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健(嬰幼兒發展專家)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爸媽所重視,如果能知道早期教育可以教寶寶哪些內容,相信每位父母親都能養育出聰明寶寶。
早期教育是指在寶寶生命的初始階段(通常指0~3歲),利用大腦半球急劇增長、分化的有利時機,挖掘潛能,提早開發智慧,同時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
歸納來說,有15個早期教育的重點,可提供父母做為參考。
1.訓練感覺器官
視覺:新生兒的房間白天要寬敞明亮,視力所及處要有鮮豔的物品。
聽覺:經常對他說話,讓他接受各種外界的聲音,以及聆聽愉悅的音樂。
嗅覺:讓寶寶聞各式各樣的氣味。
味覺:讓寶寶品嚐酸甜苦辣的滋味。
觸覺:經常抱寶寶,並使用軟、硬等不同材質的東西觸碰寶寶,讓他能夠有不同的觸覺刺激。
2.發展交往能力
這是寶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也是寶寶進入社會的開始。爸媽要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寶寶接觸同齡寶寶和成人,鼓勵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大方說話、行事有禮;並創造機會,例如鼓勵寶寶正確稱呼客人、給客人倒茶等。這樣不僅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提高自信心,而且為人際交往打下了基礎。
3.培養觀察、提問的能力
教寶寶學會看世界。從衣食住行、花草樹木、磚瓦泥石等日常所見來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並能夠即時地對寶寶的提問作出回應,例如寶寶指天上的星星,爸媽就要立刻告訴他星星的各種概念,將物與概念對應起來。等寶寶再大些,觀察的事物更多了,就要引導他進行思考提問,刺激他認識世界的強烈欲求。
4.進行體能活動
平時多帶寶寶進行運動或活動,例如新生兒期開始學游泳、1歲半左右學爬階梯、跑步等。爸媽要提高寶寶的體能訓練,讓寶寶在擁有健壯體格的同時,還可培養大膽勇敢的品格。
5.勞動及勞作訓練
人的成長是需要勞動和勞作的。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動手能力卻很差,其原因在於爸媽的溺愛剝奪了寶寶的動手權力。所以爸媽要鼓勵寶寶培養自我服務的能力,將寶寶能力所能及的動手權力還給寶寶,讓他在做家事、收東西、玩玩具中體會創造的快樂。
6.培養口語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巴甫洛夫將語言稱之為「人類獨有的第二信號系統」。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語言的信息量,將足夠的語言資訊輸入寶寶的大腦;要經常且大量的對寶寶使用語言,例如每天花20分鐘給寶寶朗誦故事、為他說明所見所聞。
7.學會音樂、舞蹈
這是美育教育的範疇。爸媽與寶寶一起欣賞優美的音樂、寶寶唱兒歌、打節拍、跳舞、律動,讓寶寶在音樂中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而且爸媽會發現,音樂會令寶寶的表情、動作、容貌等透出優雅的氣質。
8.學習藝術
美術對刺激寶寶右腦發育,增強想像力、形象思維力,提高美的鑒賞力有極大的作用。爸媽可帶寶寶參觀攝影展、雕塑展,並對各種工藝品、繪畫、藝術照片等進行討論;家裡的擺設也要有美的講究。慢慢引導寶寶主動去追求及學習藝術。
9.給寶寶良好的玩具觀
玩具有好多種,如果是買來的,爸媽不要買了之後直接丟給寶寶就不管,也不要認為玩具只是消磨時光,爸媽要陪著寶寶一起玩;生活上的用品往往也是寶寶眼中的玩具,例如鍋子、鬧鐘、尺等;而最好的玩具則是爸媽和寶寶一起製作的玩具,例如風箏、風車、燈籠等,寶寶會更有興趣。
購買玩具時注意事項
0~1歲:可購買感知、觸摸型玩具。色彩鮮豔、音質優美、便於抓握丟擲,但不要太小以免寶寶誤吞。
1~2歲:可購買拖拉型玩具和可訓練雙手精細動作的玩具。
2~3歲:可購買激發想像力的玩具。例如小食具、積木、拆裝玩具。
3~4歲:可購買智力玩具。如七巧板、小算盤、拚圖等。
10.參加親子教育
參加社區或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團體生活中可訓練合作、競爭等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同時也能了解孩子在人際中的表現,而給予建議。
11.走進大自然
大自然是嬰幼兒的精神營養之源,是融合智育、美育、體育於一體的大教室,寶寶在大自然環境裡可以學習種花草樹木、觀察氣象等,同時,對萬物產生愛護的心理。
12.瞭解社會
帶寶寶去工廠、博物館、名勝古蹟等地方,接受人文教育,擴充見聞。見多識廣的寶寶更加聰明。
13.提前識字及閱讀
爸媽可結合與寶寶生活有聯繫的事物,進行識字教學;寓識字於遊戲之中;製作各種專門的識字卡片等,並陪寶寶一起看繪本講故事。
14.建立空間、時間、數的概念
讓寶寶了解內外、上下、立體、平面、形狀等各種有關空間的概念;並教導他了解早上應該做什麼、晚上又該做什麼,逐漸建立良好的作息;從日常生活中給予數的概念,例如一個蘋果、二雙鞋子。
15.其他活動
爸媽也可因個人條件提供給寶寶獨特的生活經驗,例如攝影、釣魚、種花、養魚等。這些活動既可拉進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寶寶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
以上全文轉貼自聰明寶寶電子報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720&prev=885&next=713&l=f&fid=12
********************************************************************************
寶貝的學習發展力UP UP !
