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新生兒水腎

新生兒水腎
在產婦普遍接受超音波檢查後,胎兒水腎是最常被發現的異常。據估計,胎兒在產前超音波被診斷為水腎的發生率為1.4%,其中有一半在出生後,水腎自行消失。至於產後仍然存在的水腎,除了有些經檢查後得到確定的診斷外,新生兒水腎最常見還是被歸類於輸尿管腎盂阻塞。
理論上,阻塞對腎臟而言可簡單的定義為明顯的尿液排出受限,但實際上要定義明顯卻不容易,在新生兒尤其困難。因此在新生兒及幼兒,阻塞是看它對腎臟的影響,這影響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評估。
評估水腎的重要性的並不是很容易的事。醫師會根據幾個觀察來判斷:
1.
超音波檢查水腎的大小
這是最常用的檢查,可以測量腎盂的大小。雖然大小在統計上與阻塞有相關性,但超音波檢查還是不能用來診斷阻塞的存在,也不能預測其預後。新生兒的水腎有時僅是暫畤性的,隨時間、水份的多少、膀胱的漲滿與否而變化。超音波檢查要得到可靠的結果必須是一連串連續的檢查,根據腎臟的變化才知道阻塞真正存在與否及其重要性。另一該注意的現象是對側沒有水腎的腎臟,如有比正常還快的生長,即所謂代償性肥大,表示患側之水腎功能下降,很高的機會是阻塞造成。
2. 核子醫學檢查兩腎的相對功能及排出功能
核子醫學檢查可測量腎臟排出含同位素的化合物的速度,用來評估腎功能及尿液排出是否有阻塞的情形,也是診斷最重要的工具。新生兒因腎絲球及腎代管之功能尚未成熟,所以此檢查在新生兒較不能確定阻塞的存在,但如有一個快速的排出,則可以證明沒有阻塞的存在。
這些檢查是幫助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對一個水腎進行手術的重要指標。不過,就像任何其他檢查,都有其限制,例如嚴重功能不良的水腎卻不一定是阻塞引起的;相反的,功能尚可的水腎也不一定是沒有阻塞。醫生必須瞭解各種檢查的限制及不可靠性,並能配合患者之年齡,才不會讓水腎在觀察等待中使功能受損,或被開一個不必要的手術。
處理
基本原則是如能證明一水腎是因阻塞引起的,就該手術治療,但由於各種檢查的缺點,無法快速又可靠的診斷出真正的阻塞,新生兒的水腎到底要早點手術以保留腎功能,還是觀察到腎功能開始變壞才治療呢?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密切的觀察及追蹤檢查,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手術,並使腎功能的損害降到最小。以下是密切觀察的建議:
1.
在產前或產後發現有水腎的嬰兒,出生後應及早安排超音波及核醫檢查,獲得資料可與以後的檢查比較之用,也決定後來追蹤的頻率。
2.
檢查的頻率與腎功能有關。如患側腎功能超過40%,三個月後再檢查就可以了。如30-40%,兩個月後再檢查。如20-30%,則一個月後再檢查。如低於20%,則兩週後就要重複檢查。腎功能愈差,檢查要愈早,以免腎功能損害太大。
3.
如在追蹤期間,患側腎功能改善或都在40%以上,超音波也顯示水腎沒有惡化、沒有對側代償性肥大,表示患側水腎並非阻塞造成,故不必手術。相反的,如腎功能變壞,或水腎變明顯,應馬上手術。





