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懷孕初、中、末期須注意徵兆

懷孕初期

1.

懷孕初期須注意徵兆

懷孕初期注意嘔吐、寒顫、發燒、,下腹痙攣性疼痛等症狀:
1.嚴重嘔吐,可能是妊娠性劇吐。
2.寒顫、發燒、小便灼熱感、腹瀉,可能是感染所引起。
3.下腹痙攣性疼痛,可能是流產的徵象。
 

2.

保健牙齒有一套

  齲齒與牙周病是國人最常見的口腔疾病,許多婦女在懷孕或生產後才發現病情變得嚴重許多,而出現「生一個囝子,落一顆牙齒」的無稽之談。
牙科醫師表示,孕婦的口腔衛生狀況普遍不理想,其原因不外乎:
1.嘴饞,尤其愛吃酸甜食品,卻無法做到隨吃隨刷的動作。
2.容易害喜嘔吐,嘔吐後想刷牙,有時因會引起另一波嘔吐反射而作罷。
3.荷爾蒙變化,尤其是黃體素的增加,使牙齦充血腫大甚至發炎,只要輕輕刷牙就會出血。
 

3.

貧血與鐵質補充

  懷孕前三、四個月因害喜而嘔吐,造成食慾不佳而使得鐵質攝取不足;再加上孕婦體內多了胎兒在吸收養份,對鐵的需求較高,而易造成缺鐵性貧血;如果在懷孕前就有貧血者,懷孕時便可能使問題加重。
  孕婦缺鐵的症狀包括:臉色蒼白、頭昏、眼冒金星、體力及精神差。若孕婦出現上述症狀,應請教醫師判斷是否貧血。
  孕婦體內因多了胎兒在攝取營養,理所當然的需要更多的營養份,所以多數孕婦會有貧血現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孕婦多補充含鐵的食物,對每個準媽媽而言都是必要的。
 

4.

嗜睡現象

  懷孕初期,孕婦常感精神不濟,動不動就想睡覺,其實無需太擔心,嗜睡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醫師指出,孕婦的基礎新陳代謝增加,妊娠期母體分泌系統產生變化,體內熱量消秏快,血糖不足,都是嗜睡的原因。此外,懷孕初始,焦慮、期待的心理層面影響程度其實大於生理層面。幻想在子宮裡成長的新生命有著天使般的面容,卻也擔心胎兒是否健康,身材是否變形走樣,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懷孕心情,讓新手媽媽更加疲憊不堪。
  足夠的睡眠對孕婦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嗜睡情形影響了生活或作息,建議準媽咪可以少量多餐,維持血糖一定濃度;此外,疲倦時不妨小睡片刻,但最好不要超過一小時,以免夜裡失眠。而丈夫心理上的支持與行動上的關懷更是莫大的幫助。





************************************************************

懷孕中期

1.

懷孕中期的警告徵兆

懷孕中若發生以下狀況,須提高警覺:
1. 持續性嚴重嘔吐,可能是妊娠性劇吐,或肝功能不良引起。
2. 陰道有液體分泌物流出、出血或羊水,可能是早期破水或感染所引起。
3. 寒顫、發燒、小便灼熱感或腹瀉,可能是感染所引起。
4.
 
胎動改變,在初覺胎兒活動以後,突然胎動消失或胎動的形式或量情形有改變,即可能是胎兒處於危險中,或子宮內的胎兒死亡。

2.

是調整睡姿的好時機

  一般人不管是趴睡、仰睡或是側睡,只要個人習慣、舒服就好,並無關身體健康;但是孕婦則必須適時的改變睡姿,以因應身體上的改變。
  孕婦因為肚子上有負荷,如果依照一般人的睡姿,將不符合人體的生理解剖構造;因此,孕婦最好採左側躺的睡姿。
  由於後腹腔的脊椎右邊的下腔靜脈,負責下肢血液循環至心臟,仰睡或右側睡會壓迫到下腔靜脈,造成下肢水腫、麻痺甚至抽筋,所以左手在下的左側躺是最佳的孕婦睡姿。
  平常睡姿非左側躺的孕婦,該怎麼調整睡姿呢?
  懷孕初期肚子還不大,睡姿可和平常一樣;但是到了懷孕中期,肚子漸隆起,可在此時嘗試改變睡姿,讓自己改成左側睡;到了末期,就一定要改成左側睡。孕婦除了左側躺之外,可將下肢墊高1530度,於兩腿間夾一枕頭,讓自己能有個輕鬆舒適的睡眠。
 

3.

可充份享受孕期生活

  中國古代對懷孕期間的性生活有許多禁忌;而現代人也多少有些顧忌,主要是擔心精子把細菌帶進子宮,引起陰道發炎,造成流產、早產、早期破水等後遺症。
  但是根據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統計發現,正常的初產婦,孕期性行為並不會引發陰道炎或早產;而且性姿勢和性活動姿數,對妊娠也不會有負面的影響。
  一般來說,懷孕早期因害喜而性慾減退,到中期就可以逐漸恢復。
  前三個月可能還不需要注重姿勢的調整,第四個月開始,姿勢便很重要,可參考坊間介紹孕期性姿勢的書籍,不妨各種姿勢都試試看,只要不壓迫到腹部就好,雙方覺得舒適、享受是最重要的。
  健康愉快的媽咪,才能孕育出健康愉快的寶寶,所以懷孕期間,夫妻感情和諧與否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建議身體正常的準媽咪,仍可充份享受孕期性生活的樂趣。
 

4.

