們查詢許多資料都說不宜,我與內人也一直希望能繼續喝水解蛋白,但又擔心小朋友喝太少營養不夠,能否給予建議
 
小朋友吃的量是否足夠,除了看一整天的的量之外,也可用小朋友是否喝完奶感到滿足,或是尿量是否有六次以上來看,同時觀察體重是否有持續生長,每個小朋友喝的量都不同,所以不用和別人比較,目前三個多月還不適宜添加副食品,同時若小朋友是過敏體質,副食品的添加可能六個月之後再開始較合適,若對營養方面當有疑惑,請爸媽將小朋友帶至小兒腸胃科門診進一步評估。





********************************************************************** 
我住台北有過敏性氣喘,我不知道對什麼藥物會過敏,因為感冒和腳傷疼痛所以醫師開Vol-K﹝50mg﹞藥給我吃,醫生說可治喉嚨及腳發炎,可是我吃第一天時,我就頭痛,第二天我感覺無力,後來我有打電話到醫院藥局,他們說是過敏的一種!這個真的是過敏反應嗎?過敏不是會長疹子、鼻子過敏、氣喘?
 
藥物過敏的症狀千奇百怪,有些不舒服像是噁心無力等不算藥物過敏,是此藥物的不良反應。由於藥物商品名每家藥廠不同,Vol-K到底是什麼藥無法確定,但應該是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這種藥比較少有文中所述的情況,可能是本身的感冒導致不舒服。但建議您還是把藥品全名記下來並確認後,可更進一步暸解該藥的副作用。





********************************************************************* 
請問三歲以下的兒童可不可以做過敏原測試
 
因為寶寶這時還沒有接觸到太多的過敏原。有可能是會過敏的,因為沒有接觸過,所以沒有表現出來,且寶寶此時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檢查有時會造成偽陰性。




*********************************************************************** 
我的八歲女兒有過敏性鼻炎小時候有異位性皮膚炎近一、二年開始有突然全身出現大範圍紅腫的腫塊,在很癢情況下小孩愈抓會愈嚴重,致全身傷痕累累。經醫生診斷應為食物過敏,而後續在自己的觀察下,也發現她對咖哩會過敏在注意飲食情形下,小孩皮膚過敏的症狀卻頻率增加,近來已幾乎每天起床都可在其額頭及身體發現明顯紅色約直徑一公分左右或大或小斑塊,造成生活很大困擾。同時,為證實是否對食物過敏,最近也自費三千元作敏過檢測,結果報告僅顯示對塵螨類會過敏,對檢測之三十多種食物,包括植物、肉類、海鮮、牛奶、蛋等完全無過敏反應,這樣的結果讓我完全無頭緒,請問醫生,這是什麼原因造成,有辦法找到原因,對症治療嗎?
 
抽血檢查之特異性不錯,唯敏感度不足,換言之,檢查結果為陰性,不足以排除食物過敏。現階段可嘗試避免有殼海鮮、花生、蛋、奶類、花枝、核桃堅果類食物,必要時應可使用過敏藥物治療不適之反應。





*********************************************************************** 
請問家中有10歲鼻過敏之兒童,因鼻塞鼻涕倒流,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家醫建議使用黏膜下鼻甲切除術,是否真的可以治癒鼻病?有無風險 

因為不知道您的小朋友之前的用藥情形及方法一般針對鼻塞及鼻涕倒流的治療方式及藥物有很多選擇如果您治療效果不佳除了可以選擇不同口服藥物之外也有噴劑可以選擇另外對於過敏體質的小朋友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尚需配合環境控制不然想單靠藥物來控制效果一定不會太好外科手術一般很少進行而且副作用較高建議您帶小朋友至本院小兒科過敏感染門診找吳克恭主任就診
**********************************************************************
小兒3歲4個月,有天晚上咳嗽到呼吸困難,診所醫師判定為哮吼,給予蒸氣吸入及抗組織鞍、支氣管擴張的藥但未好轉,之後再吸一次蒸氣,小兒科醫師判定為過敏性氣喘,小兒過敏指數140,到晚上突然呼吸急促,服用支氣管與氣喘類固醇藥物和吸噴霧器,呼吸未見平緩,不知為何會呼吸不順到這樣,回家後仍然呼吸急促,難以入睡,睡著後呼吸才緩解,這幾天小兒情緒異常興奮,有點過動呼吸急促少咳嗽,目前停止用藥但跑步後仍會呼吸急促,一天中常會出現非意識的深呼吸,,睡覺時鼾聲很大,呼吸偶有不順,請問我該看那一科
 
從你的來信,比較難以判斷小朋友是不是氣喘,一般氣喘是靠臨床及病史來診斷,無法單靠一次的發作或是抽血的方式來診斷,至於用藥之後情緒異常興奮及過動,推測應該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的副作用,停藥之後就會緩解。如果小朋友劇烈運動之後,會出現胸悶或是半夜會有夜間咳嗽,或是有家族病史及小時候有異位型皮膚炎等過敏症狀,都可能是氣喘的表現,建議可以到本院,找小兒過敏感染科醫師評估;至於晚上睡覺鼾聲很大,呼吸偶有不順,可能是鼻塞或是扁桃腺較大的因素,可一併請醫師診治。





