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感覺統合的理論與應用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


感覺統合理論是美國南加州大學的艾爾絲博士於1972年提出。艾爾絲博士指出:七歲以前,人腦就像一部感覺處理機器,嬰幼兒軍用其所有感官去接受外界各種刺激,感受外界各種事物,並將這些感覺印象輸入大腦。嬰幼兒時期,孩童經常動個不停,忙於尋找感覺刺激,很少運用大腦去思考問題,而是直覺地反射,這時期是人類的感覺運動發展期。這些感覺運動是一個生命體賴以生存,自我保護的基本功能。



感覺統合的定義

  感覺統合是指把籠罩全身的觸覺,前庭平衡感覺,筋肉關節的本體感覺,空間能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巨量感覺訊息的輸入,在腦幹部予以統整組合,以供充份用於身體內外知覺,順應性反應,學習過程,以及腦神經機能的發展。
由上述定義可知,感覺統合機能是一個生命體最基礎的神經功能,透過這個基礎功能的正常運作,才能進一步去提昇高層次的大腦神經功能的發展。若這個基礎功能出現了問題,那麼建立於其上的大腦神經功能,就無法獲得有效的發揮。



  「感覺統合」是大腦開發的關鍵,感覺統合失調,則大腦開發工程必將受挫,而後天所有教育的努力也只是事倍功半。



  感覺統合發展的基礎期,是自胎兒期起,至六足歲的嬰幼兒期,所以學前教育的好壞,關係著學齡教育的成敗。




  感覺統合在大腦開發的連用上,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針對行為與學習障礙、智障興腦性麻痺、自閉症或多重障礙兒童,目的在透過感覺統合的治療,引導他們往正常的腦功能水準發展。另一層面則是針對正常兒童,讓他們透過感覺統合的訓練,增進其感官的敏銳度與反應速度,達到開發腦力,提昇智能的資優教育目的。



  一般而言,經過感覺統合訓練的小孩,其學習反應能力會提昇2~5倍以上。你會發現到受過感覺統合訓練的小孩,兩眼炯炯有神,非常銳利,觀察力特強,視覺範湋比一般人寬廣,視覺記憶強,注意力相當集中,聽覺反應敏銳,對聲音的辨識力強,音感特佳。尤其在數理教學與創造力教學的學習方面,更是有相當優秀的表現。他們求知欲強,反應快,對新事物充滿好奇。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http://www.tat180.com.tw/
http://www.tat180.com.tw/






********************************************************************************************************
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

