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影響幼兒扁平足發展的重大關鍵

文/兒童鞋墊部 張俸慈主任
>>駐站Q&A~兒童發展與復健

在小兒臨床的治療中,常發現有很高比例的孩子有學步發展較晚、走路內外八、扁平足、平衡感不好、習慣墊腳尖走、走路經常跌倒或者經常抱怨腳酸等等的經驗,這些現象在發展專家眼裡,常嚴重影響孩子日後的身體及全面發展。

幼兒的足部問題
根據國內外的研究,三歲前幼兒生理性的扁平足發生率高到六成到七成,有一部分的孩子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改善,但讓我們更關心的,也有一部分的孩子,因為無法改善而影響到日後許多重要的發展,如日常生活或遊戲中,有扁平足的孩子容易發生肌力差、姿勢不對稱、骨盆歪斜、內外八、容易跌倒,動作協調差等現象。

早期發現 早期矯正
許多研究報告證實,幼兒扁平足絕對是可以矯正的,而且早期發現立即矯正的效果通常是非常重要的。一至八歲正值孩子足部發展的黃金時期,家長一定要密切的觀察幼兒足弓的發展、走路的姿勢等;而要訓練幼兒塌陷的足弓,則是在二到八歲介入最為有效。

父母平日要多注意小朋友的行走或跑步,觀察是否有「內八」或「外八」的姿勢?足弓是否有塌陷的現象?如果走了一段路就喊腳酸或腳痛,重心常常不穩,更要提高警覺,應請教有經驗的臨床專業人士,做進一步的檢查。

幼兒足部健康發展的關鍵
幼兒如果不及早處理足部不正確發展的問題,隨著孩子身高及體重持續的增加,足部的問題跟身體的發展將無法達到平衡,產生惡性的循環。在促進足部發展上有幾個很重要的因素
1.幼兒要建立良好的體適能,動態的遊戲經驗要豐富!
良好的體適能,刺激支撐足部肌肉的張力及維持足弓的肌力發展;而提供幼兒大量的大動作的訓練活動,除了促進肢體發展,往往也能讓孩子的足部獲得更豐富的感覺回饋。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以及國內外體能教育專家,都建議提供不同年齡層的幼兒大動作活動的經驗,因為對幼兒的身體及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2.幼兒的足部是否有得到良好的支撐!
不論是久站的成人或行走經驗與日俱增的幼兒,足弓都需要有良好的支撐,才會讓整個足部的壓力分佈是正確的。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醫學已經可以藉由影像儀器,加上縝密的生物力學評估,幫助扁平足的孩子量身訂做足部鞋墊,專家從足踝、膝關節、髖關節、骨盆、乃至於脊椎全面評估,能精準地增加及調整足部的支撐。

3.重視幼兒下肢大動作的早期經驗!
孩子在發展各項肢體大動作的初期,家長要注意觀察其身體姿勢的正確性及對稱性,一旦錯誤的動作經驗建立成習慣,往往很難矯正且可能影響到其他的生理發展。

兒童肌肉骨骼系統正值迅速發展整合期,需要更精密的評估與更完善的預後考量。足部專家能進一步將兒童日常生活活動及功能列入評估,設計出誘發幼兒足弓生長的運動。另外,足部有發展問題的孩子,需要家長更耐心的觀察及更頻繁的追蹤,才能有效的調整足部問題。

(資料來源:天才領袖全腦健康體適能培育中心 提供)
http://www.babyhome.com.tw/info/c2.php?catid=4&subid=1&cid=2929










