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跟孩子說話 防發展遲緩
教育部資料顯示全台約有6萬名語言發展遲緩兒童,語言治療師蔡園菁表示,除自閉症、唐氏症等先天疾病外,隔代教養、父母過於忙碌都是造成孩童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建議多跟孩子說話互動,孩子3歲後,家長可多與孩子進行一問一答的對話,談話內容也要逐漸深入,由於語言與閱讀息息相關,語言發展良好能幫助學習,對課業成績有幫助,未來也有助人際關係。
報導╱張雅淳、張佩玉 攝影╱高凱新
蔡園菁治療師表示,孩童語言發展遲緩的主因是缺少刺激,由於現在大多為雙薪家庭,父母忙於工作很少跟孩子互動;或是交由祖父母、外傭長期照顧,因此較容易忽略語言發展。建議從小孩出生後就要經常跟孩子說話,依照不同年齡階段循序漸進地引導語言發展,也可從中觀察孩童語言發展情形,若有疑慮可先到兒童心智科或復建科語言治療室諮詢。
先了解
少發出聲音要注意
很多父母擔心孩童是否語言發展遲緩,蔡園菁治療師建議父母可依階段先觀察孩童,若嬰兒期很少發出聲音,2歲仍不會說話,3歲後不會說簡單的句子,都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徵兆。
女孩較男孩發展好
依長期觀察可發現,相較於男孩,女孩的語言發展較好,可能更快會說話、也比較會自我表達,目前仍不知原因為何,只知道可能與男女腦部構造差異相關。
學齡前多說話互動
從出生一直到上小學前都是孩童語言治療的關鍵時機,父母可多跟孩子說話互動,蔡園菁治療師表示,語言發展會影響閱讀文字的能力,因此若語言發展良好,上學後容易交到朋友,也比較不會有學習障礙。
這樣做
出生至7個月 近距離玩聲音
剛出生至7個月的嬰兒,建議父母可多靠近寶寶的臉,然後發出各式各樣的聲音逗寶寶,除了可測試寶寶對聲音的反應外,也可讓寶寶模仿如何發出聲音。
8個月至1歲半 多練習說疊字
8個月後,可多跟孩童練習說疊字,例如喝水時可重複說「喝喝」,讓孩童從簡單的詞彙中開始學習,且能認識更多不同詞彙。
1歲半至3歲 引導文字組合
蔡園菁治療師表示,孩童1歲半後就可開始練習簡單的文字組合,例如「我要車車」或「這是手手」,訓練孩童基本的造句能力。
3歲至5歲 進行簡單對話
3歲後,可將顏色、數量等詞彙加入句子,讓文字組合更加豐富。除此之外,建議此時可多與孩子進行簡單一問一答對話,如說故事或玩遊戲時,可假設各種狀況,再問孩子該如何解決,藉由理解問題、回答問題的方式,促進孩子語言發展。
5歲至7歲 對話可更深入
5歲時應已能說出完整句子,此時可持續進行一問一答對話,但談話內容建議更深入,使用的詞彙也要逐漸增加難度,或是跟更多人同時對話,多訓練邏輯能力,未來上學後學習會更順利。
提醒你
先至醫院評估情形
若認為孩童語言發展遲緩,父母至兒童心智科或復建科語言治療室評估,父母也能學習幫助孩童語言發展的技巧。
每周一次就醫上課
孩童語言發展遲緩可至語言治療室透過遊戲訓練語言能力,每周一次平均2年後就能追上同齡孩童的語言發展。
專家說
家人需要全力配合
語言治療師 蔡園菁
孩童若語言發展遲緩,除了定期進行語言治療課程外,父母、家人也要全力配合,進步速度會更快。
孩童若語言發展遲緩,除了定期進行語言治療課程外,父母、家人也要全力配合,進步速度會更快。
模特兒╱劉研伶、林語潔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N7NWGH6QERWujKWVLuM1ndcuBCXY9w--/article?mid=3995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PGtHvhiQERVl7BGoAIk4YBh5/article?mid=5035