小心便秘引發痔瘡

  懷孕中期起,準媽媽因子宮增大,壓迫到後方的腸子,使得排便時不易用力,排便更形困難;而且懷孕時腸胃蠕動不好,腸胃中食物中食物的運送比懷孕前慢30% ,因此容易造成便秘。
孕媽媽應於日常生活中:
1. 維持定期排便習慣,排便時不要用力過猛。
2. 多喝水。
3. 多吃纖維類食物。
4. 每天早晚做輕微的運動,如散步、體操等。
5. 忌食辛辣、燥烈的食物。
  懷孕中的持續便秘,很容易引發痔瘡;再加上懷孕增大的子宮會壓迫肛門,妨礙血液循環,引發瘀血而造成痔瘡。要避免發生痔瘡,首先必須要預防便秘。




**************************************************************

懷孕末期

懷孕末期須注意產兆

懷孕末期若有以下產兆發生,宜提早赴院檢查待產:
1.血液先露,是產前72小時之徵象,陰道有粉紅色、量稀少、含有粘稠之粘液。
2.破水。
3.
 
子宮收縮,產婦須記錄收縮之姿數、時間和程度。第一胎產婦在末達每5分鐘之陣痛,或多胎產婦在末達每 10分鐘規則性收縮一次,通常可在家中觀察。但是如果產婦離醫院之車程在20分鐘以上,或曾有急產史,則需依情況而改變,宜提早赴院檢查待產。
 

避免遠行

  懷孕末期的準媽咪最能顯出孕味,相對的,大腹便便的身軀也增加行動的不便。為了自己,也為了寶貝著想,此時可要注要調節活動量,減少遠遊行程規劃,別讓體力透支,傷了自己,而增加早產的機率。
  一般而言,醫師通常都會建議,接近臨盆時刻的準媽媽最好能「稍安勿躁」,避免增加活動量。更何況長途旅行必須忍受舟車勞頓之苦,對於進入懷孕末期的準媽媽來說是一大考驗。除非必要,懷孕的母親不必增加自己與胎兒的負擔,因為後果可大可小,可別跟健康與安全開玩笑。
  忍一時海闊天空,再過不久寶寶出世之後,再好好安排旅遊行程,到時少了懷孕時增加的重量,這樣的行程規劃不是更為輕鬆愜意嗎?
 

避免開車

  老一輩的人時常告誡孕婦最好減少出門以免動了胎氣。當然,這並不代表孕婦們都必須「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畢竟,現代女姓多為職業婦女,即使大腹便便也都得早晚奔波往返於職場的路途。
  懷孕的婦女雖然不必苦守家中,但對於交通工具的選擇就要特別的謹慎小心。尤其,平時自行開車或騎乘摩托車上下班的孕婦,最好考慮以乘車做為代步的方法。
  而且懷孕末期,肚子已明顯隆起,頂著大肚子開車,手離方向盤較遠,子宮和方向盤迴旋的空間較小,自然增加危險性。
  因此,離產期越近的孕婦,對於開車這件事更要敬而遠之。
  還有孕婦搭車時,最好能繫上安全帶。因為,安全帶除了能保障行車安全外,更具有托腹帶的功能,可以減少準媽咪乘車的不適。總而言之,行的安全是每位孕婦咪的生活準
則。
 

食物攝取

  胎兒的營養來自母體,雖然說孕婦在懷孕期間應攝取均衡營養,但每個階段胎兒器官系統有不同變化。
  針對此時胎兒器官系統發展特別需要的營養,準媽媽應多吃魚、肉、蛋、奶、綠色蔬菜、米飯、麵條、肝......等食物,這樣可以培育出頭好壯壯的健康寶寶喔!
  懷孕後半期因胎兒發育快速,母體胎盤、子宮、乳房增大、羊水及血液量增加,孕婦需增加蛋白質的攝取,最好有一半以上來自高生理價的動物性蛋白質。另外,這個階段可能出水腫、下肢腫脹的情形,宜吃低鹽食物及米粥、紅豆湯、綠豆湯,來改善症狀。
  想生出皮膚白皙、粉粉嫩嫩的漂亮寶貝嗎?再告訴妳一個小秘訣:可吃一些豆腐、豆漿、鳳梨汁,效果不錯呢!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vocation/child_care/ks_sd/newmother/dir1133.htm




****************************************************************

懷孕初、中、末期腹痛DIY

  由於懷孕時,器官臟器相對位置改變,膨脹的子宮會阻礙腹部腫瘤的發現;以及懷孕時期,病症腹與因懷孕而引起的腹部不適,難以區別等因素所致,所以,即使是小小的不舒服,也不應該掉以輕心!

  提供一個簡易的自我檢視法則(可以大概了解自己可能的狀況),妳只要按照本文所附的流程圖自我對照,應該就可以大約了解,妳目前需要什麼樣的協助 。





*****************************************************************

懷孕中期常見的不適與解決之道

  捱過前三個月易有流產的調適期,懷孕中期的準媽媽心情較為篤定,害喜狀況多半已經消失,加上約在第十八至二十週間出現胎動的感覺,孕婦較能擁有孕育新生命的紮實體會。
  簡介完懷孕早期常見的不適,再說說懷孕中期。這段時間是懷孕過程中公認最舒服的日子。
  捱過前三個月易有流產的調適期,懷孕也消失,加上約在第十八至二十週間出現胎動的感覺,孕婦比較能擁有孕育新生命的紮實體會。
  此時普遍上行動自如,無後期大腹便便的累贅感,也沒有太大自我身體形象的福的母性風華,說這時候的女人最漂亮絕不為過。整個懷孕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這三個月有些是進入懷孕中後期開始容易出的問題,只是這些不適在程度上多半是比較溫和客氣些。
 

出血、流產、早產

  胎兒體重在五百公克之前產出稱為流產,之後至足月前為早產。雖然沒有早產和子宮外孕的威脅,仍有少數在此時才發生令人遺憾的事。早期流產半數以上可能與胚胎染色體有關,而此時所謂的晚期流產與早產則必須考慮母體本身異常,如感染、疾病、子宮缺陷、子宮頸閉間配合如免疫等問題。
  妊娠二十週後的早產,胎兒雖然仍有存活的機會,但越早越小的早產兒,早產的後遺症可能是揮之不去的夢魘,如何處理就見仁見智,需要好好的衡量討論。
  除了某些事先已知的母體異常,可以提醒準媽媽注意或及早預防外,對於第一胎或本身並無特別異狀的低危險孕婦只能提醒說:或有下腹不適,特別是子宮收縮或像月經要來的感覺,都要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
 

