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易經簡介與原文

(網站資源聯結)
引用自:http://www.ourartnet.com/Sikuquanshu/Jingku/Shisanjing/Yijing.asp
書名:易 經
-------------------
宋代列孟子於經部,與易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合稱為「十三經」。
十三經是儒家最基本的典籍,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傳承。
十三經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
漢朝:五經
主條目:五經
漢朝時,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立於學官。
唐朝:九經
唐朝時,《春秋》分為三傳,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禮經》分為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這六部書再加上《易》、《書》、《詩》,並稱為九經,也立於學官,用於開科取士。
晚唐:十二經
唐文宗開成年間,在國子學刻石,內容除了九經之外,還加上了《論語》、《爾雅》、《孝經》。
五代:十一經(收入《孟子》)
五代十國時後蜀國主孟昶刻十一經,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經》、《爾雅》。
南宋:十三經正式形成
南宋時《孟子》正式成為經,和《論語》、《爾雅》、《孝經》一起,加上原來的九經,構成十三經。
以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易經
由伏羲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經的內容最早只是記載大自然、天文和氣象等的變化,古代帝王作為施政之用,百姓用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傳,始為哲理的書,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稱為《羲經》、《周易》。
(以上摘自教育部國語辭典)
全文字數 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