********************************************************************** 
我的女兒現在3歲8個月,之前做過篩檢對環境過敏,最近開始出現明顯的過敏症狀,睡前有鼻癢鼻塞及輕微咳嗽,剛睡醒也會輕微咳嗽鼻塞打噴嚏,起來活動一下症狀就好了,我想確定最近的咳嗽現象應該不是感冒吧,因為只有早晚次數不多,一直猶豫要不要看醫生!又很怕咳嗽太久會不會造成氣喘
 
氣喘可能造成長期咳嗽,而非長期咳嗽引起氣喘。小朋友如有過敏體質,建議帶至醫院求診,最好尋求小兒過敏專科醫師治療及追蹤。





*********************************************************************** 
我的寶寶目前出生僅十多天而已,一出生時就發現鼻子裏有類似豬叫的聲音,並容易打噴嚏。後來開始出現嗆奶的狀況,並偶有出現咳嗽的症狀,這兩天情況加劇,給醫師看過,但醫師皆說是結構尚未長好,並對冷空氣過敏之故,鼻子的鼻水也不是感冒所致,但今日坐月子中心的護士發現鼻子的黏液呈現黃色的狀況,她們一直認為這就是感冒,應再帶去看醫生。但既然之前醫生說沒事,且就算是感冒自己也會痊癒,是否該讓孩子連著三天到醫院受苦?請問該如何是好
 
1.因為不能親自看到小朋友,所以就你提出的狀況加以推測,通常小嬰兒呼吸有類似豬叫的聲音,一般應該是因為鼻道較為狹
   小,若同時合併有流鼻水及鼻塞的情況下,聲音會更為明顯,通常等小朋友年紀稍大,情況就會改善,不需特別擔心,除非
   有影響到呼吸,才必須做進一步處理,所以現階段應該是觀察就好。
2.小朋友出現嗆奶或是溢奶,如果情況不嚴重,並無出現體重停滯不前或是出現吸入性肺炎等情況,一般是不需處理的,有些
   原因是因為小朋友有些反射反應並未發育完成或是有些是胃食道逆流所引起,如果情況嚴重的話,建議帶到小兒科醫師處做
   評估。
3.小朋友出現打噴嚏,流鼻水或是咳嗽,由這樣的敘述很難告訴你他是不是感冒,不過即使是感冒,如果症狀不嚴重,小朋友
   沒有發燒,食慾及活動力都正常,不見得需要藥物治療,而且症狀往往不藥而癒,但是如果症狀較為嚴重,造成小朋友不舒
   服,或是有發燒、活動力下降、食慾減低等情形,就必須帶給小兒專科醫師做適度頻估





********************************************************************** 
我兒子現在一歲五個月之前因為他的腳出現水泡醫生說是類似黴菌香港腳可是擦藥卻發現並沒有比較好..反而紅腫當下我自己判斷那是溼疹就將自己的藥塗抹他的腳沒想到他卻好了想請教我跟先生都有溼疹小孩也會遺傳嗎?他的腳跟雙手都有而且蠻嚴重的雖然擦藥有改進很多這麼小怎會跟大人一樣嚴重呢?用大人的藥擦他的溼疹可以嗎?劑量會太重嗎?他現在雙手的溼疹漸漸好但是脫皮嚴重是否要去醫院會診醫生呢?
 
濕疹泛指令人發癢、不易痊癒的皮膚炎,大多原因不明,可能與過敏體質有關而過敏體質和遺傳有關。
藥膏最好不要亂塗最好經醫師診斷後再使用可至本院門診讓醫師看診後開處方為宜。






********************************************************************* 
兒童過敏有所謂的"減敏療法"此療法是否只對氣喘有效?還是對於過敏性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等皆有效?此減敏療法有健保給付嗎?
 
1.減敏療法對於過敏性結膜炎、氣喘、過敏性鼻炎都有效,但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效果並不好。
2.減敏治療在我們醫院是健保給付的,但藥品部分是自費的(自費約三十多元)。
3.如果您有需要更詳細的說明,可至吳克恭醫師門診就診。






*********************************************************************** 
 家中小女兒現約三個月,二週前即發現有紅疹,經醫師診斷為溼疹,目前我以母乳餵食為主,若母親本身亦是異位性皮膚炎之患者,那是否仍適合餵母乳 ? 是否該改以水解蛋白奶粉,或者母親的飲食需注意什麼 ?因紅疹現象一再復發,雖不致很嚴重,但好了約一週後又會復發,導致我很困擾,或者我還可以注意或給予何種保養用品 ??

三個月大小嬰兒反覆出現紅斑(不知位置為何?),且母親有過敏體質,則小朋友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可能性很高。
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兒,目前仍建議哺餵母奶,且至少純餵母奶到六個月大時再加副食品,母親在哺乳期間應避免家族中已知會過敏的食物,或母親自己吃過曾過敏的食物即可。
保養用品在市面上有許多產品可供選擇,不過建議您先帶小朋友到本院門診,由醫師評估狀況後,再決定如何使用。





*********************************************************************** 
小兒一歲三個月,從新生兒始經常有感冒現象(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晚上睡覺常翻覆睡不好,呼吸有小豬叫的聲音),曾在未滿月時因鼻竇炎、細支氣管炎等住院治療,隨著年齡逐漸增長情況尚未有所改善,我常常無法分別小兒是感冒還是過敏,就診數次,服藥也不見成效,醫師無法斷定是否為過敏性鼻炎,我是過敏體質,多年的過敏性鼻炎及慢性結膜炎及皮膚過敏(蕁麻疹),我的媽媽是慢性氣喘(夜咳),兄長有過敏性鼻炎,先生的兄長也有過敏性鼻炎,不知這與小兒的體質是否有直接的相關影響,是否有相關的醫療科系可以檢驗過敏體質,我是否應帶小兒至醫院做詳細的檢查或治療呢?
 
