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孕期飲食

·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新店耕莘醫院中醫師許禎育


「唉!怎麼小腿又抽筋了?」、「手好麻,是怎麼了?」、「天啊!腳水腫到走路都會痛」……肚子正在孕育新生命的準媽咪是否為這些問題感到困擾?請中醫師提供好建議,為孕媽咪緩解這些不適症狀!
手麻、抽筋、水腫、皮膚癢?有辦法!
孕媽咪在孕期常見的困擾,以手麻、腳抽筋、水腫、皮膚搔癢等情形最為常見,新店耕莘醫院中醫師許禎育門診時,常見到孕婦因為腳部水腫,不僅腳變粗、鞋子穿不下,甚至有酸痛腫脹情形而上門求診。而在懷孕晚期,由於身體負擔加重,也許只是走在平地上,腿部、腳部突然抽筋;甚至晚上睡夢中,因為腳抽筋被痛醒。
手麻,媽媽會覺得睡到半夜或清晨,有時候是她們將手枕在枕頭或頭部下面,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一般人也會有。但有的人會覺得她們的臂膀會特別的沉重,或是睡覺之後才覺得。確實手麻也是很多人反應不舒服的部位。
對於孕媽咪感到困擾的手麻、腳抽筋、水腫、以及皮膚搔癢等問題,許禎育中醫師對此說明造成原因與緩解之道,提供給孕媽咪做參考。
Trouble1手麻
手麻情況常發生在懷孕中期,然而,許禎育中醫師指出:「與孕婦將手臂放在頭下或枕頭下睡覺有關。」
除了手麻,有些孕婦會感到胳膊沉重;有時會出現像抽筋般的疼痛感,或有螞蟻爬行感,主要是懷孕時期由於腹圍日漸增大,導致身體的重心會往前傾,身體為了保持平衡,致使脊柱骨產生變化而壓迫神經。
改善方法
避免手腕用力、肩膀過度牽拉
緩解、改善手麻的方法,即是避免手腕部用力,例如:寫字、打字、提重物等。睡覺時,除了頭部墊著枕頭,也可分別左右兩手的臂膀下墊枕頭,彷彿坐太師椅,不過,許中醫師提醒:「不要墊太高,主要目的是將肩部稍微撐高。」她解釋,由於頸部到肩部在平躺時有一個高低差,在肩頸部下墊個枕頭墊時,不會讓肩臂肌肉的拉力太大。
平常生活中,避免做過度牽拉肩膀的動作,正常的活動角度沒問題,例如:運動前的暖身伸展,將兩手往上舉像是頂住天,屬於適度的範圍。可是不要過度拉手、或拼命往側邊拉扯。除此,不要背沉重的物品、或讓臂膀長時間呈現下垂姿勢。
飲食原則
少冰冷
冰冷食物傷筋骨,建議少食用。
飲食方面,由於冰冷食物傷筋骨,建議少食用。除了冰冷食物,性質冷的食物儘可能熟食以改變它的性質,以瓜類食物為例,像小黃瓜、胡瓜、苦瓜等屬於涼性食物,雖然可以食用,但儘量經過烹煮而不要用涼拌作法。至於改善手麻,許禎育中醫師特別提供幾道食譜做為參考。
1.黃豆芽排骨湯
材料:黃豆芽、排骨各500g,山藥250g,核桃仁50g,蔥、鹽、米酒、胡椒粉等調料適量。
做法:將雞肉洗淨、切塊,黃豆泡軟,核桃取仁;同放入鍋中,加蔥末、食鹽、少許酒調味,小火燉約2小時取出,加胡椒粉適量,即可食用。
功效:補腎作用。麻木或抽筋與腎、肝、氣血有關,此道菜藉由山藥、核桃等食物帶出藥效,助於入腎效果。
2.地瓜小米粥
材料:地瓜、小米各150g
做法:地瓜洗淨、去皮,切成小塊;小米淘洗乾淨,放入鍋內;加地瓜塊和適量水,置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至熟,即可食用。
功效:補鈣、養血。在中醫的觀點,氣虛則麻、血虛則木;麻木其實是氣血不足。亦即身體有氣血循環不良、遭到壓迫或阻礙。因此,可用含有微量礦物質的食物來扮演調氣、調血作用。
3.天麻
做法:由於性味甘平,味道不重、口感較脆,可以搭配煮排骨湯或魚湯。
功效:緩解麻木症狀。
Trouble2抽筋
雖然年輕人不致於會缺少鈣質,但由於懷孕婦女需要提供營養給胎兒,因而可能缺鈣而引發抽筋,但主要引發原因,許禎育中醫師認為:「受寒。」此外,學理上,懷孕時期肌肉的興奮性增加,可能導致缺鈣或缺乏B群。通常B群扮演的角色是生化反應中的輔酶作用,可幫助修復神經。她解釋:「之所以抽筋,即是神經在下達指令、肌肉根據指令做事,然而中間的協調不佳,補充B群與鈣質的補充可改善這些情況。」
改善方法
輕輕伸直腿
至於緩解抽筋的方法,抽筋時可以延著肌肉走向輕輕的將腿伸直,藉此達到鬆緩。另外,可用熱毛巾敷在小腿肚或大腿後側,或將腳泡在熱水裡,以舒緩緊繃的肌肉。除了上述方式,輕柔地搖動足部也可改善抽筋。
當在睡夢時發生腳抽筋,可以下床慢慢走動,不過,許中醫師指出:「如果狀況不容易或很勉強,就別這麼做。」而另一個方法就是穿著拖鞋靠牆站著,藉此慢慢將腳拉直。而日常生活中,她建議孕媽咪維持充足的睡眠,注意室內溫度與腳部保暖。
飲食原則
維生素C+維生素B+鈣等食物
平常可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與含鈣食物,許禎育中醫師建議,維生素的補充盡可能從食物中攝取,不必要因缺乏某類營養素而購買單一營養補充品。
再者,她表示,所謂的營養補充品是讓不良進食、身體又大量消耗營養素的人快速補充,如此才是營養品的正確認知。
再者,少辣、少鹹、少油等重口味食物,而且也要避免攝取性質或溫度冰涼生冷的食物。另外,她也提供兩道改善抽筋的食譜。
1黃瓜燜鱔魚
材料:黃瓜150g,紫蘇10g,鱔魚500g,鹽適量。
做法:鱔魚去除鱔骨及腹內雜物,用鹽擦洗乾淨,用滾開水去除血水、黏液,切成小塊。鍋內倒油,待油熱後,倒入鱔魚翻炒,放紫蘇、黃瓜,並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放入鹽調味,攪勻即可食用。
功效:鱔魚的補養性質很好,可補血脈、立筋骨,此道菜不僅可強化筋骨,還可提供豐富的營養。
2黑木耳紫菜蛋花湯
