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幼兒用藥保健




幼兒用藥
http://www.tacocity.com.tw/kyle/

幼兒保健
http://www.tacocity.com.tw/kyle/






*******************************************************************************

寶寶感冒後的停藥時機

Q:寶寶日前感冒了,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及咳嗽,看了醫師且也開了藥。醫師說,開的藥主要是症狀治療,如果寶寶的感冒症狀已有改善,就可以停藥,而這幾天小寶寶的感冒症狀已有明顯好轉,請問倒底要好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停藥?


A: 如果小寶寶偶爾打幾個噴嚏,也沒有流鼻水,即可停藥。至於咳嗽部分,則要看小寶寶的咳嗽是不是集中在早上及晚上?若「是」,則為過敏咳,而不是感冒,不能以感冒症狀獲得改善來評估停藥。


一般而言,小寶寶的咳嗽是否已經有改善?要看寶寶的咳嗽頻率及深度,但是咳嗽頻率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評估,臨床上建議,如果1天的陣咳,沒有超過10次,且咳嗽沒有影響到睡眠,加上咳嗽的深度沒有到讓孩子把吃下肚的東西吐出來,就可以考慮停藥。


除了咳嗽、打噴嚏及流鼻水等症狀表現之外,也要將寶寶整體的狀況納入評估,包括寶寶是否可以睡好、吃好?活動力是否正常等。
不過,小寶寶服用的藥物若是抗生素,就一定要吃完整個療程,避免體內產生抗藥性。另外,有些過敏性氣管的藥物,醫師會使用一些特殊藥物,也不能貿然停藥。



若有特殊用藥,通常醫師都會提醒家長,不過,還是建議家長在醫師開藥時,主動詢問醫師,是否有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以便為小寶寶的用藥安全多一道把關。(記者魏怡嘉整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e5fe6f/article?mid=928&prev=929&l=f&fid=10






******************************************************************************
藥名輸入即知藥性 很方便

只要輸入醫生給的藥品名稱,可以立刻獲知藥品訊息 !! 

網站記得留著~~~ 留著 . 一生受用無窮~~~ 

只要輸入醫生給的藥品名稱,可以立刻獲知藥品訊息 !! 
這則資訊非常重要,請大家務必珍藏。 
因為太重要了,所以用紅色書寫,以示加強注意 
只要輸入醫生給的藥品名稱,可以立刻獲知藥品訊息!!
 
有了這個網站真的不錯吶??至少知道自己服的藥有沒有什麼後遺症, 或用何種方式可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民眾只要輸入藥品名稱,就可以立刻獲知藥品訊息。


一般民眾到醫院看病後,通常會帶回大包小包的藥來服用,但台灣的醫生通常不會詳細告訴病人藥品名稱、療效等用藥常識,一些中大型醫院雖然設有藥物諮詢處,但由於病患太多,民眾也未必能獲得詳細的諮詢,更別提一些資源不足的小型診所了;這些情況往往造成病患只知道吃了滿肚子的藥,卻完全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碗糕」。 


國家網路醫院所推出的「國家網路藥典」,就是一套藥物檢索系統,網友只要輸入想查詢的藥品名稱,幾秒鐘後,就可獲得藥物學名、生產廠商、劑型、藥物作用、治療項目、副作用、用法用量及禁忌等藥資訊。
以台灣醫生常開的藥品「 SCANOL」為例,當網友輸入「 SCANOL 」後,除了可查詢到這是屬於中樞神經系統用藥的解熱陣痛劑之外, 還有詳細的治療項目「解熱、鎮痛,可治療頭痛、肌肉痛、關節痛、風濕痛、神經痛、經痛、牙,痛」,以及藥物作用,如以流汗方式達到散熱、 降體溫的效果,能迅速被腸胃吸收,但也容易排泄出體外,因此治療輕至中度的疼痛效果較佳,適合對阿斯匹靈過敏的患者 ....等重要藥用資訊。

另外,藥物副作用及用藥禁忌常是國人所忽略的一環,「國家網路藥典」還會列出諸如「偶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過敏症應停止用藥;肝腎障礙等疾病要慎重給藥;如正使用其他解熱、鎮痛或感冒藥劑時要避免重覆使用」等有關患「 SCANOL」的知識。

「國家網路藥典」除了常用藥品查詢外,還設有懷孕及哺乳婦女用藥等專區,不想當白老鼠,希望提升藥品知識及用藥安全的民眾,不妨多加利用。 
 時候 醫師也會開出不適合自己的藥方,而產生強烈的副作用,感冒藥就只有那幾套公式,有興趣可以查藥袋子上的 list...

