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障礙‧聽覺障礙
~獻給聽力障礙嬰幼兒父母的話~
寶寶的聽力有問題,並不是世界末日,最重要的是必須儘早發現,並和醫生、聽語訓練師密切合作,及時在三歲以前的聽力和語言學習發展的關鍵期中,藉由助聽器或人工耳蝸(電子耳)的幫助,讓聽障兒可以接受到聲音刺激,進而感覺到聲音,再加上適當的聽力語言訓練,即使是重度聽障兒仍然可以發展出接近正常的聽語能力,而能接受一般正規教育,回歸主流社會。曾來台灣訪問的1995年美國小姐 Miss Whitestone 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在1歲多時患有重度聽障,但因儘早配戴助聽器,加上不斷的聽力語言訓練,竟能回歸主流教育,接受一般的正常學校教育,更憑著幽雅的芭蕾舞姿配合優美的音樂,以及臨場的機智回答,從眾多佳麗中脫穎而出,奪得美國小姐的后冠。因此只要我們一起付出愛心、時間和精神,聽力障礙兒就能進入有聲有語的美好世界。嬰幼兒聽力和語言發展異常的原因,除聽障外,智能發育遲緩或心理障礙亦為可能的原因,必須加以評估。
~嬰幼兒聽力障礙的分類~
聽覺系統的任何部位病變皆可造成聽力障礙,主要分為傳音性聽力障礙 (外耳
、耳膜、中耳或聽小骨的病變 )和感覺神經性聽力障礙 (內耳毛細胞或聽神經
的病變 )兩種,前者可用手術或藥物治療來恢復或改善,而後者則否。雖然大
大部分的重度先天性聽力障礙兒是屬於無法用手術或藥物治療的感覺神經性聽
力障礙,但幾乎每名聽障兒都或多或少還保有部分的殘餘聽力,如果能及時藉
由助聽器或人工耳蝸 (電子耳) 的幫助,再加以聽力語言訓練,則即使是重度
聽障兒仍然可以學會說話。反之,聽障兒若未能及時診斷且儘早開始聽力語言
復健,則將失去回歸主流的契機,終因缺乏聽力和說話的能力而影響身心、智
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這不但對聽障兒造成一生無法補救的遺憾,也對家
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嬰幼兒聽力障礙的早期發現和診斷~
因為國內沒有嬰幼兒聽力篩檢制度,所以嬰幼兒的父母或相關的教養人員就須負擔早期發現嬰幼兒聽力障礙的責任,他們不但必須具備聽障的早期徵象的基本知識,並且日常生活中也要隨時密切觀察嬰幼兒聽力語言發展的情形是否正常,以便能儘早懷疑或發現嬰幼兒的聽力問題,而能儘早得到正確診斷,加以適當有效的治療和聽語復健,以免延誤而造成莫大的遺憾。很多人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嬰兒的聽力尚未發育好而無法檢查聽力是否正常。其實,雖然聽覺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但正常的新生兒在一出生後,耳朵就能聽到聲音,也就是說聽力檢查在嬰兒一出生就能施行,並無年齡大小的限制。以下幾點可提供給嬰幼兒的父母參考,評估寶寶的聽力和語言發展是否正常,以便適時就醫檢查和診斷,以免延誤矯治的時機。
一、您的寶寶是否屬於先天性聽力障礙的高危險群?
‧親屬中有人患先天性聽力障礙 (遺傳性聽力障礙的家族史)
‧母親懷孕中曾感染德國麻疹、巨細胞病毒或其他病毒性的疾病
‧早產或出生時體重小於1500公克
‧出生後因黃而換血
‧出生後曾有缺氧現象而需用氧氣或使用呼吸器
‧出生後曾住進加護病房
‧出生後曾罹患腮腺炎﹑細菌性腦膜炎或其他病毒感染而發高燒
‧服用或注射耳毒性藥物
‧有頭頸部或顏面器官的先天畸形 (包括眼、耳、臉頰及下巴等)
雖然具以上高危險因素的嬰幼兒較易罹患先天性聽障,但仍有約一半的聽障兒不具以上高危險因素,這也是不可忽視的。
二、3個月大時的聽力語言發展
‧對聲音會有明顯的反應,會被突發的大聲音嚇著,如關門聲、鞭炮聲等
‧淺睡時會被大的講話聲或噪音干擾而扭動身體
‧在吵雜的地方無法入睡
‧在餵奶時會因突發的聲音而停止吸奶
‧會認得媽媽的聲音
‧哭鬧時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安靜下來
三、6個月大時的聽力語言發展
‧會注意或尋找聲音的來源;當媽媽叫寶寶的名字時,會把眼睛轉向媽媽
‧開始學語,發出聲音;當媽媽對寶寶說話時,會發出聲音來反應
‧喜歡玩會發出聲音的玩具;會轉動眼睛去尋找玩具發出的聲音
四、9個月大時的聽力語言發展是否正常?
