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寶寶基本動作發展

0-1歲寶寶基本動作發展的輔助要領
「翻身、坐、爬、站、走」是嬰兒期發展的五大動作,每個動作是否依適當的時機發展,對寶寶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父母應該在寶寶各階段的動作發展上適時給予輔助,讓寶寶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效。
  0~1歲的嬰兒時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變化最大的階段段,無論是食物的攝取(由液體變成固體)、語言的發展、腦部的成長...等等,「翻身、坐、爬、站、走」五大動作的發展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變化。
  多數的父母會對寶寶究竟幾個月時應該會翻身、會坐、會爬、會站、會走而詢問醫師,深怕自己的寶寶發展狀況出了問題。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表示,寶寶的各項動作發展因人而異,有些寶寶發育得快,有些寶寶發育得慢,她提供了「嬰兒粗動作發展評表」供家長參考,並提醒家長當寶寶各動作的發展進度落在顏色較深的部份,即表示該動作的發展是屬於後面的90%部份,就該注意囉!
 
從出生起注意骨骼狀況
 
  骨骼的發育也是粗動作發展中重要一環,台北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通常嬰幼兒若有骨骼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出生時就察覺出來,而且愈早發現治療的效果愈佳,嬰幼兒常見的骨骼問題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父母可在寶寶約二~三個月左右,觀察寶寶腿部活動的狀況,如果發現寶寶兩腿的長度不一,且髖關節皮膚有明顯的紋路,最好帶寶寶至醫院檢查。此外,有時寶寶的關節會發出聲響,通常都無大礙,但為求安全起見,劉士嘉醫師建議當家長懷疑寶寶的骨骼發育有問題時,還是須由專業的醫師做診斷。
 
1.嬰兒翻身階段的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四~六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吳芬芬醫師表示,嬰兒在五~六個月左右有意義的翻身,由於此階段寶寶的身體各部份發展已臻成熟,會出現反射反應,其發展的歷程為俯姿翻為仰姿,再由仰姿翻為俯姿。
 
(三)所代表的意義:
  嬰兒身體各部位已漸漸發展成熟,包括神經、骨骼、肌肉...等,所有的環節配合良好,粗動作才能漸漸有所發展。而翻身動作良好,將有助於接下來一、二個月後坐姿的發展。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有些家長會發現寶寶在翻身時,有一隻上臂會有內旋的情況,這種情形通常都是因為手臂兩側的神經尚未發育成熟所致,父母不必過度擔憂,但最好也能帶到醫院,由專業醫師做診斷。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建議,父母可在寶寶清醒時,用手將寶寶的頭握住慢慢的轉,由上往下帶動身體轉動。或者用雙手抓住寶寶的腳,慢轉至另一方向,由下往上帶動身體的翻轉。父母也可將寶寶抱起,讓他與自己身體保持一段距離,但不要貼著胸部,讓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臉,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支撐頭部的力量,鍛鍊頸肌,亦有幫助寶寶翻身的功用。
 
(六)建議輔助工具:小被單。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由於此時寶寶大部份的時間是仰臥在床上,因此需要注意周遭是否有任何危險物品,以防寶寶隨意抓握弄傷他,甚至放入嘴巴中造成梗塞。床對剛學會翻身的寶寶而言,無疑是最危險的物品。從床上滾下、墜落都容易使寶寶的頭部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家長們切不可輕忽。建議父母可在寶寶的床邊安裝護欄,以避免寶寶在享受翻身樂的同時,而遭受意外。
 
2.嬰兒學坐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
  六~八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吳芬芬師說,寶寶到了六、七個月大時,  此從翻身到坐起是連貫動作的自然發展;通常寶寶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坐的姿勢,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並以雙手在兩側   個半月的嬰兒時期,寶寶會開始學會獨立的坐姿,但是如果傾倒了,就無法自己恢復坐姿,一直要到八~九個月左右才能不須任何扶助,自己也能坐得好。
 
(三)所代表的意義:
  寶寶會坐得穩了,表示其骨骼發育、神經系統、肌肉協調能力...等發育漸漸趨於成熟。當然,此時寶寶的頸部發育也慢慢的穩定。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在寶寶剛學會坐的時候,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寶寶坐的時間不宜太久,因為這個階段寶寶的脊椎骨尚未發育完全,如果長時間讓寶寶坐著,容易造成脊椎側彎,造成生長發育的損傷。劉士嘉醫師提醒父母,不要讓寶寶採取跪姿使兩腿形成「W」狀或將兩腿壓在屁股下,如此都容易影響將來腿部的發展,最好的姿勢應該是採用雙腿交叉向前盤坐的姿勢。此外,有些寶寶在坐著時背脊會有突出處有皮膚顏色異常的狀況,就須小心留意。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一般來說在寶寶四個月左右,父母可用手支撐寶寶的背部、腰部,讓他維持短暫的坐姿。到了六、七個月開始學習坐穩時,父母可在寶寶的面前擺放一些玩具,引誘他去抓握玩具,漸漸練習放手之後也能坐穩。
 
(六)建議輔助工具:
  各類具有靠背的椅子,或鋪有軟墊的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當寶寶會坐時,切不可讓他單獨坐在床上,如果將寶寶置於床上,床面最好與其身體呈垂直的角度,以防有外力或寶寶動作過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險。此外,父母可將寶寶坐的空間用護欄圍起來,且可放置玩具讓寶寶有興趣坐起來。
 
3.嬰兒學爬階段
(一)發展時機:
  八~九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為俯爬以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寶寶在八個月左右時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以同手同腳的移動方式進行,之後會   分緩慢。在九個月大時,身體才能慢慢離開地面,採兩手前後交替的方式,開始順利的往前爬行。
 
(三)所代表的意義:
  爬行是所有粗動作發展的基礎,讓孩子爬行幾個月的時間是有許多好處的。首 還會左右轉動,這樣的舉動對頸部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幼兒爬行時用手腕支撐身體重量,能訓練手腕的力氣,對孩子未來拿湯匙吃飯、拿筆塗鴉都有所助益。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更可訓練寶寶膝、臂動作的協調與四肢關節的靈活度。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有些寶寶在爬行時出現用一腿爬行來帶動另一腿的方式,如此易讓父母誤以為寶寶另一腿發育不良,劉士嘉醫師指出,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嬰兒在剛開始學習爬行時,兩隻腳的力量並不平衡,經常一隻腳較不靈活,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須過度擔憂,然而如果這種狀況維持太久而沒有改進,就要懷疑寶寶可能罹患了肌肉神經或腦性麻痺等異常狀況。爬行最容易發生的是頭部的外傷,當寶寶撞到頭部時,不管當時有無出現不舒服的情形,父母都應仔細觀察寶寶,最好在寶寶睡覺時也能叫醒他2~3次,看看是否有異狀,如果孩子出現嚴重頭痛、嘔吐、昏睡、抽慉等症狀就要立即送醫,特別提醒父母在發生頭部傷害的三天內,都應細心觀察。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建議父母應儘量把寶寶放在地板上,並利用色彩鮮豔、豐富的玩具或其他有趣的東西,誘導寶寶向前爬行、當寶寶努力爬到「終點」時,父母也別忘了須適時給予鼓勵。此外,為了讓寶寶爬得好,一定要將爬行的環境準備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父母可於地皮上鋪設塑膠軟墊或巧拼地板等輔助用品,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境。
 
(六)建議輔助工具:
  各式色彩鮮豔的玩具、圖片、軟墊、巧拼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當寶寶到了爬行的階段,容易碰到的危險地方或物品更多樣化了,吳芬芬醫師提醒父母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
1.地板:
水泥、磨石子、磁磚等所鋪設的地板,對學習爬行的寶寶來說,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為避免發生危險,可在硬地板上面鋪設軟墊,不過注意要使用厚度較高的軟墊才能發揮功用,並且避免買有很多小花紋的軟墊,以防寶寶將小花紋摳起來吃。

2.桌角、櫃子角:
尖銳的桌角或者是櫃子角,對家有學爬的寶寶來說簡直就是個「危險地帶」,其改善的方式為:最好一律將所有的桌角或櫃子角套上護墊,就算嬰幼兒不慎撞到,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3.電插座:
寶寶在到處爬行的過程中,可能會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留意將有觸電的危險,父母可使用電插座的防護蓋,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裝此一裝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4.嬰兒學站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
  八~十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吳芬芬醫師指出,一般嬰兒在八個月大左右可經由扶持而慢慢學習站立,九個月時能攀扶著傢具站起來,到了十個月大時就可獨立站立。
 
(三)所代表的意義:
  站是走的前驅期,嬰兒在學會了站及接下來走的動作之後,其活動力會比之前增加好幾倍。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O型腿、X型腿、內八、外八、扁平足這些腿部問題常令父母十分憂心,但劉士嘉醫師表示,這些都是屬於生理性的情況,無關疾病問題,而是與個人差異有關,會自然而然隨著時間而漸漸獲得改善,與坐學步車或學習走路毫無關連。他更進一步指出,在扁平足方面,只要寶寶在墊腳時出現弓狀,父母就不須擔心。而在O型腿方面,通常99%都是屬於生理性情況,通常在寶寶一歲半~二歲半左右會漸修正,但如果過了三歲之後仍有此問題,就該考慮是否屬於病態。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父母可將寶寶放在家中桌子前或是茶几前,最好選擇高度與寶寶高度較適當者,再將寶寶喜愛的玩具放置在桌面上,讓他站著玩玩具,藉此訓練他雙腿的耐力及穩定性。另外,仰臥起坐及蹬腿運動也非常適合此段的父母與寶寶一起進行。
◎仰臥起坐:
讓寶寶仰躺,家長拉寶寶的雙手讓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重複進行,可增強寶寶的肌力。
◎蹬腿運動:
父母從寶寶腋下將其抱起,讓寶寶在父母身上彈跳,如此可促進寶寶腿部的伸展。
 
(六)建議輔助工具:
  各式玩具、高度與寶寶身高相當的桌子。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針對會站的寶寶所需注意的安全環境設計如下:
1.桌子:
切勿讓寶寶獨自站在蓋有垂落桌巾的桌腳旁,因為寶寶可能會去拉桌腳而扯下桌面上的東西,造成危險。建議家有學站時期的嬰兒,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鋪設垂落於桌腳的桌巾。
2.冰箱:
會站的寶寶也可能會去開冰箱的門,寶寶隨意的去開啟冰箱可能會導致危險。父母可使用防止隨意開門的門氈,此外在冰箱上可加貼安全的裝置,以防止嬰兒隨意去開啟冰箱。
3.電扇:
防止寶寶的手因一時好奇而將其伸入電扇中,父母在選擇電扇時,宜選擇有加裝安全防護的設計,當寶寶一碰觸時電扇就會停止,或者加套較細間隔的防護網。
 
