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是不是也常有這樣的煩惱呢?「我的小孩從小就不喜歡吃青菜、喝開水,常會便秘,每次都要邊哄邊騙才願意吃!」
根據一項研究,2到4歲的孩子,63%有偏食問題,宏恩醫院營養師劉怡君表示,偏食的行為不改善,會影響兒童腦部、身體肌肉的發育,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或脾氣暴躁,如果要矯正偏食的習慣4歲更是關鍵期。
劉怡君營養師說,孩子年紀越大自主性越強,對於沒有試過的東西會更排斥,而且四歲左右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溝通,所以父母在這時候就要多讓孩子嘗試不同的口味,讓孩子從小就接受蔬果。
劉怡君營養師建議,小孩子偏愛酸甜的口感,家長可以利用蔬果五彩繽紛的顏色、改變烹調方式,像是切丁、作成動物造型引起孩子興趣,在絞肉中增加蔬菜、蘿蔔泥,也可以讓孩子逐漸習慣味道,或者是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有參與感,也比較願意接受蔬菜。
為了幫助家長輕鬆準備營養均衡的餐點,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20號也將舉辦「小小主人翁魔法餐」,由營養師介紹如何將蔬菜水果變身孩子喜歡的漢堡飲食,歡迎家長報名。
圖說: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的「小小主人翁魔法餐」,提供纖蔬超人漢堡、優格水果沙拉、紫菜苜蓿芽捲、三色洋芋泥等餐點教學。
(2010/3/15 下午 05:24:05 張毓芹)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26567485/article?mid=2697&prev=2822&next=2616&l=f&fid=9
********************************************************************************
矯正幼兒偏挑食 別心焦照步來
曾有調查顯示,全台約有6成的幼兒出現偏、挑食行為。大部分的父母認為,孩子偏、挑食是短期的行為問題,時間久了,或是孩子長大就會自行改善,卻忽略了行為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如果偏、挑食行為不改善,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生長發育問題,並有礙親子關係。
不少家長面對幼兒偏、挑食時,容易出現焦躁、氣憤,進而沮喪等負面情緒,連帶影響幼兒的用餐情緒,更會造成親子間的關係緊張,導致家庭氣氛低落。
解決孩子偏、挑食行為三步驟︰1.檢測、2.行為改善、3.補充均衡營養。建議家長面對偏、挑食的幼兒,可進行下列步驟進行改善:
1.「檢測偏、挑食類型」:根據國外引進且在國內數家醫學中心進行過的偏、挑食診斷工具(IMFeD),可將偏、挑食幼兒分成「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精力充沛卻很少肚子餓」、「害怕吃東西」、「家長過度擔心孩子吃得不夠營養」、「具潛在疾病問題」、「被忽視」六大類,前4種為常見的偏、挑食孩童。
三步驟 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處理
針對不同類型的偏、挑食幼兒,有不同的行為改善對策,建議家長可上www.imfed.com.tw進行初步檢測,再將檢測結果帶至醫療院所諮詢醫師,以判斷偏、挑食類型。