********************************************************************************
兒童扁平足原因及預防方法
導讀:韌帶、肌肉、骨異常,會使足部內則、外則橫弓和縱弓塌陷或者是消失,都稱為扁平足,扁平足會影響到孩子的運動跟活動能力,那麼扁平足又是怎麼造成的呢?該如何預防小兒扁平足呢?我們一起來關心。
一、 幼兒扁平足的原因
1、足跟韌帶過緊
運動拉筋可改善這類扁平足是因足跟肌腱韌帶太緊所造成,多發生在七八歲之後快速發育的小孩,這些小孩行走時會以足部關節的變形來代償過緊的足跟韌帶。
2、足關節受限者
最常見的原因是足部眾多的小骨頭在胚胎期,發育時應分離卻沒有完全分離,骨頭與骨頭間仍有東西黏著,造成後足關節活動度受限,這是一種真正病態且需積極治療的扁平足。
3、彈性型扁平足
這類是因韌帶較鬆而引起的「彈性扁平足」,占所有扁平足的絕大部分,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階段現象,因此若您的小孩有彈性扁平足的話,建議先觀察,等待小孩的自然發育,足弓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成形。
二、 小兒扁平足的預防
1、別急於學走路
爸爸媽媽們不要急於讓寶寶嘗試學會走路,假設寶寶沒有自己想走的趨勢,不要硬扶著他們學走路,以免骨頭脆弱不堪負重,導致足弓變形。
2、時常晾曬鞋襪
小孩好動,腳易出汗,鞋內最好放置鞋墊,以吸潮汗減少熱的散發,並常換常曬,以保證鞋的乾燥、暖和。雨雪天鞋襪弄濕後,要及時給子調換。
3、用熱水泡泡腳
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堅持用溫熱水給孩子洗洗腳,躺下後蓋好雙腳。這樣可使孩子的腳避免受涼,既可以預防感冒,又可以幫助孩子快些入睡,對提高睡眠品質也大有好處。
4、要少穿硬底鞋
儘量不要給小寶寶穿硬底鞋、高跟鞋。鞋底以中硬度為佳,最好買得寬鬆一點。但對於很明顯的扁平足,建議先到醫院測量足弓,再根據具體情況訂做適合腳型的鞋或鞋墊。
三、 扁平足的其他預防
1、控制寶寶體重
爸爸媽媽控制寶寶的體重很重要,避免過於肥胖。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寶寶不用太早學走路。
2、多做一些運動
應該多做一些運動,如足尖運動、腳趾抓玻璃球運動以及跳繩、打籃球等彈跳性運動,以改善足部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促進足弓的發育。
3、選擇輕便鞋子
建議爸爸媽媽給寶寶選擇輕便的鞋子,鞋子緊貼腳底板。皮鞋底部應隨著腳底板的線條有輕微弧度,而運動鞋則需要透氣耐穿,不要太厚。
4、足部肌肉鍛鍊
爸爸媽媽可以每天定時給寶寶做做足部肌肉鍛煉,如讓小寶寶踮起足尖站立。三四歲的寶寶則可以練習用足跟、足尖、足的外緣走路,這些都是預防和糾正扁平足的好方法。
媽媽育兒百科發表。請正確引用網址:(複製必究)






**********************************************************************************
如何预防宝宝扁平足
宝宝的脚脚粉粉嫩嫩、胖胖乎乎,妈妈看了真想咬一口。不过,宝宝的小脚丫看上去却是平平的,难道是扁平足?爸爸妈妈可不要小看这个足弓,其实它的作用可大了。对于大脑的发育来说,足弓有天然减震器之称。足弓起着支撑宝宝全身的重量,减少运动对大脑的震荡的功能。同时,它对保护脊椎、胸腹器官的作用也很大。难怪入伍体检时,都有筛查扁平足这一关呢。
  宝宝骨骼方面的问题早期发现非常重要,本期,我们就来关注宝宝的小脚板,尽早解决扁平足宝宝今后运动的烦恼。http://img.baidu.com/img/iknow/exp/album/exp_loading.gif
3岁左右可以看出是否扁平足
  扁平足顾名思义,就是脚掌比常人要平且扁。正常宝宝的脚掌的内侧及中间部分隆起向上,形成了纵、横两个弓。没有足弓的宝宝,今后的运动能力和劳动力也将受到影响。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往往双脚站立和行走时易于疲劳,小腿容易酸胀,严重时膝关节和腰部也会有不适感。因此,足弓虽小,爸爸妈妈也应重视。
  有的扁平足是先天的,这在宝宝开始走路后可以观察出来。一般来说,婴幼儿足部脂肪丰满,大多为扁平足,这是正常现象,爸爸妈妈不要担心。但是,宝宝在3岁时就已经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足弓了,如果那时脚底板还是平平的,就有可能是扁平足了。
  有的宝宝因为身体发育和足部韧带的关系,也会导致足弓塌陷。建议爸爸妈妈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宝宝3岁后,还是常常走路姿势不稳、运动后容易脚部发软、疲劳,或是不喜欢走路时,建议尽早带宝宝去医院看看骨科医生。
  医生会通过图像检查装置对宝宝的足底骨骼进行检查,或是给宝宝做个小测试。测试很简单,爸爸妈妈在家里也可以给宝宝测测看。
  让宝宝赤脚踩上白粉,踏在一张深色纸板上,留下足印。接着,沿足印内侧画一条直线,量出足印中凹陷部到直线的距离。
  正常宝宝足的这个距离,比足印最窄处的宽度大1倍左右。如果二者的距离差不多,那么宝宝为轻度扁平足。如果该距离仅为足印最窄处宽度的1半左右,则为中度扁平足。无凹陷存在,即为重度扁平足。http://img.baidu.com/img/iknow/exp/album/exp_loading.gif
胖宝宝的鞋子每35个月要更换
  导致宝宝扁平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宝宝的韧带力量不够以及足底肌肉发育不良。这些都是先天的原因。但是,近年来小胖墩一多后,扁平足的发病率也提高了。
  有医生做过统计,扁平足的发病率与宝宝的体重成正比。因为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手脚的生长速度最快。而胖宝宝足部的肉肉比较多,如果鞋子小,肉挤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可能诱发扁平足。因此,宝宝3岁左右后,鞋子一般在35个月左右就应该更换了。
  如果你家的宝宝比较胖,那么尤其需要一双好鞋。宝宝鞋子的材料、形状、高低、轻重都有讲究。建议爸爸妈妈给宝宝选择轻便的鞋子,鞋子紧贴脚底板。皮鞋底部应随着脚底板的线条有轻微弧度,而运动鞋则需要透气耐穿,不要太厚。
  此外,除了鞋子的长短,宽度也是需要爸爸妈妈留意。当宝宝穿好鞋子后,妈妈用手指按压鞋面前部,看看脚趾和鞋之间是否有一定的活动缝隙。对于胖宝宝来说,早点在鞋子里垫一个足弓垫并没有坏处。http://img.baidu.com/img/iknow/exp/album/exp_loading.gif
宝宝不用太早学走路
  由于我们人体足部的软骨很多,构造精细。因此,即便是通过手术,扁平足的问题也很难彻底解决。所以,医生建议,妈妈可以给已经患有扁平足的宝宝,定做专门的扁平足鞋垫。
  当然,扁平足也可以预防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纠正。首先,爸爸妈妈控制宝宝的体重很重要,避免过于肥胖。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宝宝不用太早学走路。
  宝宝学会站立后,爸爸妈妈也不要急着让宝宝学走。因为,在足弓尚未较好形成的情况下,宝宝勉强练习走路,全身重量压在足部,很容易使足弓过重而逐渐导致扁平足。这个时候,反倒更适合让宝宝多练练爬行、翻跟斗。
  天气冷了,爸爸妈妈也不要给小宝宝用热水泡脚。因为宝宝足底的韧带遇热会变得松弛,不利足弓发育形成和维持。爸爸妈妈可以每天定时给宝宝做做足部肌肉锻炼,如让小宝宝踮起足尖站立。三四岁的宝宝则可以练习用足跟、足尖、足的外缘走路,这些都是预防和纠正扁平足的好方法。