5.嬰兒學走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
  十~十五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寶寶走的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十~十一個月):
  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後能穩定站立,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左右):
  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
  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感的訓練。
◎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
  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在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階段(十三~十五個月):
  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三)所代表的意義:
  當寶寶開始走路就代表著具備以下三項條件:
1.
寶寶能自主性的握拳,並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2.
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3.
寶寶已經能靈活的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並懂得運用四肢關節,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有些寶寶在學習走路時會出現墊腳尖走路的行為,這到底是正常或異常呢?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可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毋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三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很多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最容易發生的意外就是扭傷,再加上這時候的寶寶通常不能表達的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來得知。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或者躺在床上踢一踢,看寶寶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看看寶寶是否會感到疼痛。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
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
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
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練習。
◎第五階段:
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六)建議輔助工具:
  學步車、樓梯、木板、小椅子。
  『備註』:寶寶在使用學步車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要領:
1.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後,能夠支撐頸部並平穩坐立時再使用。
2.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不宜過高或過低。
3.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4.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範圍內。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學走路的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環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幫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以防止寶寶跌倒。
1.陽台:
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此時父母就必須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台上。沒有圍欄或欄杆在85公分以下,欄杆間隔過大(超過10公分以上),或者陽台上擺小凳子....等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2.傢俱:
傢俱的擺設應儘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並且須留意所有傢俱中具有尖銳的,角以防寶寶去碰撞。

3.門、窗:
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把握最佳的輔助時機
  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關係著生理健康及日後的認知發展,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不但會影響日後的學習,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所以父母應該時時注意寶寶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情形。
  另外,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如果能在最佳的時機給予適當輔助,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
發展遲緩?寶寶大動作發展的標準                             專家 / 丁彤(心理諮詢師) 一位媽媽30多歲才生了孩子,倍加珍惜,特別辭掉工作,在家一心一意做全職媽媽。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看了大量的兒童身心健康方面的書籍,透過觀察和比較,感覺自家寶寶與同齡寶寶相比,動作發展稍晚一點。例如他獨自坐起、手上抓握東西,還有他的爬行、獨自站立等,都要比別人慢一些。爲此她充滿疑惑:到底是男孩要比女孩的動作發展晚一些呢?還是她的寶寶大動作發展方面有問題呢?
把握時機來引導
這位媽媽的問題也代表了很多年輕媽媽的想法。其實嬰幼兒的大動作發展是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動作發展的早晚並不表示寶寶自身能力的強弱,只是時間有先後而已,媽媽們對此不必太過擔心和焦慮。除非發展時間真的差太多,就需要就醫檢查。
在新生兒期、嬰兒期,寶寶的大腦發育最快,是他們一生的重要的啟發階段。寶寶從出生後到2歲的這段寶貴時光,他們不能使用言語表達心裡的想法,每位爸媽只有充分地掌握了寶寶這段時間的心理發展規律,結合寶寶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才能更好、有效地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大動作發展參考表
爸媽不妨參考下列各階段寶寶的動作發展標準,來對照自己寶寶的表現,就可以評價寶寶動作發展的狀況:
«
剛出生的新生兒應具有一些簡單的反射動作,嬰兒應會吮吸塞入口中的奶頭,轉向接觸嘴角的物體,握緊放在手掌上的東西。
«
滿20天時,俯臥的新生兒應可把頭慢慢舉起來。
«1
個月時,嬰兒憑藉自身的力量應可稍微移動身體的位置。
«4
個月時,嬰兒借助成人的支撐應可坐1分鐘。
«9
個月時,嬰兒借助成人或支撐物應能獨立坐起來。
«10
個月時,嬰兒能用手和膝蓋在床上或地上爬行。
«11
個月時,嬰兒應能獨立站立,不需要借助成人的支撐。
«12
個月時,應能由別人拉著小手開始嘗試走路。
«15
個月時,應能獨立行走。
«18
個月時,應能獨立爬樓梯。
«2
歲時,幼兒應能從地板上拾起一個物體而不跌到,並能小奔跑和向後走。






***************************************************************************
2~3歲大小肌肉發展簡述
生命中的第三年,2~3歲的孩子,這時的孩子逐漸變得獨立也較有自己的主見,也因而常常會反抗大人的各項規定與約束,這樣的變化主要的是由於孩子心智能力的增強所導致,由於認知能力的增強、說話能力的進步,讓孩子越來越了解外在環境與自己的關聯性,也越懂得透過姿體及口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大人也因而更懂得孩子在表達什麼、在說什麼。
在動作發展上,這時孩子的身體組織發展較為成熟,體能也隨之增強,孩子逐漸懂得運用本身的肌肉及整個身體來達成一項任務,所以當前兩年的發展讓孩子已經協調好所有站和走所需的能力之後,這時孩子就會開始以此為基礎點試著表現出不同的移動方式,例如跑步過程急速轉彎、平衡木上維持平衡、嘗試不同的跳躍方式、單腳站立、喜歡往高處爬、上下樓梯由一腳一階進展到雙腳交替、雙腳併攏跳躍至少可往前跳20公分、可從高約20公分處往下跳、可騎三輪車、可彎下腰撿取玩具等。
如同上述所言,2~3歲前的孩子從事操作活動時,是以整個身體為單位一起動,因此在精細動作表現是較為薄弱的,所以當孩子小肌肉及感官系統間的協調已逐漸成熟後,那麼孩子也就慢慢發展出較為精細且靈活的動作技巧,例如能打開瓶蓋、能一張一張翻書、可用積木推疊成塔、串珠珠、使用剪刀及餐具等。所以有些孩子能在這一年裡逐漸學會自己穿脫衣服、解開及扣上鈕扣。
然而並非每個孩子發展速度都是一樣,因為孩子之間的差異性很大,所以每個孩子在許多不同領域裡的發展速度也就不一樣,所以當孩子在多方面的發展都比同齡孩子慢三到四個月時,此時才需擔心孩子是否有發展上的問題並可進一步尋求專業上的協助與諮詢。

孩子如何學會這些動作技巧呢?在動作發展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視覺系統的發展,大腦皮質與視覺對焦及眼球移動的能力的聯結,透過左右大腦的溝通聯結可以增進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使得孩子更能掌控左-右的指令。
另一個影響動作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平衡能力的發展,因為良好的平衡感是透過視覺、前庭覺及本體覺之間感官系統的訊息整合而成,藉由這樣的訊息孩子才有辦法逐步發展更複雜的動作技巧。所以當孩子在動作技巧發展較慢或是笨拙時,這可能是因為無法協調好自己身體的感官系統所導致。

(跑和跳)
2~3歲之前,孩子無法真正的做到雙腳離地跑步,就算做到,也無法有效控制跑步過程,例如隨時開始及停止跑步。
孩子第一次嘗試單腳跨越障礙物約發生在18個月大左右,到兩歲時已可採雙膝微彎方式跳過某物體(玩具),但此時孩子仍無法有效運用手臂來幫助他們把身體往前推進。
(丟和接球)
丟球和接球是一個複雜性的動作,丟球的動作會逐步帶動整個身體和大部分身體的旋轉。熟練的丟球者會以身體為軸心來轉動身體,並向前移動身體的重量。2~3歲孩子會以低手擲球方式,僵硬的由下往上拋,而不移動身體。到3歲半才能過肩投球,此時會出現一些身體旋轉的動作,但腳仍緊貼地面不動。3~6歲大多數孩子可用跟手相反的那隻腳支撐身體且會移動身體來投擲。
隨著盯住球的視覺追蹤能力發展,孩子在準備接球時,手臂就會擺放在更彈性的位置,動作也較快。年齡小的孩子會把手臂固定放在某個位置來接球,次時球過來時還會閉上眼睛或轉頭避開球。到4歲時多數孩子張開手去接球,到5歲時多數孩子可靈活控制手臂和手肘接球。
(精細動作)
為了能剪東西或摺紙,孩子必需能組織手眼協調能力,如此才能更準確運用手部的小肌肉。精細動作的發展會因孩子的成長更趨分化、協調、能控制,有能有更好的動作技巧。例如2歲大的孩子會塗鴉、摺衣服、翻書、也會用六到八塊積木推疊成塔;到了3歲會使用湯匙吃東西、仿畫圓圈、把水從罐子倒出;到了4歲會自己穿衣服,畫出蝌蚪人的圖畫,也會使用剪刀剪一道線;到了5歲多數孩子已經會扣扣子、拉拉鍊、串珠珠。


大動作—移動能力
23~24個月:可由上往下跳(約一個階梯高度)
23~24個月:不需支扶可上四階階梯,一腳一梯上。
25~26個月:不需協助可下四個階梯,一腳一階下。
25~26個月:可向後走10步。
25~26個月:可雙腳往上跳起。
27~28個月:可走直線(三步)
27~28個月:扶著牆壁可雙腳交替上樓梯4階。
29~30個月:可單腳起步從椅子高度往下跳16 to 21 in.high
29~30個月:可腳尖走路五步。
29~30個月:6秒內可完成30ft距離跑步。
31~32個月:可單腳站三秒
31~32個月:可雙腳往前跳24in
31~32個月:可雙腳往下跳椅子高度18 to 24 in. high
33~34個月:可雙腳跳越穿過兩張椅子間距3ft
33~34個月:可腳尖走直線。
35~36個月:不需協助可一腳一階上樓梯。
大動作丟球技巧
25~26個月:手臂伸直手掌朝上接球(球會直接碰撞胸口)
27~28個月:高舉過頭丟球超過7ft
29~30個月:可往前拋球超過7ft
29~30個月:可單腳抬起屈膝踢球,且會使用對側手臂移動身體,球可移動6ft
33~34個月:接球,可雙手臂伸直接住球。

精細動作
25~26個月:可打開瓶蓋。
25~26個月:完成8個積木疊高。
25~26個月:剪刀剪一道線。
27~28個月:完成水平線仿畫。
27~28個月:完成兩個串珠。
27~28個月:摺紙
29~30個月:火車積木推疊,可將三個積木序列排列後,第四個放於起始積木上面
29~30個月: 完成四個串珠。
29~30個月: 完成10個積木疊高。
31~32個月:可使用三個積木疊成橋。
33~34個月:完成圓圈仿畫。
35~36個月:可將積木堆疊成兩個高塔成為牆壁。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8779&prev=8798&next=8776&l=f&fid=67