小朋友長期咳嗽、流鼻水,可能的原因有二:
1.過敏性鼻炎:如果小朋友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症狀,集中在早晨及夜晚,咳嗽以夜間為主,家族中又有過敏體質(如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異位性皮膚炎或氣喘等),則高度懷疑是過敏引發的症狀。
2.鼻竇炎:如果小朋友整天大量流鼻涕超過十天,則需考慮鼻竇炎的可能性。建議您帶小朋友至大醫院找小兒過敏專科醫師診治。
*********************************************************************** 
我的孩子現在是2個月3週大。她的頭頂有大面積的乾癬,會脫皮,好像會癢,因為她總是不停的把頭在枕頭上來回磨擦,手也會試圖去抓..耳朵有時會濕濕的,大多數的時間是摸起來很粗糙、而且會有大片大片的片狀物產生,之前看小兒科
時,醫生說她是過敏體質(或異位性皮膚炎),醫生要我不要用清潔用品光用清水幫她洗頭,洗完上乳液保濕。可是今天去看過敏科醫生時,醫生又要我一定要用洗髮精幫她的頭皮徹底清潔,否則當髒污累積時會脫屑得更厲害,我有點無所適從,請問炎該怎麼護理呢!?我是全母乳餵食,有的醫生說我吃的東西不會造成孩子過敏,甚至可以提供抗體給小朋友,所以不必忌口;但也有醫生說會造成孩子的過敏要我一定不能吃過敏的食物,到底誰是誰非呢?孩子的雙手會一直抓臉抓眼睛(滿用力的,連在睡夢中都會),請問這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正常動作還是她的臉跟眼睛也過敏會癢呢?!
 
1.異位性皮膚炎是指一種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常與遺傳有關,疹子在嬰兒期通常於2個月至6個月大開始發生,首先於臉頰、額頭、頭皮產生紅色小丘疹,小水泡;水泡抓破或磨破產生糜爛,有滲出液、結痂,病灶可延伸到軀幹、四肢伸側等。由於劇癢,嬰兒會用手、枕頭、或任何可應用的東西來搔抓,哭鬧不安;在治療方面,要注意皮膚清潔保濕
(1). 除非用清水無法去除污物,否則不要使用肥皂。採用溫和保濕的皮膚清潔劑,並且不要全身塗抹,只需塗在需清洗的部位,在沖洗乾淨。
(2).使用溫水或冷水沐浴,而不要使用過熱的水。
(3).避免採用會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的泡沫浴、精油浴、沐浴油及添加香水的沐浴鹽。
(4).沐浴及淋浴的時間不要過長,五分鐘至十分鐘便已足夠,避免洗掉皮膚上的天然油脂。
(5).頭皮濕疹可用無刺激性嬰兒洗髮精清洗。
(6).皮膚使用過敏專用肥皂、清潔液或酵素清洗,避免洗掉保護脂肪層。
(7).洗完澡幾分鐘內,水分未乾前擦上過敏皮膚專用潤膚劑
(8).依嚴重度擦乳液、乳霜、油性品(凡士林或嬰兒油)等潤膚劑使皮膚保持水分,增加皮膚耐受性,一天除洗澡外應多擦幾次。
2.頭髮的部分原則上還是要適度清潔,只是需要使用無刺激性的洗髮精,並於面盆或運用蓮蓬頭來洗頭髮,而不要用桶子,這樣才不會使泡沫停留在皮膚上。
3.根據文獻上提到,哺餵母乳的母親,如果在食物上加以節制,比起在食物未節制的母親,可以減低小嬰兒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較大,尤其是家族裡面如果是牛奶過敏,母親的飲食就必須減少牛奶的攝取。
4.一般有過敏體質的小孩,也可能合併有過敏性結膜炎產生,因此小朋友會覺得癢去揉眼睛,不過有些小朋友也會有類似的情形,如果眼睛沒有發紅或分泌物,可以等大一點再說。
5.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到我們醫院過敏氣喘門診,有一些衛教資料可以提供給您做參考。




********************************************************************** 
我女兒快三個月大,兩側臉頰得皮膚只要有接觸到別人的衣物,或是兩手在臉上亂揮摩擦後,就會起紅紅的疹子,摸起來粗粗乾乾的,如果減少接觸就會好一點,昨天天氣冷皮膚乾燥,給她擦了施巴的嬰兒護膚膏後,兩邊臉頰整個腫起來,紅的不得了,醫生說皮膚發炎很嚴重,要擦類固醇藥物,一天擦一次,擦三天停一天,醫生說平常洗臉後就要擦乳液或凡士林保養,請問這樣的症狀是真的皮膚太乾燥嗎? 還是有過敏的可能?