******************************************************************
寶寶扁平足潛在危害大
不少寶寶有扁平足的狀況,這樣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家長們應當特別注意。
  怎麼判斷孩子有沒有扁平足?
  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地上撒上一層麵粉,讓寶寶踩上去,再看踩過麵粉的腳底,一般來説,正常的腳足內緣不應觸地,所以不會沾上麵粉,而扁平足剛好相反,大部分足底或全部足底會被麵粉覆蓋。
  扁平足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危害?
  扁平足並不是病,只是足弓看上去很平,大概7%的人有這個問題,孩童期基本沒多大影響,多數到青中年或比較肥胖才會有症狀。和扁平足相關的病則叫平足症,表現為腳內側緣痛或後跟痛、走遠路乏力等。病因可能源於肌肉痙攣,亦可能是骨頭的結構異常。它的危害不止疼痛那麼簡單,既會導致運動受限,還會引起足部其他關節甚至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等關節的連鎖反應,如發生炎症、變形等。
  讓扁平足遠離孩子的五大原則
  1、合適的運動可減少扁平足
  孩子的足部要健康發育,運動十分重要。近年來兒童扁平足問題比20世紀80年代上升約20%,比較明顯,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缺乏鍛鍊。兒童應該多做一些運動,如足尖運動、腳趾抓玻璃球運動以及跳繩、打籃球等彈跳性運動,以改善足部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促進足弓的發育。此外,家長也要多留心兒童平時的姿勢,特別是合併有內八字腳或X形腿的兒童,喜歡跪坐及W形坐的兒童,父母應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姿勢,從而有效地減少兒童因足部功能性問題而引發的後遺症。
  2、正確選鞋可防扁平足後遺症
  兒童足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應有不同的護理方法。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義肢矯形課程教學顧問和兼職教授吳昆英先生建議,家長應為孩子挑選合適的健康鞋,這對其足部健康成長尤為重要。兒童穿著合適的鞋及鞋墊,可以減少足部後遺症和韌帶損傷機會。他補充説,健康鞋應具備以下元素:
  1)、有不同幅度足弓墊承托,以舒緩足弓疲勞,預防扁平足後遺症;
  2)、有堅硬的後跟杯,以穩定後跟骨,控制後足外翻的幅度;
  3)、前足有不同圍度的選擇,防止前掌過松或過緊,增加足部舒適度;
  4)、定型中底設計,幫助穩定腳形,加強鞋墊的承托力。
  3、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保暖性好的鞋襪
  如棉鞋、毛巾襪,既暖和又舒適,很適合小兒穿用。而球鞋、膠鞋、皮鞋保暖性能差,散熱快,容易凍腳,故不宜穿。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一些,腳與鞋之間應稍有間隙,以利空氣隔熱,增加保暖性。
  4、常換洗和晾曬鞋襪
  小孩好動,腳易出汗,鞋內最好放置鞋墊,以吸潮汗減少熱的散發,並常換常曬,以保證鞋的乾燥、暖和。雨雪天鞋襪弄濕後,要及時給子調換。
  5、每晚用熱水給孩子泡腳
  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堅持用溫熱水給孩子洗洗腳,躺下後蓋好雙腳。這樣可使孩子的腳避免受涼,既可以預防感冒,又可以幫助孩子快些入睡,對提高睡眠質量也大有好處。