兒童水腎面面觀
  水腎是相當常見的兒童泌尿系統異常,當有一些小朋友就醫時,腎臟也已經遭受某種程度的傷害。那何謂水腎呢?正常尿液的製造是由腎絲球過濾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經腎小管匯流至腎盂,經由蠕動作用將尿液由腎盂推至輸尿管,最後葬膀胱儲存。若是腎盂不正常脹大就稱為水腎。因此水腎本身是指型態上的異常,並不代表一定有疾病,是泌尿系統阻塞最常見的臨床表徵。這類病人在過去往往是意外發現腹部腫瘤(其實就是脹的大大之水腎)而就醫,有些人則是因其他原因做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近年來因產前超音波之廣泛應用,使得水腎診斷機率大幅增加。
  臨床發現水腎之後,就需去找出水腎之原因。腎臟超音波是最好的工具。除了提供水腎本身嚴重程度外,還可以告訴我們輸尿管及膀胱的狀況,而超音波之分法下:
(1)       腎盂擴張 < 5mm:輕微水腎
(2)       腎盂擴張 > 5mm, < 10mm : 輕度水腎
(3)       腎盂擴張 > 10mm, < 15 mm :中度水腎
(4)       腎盂擴張 > 15mm: 重度水腎
  一般輕微及輕度水腎(無合併其他異常)僅需定時追蹤,以避免有嚴重變化,這類水腎程度是不會造成腎功能之影響;而較嚴重水腎就需考慮是否有腎臟泌尿系統阻塞的可能性,常見疾病有下列幾種:
(A)      輸尿管腎盂接合處阻塞:形成原因有下列幾點
1.      輸尿管腎盂本身發育結構的異常(最常見原因)
2.      輸尿管腎盂不正常之解剖位置及方向
3.      異位血管對輸尿管之壓迫
4.      先天之息肉
(B)      輸尿管膀胱接合處阻塞
較少見的阻塞性疾病。由於輸尿管進入膀胱處狹窄,超音波除發現水腎外,也會發現輸尿管呈現擴張現象
(C)      膀胱輸尿管逆流
正常尿液由輸尿管進入膀胱,排尿時輸尿管開口即緊閉,使尿液不會回流至輸尿管,但膀胱輸尿管接合處異常時,尿液會由逆流回到輸尿管,甚至到腎臟引起水腎,這類病人容易有泌尿道感染。
   由於醫療知識、技術方面及超音波的進步,對於兒童腎臟或泌尿系統疾病之了解與治療成效已有極大進步。所以及早確立診斷及轉介至兒童腎臟醫師,避免受到不可挽回之傷害是非常重要的。
兒童腎臟科     黃仕達醫師
看診時間:每週三及週五下午 2:00~5:00
資料來源
嘉義榮民醫院小兒科關心您及寶寶健康





幼童水腎別輕忽!延誤就醫恐感染致命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2010.06.02

  水腎是幼兒常見的泌尿系統異常,但是初期無症狀,容易被忽略,延誤就醫可能影響性命安全!一名四個月大女童,出生時於本院接受腎臟超音波篩檢,當時發現有輕微水腎,之後再次追蹤,發現原本是輕微水腎的情形,已成為嚴重水腎並合併輸尿管水腫,經過進一步檢查診斷為膀胱輸尿管阻塞後,在開刀治療後才得以痊癒。
  正常的人體泌尿道器官有兩個腎臟、兩個腎盂、兩個輸尿管、一個膀胱及一段尿道。當身體產生廢物,經由腎臟製造出尿液,就會排到腎盂,經輸尿管,再儲存於膀胱中,儲滿後,才由膀胱經由尿道排出體外。這過程要順暢,中間各部份器官功能必須正常,若其中一部份有問題,很可能造成尿液無法正常排出而累積體內,若尿液積在腎盂內,醫學上就稱為「水腎」。
  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亞秦表示,水腎的成因有很多,只要當泌尿道任一處有阻塞時都可能產生,在兒童時期最常見的多是先天構造異常:比如腎盂輸尿管交接處狹窄、膀胱輸尿管交接處狹窄、膀胱輸尿管迴流 (尿液迴流)等,只有一些少數兒童可能是因為後天造成的結石、腫瘤、創傷、感染或手術造成。
  早期水腎大多沒有症狀,少數病人若水腎較為嚴重,有可能在患側腹部會摸到一個腫塊;若為急性的阻塞,則可能會造成腹痛或血尿的情形。尤其是水腎病人泌尿道感染相當常見,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急性腎臟發炎、腎膿瘍的形成,嚴重甚至會引發敗血症。有些嚴重的水腎在幼童時期,就可能造成腎功能不全;主要能夠發覺徵兆的,就只能憑藉產前超音波及新生兒自費超音波篩檢,讓病人在還未有症狀之前就已被篩檢出來,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若是水腎程度輕微,則只須先以超音波追蹤水腎的變化,但要是程度較嚴重,除了會先給予病人預防性抗生素外,通常會安排進一步的檢查包括:解尿期膀胱尿道攝影,以排除膀胱輸尿管迴流的可能性,或是用核子醫學檢查判斷泌尿道有無阻塞及阻塞的部位,其他檢查則會視病人個別的情況加以安排。
  蔡亞秦提醒,水腎是幼童臨床上不能輕忽的問題,目前發現大部分的病人多是輕微程度的水腎,且經過追蹤尚可自行痊癒;但是有少數病人會變成中重度水腎,因此有水腎的兒童一定要記得定期追蹤,避免在造成嚴重感染前,就能先行發現好追蹤治療。