相關資訊可以進入下列網頁搜尋:http://www.tat180.com.tw/


一般而言,嬰幼兒期(0-8歲)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和大多數同年齡的孩子比較起來,若無身體健康或先天的缺陷,以及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了下列的一些徵狀,就要儘快找醫生、職能治療師、復建治療師等做進一步的檢測,了解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方面的問題。
製表:陳世文
感覺統合系統
失   調   的   徵   狀
前庭 (內耳)平衡系統
1.地心引力
重力安全感、
運動、          
  頭與身體的感受
2.肌肉緊張正常化
   - 肌肉張力
3. 眼球的控制
4. 姿勢機能的統合
  - 身體平衡
5. ( 語言發展 )
6.與情緒行為有關
7.眼與手的協調
  • 遲鈍
常會從椅子上摔下來。平衡差,易跌倒,沒有危險意識。閱讀時字幕跳躍、方向感差。
  • 過度敏感
常會頭暈,怕爬高或被高舉、怕高害怕盪鞦韆或旋轉,易暈車、怕高速。
  • 智力正常,但閱讀困難,理解力低(數理差)在閱讀(如唸書常會漏掉字跳行)、寫字(如左右相反,抄寫時遺漏字句)、辨識物體形狀、大小或數字困難、常把數字或字句看或寫顛倒(1991pq96),或數學的計算(69看成96)發生錯誤等障礙,或不會分辨相似的圖形,不會玩拼圖(視覺焦距的統合的問題,如嬰幼兒期缺乏爬行頸部運動不足,前庭反射與迷路神經整合不良,影響了視覺肌肉和視覺神經不成熟,使眼睛在閱讀時容易酸累;睫狀肌牽動眼球穩定移動能力不夠,導致閱讀時跳字跳行,算術計算錯誤,手眼協調不良,寫字歪歪扭扭,寫的字左右相反,手無力,無明顯慣用手,寫字慢,握筆方式不正確,字跡撩草拿東西易掉落,用筷子夾菜吃飯困難等)。不會玩拼圖,認字困難,方向感及距離感差。注音及文字記憶力差,數字概念模糊。
  • 特別過度喜歡旋轉或搖晃的遊戲活動而不會感到頭暈
  • 一般而言,行為有些混亂、無組織、好動不安、喜歡捉弄人。
  • 活動量過多(過動),爬上爬下,蹦蹦跳跳,幾乎一刻也不停,有用不完的精力,就是因其感觸覺不夠敏銳,常需大量的刺激,才能使身體的運動覺獲到滿足。如無目的性地動個不停。
觸 覺 ( 皮 膚 )
  1.情緒的穩定
 2.抑制肌肉緊張
 3.提高警覺度
 4.觸覺防衛反應的正常化
 5.( 觸覺辨別 )
  • 不喜歡陌生人碰到或觸摸他過分喜歡碰、觸、摸各種東西。排拒從事較污穢的活動,如玩泥巴、用手指畫畫等、害怕碰觸特殊毛毯、織造玩具表面、沙。拒絕洗頭、理髮、洗臉、剪指甲,不喜歡穿毛料或粗糙的衣服
  • 特別依賴固定的棉被、毛巾、衣物、玩具。
  • 情感易受挑動、控制力弱、缺乏信心、易受挫折、對壓力的忍受度低,或容易感到挫折、愛哭,情緒轉變快速而劇烈。
  • 無法戒除吸奶嘴或吸、咬手指,希望被撫摸。顯得焦躁不安。
  • 有攻擊性行為,常發脾氣、易遷怒他人,易衝動、易與人衝突,欺負別人,常有打人、推人或碰撞的行為或用東西丟人、咬人、強詞奪理、人際關係不佳。容易興奮,情緒不穩定,情緒轉變快速。團體活動中被動或逃避。有自傷、被虐、暴力傾向。
  • 注意力短暫,很容易分心。(例:容易被外界聲光或鄰座同學的舉動所分心。) 上課坐立不安、左顧右盼,無法安靜坐著動不停,愛跟同學講話、發出怪聲,站起來走動。
  • 聽力正常,卻常常有聽沒有到,無法注意周遭的事或愛做白日夢
  • 話很多,喜歡打斷別人說話,老師問題未問完即搶著回答。
  • 怕黑、黏親人(摟、抱)、害怕、怕生、害羞、不喜歡新場所、空屋、大空間或人多之處、容易緊張、固執,挑食、偏食易患過敏性體質。
  • 適應力差,拒絕學新事物,不合群。
  • 觸 覺遲鈍者~孤僻、冷漠、無理由尖叫。
  • 不怕痛,觸覺遲鈍或辨識功能失調者。
  • 獨處或玩玩具時嘴巴念念有詞。
常陷入自我思考、發呆、語言發展有阻礙。
本體覺(筋肉、關節)
運用及整合來自肌肉、關節、骨骼等較為深層組織的感覺,可以幫助人感覺來自身體的各種訊息,告知大腦目前身體所處的姿勢型態與生理狀況。
  • 身體概念遲鈍、缺乏信心、容易自卑、手腳不靈活、動作笨拙、學習技巧性的遊戲或活動有困難、語言發音不佳、口吃、壞脾氣、記憶力差、拒絕看書寫字等。而本體覺發展良好的孩子,能發展出較佳的自信心及自尊心,能有效順應所處的物理環境,日常生活井然有序,肢體動作敏捷,人際互動和諧順利。
視知覺
1.形狀知覺的發展
2.空間知覺的發展
3.( 視覺辨識)
  • 走路莽撞,常會撞到桌椅或碰掉桌上的東西,是視知覺的問題,對自己和物體之間的遠近距離無法拿捏準確,也就是辨別力差,無法做正確的判斷。
  • 無法有效辨別空間之層次與方位,容易迷失方向。判斷與認知幾何形狀有困難。
  • 眼球追蹤與細部掃描功能不佳,不喜歡閱讀,專注力差,有手眼不協調現象。
聽知覺
1. ( 聽覺辨識 )
2.( 語言發展 )
  • 語音分辨能力不佳,常聽錯字聽錯意思或沒聽到別人說話,形成有聽沒有懂。
  • 對聲音的音質、音律、音頻感受與分辨能力不良。
  • 對聲音感受遲鈍,對大聲響不大有反應或對輕聲細語無法感應。
  • 對指令的接受或記憶不佳。
怕吵雜,多人同時談話無法有效處理。
嗅、味知覺
1.        嗅覺辨識
2.        提高警覺度
3.        味覺辨識
4.        均衡飲食
  • 對氣味、食物味道辨別能力不佳或感應遲鈍,無警覺意識。
  • 對某種異常氣味有偏好、如海邊有逐臭之夫。
  • 偏好重口味或特別刺激的口味。有異常飲食情況如偏食挑食。