願大家 ...永遠不需要吃到藥 ! 
就算要吃藥. 也不會吃錯藥! 
就算要吃錯藥. 也會查得到!







******************************************************************************

吃感冒藥注意事項

幼兒對某些藥物的反應是非常敏感的,而且個體差異性不同,同劑量的藥物對每個寶寶也不同,這就是小兒醫學的特性,每個兒科醫生都應充分認知及了解的。
  兒童並不是大人的縮小而已,許多生理上的表現是相差很多的,尤其重要的觀念是:
*許多在大人可以使用的藥物並不能安全地使用於幼兒。
*成人藥物的作用一般都比較強烈,在幼兒易有許多莫明的後遺症出現。如治嘔吐的藥易使幼兒全身不自主的扭動,類似抽筋狀;退燒藥易全身過度發汗,治腹瀉的藥易使寶寶腹脹不適;...等。
*治療咳嗽的藥物有許多種類,醫生用藥亦各有喜好,其中或許多少都會包含了氣管擴張劑的成份,而這些氣管擴張劑的副作用就是會使人:
* 精神亢奮、心跳加快,所以睡不著覺。
* 會使四肢末端的血管收縮,血液減少,所以手腳溫度降低而冰冷。
* 汗腺分泌增加所以手掌潮濕。
* 肌肉震顫,所以手腳會抖動。


處 置:
1.只要停止或減少服藥量,通常症狀都會立即改善的。
2.同時合併服用流鼻水或鼻塞的藥物,彼此的作用可以相互對抗而抵消,或許可以減輕症狀。
3.若有任何疑問時,一定要帶寶寶去給專門的小兒科醫生檢查,以去除潛藏的原因,如藥物的種類不宜、劑量過大、或有其他兒童特殊疾病存在。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lisa_liu0626/article?mid=401&prev=404&next=399&l=f&fid=8







******************************************************************************

「有咳止咳、有燒退燒」醫療不是販賣機

2012/10/01

【聯合報/葉勝雄/永和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咳嗽要吃止咳藥,腹瀉要吃止瀉藥,是一般人對生病和吃藥的直覺反應。有時在診間幫小朋友看完病後,家屬離開診間前還會不放心地回頭問:「醫生你有幫他開止咳的藥嗎?」接著問有沒有流鼻涕、喉嚨痛、發燒的藥,從頭到尾把症狀再描述一遍,深怕醫生漏掉了什麼。

如果只是問一兩種藥,通常會跟家屬說有。如果一直接著問,會告訴家屬剛剛已經把症狀都記錄在病歷上了,別擔心!偶爾遇到真的沒必要開那種藥的時候,會給家屬一個機會教育,其實並不是每種症狀都要開一種藥來壓抑,最好能找到疾病的根源,用最少的藥就達到治療的效果。

回想在實習醫師的階段,幾乎人手一本祕笈,記錄了止咳藥有哪些,止瀉藥有哪些等等,才能作基本的處置,並看得懂前輩的醫囑。那是踏入臨床醫學的必經歷程,之後要漸漸學習症狀與疾病的原因,更進一步針對源頭作治療。

在當住院醫師時,遇到一個發燒許久的病童,幾乎能用的藥都用上了,但還是每天發燒。大家苦無對策之際,只好請資深的小兒感染科教授來會診。

原以為他會改用神奇的抗生素來扭轉乾坤,沒想到他了解整個病程之後,卻是大筆一刪,幾乎把病人全部的用藥都停掉。說也奇怪,病人的燒就真的就退了!整個過程讓人印象深刻。

上述是一個「藥物熱」的例子,病人的病其實早就被治好了,只是藥物的副作用讓燒一直無法完全退,讓人以為病還沒好而不敢停藥。這個特殊的例子,並不是教大家每次遇到疑難雜症都要把藥全部停掉,而是舉例說明感染科醫師專業之處,並不只在於敢用很強的抗生素,更在於敢『不』用抗生素!因為要能排除所有可能存在的感染,才有把握停掉抗生素,而不是改用更強的藥物。