材料:黑木耳50 g、紫菜20g、蛋1顆、麻油、鹽等適量。
做法:將黑木耳與紫菜分別泡軟、洗淨切碎。加水500毫升,煮至300毫升,打蛋、煮熟。最後放鹽、淋麻油。
功效:黑木耳為黑色,五行對五色,對應臟腑即是主腎、主筋骨;紫菜也有助筋骨;而雞蛋有養精髓的作用。因此,此道菜不僅助筋骨、暢通血路,同時補充了鈣質、鐵質、磷等營養。

Trouble3水腫
限制水分的攝取,反而會增加泌尿道感染機會。
懷孕時期由於體重增加快速、下腹部隆起、加上乳房也增大,都會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除此,由於下腔靜脈被壓迫、賀爾蒙的變化等可能讓水分滯留,因而出現水腫情況。另外,當體重增加一星期超過0.5公斤甚至更快時,要小心可能是妊娠高血壓。
改善方法
別站太久、按摩腳部
建議孕媽咪站立時間不要過長,著寬鬆衣服、偶爾將腿部抬高、泡泡腳、幫腳部做一些柔和的按摩都可改善水腫。至於按摩方式,許禎育中醫師說明:「先從大腿開始按起,從膝蓋慢慢往上按,到髖部。接著,再從小腿慢慢往上按。」除此,也可以輕輕按摩腳背,不過腳底心有腎經經過,如果按摩力道過大而產生痛感,可能對孕婦造成傷害,因此不要碰觸腳底心。
飲食原則
飲食方面,首先要有正確觀念,許中醫師指出:「如果限制水分的攝取,反而會增加泌尿道感染機會,再者,血液過於濃縮對身體並不健康。」因此,可以選擇利尿的食物來改善水腫。此外,水分的排出不一定是透過尿液,過於利尿反而讓水分分布不均,不見得有助健康。
1赤小豆山藥粥
材料:赤小豆50g、山藥50g、冰糖少許。
做法:先煮赤小豆,八分熟再放入山藥,煮熟加糖少許。
功效:赤小豆類似紅豆,然中藥使用的赤小豆較小顆,與紅豆有些微差別,不過也可以紅豆替代。赤小豆利尿,山藥性質甘平,可入脾胃。
2紅豆薑湯
材料:紅豆1杯、老薑5片。
做法:紅豆以冷水浸泡4小時;再將老薑與紅豆同煮,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繼續煮60分鐘,待紅豆煮熟軟,加入少量黑糖。
功效:養血利尿。紅豆助於水分代謝,薑可以溫暖中焦脾胃。
3陳皮冬瓜茶
材料:蜂蜜50g、冬瓜仁20g、陳皮6g
做法:將冬瓜仁、陳皮洗淨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熬15分鐘,去渣取汁,加入蜂蜜調味。
功效:陳皮可調中理氣、冬瓜子補肝益脾消水腫。
中焦脾胃
五臟、消化道都在身體的中段,中焦指的即是消化道,胃、脾、大小腸等。
Trouble4皮膚搔癢
皮膚搔癢是孕期常見的生理現象,與體內的賀爾蒙變化造成的膽汁鬱積有關。有的孕婦可能只是稍微癢,但也有會感到極度搔癢,原則上產後會消失。如果搔癢較嚴重時,許中醫師提醒:「建議提高警覺,瞭解肝功能是否受影響。」
改善方法
養血祛風
中醫裡,重口味會讓身體多調一分元氣來消化。
中醫的治療會使用一些養血藥物。所謂「諸溼腫癢皆屬於心」,而中醫的心,不只指心臟,還與思慮、心神有關,像睡眠也與心有關,所以養血即養心。養血、養心、祛風都是癢症的治法。食物中的紅莧菜、紅鳳菜、櫻桃都可養血,生活快樂減少煩惱晚上好好睡覺也都是養心的簡便好方法。有時祛風會使用外治法,即是將藥材煮過後,再兌入冷水,讓孕婦進行坐浴,藉由皮膚吸收藥性。
至於改善皮膚搔癢的其它方法,保溼是必要的,不過有時皮膚搔癢並非起因於皮膚表面的乾躁,因此,有時保溼仍無法有效緩解。因此,要先瞭解引起皮膚搔癢的原因並配合治療。此外,洗澡時的水溫別太高;挑選溫和的沐浴用品;選擇材質天然、柔軟的衣物,避免刺激皮膚。
飲食原則
少吃太辣、太燥性的食物,雖然適度的辣味可以開胃,但太辣時會造成動血,許中醫師解釋:「中醫裡,重口味會讓身體多調一分元氣來消化,這也是清淡飲食可減輕身體負擔的原因,同時較能吃出食物的原味。」
給孕媽咪的溫馨提醒
1懷孕後期不宜穿高跟鞋或涼鞋
高跟鞋對腳部的支撐不夠,而涼鞋容易撞到腳趾,許禎育中醫師表示:「腳上分布很多穴位,連腳趾邊都有。不小心撞到,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流產。」因此,建議穿平底的包鞋,既能保護腳,也能讓身體有很好的支撐度。
2使用托腹帶
托腹帶可平行協助腰椎做支撐,減緩腰部壓力。
3睡覺時用小枕頭手腳墊高
睡覺前,可用個小枕頭墊在手腕及腳踝處;也可在肩膀部位稍微墊高,改善血液回流不順暢。
4維持產前運動習慣
許禎育中醫師根據醫學論文指出:「一週23次規律運動、每次15分鐘,懷孕前可助於保持良好的體質狀態;懷孕後,能讓寶寶較健康,而持續運動對於生產也有幫助。」
5檢查牙齒
準備懷孕時,建議懷孕前6個月做好口腔檢查。有文獻表示:「孕婦的牙周病愈嚴重,愈易引發早產和新生兒體重偏低。」此外,蛀牙問題若沒處理好而造成嚴重發炎,可能導致全身性的血液感染,亦即「敗血病」,不能不慎。再者,許禎育中醫師表示:「寶寶的蛀牙細菌是媽媽傳染給他的,因此要注意口腔護理。」
許禎育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現任: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

外食孕媽咪,吃出營養真Easy

·         採訪撰文/魏婕綝
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柯淑貞
現代人的外食機會多,而且食物的選擇琳瑯滿目,稍不小心就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對於經常三餐在外的孕媽咪怎麼吃得健康、安全?有哪些外食的原則必須注意?