媽咪寶貝 11月號 NO.125
採訪撰文:黃方君
諮詢: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謝明慧
模特兒:帥氣小紳士 劉力中
拍攝︰皮可米寶寶寫真
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裡,父母雖然希望孩子一步一腳印慢慢地來,但還是不免會擔心孩子的學習力比其他的孩子來得慢。隨著醫療的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關注上,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僅不同;連學習的發展力都可以被診斷出是優於常人還是落後其他孩子。到底家長該如何發現孩子的學習能力,進而發展其個人天賦,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支援,這一期的【寶貝的學習發展力】就是要帶您一探究竟!
學習發展 也有里程碑?
「哇!寶寶開始會爬了」、「他可以走得很穩喔!」、「他會自己拿湯匙了」大部分的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在每個階段的發展過程都十分驚人,但也不盡相同。而剛出生的嬰兒就如同白紙般純潔無助,但過了幾個月後,他們不僅能爬、能自己進食,還能靠自己探索周遭的一切事物。一天天的改變也許不容易察覺,但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變化都讓父母想用相機記錄成長過程,例如:孩子踩下的第一步、孩子說出的第一個字、第一次學習不穿尿步,甚至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去上學。長庚醫院臨床心理師謝明慧表示,家長可以透過醫院提供的發展評估,了解孩子的基本發展能力,對應到腦神經發展來說,從出生到2~3歲這個過程裡,大部分的嬰幼兒在各個不同的向度上都會發展出大原則的基本能力,每個向度的行為發展,也都有原則性的里程,也就是大多數的孩子會在每個年齡範圍中,發展出一定的能力,但若其中一項以上的發展明確的低於其他孩子,若所發展出來的能力所對應的年齡,低於該有的年齡30%以上,則有可能是發展遲緩的現象。除此之外,在審視孩子的發展能力時,會依據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理解、動作(粗動作與精細動作)、情緒發展、人際發展等的發展,來確認孩子的發展是否皆有跟上生理年齡的成長。另外,謝明慧心理師提到,若嬰幼兒在年紀還小時被評估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時,可能是某一發展能力落後,但未必代表未來的整體能力一定落後其它孩子,待5~6歲左右才能更確定孩子的智能是否有落後的現象。3歲之前是大多家長認知的學習發展「黃金期」,因為當時腦神經還在大量發展,但早期療育並非過了3歲就沒有用,若能夠提早做預防治療,在學齡前密集的給予治療與刺激對於各向度的發展有明確的幫助。
勿對新台灣之子汙名化
之前的新聞報導影射外籍新娘的媽媽易生出學習發展有障礙的孩子,似乎對外籍新娘有相當大的汙名化,謝明慧心理師認為,每個孩子的發展能力皆不同,除了先天遺傳的影響相當大之外,後天的刺激也是相當重要的。部分的外籍新娘在語言(中文)上可能無法如本地人般流利,因此家中所使用的語言可能相當多元,孩子在語言的學習上可能容易混亂,也無法有效吸收正確的語言。另外,大多的外籍新娘與配偶在社經地位上可能無法如中產階級般的充裕,在生活上的忙碌程度可能也較高,在陪伴孩子的時間上可能較少,而少了一部分的刺激與幫助。其實,大多的外籍新娘來到台灣大多會感到惶恐不安,而這些小小新台灣之子與外籍媽媽更需要大家的幫助,並非外籍新娘就會生出學習發展有障礙的孩子喔!也請大眾勿對這群台灣新住民汙名化。
|
各年齡發展力 家長學了沒?