回到一開始的例子,咳嗽如果是痰多引起的,一味的止咳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如果是氣喘引起的,這時候支氣管擴張劑會比止咳藥有效。如果是肚子痛的話,那原因就更多了,也沒有一種「肚子痛的藥」是可以治療所有肚子痛的。總之,醫療不是咳嗽就開止咳藥,肚子痛就開止痛藥那麼簡單。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醫療就像是一部自動販賣機,有一個症狀就按一個鍵,機器就會掉一種藥下來。其實不然,有時兩種藥物的作用是互相衝突的,選擇只用一種或乾脆都不要用,可能還比較好;如果現在的症狀是來自之前藥物的副作用,與其再多加一個藥來治療副作用,不如思考有沒有其他更適合的藥物可以替換。

醫療應該像是一位經驗老到的裁縫師,每件衣服都為病人量身訂做,病人變胖或變瘦的話,也要跟著調整。藥物當用則用,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能恰到好處最好!


全文網址: 「有咳止咳、有燒退燒」醫療不是販賣機 - 健康名人堂 - 生活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5564#ixzz28C18E8Ip
Power By udn.com







********************************************************************************
寶寶用藥問答


寶寶生病確實會令新手父母十分擔心,很多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用藥問題都需釐清,本文挑選10個最令媽咪困擾的疑問,給予解答,希望能有所幫助。





感冒一定要吃藥?
感冒只是個統稱,多為「上呼吸道感染」,馬偕紀念醫院藥劑室藥物資訊組長李韋瑩表示,建議仍先給醫師正確診斷。由於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數是因為病毒感染,若寶寶的自體免疫力好,大多能自行痊癒,但由於感冒的症狀確實令人難受,可以使用一些症狀治療之藥品,至於到底需不需要持續就醫讓症狀完全消除?李韋瑩組長說,醫院內的病菌感染源較多,媽媽可以先觀察寶寶的狀況再做決定,如果服用藥品後約5-7天後,症狀仍舊沒有改善或有加重的情形,應再請醫師重新診斷,但不建議更換醫師,畢竟,由同一個醫師看,比較能夠掌握病情。


藥物磨粉比較好消化?
在「兒童專用製劑」尚未普遍化以前,兒童用藥大部分都是以大人的用藥概念換算成寶寶的體重來用藥,且習慣將全部的藥物磨成粉一同吃下肚,李韋瑩組長指出,其實有很多藥劑並不適合這樣做,兒童的體重、代謝狀況都與成人不同,應該要用兒童專用的劑型較適當;但確實有些疾病的專用製劑尚未開發,仍可能會使用到大人的用藥,因此,如果必須磨粉,也只是希望讓寶寶較好吞嚥;倘若醫師開立的藥物多,也不建議把所有藥物磨在一起,同時,也應該讓媽媽返家後自行磨粉後使用較佳。至於是否可以一起下肚?她指出,如果藥物的交互作用不大,確實可以一起服用,父母可以在領藥時,先請教藥劑師,開立的藥物是否能合併服用再做決定。






吃藥後嘔吐,需要再餵一次嗎?
李韋瑩組長說,餵藥後嘔吐是否需要再餵一次,需觀察服藥後的嘔吐時間,如果是在服藥後30分鐘內吐出大量,可再餵一次;但若是服用後過了兩小時後才吐,就不需再補一劑。不過,如果吐的量不是很多,也不用再補吃,因為藥物或許已被吸收,再補反而會讓藥效出現加乘作用。她提醒,餵藥時間最好是在喝奶前,且是在吃藥過後半小時後再喝牛奶,以降低吐出的機會。


可以把藥放在牛奶中一起服用嗎?
李韋瑩組長並不建議直接把藥物放在牛奶中做調味,一方面除了擔心牛奶可能會與藥物有交互作用外,也容易讓寶寶對牛奶出現苦味而產生排斥感。她建議,如果擔心藥太苦,可以在寶寶吃完藥後,給點果汁喝(可以給蘋果汁),且吃過藥最好再配點開水,以降低口中的苦味。


寶寶症狀好很多了,如果是吃抗生素可以停藥嗎?
李韋瑩組長強調,如果醫師使用抗生素治療,父母一定要配合完成整個療程,千萬不可擅自停藥,因為抗生素的作用在於殺光細菌,但細菌相當聰明,如果不一次殺光,不但會降低療效,還容易增加抗藥性的機率。也就是說,倘若醫師開立抗生素,就一定要用的徹底,不過卻不見得每次感冒都須使用抗生素。
她提醒,大部分小兒劑型的抗生素,使用通常必須加水調和成懸浮液,並放置於冰箱冷藏,以免降低藥效,但每種藥物和水的比例都不相同,常常會有父母因為使用方法錯誤而過度服用或令降低藥效,因此,使用前一定要先詢問使用方法後再用。