外食孕媽咪,吃出營養真Easy
根據衛生署統計,國內的外食人口高達七至八成,顯示國內許多上班族在外工作,加上工作忙碌,常常三餐不定時,也因此多為外食一族。不過,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柯淑貞指出:「目前沒有特別針對孕婦進行外食人口調查。」
外食,為孕期帶來4風險
1過量的油脂、鹽分與蛋白質不均
經常外食的孕媽咪,可能有油脂、或鹽分攝取過多的狀況,以自助餐、快餐的便當為例,除非是健康訴求的餐飲,油脂和鹽分才會較低,否則一般而言,鹽分與油分還是會偏高。另外,也有一些孕婦為求方便,在便利超商選購餐食,柯淑貞營養師指出:「不注意食物搭配確實很容易造成飲食營養不均的現象,例如:蛋白質過多或不足,蔬果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2體重增加太快太多
當脂肪、熱量攝取偏高過多時,會讓孕媽咪的體重增加太快太多。柯營養師解釋,體重增加太快太多,除了胎兒長得較大,媽咪太胖至懷孕後期,可能引發孕婦妊娠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的相對危險性增加,這對媽咪跟胎兒而言,都會提高生產的危險。
3孕期水腫和血壓偏高
除了脂肪,經常三餐在外也會讓鹽分攝取過量。特別是婦女懷孕時,味蕾味覺改變可能變得較重口味或喜歡辛辣食物,然而,若媽媽本身已有血壓問題或慢性疾病,就要特別注意,吃得過鹹,愈可能產生水腫和血壓偏高的狀況。
4膳食纖維、葉酸、鐵質攝取不足
再者,根據衛生署對於孕期媽咪的飲食攝取與營養調查,發現國內懷孕女性的葉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鐵質等有攝取不足的情況。尤其隨著孕期週數的增加,攝取不足情形愈嚴重。柯營養師說明,以外食族的孕媽咪而言,能吃到足夠蔬菜的機會確實會較少,每一餐隨意吃一些,因而使得葉酸、膳食纖維的攝取量較不足。若缺乏葉酸,容易有胎兒神經管的發育問題及貧血的狀況,所以,在預計懷孕或懷孕初期,即要注意葉酸的攝取。
針對3孕期,怎麼吃得營養?
對於必須經常外食的孕媽咪,每個孕期的飲食該如何搭配,才能均衡攝取營養?
第一孕期
葉酸
三餐定時定量,最基本、也最重要。
首先要著重的,柯淑貞營養師指出:「三餐定時定量,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在第一孕期,建議多攝取富含葉酸的食物,例如:深綠色的蔬菜,像波菜、花菜、地瓜葉、芥藍菜等,或是瘦肉、豬肝、酵母等,皆有豐富的葉酸。再者,初期來說,不用增加太多熱量,約為150卡即可。柯營養師常見到一些媽媽在懷孕初期時,飲食沒有顧忌,導致體重一下子增加太多,而此為不正確的做法。
她解釋:「體重真正增加得較多、較快是在第三孕期,而且是增加在寶寶的部分。」因此,當第一孕期的體重增加太多,則多半是增加了媽媽的體重。因此,懷孕初期別刻意增加太多熱量,建議增加的食物及份量約比平常多一份水果(一個網球大小份量)、一份蔬菜(熟約半碗)及一杯牛奶(240毫升)等。
第二孕期
鈣質、鐵質、蛋白質、葉酸
到了第二孕期、第三孕期,由於是胎兒的器官跟組織漸漸發育及熟成階段,孕媽咪的體重增加會比較快,增加體重的部分以胎兒居多。尤其到了後期,每個星期可能增加0.25公斤,有的甚至會增加到0.5公斤,整個孕期體重增加之合理範圍913公斤。
因此,在這個階段,要攝取足夠的鈣質、鐵質與蛋白質,同時增加葉酸的攝取量。根據調查,很多孕媽咪在懷孕後期的鐵質和葉酸的攝取不足,由於葉酸及鐵質和造血有關,缺乏時可能產生貧血現象;而鐵不足,就會出現缺鐵性的貧血,葉酸缺乏則容易有巨球性紅血球性貧血,因此還是要適當的補充。
第二、三孕期的飲食,柯營養師建議每天增加300350大卡的熱量。至於如何分配300350大卡?像正常的成人一天建議攝取11.5杯牛奶,因此會建議懷孕後期可以每天再增加一杯牛奶;而豆蛋魚肉類等蛋白質不妨再增加一份(約3根手指大小)。全穀根根莖類,本來正常一天是23碗飯,懷孕後期可能要再增加半碗飯的份量。不過,半碗飯的熱量也可分從點心、或其他全穀根莖類的食物來替換,像燕麥片、地瓜、玉米等含纖維質食物。在水果方面,則建議一天攝取2份。
第三孕期
在第三孕期,媽媽可能會有便祕情形,所以主食部分可以改成雜糧飯,像胚芽米、五穀米飯。蔬菜方面,原先一天攝取3份,這時可以再增加一份變為4份,換言之,即一天要吃到兩碗煮熟的蔬菜。水果方面,每天從2份增加為3份,一份的量約為一個網球大小。不過,像有些水果會切片、切塊,若用碗裝來計算,大概是半碗到八分。而點心,則可以牛奶搭配燕麥片、全穀雜糧等。
外食孕媽咪必知5關鍵
關鍵》1早餐要吃
如果早餐沒吃,可能會造成血糖偏低,也容易讓孕媽咪感到疲累、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也可能導致中餐、晚餐所攝取的營養在利用上會不均,所以建議早餐一定要吃。
關鍵》2方便卻不隨便
孕媽咪經常會就方便性來選擇食物,然而,還是要注意飲食的內容,六大類食物盡量力求均衡。
柯淑貞營養師說明:「要有足夠的蛋白質、全穀根莖類食物,同時蔬菜和水果、奶類、以及油脂也要適量。」由於外食的種類多,可多方選擇,如果這餐的某種營養素不足,可以從下一餐或點心來加強。
關鍵》3多補充蔬果
在外面用餐時,不妨加一道燙青菜。然而,有些孕媽咪不愛吃青菜,會利用蔬果汁來取代。但實際上,蔬果汁所含的膳食性纖維並非如此充分,而且為讓口感好一點會添加蔗糖或果糖,造成攝取的糖分過多,等於吃到較不健康的食物。因此,還是建議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比較好。
關鍵》4.選擇水果或健康餅乾當點心
餐與餐之間的點心,可吃些水果或小蘇打餅。
餐與餐之間的點心,可吃些水果或小蘇打餅等較不油膩的食物當點心。柯淑貞營養師建議,也可吃一些水果,再搭一杯牛奶或優酪乳、牛奶加麥片,或是優酪乳加餅乾等,但儘量不要選擇夾心類或有內餡的餅乾,因其油脂與糖分會偏多。
關鍵》5.晚餐別吃太多、太油,以免反胃