資料來源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7&id=10549






*******************************************************************************

何謂嬰幼兒水腎?

談嬰幼兒水腎~動態核磁共振檢查「改變」治療的觀念!
文/長庚兒童醫院小兒外科 張北葉醫師 現代醫學進步,產前超音波就能檢查出許多水腎嬰兒。產後腎臟超音波更能檢查出過去必須等到大量水腎才去就醫的狀況。醫學界經過20年探索及追蹤這些早期診斷的水腎病嬰,發現許多水腎會自動消失。即使水腎不消失,長期追蹤下,腎功能也沒有繼續惡化,但是仍然有些嚴重水腎不會改善,也有少數水腎反而惡化,必須手術。因此醫師面臨的問題是分出哪些嬰兒不需要手術,哪些嬰兒需早期手術,以免腎臟受損。據估計六成以上水腎,是不需手術,但需要手術的嬰兒若也是長期追蹤經過半年至兩年後才手術,也會有部分腎功能受損。 超音波檢查是首要工具,它能看出水腎嚴重度,但是不能告訴我們腎功能多少。核子醫學檢查可以檢查出腎功能,但有些檢查數據不正確。過去依賴兩者相輔相成,可以推測出一部份的病嬰未來是否需手術,但剩下半數的水腎嬰兒只能立即手術(其實要冒可能不需手術以後也會好的風險)或是等待腎功能下降或超音波檢查結果惡化,才接受手術(要是能早些手術就不會功能下降了)。 動態核磁共振檢查是最近醫學界的新診斷工具,它能一次提供腎臟外型、水腎狀況、腎臟功能的資訊。更重要的是,它能像電影一樣讓家人也看出尿液如何由血管流到腎臟再排出到腎盂,水腎是否能流到輸尿管,都是一望即知,唯一問題就是要花費兩小時才能做完檢查。 嬰幼兒水腎必須謹慎檢查,及早治療,不要因為醫師說「水腎」兒感到恐懼,因為多數嬰兒會自動改善。但一旦要開刀也不要一味排斥,因為延遲手術會使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唯有專業醫師審慎評估,利用新型檢查工具才能早期分出哪些病人需要手術,哪些追蹤檢查即可。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嬰幼兒水腎之護理指導

一、何謂嬰幼兒水腎?
嬰幼兒的水腎是指液體累積在腎臟腎盂出口處,有些嬰幼兒從胎兒時期便可以藉由胎兒超音波發現水腎,通常也不會影響姙娠,只有在積水嚴重時會以嬰兒腹部腫塊的症狀表現。由於醫學進步、超音波檢查盛行,以至於嬰幼兒的水腎可以早期發現、適時追蹤處置。
二、水腎形成的原因?
(一)阻塞:
泌尿道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任何一處阻塞或壓力過大都會造水腎。常見的有腎盂輸尿管交接處狹窄、膀胱輸尿管交接處狹窄、神經性膀胱、尿道狹窄(如男生尿道瓣膜)等,均可能造成水腎。
(二)逆流:
常見也較嚴重的是膀胱輸尿管逆流。膀胱輸尿管逆流通常發生在膀胱輸尿管出口異常或瓣膜功能性的失常,由於嬰幼兒的腎臟從出生到2.5歲以前尚未發育完全,所以膀胱輸尿管逆流的嬰幼兒,輕者需要服用預防感染的藥物、重者需要接受手術矯正,以免腎臟受到傷害,造成不可逆的瘀疤。如果不謹慎處理,膀胱輸尿管逆流可以是日後兒童尿毒症和孩童高血壓最常見的原因。
(三)雙套腎或雙套輸尿管:
正常的族群裡頭有1%的人會有雙套腎臟或是雙套輸尿管,尤其是雙套輸尿管的患者很多會在有輸尿管憩室的存在,這種憩室像一個小汽球,很容易造成膀胱輸尿管交接處的阻塞,因而形成水腎。
(四)先天性腎臟異常:





新生兒水腎 Neonatal hydronephrosis
水腎(腎盂擴張)
  • 輕度 5-10mm
  • 中度 10-15 mm
  • 重度 15mm

流程圖
  • 超音波(自費,或追蹤產前發現的水腎)

原因
  • 輸尿管腎盂接合處
    • 阻塞
      • 結構或位置異常
      • 異位血管壓迫
      • 先天息肉
  • 輸尿管膀胱接合處
    • 阻塞
    • 逆流
  • 其他:雙套腎或雙套輸尿管、多囊腎、先天性巨大輸尿管、先天性腎盂膨出


新生兒水腎處理流程圖

資料來源http://blog.udn.com/netdoctor/2903595


************************************************************************
小兒水腎 產前超音波照得住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
 小兒先天性水腎在產前超音波檢查即能偵測到,但是產前診斷泌尿系統病變的新生兒中,八十%並無明顯症狀,因此在診斷與治療上,醫師與孕婦都要提高警覺。
 成大醫院小兒腎臟科醫師邱元佑表示,水腎本身代表的是型態上的異常,並不代表一定有疾病,不過它卻是兒科中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異常,且可能意味著泌尿道阻塞或逆流所致。
 他表示,這類患者大多數可藉由產前超音波,在嬰幼兒時期早期發現,但也可能於成長過程中因為腹部疼痛、泌尿道感染、血壓高、腹部腫瘤、甚或因其他因素做檢查而意外發現,此時才發覺腎臟已遭受到某種程度破壞。
 他表示,由於產前超音波的進展,胎兒於子宮內被偵測到泌尿系統擴張的機會約百分之一,其中因泌尿系統病變而須決定終止懷孕,或產後須立刻處理者,則約為五百分一%。
 然而,產前診斷泌尿系統病變的新生兒中,八十%於臨床上並無明顯症狀,醫界在診斷與治療上存有相當的爭議。
 邱元佑表示,一般而言,若水腎病側腎功能有明顯降低,且放射性同位素攝影有阻塞者,最好考慮手術以挽救腎功能。如果腎功能沒有明顯降低,但放射性同位素攝影有阻塞者,根據腎臟超音波評估狀態,可於二至四週或更久後再行追蹤,若病側功能已小於四十%,或與前一次檢查相比,功能下降十%,則建議接受手術治療。
據成醫近年統計,三十八位因先天性腎盂輸尿管狹窄而須手術者共有三十八位,其中有廿一位於出生六個月前即被診斷。
 邱元佑表示,水腎是複雜問題,有些需要藥物治療,有些則只須定期追蹤與檢查,有些則須手術才能保住腎功能,由於小朋友的輸尿管相當細,有時比原子筆心還細,因此手術成功關鍵在於良好的腎盂輸尿管縫合,由於手術技術進步,手術預後良好且成功率大於九十%以上。




請教醫師 嬰兒出生40多天 滿月過後有再去做腎的超音波
(
剛出生時左邊為0.53cm)過一個月還是差不多 是叫我們要持續追蹤檢查啦 但還是很擔心
嚴重的話會怎麼樣?需要開刀嗎?謝謝!

您的寶寶應該是有輕微的水腎。據估計,胎兒在產前超音波被診斷為水腎的發生率為1.4%,其中有一半在出生後,水腎自行消失。新生兒水腎最常見還是被歸類於輸尿管及腎盂交界處阻塞。通常正常腎盂的大小應在0.5公分(5mm)以下,若是在腎盂輸尿管交界處有任何原因的狹窄阻塞(通常為天生),腎盂就會積尿造成水腎。厲害者(大於2-3公分以上)可能要開刀,但是像您的寶寶是屬於較輕微者,只要天生腎臟大小沒問題,持續追蹤後,多半在一、二歲以後就會恢復正常。但這類嬰幼兒在水腎沒消失前,較正常小孩容易患尿路感染,如果有感染就可能造成腎臟的損害,因此若是有不明原因的發燒,尤其是一歲以前,一定要先排除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什麼是腎溶質負荷量?