*****************************************************************
預防扁平足胖寶寶要勤換鞋
核心提示:有醫生做過統計,扁平足的發病率與寶寶的體重成正比。因此,寶寶3歲左右后,鞋子一般在35個月左右就應該更換了。
  一般來說,嬰幼兒足部脂肪豐滿,大多為扁平足,這是正常現象,爸爸媽媽不要擔心。但是,寶寶在3歲時就已經可以看到比較明顯的足弓了,如果那時腳底板還是平平的,就有可能是扁平足了。
  爸爸媽媽給寶寶做個簡單的小測試,就能知道寶寶的足弓正常與否。讓寶寶赤腳踩上白粉,踏在一張深色紙板上,留下足印。接著,沿足印內側畫一條直線,量出足印中凹陷部到直線的距離。正常寶寶足的這個距離,比足印最窄處的寬度大1倍左右。如果二者的距離差不多,那么寶寶為輕度扁平足。如果該距離僅為足印最窄處寬度的1半左右,則為中度扁平足。無凹陷存在,即為重度扁平足。
  胖寶寶35個月更換一次鞋
  有醫生做過統計,扁平足的發病率與寶寶的體重成正比。因為寶寶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階段,手腳的生長速度最快。而胖寶寶足部的肉比較多,如果鞋子小,肉就會擠在一起,時間長了就可能誘發扁平足。因此,寶寶3歲左右后,鞋子一般在35個月左右就應該更換了。建議爸爸媽媽給寶寶選擇輕便的鞋子,鞋子緊貼腳底板。皮鞋底部應隨著腳底板的線條有輕微弧度,而運動鞋則需要透氣耐穿,不要太厚。
  此外,除了鞋子的長短,寬度也需要爸爸媽媽留意。當寶寶穿好鞋子后,媽媽用手指按壓鞋面前部,看看腳趾和鞋之間是否有一定的活動縫隙。對于胖寶寶來說,早點在鞋子里墊一個足弓墊并沒有壞處。醫生建議,媽媽可以給已經患有扁平足的寶寶,定做專門的扁平足鞋墊。
  寶寶不用太早學走路
  寶寶學會站立后,爸爸媽媽也不要急著讓寶寶學走。因為,在足弓尚未較好形成的情況下,寶寶勉強練習走路,全身重量壓在足部,很容易使足弓過重而逐漸導致扁平足。這個時候,反倒更適合讓寶寶多練練爬行、翻跟斗。
  爸爸媽媽也不要給小寶寶用熱水泡腳。因為寶寶足底的韌帶遇熱會變得松弛,不利足弓發育形成和維持。爸爸媽媽可以每天定時給寶寶做做足部肌肉鍛煉,如讓小寶寶踮起足尖站立。三四歲的寶寶則可以練習用足跟、足尖、足的外緣走路,這些都是預防和糾正扁平足的好方法。
本文相關推薦 推薦比較好的扁平足鞋墊 扁平足圖片 寶寶奶粉換的勤好嗎 寶寶要多久換奶粉牌子 1歲多扁平足要治療嗎 寶寶扁平足的治療 扁平足應該穿啥樣的鞋 怎樣給寶寶換奶粉 寶寶扁平足跟穿鞋子有...








*******************************************************************
孩童常見的扁平足及干預
平腳是什么?   沒有兒童平腳和扁腳,稱為一般性的干預主要拱也稱為粵語鴨屎蹄,平腳,拉鴨腿后,看臺上低拱,性能船的一般稱為 DuckFoot,和一般外翻的外國,腳總是說。很明顯,很平腳腳板和鴨腳像這樣
扁平足是什么?
http://gohaveababy.com/pic/20120425/a8e06e21-ad3e-4c8e-8995-c8981a9316c8.jpg   孩童常見的扁平足及干預

  所謂扁平足主要是站立時沒有足弓位,其特征表現于足弓越低,舟骨會越凸出及向下,一般有后足外翻,在國外,一般稱之為DuckFoot,也是我們常說的平底足或鴨母蹄,廣東話通常稱之為鴨屎蹄。很顯然,扁平足的腳底板與鴨的腳板非常相似,這就令人往往將它與鴨腳板聯想在一起了。

  扁平足使孩童在步行或站立時,足弓下陷,腿部容易疲倦及疼痛,長遠會導致其它后遺癥,同時帶有入字腳、后足外翻或X形腳。 人從出生到長大,足部經過不同階段的演變,而女童足部成熟最后的拐點一般是15歲,男童是18歲,處于此階段的孩童,其成長過程對足部有著密切的關系。