依上述病症,可能是接觸性皮膚炎,局部使用類固醇藥膏是可以的,而使用局部保濕也是可以的,不過如果嚴重還是需要治療性藥物,如果嚴重情形時,施巴可能效果不如治療性藥物,亦可能是她不適合這種藥膏,如果嚴重一定要來門診。





********************************************************************** 
我的女兒目前足五歲,之前檢測出對塵螨過敏,指數都是最高的等級,第一位醫生建議做減敏治療,但第二位醫生認為效果不好療

塵螨是台灣孩童最常見的過敏原,減敏治療是目前唯一治本的方法(只針對過敏性鼻炎及氣喘),對
80%的病人有效,且可減少由過敏性鼻炎進展到氣喘的機會,但缺點是總共需要3-5年的時間。
Ketotifen是一種很溫和的藥,不含類固醇也罕有副作用,可是相對效果也有限,只能針對最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鼻炎使用,算是一種保養用的藥物,如果是氣喘的小朋友就不建議使用了。如有其他的問題,可到本院吳克恭醫師門診再為您檢查及解釋。






*********************************************************************** 
小朋友已按規定時間施打B肝疫苗共3劑,於3歲時體檢結果如下 : HBsAg表面抗原 (-)HBsAb表面抗體 (-)HBeAg病毒e抗原 (-)HBeAb病毒e抗體 (-) HBcAb病毒核心抗體 (-),以上結果是已經有B肝抗體了嗎 ? 若沒有何時才會出現? 需加強補打1劑嗎?另國小1年級需施打3合一,是在幾歲前要施打? 健康手冊上禁忌為6歲以上,表示6歲前要打完嗎?


有少部份兒童經
B型肝炎預防注射後,仍然沒有抗體產生。一般認為,如果遇到感染,自然仍會啟動預防功能而出現抗體,要補打一針亦可。三合一在六歲前加強一針。





*********************************************************************** 
請問過敏指數高,就是氣喘兒嗎?如果是在感冒期間抽血檢測,所測出來的值正確嗎?因為我兒子的過敏指數偏高,所以判定重度過敏,而且開了一支Aerochamber的噴劑,說要持續一直噴, 我兒子早上起床顯少會有猛打噴嚏,真的有如醫生說的那麼嚴重嗎?現在我們在等第二次檢測,看是對什麼過敏,請問我該再讓我兒子在健康狀況下做檢測會比較準嗎?

你的小朋友要有具有診斷性的臨床症狀,才可能診斷是氣喘,而不是單用過敏指數決定。過敏指數並不會受到感冒所影響,所以你上次過敏指數有偏高現象,再配合有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應該是有過敏情形。




*******************************************************************************

我有一個四個多月的小男嬰,從出生到現在看了不少的醫生,因為他一直有痰,且久久不癒,有時會有氣喘的情形發生,我本身也有氣喘的毛病,我老婆家也沒有這種病史,請問真的無法判斷嗎?每一次看我兒子在喘就好難過,有沒有方法可以讓他輕鬆點?

氣喘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氣流阻滯病變,會自行緩解或是經過適當治療而恢復,病人常有下列症狀:間歇的呼吸困難、喘鳴、胸悶、以及咳嗽,尤其容易在夜晚或是凌晨較易發作。他在臨床的特徵包含:1. 可能會自然緩解,2. 可由支氣管擴張劑和抗發炎藥物的治療來緩解,3. 可能隨著季節變換而有症狀,4. 有氣喘病和異位性體質的家族史。當然如果有以下症狀的話,我們也會考慮是氣喘:

1.曾有喘鳴或是反覆出現喘鳴
2.曾有明顯之夜間咳嗽
3.曾經在運動後,出現出現咳嗽或喘鳴
4.當吸入污染空氣或菸煙會有咳嗽、胸悶或喘鳴
5.一有感冒即感胸悶,且此感冒常常需10天以上才會好
6.每當接觸有毛動物或花粉即感胸悶或喘鳴
7.服用阿司匹林或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即感胸悶或喘鳴
8.服用或吸入支氣管擴張劑,胸悶獲喘鳴會迅速改善

你的小朋友年紀還小,雖然生病時會有喘鳴的現象,目前我們只能說是細支氣管發炎,並不能現在就診斷是氣喘,但是如果反覆性的喘鳴再加上有家族病史,同時每次都需要使用到支氣管擴張劑和抗發炎藥物的治療才會改善,他以後變成氣喘的機會就比較大。