暈眩與昏倒

  孕期的暈眩與昏倒,主要是跟循環系統之心臟是否可以送出足額的血量給腦部組織有關,當姿態或子宮壓迫導致下身血液回流不佳時,就容易發生這些不適與意外。
  但是也要注意其他疾病異常的可能性,例如可能有高達百分之十五的年輕女性有些許心臟僧帽瓣脫垂的情形,平時少有明顯的症狀,懷孕期間少數有心悸、呼汲困難及昏倒等症狀。如果透過動作放慢,改正不良姿劫與足夠的休息,症狀仍不能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的話,就需要對您的循環系統作更詳細的評估。
  如果您的暈眩是屬於天旋地轉型的,再加上有耳鳴的現象,那麼您耳朵的平衡系統也需檢查一下。所以針對此種突發不適,需注意發生狀況時,您正在做什麼?有無預警訊號或及其他合併的異狀?搜齊資料以供醫生參考較能找出原因。
 

腿部抽筋的現象

  偶爾半夜腿部抽筋中斷了睡眠,也是懷孕中、後期許多人的痛苦經驗。原因可能與局部血液局部循環、酸鹼度或電解質有關。突然抽筋的因應方法是:將腳伸直,腳趾與腳掌緩緩彎向頭部方向,抽筋現象就會緩解,或由他人幫忙局部熱敷與按摩都有效果。
  傳統上會建議從食物中加強鈣質的攝取,加牛奶、起司或小魚乾等等。有人認為牛奶中也富含磷的成份,大大的干擾到鈣質吸收,而建議補充不含磷的鈣片。注意下肢保暖與儘量左側睡來避免循環不佳的因素,白天把握機會多休息,以減少肌肉有過多的乳酸堆積。
 

腰背疼痛

  不管頭胎或多胎,懷孕中、後期也經常聽到準媽媽們抱怨腰酸背痛,原因其實很多,舊傷新傷都有可能,譬如曾經腰椎受傷或脊椎其他原因的不正,都有可能因懷孕的負擔加重其症狀,肌肉、韌帶與神經都承受了更多的壓力。
  另外,有人認為懷孕時易有某種程度的骨質缺乏的狀況,腰脊骨質是一個弱點所在,可能也解釋了部份原因。除此之外,懷孕時因子宮壓迫或荷爾蒙造成某種程度的腎水腫?其至腎結石或腎臟感染發炎等,都可造成腰背的不適。
  另外也要考慮是否有因過多、過早的子宮收縮,造成間歇性下背酸痛之早產現象等。
  因應之道是:如果經醫師判斷不是需要住院或藥物治療的嚴重狀況,準媽媽們最好能注意姿勢、坐有靠背的椅子,必要時可加靠墊,腳底墊高讓膝蓋稍高於股關節。彎腰揀拾物品或搬重物、抱小孩均要小心,不穿高跟鞋,可試試托腹帶,再來仍是建議多休息。




*************************************************************

懷孕末期的不適與治療

  到了懷孕末期,準媽媽的所有辛勞終將告一段落,接下來便要準備仰接新生的喜悅。孕期的種種不適直到此時或許更為加劇,放寬心,只要度過這個時,期便能享受初為人母的喜悅。
  在漫長的懷孕過程中,母親身體正經歷一場形態與功能的重大改變。有些改變會從懷孕初期持續到生產,有些會隨懷孕週數增加而變得更明顯,例如子宮在懷孕末期會快地長大,而造成各種壓迫的症狀;另外也有些症狀是到後期才逐漸出現,以下我們將懷孕末期常見的問題做一個介紹。
 

大腹不適

  懷孕末期,子宮快速長大的結果,會使下腹部的腸道往上、或往兩側移動:有時候腸子會被擠到肝臟附近;子宮在長大的同時,也會作一個旋轉的動作。這些改變可能會對子宮旁邊的圓韌帶、寬韌帶造成一定程度的牽扯,在兩側鼠蹊部位會有被拉扯的疼痛。
  另外是骨盆腔,尤其是膀胱上恥骨聯合處,易有壓迫疼痛。這些不舒服的感覺,通常是可以忍受的,不需要特別的治療,上床休息會讓症狀減輕一些。如果疼痛變得厲害,或伴隨有其他症狀,如嘔吐、發燒等,要儘快找醫師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仰臥性血壓及頭暈

  孕婦的低血壓與一般姿勢性低血壓不同。一般人是臥床太久或突然站立時,導致暫時性大腦流量不足引起的。然而在懷孕末期,由於子宮體積及重量都大幅增加,孕婦在平躺時易壓迫下腔靜脈,使靜脈血液回流減少,心臟得不到足夠的回流血液,自然心臟血液輸出量也隨之減少,而造成血流灌注不足的問題。
  通常至少10%的孕婦在懷孕末期會有較明顯的不適,具體症狀是在平躺時忽然會感到心悸、頭暈、眼睛發黑、盜汗等。治療方式就是立刻改變姿勢,減少子宮對血液回流的壓迫,一般是建議左側躺,一方面可以增加回流到心臟的血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子宮及胎盤的血流量,避免胎兒受到低血壓的影響。
 

子宮收縮

  大部份的孕婦在三十週以前並不會感到強烈的子宮收縮痛,只會感到下腹部緊繃,摸到一個較硬的子宮而已,它收縮的壓力一般很少超過20毫米汞柱。到了三十週以後,子宮的活動力會逐漸增加,不僅收縮的力量增強,收縮的頻率也相對增加,這時候孕婦除了有緊縮的感覺外,甚至會感到疼痛。有時甚至會有每10到20分鐘的規則宮縮出現,尤其是在懷孕的最後一、二週最明顯,這就是一般說的「假性陣痛」。
  「假性陣痛」與開始生產時的陣痛很難區分。一般而言,「假性陣痛」會隨著姿勢改變、休息而慢慢恢復,但若是真的陣痛,則會從每20分鐘一次,一直增加到3分鐘收縮一次,而且可能伴隨。「見紅」、子宮頸擴張等變化。這時候就該找妳的醫師「求救」了。
 