*********************************************************************************
幼兒生活常識灌輸法
文∕兒童教育專家 丁慧瑜
執行∕王紹媛
寶寶剛出生時,便對周遭事物好奇不已,隨著年齡成長,更對身邊的一景一物抱著極高興致,如:電視、電話、汽車、雲、太陽等;教孩子認識事物,並不需要高難度的技巧,只要讓孩子在自然而然的環境中多看、多聽,就能讓他開心的學習了。

曾經在「幼兒創意語文」的活動中,邀請爸爸、媽媽陪伴三歲左右的寶寶,找出家裡常見的十五種物品,再由小朋友說出這些東西的名字,並請家長記錄下來。沒想到看來如此簡單的遊戲,卻出現了令人莞爾的答案。有的寶貝稱「洗衣機」為「洗衣服的轉轉轉」 ,叫「瓦斯爐」作「煮菜的火」,至於「水龍頭」呢,則變成「打開洗手的」。不論是創意也好,奇想也罷,孩子無法說出正確的名稱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一位母親寫道:「本來以為這個練習對三歲多的小孩而言,未免太容易了,誰知道結果完全不一樣。」原來這些寶貝的整體發展都很正常,平時的語言表達亦通順流暢,所以才會讓父母大吃一驚吧!後來仔細探究原因,才發現問題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並沒有把「教孩子認識事物」當作一件重要的事,總是以為反正每天接觸嘛,應該自然就會了。殊不知寶寶的成長必須配合生活經驗,方能在腦中儲存豐富的資訊,逐漸融入世界。
依階段性發展認識事物
小嬰兒甫出生,便對周遭好奇不已,雖然此時感覺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但是仍能發揮視、聽、嗅、味、觸、前庭平衡,與本體感受等基本功能。
由於新生寶寶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醒著的時候除了吃奶外,不外乎換尿布或洗澡,因此大人若能適時的跟孩子解釋正在做的動作,或是介紹常用的物品和室內擺設,將會令小寶貝更有安全感。
大約三、四個月,寶寶的感官更加敏銳,常被鮮艷的色彩或特殊的聲響所吸引;六、七個月左右,寶寶對於身邊的一景一物都抱持著極高的興致,樂於親近。大人不妨以正確的說法告知,以開啟寶貝認識事物的大門。
九個多月時,孩子進入爬行階段,忙著四處探險;一歲以後,到了「用腳思考」的學步年齡,更是動個不停。此乃重要的關鍵時刻,經由主動探索,寶寶得以開拓視野、增強信心。這時寶寶對會移動的事物特別感興趣,建議在安全無虞的原則下,提供小孩實際觀察的機會。
近兩歲時,寶寶不但走得更穩,同時也喜歡攀爬、快跑等刺激的遊戲,公園裡的遊樂設施是他們的最愛。當大人協助孩子接受挑戰時,務必先示範說出器材名稱,並鼓勵他練習仿說。
三、四歲的寶寶喜歡到戶外自由玩耍,盡情奔跑之餘,更不忘欣賞四周的風景。看看雲、抱抱樹、摸摸花草、碰碰小蟲,當然,太陽、月亮、星星也絕不可少,在微風溫柔的吹拂下,大自然成為最佳教室。
運用技巧讓孩子認識事物
總之,教孩子認識事物並不需要高難度的技巧,只要大人有心,讓小孩多看、多聽,寶貝就能開心的學習。
(一)幸福旅行團
年齡:0~6個月
時間:5分鐘
場地:家中各區域
道具:利用家裡現有的陳設
步驟:1.大人抱著小人兒一個一個房間緩緩走動。
2.大人一邊走,一邊看著孩子的眼睛說:「小乖,我是××(媽媽、爸爸……),我們今天要去旅行喔!看看我們的家是什麼樣子。」
3.接著逐一介紹各區域,例如:「這裡是客廳,有沙發、茶几、電視、電話、窗簾和窗戶,以後我們可以在客廳聊天、看電視。」「這是房間,大床是爸爸、媽媽的,小床是你的。你看,這是媽媽化妝的桌子,有一面好大的鏡子,咦!誰在鏡子裡啊?」
4.介紹完畢,如果小人兒的精神還不錯,大人不妨重複一次;假若寶貝不高興,就立刻停止。
5.大人說話時記得看著寶寶的臉,並要輕聲細語。
好處:認識環境、建立安全感
(二)這是什麼
年齡:7~18個月
時間:5分鐘
場地:1.室內2.戶外
道具:可以來回移動的安全玩具數種(如:小車、球)
步驟:(1)室內
1.寶貝靠坐在大人身上,或是親子面對面坐好。
2.大人先拿起一樣玩具,在小人兒面前來回移動,並說:「這是球,你看,會滾喔!」或是:「這是車子,好好玩,會跑來跑去。」
3.接著由大人協助小寶寶操作,並不斷重複前面所說的話。
4.注意孩子的反應。若是寶貝喜歡,就可以繼續;反之則立刻停止。
(2)戶外
1.大人抱著寶寶。
2.親子一起尋找會移動的東西,例如:腳踏車、小狗、鳥等等。
3.每看到一樣,大人就說出名稱,如:「這是摩托車,摩托車跑得好快喔!」 「這是小鳥,你看!飛得好高喔!」並重複幾次。
4.也可以由大人協助小朋友伸手指物。
5.務必和車、狗保持安全距離。
好處:觀察辨別、語言記憶
(三)寶寶樂園
年齡:1歲半~3歲
時間:10~20分鐘
場地:安全整潔的公園
道具:公園裡的安全遊樂設施
步驟:1.大人先牽扶著寶貝繞場一周,逐一認識器材的名稱。
2.為了增添趣味,可用指名快走的方式前進,例如說:「溜滑梯!」親子便快走到溜滑梯旁;說:「搖搖椅!」親子又馬上走到搖搖椅旁。
3.然後問小朋友想玩哪一種,並由大人協助小寶寶嘗試。
4.有的孩子勇於冒險,充滿信心;有的則小心翼翼,不輕易邁步。大人不可勉強。
5.當寶寶熟悉了,不妨鼓勵小人兒試著說出器材的名稱。
好處:聆聽練習、語音模仿
(四)大自然教室
年齡:3歲以上
時間:不限
場地:戶外
道具:大自然中的寶藏
步驟:1.親子置身美麗的大自然中,比一比誰認識的東西最多。可採取一人輪流說一樣的方式進行。
2.有時大人可以假裝想不出來,使小朋友有更多機會表現。當寶寶想不出時,建議大人用簡單的提示引導小人兒說出來,而非直接告知答案。
3.除了說名稱,還可以描述外形,例如:「這一棵樹長得好高,樹幹粗粗的像大胖子,有很多葉子,好像亂七八糟的頭髮。」「天上的雲變來變去,一下變汽車,一下變棒棒糖,好像魔術師。」如此一來,小朋友便可以運用相關的語彙。
4.假如大人跟孩子解說時能配合科學常識,也很好,例如:「樹葉上一條一條細細的線叫作『葉脈』。」「空氣看不見也抓不到,它動來動去就變成風了。」
5.大人應以小朋友為主角,由寶貝主動發現,而不是刻意填鴨。
6.有空時,親子不妨前往動物園、科學館、天文館、海洋館或美術館,一同感受世界之美。
好處:語彙運用、知識累積

(詳文請見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24.asp







*****************************************************************************
0~3歲寶寶的動作發展

0~12週寶寶的動作發展
凱羅.古柏/ 莊綉雲/
現在雖然新生兒比起在子宮裡面有更多活動及伸展的空間,大多時候寶寶還是捲曲著身體,背部呈圓形,手腳彎曲,拳頭緊握著。

身體
最初,寶寶的肌肉無力,可是在清醒的幾個鐘頭,手腳忙著運動。當他踢動時,常一隻腳朝上,一隻腳朝下,像在騎腳踏車一般。十至十二週時,肌肉變得強壯,使身體能夠輕輕展開。接近十二週,如果你讓他趴著,看他平坦的骨盆、往外張開的雙腿,像極了青蛙。

頭部
出生時,寶寶的脖子很短,也沒辦法控制頭,如果你把他抱起來,他的頭會垂下來。

幾星期後,情況就改觀了。接近十二週,寶寶躺著時能轉頭去看吸引他的東西,趴著時能抬頭,一次可以撐住幾分鐘時間。如果你輕輕將他拉起來變成坐立的姿勢,他的頭只會稍微垂下。

等寶寶可以直立,他就能夠暫時讓頭保持平衡,甚至可以轉頭,可是還不能熟練地控制上半身,所以你仍然得托住他的頭。

手眼協調
出生時,手眼幾乎沒辦法協調,好像寶寶還不知道手有什麼用處,或許他會吸吮大拇指,可是也僅止於此。

他的拳頭會慢慢鬆開。接近十二週,手可以完全張開,準備觸摸及探索周遭的世界。他可以抓住東西,可是這個階段還沒辦法完全自主地掌握,幾分鐘後,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會鬆手。當他抓著東西,手就沒辦法移動,所以還不會玩撥浪鼓,直到四個月大左右。

約十二週大,寶寶對於手有了新發現。他看著雙手動來動去,在眼前揮舞著,還會把手放進嘴巴裡。這個年紀,手和嘴像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而發現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更是學習上的重要發展階段。

刺激寶寶的動作發展
寶寶的第一個玩具也是最感興趣的玩具就是你。
‧讓寶寶來探索你的臉。他很喜歡看看、聞聞你的皮膚和頭髮,也喜歡摸一摸。如果你戴著眼鏡,應該先拿下來。

‧如果寶寶吸奶嘴,盡量不要含太久。奶嘴雖然可以安撫焦躁的寶寶,卻會阻礙他用手和嘴巴的探索。

‧讓寶寶嘗試不同的位置。他可以躺著玩,而不是為了睡覺。偶爾他喜歡待在有彈性的椅子上,但不喜歡待太久。這個階段,在他還沒感到累或無聊時,可以移動他的位置。

‧歌曲或童謠對寶寶永遠不嫌早。他喜歡在你的膝蓋上被輕輕彈起,這樣給了他練習用軀幹與四肢的肌肉的機會,以及在有安全感的情況下享受新的體驗。但是動作要輕點,他還沒辦法承受猛烈或太新的狀況。