2.「簡單八大餵食原則,改善幼兒用餐行為」︰用餐時間不看電視、不給玩具,以免讓孩子分心;固定三餐餵食,增加用餐時的飢餓感;限制用餐時間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半個小時);選擇適合幼兒年齡、口感的食物(大人的食物有時候對幼兒來講太硬了,並不適合);允許孩子用餐弄髒、弄亂餐桌;鼓勵孩子自行進食;用餐時父母保持中立態度;持續提供新食物給孩子。
不同類型的偏、挑食孩童有其不同的解決方式,根據表徵找出類別,並且針對類別進行處理︰
◎只吃少數幾種食物
●表徵︰特定不吃某種質地、氣味、顏色等性狀的食物,例如:不吃青菜類、不吃固體食物等。
●改善建議︰家長先從孩子可接受的食物下手,並保持中立的態度,在孩子面前嘗試新食物,引發孩子有興趣嘗試。
◎精力充沛,卻很少肚子餓
●表徵︰對周遭的事物充滿興趣,唯獨對「吃」興致缺缺,常常只吃幾口就飽了。
●改善建議︰家長要求孩子用餐時間坐在餐桌旁用餐,且餐與餐之間不供應其他的食物,來增加孩子的飢餓感。
◎害怕吃東西
●表徵︰常藉由哭鬧、弓起身體、不張開嘴巴等行為來拒絕進食。
●改善建議︰家長可用其他餵食器具或在孩子想睡覺時餵食,以降低孩子的敏感度。
◎家長過度擔心孩子吃得不夠營養
●表徵︰孩子長得較瘦小,或是吃得不多,但整體營養是均衡,發展是健全的。
●改善建議︰家長不用太過擔心,仍有疑慮可至醫療院所請醫師評估孩子的生長狀況。
家長得有耐心 矯正期至少3個月
3.「3至6個月行為矯正期,補充均衡營養」:偏、挑食幼兒要改善行為,需要經歷一段較長的行為矯正期,約3至6個月不等,但長期營養攝取不均衡仍有礙成長與心理發展,因此在行為矯正期間,可選擇搭配均衡營養補充品,幫助孩子在矯正期間仍可以攝取足夠熱量及均衡的營養素,不僅可避免幼兒生長發展不均衡,也可幫助家長緩解焦慮感,循序有耐心地改善幼兒偏、挑食問題。
(作者為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肝膽胃腸科主任)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9573&prev=19649&next=19552&l=f&fid=28
*********************************************************************************
寶寶厭食是媽媽“培養”出來的
寶寶的吃飯可是大問題,媽媽們從來都是高度重視。但有的寶寶就是給面子,不愛吃飯,不好好吃飯,哄著餵、追著餵,盡量做他愛吃的菜,讓媽媽費盡心機。建議媽媽這時候最好先做個“自我檢討”,看看寶寶的“
厭食症”是不是你無意中培養出來的
1.輔食添加不當
一 個4歲男孩的媽媽,來找我們諮詢孩子厭食的問題。這個男孩還在嬰兒時期,只要聽到媽媽說:“寶寶再吃一口吧!”便立刻放聲大哭,就像條件反射一樣。而他的 媽媽當時並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源,總是著急,整天追著餵,每頓飯都是“餐桌大戰”。而媽媽並未意識到,她一直以來就是以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吃飯的。
給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了,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的營養不夠,或者認為孩子的好胃口是“揣”出來的,所以總是希望寶寶能多吃。
可是,嬰兒都很“誠實”,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飽了奶,不餓了,自然對輔食興趣不高。如果媽媽強迫他多吃,時間長了他就可能從單純的反抗進食發展為從心理上反感進食。
所以,在嬰兒期添加輔食的時候,要考慮到寶寶的接受能力和食量,控制好食量與進食時間,不能剛餵飽了奶又很快餵輔食,一味地“揣”孩子,那樣,不僅達不到增加營養的目的,嚴重的還會給寶寶在心理上造成障礙,真的發展成厭食了。
2.咀嚼訓練不夠那天去一家幼兒園,剛入園的小班裡有個小姑娘讓老師直發愁——她吃不下飯,甚至“絕食”。我們仔細觀察了這個小姑娘的吃飯情況,原來,他的問題在於根本不會吃飯!她似乎只知道吞嚥,飯菜很少在嘴裡嚼。