吃藥後出現副作用怎麼辦?
每種藥物都有副作用,但每個人對藥物的耐受程度不同,不一定會作用在每個人身上,李韋瑩組長表示,父母餵寶寶吃完藥後,應該稍做觀察,如果出現副作用,可以先以電話詢問藥師,讓醫護人員判斷狀況的輕重,再決定是否該自行停藥。但倘若吃過藥後,寶寶的活動力或狀況不佳時,就要特別小心,應儘速回診,請醫師作更專業的診斷。她指出,有些副作用會讓全身發出紅疹,可能在幾個小時內就會出現,這時,可以先暫停吃藥,回醫院進一步診斷。


皮膚用藥的塗量多少會影響效果嗎?
寶寶的皮膚細嫩,使用皮膚用藥時,最好只是薄薄的一層即可,不要過量,李韋瑩組長形容,塗抹的量就像塗抹乳液一樣,如果媽媽仍舊無法掌握劑量多寡,可以用棉花棒輕輕抹過藥品再使用。此外,如果是類固醇用藥,且必須使用到皮膚較大範圍的面積時,可以請醫師開強度較低一點的藥物使用,就不會有塗抹過量的疑慮。


完整內容請見《媽媽寶寶》2009年5月號】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peggyv168/article/23815841







********************************************************************************
家長主動選擇 勇敢開口要求
兒童用藥安全5撇步3要訣


文/編輯部
資料提供/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改善「小孩吃大人藥」的陋習
依據聯合國兒童人權宣言,兒童應享有獲得適當醫療服務的權利。但台灣近年兒童人權指標調查顯示,兒童健康權的保障明顯低於其他兒童人權項目,顯然台灣兒童的健康權值得更多的關注。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醫改會)公佈2008年「兒童用藥守護神」調查結果,發現健保給付「安全、好吃、容易餵服」的兒童常見專用藥種類,已由去年同期的102種增加至119種(成長率17%);願意主動公佈所採用的兒童專用藥資訊,供家長參考選擇的醫療院所,也由138家增至156家(成長率13%),醫學中心全數入列。顯示台灣兒童用藥安全與權益,已有明顯的進步。

除了這些數據上的成長外,醫改會建議健保局在網站上建置查詢兒童專用藥資訊的功能、修改藥品給付與審查規定、提高支付標準以鼓勵醫師開兒童製劑等制度改革,也在2008年全部落實上路。

爸媽主動關心 寶寶用藥才能安心
依據世衛組織(WHO)兒童用藥安全報告:由於小兒劑量不易計算,導致兒童用藥錯誤發生率為成人三倍;加上歷年來國內兒童用藥安全事件頻傳,顯見台灣傳統將大人藥減量、磨粉、分包的給藥模式,不僅影響兒童用藥安全與品質,小孩必須忍受藥粉的苦味、怪味,在「哭鬧嗆吐」中吃藥,卻不能享受健保原本就有給付「好吞服、免吃苦、藥量剛剛好」的咀嚼錠、糖漿、顆粒劑等專用藥品,其實是對兒童健康人權的傷害;這也是醫改會要推動兒童專用藥的主要原因。

醫改會特別提醒,當各項制度上路後,「家長主動選擇、勇敢開口要求」,才是真正能確保寶寶能服用兒童專用藥的關鍵。

採用大桶藥水分裝、無原廠包裝與標示的藥水給藥,都不算是合格的兒童專用藥。
為孩子選擇兒童專用藥的5撇步
1.平常時,先上醫改會網站或電詢醫療院所,找家提供專用藥的院所。
2.就醫前,記錄小朋友病徵(如食欲、活動力,大便顏色等)在兒童手冊或健康筆記本。並上網了解有哪些適合的兒童專用藥。
3.就診時,勇敢開口請醫師開給兒童專用藥。
4.領藥時,向藥師確認給的是否是兒童專用藥。
5.回家後,如果拿的是磨粉藥,可上健保網站查有哪些可替代的兒童專用藥,並於下次建議醫師更換,或建議醫院採購使用。