‧按摩是種愛的表現,有助於強健肌肉,提高免疫系統。從第二週開始就可以幫寶寶按摩,從頭部往下,正面開始。按摩他的手腕和手,用你的指尖和拇指輕輕敲擊每根手指,以及腿以下,從大腿到膝蓋,從膝蓋到腳趾,給每一根小腳趾輕輕呵護。
新手父母出版/寶寶的快樂生長里程
凱羅.古柏/         莊綉雲/
(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
3~6個月寶寶的動作發展
凱羅.古柏/ 莊綉雲/
寶寶的身高和力氣都漸漸增加,使他能做到更多事,而且變得更活潑,尤其從五個月大開始。他似乎已經迫不及待想把他學到的新動作表現出來。
頭部
現在他更能夠控制頭部。三個月大開始,你抱著他時,除非他睡著了,否則並不需要托住他的頭。

寶寶趴著時會抬起頭,以便看得更清楚。如果是躺著,也喜歡把臉朝向正前方,除非他感興趣的東西(例如你或玩具)吸引他的注意,這也是他之前不對稱的頭蓋骨現在恢復圓形的因素。

四個月大,當你抱著寶寶,他的頭幾乎不再搖搖晃晃。五個月時,把他拉起來坐著,不再像最初幾個月一樣鬆軟無力的跡象。現在寶寶可以完全控制頭部,進入自由轉動的階段。

翻滾
四個月大的寶寶已經夠強壯,能開始翻身。剛開始從背面轉到側面,再從側面轉到背面,同時會踢踢腿。

五個月大,他的身體靈活許多,能夠從趴著的姿勢變換成用手撐起身體,這種動作有助於翻身。

從五個月大開始,寶寶能夠從背後翻過來,或從側身轉換成趴著,這是難度最高的翻滾動作。

坐立
坐立是很重要的發展過程,代表寶寶和你一樣能以直立的方式看這個世界。

三、四個月大時,寶寶很喜歡你抱住他坐著。他的背部不再圓滾滾,除了下半身之外。接近四個月,他甚至不需要你扶助背部下面就可以坐著。

五個月時,寶寶坐得更穩了。當他坐在你的膝蓋上,會扭動身體想調整姿勢;坐在地板上時,會用手撐住身體。

六個月大的寶寶仍然無法靠自己坐著,可是他期望被拉起來,於是他的手伸出來,希望你抓著他。當他坐起來,背部完全挺直。如果你讓他斜向一邊,他會重新調整頭和身體的平衡。

準備做更多動作
從五個月開始,寶寶變得更活潑、靈活。他會把腳趾放進嘴巴裡吸吮,趴著時會動來動去。他最喜歡的姿勢是「飛機」,把手腳舉起來不落地,保持在上面,如有「飛機」在空中飛翔般。

五個月大,寶寶發現他可以斜靠在一隻手臂,讓另一隻手自由地伸向玩具。看著他的動作變得有目的,感覺很美妙。趴著時,他可以用手臂支撐或推動,使身體轉一圈,這是他快要學會爬的前兆,距離他真正會爬的階段只有一小步。





*****************************************************************
6~9個月寶寶的動作發展
凱羅.古柏/ 莊綉雲/

幾個月來寶寶不斷地用身體試驗,現在就要往前跨入另一個階段了。由於平衡能力進步,身體變得更強壯,他比較少躺著了。事實上,他很少會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他喜歡活動,而且喜歡嘗試新姿勢。
滾動
六個月大,寶寶醒著時會動個不停。很快地,在雙手的幫助下他能夠從背面轉到正面,再從正面轉到背面。到了七個月大,他會在房間裡滾來滾去。

到處移動
接近七個月大,他發現趴著時可以用手往前面和側面撐起來,而往後推的動作使他能夠倒退。這些日子來,他離開遊戲墊的時間可能比待在裡面的時間還多,如果你轉頭看別的地方一會兒,回頭時可能發現他已經移到很遠的地方了!

接近八個月,他可以靠著匍伏式用肚子爬行,這種動作看起來雖然粗野,卻是能夠四處移動的有效方法。他的手臂和軀幹比腿還要健壯,腿在發育過程中較緩慢,可是在邁向第九個月時,用到腿的機會開始增多。要讓四肢保持協調對寶寶而言是一大挑戰,而他第一次嘗試爬行就是採倒退的方式。

接近九個月,有些寶寶會往前爬,有些則用屁股在地上拖著走,這兩種不同的方法都是正常的。寶寶現在選擇的移動型態對於日後走路的情況不會造成影響。

站立
接近七、八個月大,如果你牢牢地抱住寶寶的胸部,他的腳可能會跳起來一下子,但是雙腿沒辦法支撐全身的重量。這個階段,他還沒準備好做進一動作,所以不要強迫他。從八個月起,他會利用你或家具作支撐,把身體往上拉成站立的姿勢,在嬰兒床裡面也會抓住圍桿站起來。

發展成坐著的過程
六個月大,寶寶被扶住時能坐幾分鐘時間,如果把他放進高腳椅,身體會靠向椅子的一邊,但是他控制前傾的能力不錯,所以很少會從前面掉落下去。他很希望能坐起來,因此會伸手抓住你,期盼你幫助他換成坐著的姿勢。如果周圍有坐墊,他很喜歡坐在地板上。

接近七個月大左右,寶寶在沒有扶住的情況下可以坐得愈來愈久,同時還能玩地板前面的玩具。

接近八個月大,在沒有被扶住的情況下可以坐上十分鐘時間。由於新獲得的平衡能力,使他前後搖動時不至於倒下。當寶寶滾動和坐的技巧更熟練,就會把這兩種動作結合起來。

接近八、九個月,他不需要幫助就能坐起來或換別種姿勢。

九個月大,他善於用手支撐自己的身體,以免從旁邊掉下去。現在有很多種坐姿他都能坐穩,因此能夠快樂的坐著玩。此外,他常常往前移動,甚至往旁邊扭動去拿吸引他注意的玩具,如果伸手抓不到,就會滾到地板上去抓。

鼓勵安全的動作
應該鼓勵寶寶盡量以安全的方式來移動。
如果你有遊戲圍欄,不要把寶寶放進裡面太久。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將寶寶放在汽車安全座椅、高腳椅或嬰兒車。
讓寶寶趴著玩,以鍛鍊肩膀、大腿和背後的肌肉。如果他想換姿勢,不要移動他,輕輕扶住他來引導他的身體,以便讓他自己完成大部分的動作。
玩彈跳遊戲可以增進寶寶的腿部力量與精力。
把輕薄脆弱的家具移走,如打牌用的桌子或單腳的小桌子,以免被寶寶當成支撐物。垂懸下來的桌布也是危險的東西。




********************************************************************
9~12個月寶寶的動作發展
凱羅.古柏/ 莊綉雲/
寶寶移動的方式有很多種。由於身體更為強壯,也知道怎麼控制得更好,可能會同時併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四處移動。

爬行
九個月大時許多寶寶都會爬了,這種爬行是由四肢貼近地面的爬法延伸而來,而且幾乎都是無意中發現的。寶寶第一次努力爬可能都是往後倒退,但在一、兩個禮拜內他就知道往前爬的動作。在你還沒發現之前,他就能疾速爬行,使得他樂透了,尤其是你在後面追他的時候。當他們逃跑的同時,多數寶寶的呼吸沉重,會發出哼聲或尖叫聲,表示他們有多高興。

會爬不是全部也不是終極的目標,流暢的動作同樣重要。接近十一個月左右,寶寶能隨心意轉換坐和爬的動作。從十一、二個月開始,寶寶可以一邊爬一邊用一隻手抓玩具,使他的動作更具有目的性。

從坐到站
接近九個月,寶寶坐得不錯,而且輕易就能坐著或變換姿勢。坐著時,他可以轉身去拿玩具,不會失去平衡。

接近九、十個月,他會找尋可以支撐的東西讓自己站起來,像是嬰兒床的一邊、附近的桌子等,甚至當你剛好坐在他身旁時,他也會扶著你站起來。他也可能抓住窗簾或桌布想藉助這些東西站起來,結果卻意外造成事故甚或傷害。

當他嘗試站起來時,腳趾會用力捲起來,一旦身體直立了,雙腿會分開站著,腳底平貼在地上。起先他全身的重量並非放在雙腿上,而是身旁所斜倚的支撐物。他也可能兩隻腳輪流支撐,腳趾可能彎著,然後張開。

選擇爬行的方式
當大部分嬰兒都跪著爬時,仍有一些嬰兒繼續匍伏爬行,還有的用屁股拖行。沒有人能搞清楚為什麼他們會選擇那種爬法,不過寶寶倒是能夠用屁股練就出驚人的速度。有些寶寶持續用屁股拖行的方式,很晚才學會走路--少數到兩歲以上才會走。屁股拖行會有家族傾向,如果你的父母嬰兒時期就習慣用屁股拖行,寶寶很可能也會選擇這種方式。

從站到坐
要坐下來又碰到難題了。九個月大左右,寶寶只是把腿移動想要坐下來,就會砰地一聲倒在地上。有時候因為他不會坐下來,就站在那裡好一陣子,滿臉無奈、困惑,然後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期盼你幫幫他。

接近十個月左右,多數寶寶較有把握站起來。他們自己支撐更多的重量,然而為了站得更平穩,雙腳仍敞開站著。

寶寶到了十一個月大左右,或許能更輕鬆地隨心意從坐姿改換成站姿。

閒逛和走路
大約十或十一個月,寶寶抓住東西時可以橫著走(通常是指沿著家具漫步)。接近十一個月,他會合併幾種方法在房間裡閒逛,例如扶著家具走,然後趴在地板上爬,接著又站起來扶著家具漫步。

為了保持平衡,寶寶需要三個接觸點,通常是雙腳和一隻手臂,或是雙腳和胸膛。他空著的一隻手可以抓著玩具,等到需要用這隻手移動到房間的另一處,才會放掉玩具。





******************************************************************
12~18個月寶寶的動作發展
凱羅.古柏/ 莊綉雲/
十二個月大,孩子控制軀幹肌肉的能力極好,或許他還沒辦法走路,但仍可以到處移動、探險,透過這種方式練習他所學得的技巧,肌肉也變得更強壯。

姿勢與平衡
從十二個月起,學步兒的平衡感不錯,至少坐的時候是如此。他可能很投入地玩玩具,伸手去拿較遠的玩具,仍然沒倒下來。他不再去想保持挺直的事情,以便繼續做他感興趣的事。
到了十八個月,他可以用許多不同的姿勢坐著。他的腿長得更長,坐著時可能兩隻腿伸向同一個方向,接著可能為了方便玩玩具而坐在腳踝上,兩腳疊在身體下。後來如果他想拿高一點的東西,例如桌子上的玩具,膝蓋會站得更直以拿到它。