另外,柯營養師提醒,晚餐別吃過多、過油,以免令媽媽反胃。像腸胃比較敏感、或有孕吐的媽媽,可能吃得太多或太油,對腸胃道負擔就比較大。太油膩就會有反胃的情況,所以建議別吃太飽,可少量多餐。宵夜可以增加點心部分,例如:煮麵、餛飩湯,比較簡單的可泡杯牛奶或喝優酪乳。
應遠離的3大類食物
1
高油脂類
高油脂食物,例如:培根、漢堡三明治、蔥抓餅、炸雞、鐵板燒、油飯、蛋糕等。像培根、漢堡所含的肥肉較多;而蛋三明治可能要注意蛋黃的膽固醇。其實,不妨做一下搭配,例如:換成菜包或饅頭。另外,也可以控制選擇的頻率和量,這些食物油脂多,容易增加孕媽咪的體重,要特別注意。
2高碳水化合物類
孕婦不宜多吃的食物,還有高碳水化合物,像果汁、(珍珠)奶茶、汽水、加味水、蜂蜜、甜紅(綠)豆湯等。柯淑貞營養師表示,很多媽媽愛喝飲料、汽水、紅豆湯或綠豆湯,不妨做一些變化,像新鮮水果直接食用,不要榨成果汁。如果真的想榨成果汁,建議連水果渣一起食用。
3飲料類
很多外食的孕媽咪在吃完飯,習慣搭配飲料,也許是咖啡或奶茶。其實,奶茶所含的奶精、糖量很高,一杯現搖珍珠奶茶的熱量可能高達300卡。再者,咖啡或奶茶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成分,對孕媽咪來說並不恰當。
用鮮奶取代奶精
因此,如果真的想喝奶茶,建議改喝鮮奶茶,別加奶精;糖分可選擇半糖或不加糖。而紅豆湯、綠豆湯則可以選擇無糖。如果是買來的紅豆湯或綠豆湯,可以加一點點新鮮牛奶,同時補充鈣質與蛋白質。同理,如果想喝咖啡,建議喝拿鐵類,牛奶多一些、糖份少一點。其實,如果真的想喝飲料,柯營養師指出:「檸檬愛玉或新鮮水果茶(不再加糖)是不錯的選擇。」
健康外食餐,營養師教你搭
總是三餐在外的孕媽咪,可以怎麼搭配三餐飲食,吃得營養又健康?
早餐
三明治+鮮奶+水果
對於三餐的健康外食,柯淑貞營養師指出,從早餐來談,分為中式、西式。西式部分,有些媽咪會吃三明治,不妨再加個優酪乳或鮮奶,如此,蛋白質和主食都包含了。然而,若覺得飽足感不是那麼足夠,可以帶個水果,像蘋果、柳丁、或橘子當早餐。

Note
》補充纖維質
中式早餐,若選擇飯糰或御飯糰,由於蛋白質含量較少,可以加杯含有蛋白質的豆漿,以及一個水果。不過,若擔心纖維質不足,可以選擇五穀米做的飯糰。若是麵食類當早餐,可一個湯麵加1塊豆腐再加一盤燙青菜。其實,若擔心纖維質不足,也可在午餐和晚餐可以增加蔬菜的量。
午餐
主餐+豆魚肉蛋類+青菜+水果
中午,有些媽媽會吃便當、麵等外食,如果選擇麵食,可以選擇清淡一些,像餛飩麵、餛飩湯麵;或加有蛋白質類的小菜,像皮蛋豆腐、白切肉、或是滷蛋(蒸蛋)再加一盤的燙青菜,另外,還可再加一個小水果。
由於麵食分為乾麵和湯麵,乾麵的油脂較多,因此建議食用湯麵。不過,若是吃乾麵,可以加一點開水稍微攪拌,再把麵撈起來,湯汁不要喝;然後,再加顆蛋、豆腐,或是燙青菜,如此就會均衡一點。倘若中午吃鐵板類,黑胡椒醬等醬料少加一些。而在主菜部分,會有魚或肉的選擇,魚的比例不妨頻率多一些,尤其深海魚所含的DHA較多,助於胎兒的腦細胞跟視覺細胞發育。
由於鐵板類較為油膩,飲料建議用茶或白開水來取代。下午的點心則可以選擇水果。
下午點心時間
豆漿+小籠包
晚餐自己煮,可彌補早、中餐營養不足處。
孕媽咪容易在下午感到肚子餓,特別是上班族孕媽咪,會準備一些點心在下午吃。柯淑貞營養師指出,「可視媽媽饑餓的狀態與進食量而調整。」如果午餐吃得少,下午的點心可增加一些,例如一杯豆漿加一個小籠包;或是米漿加一個茶葉蛋。不太餓時,不妨就單喝一杯豆漿、一杯鮮奶或吃一個水果。
晚餐
五穀或胚芽米飯+炸豬排+蒸魚+燙青菜+水果
很多人的早、中餐在外面吃,晚餐部分,柯淑貞營養師建議:「自己煮比較好,藉此彌補早、中餐營養不足處。」例如:白天時,蔬菜吃得較少,晚上可以加強膳食性纖維的部分。若早、午餐攝取得油脂較多,晚餐即可減少較為油膩的食物,自然而然,孕期的體重控制也會較得宜。
依主餐來調整配菜的選擇
如果無法自己煮,以吃自助餐為例,選擇主餐時,煎、炸等食物盡量少選;倘若真的很想吃炸物,選了炸豬排當主餐,配菜則盡量選擇燙青菜,而燙青菜也不要淋醬汁,藉此來平衡炸豬排的油脂。
另外,也可以挑小塊一些的炸豬排,再搭配清淡的蒸魚,青菜則選擇清淡的川燙或涼拌,如此油脂就會稍微少一點。而在米飯部分,不妨選擇約略半碗到一碗五穀飯。如果可以,飯後再加一份水果。
原則上,一天攝取23份水果,如果早上、中午或下午都準備水果,如此就能達到建議量。至於蔬菜部分,一餐選擇2道菜,每一道約為半碗的份量,即可達到一天的建議量。如果不愛吃蔬菜,不妨從米飯去加強,像吃五穀米飯,或在飯裡加地瓜、馬鈴薯等含有膳食性纖維的食物。
宵夜
魯味優於鹽酥雞
在半夜時,有些孕媽咪因為嘴饞或肚子餓而想吃鹽酥雞,柯淑貞營養師提醒:「不建議,油份、鹽份都過高。」
不妨選擇魯味當宵夜,柯淑貞營養師進一步解釋,不過,挑選食物時,要注意食物的變化度,而且,不要再加料或醬汁。
在食物的挑選,想增加蛋白質,主食類可以選一片米血糕,含有鐵質,以及能增加些微飽足感的米飯。而其它蛋白質,可以挑選一份肉、豆腐、或蛋;再加23樣蔬菜;不加醬汁或酸菜,以免鹽分攝取過量。
適度調整、搭配外食
在忙碌的社會裡,許多人為求方便,經常在外吃飯來解決三餐,然而,懷孕的準媽咪不妨依尋著營養師的建議來進行搭配、調整飲食內容,掌握營養均衡原則,同時兼顧及自己與寶寶的健康與營養,而且,也能在孕期間,良好的控制體重。
柯淑貞
學歷:中山醫學院營養系畢業、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研究所肄業
經歷:秀傳醫院營養師 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部營養師
資料來源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3455&page=6







****************************************************************

孕期飲食進補全攻略

·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李佩蓉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任曹榮穎 臺北醫學大
準媽咪聰明吃!