老師說,她第一次在幼兒園吃水果,拿著一個橘子發呆,就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吃到嘴裡,老師只好一一瓣地餵她。
因為總有不會吃的東西,她既怕小朋友笑話,又怕老師批評,吃飯又成了她小小心靈中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而厭食。
我 們又透過小姑娘的媽媽了解到,她在家裡很少吃真正的“飯”。雖然她已經三歲了,媽媽還是盡量把食物弄成糊糊,所有水果都做成果汁或果泥,因為她聽說過小孩 子被食物嗆住、噎住的事故,並且她認為水果的營養精華都在果汁裡。這樣一個對女兒呵護倍至的媽媽就培養出了一個不會吃飯的孩子。
寶寶一出 生就有吸吮的本能,但咀嚼卻需要後天訓練。這種訓練應該寶寶4個月添加輔食時開始,6-12個月是關鍵時期,有資料顯示,據日本對近5000所幼兒園進行 的調查表明,在14.3萬2-5歲兒童中,不能很好地咀嚼固體食物的佔17%,咀嚼時從嘴裡漏飯的佔2%,不能很好吞嚥的佔4.3%,不到吃飯時間肚子就 餓的佔2%,交談時不能靈活運用舌頭的佔6.5%,嚴重偏食和表示不願吃飯的佔13%。由此可見,咀嚼訓練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會不會吃飯的問題。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吃飯是人類的本能,如果你的愛剝奪了孩子的某種本能,這愛就適得其反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582&prev=18594&next=18574&l=f&fid=28
*********************************************************************************
現代兒童嚴重偏食,根據研究發現,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若能輪著嘗試不同蔬菜,未來孩子對新的蔬菜接受度高,若剛開始出現排斥反應,至少應該嘗試餵食六至八次以上,七成以上的孩子會願意接受該蔬菜,甚至愛上。
瑞士洛桑雀巢研究中心針對「如何提升嬰幼兒對新奇的、健康的食品的接受度」進行研究,發現經常更換、持續嘗試七到八次,可以增進孩子喜愛蔬菜。
針對法國、德國即將進入副食品時期的6到12個月嬰兒,以連續九天提供不同蔬菜的方法,來觀察嬰幼兒反應,共分成三個觀察群組:「九天均提供相同蔬菜」、「每三天更換一種蔬菜」和「每天更換蔬菜 (三種不同蔬菜輪流)」。
研究結果顯示,每日提供不同食品的嬰幼兒,對各種不同的新奇的蔬菜接受度愈高。此外,又以每天更換不同蔬菜的嬰幼兒,比每三天更換一種蔬菜的嬰幼兒接受度更加有效。
如果嬰幼兒對食物表現出二或三次的排斥情形後,母親常常會立即停止餵食這項食物,即便是有益健康的蔬菜,孩子恐怕因次錯過喜愛該種蔬菜的機會。
針對7個月大的嬰幼兒進行研究,經過七至八次的嘗試餵食後,超過七成的嬰幼兒會願意接受,從原本的排斥變成喜歡,甚至在九個月之後,也有63%的寶寶願意持續食用原本排斥的食物。
主導此研究的營養專家Andrea Maier博士表示,嬰幼兒或許一開始排斥某些特定蔬菜,但是父母親不應該太快放棄餵食這些健康食物,而更應該持續積極鼓勵小孩吃健康食物,他們能學習享用並且喜歡這些有益健康的食物。
蔬菜 常吃就習慣
根據調查,國內三成孩子不吃青菜。爸媽先別氣餒,董氏基金會提醒,高麗菜始終是孩子最愛的青菜,佔據冠軍寶座20年,從來沒變過。專家建議,利用顏色、遊戲,製造吃青菜的樂趣,或是同儕、崇拜心理,也可以增進孩子吃青菜的意願。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在調查孩子吃蔬菜的研究中,發現高麗菜始終是孩子的最愛,高麗菜佔據冠軍寶座長達20年,六、七年級生們,對於高麗菜的喜愛從來沒變過。