從坐到站的過程
十二個月大,只要學步兒受到支撐就可以輕易站起來,也可以輕易坐下。如果他是靠著矮桌子等東西站起來,十二、三個月左右,你會發現他只要用手甚或指尖輕輕抓住東西就能站起來或坐下,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用整隻手,顯然他的平衡能力進步頗多。

十二至十四個月期間,學步兒不需要靠支撐就能站起來。到了十六個月,幾乎所有的學步兒都不需要幫助就能站立,如果不是的話就應該給醫生檢查。

一旦學步兒站起來了就更難維持平衡。十二個月大,多數學步兒站起來時會東搖西晃以保持平衡。但十五至十六個月時,學步兒不靠扶持就能蹲下來撿玩具,到十八個月左右可以靜止不動地站立,不需要動來動去就能保持平衡。

四處走動
孩子在還不會走路時就能移動。強健的肌肉加上愈來愈獨立,他很少會靜靜不動地待在那兒。十二個月大,即使手上拿著小玩具,也會以驚人的速度爬或用屁股拖著走。如果有東西可以抓住,就能更輕易扶著家具走;而為了四處走動,很快就能把重心從一隻腳轉移到另一隻腳。

有段時間某些小孩不會走路也不會爬,反而像熊一樣靠四隻腳走路,雖然膝蓋沒碰到地板,還是可以視為爬的變形(褲子也比較不容易弄髒)

其他活動
學步兒一般都很活潑,動作也很靈活,可以從爬的姿勢換成站立,再扶著家具走,然後回地板上撿起積木或玩具車,接著又恢復爬的動作。

學步兒不需要走路就很好動,能發揮平衡感或研究四周圍。十二至十五個月時,他不斷用身體嘗試,看看能做什麼,側探身體和環境的關係。

他會爬到桌椅下面,站起來撞到頭,然後爬上矮家具,甚至堅決地爬上沙發或椅子。

有時候他可能摔落在手裡的玩具上或地板上的東西,也會跌在塑膠積木或一些你認為安全的東西而受傷。

他也可能跌在桌子邊緣,撞到頭或嘴巴。十二至十五個月大,嘴唇受傷是家常便飯的事。雖然事關頭部安全,應該避免意外狀況,但並沒有萬無一失的安全方法可以杜絕危險,所以學步兒探索時應受到監督。




*****************************************************************
18~24個月寶寶的動作發展
凱羅.古柏/ 莊綉雲/

快十八個月大時,許多學步兒在平坦的地方走得很穩,可是在不平的地面就會東倒西歪。這六個月期間,除了走路技巧進步,同時也學會做其他事情,因為他不再需要再那麼費心地注意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

穩健的步伐
十八個月大,學步兒在每個地方幾乎都能走路。他的步伐較規則,走路時不需要把腳高高抬起,兩腳也不會相隔那麼寬,但是會開始轉彎,像在走U字形一樣,而不是走中心直線。

接近二十一個月,他可以走得比較久些,也能多走幾步,甚至可以倒著走。他不需要把手舉高,所以雙手可以自由運用。從二十一個月起,撿起地上的玩具時不至於跌倒,不久,就可以兩手拿著玩具,穿梭在每個房間。

接近二十四個月,學步兒能走得很快,平衡感更好,還能拉扯吊在他後面繩子上的玩具。二十四個月大,踢球時不會摔跤,同時會嘗試跳躍動作,雖然很努力,雙腳可能還是不離地面,到戶外走走可以增進他的腳力,但最好帶著手推車出門,以防他累了不想走回來。與其把啜泣的小孩從公園拉回家,不如打開嬰兒車要輕鬆多了。

上下樓梯
上樓時,十八個月大的學步兒會在每個階梯上把兩腳靠攏,停頓一下之後再繼續往上爬,如果可以的話通常也會抓著扶手。

大部分的學步兒都很喜歡樓梯,加上熟能生巧,接近二十四個月,他大概就會走下樓梯,而不是靠上半身滑下來或屁股拖行。下樓時,會把兩腳併在一起,就像以前上樓的動作。

開始跑
十八個月大,學步兒會試著跑看看。由於他的腳底是平的,踩在地上容易發出砰的一聲;他也會保持膝蓋直立,所以跑起來還是很笨拙。接近二十四個月,跑步技巧雖然進步了,膝蓋還是很僵直,使得跑起來較像快走一樣。

坐在椅子上
接近十八個月左右,學步兒會坐在椅子上。通常他會爬起來站在座位上,然後轉過身來坐下,把腳伸直。

接近二十四個月,坐的技巧更加純熟,尤其是椅子大小適合他時。此外,坐、站和走這些動作的轉換也更順暢。

爬與探索
從十八個月起,學步兒會爬上大部分的東西。他可能會大膽地攀爬各種高的東西,從抽屜到花園的堆肥等。

接近二十四個月,他可能喜歡爬進每樣東西裡面,這是活潑健康的學步兒的跡象。沒有什麼能擋得住他,而他當然也不會考慮安全問題,所以你必須注意。這幾個月比較容易發生小事故,大部分只要抱一下或親一下,就可以安撫他們,可是如果你不盯著他及事先防範潛在的危險,可能會發生比較嚴重的意外。

玩具
接近十八個月,學步兒開始玩小汽車之類的騎乘玩具。他會把雙腳踩在地上,研究該怎麼推進。

接近二十四個月,他可能會坐在三輪腳踏車,但暫時還不太會踩踏板,大概會用腳在地上滑來滑去。




****************************************************************
2~2歲半寶寶的動作發展
凱羅.古柏/ 莊綉雲/
兩歲起,學步兒的平衡與協調能力進步非常大。現在他會計劃要去哪裡,
到了那個地方要做什麼,而且還能運用逐漸複雜的動作完成他想做的事。
大約在這時候,他個人的動作特色和習性明顯表現出來。

走路
兩歲大,學步兒走得不錯,會依照他的需求調整速度,在平地上走路也很
少摔跤,但是一定要確定他的鞋子沒有突起的邊緣,以免絆倒。學步兒走
路時不太會注意安全,尤其是很有趣的東西吸引他時。

兩歲的孩子走路時不會轉換方向,可是接下來六個月情況會改觀。接近兩
歲半,他的腳更靈活,走路會像成人一樣腳後跟先著地,接著才是腳趾,
所以走得也更穩。

兩歲的孩子會上下樓梯,但是每一步都會把兩腳合併在一起。即使到了兩
歲半,單腳站立還是有困難,但是可以用腳尖站立或走路,如果這時他能
保持安靜,這種動作真是可愛極了。

跑、跳和爬
學步兒兩歲時開始嘗試跑步,但是膝蓋和腳踝仍然很僵硬,看起來較像是
快走。接近兩歲半,他的腿變得較靈活,跑起來也比較自然,但是每個人
差異很大。

兩歲時,學步兒會試著跳躍。他用雙腳一起跳,而且剛開始不一定會抬起
手臂,所以他的努力不見得會成功,雙腳甚至沒有離開地面。

兩歲起,他會爬上他很喜歡的東西,像是專供攀爬的架子或搖晃的書架。

踢和丟球
兩歲時,學步兒通常能成功把球踢起而不會摔倒,這種進步是漸進式的。
接近兩歲半,可以更用力的踢,但大多無法精準地踢進目標範圍。

到了兩歲半,丟球和接球的能力進步了,可是手臂動作仍舊僵硬而且沒辦
法丟遠,所以不要冀望他表現出真正的球技。他還是很喜歡玩球,所有的
練習最終會出現成果。

注意安全
這段活潑的時期,學步兒富有冒險犯難的精神,並發展出個性,小孩之間
也因此有差異;他開始會出現激動的行為而且愛冒險。兩歲大的孩子對每
件事都感到好奇,特別是你叫他不要碰的事。他的動作很快,沒有危險意
識,可能用腳尖瘋狂的旋轉,只因為他做得到。憑著直覺,他常準確地選
中那些有許多易碎品的地方。
‧隨時監視學步兒,特別是當他在玩遊樂器材時。
‧即使是淺的花園池塘,也應該蓋上堅固的棚架,或用籬笆圍起來。更安
全的做法則是改成沙坑。
‧讓家裡保持整齊以避免跌倒及其他意外發生。學步兒可能會拿遺落在地
上的拿釘子、螺絲起子或叉子,當成研究插座的工具。
‧學步兒若在浴缸裡面或周圍,一定要隨時盯著,不要為了開門或接電話
而留下他。
‧玻璃飾品或易碎品應該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省得你整天老是得說「不
行」。
‧教他如何爬樓梯,也可以教他哪些事情必須更加小心,這是重要的課題。
‧以防萬一。例如,他會把心愛的玩具放在餐桌的燈泡上面,結果玩具可
能烤焦、壞掉,也可能有燒起來的危險,而造成災害。
新手父母出版/寶寶的快樂生長里程
凱羅.古柏/      莊綉雲/
(資料來源:新手父母出版 提供)





***************************************************************
2歲半~3歲寶寶的動作發展

凱羅.古柏/ 莊綉雲/
兩歲半的學步兒平衡感不錯,肌肉發育得更好,因此動作也更有力量、
更精準。他還是會跌倒,當然你也會注意到,他有時會撐住不讓自己跌倒。

走路、跑和跳
兩歲半的孩子走得不錯,手臂擺動的樣子更像大人,有時還會誇張地大搖
大擺。現在即使他走路常常忙著看別的東西,也很少跌倒。

接近三歲,學步兒跑得更好,並且會轉彎。現在他的跳躍動作進步也很大,
而且用雙腳跳,但是如果他想的話也可以用一隻腳站個幾秒鐘。

上下樓梯
兩歲半的學步兒爬樓梯時踩一步會用上兩隻腳,接近三歲,練習終於有了成
果,上樓梯能夠一腳踩一步,但下樓時可能踩一步用兩隻腳,而且沿用這種
方式直到四歲。

他爬樓梯的速度快多了,而且常常在最底下一個階梯時跳出去,有些學步兒
下樓時甚至喜歡在離地面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階梯跳出去。

爬和探索
情況大多依個性而定,但三歲的學步兒一般都很活潑,很多時間都在探索,
而且會好好運用日益進步的動作技巧。攀爬是學步兒最喜歡嘗試的項目之一
,有的喜歡爬樹,有的愛爬架子、花園柵欄,或看起來有趣又驚險的東西。

你可以提醒學步兒安全問題,如果適合的話,也可以談到物品毀損及類似的
問題,但是沒必要完全阻止他攀爬。你應該坦然接受學步兒天生愛冒險的特
性,並在需要的時候提醒他。