********************************************************************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PGtHvhiQERVl7BGoAIk4YBh5/article?mid=5035
********************************************************************
看誰在說話─談幼兒的語言發展 作者:林麗英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所以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在所有的溝通行為當中,語言溝通是一個最重要的方法。有學者提到:人之所以不能像其他動物一樣,快速地由幼兒時期進入成年,最主要是幼兒必須學習複雜的語言,發展口語溝通的能力。
所以語言發展在幼兒的成長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發展。許多父母總是試著叫孩子開口,要孩子跟著發音來學習說話,雖然有些孩子可以在這樣的策略當中學習語言,但是多數的孩子無法只從不斷複誦方式中學會有效口語溝通技巧。現在讓我們來瞭解孩子的語言發展的歷程,瞭解每個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具備的語言溝通能力,及如何促進幼兒語言發展,這對父母、老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語言發展在幼兒的成長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發展。許多父母總是試著叫孩子開口,要孩子跟著發音來學習說話,雖然有些孩子可以在這樣的策略當中學習語言,但是多數的孩子無法只從不斷複誦方式中學會有效口語溝通技巧。現在讓我們來瞭解孩子的語言發展的歷程,瞭解每個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具備的語言溝通能力,及如何促進幼兒語言發展,這對父母、老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語言的發展歷程分成三個階段:口語前期、建立基本口語能力的時期及建立語言精熟度的時期。每個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特徵及不同促進策略。
第一階段:口語前期
口語前期的發展係指零到一歲半的幼兒。雖然有些幼兒可以在十個月大左右發展出簡單口語,但在多數要發展出有意義的口語,多在一歲半以後。所以,在孩子尚未發展出有意義口語之前,均稱為口語前期。
在此階段的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可以瞭解指令、聽懂語彙及許多非口語的溝通行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藉由認知、社會性互動,以及和父母的遊戲中,來建立很多的概念。這些認知及概念的理解,將成為語言內容中非常重要的部份。所以,語言和認知是不可分的,而語言又是社會互動中重要的工具,所以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是環環相扣;身為父母或照顧者,應注重孩子的整體性發展。口語前期幼兒的語言發展可分為表達、理解及互動行為三部份來談:
一、表達能力──
孩子從出生時的哭聲開始,到三至四個月大時,可以發出一些無意義的聲音,雖然這些聲音可能只是從喉嚨發出的,但這時孩子已開始嘗試振動他的聲帶,運用他的喉頭肌肉,來發出一些簡單的聲音;到了七、八個月大時,孩子就開始有了一連串牙牙學語的聲音出現,由於大人會去回應孩子的聲音,所以在大人和孩子聲音互動過程中,孩子開始模仿大人的語音或環境中的聲音。所以在「口語前期」的後期,孩子會使用許多的擬聲詞來表示意思。例如用「ㄅㄨ ㄅㄨ」,來表示「車車」、要吃東西的時候會說「ㄇㄢ ㄇㄢ」,像這些都是很好的擬聲詞。