資料來源http://homepage.vghtpe.gov.tw/~ped/new_page_11.htm







********************************************************************************

打造免疫力 養出不怕生病的小孩

孩子不生病好嗎?人躲不過病毒、細菌的侵襲,重要的是,如何幫孩子加重裝備,身體好到不怕病來襲。《親子天下》遍訪中西醫專家,提出實用的健康做法,幫助孩子輕鬆打敗病菌。
  • 2011-10-19 親子天下雜誌 17期    文/陳珮雯
◎2012親子天下0-6歲學前幼兒教養專區>>
審稿專家︱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江伯倫
新流感、腸病毒、超級細菌……,這些不時躍上頭條新聞的傳染病衝擊著現代爸媽,增添了養兒育女的焦慮。
擁有二十年臨床經驗的小兒科醫師周怡宏強調,台灣的父母似乎尤其辛苦。因為根據長庚兒童醫院的統計,台灣六歲以下的孩子,一年約感冒十~十二次,而美國則是四~六次。
為什麼台灣的孩子較容易生病?醫界提出了兩項推測:一是「衛生假說」,爸媽過於重視環境衛生,孩子幼時不在地上爬,整天抱手上。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活在高度衛生、低病原體的環境中,孩子在免疫力發育的重要時期,沒有辦法獲得適當的刺激,日後接觸到一丁點的細菌、病毒即容易感染。二是台灣地狹人稠,加上保姆、托育環境收托的孩子大部分不只一位,周怡宏認為,台灣孩子彼此間的感染很難避免。
免疫力四大支柱
既然躲不過病毒、細菌的侵襲,醫生們建議爸媽,平日即要協助孩子訓練免疫力,才能在疾病來時動員免疫大軍,抵抗疾病,避免小病成大病。而要養出不怕生病的小孩,營養、運動、睡眠、情緒是免疫力的四大支柱。
 支柱一:營養
先請爸媽做個小測驗:寶寶四、五個月大時,假設第一口副食品是餵食蘋果泥,五口蘋果泥中,有兩口是不酸不甜,有兩口是甜的,有一口是酸的,請問蘋果對這個孩子而言,是好吃還是不好吃?
進行十多年小兒營養門診的周怡宏,常以這個測驗對爸媽說明「孩童早期飲食經驗」的重要。在五次的蘋果泥經驗中,孩子只感受到兩次的甜蘋果,三次卻是不好的經驗,三壞比兩好的結果,孩子的腦袋對蘋果下了一個判斷:「我不應該把蘋果當成甜的水果,它是不好吃的食物。」
周怡宏認為,營養其實最容易做,卻最困擾爸媽,原因就在於父母對營養的教養態度。想讓親子餐桌的氣氛愉快,孩子早期的飲食經驗是關鍵。他建議父母,從孩子的第一口副食品就要有「神農嚐百草」的精神,親嚐要放進寶寶嘴巴的食物,並確保它們的味道是美味的。
如果你已經錯過了神農期的育兒階段,那麼依照周怡宏提出的下列方法,仍有機會養出不偏食、飲食健康的孩子。
1. 調味料很重要:沒有味道的食物通過孩子的舌頭時,小傢伙舌頭上的上百個味蕾會抗議:「怎麼搞的,為什麼食物沒味道?那我還要繼續吃嗎?」 孩子不是單純給他營養的食物,他就會乖乖吞下肚,還要通過味蕾的考驗。因此不論是寶寶時期的副食品,或是幼兒期的食物,想讓孩子享受食物,都需要調味料的幫忙。
爸媽可以善用辛香料,如咖哩、椰漿、茴香、南薑,這些香料多是植物來源,在一般超市也容易取得。而幫孩子添加調味料的原則是大人用量的一半以下。
2. 應付偏食的孩子,調整食物的相對比例:孩子只愛滷肉飯,一碗飯下肚就吃不下其他食物,怎麼辦?這時候爸媽要做的,不是禁止孩子吃滷肉飯,而是漸進式的替換食物。將孩子偏愛的特定食物先減少四分之一,少掉的部分就換成其他食物。至於新加入的食物,父母最好費點心烹調,讓孩子的味蕾感受到這新的食物比原本的更好吃。
3. 帶著孩子來一趟食物之旅:如果孩子非常抗拒某一種食物,就帶他從源頭開始,找到食物生長之處。讓孩子看到食物如何成長、採收,再帶他到市場採買,甚至也邀請孩子參與烹調過程,再讓他端著那盤食物上桌。周怡宏的經驗,這樣的食物實做,通常可以降低孩子對特定食物的排斥感。
 支柱二:運動
運動有助免疫力!美國知名保健媒體《預防》(Prevention)雜誌報導,研究指出每天運動三○~四五分鐘,每週五天,持續十二週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周怡宏強調,免疫細胞會老化凋亡,需要靠規律運動及適度的休息以新陳代謝,健全免疫功能。帶孩子運動,專家提醒三個原則:
1. 運動要有效,首重規律的習慣:周怡宏表示,研究證明,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孩子,白血球的動員、吞噬及殺菌能力明顯增強。
例如,每天健走三十分鐘就是很好的運動。運動要達到促進健康的效果,一定要每天、持續的進行。《運動健身的科學原理》一書提及,運動是一種「身體不斷破壞又不斷建設的結果」,身體的細胞,運動後會「委靡」,休息後又會「強壯」。每天運動、休息,透過規律的循環,細胞會日漸精實。相對的,動一天、休息六天,當天被強化的細胞其實又回到沒運動前的狀態,下回運動又必須從零開始。
要養成運動習慣,每週至少要三次,一次至少三十分鐘。固定時間運動比較容易養成終身的良好習慣。
2. 運動要持之以恆,最好從小開始: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系副教授黃永寬說,孩子運動習慣的培養有其階段性。年幼時透過遊戲讓孩子感受運動的樂趣,再依孩子興趣選擇一種運動,如游泳、足球、籃球……,規律性的練習技巧,而非由家長先幫孩子選好一種運動類型,一味進行技巧性的練習,反而會打壞孩子對運動的興趣。
3. 過度劇烈運動對身體不利:太過激烈或時間超過一小時的運動,身體反而會製造一些荷爾蒙,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動。周怡宏表示,美國研究報告指出,經常從事激烈運動的運動員,免疫力指標反而下降。動物實驗上,劇烈運動的猴子比較容易感染小兒麻痺。
 支柱三:睡眠
睡眠與免疫功能異常有直接關係。很多報告都指出,睡眠時,身體會進行很重要的修護工作,睡眠不足會降低免疫功能。而孩子的睡眠習慣需從小建立,相關研究也指出,三歲以內的孩子,若未能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通常這種不良習慣,有一半以上機率會持續下去。
想讓孩子睡眠的質量俱佳,專家建議:
1. 控制白天的睡眠時間:台大睡眠中心醫師商志雍指出,不同階段的孩子,合理的睡眠時間也不相同。四∼六歲的孩子整天的睡眠時間需約十一∼十二個小時;六∼十二歲約九∼十一個小時;青少年約九個鐘頭。如果孩子白天睡太多,晚上自然不容易入睡。若孩子的睡眠時間低於標準值,但白天仍清醒有活力,也不感覺疲勞或嗜睡,那麼或許他不需要太多的睡眠。
2. 把握有效促進入睡的黃金三十分鐘:良好的睡眠品質,睡前氣氛的營造是關鍵。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睡眠其實需要家長用心經營,至少在睡前三十分鐘建立睡眠氛圍。這關乎孩子好不好睡的黃金三十分鐘,不要讓孩子從事聲光刺激活動,也不要進行功課、聯絡簿檢查等需要投注心力的活動。爸媽可藉著和孩子讀床邊故事,建立家庭睡眠儀式,這是專家認為最佳的睡前活動。
3. 睡前吃點心:想幫助孩子入睡,睡前吃點少量的食物墊墊胃,如牛奶、小餅乾是沒問題的。至於喝鮮奶是否比較好睡,商志雍說,國內外對此說法其實仍有爭議。以生理角度看,當食物進入腸胃道時,血液也集中在此,頭腦即呈現昏沉狀態,本來就會令人想睡覺。但睡前最好禁止孩子吃油膩的食物或吃太飽,以免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反而不好睡。
4. 營造適合睡眠的空間:燈光、溫度、濕度都會影響孩子能否一夜好眠。合宜的睡眠光線是臥室內全暗、臥室外昏暗。透過光線的控制,也能從小培養孩子睡眠的內在規律性,而且會持續影響其至成人。另外,入睡期是身體正在散熱的過程,臥室內的溫度最好比室溫涼爽。
 支柱四:情緒
過度的壓力會傷害免疫力。《超強抗病力》一書作者孫安迪就提到,長期且過度的壓力之所以可怕,主要在於壓力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相互反應,而使得免疫力失調。
不想讓壓力破壞孩子的免疫力,《預防》雜誌提供七個抒壓方法,可以捍衛人體的免疫系統:
1. 按摩:按摩使身體放鬆,減少壓力荷爾蒙,例如腎上腺皮質素對免疫系統的傷害。邁阿密大學研究發現,每天接受四十五分鐘的按摩,一個月後免疫細胞數目增加,免疫功能有明顯改善。
2. 關係親密: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助於對抗壓力,朋友多的人不容易感冒,免疫功能也比內向的人好二○%。 
3. 開懷大笑:快樂時會分泌腦內嗎啡,使自律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穩定平衡。