許多的家長對於孩子在各年齡的發展能力都不太了解,若是家長能了解各階段的差異性與能力發展,並適時的給予該階段適合的刺激與幫助,打造學習力A++的寶寶一點也不是難事喔!
0~6個月 周遭環境的探索能力
基本上,0到6個月的嬰兒在動作發展上尚未成熟,而大多的嬰兒在此階段不是被家長抱著就是在床上躺著,從2~3個月開始,寶寶的頭開始會轉動,觀察不同方向的東西、也開始能抬頭或是翻身,對於外界的探索力也逐漸展開。到了4~6個月開始,會從之前的揮手再慢慢進步到明確的手眼協調,能夠較有目標性地伸手抓取玩具。家長在此階段除了多多陪伴寶寶,讓他們感到安心之外,家長可以在寶寶俯臥或躺著時,將一個有聲光效果或是鮮豔色彩、顏色對比強的抓握玩具向上拉過他的視野,較可以吸引注意力,也可讓寶寶的眼睛、頭部、脖子三方追隨著運動。
注意環境安全與衛生
0~6個月大的寶寶對於周遭環境很感興趣,會不時的用手拿取身邊的東西,最後放入嘴巴,家長在環境安全、周遭衛生與玩具無毒的情況都顧慮到的同時,不要一味的強制寶寶拿取的慾望,因為他們正透過這些動作來訓練自己手、眼、口與其他身體部位的協調能力。
|
6~12個月 容器與空間概念的形成
6個月開始,寶寶會開始有類似「認得」的情況出現,因此產生怕生等情緒反應、警覺的狀況或是不停的盯著某人看,謝明慧心理師說明,其實怕生是一個很好的反應,代表寶寶認得某些人、物,只是每一個寶寶的情緒反應都不同,父母在此時要多給孩子一些安全感,給予孩子適應陌生環境的時間。就粗動作的發展來說,6~12個月大的寶寶這時最重要的里程碑為-從躺到坐,從坐到爬,由爬到站,移動的能力增加,探索的範圍就會加大,開始往站姿及行走的里程前進。而就認知方面來說,6~12個月大的寶寶會開始從抓握能力慢慢發展至敲打能力,接近12個月時,一些簡單的組合能力也會出現(如:東西會知道放到盒子裡、東西會再丟出來)當寶寶開始有物品會放入「容器」、「空間」的概念時,才能慢慢進展更複雜的形狀組合或是配對能力。
認知發展 不要只侷限在玩具
現今許多玩具標榜著「認知功能」或是「益智功能」,許多家長更透過玩具來發展寶寶的認知能力,舉凡布書、聲光玩具都是家長的選擇之一,謝明慧心理師說明,家長要刺激寶寶的認知發展並不難,不要只侷限在玩具上,其實去戶外走走、家庭經驗、生活經驗都是可以增進寶寶不錯的認知發展能力喔!