水腫及靜脈瘤

  在正常的懷孕過程中,孕婦全身的「水量」可以增加6.5公升以上。其中的3公升存於母親的血液、乳房及身體組織中,加上越來越大的子宮阻礙了下肢的血液循環。這些因素都會讓下肢水腫的症狀,隨懷孕週數的增加而越趨嚴重,甚至有下肢靜脈曲張出現。通常這種水腫在經過一個晚上的平躺休息後會有改善;但是靜脈曲張則要到生產後才會恢復。
  預防方法包括避免長期站立或是坐姿,儘量臥床休息,使用彈性襪並配合大小適中的鞋子,也可以改善症狀及避免腳部疼痛。值得注意的是,若水腫擴及上半身比較異常,要小心是子癲癇症的先兆。不過到了三十八週前後,約有三分之一的正常孕婦在臉、手等地方也會出現腫脹的感覺,最好讓醫師作進一步的檢查與判斷。
 

呼吸困難及胸悶

  這個症狀在懷孕的婦女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後三個月,橫膈膜上下活動會受到增大的子宮影響,孕婦需增加每次呼吸的深度,才能讓寶寶有充分的氧氣。這種呼吸深度的增加,常會讓人有「喘不過氣」的感覺。這種擠壓效應在多胞胎及羊水過多的孕婦更明顯,常因為子宮過大壓迫到胸腔造成呼吸困難,甚至平躺時有簡直就是世界末日般窒息的感覺。
  減少活動量,保持愉快的心情,都會讓症狀減輕;臥床休息、左側躺等姿勢也會有幫助。若「喘」的症狀在平躺時比在坐姿時厲害,或是伴隨有嚴重的水腫,產檢時記得告訴醫生這種現象,有時候「喘」是其他疾病的先兆。
 

頻尿及尿失禁

  整個懷孕過程中,有兩個時期會容易發生頻尿的現象。首先是懷孕早期子宮開始長大時,其次是當懷孕末期胎頭已經主入骨盆腔時。這是因為膀胱壓迫使容量減少所造成的,同時加上骨盆腔內器官相對位置的改變,使膀胱承受的壓力增加。所以很多孕婦在懷孕時一用力就容易有尿液從尿道滲出,也就是所謂「尿失禁」。
  這些症狀大部份在產後都會恢復正常,但是要小心的是,若有泌尿道感染的話,也可能有類似症狀。尤其孕婦因為膀胱壁會變得水腫,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傷、感染,甚至往上造成腎臟感染,因此一旦有症狀最好找醫師鑑別診斷。原則上多喝水、多上廁所、不憋尿等都是預防感染的好方法。
 

腰背痛及雙手酸麻無力

  懷孕到了末期因為子宮急遽地長大,重量增加,使孕婦整個人重心都往前移。為了保持身體平衡,孕婦的腰背肌肉必須保持一定的張力,使上半身保持一個往後仰的姿勢,尤其若是孕婦穿高跟鞋的話,脊椎會承受比平常更大的壓力。
  另外,上身往後仰的同時,身體也會不自主的把肩膀及頸子往前傾以維持頭部的姿勢。這些姿勢的改變常常造成從頭部、肩膀到腰背的酸痛,甚至會牽扯到肩膀附近的神經,造成手的酸麻無力。
  因此,避免長時間站立及高跟鞋的穿著,保持適度運動以維持肌肉的強度,加上適量息的休息與局部熱敷,都會使背痛的情況改善。需要的話,可請醫師給予輕微的止痛藥,以減輕疼痛。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vocation/child_care/ks_sd/newmother/dir116.htm





*********************************************************************

妊娠高血壓

  從本月份開始,我們將一系列為您介紹高危險妊娠,供各位準爸爸、準媽媽們參考,本期首先介紹的是妊娠高血壓。對原本血壓就偏高的孕婦來說,妊娠期間宛如懷著一顆不定時的炸彈,深怕對腹中胎兒會有不良影響,本文將為您剖析子癇前症的症狀(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病因及預防,多所了解必可讓您安心受孕、免除疑慮。

  「妳的血壓偏高,尿液檢查呈現有蛋白尿,而且併發水腫現象,這可能罹患子癇前症....」。當孕婦聽到醫師的這番話後,先是一陣的疑惑,待弄清楚怎麼一回事後,又開始憂心忡忡,深怕懷孕過程不順利。如果像醫師所說的嚴重情形,影響了胎兒的發育,甚至危害了自己的健康,那時候該怎麼辦?為什麼別人懷孕時就順順利利,自己怎麼如此倒楣?自怨自艾的心情於是接踵而來。
 

妊娠高血壓-一顆不定時的炸彈

  自從知道自己有偏高的     體是不是逐漸失去健康,孩子的發育是否不如以往,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引爆。不論是懷孕引起的高血壓,或是懷孕前已罹患高血壓,都是一種不正常的病症。身體生了病,心情難免受影響,如何讓孕婦平安順利度過懷孕期,儘量減低胎兒的併發症,建立「雙贏」的局面,這才是醫師與孕婦所樂於見到的完結果。
 