兒童用藥安全3要訣
藥量不多也不少
給小朋友的藥量,是依據年齡、體重(身高)來計算的喲!
◎主動提醒醫師、藥師,仔細確認小朋友的年齡、體重、身高。
◎小朋友的肝腎發育未完全,一次給藥的劑量錯誤,就可能產生毒性或治療失效,每次服用藥量應力求精確。磨粉分包誤差大,應避免採用。
◎精確好用的量具、餵藥器,先確認藥量刻度,並正確量取,小朋友才能吃進適當的藥量。

好吞服、免吃苦
避免孩子哭鬧嗆吐,您應選擇適合小朋友吃的藥劑。
◎主動向醫師、藥師說明孩子吃藥的需求,希望優先提供優先選用液劑、糖漿、懸浮劑等喝的藥品。
◎另有專門為小朋友設計的固體藥品。像是原廠包裝的顆粒狀的粉劑、容易咬碎的咀嚼錠等。

仔細核對藥袋、妥善保存藥品、紀錄用藥情形
◎向醫師索取藥單(處方箋),拿單領藥。
◎領藥時核對藥單、藥袋等,是否正確無誤。
◎不用標示不清的磨粉藥、分裝藥水。
◎將藥品放在適當、安全的地方,以免兒童誤食。
◎把孩子用藥情形,仔細紀錄在兒童手冊或健康筆記本上。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2385&prev=2386&next=2384&l=f&fid=53








*********************************************************************************

【新手爸媽】寶寶用藥大小事 弄不好會病的更重

用藥不當有可能給寶寶的心、腦、肝、腎等器官帶來藥物性損害
感冒、發燒、腹瀉、嘔吐……都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的困擾。然而,有些家長怕麻煩,就根據以往經驗自己買藥給寶寶吃,還有家長直接將成人用藥減量給寶寶服用;有的家長擔心寶寶長不好,購買各種營養品給孩子“進補”,迷信“維生素是補品,多吃一點沒關係”……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兒童藥品面臨著臨床研究少、用藥品種少、劑量及劑型缺乏等方面的問題,再加上一些不實廣告的宣傳,讓很多家長存在著用藥誤區。專家提醒,孩子生病若自行服藥沒辦法緩解症狀,或者病情突然加重,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治療,釀成終身遺憾。

“不注重兒童用藥安全,危害或許是終生的。”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藥學部副主任張琳介紹,據報道,每年全球約有上千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2/3的兒童死於用藥不當。相關統計數據也顯示,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平均達到12.9%,其中新生兒是24.4%,分別為成人的2倍和4倍。

張琳解釋,這是因為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兒童,生理特點獨特,心、腦、肝、腎等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導致排毒、代謝和藥物耐受性都比較差,對藥物具有特殊的反應性和敏感性,較之成人,更易受到藥物不良反應的侵害。

誤區一:將成人藥減量給兒童用

真相:兒童並不是縮小版的成人,成人藥物給兒童服用,往往引起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給孩子的藥量要綜合考慮年齡、體重、身高、病情等來計算,因為不同劑型的藥物在體內達到和維持有效濃度的所需藥量以及所需時間都有差別。

如按年齡來計算,2~4歲的兒童用藥量應為成人藥量的1/4~1/3,4~6歲的兒童用藥量應為成人藥量的1/3~2/5。並且由於兒童的特殊生理特點,有很大一部分的成人用藥是不能給兒童使用的,如諾氟沙星這類喹諾酮類的抗生素,會影響兒童骨骼的發育,因此這類藥物兒童是禁用的。


誤區二:維生素是補品,多多益善

真相: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少,每日僅需μg~10mg。有些父母認為,維生素是營養劑,多多益善,於是長期大量給孩子服用,但這可能對機體造成傷害,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會引起中毒。

例如,如維生素A過多可引起煩躁、頭痛、嘔吐、皮膚瘙癢、視物不清、肝臟腫大;維生素D過量會造成多臟器點狀鈣化和多尿;維生素E過多會導致出血傾向……其實維生素廣泛存在食物中,只要給孩子調整好飲食結構,便不會缺乏維生素。如果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應嚴格遵醫囑服用。