  扁平足分別有假象扁平足及還原性扁平足。假象扁平足一般發生在1-4歲的兒童,此階段的兒童足部比較幼嫩,足弓被厚厚的脂肪遮蓋,通常會形成假扁平足現象。還原性扁平足一般發生在4-14歲的孩童,由于孩童的足部筋腱尚在發展,而往往此階段出現不同的足印,如嚴重扁平足、中度扁平足、輕度扁平足及標準足。

  孩童足部的拐點

  孩童的扁平足在成長的過程中處于的演變階段。其中約4歲的孩童足部扁平現象在往后的成長中變化比較大,這就是孩童足部成長第一期拐點。到了14歲,其足部成長變化就不會那么明顯,已逐步接近成人的足部,我們稱之為第二期拐點。

  處于第一期拐點的孩童,其假象扁平足會慢慢演變成嚴重扁平足、中度扁平足,當然,也有可能因照顧周到,最終演變為輕度扁平足或標準足弓。根據廣州一家小學的足印體檢數據分析結果顯示,68%的小學生患有中度及輕度扁平足,由此可見,4歲至14歲是預防扁平足的黃金期。

  如何觀察孩童的扁平足

  扁平足的判斷其實很簡單,小朋友在家中就可以檢測,首先將一張報紙平躺在地板上,小朋友先將雙腳放在水盤里弄濕后,再將雙腳踩放在報紙上,就能顯示及了解足印了。

  健康小丫子的照顧

  孩童的足部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變化,只要我們了解其變化歸律,并在黃金時期給予有效的干預照顧,就可以避免減少發生后遺癥的機會。

  干預方法:

  一,避免不正確的姿勢:家長應留意小孩保持適當的坐姿,避免雙膝內向、外向W形或跪坐姿勢。進行適當的運動,例如彈跳性運動、抓趾運動、足尖運動、拉小腿后肌運動及手力按摩運動。

  二,穿著合適的健康鞋及足弓墊,并且從小開始定期做足部檢查,了解足部情況再因應結果選擇處理方法。








******************************************************************
2011/05 月號
媽媽寶寶/提供

許多寶寶在學走路階段,或多或少會有墊腳尖的動作出現,看在父母的眼裡,難免擔心是不是身體或發育進程出問題了!?其實大多數的墊腳尖生理原因不明,只要注意寶寶的發育進程是否跟上,墊腳尖只有走路時才出現,蹲或站時腳跟可著地,等寶寶再長大一點,還是會恢復正常的,父母不必太過擔心。

文╱張雪惠;採訪諮詢╱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任劉士嘉醫師;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職能治療師李國鳳;攝影╱陳炳煌;演出╱寶寶許家榮‧李晉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www.mombaby.com.tw
陪伴妳度過完整孕期280天!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任劉士嘉醫師表示,在門診常見的幼兒墊腳尖,以生理性的原因較多,仔細檢查,可見寶寶的後腳筋並沒有過短或過緊的問題,亦沒有異常的神經反射,發展進程也都正常,成長過程中並沒有因為發燒、疾病,造成神經或肌肉方面機能的影響,他進一步解釋:「他不論走或是小跑,就是會墊腳尖,換言之,會蹲、站立時會平踩,只是一走路就墊腳尖,像這樣的孩子大都是生理性的。」一般而言,多數幼兒期的墊腳尖,約滿兩歲之前會消失,大於三、五歲仍不見改善,病理因素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了。

容易墊腳尖走路的原因?
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李國鳳表示,一般容易出現墊腳尖走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種情況:
1.長短腳:墊腳尖通常是兩隻腳一起墊著,如果只有一隻腳墊著,有可能是因為長短腳,或是一邊的張力比較高,張力較高的就會墊腳尖。

2.感覺統合失調:就職能治療而言,會較著重於寶寶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其前庭、本體覺與觸覺的整合出現問題,例如20﹪自閉症小孩會出現墊腳尖,因為墊腳尖可以帶較多的搖晃感和不同的關節壓力刺激,他喜歡前庭刺激與本體覺刺激,所以他喜歡墊腳擺動身體搖晃,這也是他喜歡墊腳走路的可能原因。

3.觸覺防禦:寶寶也可能是因為觸覺防禦(過度敏感)而造成墊腳尖,這麼做是為了減少腳與地面接觸的面積。例如:寶寶有時候突然踏到冰涼的地磚,也會出現墊腳尖的動作。

4.阿基里斯腱(後腳筋)太短:這部分較難論斷因果,究竟是因為後腳筋太短而造成墊腳尖?還是因為長期墊腳尖造成後腳筋太短?