她說,高麗菜口感脆、滋味甜美,不會塞牙縫。更重要的是,高麗菜的可近性高,水餃、包子、羹湯等都會放高麗菜,常吃就會習慣,習慣就會喜歡,顯示孩子喜不喜歡該食物,與接觸經驗有極大的關係。
同儕、崇拜者吃的食物,也能吸引孩子吃該項食物,因此父母不要苦著臉吃蔬菜,愉快的吃菜表情,會讓孩子也喜歡該蔬菜。
此外,孩子吃飯不專心,往往招來父母一頓罵。許惠玉建議,惡劣的印象會讓孩子討厭該蔬菜,應該創造吃的樂趣,例如將楊桃橫切成星星造型,蔬菜擺設成人臉造型等等,確實可增加孩子吃的意願。
孩子通常不喜歡有怪味道的蔬菜,例如苦瓜、茄子、青椒、韭菜,這些蔬菜通常被列入孩子討厭的名單中。而「曝光度」高的小白菜、青江菜等常見蔬菜,則較受孩子喜愛。
若是孩子表現出不喜歡某種蔬菜,許惠玉表示,不要強迫孩子吃,但是應該隔一段時間持續嘗試,就像高麗菜一樣,經常吃就會習慣,習慣就會喜歡。
【聯合晚報】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1951&prev=11959&next=11944&l=f&fid=28
********************************************************************************
1.輔食添加不當
一 個4歲男孩的媽媽,來找我們諮詢孩子厭食的問題。這個男孩還在嬰兒時期,只要聽到媽媽說:“寶寶再吃一口吧!”便立刻放聲大哭,就像條件反射一樣。而他的 媽媽當時並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源,總是著急,整天追著餵,每頓飯都是“餐桌大戰”。而媽媽並未意識到,她一直以來就是以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吃飯的。
給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了,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的營養不夠,或者認為孩子的好胃口是“揣”出來的,所以總是希望寶寶能多吃。
可是,嬰兒都很“誠實”,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飽了奶,不餓了,自然對輔食興趣不高。如果媽媽強迫他多吃,時間長了他就可能從單純的反抗進食發展為從心理上反感進食。
所以,在嬰兒期添加輔食的時候,要考慮到寶寶的接受能力和食量,控制好食量與進食時間,不能剛餵飽了奶又很快餵輔食,一味地“揣”孩子,那樣,不僅達不到增加營養的目的,嚴重的還會給寶寶在心理上造成障礙,真的發展成厭食了。
2.咀嚼訓練不夠那天去一家幼兒園,剛入園的小班裡有個小姑娘讓老師直發愁——她吃不下飯,甚至“絕食”。我們仔細觀察了這個小姑娘的吃飯情況,原來,他的問題在於根本不會吃飯!她似乎只知道吞嚥,飯菜很少在嘴裡嚼。
老師說,她第一次在幼兒園吃水果,拿著一個橘子發呆,就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吃到嘴裡,老師只好一一瓣地餵她。
因為總有不會吃的東西,她既怕小朋友笑話,又怕老師批評,吃飯又成了她小小心靈中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而厭食。
我 們又透過小姑娘的媽媽了解到,她在家裡很少吃真正的“飯”。雖然她已經三歲了,媽媽還是盡量把食物弄成糊糊,所有水果都做成果汁或果泥,因為她聽說過小孩 子被食物嗆住、噎住的事故,並且她認為水果的營養精華都在果汁裡。這樣一個對女兒呵護倍至的媽媽就培養出了一個不會吃飯的孩子。