十月懷胎、孕育新生命是段很美妙的人生歷程。在懷孕期間,除了擔憂寶寶的身體健康外,媽咪們也開始格外關注「食」的學問──煩惱著自己該吃些什麼?怎麼吃?需不需要營養補充品輔助?食補或藥補對我合不合適……媽咪心頭盤據了千百個問號,《媽咪寶貝》請到了最專業的醫師以及營養師,替媽咪一次掃除心中所有疑惑!
一人吃,兩人補?孕期飲食該注意的……
「吃」真是一門學問,對於懷孕中的孕媽咪而言更是如此。為了寶寶的健康,孕媽咪每天努力加餐飯,可是,究竟吃多少才足夠?又該怎麼吃才能只胖寶寶不胖媽媽呢?
Check!孕期體重計算標準
不過,時常計算BMI對於忙碌的孕媽咪而言有些困難,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超音波主任簡立維說明,一般也建議女性在懷孕期間依「255」的幅度增加體重,整個孕期共計增加12公斤最為恰當:
1)懷孕前期:增加2公斤,不需刻意增加營養攝取。
2)懷孕中期:增加5公斤,每天增加300大卡的熱量和6公克的蛋白質。
3)懷孕後期:增加5公斤,每天增加300大卡的熱量和12公克的蛋白質。
懷孕期間若體重增加過多,除了媽咪自身行動不方便外還可能造成心臟負擔,而寶寶體重過重也會增加生產的困難度,造成產成遲滯、產道受傷、產後出血等併發症,若胎兒在生產過程中發生肩難產而造成鎖骨骨折、臂神經叢受損等併發問題。簡立維主任表示,在臨床的經驗中,其實大多數的女性都會增加超過12公斤,如果孕媽咪原先就有體重過輕或體重過重的困擾,也可以向醫師和營養師請教,在專業的建議下一同擬訂最適合妳的孕期增重計劃。
吃多少才夠?孕期每日飲食建議
孕媽咪每日攝取的熱量應該依每個人的活動程度而定,從基本的1850大卡起跳到活動量大的2600大卡都有,孕媽咪妳又是哪一種呢?
1)活動量低:
主要從事輕度活動,如看書、看電腦,一天約1小時不激烈的動態活動,如步行、伸展操,每日建議攝取1850大卡。
2)活動量稍低:
從事輕度勞動量的工作,如打電腦、做家事,一天約2小時不激烈的動態活動,如步行、站立乘車,每日建議攝取2100大卡。
3)活動量適度:
從事中度勞動量的工作,如站立工作、農漁業,一天約1小時較強動態活動,如快走、爬樓梯,每日建議攝取2350大卡。
4)活動量高:
從事重度勞動量的工作,如重物搬運、農忙工作期,或一天中有1小時激烈的動態活動,如游泳、登山,每日建議攝取2600大卡。
中醫解析孕媽咪體質 孕媽咪多為熱性體質
懷孕期間都不宜自行服用藥物
常有孕媽咪不約而同表示,懷孕以後覺得自己的體質變得燥熱,是不是真有這麼一回事呢?對此,我們特別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任曹榮穎請教,曹主任表示,女性在懷孕以後體質的確會變得比較燥熱,但懷孕也有一個特點,就是媽咪會強化自己調整的能力,所以原先體質就燥熱的人也不會因此變得更加嚴重,反而是原先體質較虛弱的孕媽咪,為了保護寶寶會變成「虛熱型」的體質,會有手足心煩熱(五心煩熱)、口乾舌燥、易流汗等現象,而這種體質的孕媽咪在懷孕期間身體狀況比較多,體質的改變常會持續到生產以後才會逐漸回復,產後也必須花更多心力調整自己的身體。
孕期用藥要注意
曹榮穎主任提醒,不少孕媽咪來就診時都希望醫師可以開藥膳方劑讓她們補身,但他並不贊同隨意服用藥膳,其實從均衡的飲食獲得的營養就是對寶寶最好的良方,另外,不管是中藥西藥,在懷孕期間都不宜自行服用藥物,如果身體上真的有任何問題必須用藥,也請先徵詢醫師的意見,以避免對寶寶造成傷害的可能。
烤炸辣冰食物不適合孕媽咪
孕媽咪在懷孕期間應該盡量少吃烤、炸、辣、冰等刺激性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能營養價值不高卻會大大增加代謝負擔,另外冰冷的飲食會降低身體內部(尤其是腹腔)氣血循環,所以應該盡量避免這些飲食,讓身體在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安然度過孕期,如果因為食欲不振非常想吃這些東西,也建議淺嚐即止。
破除7問題,怎麼聰明吃
行政院衛生署曾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蕭寧馨教授,進行飲食攝取及營養現況調查,經血液分析後發現,孕媽普遍有葉酸、維生素B1B2、鐵等營養素缺乏的情形,且缺乏的問題隨著孕期增加而日益嚴重,甚至在孕期進入後期又以鐵質的缺乏最為嚴重,缺乏率高達49.8%,換言之每兩個孕媽咪中,就正有一個人被貧血的問題況困擾著。
什麼飲食要注意?