5.神經肌肉骨骼問題:這是最為嚴重的情況,因為腦性麻痺或部分先天性疾病,也會導致寶寶有墊腳尖的習慣。

如何區辨正常與異常?
有些寶寶在學步時期,出現墊腳尖走路的行為,這到底是正常或異常?以下分別論之。

正常情形

劉士嘉醫師表示,父母可觀察寶寶墊腳尖走路的頻率,來判斷是否為異常現象,若寶寶有時用墊腳尖的方式走路,有時恢復正常狀態,則毋需擔憂。一般來說,寶寶大約在四歲之後運動協調才發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走不穩都不用過度擔心。以下兩種狀況非常常見,但皆屬正常,爸媽不必太擔心。
狀況一:一走路就墊腳尖,但站立不動時就踩平,或是也可以蹲的很好。
狀況二:有時候墊腳尖,有時候又正常走路。

異常的情況

劉士嘉醫師表示,「最擔心的是先天後腳筋有問題,或是足部有異常,但若是諸如此類的情況,孩子在還不會走路時,可能就會有其它的異常出現,不太會到學走路時才發現墊腳尖的現象;因為既然是病理性的,還沒學走前,腳的活動或像是幫他穿鞋子的時候,可能就會不對勁的異常訊號。」

復健與治療方式

李國鳳治療師指出,治療墊腳尖的同時,必須先個別處理疾病問題,再來做復健較為恰當。尤其一些退化性疾病,會越來越惡化,必須另行處理,不然一直做復健,治標而不治本,「這種寶寶反而有更嚴重其他疾病問題,墊腳尖只是被反應出來的其中一種症狀。」
她建議,通常會從復健運動做起,例如被動的去壓寶寶的腳板,拉腳筋(拉鬆過短的筋);若是感覺統合問題,就必須進行感覺統合治療;當找不出寶寶墊腳尖的原因時,家長應反覆提醒寶寶要踏平,或是提供誘因以改變習慣,甚至可以讓他穿上硬底的鞋子,進而矯正過來。「若是肌肉張力真的太強,也可以打肉毒桿菌,可是打完會無力一陣子,但這是非常嚴重或極度重度才會去做的,但遺憾的是,有時候打了肉毒桿菌不一定能夠改善症狀。」李國鳳治療師補充說明。

給爸媽的小叮嚀

1.劉士嘉醫師提醒,爸媽不要道聽塗說,太聽信坊間廣告商的商業資訊及網路上不當的誇大資訊。

2.剛學會走路的幼兒,雖然不太可能單單因走路跌倒而造成顯著傷害,但卻可能因跌倒而發生撞傷或挫傷等不要緊的小小傷,加上寶寶通常不能清楚表達,局部也不會出現異狀,父母就要細心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劉士嘉醫師指出,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走路是否出現一拐一拐的跛行的現象,或者躺在床上踢腳時,看寶寶是否能對稱的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壓一壓寶寶腿部各部位,看看寶寶是否會有疼痛的反應。一般而言,如果只是突然出現的步態異常,但毫無其他異狀,例如局部壓痛腫痛,局部紅腫、發燒、體能或食欲變差、無法走路等,突然出現的步態異常若在兩星期內即恢復正常,就可能只是上述的小小傷所造成。

3.劉士嘉醫師表示,在臨床上曾有34歲的小朋友仍會墊腳尖走路,但檢查過後仍是正常的,其實像這類型的孩子,除非在其他科別,可檢查出異常,到了一定年齡,因體重的關係,就可能會正常走路,父母不必太過擔心。

寶寶是扁平足嗎?(自學前教育2008.10轉載)

寶寶是扁平足嗎?
/高麗芷|感覺統合專家

寶寶現在7個月,腳ㄚ厚厚的,看不出有所謂的足弓,很擔心是扁平足,怎麼樣才會有足弓?大約要多大年紀呢?(豐原|瑋庭)
回答:
許多新生兒在產房留的腳印即顯出清晰的足弓,但部分孩子的嬰兒肥較嚴重,要到1~1歲半脂肪減少,才顯現足弓。如果發展稍慢一點,也應在2~3歲間形成足弓。不過,不是所有的扁平足都要擔心,除非孩子出現平衡能力差、容易跌倒、走路姿勢怪(內八或外八)、鞋子磨損過快、走路容易累、會抱怨腳跟痛、小腿痛、膝關節疼或背疼等問題。依據國外的研究報告,2~8歲是足弓的發育期,如果經診斷有必要才需矯正:通常2歲以前觀察即可,並不需要做特別的治療。
4個預防扁平足的簡易方法:
你的寶寶才7個月大,請不要太擔心,應先從日常生活裡來積極預防。以下提供4個簡單的方法:
1
、按摩腳掌部位:用拇指在腳掌足弓位置作指推,將足底骨頭、韌帶、脂肪推向正確的位置,亦可達到消除足部疲勞的目的。
2
、誘導寶寶多爬:爬行的時候,可大大鍛鍊足部韌帶,有助足弓之形成。
3
、穿適合的鞋子:學站、學走時,給寶寶穿鞋底內足弓處有拱起設計、鞋跟稍高、鞋面不是太軟的鞋子。此種設計的鞋子,有助足部韌帶較弱的寶寶步態穩定。
4
、玩踮腳尖走路:1歲半以後,可教孩子每天踮起腳尖走走路,強化足弓韌帶。
扁平足的盛行率為20~30%,含一足與雙足扁平;它形成的原因並無定論,國外曾有遺傳、性別等方面的研究報告,但並不是絕對的。由於足部的每一塊骨骼是靠韌帶連接,如果韌帶鬆弛,當站立或行走時,另弓的弧度會降低。嚴重的話才會整個足弓塌陷,甚至往外凸出,走路時腳步聲重,或習慣拖曵而行。爸媽從小多留意孩子的走路姿態,是可以及早協助孩子改善的。