|
1歲開始 語言的資料庫期
1歲大的寶寶在學習走路這一塊,可能已經相當在行。有些可以不用扶著桌子就可以自己走得很穩。此外,這時期的寶寶在語言的理解總比語言的表達來得快,可能無法說出完整的詞彙,但卻可以稍微理解爸爸、媽媽的語言。這時候的孩子就像個海綿般,用力的在吸收身邊大人的語言或是詞彙。「走樓梯要小心喔!」、「你的鞋鞋呢?」、「你的飯飯呢?」等等的句子都可以讓寶寶稍微理解,但口腔肌肉的發育還未發展到能夠順利說出完整的想法,這時候的家長不用刻意的逼迫寶寶一定要說什麼,家長只要試著當個「播報員」,可以多跟寶寶敘述寶寶現在在幹什麼、在注意什麼,「你看!那是一隻黃色的小狗」、「這裡有黃色的車子和白色的房子」,多敘述、多講,當越說越多時,寶寶就會建立越多詞彙與句子來慢慢變成腦中語言的資料庫,未來腦中的詞彙一多,也會慢慢連結其他事物。
過度矯正發音 非必要
當家長聽到寶寶說的第一個字、第一個詞彙的同時,猶如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許多家長更是刻意的要寶寶講其它的詞彙,為了避免寶寶因為家長的過度反應下而減少說話的樂趣,除了適時的給予鼓勵外,不用非要這個年紀矯正標準的發音,
語言是屬「高動機」的動作,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開口,並在旁邊重覆給孩子聽,慢慢他也會開始模仿家長的音或是一個詞彙的字尾。
|
2歲開始 配對能力訓練邏輯
2歲的孩子不論在粗動作或是精細動作表現上已經越來越成熟,家長這時候若要發展孩子的精細動作,或是選擇玩具時,可以以較複雜、中型、需組織能力、稍為精巧的玩具來做選擇(如:多角形放入明確的配對位置裡、疊高積木等)。此外,這時候家長的語言可以從名詞加入動詞「你去拿那裡拿鞋鞋」、「你去開門」等等的句子,讓孩子學習完整句子的概念,都可適時的發展其語言能力。謝明慧心理師強調,這時期的孩子還有所謂的「配對概念」的重要發展課題,他們開始會知道什麼東西是一樣的,而這個配對概念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邏輯推理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最初步的概念。當孩子看到兩個一樣的東西時,就會知道是「一樣的」,而市面上也有許多配對相關的書籍或是玩具,都可以訓練寶寶的配對能力。
配對遊戲 怎麼玩可以省很大
除了市面上的書籍、玩具之外,家長也可以準備超市的DM或是宣傳單2份,將其中一份的物品用剪刀剪下,再透過這些剪下的物品讓孩子找尋DM或是宣傳單中的相同物品去做配對,誰說玩具不能自己做,這樣玩一樣有趣又省錢!
|
3歲開始 抽象的分類概念
3歲的孩子,在大多的精細動作都可以做得不錯,甚至有些3歲的孩子在握筆的能力來說已經可以達到不錯的基礎,但家長這時後不用先教孩子學寫字,先將握筆的能力建立好,試著讓孩子去塗鴉才是基礎訓練的方式。另外,這時期的孩子由前個「配對分類概念」的階段開始進入「抽象分類概念」的階段,透過「遊戲」取代「教導」的方式,能讓孩子更能樂在其中。舉例來說,先透過配對分類的概念如:黑色的球放在一起、紅色的蘋果放在一起;再慢慢的進階到「抽象」分類,讓孩子去學習抽象概念,如:「水果類都放在那個籃子」、「菜類都放在那個籃子」,透過分類概念,慢慢培養邏輯能力、簡單數字的順序能力,讓孩子的腦力發展更好。
數學不頭痛 父母怎麼教
很多孩子在2~3歲都開始數數字,大多的父母對於教數學的順序或是簡單加減法都較制式化,其實家長可以透過孩子有吸引力的東西如:糖果、小車子、小貼紙等,當作數學的工具,「一個車子加一個車子是幾個?」、「媽媽給你2個糖果,爸爸再給你一個糖果,全部有幾個糖果?」透過孩子喜歡或是有吸引力的東西化身成工具,教數學一點也不頭痛!
|
4歲開始 活動力十足
3~4歲得孩子,不論是粗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理解與生活技能都已經可以理解到一定的成熟度,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會進入幼稚園去就讀,團體生活已經可以慢慢適應,大部分的孩子能很快與其他孩子打成一片,此外,在社會行為的發展上,除了經由遊戲開始與團體中的其他人互動,也可以漸漸能和別人一起分享玩具、一起遊戲,或是模仿進行角色扮演如︰「當老師」、「看醫生」、「學媽媽煮菜」等一類的遊戲。
學習發展沒捷徑 有品質的陪伴
謝明慧心理師認為,關於孩子的學習發展,除了希望家長能夠高度敏感地觀察孩子的各階段發展,如:什麼時候開始爬、什麼時候開始走、何時開始說地一個字等等外,對於增進孩子的學習發展沒有所謂的捷徑,最重要的方法還是家長的陪伴,因為陪伴可以了解且增加孩子的注意力、挫折容忍力與表達力,家長可以透過與孩子一同完成一件事去發掘孩子的認知能力。現今大部分的家庭都屬雙薪家庭,父母都相當忙碌,但只要一天撥出15~20分鐘,陪伴孩子一同閱讀小故事、一起玩玩具,在過程中協助孩子如何解決問題、如何面對挫折,對於孩子在專注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耐心上,都會有正向的幫助,對於未來的學習態度及效果,能有最好的基礎。。
|
謝明慧
學歷: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國軍松山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成大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