********************************************************************************
感覺統合訓練衛教手冊
一、前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是父母心中之期許。因此,如何誘導孩子自然、愉快、健全的成長,發揮個人潛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由於不同的感覺刺激是由不同神經系統來接收,感覺刺激之於腦如同食物對於身體一樣重要,所以孩子的腦部如果缺乏感覺刺激的輸入,將無法正常發展。腦部除需要感覺刺激的輸入外,還需要感覺統合功能正常才能發揮功效。以下將針對前庭感覺訓練、觸覺訓練、本體感覺訓練介紹。

二、如何發覺感覺統合的問題
(一) 運動知覺發展上有動作遲緩,協調障礙,容易跌倒,寫字慢,手部功能差,方位距離感差,拼圖及認字困難,閱讀或書寫常遺漏字句,數字或文字看顛倒或寫顛倒,平衡功能差,過度或極不喜歡玩旋轉或盪鞦韆的遊戲,害怕上高處,繪圖構圖功能差。
(二) 行為組織方面,特別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活動量不尋常的高或低,缺乏信心,自我形象差,易與他人衝突。
(三) 觸覺方面,不喜歡被人碰觸,拒絕理髮、洗頭、穿衣服,對觸覺、視覺、聲音有過度敏感的現象。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對感覺刺激敏感度過低,需有父母特別的撫摸,或有過分喜歡撫摸的現象。

在治療方面所謂的感覺統合治療是提供一些對孩子有意義的活動,提供前庭平衡、關節本體感覺及觸覺等,使孩子能自動形成適當的反應,來改善對感覺刺激的最佳正常反應。

三、前庭感覺訓練 (一)注意事項:
1.各訓練項目進行前應先咨詢醫師與復健指導師後再執行。
2.進行以下運動需有大人協助,並注意兒童安全。
(二)活動項目:
1.滑(行)板或溜滑梯
(1)目的:
I.刺激前庭感覺、本體感覺。
II.統合原始反射。
III.協調視覺運動,增加平衡感覺。
IV.促進姿勢控制、增加肌肉張力。
(2)活動內容:
可採俯臥姿、背臥姿、坐姿等姿勢,由斜坡上方往下滑行。

2.搖擺木馬(圓木搖擺)
(1)目的:
I.刺激前庭感覺。
II.刺激本體感覺。
III.促進動作計畫與兩側協調。
IV.增加肌肉張力
(2)活動內容:
I.單人坐(站、俯)在木馬上前、後左右搖擺。
II.2至3人坐在木馬上搖擺。