玩球和其他技巧
兩歲半的學步兒會踢球,但是沒辦法踢得很準。接近三歲時踢得較準,每個
孩子的情況不太相同,但整體而言,男生踢得比女生好,甚至在這個年紀就
看得出來。

兩歲半時,通常沒辦法把球丟遠,快要三歲時,球可以丟得較遠而且身體不
會失去平衡。

接近三歲,也許學步兒能踩著踏板自在地騎三輪腳踏車,而不是把腳放在地
上來推動。在公園或運動場騎著腳踏車很好玩,但即使在你的監視下,他也
沒辦法安全地踩著三輪車到公園然後回家,除非你家離公園很近而且人行道
出奇地平坦。

值得鼓勵的活動
許多學步兒非常地活潑好動,如果你顧慮到安全及適不適當的問題,可以鼓
勵他做下列這些活動。
在比較沒有危險性的環境幫助學步兒舒展肌肉和動作,例如嬰兒健身架和針
對學步兒設計的舞蹈課,都非常有趣。
在家裡播放音樂,可以鼓勵他隨著音樂舞動。
讓學步兒盪鞦韆和溜滑梯來消耗過剩的精力,最好在有膠墊的區域;過隧道
的遊戲也很有趣。
帶學步兒去游泳。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歡在池子裡潑水。
這個年紀的孩子較願意聽從道理,所以應該跟他講可能發生的後果,例如從
遊樂場的旋轉木馬摔下去,這樣的說法比「因為我說的」更有效果也更有教
育意義。
灌輸一些交通常識。雖然這幾年還不能放心讓他過馬路,但早期的教導還是
有好處的。
孩子喜歡和你一起走路到某個地方就讓他走,不要每次都把他放在手推車裡
。如果他不太會握著你的手,可以牽著繩子。








***************************************************************
順勢引導讓習更加速抓住寶寶發展內驅力



早期教育到底什麼?教多少?怎麼教?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為這些問題煩惱,
因為寶寶是天生的學習者,
他們自有學習的內驅力。
★寶寶學習的表現
  從出生那天起,寶寶就一直不斷地在學習,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寶寶
有下面列出的這些行為,式許我們認為它們只是寶寶自然的表現,實際

上,它們卻是寶寶努力學習的最好見證。

*寶寶不到三個月就開始自己翻身,有機會就想翻,一遍又一遍,翻得

很努力。

*寶寶有了要站的意識,那麼無論見到什麼能扶的東西,不論桌椅、沙
發、小車等等,他都會用它們做支撐,試著讓自己站起來,哪怕因此摔

跤、跌倒也絲毫不畏懼。

*在他們剛剛能夠扶著物體站立的時候,他們就試圖想走了,因此,他
們會扶著東西或原地踏步,或步屐錯亂地移動雙腳。當寶寶學會邁步時
,走路就成為他們最酷愛的一項運動了。儘管他們常常手腳不協調,小
身子歪歪斜斜,不時地跌倒又爬起,反覆這些動作,在我們大人眼裡看

敗仗連連,但絲毫沒有挫傷寶寶走路的意志和決心。

*寶寶不小心將玩具弄掉了,也因此發現了神奇的現象,他可以將手中
的物體扔出去,看到自己對環境產生影響,讓周圍的事物因自己而發生
變化。於 是,他頻繁地將手中的玩具扔在地上,然後嚷嚷著要人給他撿
起來,繼續往下扔,再要求你為他撿,他看起來是任性的,似乎存在跟

爸媽作對,事實上,這是他的一種學習行為。

★學習內驅力
  每個階段的寶寶都會有他們特別樂於去做的事情:學翻身、學坐、
學站、學走路、扔東西、塗鴉、搭積木等,他們的學習永無止境。每當
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們看起來注意力是那麼地集中,而且不達目的
不罷休,那份執著令人驚訝。實際,上這就是寶寶成長過程中從內心深
處爆發的一種內驅力。只要他試圖學習某項技能,他就會不畏艱難,直

到自己完全能掌控一切為止。

★寶寶學習力超乎想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強勁的動力。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寶寶就
會發現,他們的學習能力是那地超乎我們的想像,許多在我們似乎輕鬆
就能學會。不說別的,單單一個語言,從小學到大學,我們學了多少年
外語,可是有幾個能流利地用外語聽說讀寫呢?可是寶寶從出生時完全
聽不懂你在說什麼,甚至不會發音,到他學會發一些簡單的母音,再到
他嘰嘰咕咕跟你跟你說個沒完,準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整個過程

,他僅僅用了兩、三年的時間。

  更令人驚嘆的是,這三年他需要學習的技能是那麼的多,從不會坐
不會趴,到會跑會跳;從被動地等待人照顧,到生活基本能夠自理;從
只會靠哭來喚醒媽媽的注意,到讀懂周圍人群的表情,再到準確無誤地
表達自己的情緒。數不清的技能,全都在兩、三年之內全部發展起來。

除了寶寶,還有誰能做到呢?

  寶寶自己有選擇的權利,只要他興趣的事情,他就會在他那種內驅
力的驅動下千方百計地去嘗試,並且他也會在這樣嘗試的諣程中,獲得

更多的快樂。

如何讓寶寶成為有效的學習者?
  正因為具備這種自我發展的內驅力,因此,在照顧寶寶的時候,我

們一定要從生活瑣事入手,幫助寶寶成為最有效的學習者。


1.瞭解寶寶發展的特點:
  當寶寶竹分執拗地想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提供給嘗
試的機會。例如,寶寶非要自己吃飯,他只會用手抓了往嘴裡塞,他甚
至會抹到臉上,或者將飯菜抓在手中玩耍,沒有關係,請給他自己嘗試
的機會,這只是他學會自己吃飯必經的機會,這只是他學會自己吃飯必
經的階段,總有一天,他會學會自己吃飯,並且享受自己吃飯,無需你

追著餵,也不會挑食、徧食。


2.接受寶寶成長的特殊行為:
  當寶寶在某個階段特別熱衷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請不要以成人的
眼光來看待他,尤其不要打壓他。例如,寶寶拿到什麼都往地上扔,那
就把不能扔的東西收起來,能扔的東西給他扔一扔,甚至可以專找一些
遊戲,滿足他扔東西的慾望。例如為他準備不同材質的物體。在確保安
全的前提下,為他提供更多扔東西的機會。當他扔東西的慾望得滿足,
並且他也透過扔東西瞭解到周圍環境中的事物與他自己的關係,他的內
心得到滿足,他的發展得到尊重,他就會將他好奇的目光轉向別處,於

是,他發展的觸角也會越伸越遠。


3.為寶寶的發展提供環境:
  當寶寶的內驅力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
為他多做一些準備,提供更多的材料與環境,讓他自己來選擇。例如,
為寶寶準備閱讀的環境、運動的環境、塗鴉的環境、動手的環境,不同
個性的寶寶可能會選擇不同的環境來幫助自己發展,有的寶寶可能會對
書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的寶寶則會對運動產生興趣,或者他們會同時對
很多事情發生興趣,或者他們會同時對很多事情發生興趣,或者他們在

不同的時期對不同的事情發生興趣等等。

  面對不同類型的寶寶,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尊重他的選擇,只有這樣
,我們才能將寶寶發展的內在需求轉化為更強勁有力的內驅力,讓他走
向更廣闊的未來。







***********************************************************************

0-1歲寶寶基本動作發展的輔助要領

  「翻身、坐、爬、站、走」是嬰兒期發展的五大動作,每個動作是否依適當的時機發展,對寶寶來說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父母應該在寶寶各階段的動作發展上適時給予輔助,讓寶寶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成效。   0~1歲的嬰兒時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變化最大的階段段,無論是食物的攝取(由液體變成固體)、語言的發展、腦部的成長...等等,「翻身、坐、爬、站、走」五大動作的發展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變化。
  多數的父母會對寶寶究竟幾個月時應該會翻身、會坐、會爬、會站、會走而詢問醫師,深怕自己的寶寶發展狀況出了問題。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表示,寶寶的各項動作發展因人而異,有些寶寶發育得快,有些寶寶發育得慢,她提供了「嬰兒粗動作發展評表」供家長參考,並提醒家長當寶寶各動作的發展進度落在顏色較深的部份,即表示該動作的發展是屬於後面的90%部份,就該注意囉!
 
從出生起注意骨骼狀況  
  骨骼的發育也是粗動作發展中重要一環,台北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通常嬰幼兒若有骨骼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出生時就察覺出來,而且愈早發現治療的效果愈佳,嬰幼兒常見的骨骼問題為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父母可在寶寶約二~三個月左右,觀察寶寶腿部活動的狀況,如果發現寶寶兩腿的長度不一,且髖關節皮膚有明顯的紋路,最好帶寶寶至醫院檢查。此外,有時寶寶的關節會發出聲響,通常都無大礙,但為求安全起見,劉士嘉醫師建議當家長懷疑寶寶的骨骼發育有問題時,還是須由專業的醫師做診斷。  

1.嬰兒翻身階段的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四~六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吳芬芬醫師表示,嬰兒在五~六個月左右有意義的翻身,由於此階段寶寶的身體各部份發展已臻成熟,會出現反射反應,其發展的歷程為俯姿翻為仰姿,再由仰姿翻為俯姿。  
(三)所代表的意義:
  嬰兒身體各部位已漸漸發展成熟,包括神經、骨骼、肌肉...等,所有的環節配合良好,粗動作才能漸漸有所發展。而翻身動作良好,將有助於接下來一、二個月後坐姿的發展。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馬偕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士嘉表示,有些家長會發現寶寶在翻身時,有一隻上臂會有內旋的情況,這種情形通常都是因為手臂兩側的神經尚未發育成熟所致,父母不必過度擔憂,但最好也能帶到醫院,由專業醫師做診斷。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小兒科醫師吳芬芬建議,父母可在寶寶清醒時,用手將寶寶的頭握住慢慢的轉,由上往下帶動身體轉動。或者用雙手抓住寶寶的腳,慢轉至另一方向,由下往上帶動身體的翻轉。父母也可將寶寶抱起,讓他與自己身體保持一段距離,但不要貼著胸部,讓寶寶可以看到媽媽的臉,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支撐頭部的力量,鍛鍊頸肌,亦有幫助寶寶翻身的功用。  
(六)建議輔助工具:小被單。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由於此時寶寶大部份的時間是仰臥在床上,因此需要注意周遭是否有任何危險物品,以防寶寶隨意抓握弄傷他,甚至放入嘴巴中造成梗塞。床對剛學會翻身的寶寶而言,無疑是最危險的物品。從床上滾下、墜落都容易使寶寶的頭部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家長們切不可輕忽。建議父母可在寶寶的床邊安裝護欄,以避免寶寶在享受翻身樂的同時,而遭受意外。  