‧會轉頭去尋找聲音的來源;當由背後喊寶寶的名字時,會轉頭過來
‧能了解一些常用的簡單詞句(如:不可以、再見、自己的名字)而有反應
‧能區別高興或生氣的聲音,而有不同的反應
‧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而自得其樂
五、1歲大時的聽力語言發展
‧會自得其樂的牙牙學語
‧會模仿親人對他說的話
~嬰幼兒聽力障礙的聽語復健~
照顧聽障兒(尤其重度者)是一件漫長且辛苦的工作,更須和包括耳鼻喉科醫師
、聽力檢查師、聽語訓練師、聽障資源教室老師等各種專業人員密切合作,才
能使聽障兒能得到最好的照顧。國內目前對聽障兒的特殊教育主要是在就學後
,從聽語發展的觀點,這是不夠的,不過近年來一些公立的特殊教育機構或學
校也已注意到此點而陸續開辦聽障的學齡前班甚至幼兒班,雖然目前仍是" 粥
少僧多" ,但這對重聽兒將來能回歸主流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未來能不斷
的普及,造福所有的聽障兒。
************************************************************************
小心!寶寶有聽力障礙
聽力總體檢
Part1知識篇.聽力歷程發展
寶寶在出生6個月後,就已開始學習說話;但說出來的話有點類似「咿咿啊啊」的聲音,其實是將每個具體事物以狀聲詞顯示。亞東醫院耳鼻喉科廖立人醫師表示,當寶寶的語言從單純的音調轉變為具有抽象意義的詞語,即是語言迅速發展時期。
如何培養寶寶提早學會說話,並擁有豐富詞語的能力呢?廖立人醫師提供兩點方法:一為「增加趣味性」,爸比媽咪可以從充滿趣味的遊戲活動中,讓寶寶有意識地被引導學說話;二是「名詞形象化」,爸比媽咪盡量說出與主詞相關的事物,以幫助寶寶將每一相關連對應起來並印入腦海中。
聽力發展4階段
廖立人醫師建議爸比媽咪,多利用身邊的人事物與寶寶進行語言交流,並藉以鼓勵寶寶開口說話。舉例來說,帶寶寶外出會看到汽車,就指著說:「哇~是車子喔!好多好多的車子耶!」;或在家幫寶寶洗澡時,媽咪邊洗也可邊說:「給寶寶洗澡,洗香香!」;寶寶見到親友時,也試著要他問好:「叫阿姨~姨喔!」。
除了在生活中增加寶寶對語言的熟悉度,正常寶寶的聽力也有一定的歷程發展;廖立人醫師提供寶寶聽力發展的主要4階段:
@第1階段.0~3個月
剛出生的寶寶中耳裡還會有些許羊水殘留,必須幾天後才能完全被吸收。此時期的寶寶對較大聲響才會有反應,過於微弱的聲音則反應不大;過於大聲(超過60分貝以上)的聲音會讓寶寶受驚嚇,並出現全身顫抖、皺眉眨眼、兩手握拳、哭鬧不休等害怕反應。
@第2階段.4~6個月
滿4個月後的寶寶對辨識外在聲音的能力漸增,爸比媽咪會感覺到寶寶似乎有在聽你說話。此時期的寶寶會用眼睛注視或尋找說話者(聲源)並停止其他動作,對於熟悉的聲音也有感知能力。
@第3階段.7~11個月
寶寶可以主動向聲源方向轉頭,代表有辨別聲音方向的能力;此時期的寶寶會聽從指示做出相應的動作,當聽到哄逗的聲音也會發出笑聲。
@第4階段.1歲~1歲半
寶寶能會跟著聽到的語言做出反應,問到「爸爸」「媽媽」等熟悉名詞也會用小手指出。此時期寶寶會透過環境的各種聲音來反應動作,並開始理解字意;當可以慢慢理解字意後,也正奠基語言學習的根本。
(重點補給站)
@語言發育的黃金關鍵期
0~3歲是人腦發育的重要階段,若以腦容量來判斷也可看出明顯差異;嬰兒的腦重量在剛出生時僅370克左右,9個月增加至660克,3歲即可達1200克(佔成人腦重的70%~80%)。