產前教育和檢查-避免子癲前症

  懷孕前或懷孕前十二週出現高血壓,這種孕婦通常有特發性高血壓,即非懷孕所引起的高血壓。懷孕二十   ,包括尿蛋白、水腫及血壓高。懷孕第三階段(二十八週)以後才出現這三種症狀,一般認為是懷孕所引起的高血壓。前者在後期懷孕時更易引起子癇前症,產生抽筋或昏迷,母親及胎兒的死亡率特別高。
  有些孕婦不一定在懷孕初期就找醫師檢查,也不太注意自己和胎兒的健康,等到懷孕七個月去醫院才知道自己有嚴重的高血壓,而腹中的胎兒也呈現異常發育的情形。筆者曾經親身經驗類似的案例,孕婦的血壓高達200/160mmhg,腹中胎兒已經沒有心跳(這位孕婦曾多次在相同懷孕週數發生胎死腹中)。許多國內外的醫生認為只要有很好的產前教育和檢查,子癇前症應該可以儘量避免,最起碼可以提早發現此症的訊號,減輕可能產生的嚴重併發症。
 

子癲前症的高危險群

  「我會在懷孕後期血壓突然增高嗎?」害怕罹患子癇前症的準媽媽會如此擔心著。此症的發生率約佔5~1%。子癇前症有三分之二發生在初產婦,有子癇前症的家族病史、糖尿病、慢性高血壓及腎臟疾病的孕婦易得此症。年齡太輕的產婦及高齡產婦、多胎懷孕及葡萄胎的孕婦,也是子癇前症的高危險群。在產前,或者血壓達到140/90mmhg,小便出現微量蛋白,醫師及孕婦都應該提高警覺,而且此類孕婦更應增加產前檢查的次數。
 

子癲前症的臨床症狀與病因

  子癇前症的三大症狀:高血壓、蛋白尿和全身性水腫。它們出現的順序並不一定,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其他臨床症狀還有頭痛、體重增加、上腹疼痛、視力模糊、尿少、胎兒體重過輕或急性窘迫、凝血因子的耗損及胎盤早期剝離等。
  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症狀呢?雖然子癇前症的真正原因迄今仍沒有最好的解釋方法,但是其最主要的病理變化及是血管痙攣,及水份和鹽份的滯留。這些改變影響,減少腎臟的濾過功能,胎盤血量的供應也減少,於是便產生了血壓增高、尿中有蛋白及水腫現象,胎兒也有發育過小的情形。
  血壓持續過高的情況下,末稍血管損壞,胎盤血量更為減少,甚至壞死,對胎兒造成營養不良;水腫情形在各器官更為嚴重,發生在腦部造成頭痛及視力模糊,發生在肝臟造成上腹部疼痛,發生在腎臟就造成更厲害的全身水腫。最近有學者發現此類患者血中有較高濃度的血管內皮素,甚至攝護腺素也與子癇前症有所關係,因此利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可以抑制血小板製造TXA2(一種與攝護腺素相關的激素),藉以預防子癇前症的發生,或降低其嚴重度。
 

保持平靜、平常心渡過危險期

  雖然少數孕婦在產檢過程都很正常,但是在待產的時候卻突然發生子癇前症的現象。準媽媽們千萬不可因噎廢食,因為絕大部分的孕     兆,進而避免其發生或減輕嚴重度。
  如果真的出現子癇前症的徵兆,準媽媽不宜過度慌張,儘量保持平靜的平常心,尤其是胎兒尚未成熟,此時最需要的就是充分的休息(對降低血壓及消腫有效)、減少外來的刺激。飲食的控制(每天鹽份三公克,不宜偏高或過低;攝食高蛋白、低脂肪及低澱粉食物)。體重控制,以及偶爾使用抗高血壓藥物,在母親的身體許可範圍內,等待胎兒發育的成熟。有時基於孕婦本身病兆嚴重程度的考量,不得已必須讓早產兒出生;所幸目前對早產兒的照顧及醫療,已經比過去完善許多,相信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應該有所幫助。
 

預防勝於一切

  預防勝於治療,每一位孕婦在懷孕之後都應該接受定時的產前檢查,注意產前的知識,有問題即請教醫護人員,相信這種被誤認為「中毒」的症狀,一定可以獲得相當程度的避免。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vocation/child_care/ks_sd/newmother/dir117.htm