3.吊網袋
(1)目的:
I.刺激前庭感覺。
II.控制姿勢動力與眼球運動。
III.刺激平衡感覺。
IV.增加肌肉張力。
(2)活動內容:
I.吊網吊在棟樑上方。
II.兒童進入吊網裡,可採坐姿、站立姿、俯臥、仰臥等姿勢。
III.推拉吊網,前後、左右擺動。
IV.旋轉吊網,並藉反彈力轉動。

4.氣墊
(1)目的:
I.刺激前庭感覺、本體感覺、平衡感覺。
II.促進反射統合。
III.增進抗重力能力。
(2)活動內容:
在氣墊、充氣輪胎(內胎)上跳躍、走動、俯臥或睡。

5.跳躍床
(1)目的:
I.刺激前庭感覺、本體感覺。
II.增加肌力張力及粗大肌肉動作。
III.訓練觸覺、促進中樞統合能力。
(2)活動內容:
以躺姿、坐姿或站立姿勢,在跳躍床上下彈動。

6.旋轉鐵環或咖啡環(旋轉杯)
(1)目的:
I.促進前庭感覺及平衡能力。
II.促進視覺運動協調及站立平衡感。
III.姿勢控制。
(2)活動內容:
已站立姿勢、坐姿、趴姿在旋轉鐵環、地球儀或咖啡環上,由他人協助左右旋轉。

7.治療球
(1)目的:
I.促進觸覺、前庭感覺、平衡感覺及身體形象。
II.促進反射統合。
III.促進站立姿勢。
IV.穩定情緒。
(2)活動內容:
I.俯臥姿趴在治療球並搖動治療球。
II.仰臥姿輕鬆的躺在球上,緩慢的搖動球。
III.兒童躺在墊上,用球從身上滾過。

8.盪鞦韆或輪胎鞦韆
(1)目的:
I.促進前庭感覺及平衡能力。
II.加肌肉張力及粗大肌動作。
III.促進視覺運動協調及兩側協調。
IV.情緒穩定。
(2)活動內容:
可以坐姿、站姿來搖擺鞦韆,有時可由他人協助。
(3)注意事項:
I.須先取得兒童了解,不可突然做。
II.不可勉強,由抵抗較小的部位開始。
III.對遲緩者刺激其活潑性。
IV.對過動者,抑制興奮性。

9.手腳鞦韆(空中飛人)
(1)目的:
刺激前庭感覺、本體感覺。
(2)活動內容:
兩人協助,一人抓住兒童雙手,另一人抓住雙腳,並左右搖擺。

10.翹翹板
(1)目的:
I.刺激前庭感覺、本體感覺。
II.促進平衡感、兩側協調與視覺運動協調。
III.增進韻律感與社會性
(2)活動內容:
以二至四人坐在翹翹板上玩。

11.平衡板
(1)目的:
I.刺激前庭感覺、本體感覺。
II.促進平衡感。
III.控制肌肉張力及促進反射統合。
IV.促進姿勢機轉。
(2)活動內容:
以俯臥姿、仰臥姿、坐姿或站姿於平衡板上,由治療師協助搖擺,或兒童自己以站姿移動重心。

12.飛盤
(1)目的:
I.刺激前庭感覺、本體感覺。
II.加眼球與站姿姿勢控制。
(2)活動內容:
兒童以俯臥姿或坐姿,於飛盤上,以自力搖擺或由治療師協助旋轉。

13.滾輪胎或滾汽油桶
(1)目的:
I.促進前庭感覺與平衡感。
II.促進觸覺與身體形象。
III.促進反射統合。
IV.穩定頭部,促進姿勢機轉。
(2)活動內容:
兩輪胎內胎綑綁在一起或汽油桶內貼絨布,兒童在輪胎或汽油桶內由教師協助滾動或左右搖擺。或可坐在汽油桶上搖擺。


四、觸覺訓練 (一)注意事項:
1.各訓練項目進行前應先咨詢醫師與復健指導師後再執行。
2.進行以下運動需有大人協助,並注意兒童安全。
(二)活動項目:
1.羽毛、海綿、手套、筆
(1)目的:
I.促進觸覺、視覺運動協調。
II.穩定情緒。
II.形成身體形象。
(2)活動內容:
I.用各物品刷擦身體各部位。
II.擦拭順序如下:上→下,下→上,自己→他人。