二、理解能力──
新生嬰兒可能什麼都不瞭解,但是卻已具備了聽覺能力。許多研究中也發現,嬰兒對熟悉的聲音會有反應,如正在吸吮的嬰兒,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停止吸吮,並試著去注意聽這個聲音,所以嬰幼兒的聽覺是相當敏銳;到了七、八個月,嬰兒的聽覺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會反應聲源、判斷聲音的方向,並嘗試把頭轉向聲源。接下來,孩子對環境中的聲音就會更加注意,而慢慢理解環境中聲音的意思。如當聽到門鈴在響,會轉頭看門;聽到電話聲響起,會把話筒拿起來,這都表示孩子已瞭解環境中經常出現的聲音,當然,也包括:媽媽的聲音或照顧者熟悉的聲音;到了「口語前期」最後的階段,孩子已能聽懂很多的指令,如說「不可以」,他會停下來;說「過來」,他會走過來…。一但孩子聽懂簡單的指令,就會對環境中的物品產生興趣,可能會指著車子、燈、門等物品,要求大人說給他聽。在和大人的互動中,幼兒學會聽懂許多語彙和指令,而這些理解能力都將成為孩子下一個階段中「口語能力建立」的重要基礎。
在此階段的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可以瞭解指令、聽懂語彙及許多非口語的溝通行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藉由認知、社會性互動,以及和父母的遊戲中,來建立很多的概念。這些認知及概念的理解,將成為語言內容中非常重要的部份。所以,語言和認知是不可分的,而語言又是社會互動中重要的工具,所以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是環環相扣;身為父母或照顧者,應注重孩子的整體性發展。口語前期幼兒的語言發展可分為表達、理解及互動行為三部份來談:
一、表達能力──
孩子從出生時的哭聲開始,到三至四個月大時,可以發出一些無意義的聲音,雖然這些聲音可能只是從喉嚨發出的,但這時孩子已開始嘗試振動他的聲帶,運用他的喉頭肌肉,來發出一些簡單的聲音;到了七、八個月大時,孩子就開始有了一連串牙牙學語的聲音出現,由於大人會去回應孩子的聲音,所以在大人和孩子聲音互動過程中,孩子開始模仿大人的語音或環境中的聲音。所以在「口語前期」的後期,孩子會使用許多的擬聲詞來表示意思。例如用「ㄅㄨ ㄅㄨ」,來表示「車車」、要吃東西的時候會說「ㄇㄢ ㄇㄢ」,像這些都是很好的擬聲詞。
二、理解能力──
新生嬰兒可能什麼都不瞭解,但是卻已具備了聽覺能力。許多研究中也發現,嬰兒對熟悉的聲音會有反應,如正在吸吮的嬰兒,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停止吸吮,並試著去注意聽這個聲音,所以嬰幼兒的聽覺是相當敏銳;到了七、八個月,嬰兒的聽覺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會反應聲源、判斷聲音的方向,並嘗試把頭轉向聲源。接下來,孩子對環境中的聲音就會更加注意,而慢慢理解環境中聲音的意思。如當聽到門鈴在響,會轉頭看門;聽到電話聲響起,會把話筒拿起來,這都表示孩子已瞭解環境中經常出現的聲音,當然,也包括:媽媽的聲音或照顧者熟悉的聲音;到了「口語前期」最後的階段,孩子已能聽懂很多的指令,如說「不可以」,他會停下來;說「過來」,他會走過來…。一但孩子聽懂簡單的指令,就會對環境中的物品產生興趣,可能會指著車子、燈、門等物品,要求大人說給他聽。在和大人的互動中,幼兒學會聽懂許多語彙和指令,而這些理解能力都將成為孩子下一個階段中「口語能力建立」的重要基礎。
三、互動行為──