2.嬰兒學坐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
  六~八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吳芬芬師說,寶寶到了六、七個月大時,  此從翻身到坐起是連貫動作的自然發展;通常寶寶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坐的姿勢,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並以雙手在兩側   個半月的嬰兒時期,寶寶會開始學會獨立的坐姿,但是如果傾倒了,就無法自己恢復坐姿,一直要到八~九個月左右才能不須任何扶助,自己也能坐得好。  
(三)所代表的意義:
  寶寶會坐得穩了,表示其骨骼發育、神經系統、肌肉協調能力...等發育漸漸趨於成熟。當然,此時寶寶的頸部發育也慢慢的穩定。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在寶寶剛學會坐的時候,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寶寶坐的時間不宜太久,因為這個階段寶寶的脊椎骨尚未發育完全,如果長時間讓寶寶坐著,容易造成脊椎側彎,造成生長發育的損傷。劉士嘉醫師提醒父母,不要讓寶寶採取跪姿使兩腿形成「W」狀或將兩腿壓在屁股下,如此都容易影響將來腿部的發展,最好的姿勢應該是採用雙腿交叉向前盤坐的姿勢。此外,有些寶寶在坐著時背脊會有突出處有皮膚顏色異常的狀況,就須小心留意。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一般來說在寶寶四個月左右,父母可用手支撐寶寶的背部、腰部,讓他維持短暫的坐姿。到了六、七個月開始學習坐穩時,父母可在寶寶的面前擺放一些玩具,引誘他去抓握玩具,漸漸練習放手之後也能坐穩。  
(六)建議輔助工具:
  各類具有靠背的椅子,或鋪有軟墊的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當寶寶會坐時,切不可讓他單獨坐在床上,如果將寶寶置於床上,床面最好與其身體呈垂直的角度,以防有外力或寶寶動作過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險。此外,父母可將寶寶坐的空間用護欄圍起來,且可放置玩具讓寶寶有興趣坐起來。  

3.嬰兒學爬階段

(一)發展時機:
  八~九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為俯爬以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寶寶在八個月左右時懂得自然的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以同手同腳的移動方式進行,之後會   分緩慢。在九個月大時,身體才能慢慢離開地面,採兩手前後交替的方式,開始順利的往前爬行。  
(三)所代表的意義:
  爬行是所有粗動作發展的基礎,讓孩子爬行幾個月的時間是有許多好處的。首 還會左右轉動,這樣的舉動對頸部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幼兒爬行時用手腕支撐身體重量,能訓練手腕的力氣,對孩子未來拿湯匙吃飯、拿筆塗鴉都有所助益。在寶寶爬行的過程中,更可訓練寶寶膝、臂動作的協調與四肢關節的靈活度。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有些寶寶在爬行時出現用一腿爬行來帶動另一腿的方式,如此易讓父母誤以為寶寶另一腿發育不良,劉士嘉醫師指出,會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嬰兒在剛開始學習爬行時,兩隻腳的力量並不平衡,經常一隻腳較不靈活,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須過度擔憂,然而如果這種狀況維持太久而沒有改進,就要懷疑寶寶可能罹患了肌肉神經或腦性麻痺等異常狀況。爬行最容易發生的是頭部的外傷,當寶寶撞到頭部時,不管當時有無出現不舒服的情形,父母都應仔細觀察寶寶,最好在寶寶睡覺時也能叫醒他2~3次,看看是否有異狀,如果孩子出現嚴重頭痛、嘔吐、昏睡、抽慉等症狀就要立即送醫,特別提醒父母在發生頭部傷害的三天內,都應細心觀察。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建議父母應儘量把寶寶放在地板上,並利用色彩鮮豔、豐富的玩具或其他有趣的東西,誘導寶寶向前爬行、當寶寶努力爬到「終點」時,父母也別忘了須適時給予鼓勵。此外,為了讓寶寶爬得好,一定要將爬行的環境準備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父母可於地皮上鋪設塑膠軟墊或巧拼地板等輔助用品,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境。  
(六)建議輔助工具:
  各式色彩鮮豔的玩具、圖片、軟墊、巧拼地板。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當寶寶到了爬行的階段,容易碰到的危險地方或物品更多樣化了,吳芬芬醫師提醒父母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容易發生意外的地方:
1.地板:
水泥、磨石子、磁磚等所鋪設的地板,對學習爬行的寶寶來說,都容易因一不小心跌倒,而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為避免發生危險,可在硬地板上面鋪設軟墊,不過注意要使用厚度較高的軟墊才能發揮功用,並且避免買有很多小花紋的軟墊,以防寶寶將小花紋摳起來吃。
2.桌角、櫃子角:
尖銳的桌角或者是櫃子角,對家有學爬的寶寶來說簡直就是個「危險地帶」,其改善的方式為:最好一律將所有的桌角或櫃子角套上護墊,就算嬰幼兒不慎撞到,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3.電插座:
寶寶在到處爬行的過程中,可能會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留意將有觸電的危險,父母可使用電插座的防護蓋,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裝此一裝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  

4.嬰兒學站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
  八~十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吳芬芬醫師指出,一般嬰兒在八個月大左右可經由扶持而慢慢學習站立,九個月時能攀扶著傢具站起來,到了十個月大時就可獨立站立。  
(三)所代表的意義:
  站是走的前驅期,嬰兒在學會了站及接下來走的動作之後,其活動力會比之前增加好幾倍。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O型腿、X型腿、內八、外八、扁平足這些腿部問題常令父母十分憂心,但劉士嘉醫師表示,這些都是屬於生理性的情況,無關疾病問題,而是與個人差異有關,會自然而然隨著時間而漸漸獲得改善,與坐學步車或學習走路毫無關連。他更進一步指出,在扁平足方面,只要寶寶在墊腳時出現弓狀,父母就不須擔心。而在O型腿方面,通常99%都是屬於生理性情況,通常在寶寶一歲半~二歲半左右會漸修正,但如果過了三歲之後仍有此問題,就該考慮是否屬於病態。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父母可將寶寶放在家中桌子前或是茶几前,最好選擇高度與寶寶高度較適當者,再將寶寶喜愛的玩具放置在桌面上,讓他站著玩玩具,藉此訓練他雙腿的耐力及穩定性。另外,仰臥起坐及蹬腿運動也非常適合此段的父母與寶寶一起進行。
◎仰臥起坐: 讓寶寶仰躺,家長拉寶寶的雙手讓他坐起→站立→坐下→躺下,如此重複進行,可增強寶寶的肌力。
◎蹬腿運動: 父母從寶寶腋下將其抱起,讓寶寶在父母身上彈跳,如此可促進寶寶腿部的伸展。  
(六)建議輔助工具:
  各式玩具、高度與寶寶身高相當的桌子。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針對會站的寶寶所需注意的安全環境設計如下:
1.桌子: 切勿讓寶寶獨自站在蓋有垂落桌巾的桌腳旁,因為寶寶可能會去拉桌腳而扯下桌面上的東西,造成危險。建議家有學站時期的嬰兒,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鋪設垂落於桌腳的桌巾。
2.冰箱: 會站的寶寶也可能會去開冰箱的門,寶寶隨意的去開啟冰箱可能會導致危險。父母可使用防止隨意開門的門氈,此外在冰箱上可加貼安全的裝置,以防止嬰兒隨意去開啟冰箱。
3.電扇: 防止寶寶的手因一時好奇而將其伸入電扇中,父母在選擇電扇時,宜選擇有加裝安全防護的設計,當寶寶一碰觸時電扇就會停止,或者加套較細間隔的防護網。  

5.嬰兒學走階段7大重點

(一)發展時機:
  十~十五個月左右  
(二)發展狀況:
  寶寶走的動作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十~十一個月):
  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後能穩定站立,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左右):
  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
  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感的訓練。
◎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
  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在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階段(十三~十五個月):
  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使其朝正向發展。  
(三)所代表的意義:
  當寶寶開始走路就代表著具備以下三項條件:
1. 寶寶能自主性的握拳,並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
2. 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
3. 寶寶已經能靈活的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並懂得運用四肢關節,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  
(四)關於骨骼的問題:
  有些寶寶在學習走路時會出現墊腳尖走路的行為,這到底是正常或異常呢?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可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毋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三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很多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最容易發生的意外就是扭傷,再加上這時候的寶寶通常不能表達的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來得知。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或者躺在床上踢一踢,看寶寶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看看寶寶是否會感到疼痛。  
(五)父母給予的輔助方式:
◎第一階段: 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學習行走。
◎第二階段: 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為,父母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
◎第三階段: 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
◎第四階段: 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練習。
◎第五階段: 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父母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依以上五個階段走路動作發展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助方式。  
(六)建議輔助工具:
  學步車、樓梯、木板、小椅子。
  『備註』:寶寶在使用學步車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要領:
1.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後,能夠支撐頸部並平穩坐立時再使用。
2.學步車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不宜過高或過低。
3.每次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20分鐘為原則。
4.使用學步車應在大人們的視線範圍內。  
(七)安全環境的安排:
  學走路的寶寶所碰到的危險比前面幾項動作接觸的危險來得更多了,在環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環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幫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以防止寶寶跌倒。
1.陽台:
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此時父母就必須特別留意寶寶走到陽台上。沒有圍欄或欄杆在85公分以下,欄杆間隔過大(超過10公分以上),或者陽台上擺小凳子....等容易使寶寶誤爬上,而導致危險。
2.傢俱:
傢俱的擺設應儘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危險性的物品放置高處或移走,並且須留意所有傢俱中具有尖銳的,角以防寶寶去碰撞。
3.門、窗:
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把握最佳的輔助時機
  整個嬰兒期寶寶的動作發展是否正常,關係著生理健康及日後的認知發展,如果寶寶動作發展受阻,不但會影響日後的學習,也會形成心理的障礙,所以父母應該時時注意寶寶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情形。   另外,寶寶每個動作的發展都代表著一層意義,如果能在最佳的時機給予適當輔助,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將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845&prev=20861&next=20844&l=f&fid=6