寶寶一出 生就有吸吮的本能,但咀嚼卻需要後天訓練。這種訓練應該寶寶4個月添加輔食時開始,6-12個月是關鍵時期,有資料顯示,據日本對近5000所幼兒園進行 的調查表明,在14.3萬2-5歲兒童中,不能很好地咀嚼固體食物的佔17%,咀嚼時從嘴裡漏飯的佔2%,不能很好吞嚥的佔4.3%,不到吃飯時間肚子就 餓的佔2%,交談時不能靈活運用舌頭的佔6.5%,嚴重偏食和表示不願吃飯的佔13%。由此可見,咀嚼訓練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會不會吃飯的問題。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吃飯是人類的本能,如果你的愛剝奪了孩子的某種本能,這愛就適得其反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8582&prev=18594&next=18574&l=f&fid=28
*********************************************************************************
嬰兒每天換新菜 長大不偏食
現代兒童嚴重偏食,根據研究發現,孩子在嬰幼兒時期,若能輪著嘗試不同蔬菜,未來孩子對新的蔬菜接受度高,若剛開始出現排斥反應,至少應該嘗試餵食六至八次以上,七成以上的孩子會願意接受該蔬菜,甚至愛上。
瑞士洛桑雀巢研究中心針對「如何提升嬰幼兒對新奇的、健康的食品的接受度」進行研究,發現經常更換、持續嘗試七到八次,可以增進孩子喜愛蔬菜。
針對法國、德國即將進入副食品時期的6到12個月嬰兒,以連續九天提供不同蔬菜的方法,來觀察嬰幼兒反應,共分成三個觀察群組:「九天均提供相同蔬菜」、「每三天更換一種蔬菜」和「每天更換蔬菜 (三種不同蔬菜輪流)」。
研究結果顯示,每日提供不同食品的嬰幼兒,對各種不同的新奇的蔬菜接受度愈高。此外,又以每天更換不同蔬菜的嬰幼兒,比每三天更換一種蔬菜的嬰幼兒接受度更加有效。
如果嬰幼兒對食物表現出二或三次的排斥情形後,母親常常會立即停止餵食這項食物,即便是有益健康的蔬菜,孩子恐怕因次錯過喜愛該種蔬菜的機會。
針對7個月大的嬰幼兒進行研究,經過七至八次的嘗試餵食後,超過七成的嬰幼兒會願意接受,從原本的排斥變成喜歡,甚至在九個月之後,也有63%的寶寶願意持續食用原本排斥的食物。
主導此研究的營養專家Andrea Maier博士表示,嬰幼兒或許一開始排斥某些特定蔬菜,但是父母親不應該太快放棄餵食這些健康食物,而更應該持續積極鼓勵小孩吃健康食物,他們能學習享用並且喜歡這些有益健康的食物。
蔬菜 常吃就習慣
根據調查,國內三成孩子不吃青菜。爸媽先別氣餒,董氏基金會提醒,高麗菜始終是孩子最愛的青菜,佔據冠軍寶座20年,從來沒變過。專家建議,利用顏色、遊戲,製造吃青菜的樂趣,或是同儕、崇拜心理,也可以增進孩子吃青菜的意願。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在調查孩子吃蔬菜的研究中,發現高麗菜始終是孩子的最愛,高麗菜佔據冠軍寶座長達20年,六、七年級生們,對於高麗菜的喜愛從來沒變過。
她說,高麗菜口感脆、滋味甜美,不會塞牙縫。更重要的是,高麗菜的可近性高,水餃、包子、羹湯等都會放高麗菜,常吃就會習慣,習慣就會喜歡,顯示孩子喜不喜歡該食物,與接觸經驗有極大的關係。
同儕、崇拜者吃的食物,也能吸引孩子吃該項食物,因此父母不要苦著臉吃蔬菜,愉快的吃菜表情,會讓孩子也喜歡該蔬菜。
此外,孩子吃飯不專心,往往招來父母一頓罵。許惠玉建議,惡劣的印象會讓孩子討厭該蔬菜,應該創造吃的樂趣,例如將楊桃橫切成星星造型,蔬菜擺設成人臉造型等等,確實可增加孩子吃的意願。
孩子通常不喜歡有怪味道的蔬菜,例如苦瓜、茄子、青椒、韭菜,這些蔬菜通常被列入孩子討厭的名單中。而「曝光度」高的小白菜、青江菜等常見蔬菜,則較受孩子喜愛。
若是孩子表現出不喜歡某種蔬菜,許惠玉表示,不要強迫孩子吃,但是應該隔一段時間持續嘗試,就像高麗菜一樣,經常吃就會習慣,習慣就會喜歡。
【聯合晚報】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1951&prev=11959&next=11944&l=f&fid=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