什麼是腎溶質負荷量?
你問的這個問題太專業了,
除了懂得奶粉製造的專業人士外,
一般人很難來回答這個問題。
腎溶質負荷量是一種調整營養素的作業模式,
可以說是所有大型奶粉公司必備的作業技術,
目前這套技術在台灣還沒有引進。
腎溶質負荷量-是必須將奶粉中的維生素與礦物質重新調整,
依照不同階段嬰幼兒的腎負荷量來調配,
過低會影響營養吸收,
過高則會造成嬰幼兒的腎臟負擔,
因此會調配出最適當的比例,
這就是『腎溶質負荷量』
這種資料網路上是找不到的。


幼童水腎 超音波追蹤現形
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亞秦表示,新生兒出生二天後即可接受超音波檢查,是否有水腎。(記者林相美攝)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出生時輕微水腎,3個月後追蹤,已演變為嚴重水腎合併輸尿管水腫,進一步檢查發現是膀胱輸尿管阻塞,必須開刀治療。醫師提醒,幼童水腎初期沒有徵兆,若未及時治療,會造成急性腎臟發炎、腎膿瘍,嚴重甚至引發敗血症。
收治個案的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亞秦昨天指出,女嬰一出生即接受腎臟超音波篩檢,檢出輕微水腎,必須定期追蹤。後續追蹤時,水腎已惡化,查明原因是膀胱輸尿管阻塞,臨床上較為少見。
蔡亞秦表示,根據國外文獻,水腎發生率約2%至4%,只要泌尿道任一處有阻塞時都可能產生,部分嬰幼兒是生理結構,因輸尿管長,身形短「打折」所致,隨著身形拉長就會改善。不過,有些嬰幼兒是先天構造異常,例如腎盂輸尿管交接處狹窄、膀胱輸尿管交接處狹窄、膀胱輸尿管迴流,少數兒童可能是後天造成的結石、腫瘤、創傷、感染或手術。
蔡亞秦提醒,程度輕微的腎水腫,須以超音波追蹤變化,多數水腎早期沒症狀,少數病人水腎較嚴重,可能在患側腹部摸到一個腫塊;急性阻塞可能造成腹痛或血尿,尤其是水腎病人泌尿道感染相當常見,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形成急性腎臟發炎、腎膿瘍,嚴重者甚至引發敗血症,有些嚴重的水腎在幼童時期,就可能造成腎功能不全。
蔡亞秦表示,程度較嚴重的水腎,會先給予預防性抗生素,進一步檢查,釐清泌尿道有無阻塞及阻塞的部位。