*******************************************************************************

所謂早產兒指的是懷孕週數滿20週,但未滿37週出生的小嬰兒。早產兒佔所有新生兒死亡原因的80%。所以只有對造成早產的原因充分瞭解後,才能避免早產的發生。從早期原因來預防
造成早產常見的原因及預防方法如下:
1.高齡或低齡懷孕
母親年齡較低(年齡小於17歲),或母親年齡太大(大於40歲)都不宜。
*盡量在適當年齡懷孕。
2.懷孕間隔時間太短
根據「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顯示,二次生產間的時間如果距離太近,可能會增加早產或新生兒死亡等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胎次過密少於半年
前一胎生產到下一胎懷孕之間若相隔不到半年,相較於一般胎兒,則下一胎發生早產、低體重兒(少於2,500公克)的機率增加四成。
*胎次過密低於一年
若間隔在一年內,則寶寶早產、低體重的風險也會增加一成左右。
3.孕期有泌尿系統感染
0.3~2%的懷孕婦女會發生急性膀胱炎。孕婦因為膀胱壁會變得水腫,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傷、感染,甚至往上造成腎臟感染,因為懷孕中高量的黃體素會抑制膀胱迫尿肌收縮,而增大的子宮體又壓迫膀胱進入腹腔,造成膀胱不易排空尿流,而輸尿管受到增大的子宮壓迫,形同輸尿管阻塞,更易導致輸尿管擴張。
*膀胱內壓
孕婦腹部出力時,如咳嗽、跑步、提重物,受力而增加的膀胱內壓,推擠尿液結果,尿液順著擴張的輸尿管逆流而上。此時如果尿液受到病菌感染,又無法完全將感染的尿液排空,病菌便由下泌尿道感染蔓延至上泌尿道。
*多喝水
所以孕婦每天至少要喝水2,000 c.c.以上,不要憋尿、上廁所由前往後擦拭,平時可以多食用蔓越莓汁,才能減少泌尿道感染的機會。
4.情緒壓力過大
母親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導致壓力相關荷爾蒙的產生,也會刺激其他荷爾蒙的連鎖作用而觸發子宮收縮造成早產。
*心情愉快
故保持心情愉快,也是防止早產的方法。
*少壓力
研究顯示,減少生活壓力可降低懷孕時期併發症的發生率。
5.曾有早產或流產病史者
*臥床休息
有早產經驗者,每天除正常睡眠外,最好能再增加一天二次,每次一小時的臥床休息,並自懷孕二十週以後減少行房,並使用保險套,以減少精液對子宮的刺激。
*避免行房
若子宮頸已擴張大於一公分,則應增加臥床休息及避免行房。
6.衛生習慣不良
*接受口腔治療
保持口腔衛生在懷孕時非常重要。罹患牙周病的孕婦,若未在胎兒較穩定的6至6個月內,接受口腔治療,口腔細菌可能造成全身性的感染誘發早產。
7.嚴重的營養不良
*飲食均衡
懷孕期間飲食必須均衡。加拿大研究結果指出,在懷孕期間營養不良的母綿羊,其胎兒待在母體的時間明顯縮短許多,這發現暗示著早產發生的可能原因。
8.避免身、心過度勞累
*避免提重物
懷孕20週後應避免過度用力的體能活動,避免提超過10公斤的重物。
*避免工作過勞
減少工作壓力、工作量,避免從事會增加腹壓的家事。每天開車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2小時。
9.抽菸、喝酒、嗑藥等不良嗜好
*避免吃檳榔
國家衛生研究院醫學和環境衛生研究組主任葛應欽,針對屏東、台東一帶186名孕婦,以問卷進行回溯調查,發現其中62名有懷孕不良的婦女,43%有吃檳榔,排除菸、酒的干擾因素,分析光是吃檳榔的孕婦,有生殖危害的機率是一般孕婦的2.8倍;另外從醫院內調查,發現危害機率提升到5倍,除了流產的機率高,嬰兒的出生體重也偏低。
*避免抽菸
根據臺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的研究,孕期內抽菸的婦女,早期流產的機率會提高,嬰兒體重較輕、身長較短、頭圍較短。而且也會增加周產期新生兒死亡及胎盤早期剝離的機率,嬰兒畸形發生率也顯著提高,嬰兒神經行為發展方面也會受到影響。如無法戒菸,至少應減少到每日10根以下。
10。生殖系統異常者
*手術治療
例如雙角子宮、子宮中隔者,因為子宮必須健全,胎兒才能在其中順利著床、生長。子宮若是畸形就無法順利懷孕,必須手術治療。
11。內科慢性疾病者
*甲狀腺機能抗進
例如有甲狀腺機能抗進、氣喘、癲癇、SLE的孕婦。因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對母體會造成許多的併發症,如造成流產、早產等,甚至增加子癇前症與鬱血性心臟衰竭的危險性。
12。人工生殖與多胞胎孕婦
*多胞胎
