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如何讓小朋友辨別各式各樣的樂器與認識?


▲若是自行買些小樂器可以幫助孩子的辨識能力,現在坊間也有許多的CD..
譬如:樂器獨奏或小小樂隊,裡面的曲目就蠻多的=>家樂福&台糖就蠻多的囉。您可以參考.....

▲可以放音樂、兒歌給孩子聽,或是利用一些家裡的東西作為樂器,藉由簡
單的克難樂器,帶著孩子的手跟著節奏發出聲音。如果有使用洗衣板洗衣服
,可以跟著洗衣的節奏一邊唱歌,給予孩子不一樣的聲音刺激。
 
▲聽聲音找樂器。準備兩到三種樂器放置在孩子正前方,自己也有另一組同
樣的樂器,坐在孩子後方。搖晃其中一種樂器,孩子要聽出是哪一個樂器發
出的聲音,並找出同樣的樂器搖晃。熟悉之後,可以做出不同節奏,孩子也
嘗試跟著做出該節奏。
 
▲聽聲音找圖案,利用市面上的有聲圖書,例如信誼出版社出的《耳聰目
明》;或是家長錄下生活中孩子常聽的聲響,自行拍照、護貝製作圖片,讓
孩子從一兩樣聲音開始練習,聽到聲音找出該聲音的圖片,再漸進增加不同
聲音;之後可以拿掉圖片,讓孩子聽到聲音就能說出發該聲音的物品。

提供您個人經驗--
通常我會買樂器圖卡--像是人類圖書出版社&華一...不少這方面的圖卡!
至於有沒有附CD,這得找找了!

轉貼這篇教學文章--敲敲打打培養音樂智能:
遊戲1/小小樂隊
讓孩子用耳朵聽、用手敲打,認識不同質料的不同音色。
適合年齡2-4
準備道具:塑料罐、玻璃罐、鐵罐若干個,大紙箱一個、音樂、任何可以敲
打的棒子。

遊戲說明:
1.引導者敲著三種不同的罐子,讓孩子用耳多仔細聽聽罐子所發出來的聲音,然後再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猜一猜是哪一個罐子的聲音。
2.請孩子站在中間,然後引導者從遠處敲打其中一個罐子,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指出聲音的方向。
3.讓小朋友用棒子敲打任何東西,包括門、窗、桌子等等,瞭解音色的不同。
4.用各種瓶瓶罐罐及大紙箱當成樂器,配上音樂,請孩子來一場即興的演奏。

注意事項:
1.不要讓孩子敲打易碎物品,避免孩子受傷。
2.要適時給予孩子讚美,讓孩子更熱於嘗試。

遊戲2/我是音樂家
經由圖片的認知與學習,認識不同的樂器;並聽聽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瞭解不同的樂器產生的不同聲音或音色。
適合年齡:4-5
準備道具:介紹樂器的唱片或錄音帶,樂器的圖片或演奏者彈奏樂器的照片或圖片。

遊戲說明:
1.引導者先將樂器介紹給小朋友認識,如小提琴等。
1)拿一張小提琴手正在拉小提琴的照片給小朋友看。
2)請小朋友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勢與動作。
3)聽小提琴獨奏的曲子,並請小朋友以剛才的動作配合曲子搖擺。
4)依先前的步驟,在介紹木管樂器如單簧管、長笛等;打擊樂器如定音鼓、三角鐵等;銅管樂器如小喇叭、法國號等也可以加入中國的樂器如古箏、鑼鼓等等。
5)聽音樂,請小朋友找出樂器的圖片。

注意事項:
1.請孩子辨別樂器的時候,可以請孩子指出圖片即可,不一定要強求孩子說出樂器的名稱。
2.如果孩子已經沒有耐心,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3.聽一種樂器獨奏時,最好可以以古典作品曲與一首現代流行曲交錯。

遊戲3/瘋狂配音員
模仿日常生活中可以聽到的音響節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想像力、創造力,讓學習效果更突出。
適合年齡:5-6
準備道具:空紙箱

遊戲說明:
1.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引導者和孩子一起杜撰一個故事。
2.說故事的時候,用空紙箱製造出一些適當的音響效果。例如:用手摩擦紙箱,發出腳步聲等。
3.一開始先用簡單的節奏音響。例如用指甲敲兩下停一下、或用手掌重拍等,接下來可以將多種不同的節奏聲音組合起來。
4.可以請孩子學習引導者的方式,試著來進行配音的工作。
5.改變故事,讓孩子注意聽,並讓孩子主動根據故事情節的改變,創作出屬於自己的音響效果。

注意事項:
1.這個活動的目的只要引起孩子注意聲音並模仿,所以故事不要太長,也不要有太複雜的變化,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這是一個激發想像力的活動,因此模仿敲出的聲音不一定要逼真,只要有不同的變化即可。
3.用紙箱製造聲音的效果雖然不如用各式各樣的東西配合來得豐富,但可避免樣式太多而使小朋友興奮過度,結果只顧著敲東敲西,難以靜下來聽故事及配音;並可讓小朋友發現單一的紙箱就能製造出多種的音響效果。

遊戲4/猜一猜
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體會並感覺接收的訊息,做出適當的反應。
適合年齡:3-4
準備道具:不透明的塑料罐數個,與銅板、彈珠等小東西
遊戲說明:
1.在塑料罐裝上數量不同的小東西。
2.在孩子的耳邊搖一搖。
3.讓孩子用聽覺辨別哪一個罐子裝的東西比較少、裝了什麼東西。

注意事項:
1.可以在孩子背後用各種樂器或器皿敲擊出各種聲音,讓他分辨相同和不同聲音的物品。
2.孩子焦躁不安的時候,或是玩得正高興的時候,不宜馬上要求他跟你玩遊戲。

鼓勵與讚美是提升人際的最佳方式,經常的讚美和鼓勵孩子,將可以讓孩子
學習如何看待別人的優點,並產生同理心

來源:幼兒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