*******************************************************************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因為有扁平足而不能當兵,或是被限制在一些運動上。到底扁平足是什麽? 它對小孩的發育有什麽影響?


什麽是扁平足?
我們的腳底有 26 塊骨骼,由 33 個關節和 100 多個肌肉、筋、韌帶所連接。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的關節和韌帶會把腳底的骨骼拉緊,支撐起來形成兩個拱形,縱向和橫向,合稱足弓。扁平足 (俗稱鴨母蹄) 指我們的腳底沒有正常的足弓;當我們站立時,腳底的拱形太低或是完全平坦沒有凹陷。我們會發現寶寶的腳都是胖嘟嘟的,十分可愛,但是卻完全看不到足弓,難道寶寶都有扁平足嗎? 是的,幼小的寶寶都有扁平足,那是因為他們的足弓還沒有開始發育,韌帶比較鬆弛,而且他們腳底的脂肪多,所以看起來都是圓圓胖胖的。直到寶寶 2 3 歲時,韌帶逐漸收緊,足弓才開始發展,再加上腳底脂肪逐漸減少,足弓才開始慢慢被看見。小孩到了 10 歲左右,足弓才算發育完整。大部分的扁平足會隨著小孩成長而慢慢消失,但是如果在足弓發育期間還沒有看到足弓的出現,再加上小孩常常反應足部疼痛,家長便應該注意小孩是不是有永久性的扁平足。


為什麽會有扁平足?
遺傳
大部分的人屬於遺傳性扁平足。家族裡有其他人有同樣的情形,通常左右腳的狀況雷同,而且沒有什麽症狀,活動上大致正常。
在子宮裡發育不良
寶寶在媽媽子宮裡時可能因為某種因素而導致足部結構不良,造成關節變形;又或是兩根或以上的骨頭連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患者的足部通常是僵硬和平坦的。而且在童年時便有明顯的症狀。
關節過動症 (Joint Hypermobility)
一種先天性結構上的問題。關節因為有超於正常範圍的活動,使韌帶鬆弛;當小孩站立時,因為沒辦法承受小孩身體的重量,導致足弓往下塌,形成扁平足。
小孩發展遲緩
韌帶受傷
肌肉無力
唐氏症、大腦性麻痺等疾病常合併扁平足的發生。


扁平足對小孩的影響
扁平足的影響是俱有爭議性的。有些小兒科醫師認為扁平足是正常的,它只是我們不同腳形的其中一種,大部分的小孩完全沒有症狀,只要小孩不覺得疼痛,便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療。但是也有醫生認為,扁平足會增加小孩罹患骨關節炎和姆囊炎的機會。他們建議小孩 2 3 歲時便應該接受專科醫生檢查;因為相對於成人比較硬的骨頭,寶寶還沒有發育成熟的足部大部分是由軟骨組成,如果小孩有扁平足的情況發生,應及早治療,以免柔軟的軟骨因為受到扁平足所引起的不正常壓力而造成腳骨和關節的結構永久變形;因為下塌的足弓會導致腳跟的骨頭往外移,形成足跟外翻歪斜的現象。足部變形嚴重的更會影響膝蓋、腿部、和髖部的發育。


扁平足的症狀
大部分小孩完全沒有症狀,也不會感到疼痛,但是有些小孩會感到一個或更多以下的症狀:

當小孩跑步、行走、或站立時,可能會感到腳跟、足弓、或腳踝疼痛。
當足部變形影響到腿部時,小孩可能會感到髖部、膝蓋、小腿、或下背等地方疼痛。
成長痛或晚上睡覺時因為腳部疼痛而影響睡眠。
平坦的足弓會影響小孩的平衡感,而變形的足部會影響小孩的步態,小孩會因此而常常跌倒,更可能會導致小孩不願意參加跑步或跳躍等活動。
運動後關節痛。
雙腿容易感到疲累;小孩走不久便要人抱。
鞋子比較容易磨損。父母可以把小孩的鞋子放在桌上,和眼睛形成直線,觀察小孩鞋底磨損的程度和位置。有扁平足的小孩的腳跟內側的鞋底磨損通常比較嚴重。
父母應該注意什麽?
寶寶還在爬行階段時,應避免讓寶寶使用螃蟹車或學步車;以免寶寶還沒有發育完整的足部承受過多的壓力。
多讓小孩赤腳走路,接觸不同的地形,如沙灘,以鍛鍊足弓和肌肉的發展。根據印度一項醫學研究顯示,相對於穿鞋子的小孩,赤腳的小孩的足弓比較高和比較強壯;而且相對於穿包腳鞋長大的小孩,穿涼鞋或拖鞋長大的小孩比較沒有扁平足的情況發生。
平常多注意小孩腳形的異狀和走路的姿勢。可以請小孩站立踮起腳尖,或是請小孩踩腳印,觀察小孩足弓的發展。如果小孩常反應腳痛,或是腿痛,可以帶去給專科醫生判斷。
當小孩因為扁平足而感到疼痛時,小孩可以進行腳跟韌帶的伸展運動來強化跟腱和小腿後方的肌肉。
如果疼痛持續,醫生會建議小孩使用有支撐足弓效果的矯正鞋墊。不同柔軟度的鞋墊可以舒緩腳部的不適和疲憊感。鞋墊還可以延長鞋子被磨損的速度。
大部分小孩扁平足只要沒有明顯症狀都不需要任何治療,更不需要外科手術矯正。父母只要多觀察、多注意小孩腳部的發展便可以。









*****************************************************************
寶寶扁平足潛在危害大 家長應提前重視
來源:愛美網
怎麼判斷孩子有沒有扁平足?


  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地上撒上一層面粉,讓寶寶踩上去,再看踩過面粉的腳底,一般來說,正常的腳足內緣不應觸地,所以不會沾上面粉,而扁平足剛好相反,大部分足底或全部足底會被面粉覆蓋。
扁平足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危害?


  扁平足並不是病,只是足弓看上去很平,大概7%的人有這個問題,孩童期基本沒多大影響,多數到青中年或比較肥胖才會有症狀。和扁平足相關的病則叫"平足症",表現為腳內側緣痛或后跟痛、走遠路乏力等。病因可能源於肌肉痙攣,亦可能是骨頭的結構異常。它的危害不止疼痛那麼簡單,既會導致運動受限,還會引起足部其他關節甚至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等關節的連鎖反應,如發生炎症、變形等。
讓扁平足遠離孩子的五大原則


  1、合適的運動可減少扁平足

  孩子的足部要健康發育,運動十分重要。近年來兒童扁平足問題比20世紀80年代上升約20%,比較明顯,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缺乏鍛煉。兒童應該多做一些運動,如足尖運動、腳趾抓玻璃球運動以及跳繩、打籃球等彈跳性運動,以改善足部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促進足弓的發育。此外,家長也要多留心兒童平時的姿勢,特別是合並有"內八字"腳或X形腿的兒童,喜歡跪坐及W形坐的兒童,父母應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姿勢,從而有效地減少兒童因足部功能性問題而引發的后遺症。
2、正確選鞋可防扁平足后遺症


  兒童足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應有不同的護理方法。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義肢矯形課程教學顧問和兼職教授吳昆英先生建議,家長應為孩子挑選合適的健康鞋,這對其足部健康成長尤為重要。兒童穿著合適的鞋及鞋墊,可以減少足部后遺症和韌帶損傷機會。他補充說,健康鞋應具備以下元素:
1)、有不同幅度足弓墊承托,以舒緩足弓疲勞,預防扁平足后遺症;


  2)、有堅硬的后跟杯,以穩定后跟骨,控制后足外翻的幅度;

  3)、前足有不同圍度的選擇,防止前掌過鬆或過緊,增加足部舒適度;

  4)、定型中底設計,幫助穩定腳形,加強鞋墊的承托力。
3、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保暖性好的鞋襪


  如棉鞋、毛巾襪,既暖和又舒適,很適合小兒穿用。而球鞋、膠鞋、皮鞋保暖性能差,散熱快,容易凍腳,故不宜穿。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一些,腳與鞋之間應稍有間隙,以利空氣隔熱,增加保暖性。
4、常換洗和晾晒鞋襪


  小孩好動,腳易出汗,鞋內最好放置鞋墊,以吸潮汗減少熱的散發,並常換常晒,以保証鞋的干燥、暖和。雨雪天鞋襪弄濕后,要及時給子調換。
5、每晚用熱水給孩子泡腳


  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堅持用溫熱水給孩子洗洗腳,躺下后蓋好雙腳。這樣可使孩子的腳避免受涼,既可以預防感冒,又可以幫助孩子快些入睡,對提高睡眠質量也大有好處。
資料來源http://health.people.com.cn/BIG5/1821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