誤區三:人免疫球蛋白能增強體質

真相:“近年來,不少人把人免疫球蛋白製品當作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力的‘補藥’來使用,這是錯誤的。”張琳介紹說,人免疫球蛋白是由健康人血漿經低溫乙醇法分離提取並經病毒滅活處理的免疫球蛋白製品,主要預防甲肝、麻疹和腮腺炎,治療免疫缺陷病。人免疫球蛋白是血製品,注射存在一定風險,一旦製造的血源受汙染,患者註射後感染傳染病的幾率極大。

而且,沒有證據表明人免疫球蛋白能增強體質。長期反覆使用,會幹擾孩子自身抗體的形成,容易誘發過敏反應,還有可能感染B型肝炎或丙肝。

誤區四:寶寶腹瀉,立即使用止瀉藥

真相:腹瀉分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兩大類。非感染性腹瀉有飲食性腹瀉,例如吃得太多、突然改變食物成分、食物過敏、受涼後腸功能失調等。感染性腹瀉是因為腸道微生物感染,例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腹瀉。腹瀉的治療是綜合性的,單純止瀉不是“治本”的方法,而應採取:1.調整飲食;2.感染性腹瀉的抗感染治療或給予益生菌扶植正常腸道細菌;3.脫水時的補液治療;4.適當止瀉治療,止瀉僅是治療中的一個小小輔助治療。

誤區五:症狀緩解即停藥,效果不好即換藥

真相:很多家長擔心抗生素有副作用,一看孩子病情稍有改善就立即停藥,或者只讓孩子吃3天抗生素。還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吃了某種抗生素兩天,病情並沒有得到明顯的好轉,就即刻換用更高級些的抗生素。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病情反覆,而且更容易造成細菌耐藥性。所以應遵從醫囑,尤其是在使用抗生素這類藥物時,更要聽從醫生的指導。

廣州日報
資料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acebook/20140414/378870/1/%E3%80%90%E6%96%B0%E6%89%8B%E7%88%B8%E5%AA%BD%E3%80%91%E5%AF%B6%E5%AF%B6%E7%94%A8%E8%97%A5%E5%A4%A7%E5%B0%8F%E4%BA%8B%E5%BC%84%E4%B8%8D%E5%A5%BD%E6%9C%83%E7%97%85%E7%9A%84%E6%9B%B4%E9%87%8D