4. 每天花五分鐘做白日夢:每天五分鐘,一邊深呼吸,一邊做白日夢,讓愉快的畫面從腦中飄過,可以增加免疫細胞的數目,甚至加強細胞的活動。
5. 相信自己:美國研究發現,樂觀的學生,體內的免疫T細胞比悲觀的學生多。
6. 每天寫日記:寫出心靈的不快可以讓體內對付細菌、病毒的抗體更有力。
7. 聽音樂:音樂可增加對抗感染的抗體,不論哪種音樂,聆聽時都能刺激健康的生理反應。
三大免疫器官
兒童的重要免疫器官包括:腸道、扁桃腺、脾臟。
腸道:可說是體內面積最大的免疫器官。擁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可產生淋巴球、抗體來防禦人體,而全身六○~七○%的淋巴組織分布腸道內。
周怡宏說,人類因為是雜食性動物,腸道內較容易聚積壞菌,壞菌太多,會破壞腸道的免疫系統平衡。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江伯倫指出,腸道也會分泌免疫球蛋白(即俗稱的抗體)IgA,IgA的功用是協助對抗外來的壞菌。在一般食物中,初乳所含的IgA含量最高,這也是為什麼醫生都建議媽媽要餵母乳,因為產後幾週的初乳含有豐富的IgA。
市面上也有所謂的初乳奶粉或牛奶。不過,江伯倫認為,這些牛奶是在牛的身上注射人類疫苗,讓其產生對抗寄宿在人類身上的細菌抗體。目前醫界並不清楚在牛隻產生的IgA能在人體發揮的效用,需要更多的研究。
而補充益生菌的目的是在維持腸道內菌叢的平衡,好菌的主體為比菲德氏菌、乳酸桿菌。徐世達建議爸媽,不必花大錢購買益生菌,讓孩子喝優酪亂、養樂多就能補充腸道好菌。
扁桃腺:是幼兒時期重要的免疫器官,會分泌淋巴球,協助身體對抗感染。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兒科主治醫師顏宏融表示,當細菌或病毒從口腔侵入時,扁桃腺會先攔截下來,令淋巴細胞辨識,因而產生免疫抗體,日後再有同樣的病菌入侵,體內的抗體即能與之博鬥。
他並不建議家長因幼兒扁桃腺肥厚即進行切除,因為扁桃腺可先將病菌攔截下來,展開防疫作戰。否則病菌直接進入肺部,重者造成肺部發炎,恐影響肺功能。
脾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也是血球細胞的代謝之處。脾臟功能差即會影響紅、白血球的新陳代謝。觀察孩子的臉色即能簡單判斷孩子的脾臟功能。顏宏融表示,面色較為黃白、手腳容易冰冷的孩子,脾臟功能有可能稍差,可多食偏紅色的水果,如櫻桃、葡萄等,或龍眼來調理。
兩大免疫防線
除了三大免疫器官,還應慎防兩大防線受到傷害。
皮膚:功能像免疫大軍的城牆,是預防細菌或病毒進入體內的第一道防線。皮膚若受傷,細菌很容易入侵。皮膚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三者所構成。其中,表皮最外層的角質層可阻斷各種感染因子,對許多病毒或細菌而言,可說是銅牆鐵壁,是免疫細胞的重要輔助角色。
口/鼻/眼黏膜:黏膜要保持乾淨、濕潤,病菌才不容易附著。讓孩子多喝水可以有效保持黏膜的濕潤。周怡宏建議,體重十公斤的孩子,每天一千cc的水分;十公斤~二十公斤,每公斤增加五○cc;二十公斤以上,每公斤增加二○cc。
至於口腔內的唾液則含有SOD(超氧化物歧化,superoxide dismutase)酵素、過氧化氫、溶菌等,具有分解化學毒素和細菌的功能,孩子吃飯時多咀嚼可分泌唾液,有助免疫力。
★免疫力迷思:免疫力不是愈強愈好
免疫力 vs .過敏
過敏與淋巴球T細胞反應過於活躍有關,T細胞有Th1及Th2兩種,兩種細胞處於平衡狀態,才算是有健全的免疫力。若Th2偏高,會產生過敏。江伯倫說,現代的孩子是Th2細胞反應偏高,Th1細胞的反應又不夠高,要讓能抗菌的Th1免疫細胞活躍,需要靠感染。接觸的感染不夠多,Th1細胞的免疫訓練不足,就會造成Th1及Th2不平衡的免疫失調。
免疫力首重平衡
醫生們都強調,免疫力首重平衡。免疫力不足,孩子抵抗力,小病菌一來就生病,免疫力太過強大,其實容易敵我不分,反過來攻擊自身的細胞。江伯倫說,免疫細胞在毒殺病菌的同時,會釋放激素,引起人體的發燒症狀。激素的產生會吸引更多免疫細胞靠近,想辦法殺掉病菌,所以不嚴重的發燒或咳嗽是免疫系統對抗病菌時的正常反應,但反應不能太過強烈。太強悍的免疫動員,會造成人體發炎過於劇烈,連正常的細胞也殺掉,導致死亡。