食用水果和綠葉蔬菜以增加葉酸和膳食纖維
1)避免生食和未煮熟肉類:
懷孕期間應該儘量避免食用生食或未煮熟的肉類,以及容易受汙染的罐頭、醃漬類食物,避免不小心得到腸胃炎可能帶來的不適與體重下降。
2)過敏原止步:
本身有過敏史的孕媽咪,帶殼海鮮、奶、蛋、花生、芒果、奇異果等常見過敏原就必須避免,若對這些食物不會過敏,也希望食用以不會過量為原則。
3300毫克咖啡因為上限:
香醇的咖啡、清香的濃茶、爽口的可樂,一直是許多人的最愛,但是孕媽咪必須留意咖啡因的攝取上限每日不得超過300毫克,否則可能提高自發性流產的機率,或是生出低體重的小寶寶呢!
4)不可隨意服用藥物:
不管是中藥、西藥等任何的藥物,都請先向醫師諮詢再使用,避免對母體或胎兒造成傷害。
簡立維主任提醒,不管是一般人或是孕媽咪,都應該以「營養均衡」為最重要的飲食原則,孕媽咪平時應多食用水果和綠葉蔬菜以增加葉酸和膳食纖維,多攝取全穀類補充維生素B1,多攝取奶類以增加維生素B2及鈣質,多攝取乾果類以增加維生素E,並適量補充紅肉增加鐵質。如果因為時常外食或檢查發現有部份營養不足,在醫師和營養師的建議下也可以服用適量的營養補充品,維護媽咪和寶寶的健康。
孕期可以藥補嗎?
9個多月的孕期對每個女性來說都是最甜蜜的負擔,因為體內多了一個新生命正在媽咪體內成長茁壯,所以媽咪必須負荷更多能量攝取和廢物排除的工作,除了前文提及的烤炸辣冰食物應避免,為了給孕媽咪和寶寶更多營養,有時長輩會燉人參雞湯等添加許多藥材的補品給孕媽咪食用,可是若原先身體沒有特別虛弱、營養失衡等狀況,一般不建議食用補品,孕期婦女的營養補充應該以食物為優先考量。曹主任表示,臨床上也見過孕媽咪吃到出現口乾舌燥、睡眠不安穩、皮膚起疹子、排便不順暢等症狀,這些都是太過溫補而引發的身體警訊,如果孕媽咪感覺到身體有些異常,就應該回頭省視最近的飲食內容並儘快就醫喔。
李佩蓉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經歷: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
現任: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
曹榮穎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博士班
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婦兒學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任/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講師/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臺中市中醫師公會理事暨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
簡立維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博士
經歷:臺北馬偕紀念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兼任主治醫師/日本東京大學產婦人科研究員/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優生保健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婦產專科指導醫師/美國不孕症醫學會會員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超音波主任/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副教授
完整內容請翻閱《媽咪寶貝》2012年1月號






**************************************************************
孕媽咪一次搞懂營養補充品
·         採訪撰文/魏婕綝
完美打造孕期所需營養
「吃葉酸幫助胎兒腦部發育?」、「服用深海魚油能減少寶寶過敏?」、「檸檬酸鈣比一般鈣片好吸收,更適合孕婦?」……令人眼花撩亂的營養補充品,功效說得言之鑿鑿,為了自己與寶寶健康的孕媽咪,如何選擇並適當補充營養?
完美打造孕期所需營養
一般說來,懷孕時期的營養攝取與平常無異,仍要維持六大類食物的均衡,亞東紀念醫院營養科營養師賴玉釧表示,根據最新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懷孕婦女可以此作為基礎來增加營養攝取。原則上,如果飲食都有包含這六大類,營養上應不致於過度不足或過多的情況,也可兼顧各類營養素,像維生素、礦物質等。
3孕期的營養管理計劃
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依照孕期的三個階段,配合每階段胎兒的成長與母體所需,由婦產科醫師與營養師建議準媽媽們孕期中的所需營養。
第一孕期(13個月):胎兒發育重要期
此階段,孕婦咪應盡可能從食物中均衡攝取營養,以供胎兒生長所需的養分,臺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許耀仁分析,包括優質的蛋白質、鈣、鐵與各類維生素等。
蛋白質
賴玉釧營養師說明,對於懷孕的婦女而言,正餐能定時定量很重要。在懷孕初期,熱量尚不需要增加,可是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所以懷孕期的第一、二、三期應增加10公克的蛋白質,一兩肉約含7公克蛋白質,如果每天喝2250C.C.的牛奶,加上一份的肉(豆、魚、肉、蛋、類,一份約1兩),蛋白質即很充足。原則上,豆、魚、肉、蛋,加上奶類等蛋白質屬於「高生物價」,學理上的高生物價,意即吸收利用率都較高、品質很好。
每日飲食指南
1.全穀根莖類1.54碗。 2.豆魚肉蛋類38份。
3.
低脂乳品類1.52杯。 4.蔬菜類35碟。
5.