雖然口語前期幼兒沒有口語能力,但是他們多可以與照顧者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剛出生的嬰兒無法與人互動,所以生活上的需要完全依賴大人的滿足和給予;到了三、四個月大,當大人逗弄時,孩子就會有一些回應;七、八個月時,孩子會藉主動發出聲音來吸引大人的注意,要大人陪他玩。會伸手並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表示要抱抱、把奶瓶遞給你表示要喝牛奶,甚至拉著你到他想要東西的地方,要你拿東西給他….。這些溝通互動的行為,是孩子未來發展口語、建構社會行為的重要里程碑。因此,在口語前期,建立孩子溝通行為是很重要的。
發展較快的孩子,約在十個多月大時,就會出現有意義的語彙,而大部份的孩子,通常要到一歲多,有意義的語彙才會出現。在過去的文獻中,指出孩子第一個有意義的語彙,通常是「爸爸」、「媽媽」,但是現在的孩子,第一個有意義的語彙不一定是「爸爸」、「媽媽」,也許和現在父母較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有關。但是,孩子所使用的第一個字彙,常是和自己最需要、最常使用到的有關,如由祖輩照顧的孩子,第一個語彙可能是「婆婆」、「阿嬤」、「爺爺」;其他像「走」、「要」、「不要」,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第一個語彙。在孩子出現語彙後,語彙量會隨著發展慢慢的增加,也就進 入了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發展較快的孩子,約在十個多月大時,就會出現有意義的語彙,而大部份的孩子,通常要到一歲多,有意義的語彙才會出現。在過去的文獻中,指出孩子第一個有意義的語彙,通常是「爸爸」、「媽媽」,但是現在的孩子,第一個有意義的語彙不一定是「爸爸」、「媽媽」,也許和現在父母較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有關。但是,孩子所使用的第一個字彙,常是和自己最需要、最常使用到的有關,如由祖輩照顧的孩子,第一個語彙可能是「婆婆」、「阿嬤」、「爺爺」;其他像「走」、「要」、「不要」,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第一個語彙。在孩子出現語彙後,語彙量會隨著發展慢慢的增加,也就進 入了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第二階段:口語期-口語基本能力的建立
一般而言,多數幼兒在一歲半至四足歲是建立口語能力的黃金時期,寶寶從牙牙學語到發展出日常對話能力,約需三年左右時間,也就是說一歲半至四足歲是建立口語基本能力的「口語期」。口語期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個小階段:
一般而言,多數幼兒在一歲半至四足歲是建立口語能力的黃金時期,寶寶從牙牙學語到發展出日常對話能力,約需三年左右時間,也就是說一歲半至四足歲是建立口語基本能力的「口語期」。口語期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個小階段:
一、語彙期──
一般而言,幼兒會在一歲到兩歲之間發展出有意義的單字(語彙), 也許是「爸爸」、「媽媽」,也許是「要、不要」或是「走」或「吃」,端看幼兒表達的需要。在語彙期的孩子多用手勢動作夾雜有限的語彙來做溝通。在這個階段幼兒的語言發展重點為:
1.語彙量的增加:
幼兒從一開始只會叫「爸爸、媽媽」會「要、不要」會漸漸發展出許多語彙;多數剛滿一歲的寶寶也許一個語彙都不會,也可能只會說一、兩個語彙;但是到了兩歲多,寶寶多可以說出大約五十個語彙左右,這就是語彙量的增加。幼兒必須有足夠語彙量,才能建構短句使用的發展,為下一階段的基礎。
1.語彙量的增加:
幼兒從一開始只會叫「爸爸、媽媽」會「要、不要」會漸漸發展出許多語彙;多數剛滿一歲的寶寶也許一個語彙都不會,也可能只會說一、兩個語彙;但是到了兩歲多,寶寶多可以說出大約五十個語彙左右,這就是語彙量的增加。幼兒必須有足夠語彙量,才能建構短句使用的發展,為下一階段的基礎。
2.理解能力的進步:
孩子的理解能力明顯地從只聽懂環境的聲音,進步到聽懂語彙,然後再到聽得
孩子的理解能力明顯地從只聽懂環境的聲音,進步到聽懂語彙,然後再到聽得
懂一些簡單的句子;語彙期的幼兒大多可以發展出物品的功能性概念,例如:喝
水用什麼?孩子會回答「杯子」, 「畫畫」會瞭解要用「筆」,這就是物品功
能性概念。
3.主動互動溝通行為的出現:
雖然,語彙期的孩子多用手勢動作加上少許語彙來表示意思,但是他們的互動
雖然,語彙期的孩子多用手勢動作加上少許語彙來表示意思,但是他們的互動
行為表現較主動,而不像前一階段,只是回應父母的問話或逗弄,現在他可是會
主動示好、表示需求、拒絕或情緒。例如要叫你帶他出去玩,可能會拉著你,說
「走.走」、或當你走到門邊時,說「門」來表示要開門,雖還不會用完整的句
子說,但已明明白白表示他要你幫他做什麼了。
二、簡單句時期──
當孩子有了足夠的語彙之後,就會把這些語彙組合成電報句,像是「爸爸車」、「ㄋㄟ ㄋㄟ泡」、「媽媽抱」;當孩子會說電報句之後,慢慢地會把使用的句子加長,大約到了兩歲多以後,就進入簡單句時期。此時孩子會開始使用完整的句子,例如:「爸爸開車車」、「媽媽泡ㄋㄟ ㄋㄟ」;此時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也會有明顯的進步,他們能聽懂兩個指令,如:「去拿﹍和﹍ 給我」、「要﹍不要﹍」、瞭解一些常用的形容詞,如:燙燙的、髒髒..;此外,溝通行為和溝通功能也明顯增加,除了會表示需求外,也會表示拒絕,會打招呼,也開始喜歡發問。
當孩子有了足夠的語彙之後,就會把這些語彙組合成電報句,像是「爸爸車」、「ㄋㄟ ㄋㄟ泡」、「媽媽抱」;當孩子會說電報句之後,慢慢地會把使用的句子加長,大約到了兩歲多以後,就進入簡單句時期。此時孩子會開始使用完整的句子,例如:「爸爸開車車」、「媽媽泡ㄋㄟ ㄋㄟ」;此時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也會有明顯的進步,他們能聽懂兩個指令,如:「去拿﹍和﹍ 給我」、「要﹍不要﹍」、瞭解一些常用的形容詞,如:燙燙的、髒髒..;此外,溝通行為和溝通功能也明顯增加,除了會表示需求外,也會表示拒絕,會打招呼,也開始喜歡發問。
三、複雜句時期──
約三歲多的孩子會進入複雜句的時期。孩子在這個時期已經能聽懂較複雜句子和指令,而且理解能力也能隨著年齡及生活經驗的增加而更豐富。在口語表達的部份,孩子開始使用「我要這個,不要那個」、「我要這個和那個」複合句型,代名詞、形容詞、連接詞的使用也一一出現。這階段的寶寶就像是個嘰嘰喳喳的小可愛,說個不停也問個不停。
孩子到了四足歲左右,一般的對話能力多已完成,孩子可以敘述生活上的事物、會問問題、回答問題、表示喜怒哀樂、會告狀愛現,但是,語言的精熟度並不夠,所以說起故事、描述複雜事物會情節跳脫,讓人覺得不知所云。
約三歲多的孩子會進入複雜句的時期。孩子在這個時期已經能聽懂較複雜句子和指令,而且理解能力也能隨著年齡及生活經驗的增加而更豐富。在口語表達的部份,孩子開始使用「我要這個,不要那個」、「我要這個和那個」複合句型,代名詞、形容詞、連接詞的使用也一一出現。這階段的寶寶就像是個嘰嘰喳喳的小可愛,說個不停也問個不停。
孩子到了四足歲左右,一般的對話能力多已完成,孩子可以敘述生活上的事物、會問問題、回答問題、表示喜怒哀樂、會告狀愛現,但是,語言的精熟度並不夠,所以說起故事、描述複雜事物會情節跳脫,讓人覺得不知所云。
第三階段:語言精熟度
四歲以後的孩子其語言精熟度的建立是很重要的。我們每個人在習得基本口語能力後,就會學習把句型說得複雜些、語彙也用得較難、會學習成語、俚語,會建立幽默感,學習把話說得婉轉好聽,學習在不同場合說不同的話,對不同的人說法也會不同,這就是語言精熟度的重要。所以,即使到了成人,我們也都還在建立語言精熟度。語言精熟度包括:
一、說話清晰度──由於語言越臻成熟,孩子的口語清晰度會明顯增加,多數滿四足歲的幼兒,除了捲舌音不夠標準外,大多數的語音都可以清晰。
四歲以後的孩子其語言精熟度的建立是很重要的。我們每個人在習得基本口語能力後,就會學習把句型說得複雜些、語彙也用得較難、會學習成語、俚語,會建立幽默感,學習把話說得婉轉好聽,學習在不同場合說不同的話,對不同的人說法也會不同,這就是語言精熟度的重要。所以,即使到了成人,我們也都還在建立語言精熟度。語言精熟度包括:
一、說話清晰度──由於語言越臻成熟,孩子的口語清晰度會明顯增加,多數滿四足歲的幼兒,除了捲舌音不夠標準外,大多數的語音都可以清晰。
二、說話的流利度──即說話的流暢性,不會結結巴巴,不會常常中斷。
三、內容的完整性──隨著語言的發展成熟,孩子說話的內容不致情節跳脫、不知所云,不會從白雪公主,說到小紅帽,最後講三隻小豬,讓人不知道孩子在說哪一個故事。
四、語言的複雜度──較小的孩子說話都是平鋪直述的。如會說「哥哥好壞,不給我玩」,當語言的複雜度增加後,我們會用「哥哥小器」、「哥哥吝嗇」、「哥哥是鐵公雞」等來形容相同一件事。這些複雜語詞或成語使用,都屬於複雜度的增加。雖然 語言精熟度是在孩子四歲後開始發展,但這也是我們可以持續建立的能力,例如:演說訓練、辯論、口才訓練等等,也可以說是語言精熟度的學習的一種方式。
許多的研究發現,孩子學習走路大約在二歲完成,但是要發展較成熟的語言能 力,至少要花七年的時間,由此可知語言發展的重要及語言學習的複雜程度。
近年來由於社會變遷,雙薪家庭的增加,孩子多由褓姆或爺爺奶奶照顧。再加上生活步調的加快以及大人的忙碌,使孩子在玩電動玩具、看電視上花很多時間;所以,孩子和大人的互動減少了,說話機會變少了;或許各種資訊的發達,使孩子的認知能力進步,但孩子的溝通能力卻並不明顯進步,這是非常可惜的。父母或照顧者,應該利用生活上的事件,來增加孩子的語言能力及說話、溝通的經驗。在溝通當中,孩子必須學習延緩等待、傾聽,並且學習聽懂話中的意思,然後用正確的語言符號回應別人的問話。溝通過程中,說話者可以成為聽話者,聽話者也可以成為說話者,是一種不斷的循環,必須有延緩等待和輪流,要能解讀說話者的意思,更要瞭解溝通時的非語言線索及情境,這些能力,絕對無法靠圖片、聽錄音帶,或要求孩子跟著大人唸,而可以學會。幼兒的語言學習及溝通能力建立,必需在各種情境當中來學習發展的。
因此,身為孩子的父母或老師,您是否可以關掉電視,停下手邊的工作,利用幾分鐘和孩子互動。藉著和孩子說說話,增加孩子輪流、延緩等待,以及口語的能力。在您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路上,是否能走慢一點,帶孩子看看周遭路上的事事物物,這些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將成為孩子語言中重要的內容,增加孩子說話的豐富性。我們更期望老師的教學中,不止是搬出許許多多的教具,讓孩子在一旁安靜地操作,也絕不是只有聽聽故事、唱唱兒歌或是認一張張的圖卡而已;而是利用情境和機會,增加孩子在情境中與人互動的機會來學習與建立語言能力。所以父母與老師們,不妨放慢您腳步,不要只是不斷把知識灌輸給孩子,而是停下來和孩子說說話,聽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那麼將是一場有溝又有通的語言遊戲。
(作者為資深語言治療師 現任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早療總督導)
資料來源:http://psn.syinlu.org.tw/archives/000637.html
*************************************************************
牙牙學語,長大成熟:幼兒語言發展歷程 【林雪驥 醫師 / 天主教聖功醫院 - 復健科】