*********************************************************************************************

小兒用藥安全-小兒用藥的一些基本觀念

    作者:黃瑽寧

小兒用藥安全-小兒用藥的一些基本觀念
不管是中藥或是西藥,沒有任何一種藥是沒有副作用的。如果有少數中藥總是強調天然植物提煉,完全不提其副作用,那麼這是一種欺騙的行為。什麼才是正確的用藥觀念呢?讓黃醫師帶您一起了解。
兒童少吃藥
不管是中藥或是西藥,沒有任何一種藥是沒有副作用的。如果有少數中藥總是強調天然植物提煉,完全不提其副作用,那麼這是一種欺騙的行為。至於大部分西藥則很誠實的將副作用寫在藥品仿單上,萬一不幸發生了不良反應,就可以回溯調查是哪一種藥所引起。然而,一種藥加上第二種藥會發生什麼事情,有時候就很難評估了;如果再加上第三種、第四種、第五種,同時配合各式各樣不同的食物,說實在,會迸出什麼不良的火花,恐怕神仙也難知道。
許多藥物上市之前僅只有成人的臨床試驗,並沒有通過兒童的部分。因此,您的孩子若是看病後,拿到紅白藍綠黃一大堆的藥混在一起,請算一下處方單上有幾種藥物:種類超過七種的處方,恐怕要問清楚後才給孩子服用。對於兒童用藥而言,「吃藥種類能少就少」 !
黃醫師聊聊天
天然提煉不等於安全的代名詞,很多不好的東西也是天然植物提煉的—比如說大麻。
大部分的感冒藥,都是可吃可不吃
我相信這個觀念與許多人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都以為「早點吃藥病早點好」,其實不盡然如此。兒童用藥最常開立的不外乎退燒藥、化痰藥、鼻涕藥、止瀉藥、脹氣藥等,這些藥物吃了孩子病就會好嗎?不,絕對不是的。這些藥只是「症狀治療」,也就是「讓您的孩子在生病的過程中舒服一點」,卻不是殺菌的作用。事實上,超過九○%小兒急性感冒,都是以病毒感染為主,而對於幾乎所有的病毒,醫學上都沒有特效藥(流感病毒除外),必須靠我們的抵抗力自然殺死它。不同種類的病毒,病程需要的時間不一樣,有些病毒需要兩天,有些則需要五天。如果這隻病毒需要五天才會痊癒,不管有吃藥,或是沒有吃藥,都一樣會生病五天才會痊癒。
「真的嗎?」您可能大吃一驚,是的,正是如此。再次強調,吃藥的功用,就是讓孩子在生病的過程中舒服一點。您可能曾經歷過發燒的孩子因為畏寒而哭鬧不休,或是痰太多咳嗽到生氣大哭,或是流鼻涕流得滿臉,這些不舒服的症狀,都可以因為吃藥,多多少少得到改善。因此,如果症狀已經減輕很多,家長決定不需要再吃藥,也是沒有關係的。
另外,如果孩子極度抗拒吃藥,每次餵藥都要哭鬧一、兩個小時,那麼「吃藥」這件事反而成為他最大的痛苦,在症狀輕微的前提下,就別再吃藥了。但是,有些用藥是不可以擅自停止的,比如說抗生素、鼻噴劑或吸劑、免疫疾病用藥等,如果不清楚,可以請問開立處方的醫師:「這些藥一定要吃到完嗎?」相信醫師會給您正確的答覆。
藥物分裝,比混在一起好
WHO在兒童用藥的指引中提到,不同的藥,應該用不同的包裝,並標明不同的用法。這一點在大醫院都做得到,許多診所也有很好的標示,然而有少數醫師是通通磨好粉混在一起,這是不正確的。套一句阿甘正傳的名言: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麼!(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藥水比藥粉好
您餵孩子吃過「早晚各四分之一顆」這種處方的藥物嗎?如果您曾經自己磨藥粉,就知道這是個多麼困難的「手藝」。就算有專人幫您磨好粉,混著藥水一起喝,您看到小杯子上還殘留著一些藥粉嗎?究竟您的孩子真正吃進去多少劑量,恐怕沒有人能回答。當然,有些藥物並沒有藥水的劑型,沒得選擇,只好開藥粉,或者孩子非常痛恨藥水,那也只好用藥粉。但除此之外,藥水還是比較正確的兒童用藥。
藥粉請在吃之前才磨
馬偕醫院藥局常常被人投訴抗議,說他們都不幫忙家長磨藥粉,實在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清。衛生署早已強烈建議兒童用藥不可在醫療院所磨粉,以免汙染到其他藥物,或者造成藥效衰退。您可能不知道,從藥錠拆開被磨粉的那一剎那開始,藥品就開始變質,到了第三天甚至第五天,藥效甚至已經降低至五○%,這樣的藥,還有效果嗎?所以我的建議是,買一個磨藥器(不到一百元),跟醫師說:「我的藥自己磨就好。」拿原裝的藥錠,等孩子吃藥前再磨粉。
不要隨便打點滴
我已經聽過太多位家長跟我請求:「吊個點滴讓孩子快點好。」我的答案常常是:「不好不好。」醫學上應該要有的共識,就是「藥能用吃的就不要用注射的」。靜脈注射點滴,通常只在非常時期,比如說無法進食(腸胃道出血、阻塞),或脫水、休克、低血糖等,須快速改善或急救的狀況。所以,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的孩子,絕對不需要打點滴。點滴液的成分,如果沒有加入其他藥物,基本上就是生理食鹽水與葡萄醣液。
有人說:「是啊,醫生,裡面要加那個黃黃的營養針才有效!」那個黃黃的就只是維他命,還不如吞一顆小善存。還有家長要求在點滴裡加入退燒藥,這就回到我剛剛的原則:藥能用吃的,就不應該用注射的。如果您知道每年都有人因為注射退燒藥而產生過敏性休克,應該會和我一樣決定藥還是用吃的比較妥當。最後,如果您覺得打點滴之所以會有精神變好的效果,純粹是因為強迫臥床休息所導致。
黃醫師聊聊天
兒童用藥一向是由大人來主導,兒童不能為自己的權益發聲,只能默默的接受。所以,為了自己的孩子,請勇敢的跟醫生說:「我孩子的處方請減至最少,不必幫我混合,也不必幫我磨藥,能開藥水最好,點滴或者肛門塞劑能不用就不用。」相信只要是有良心的醫生都會非常樂意配合的。
資料來源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9770&pag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