廖立人醫師指出,寶寶1~3歲後也會有很重的好奇心,對外界事物的接受度提高;而良好的聽覺功能是智力開發的重要條件,爸比媽咪不可忽視此時期對寶寶語言發育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良好聽覺的2優勢
對於尚未說話的寶寶,外界聲音是聽力發育的「營養素」;廖立人醫師解釋寶寶在牙牙學語階段,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會形成其思維能力,也是實現語言學習的基礎。擁有良好聽覺發展的當寶寶,還可以有兩項優勢:
@第1項.對開發智力有益
若是讓正常寶寶長期處在沒有刺激的環境(沒有聲音、沒有言語交流)下,勢必會有語言發育的障礙;語言障礙的寶寶,對於日後學習和人際交往相對困難並間接影響智力發育。
@第2項.可培養音樂靈感
寶寶最初學說話的時候,無論是哪種語言都能分辨出比大人更多的語句。而聽力正處於發展階段的寶寶,對節奏的敏銳度也相對提高(尤其悅耳的音調或語調),爸比媽咪不可忽略此期間寶寶與生俱來天分的培養。
Part2檢測篇.寶寶聽力正常嗎?
如何正確診斷和評估孩子是否有聽障呢?廖立人醫師解釋,完整的評估是需要醫療團隊的全方位測驗;這個團隊包括耳科醫師、聽力師、兒科醫師、小兒眼科、心智科醫師、語言治療師、遺傳諮詢師等專業人員。
2類型新生兒聽力篩檢
新生兒聽力評估無法使用大人常用的「主動反應」測驗,而是採用「電生理聽力」的檢查方式;廖立人醫師介紹此種檢查方式最常見的兩類型-「自動式聽性腦幹反應檢查(AABR, 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與「耳聲傳射檢查(OAE, otoacoustic emissions)」。
@類型1.自動式聽性腦幹反應檢查
自動化聽覺腦幹電位檢查(AABR)是利用聲音刺激內耳,先由胎兒前額、前胸及後頸部的電極片來記錄腦波對於聲音刺激的變化,藉以判斷聽力情況。
由於AABR較不會受到胎兒外耳道胎脂的影響,錯誤的機率較低;但因其成本高,所以人力和耗材花費也大。目前國內的新生兒聽力篩檢仍以自費為主,價位範圍約為600~1000元。
@類型2.耳聲傳射檢查
耳聲傳射檢查(OAE)是先將聲音刺激內耳後,利用外耳道的麥克風來偵測寶寶內耳發出的回聲,以此檢測外耳、中耳、內耳的聲音路徑有無問題;但若寶寶耳道中還殘存部份胎脂,就容易影響檢測結果。
因此,使用OAE檢測都會測量2~3次才會依其數據判斷;若經由OAE檢測後沒有通過標準數據,醫師會要求寶寶在出生滿一個月後再進行複診。
從2量表看聽障徵兆
通過聽力篩檢並非表示終身都沒問題,因寶寶在成長發育的期間仍有許多可能會造成聽力受損;廖立人醫師依門診常見後天原因(如中耳炎、腦膜炎、外傷及感染等)提醒爸比媽咪,仔細觀察寶寶日常生活的活動,也可初步檢視聽力語言是否為正常發展。
@嬰幼兒9階段檢測
以下為2歲前寶寶各階段,不該出現在平日的聽力表現;爸比媽咪可以藉由以下的檢測來觀察寶寶是否有聽力問題:
階段
|
代表聽力問題的表現
|
1~3個月大
|
不會被突如其來的聲音所驚嚇。
|
3~6個月大
|
不會尋找或望向說話的人或發聲的物體。
|
6~9個月大
|
不會望向說話中提到的熟悉對象。
|
9~12個月大
|
不會根據指示做簡單的動作,例如:過來、笑笑。
|
12~15個月大
|
仍無法講話,甚至連單字都無法說出,例如:爸、媽、車、鞋。
|
15~18個月大
|
不會理會從隔壁房間傳出的聲響或呼喚。
|
18~24個月大
|
無法講出簡單的短句,如:「媽媽~水~」。
|