2.梳子 、刷子
(1)目的:
I.刺激觸覺。
II.穩定情緒。
III.形成身體形象。
(2)活動內容:
I.梳頭髮。
II.梳、刷身體各部位。順序:背→上肢→手掌→下肢→腳底→臉→頭→髮。

3.小塑膠球
(1)目的:
I.刺激觸覺。
II.穩定情緒。
III.促進視覺運動協調。
IV.促進兩側協調。
(2)活動內容:
以小塑膠球、保麗龍球、稻穀、木屑等物品玩觸覺遊戲或造型。

3.身體畫
(1)目的:
I.促進觸覺。
II.促進本體固有感覺。
III.穩定情緒及促進各項協調。
IV.形成身體形象。
(2)活動內容:
I.用上肢、粗大肌肉在海灘上繪畫。
II.用顏料或海沙,塗在身上照鏡子。
4.塑膠游泳池
(1)目的:
I.促進觸覺。
II.促進本體感覺。
III.促進前庭感覺。
IV.形成身體形象。
(2)活動內容:
I.在兒童塑膠池內玩水。
II.浮力有利促進本體覺刺激。
III.洗澡式淋浴提供各部位刺激。

5.麻袋遊戲
(1)目的
I.促進觸覺。
II.促進前庭感覺、平衡感覺。
III.促進姿勢機轉。
IV.情緒穩定,形成身體形象。
(2)活動內容
兒童入麻袋裡,舉起麻袋左右搖擺。

6.捲墊子
(1)目的
I.促進觸覺。
II.促進本體感覺。
III.促進前庭感覺。
(2)活動內容
墊子(被單)裡放入塑膠球、塑膠蛋盒、保麗龍球,讓兒童在球上走動有聲響或用墊子捲包身體有聲響。




五、本體感覺訓練 (一)注意事項:
1.各訓練項目進行前應先咨詢醫師與復健指導師後再執行。
2.進行以下運動需有大人協助,並注意兒童安全。
(二)活動項目
1.爬越隧道
(1)目的:
I.刺激觸覺。
II.促進本體感覺。
III.發展粗大肌動作。
IV.兩側協調及發展動作計畫。
V.形成身體形象。
(2)活動內容:
I.穿越隧道、空紙箱、竹、棍、桌子 、水泥管。
II.配合前進、後退動作。
III.設計迷津。

2.穿越梯子
(1)目的:
I.促進本體感覺,發展動作計畫。
II.視覺運動協調。
III.促進平衡感覺。
IV.發展視空間知覺。
V.形成身體形象。
(2)活動內容:
I.爬越梯孔。
II.走踢踏架。

3.墊上滾動
(1)目的:
I.促進本體感覺,前庭感覺。
II.發展粗大動作。
III.反射統合。
IV.控制姿勢,形成身體形象。
(2)活動內容:
I.在墊上匍匐,前轉翻身。
II.翻身橫轉。

4.平衡木
(1)目的:
I.促進本體感覺。
II.發展粗大肌動作。
III.促進平衡感覺。
IV.視覺運動協調。
(2)活動內容:
I.眼睛看前方,在平衡木上行走。
II.平衡木上途中放小障礙物,跨越障礙物行走。

5.跳房子
(1)目的          
I.發展身體機轉。
II.促進平衡感覺。
(2)活動內容
I.跳房子。
II.跳輪胎。



六、各院區諮詢專線 林口院區:03-3281200轉2133
桃園分院:03-3196200轉2300
台北院區:02-27135211轉3489
基隆院區:02-24313131轉2367
高雄院區:07-7317123轉8989
嘉義院區:05-3621000轉2678、2204

本著作非經著作權人同意,不得轉載、翻印或轉售
著作權人: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

長庚紀念醫院 N484  32K   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