資料來源http://m.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355






********************************************************************************

增強嬰兒免疫力的幾個方法

半歲前的寶寶:初生牛犢不怕虎,從媽媽那裏獲得了天生的免疫力,所以媽媽不用過多擔心。
半歲—1歲半:寶寶天生的免疫力正逐漸耗盡;
1
歲半兩歲:此時的寶寶又重新獲得免疫力,但成長的速度並不盡如人意;
3
歲寶寶:所獲得的抵抗細菌、病毒的免疫力達到成人的90%。寶寶半歲到3歲是免疫力最脆弱的階段,此階段,要強化寶寶的免疫力。
秘訣之一:睡好
理由:科學研究表明,寶寶在熟睡時的生長速度是清醒時的3倍,而晚上10點到淩晨2點是寶寶生長荷爾蒙分泌最旺盛的時期!
寶寶睡好覺5要素:
1
、媽媽的心跳:對於寶寶們來說,最好聽的音樂便是媽媽的心跳聲了,媽媽可以像餵奶那樣把寶寶抱在懷裏,也可以躺下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胸口上,寶寶聽著媽媽的心跳聲,很快就能入睡了。
2
、古典的音樂:3個月以內的寶寶不能區分晝夜,因此睡覺容易黑白顛倒。這個時候可選些舒緩的古典音樂給寶寶聽,讓寶寶一聽就知道,啊,黑夜來臨了!
3
、適宜的室溫:寶寶睡覺時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之間,這樣才不會讓寶寶著涼。秋冬天還要注意防乾燥,可用加濕器或在室內掛些濕毛巾、濕衣服等來保持室內的濕度。
4
、安靜的環境:有些寶寶特敏感,一些輕微的動靜就能把他們吵醒,因此寶寶睡覺時要拉上窗簾使室內光線不要太亮,也不要開洗衣機或其他家電,以免噪音吵醒寶寶。
5
、媽媽的撫慰:如果寶寶沒有睡意,鬧得厲害,媽媽可以把寶寶抱在懷中,輕輕地拍打寶寶的後背,寶寶會逐漸安靜下來並很快進入夢鄉。一句話建議:寶寶睡眠姿勢以右側臥最佳。
秘訣之二:吃好
理由:民以食為天嘛,寶寶也不例外,飲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寶寶的健康,吃得好身體才會好!當然,吃得好並非一味地攝取高蛋白、高營養的食物,而是指讓寶寶均衡地攝取各種營養成分。
讓寶寶吃好的5原則:
肥膩的肉食或加工食品少吃。 
碳酸飲料、甜食和油炸食品少吃。 
漢堡等速食讓寶寶少吃。 
鹽、醬油等調味料少吃。 
勿讓寶寶囫圇吞棗。 
一句話建議:媽媽親手做的飯菜保留的營養成分更高。
秘訣之三:勤動
理由:生命在於運動,雖說人的體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但同時也受後天的影響。那些天生免疫力較差的寶寶,只要能夠堅持不懈地鍛煉身體,也會健康成長。
最佳運動推薦:
 觸體操:媽媽給嬰兒進行全身撫觸。做胸部撫觸是從中線做到對側,四肢撫觸則從上臂慢慢向下撫觸,腳部撫觸則應從腳心到腳跟,腳趾也要揉到,手指也一樣。做 背部撫觸時,則要注意到將寶寶的手臂放到身體兩側,頭向側放,以免發生窒息,從上到下進行撫觸,可以用手掌向外輕輕揉寶寶的小屁屁,對於那些已能坐一會, 走一走的幼兒,則可在媽媽的幫助下做做徒手體操。
游泳:游泳不僅能提高寶寶的心肺功能,還會使寶寶全身的肌肉都得以鍛煉。4—5歲的寶寶可以開始學習游泳。
一句話建議:寶寶疲倦時應立刻停止運動。
秘訣之四:零壓力
理由:寶寶從媽媽肚子裏來到人間,外界的刺激會使寶寶感到有壓力,尤其對那些過於敏感的寶寶,他們感受的壓力會更大。當感到壓力過於強烈時,寶寶就會有痛感,免疫力也會下降,尤其是經常感冒或積食的寶寶。
三不政策:
不要頻繁更換保姆:頻頻更換保姆會對敏感的寶寶造成壓力。 
不要相互比較:在教育寶寶改正錯誤時,不要拿他與其他寶寶進行對比。這種做法會使寶寶喪失自信,變得頹廢不振。 
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吵架:當看到與自己最親近的爸爸媽媽發生戰爭時,寶寶受到的衝擊遠遠大於父母。如果家庭氣氛不和諧,就不要妄想把寶寶培養得明朗、健康;相反,如果爸爸媽媽互敬互愛,寶寶就會從中體會到愛。 
四個關鍵字:
 寶寶只有感受到愛時才會獲得心裏上的安定,才不會覺得有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要經常抱一抱他,經常貼貼他的臉,撫觸對寶寶來說是最好的愛的表現方法。 
:在稱讚中長大的寶寶會充滿自信,善於迎接各種挑戰,積極向上。因此,即使寶寶失敗了,也要鼓勵他繼續努力。 
:只在家中玩耍的寶寶會不知不覺地受到壓力,因此,要多讓寶寶到戶外活動,那些玩起來很投入,甚至大汗淋漓的寶寶往往在做其他事時也會注意力很集中。 
 壓力過大會讓寶寶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C,所以應讓寶寶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鹽、糖以及加工食品。 
一句話建議:讓愛化解壓力。
給免疫力差的寶寶來碗藥粥
寶寶脾虛——山藥粥做法:用水把糯米面調勻倒入鍋中,點火,邊煮邊加入山藥面攪勻,煮5分鐘即可。寶寶鬧覺:牛奶粥做法:用水把糯米面調勻倒入鍋中,點火,把牛奶倒入鍋中, 5分鐘,加紅糖即可。
寶寶體虛——胡蘿蔔粥做法:把胡蘿蔔擦碎或用刀剁碎。用水把糯米面調勻倒入鍋中,點火,加入碎胡蘿蔔,再煮5分鐘。
預防感冒——核桃粥做法:把核桃搗碎,用水把糯米面調勻倒入鍋中,點火,把核桃粉倒入鍋中,煮5分鐘即可。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43400&prev=43551&next=43264&l=f&fid=78








******************************************************************************************

孩童開始上學就容易生病嗎?

【大紀元2013年04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郁玫報導)小兒科門診常有一個情境,家長帶小朋友來看病就跟醫生說:「我們家小孩今年開始上幼稚園,已經感冒好久了,都不會好,一直在吃藥。」孩童上學真的很容易生病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醫師黃正憲表示,通常一個兒童每年大概會感冒3~8次;根據統計顯示,在同一個時間點,幼稚園裡約會有3種不同的病毒在流行,包括腺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輪狀病毒,以及近期大為流行的諾羅病毒等。由於病毒每年還會變異,因此孩子上學後,大大小小的感染不斷,是上幼稚園或托兒所必經的宿命,家長大可正面地看待這件事。事實上,每一次的感染就是幫助孩子訓練免疫力,讓他們的免疫大軍逐步邁向成熟。
雖然如此,孩子生病還是讓家長十分心疼,在診間內最常聽到家長詢問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生病次數?黃正憲說,其實仍然可以從環境與身體兩方面著手:
1. 環境因素:幼稚園應該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空氣流通、被子清潔無異味;如果幼稚園設有遊戲空間,要注意清潔和消毒頻率。此外,如果幼稚園的人數很多,更要留意詢問幼稚園感染管控的原則。
2. 身體因素:原則是幫孩子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以增強抵抗力;可藉由均衡飲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勤洗手)與適度的運動來達成。另外,孩子們從小到大所需要接種的預防針,都務必按時接種,體內才會有足夠的抗體。
黃正憲提醒,萬一孩子真的生病了,除了給予足夠的休息和營養補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孩子的活力是否有變化?食慾是否改變?一般而言,如果孩子的活力與食慾明顯下降,表示疾病已到達一定的嚴重程度,是需要帶孩子給醫師評估整體情況。家長們也應特別注意,在醫師評估開立處方前,千萬不要依照傳統偏方或是自行購買成藥讓孩子服用,以免耽誤治療或誤用劑量,造成身體更大傷害!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931&prev=19932&next=19930&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