24~30個月大
|
能表達的詞彙少於100個字。
|
30~36個月大
|
無法講出4~5個字的完整句子。
|
@孩童時期7判斷
當寶寶進入孩童時期,也可能會有後天聽力的問題產生;爸比媽咪應仔細觀察寶寶的平日情況,並藉以判斷其聽力問題:
判斷1.對新事物的吸收能力比其他孩童慢。
判斷2.常常需要別人重複再重複,才能明白意思(甚至仍不明白)。
判斷3.聽別人講話時,呆望著說話者卻不能理解內容。
判斷4.有時聽見別人講話,有時卻聽不見。
判斷5.常常聽不見別人在背後的呼喚,或是從後面講話老是得不到回應。
判斷6.對聆聽長時間的口述或交談,容易感到疲倦。
判斷7.上課討論時,對別人的講話沒有甚麼反應。
Part3病變篇.家中有「聽障」ㄚㄩㄣ兒外耳道胎脂的影響,寶寶
媽咪受孕20~22週後,胎兒的內耳就會發育至成人大小;胎兒的聽力系統在6個月時已可感受到媽咪的心跳和呼吸,7個月後會對外界聲音刺激逐漸產生反應。廖立人醫師解釋所謂的「胎教」,就是依循著寶寶聽力的發展原理。
3項目~看幼兒聽障
寶寶出生後的第二天就應做聽力篩檢,目前台灣兩耳重度聽障的寶寶比例為千分之一;若寶寶本身就屬聽力發展遲緩,爸比媽咪就應特別注意是否為聽障問題。此外,患有聽障的寶寶還有哪些項目是需要特別注意呢?
@項目1.瞭解篩檢的結果
利用兩種新生兒的聽力篩檢,可檢測寶寶的聽力發展是否正常;但爸比媽咪應如何看待篩檢結果,廖立人醫師解釋:
1.聽力篩檢未通過:寶寶剛出生時耳內會有胎脂、胎糞或羊水等阻塞元素,造成檢查結果異常;因此,爸比媽咪對初步檢查結果無須過度驚慌。在寶寶滿月後,聽力師會邀約作第二次複檢;複檢仍未通過,醫師才會根據個別情形安排助聽器、聽力語言復健等深度治療。
2.聽力篩檢通過:表示寶寶並沒有先天性聽障問題,但並不代表後天不會造成聽力受損;爸比媽咪仍要注意日後患有中耳炎、腦膜炎等因素易會造成聽障問題,寶寶聽力稍有異狀就需請教專業醫師。
@項目2.先天聽障的原因
寶寶出現聽力障礙時,廖立人醫師會由外耳、中耳、內耳等三處來診斷其病症原因;而大多先天性聽障的寶寶,則多是遺傳性引起的感覺神經性聽障,外觀也看不任何異常:
1.感覺神經性聽障-多由「內耳異常」引起,其常見症狀以內耳耳蝸發育不全等,此類聽障多有響音重振現象(也就是低音聽不清楚、大聲則不能忍受)。臨床醫學稱內耳為「迷路」(labyrinth)其意為迷宮,指內耳中包含「耳蝸」及「前庭半規管」等複雜系統,宛如迷宮般;前者存於顳骨空間,後者才是掌管聽覺與平衡的功能。
2.傳音性聽障-多由「中耳」和「外耳」引起的異常,其常見症狀如聽小骨發育不全或小耳症,此類聽障的聽力損失介於輕度到中度,並可藉由藥物治療或手術改善。
@項目3.聽障的程度分類
新生兒的先天性聽障並無一定症狀,大部份是經由聽力篩檢才發現;爸比媽咪若注意到寶貝講話不清楚、注意力不集中或看電視老要開很大聲,就要懷疑是否為聽障問題。經由醫師的專業評估後,也可獲知寶寶的聽障等級為何:
1.輕度聽障:聽力損失在55~69分貝者。
2.中度聽障:聽力損失在70~89分貝者。
3.重度聽障:聽力損失在90分貝以上者。
廖立人
現職:亞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學歷: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暨預防醫學研究所
經歷:新加坡小兒呼吸道手術進修
南韓首耳大學鼻竇手術進修
法國Portmann耳科中心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