記者會 : 淺談小兒水腎與先天性腎盂輸尿管狹窄
發表人 root  2004/9/8 6:00:00 (2860 人讀取)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第805次記者會
姓名:邱元佑 93.09.08學歷:私立高學醫學院醫學系畢;國立成功大學臨床醫學博士班博士候選人
經歷: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 台南新樓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現任: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小兒腎臟科代理主任
專長:小兒腎臟疾病 小兒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
淺談小兒水腎與先天性腎盂輸尿管狹窄
水腎是相當常見的小兒泌尿系統『異常』。在這裡不以疾病相稱是因為有很多所謂的水腎只是腎盂的型態上較正常人漲大,但沒有影響到任何功能上的問題。這類患者大多數皆可能藉由產前超音波在嬰幼兒時期早期發現但也可能於成長過程中因為腹部疼痛、泌尿道感染、血壓高、腹部腫瘤(其實是漲的大大的水腎)、甚或因其他因素做檢查而意外發現,此時才發覺腎臟已遭受到某種程度的破壞!
正常人尿液的製造過程是由腎小球過濾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經腎小管排至腎盂;再經由蠕動將尿液推至輸尿管,最後再儲存於膀胱直至吾人自覺有尿意時藉由膀胱收縮排尿而排出。若是因為此過程之任何病變而導致腎盂之擴張變大即稱之為水腎。所以水腎本身代表的是一型態上之異常,並不代表一定有疾病,不過它卻是兒科領域中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異常,且也可能意味著泌尿道阻塞或逆流所致!
臨床上發現水腎後,必須尋找出引起水腎的原因。一般而言腎臟超音波是初步最好且方便的篩檢工具。此外, 安排膀胱尿道逆流攝影可以先排除是否因膀胱輸尿管逆流而造成之水腎;若只為單純且輕微的水腎則通常只需清楚解釋與定期追蹤即可,無須外科治療;較嚴重的水腎視原因則往往需要考慮是否有尿路系統阻塞的可能性,所以常會於臨床上進一步安排放射性同位素攝影來評估尿液經腎盂排至膀胱所需的時間與病側腎臟的相對功能指數。如果有確定阻塞且有意義的影響到腎功能,有時尚須施行靜脈腎盂攝影檢查以瞭解阻塞確定位置並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以避免腎臟功能進一步的受損。
由於產前超音波的進展與廣泛使用,我們可瞭解到胎兒於子宮內被偵測到泌尿系統擴張的機會約百分之一,其中因泌尿系統病變而需決定終止懷孕或產後需立刻處理者則約為五百分之一。於另一方面而言,產前診斷泌尿系統病變的新生兒中,百分之八十於臨床上並無明顯之症狀。這在診斷與治療上的確都存有相當的爭議!因為新生兒腎功能尚未成熟,像靜脈腎盂攝影檢查或放射性同位素攝影準確度就不理想。因此在處理尚須更行小心與謹慎。一般而論,若水腎病側腎功能有明顯降低(<40%)且放射性同位素攝影有阻塞者,最好考慮手術以挽救腎功能;如果腎功能沒有明顯降低,但放射性同位素攝影有阻塞者,可建議根據腎臟超音波評估狀態可於2-4週或更久後再行追蹤一次放射性同位素攝影以評估病側腎功能之變化,追蹤後若病側功能已<40%或與前一次檢查相比之下功能下降10%,則直接建議接受手術治療。反之,若病側腎臟不確認明顯阻塞狀態下且功能>40%狀況下一般則建議三個月後再追蹤腎臟超音波與放射性同位素攝影檢查以評估其進展即可。
水腎是個複雜的問題,有些需要藥物治療,有些則只需定期追蹤與檢查,有些則需手術才能保住腎功能。手術的方式主要是因阻塞原因不同而異。大多數阻塞性水腎是腎盂輸尿管阻塞,故手術的方法大多數考慮為腎盂整型術。它是將多餘的腎盂與阻塞的腎盂輸尿管交接處切除,最後將無狹窄的輸尿管接回腎盂。由於小朋友的輸尿管相當細(有時比原子筆心還細),因此手術成功關鍵在於良好的腎盂輸尿管縫合。整體來說,近來
由於手術技術進步,手術預後良好且成功率大於90%以上。





不是成人才有腎毛病 小兒水腎要多注意
【大紀元9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純瑜台南市8日電)腎臟出問題不是成人才有,嬰幼兒也可能出現。台南成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邱元佑指出,水腎是最常見的小兒泌尿系統異常;雖不見得有疾病,但可能導因於泌尿道阻塞或逆流,最好馬上檢查原因。
邱元佑表示,一般單純且輕微的水腎,只需定期追蹤,或施以藥物即可,無須外科治療。較嚴重的水腎則有尿路系統阻塞的可能,可能要以手術治療或整形。 
邱元佑今天指出,人體中的腎小球會先過濾出血液中代謝廢物,經腎小管排至腎盂,再經輸尿管排至膀胱,接著由人體排出尿液。所謂水腎是在整個過程中,因某種病變,導致腎盂擴張所致。
他說,一般水腎可能只是腎盂較正常人漲大,但沒有影響任何功能。不過卻是兒科領域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異常;也可能導因自泌尿道阻塞或逆流。最好盡速查明;例如腎臟超音波就是初步、最好且方便的篩檢工具。
他也指出,通常有百分之八十的新生兒在產前診斷泌尿系統時,並無明顯症狀。因此在診斷與治療上目前都存有很大爭議,醫師在處理時必須小心謹慎。此外,由於小朋友輸尿管相當細,手術成功關鍵在於良好的腎盂輸尿管縫合。目前手術技術進步,癒後成功率多達九成以上。
9/8/2004 4:55:32 PM
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4/9/8/n654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