不少不孕症的婦女在人工生殖技術的協助下懷孕,一次植入多個胚胎以提高懷孕機會,因此產下多胞胎的比例也大幅提高。懷多胞胎婦女早產的機率為單胞胎29.6倍。
*避免行房
多胞胎的母親在懷孕末期最好避免行房。懷三胞胎以上,建議執行減胎手術減至雙胞胎。
13。 妊娠毒血症 *避免胎兒窘迫
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狀況不佳,長期處於不利的生長環境中,胎兒會出現窘迫徵兆,以致於產科醫生會考慮提早剖腹娩出。
*藥物控制
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因為母體高血壓無法用藥物適當的控制,為免得孕婦發生子癇症,所以便提前娩出胎兒。
14。孕期感染
*牙周病
細菌感染使身體免疫系統作用而引發早產的例子相當常見。細菌會隱藏在如產道、子宮頸及羊膜、胎膜等地方。即使細菌感染並非在生殖系統相關的地方,如牙周病,可能也會造早產。
*重視個人衛生
防制之道是注意個人衛生及健康,避免感冒、尿道炎、陰道感染等感染疾病的發生。注意身體清潔舒適,每天洗澡、換穿棉質內褲、避免陰道灌洗或穿緊身衣物。
15。 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早期剝離就是妊娠20週後或分娩期,胎盤的位置是正常,但是在胎兒出生之前,全部或部分從子宮壁剝離下來。
*加強產前檢查
預防要點在於加強產前檢查及保健,及時發現、治療妊娠毒血症、慢性高血壓症、慢性腎炎等。妊娠晚期避免腹部外傷及性行為。
16。 早期破水 未足月早期破水,主要發生在懷孕37週前,羊膜已自然破裂而造成羊水流出。*避免盆浴
避免產生早期破水的方法包括:洗澡時最好採淋浴方式,不宜使用盆浴、暫時避免性生活、不可使用陰道灌洗、注意危險徵象、定期返院產檢。
17。 子宮頸閉鎖不全 *子宮頸環紮術
接受過子宮頸的手術或懷孕間隔太密,易造成子宮頸閉鎖不全,應儘早接受子宮頸環紮術。
18。遺傳或染色體異常
*先天缺陷
大約每一百個新生兒當中,就有二至三個有先天的缺陷。早產分娩之所以普遍,是因為這些先天缺陷與其他危險因素相連,例如,羊水過多或過少、胎兒生長遲緩、母親的慢性病,或是感染。
19。 前置胎盤
*安胎
前置胎盤發生的出血是母體血,雖然出血量很少會達到休克的量,如果無法有效止血或安胎失敗,就需要終止妊娠讓胎兒提早出世,這樣才能確保母子健康,然而出生早產兒的機會就相對提高了。
20。產前出血
子宮也許會因胎盤分離(胎盤部分或完全從子宮壁剝落)而出血。出血會觸發血液中數種蛋白質的釋出,因此刺激子宮收縮。
21。不明原因早產
定期接受產前檢查,維持正常的妊娠時間,儘量延長胎兒在子宮內成長的時間,發現早產現象,立即就醫,與醫師配合,妥善處理安胎及早期破水的問題,越早發現早產徵象,越早就醫診治,安胎成功的機會就越大。
*注意宮縮
每天固定2~3次以手接觸腹部,注意其每小時收縮、變硬的次數。
30週前每小時大約3次以下,30週後每小時大約4次以下,如超過這個標準,即應臥床休息,並適度補充水分,若仍不能改善請立即就醫。
*記錄胎動
每天早晚撥出30分鐘靜靜測量胎動與子宮收縮的情形,並予以紀錄,如有異常應提高警覺。
為了減少早產兒的來臨與家庭社會的負擔,切記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才是預防早產的要訣,或許我們無法使早產兒消失,但由於我們的努力及早期預防,盼將早產率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不可不知的早期徵兆
由於早產的發生有一半為不明原因,因此更要配合醫囑,確實做好產前檢查,透過產檢及病史評估,做早產高危險因子判定,並加以因應與重視。儘早找出高危險因子,加強教導及定期檢查,降低其影響結果。
但是,經評估為高危險群者,並非一定會早產,而經評估不是高危險群者,也不表示一定不會早產。因此,懷孕中的婦女都必須注意早產徵兆,盡量避免早產的發生。預防早產的方法最重要便是要認識早產的早期徵兆,包括以下幾點:
1.胎動過多或過少。
2.持續性的腰痠(休息已無法改善)。
3.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帶有血絲。
4.下腹部有下墜感。
5.破水(滴滴答答的滲出或像小瀑步一樣嘩一下就流出)。
6.腹瀉或腸絞痛增加。
7.肚子像月經來前的悶痛。
8.腹部持續緊繃感(像石頭或球一樣硬硬的)。
9.出血(36週前需特別注意)。
10子宮收縮次數增加(正常懷孕20~30週每小時應少於3次、30~36週每小時應少於4次)。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096&prev=19102&next=18967&l=f&fid=63