水果類24份。
6.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油脂37茶匙、堅果種子類1份。
葉酸
關於胎兒的生長初期,許耀仁醫師指出,葉酸是不可獲缺的營養素,如果缺乏,很可能導致胎兒神經管缺陷,造成例如胎兒無腦症等。因此,孕婦從懷孕前1個月到懷孕的第3個月,最好每天攝取0.4mg的葉酸,而高危險群的孕婦,也就是曾經生過神經管有缺陷的嬰兒,像無腦兒、腦神經缺損;或習慣性流產的孕婦,補充劑量須較一般孕婦高,每天約為4mg
賴玉釧營養師補充,含有葉酸的食物,包括肝臟類、綠色蔬菜、豆類、五穀類、根莖類等。飲食攝取上,建議孕婦攝取糙米、五穀米、或者地瓜澱粉類等高纖維的澱粉類,營養素優於白米。而蔬果方面,水果一天可以吃24份(1份約1個拳頭大)。蔬菜則是一天35碟,盡量每一餐至少半碗到一碗的量。
鎂與維生素A
除了葉酸,許耀仁醫師說明,鎂與維生素A能促進胎兒的肌肉與骨骼的生長發育,可是維生素A不能過量。至於含鎂食物,包括綠色蔬菜、南瓜、葵花子、大豆、全麥食品等。此外,也可多攝取維生素B6B12,具有造血功能,至於含維生素B6的食物,包括雞肉、豬肉、魚類,蔬菜類、五穀類等;也可增加維生素C,像番茄、檸檬、草莓、蘋果等。
第二孕期(46個月):器官發展、體重增加
半個便當就相當於300卡熱量。
第二孕期和第三孕期需增加300卡熱量,賴玉釧營養師以便利商店販售的便當為例,一個便當多超過700卡,半個便當即相當於300卡,其實300卡的份量並非想像中的多。因此,不妨藉由牛奶、肉類的增加,以及每一餐能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同時著重質與量,不建議孕婦吃過多、甚至多增加一餐,以免造成懷孕期的肥胖。如此,胎兒發育所需的熱量即足夠了,若是超過則多胖在媽媽身上,產後較難瘦身。
DHA
另外,許耀仁醫師說明,46個月胎兒正快速發育,可補充一些鋅、鈣、維生素D以及鐵質。此外,深海魚類像鱈魚、鮭魚等,含有DHA、胺基酸、卵磷脂、鉀、鋅、鈣等營養,有助於胎兒發育,特別是腦部神經系統;而且它也含有Omega-3脂肪酸,能減低血液中的發炎物質。但如果孕婦害怕魚腥味引發孕吐,不妨多吃亞麻仁油,它可以在體內合成DHA;或以魚油膠囊補充。
雖然深海魚類的DHA會軟化細胞膜、增加養分吸收的能力、助於腦部發育,而且還能穩定子宮功能、預防早產、延長孕期等;可是,補充魚油的孕婦,建議到7個月為止;7個月後改補充卵磷脂直到生產。
不過,要注意的是目前深海魚類面臨嚴重汞汙染問題,要慎選魚種,美國食品營養管理局也列出像劍魚、鯊魚、馬頭魚、馬加魚等汞含量過高,食用後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因此,計劃懷孕的婦女、孕婦、或正在哺乳的媽媽切勿食用。
至於鋅的部分,缺乏時可能會影響胎兒包括腦、心臟等器官的發育,再者,鋅攝取太少時,媽媽的味覺、嗅覺、食慾會降低、營養吸收減少。含鋅食物,包括肝臟類,像豬肝、牛豬、羊肝,另外也有芝麻。不過要注意的是,懷孕早期不能攝取太多肝臟類食物,因為內含維生素A,不利胎兒健康。
鈣質
在鈣質方面的攝取,賴玉釧營養師認為:「不用刻意增加。」如果懷孕期間腳抽筋,不妨從鈣質含量高的天然食物著手,像奶類製品,包括牛奶、優酪乳、起士等,以及小魚乾等帶骨的魚;而綠色蔬菜也是很好的鈣質來源,例如:波菜、小白菜、海帶、木耳,或海產類植物,像紫菜、海帶等。
許耀仁醫師補充,孕婦可以曬曬太陽,提升維生素D的吸收,另外也可以攝取含鐵質的食物,像蔬菜、瘦肉、肝臟、紅肉等。
纖維質
通常在這時期孕婦容易產生便祕,不妨從天然食物攝取膳食纖維,改善便祕。至於膳食纖維可以從蔬菜、水果、五穀類攝取,它們同時含有一些微量營養素、B群、礦物質等。另外,賴營養師也提醒:「要維持活動量」,像散步對孕婦本身有很多好處,水分也要攝取足夠。雖然便祕多少可能發生,但盡量讓生活維持最好的狀態,能減輕嚴重度。除此,許醫師補充,也可多食用優酪乳、益生菌、乳酸菌、番薯等食物,都能助於改善便祕。
第三孕期(7個月~出生):器官重要建構期
要讓鐵吸收更好,可以同時補充維生素C
蛋白質
7個月後,寶寶在建構自己的體質,許耀仁醫師表示:「蛋白質要充足。」蛋白質最好一半是動物性、一半是植物性,動物性,像瘦肉、魚、牛奶、蛋。植物性,像豆類,豆漿、豆腐、豆乾。此外,這段期間的碳水化合物、脂肪、鹽分等攝取要減少。
至於脂肪方面,像亞麻仁油、葵花油、葵花籽油、葡萄油等植物性脂肪酸,對母體與胎兒的健康較好。而碳水化合物像蔬菜、水果、麵包等,在懷孕二、三期要適度,攝取過多容易變成脂肪屯積體內,造成產後瘦身困難。
另外,針對此時期的營養調整,許醫師提醒:「7個月後停止攝取魚油」,因為魚油所含的DHA在早期懷孕能預防早產,後期繼續攝取擔心可能會延長孕期。因此,想幫助胎兒的腦部發展,可以補充含卵磷脂食物,包括蛋黃、豆類製品、全麥類、硬殼果類等食物。
鐵質
第三孕期會建議增加鐵質部分。國內曾做的營養調查發現,國人的鐵質攝取不足以彌補婦女懷孕、分娩失血及泌乳時的損失。賴玉釧營養師指出,含鐵質食物的來源,像紅肉類、肝臟類、血類,像猪血、鴨血,以及深色蔬菜等。如果要讓鐵吸收更好,可以同時補充維生素C,例如水果,有助於鐵質吸收。如果有貧血問題,可讓醫師診斷看是否需要額外補充鐵劑,切勿自行購買。
維生素B
產前一個月可多補充維生素B群,尤其是維生素B1能減輕壓力。孕婦生產前會覺得壓力大,維生素B群可以紓緩緊張,也可減少頭風情況。像有些產婦生完後會有頭風症狀,需施打維他命B群以改善頭痛不適。
常見的12種營養品大解析
迷思1》葉酸能幫助寶寶神經發育?
解析:YES
許耀仁醫師建議孕婦從懷孕前1個月到懷孕的第3個月,每天攝取0.4mg的葉酸。
迷思2》孕婦專用奶粉+綜合維他命,營養充分?
解析:NO!當心營養過剩!
賴玉釧營養師表示:「不建議同時攝取,以免營養重覆造成過量(Overdose)。」孕婦專用奶粉與綜合維他命都是著重在強化孕婦所需的葉酸、維他命C、鐵質等。以孕婦奶粉為例,其營養含量可能是孕婦每天所需的一半,若再加吃孕婦維他命或是其他維生素BC等錠劑則則有過量的風險,可能不利於健康。因此,如果要補充,最好選擇其中一種。
迷思3》鈣片V.S.檸檬酸鈣,哪個好?