***************************************************************************

寶寶的粗細動作發展
  臺大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林慧芬
前言
嬰兒從呱呱地到一歲左右開始邁出他人生的第一步,從雙手無意義揮動到能以指尖精確拿起一粒葡萄乾,其變化常令父母驚訝不已,會感覺到小嬰兒一直在變化週週不一樣。
一歲前的動作發展是日後許多動作技巧的基礎,我們常以動作「里程碑」看小嬰兒的動作發展。最常見的一句諺語「七坐八爬」道出老祖宗對小嬰兒大動作發展的觀察。通常大動作發展是由頭部控制開始,然後陸續發展出翻身、坐、爬、站、走……等。

粗動作發展
    頭部控制:一般將二~三個月小嬰兒抱直立時,嬰兒的頭就可以自行轉來轉去到處看,由躺姿嬰兒手起來時,剛開始嬰兒的頭會垂在後面,至三個月時嬰兒的頭慢慢可以與身體成一直線,五~六個月大時嬰兒的頭可以擡起,還可以自己用手將自己往上拉想要坐起來。如果將剛出生的嬰兒放成趴的姿勢,通常會是全身蜷曲在一起,頭偶爾可以擡一下子,或轉到一邊。等到六~十二週大時,小嬰兒趴著時頭可擡約四十五度左右,到十二~十四週大時則可以擡到九○度。
    仰臥姿勢的發展:新生兒平躺時,四肢彎曲,頭常呈偏一邊的不對稱姿勢為主。四肢會自發性的隨意揮動,漸漸的動作增多且複雜,比剛出生時反射動作複雜許多,且越來越有目的性,例如伸手到嘴邊的動作一天比一天熟練。小嬰兒三~六個月躺著時兩腳會交替踢直動作,兩手會在胸前互碰。六~九個月嬰兒的頭會擡離地面且手會抓自己的腳玩。
    翻身:小嬰兒剛開始翻身只會翻一半,通常先會由側躺翻到仰臥,六個月大時通常會自己由仰臥到趴或由趴到仰臥,翻身自如。
    坐立:在四~五個月前的小嬰兒,如果抱成坐姿時,身體多還不太會挺直,在八週大時頭可以保持直立,直到十六週時,身體才可以稍微挺直。五個月左右可以自己的手撐著坐,七個月可以放手坐,九~十二個月會越坐越穩,可以由躺姿自己坐起來也會身體向前後左右取物再回來而不倒。
    趴與爬:三個月大的嬰兒趴著時,頭可以抬九○度,且可以用手肘撐著上半身,六個月趴著時手可伸直,只有肚子貼地,手腳都離地。小嬰兒剛開始只會原地打轉,到八個月慢慢地會出現向前爬的動作,十個月時可以肚子離地爬。
    站與走:個月大後寶寶扶著站,腳才可以支撐大部分體重。九個月可以扶家具站,也會攀著大人或家具站起來,在九~十二個月之間,漸漸越站越穩,並開始出現扶家具側移,也喜歡被牽著手到處走,起初需要牽著兩隻手,慢慢地牽一手也可以走得很好,一般一歲到一歲三個月左右,寶寶可以放手站與走。
寶寶剛開始學會走時,速度還無法控制得很好,走路時雙腳張得很開,手也會常常高高舉起,漸漸地走路時兩腳打開約與肩同寬,平衡度更好,手舉的高度可越來越低,速度與方向控制也越來越熟練。
等寶寶走路姿勢較穩定後漸漸可以蹲下來玩,也可自己從地上站起來。直到兩歲左右,寶寶走的技巧已可非常熟練,且開始發展出跑與跳的動作。另外,寶寶也會對上下樓梯很感興趣,剛開始時需要給予較多扶持,兩步一階上下樓梯,幾個月後漸漸會一步一階上下樓,一般兒童在接近三歲時大多可以不用旁人扶持而自行一步一階上下樓梯,且通常上樓梯技巧比下樓梯先學會。

精細動作發展
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需要有大動作能力為基礎,並且要有正常的知覺發展與認知功能配合。寶寶在二~三個月大時,雙手多無目的隨意揮動,三~六個月時剛開始會握著搖鈴與搖動搖鈴,並會注意到外界事物,開始嘗試想伸手去碰觸物品,漸漸地可越抓越準,並且開始操弄玩具,例如翻轉、換手、撥弄……等。
等寶寶坐的能力發展出來,且視力越來越好,在六個月開始會想抓小東西,剛開始是用手指「耙」,到九個月時會發現寶寶可以用拇指與食指捏起小饅頭吃,或精細到可以抓起地上的一根毛髮。直到一歲時,寶寶已會將小物品放到杯子或其它容器內。
與大動作發展相同,家長也可以藉由「兒童健康手冊」中的發展診察項目來對照自己孩子的發展是否落在正常範圍內。表一提供一些居家簡單可行的參考方法作為觀察孩子精細動作發展的指標,需提醒者為:此乃參考指標,並非絕對標準,如有任何疑慮仍需請較小兒專科醫師或進一步檢查。



表一:幼兒精細動作發展進程(參考指標)
寶寶年紀
幼兒精細動作發展進程
一個月
會反射性抓住放入手中之物品。
二個月
眼睛隨物品移動可轉動90°以上。
三個月
雙手可移在胸前接觸。
四個月
可將用手抓住的物品送入嘴巴。
五個月
兩手均可抓緊小物品。
六個月
會敲打玩具。
七個月
坐著時手會各拿一塊物品,並可將物品換手。
八個月
手會像耙子一樣抓東西。
九個月
以拇指合併四指抓取物品,以食指碰觸或推東西。
十個月
拍手,敲打物品。
十一個月
會把小東西放入杯子或容器中。
滿一歲
以拇指和食指尖拿東西。
一歲半
自動拿筆亂塗,仿照別人從瓶子裡倒出東西。
滿二歲
會接球,會模仿畫橫線,可一頁一頁地翻薄書。
兩歲半
疊高八塊積木,模仿畫直線不偏離30°。
滿三歲
模仿畫圓形,學習用小剪刀、仍不會剪弧線。
滿四歲
模仿畫十字架。
滿五歲
模仿畫方形,模仿畫三角形。
滿六歲
模仿畫菱形。


如何促進幼兒動作發展

為人父母者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坊間也有許多促進幼兒動作發展的書籍與影視產品。事實上,給予寶寶充分、合宜的陪伴與照顧,並輔以適量的活動與刺激,相信寶寶必可發展得聰慧健康,以下謹提供幾項促進幼兒動作發展要點。
1.           照顧者瞭解寶寶的發展:照顧者應先對嬰幼兒發展的順序有初步的認識,藉此留心觀察寶寶的發展,寶寶發展各有不同,有些會跳躍某些階段,照顧者可適時多加訓練各個階段應有的發展並引導至下一階段。
2.           環境安全合宜:布置一個安全合宜的環境,有利寶寶發展。
3.           利用各種知覺誘發寶寶與外界接觸探索的動機:寶寶一直在利用各種知覺與外界互動,也漸漸發展出各項能力。所以照顧者可利用看(視覺)、聽(聽覺)、觸摸(觸覺)、頭部與空間關係(前庭系統)及動作……等以誘發與外界接觸探索的動機,加上適當的環境或活動安排以利不斷練習、建立動作技巧。例如:寶寶趴著時可以在前面跟他講話或給予玩具誘發他擡頭起來看,可以訓練頭部控制及頸部軀幹伸直的力量。當身體可以用手撐得比較高時,前面放寶寶感興趣的玩具可以誘導寶寶伸出一隻手玩,玩具再放遠一點,可以誘發寶寶爬的動作。
4.           動作技巧訓練:姿勢與平衡控制的發展也要循序漸進。通常會先維持姿勢,然後學著重心轉移,動作範圍越來越大,然後出現移動的動作,接著技巧逐漸熟練。例如:在練習肚子離地爬時,小寶寶要先會維持四足跪姿,照顧者可以協助把肚子托起來,再慢慢放開,讓寶寶學著自己撐住。如果撐得很好,可以在寶寶坐著時,給予玩具在前方伸手碰不到處,再協助寶寶的手向前撐,身體向前變成四足跪姿。再來寶寶會開始嘗試採四足跪姿並前後搖晃他的身體。當寶寶覺得越來越有信心,會開始想要伸出一手或一腳,也就開始學爬了,此時大人可以協助他移動手腳。
5.          常用訓練方式:
(1)翻身訓練:大人可以協助將寶寶的一手或一腳拉向對側,帶動翻身動作,讓寶寶配合作出動作。
(2)趴的運動:用浴巾捲成圓筒狀墊在寶寶胸下,可以幫助寶寶以手撐起身體。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趴在大人大腿上,練習四足跪姿。
(3)坐的訓練:讓寶寶採坐姿,四周用枕頭或凉被圍起作為保護,讓寶寶學習自己練坐。倘遇抱坐在大人大腿上,可給予前後左右輕微的搖晃,讓寶寶學習維持平衡,剛開始大人手抱(扶持寶寶背脊)的位置較高,隨著寶寶越坐越挺,扶的位置可以漸漸向下移,最後可僅輕扶骨盆或大腿。搖晃的幅度與速度視寶寶的能力,要在寶寶可以維持不倒與作出反應的範圍內,逐漸增加。
(4)站之訓練:利用矮几等高度與寶寶身高相當的物品,讓寶寶有機會練習站著玩。大人扶寶寶站立時,可以慢慢左右搖晃,助其練習維持平衡,或讓寶寶作出左右或向前跨步動作,誘發站立平衡反應。
貼心小叮嚀:
利用棉被或被單的遊戲:由兩個大人拉開被單成吊床狀,讓寶寶在中先左右翻滾或左右搖動,可配合唱歌或數數,既有觸覺訓練又可促進親子情感。



(5)觸覺訓練 (妙如請問:可以這樣說嗎?   妙如想的是,如果都是翻身訓練,是否將此段挪到第一段翻身訓練,然後分成較為年幼者7~10個月以(如上文(1) ; 此段為10個月以上。     或者將此段列為「觸覺訓練」?)讓寶寶側滾翻或利用被單、棉被,讓兒童的身體左右籓滾。藉這刺激的體驗,可喚起其觸感覺,在提升其身體意識上是極為重要的方法。



6.       學步推車:學步推車可以協助寶寶練習推著行走;但使用螃蟹車無助於寶寶早些學會走路,且使用螃蟹車之平衡方式與一般走路不同,所以除非特殊狀況,通常不建議使用。
結語
    每個人都是很特別、獨一無二的,因此寶寶發展粗細動作的進程也不一樣,父母不必操之過急。謹提醒父母或照顧者,以細心與耐心陪伴寶寶,並利用本文所提供之訓練方式協助或引導寶寶,幫助他們將每一項粗細動作都發展良好,即是為寶寶的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844&prev=20845&next=20834&l=f&f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