******************************************************************************

懷孕前‧中‧後期 不可不知的18個Q&A

 對於懷孕的婦女而言,心情上除了有迎接寶寶到來的喜悅,不免也有些驚恐,畢竟有太多未知的問題需要去釐清與了解,才能在妊娠期間確保母子平安,快樂度過。本單元整理孕婦在懷孕前、中、後期常碰到的問題,讓妳放寬心面對,愉快度過大腹便便的日子。 性生活會讓寶寶提早出生?生木瓜造成子宮收縮?
懷孕前期Earlier stage
第1~3個月
Q1.如何選擇醫院?前往醫院該注意什麼?
A:從懷孕期間的產檢到生產時,孕婦需與醫院做緊密的接觸,因此選擇醫院可說相當重要。孕婦在選擇醫院時應注意其環境,最好選擇離家裡比較近者。或許有些孕婦有習慣看病時到某家醫院,或有個人偏好的醫院,但如果此醫院離家比較遠,萬一有緊急情況發生,不免令人心生恐懼。因此醫院的考量應以離家距離1個小時內者為佳,以隨時應付突如其來的特殊狀況。
然而不一定所有的孕婦家裡附近都有大醫院。針對這一點,雖說大醫院醫療人員及設備較專業且齊全,能以醫院考量為優先是最好的,但並非一定要選擇醫院,一般婦產科診所亦可,要注意的是,需選擇專業的婦產科專科醫師,且對醫師的觀感考量也應納入考慮。
其次,不論妳選擇的是診所或醫院,其設備是否齊全及先進也很重要,專業且先進的設備可幫助妳在產檢過程中及早發現問題,盡早解決。此外產房動線、人力是否充足、醫療人員是否具專業背景且親切等條件都是妳在選擇時應列入考量的要點。
Q2.確定懷孕後需做哪些檢查?
A:當驗尿證明確定懷孕後,首先要做的即是超音波檢查,此檢查可幫助確定受精卵是否成功著床在子宮內及正確位置,如果檢查時未發現,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有子宮外孕的情形,此時可透過經期推算,來幫助尋找受精卵的大小及可能位置,不過此方法僅適用經期規則的婦女。確定懷孕後,懷孕初期醫院還會幫準媽咪們做的基本檢查項目如下:
身體檢查:量血壓、身高、體重。
血液檢查:驗血型、測量血紅素、紅血球、白血球數目、AIDS病毒、梅毒、德國麻疹及B型肝炎等。
尿液檢查:尿蛋白、尿糖數值。
Q3.對胎兒有影響的疾病有哪些?
A:懷孕期間,孕婦最怕感染到感染類的疾病,尤其以TORCH病原體最為嚴重。
(1)T(Toxoplasmosis):弓形體病(弓漿蟲病)。弓漿蟲是一種寄生蟲,可人畜共患,從貓、狗、兔子或鳥類身上傳染給人,人類感染到的原因就是吃了這些生肉或是接觸了帶有寄生蟲卵的貓糞便,要了解的是,弓漿蟲只會在貓的身上繁殖,並且排在糞便中造成污染或是感染給人。人、狗、兔子或是其他的哺乳動物只算是它的中間宿主,如果孕婦吃到生的兔子肉、豬肉、羊肉、牛肉或是狗肉就可能會受到感染。若在懷孕期間第一次受到感染,就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容易使胎兒在母體內造成先天性畸形,孕前4個月感染對胎兒造成的影響比較大,早期感染發生的問題主要表現是流產、水腦症、虹膜炎、腦鈣化以及智障等;若懷孕5個月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療,影響較小,但是晚期感染仍然會造成腹中胎兒的異常,主要表現有脈絡膜視網膜炎,會影響視力、聽覺障礙,或是學習障礙等。因此懷孕期間應盡量避免接觸動物(尤其是貓),也不可吃沒煮熟的肉或動物內臟。
(2)O(Others):其他,如披衣菌、梅毒、淋病等性病感染。
(3)R(Rubella virus):德國麻疹(俗稱風疹)。懷孕第1個月,孕婦若感染德國麻疹,對寶寶的影響約50%;第2個月約30%;第3個月則約20%。孕婦若在懷孕前3個月感染,容易流產、使胎兒畸形,且易造成孩子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主要表現有全身性紅疹、先天性心臟病、耳聾、以及白內障。因此如果準媽咪們沒有德國麻疹抗體,在懷孕前應接種疫苗,但須注意德國麻疹是活性減毒疫苗,所以施打後3個月內不能懷孕,避免對胎兒造成影響。
(4)C(Cytomegalovirus, CMV):巨細胞病毒感染。孕婦若在孕期前4個月感染,會造成流產,小孩若生下來會有先天性異常,例如小頭畸形、視網膜炎、智力發育遲緩、水腦症、色盲、耳聾、以及肝脾腫大等。若懷孕4個月以後感染對胎兒的影響相對會少很多,但是生產過程中胎兒經過母親產道時,也會因發生接觸感染而造成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因此一旦發現母親懷孕早期感染後,可能需要施行人工流產。
(5)H(Herpes Simplex Virus, HSV):皰疹病毒。懷孕前4個月感染對胎兒影響最鉅。感染後會影響寶寶中樞神經,造成皮膚生皰疹、眼睛斜視、失明、耳聾、腦脊髓及腦部鈣化。如果懷孕早期沒感染,接近生產時感染,感染後會陰部產生水泡,由於小孩出生時會經過產道,在大力擠壓的情況下,使得水泡破掉,就會發生接觸感染而造成新生兒的皰疹病毒感染,因此一旦懷孕後期感染不建議孕婦自然產。
Q4.如何預防流產?
A:懷孕初期若有陰道出血或是腹部疼痛情形,是為流產的警訊,而流產常見於孕期前3個月,所以民間有習俗在懷孕3個月內不能公開懷孕喜訊。當孕婦發生流產時,很多人會怪準媽咪沒照顧好胎兒,然而其實流產的原因很多,一般常見流產的原因與胚胎(佔多數)、準媽咪體質(佔多數以外的三分之一)及準媽咪身體與胚胎相處情形(佔多數以外的三分之二)有關。
(1胚胎:如果發育不好,使得染色體組合異常無法發育成功,即有流產的可能。
(2準媽咪體質:孕婦若本身體質內分泌免疫系統不利於胚胎著床,加上胚胎排斥性強,就比較容易流產,如紅斑性狼瘡病患,不過此情況可靠藥物加以控制。
(3準媽咪身體與胚胎相處情形:懷孕初期2個禮拜,月經剛結束,此時是早期胚胎與母體結合的時機,如果胚胎排斥性強,與母體不合,即容易流產。
應注意的是,凡是會危害母體健康,引起其他情形導致可能流產者,準媽咪都應避免,至於如何預防流產,請遵循以下生活建議:
1.改善媽咪的體質,避免吃涼性的食物,作息正常,靠藥物(安胎藥、循環藥物)改善等改善子宮環境,讓胚胎穩定成長。
2.避免勞累,睡眠要充足。
3.順應生理上的需求配合,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可隨意減重。
4.保持心情愉快。
5.不要穿高跟鞋。
6.不要戴隱形眼鏡,避免感染、發炎。(因一旦感染後需點藥水,有碰到藥物的可能性)
7.不要染髮。(因頭髮會吸收染髮劑,對身體器官有所影響)
8. 不要拿剪刀。(孕婦容易貧血,在頭暈目眩、精神不濟的情況下拿剪刀很危險,為了安全起見,建議不要拿剪刀)
9. 飲食均衡,多攝取葉酸跟鈣質。
10. 如要運動需量力而為,避免做運動做到很累、受不了。
Q5.一定會有孕吐嗎?該如何度過?
A:孕吐比例每個人狀況不一,有的人第一胎會吐,第二胎不會吐。每100個孕婦中有1、2個會有嚴重孕吐情形,稱為妊娠劇吐症,但是此情形較為少見,表現症狀是連水都不能喝、無法進食、容易脫水,導致糖類無法分解,引起酮酸中毒,若有此情形發生即需住院打點滴,以補充水分。
如果有一般孕吐情形的準媽咪們,可以吃點東西,但不要吃太飽,以少量多餐為原則,且不要吃太多流質的食物,可吃乾食,如土司、蘇打餅乾等,此外,可多補充維他命B群、葉酸等營養素。另外,也可透過適當活動舒緩,如散步、輕緩走路等都是不錯的運動,但是多走的話,容易撞擊子宮,應量力而為,以能維持適當心肺功能為主,如有下腹不舒服、下墜感、腰痠等情形,應立即停止。其他如穿著寬鬆衣物、遠離容易引起噁心、嘔吐的氣味、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都是避免孕吐的好方法。
Q6. 飲食該注意什麼?
A:懷孕時,血糖容易降低,因此會特別想吃東西,但每個人攝取的飲食份量都不太一樣。重要的是,懷孕期應均衡飲食,吃新鮮、當期的食物,且應廣泛攝取,不可偏食。
一般來說,懷孕前期體重增加1~2公斤;中期增加3~4公斤;後期則增加4公斤較為理想。如果體重增加超過預期,需檢查是否鹽量攝取過多。
孕婦可透過自我檢測的方式來控制體重,每個禮拜日洗完澡後,脫光衣服量體重淨重,若是過重,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內控制飲食都還來得及。懷孕6~7個月時,可自費做糖份代謝檢查,觀察是否有糖份代謝異常情形,以得知身體是否有異,如果體重增加不多,則不一定要接受檢查,但若胖得太快,種種跡象顯示可能有身體異常情形,則建議接受檢查。特別一提的是,如果有水腫情形,建議可喝無糖紅豆湯,只喝湯,不吃紅豆,對於消水氣很有幫助。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211&prev=1351&next=1171&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