解析:
許耀仁醫師說明,碳酸鈣的缺點是不溶於水,加上與胃酸作用後容易產生氣體、造成脹氣,因此,兩者相較,檸檬酸鈣吸收比較好、吸收率最高,也較不會造成脹氣。
另外,賴玉釧營養師也補充說明:「還是要看鈣離子的含量。」市售的鈣片種類很多,除了吸收率,也要考慮原始鈣離子的量,畢竟屬於加工的營養,吸收率一定沒有天然食物好。因此推薦奶類作為鈣質來源為佳,因為牛奶不只含鈣、還有維生素D等可幫助鈣質吸收、增加吸收率,因此,還是建議從一般食物攝取。
迷思4》魚油可以降低寶寶過敏?
解析:YES
魚油具有DHAEPA,含有不飽和脂肪酸Omega-3,能降低體內產生發炎物質,改善、預防、改善過敏體質。除了魚油,許耀仁醫師建議,媽媽準備懷孕前1個月可以攝取乳酸菌,降低胎兒過敏體質。因為益生菌的好菌不僅多種,且含有免疫球蛋白E,可以保護寶寶的消化道、避免病菌與過敏原的侵襲。
環境+飲食,全面控管過敏原
懷孕4個月前就要做好過敏原的控制。
如果爸爸或媽媽本身有過敏體質,他也提醒:「懷孕開始就要注意,因為胎兒的免疫系統在4個月就開始起作用。」胎兒在4個月時,可能因為媽媽食用了過敏的食物或接觸過敏原,讓胎兒產生免疫球蛋白E去對抗而造成過敏。
因此,懷孕4個月前就要做好過敏原的控制。環境方面,注意不要有塵螨、灰塵、等,不吸二手菸、更不要抽菸。飲食方面,如果自己會對某些食物像海鮮類,有過敏現象,則盡量別吃。
另外,寶寶出生後,最好餵母奶69個月,因為母奶含有免疫球蛋白A能對抗過敏,約6個月後再讓他吃副食品,而且每週只添加1種,確定寶寶對於這食物不會過敏,再添加第2種,藉此減少嬰兒對過敏原的接觸。
迷思5》鐵錠能預防貧血?
解析:YES
但是許醫師提醒:「鐵劑服用過多容易造成便祕。」
迷思6》綠藻碇,調整體質預防便祕?
解析:YES
但許醫師建議,不妨多吃高纖蔬果、喝優酪乳,早晨起床可以喝一杯500C.C.的溫水,讓腸子蠕動,平時也可多散步,都能改善便祕。
迷思7》啤酒酵母能促進胎兒發育和母體健康?
解析:效果因人而異。
富含維他命B群的啤酒酵母雖能助於改善體質,但許醫師指出:「至於改善程度則因人而異,畢竟體質還是與遺傳有關。」
迷思8》維他命B群,改善孕吐?
解析:YES
賴玉釧營養師提醒:「不要自行買來補充,讓醫師診斷後再確定是否需要額外補充,會比較安全。」如果孕吐嚴重,飲食的部分要做調整,例如:早上可以吃一些餅乾、饅頭,以減少孕吐,飲料或湯汁類可與正餐固體分開食用,以避免嘔吐的情況。另外,要少量多餐,避免吃得太油。
除了維他命B群,許耀仁醫師表示:「可以喝一點熱的冰糖薑茶緩解孕吐。」薑能緩和腸胃不適;很不舒服時,再請醫師開制酸劑來中和胃酸。
每時期胎兒的增加重量
20週,約350克。7個月,約10001200克。
8
個月,約1800克。9個月,約2400克。
10
個月,約3100克。
迷思9》維他命C能改善失眠?
解析:無醫學根據!
懷孕早期睡不好可能是因為孕吐;後期,則可能是肚子大,會有壓迫感或腰酸。因此,許醫師建議,睡覺時不妨用托腹帶托住,但不要綁太緊。另外,腳抽筋也會令人睡不好,可多補充鈣質。再者,當胎兒愈來愈大,會壓迫到膀胱而造成頻眠等,影響睡眠品質,所以晚上要減少湯湯水水的分量;中後期可以做一些凱格爾運動,藉由收腹提肛訓練膀胱的力量。
除了生理,也可能與心理的壓力有關,例如:工作、寶寶等,睡前可聽一些音樂放鬆心情。
迷思10》維他命A最好少攝取?
解析:早期懷孕要控制量!
關於維生素A,早期懷孕若攝取過量會衍發胎兒發育的問題,導致畸胎。
因此,許醫師指出,懷孕3個月內的孕婦攝取量限制在4001250mg。至於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像肝臟類;蔬菜類則有胡蘿蔔、菠菜、蕃茄、紅心蕃薯、南瓜、油菜、茼蒿、韭菜花、蕃薯葉、空心菜等,以肝臟含量最為豐富。
賴營養師補充說明,維他命ADEK屬於脂溶性維他命,累積過量會產生毒性,基本上,不建議刻意補充這類營養品。
迷思11》珍珠粉能養顏美白、寶寶皮膚好?

解析:
許醫師說明,膚色主要與遺傳體質有關,醫學上也沒有珍珠粉能美白的根據。其實,珍珠粉的成分主要是鈣質,而且有汙染源問題,品質要慎選。
迷思12》黃蓮粉解胎毒?
解析:
許耀仁醫師表示,建議找合格的中醫師依據個人體質調配。雖然黃蓮能解胎火,可是不代表不會黃疸。再者,像有蠶豆症的寶寶,就不能食用黃蓮,可能會造成溶血情況。
天然的尚好!
每一類食物需要重視多樣性。
在孕婦的營養攝取,總的來說,許耀仁醫師表示:「還是以天然食物為主。」其實,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很容易有營養不均衡的情況。因此,賴玉釧營養師建議,除了注重食物的均衡度之外,每一類食物也需要重視多樣性,例如對於外食族,自助餐就是不錯的選擇,在挑選蔬菜時可以增加多種色彩來攝取。如果蔬菜水果攝取量較少,不妨打成蔬果汁,但不建議買市售的果汁飲料來取代,還是以天然食物為主。
至於在攝取營養補充品時要謹慎。最近有一些研究以及實際的例子,發現營養若是過量反而對某些疾病不利。
許耀仁
學歷:臺北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慈濟大學臨床助理教授、教育部講師
高雄長庚鳳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英國牛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醫學進修 現任:臺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賴玉釧
學歷: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研究所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資料來源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1655&pag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