每個孩子自出生一剎那哇哇大哭,代表著第一次與世界溝通以來,要經歷過許多年的努力,且藉著家庭和教育環境的影響,才能逐步成熟,擁有與成人相等的溝通模式。一個孩子大約在一歲左右練會了走路,但那時候他才僅僅開始叫「爸爸」而已,語言能力往往隨著教育資源取得的方便性,在不同社群(經濟、文化、家庭組成)的條件下,發展速度截然不同。
※正常語言發展的必備條件
一個小孩自呱呱墜地,以至長大成熟,擁有正常的語言溝通能力,其間是歷經著漫長的學習過程,而且需要身體多方面功能的配合,輔以生長環境加以協助,缺一不可,概以下面五大要件為依歸:
(一)成熟的大腦及肢體動作
(二)正常的聽覺功能
(三)整體健康的身體與穩定的情緒控制
(四)適宜的智力與認知發展
(五)足夠的環境刺激與教育資源
因此,設若孩子出生後,不論在一般發育上呈現遲滯現象(例如染色體缺陷、腦缺氧、極低體重、器官發育不全等),或是在學習機能上有所障礙(例如注意力缺陷、智能不足、教養環境缺乏資源),都會令其學習語言的機會減少,輕者延遲其語言發展的歷程,重者恐令其無法達致以口語溝通及文字學習的能力。
※語言發展歷程
從出生到成年,學習語言的過程約可分為三個階段,描述如下:
(一)第一階段:口語前期。指的是孩子尚未開始有意義的口語語彙之前的時期。
1.零~三個月:以哭聲表示需求,對外界的詢問尚無法領會。
2.三~六個月:可以發出哭聲以外的簡單聲音,但意義不明確。
3.六~九個月:類似牙牙學語,使用一些聲音吸引大人注意,對周圍的聲音有明顯反應。
4.九~十八個月:明顯可以遵從大人的指令做動作,雖然還不能說出具體的語詞,但嘗試著用擬聲辭來代言,例如「ㄅㄨㄅㄨ」表示「小車子」。
(二)第二階段:口語期。開始出現正式的口語語彙。期間為1歲半至4歲。
1.一~二歲:出現第一個字彙,像是「爸爸」、「媽媽」或「要」、「不要」。藉由模仿不斷學習日常生活常見語彙,有時出現鸚鵡式回答。
2.二~三歲:約達50個語彙,練習用字詞「接龍」成為表達的語句(彷彿
電報句),已經會用名詞及動詞,代名詞(你、我)出現,也喜歡問問題,
並能回應日常生活的問候語。
3.三~四歲:開始使用關聯詞,將不同意思的句子結合,如「我要這個,不
要那個」、「我要這個和那個」等,喜歡發問,更喜歡表達,有時太心急而
表現出詞不達意,或結結巴巴的現象。孩子的對話能力在4歲左右多告完
成,有能力針對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以及心理的感受做基本敘述,但句子的
結構上,比較偏重於平鋪直敘主體內容,邏輯敘述、抑揚頓挫及修飾用辭尚
待下一階段精進。
(三)第三階段:語言精熟期。4歲以後的孩子,在語言學習上,必須對說話的清晰度及流利度、內容的完整性、以及語言的複雜度領域,藉由學前教育幫助,做深度地練習,並在同儕互動中學習問與答經驗,逐漸養成自己獨特的語言習慣。這時注音符號會成為相當重要的學習工具,也是在4~6歲階段,孩子熟悉注音符號的特質,並學會自行拼音。語言發展是沒有截止期限,不論到小學、中學階段,都有更複雜的文化內容,要加入孩子的學習範疇中。
※如何發覺孩子具有語言發展障礙
一、語言發展遲緩的警訊有哪些?
1.二歲:無任何語彙。
2.三歲:無任何句子。
3.四歲:國音(注音符號)常見有明顯且固定的錯誤模式。
4.五歲:結結巴巴、句型錯置(代名詞顛倒、主詞-動詞-受詞順序有誤)、詞不達意或無法理解。
5.伴隨情緒障礙(如自閉症)的特有語言模式。
6.智能或認知能力受限所產生的語言遲緩。
二、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有哪些?
1.器官障礙:聽覺器官疾病、大腦(或神經)傷害、喉鼻部發聲器官疾病。
2.體質障礙:身體器官性疾病導致發育遲緩、遺傳性疾病、智能不足。
3.情緒障礙:自閉症。
4.環境剝奪:隔代教養、跨文化扶養人(如外籍媽媽或褓姆)、弱勢族群(如偏遠地區)的孩子較不易得到學習機會。
※常見語言發展障礙的例子
一、構音異常: 國音發聲上出現增減或取代錯誤。常見的幾種型態:
1.添加型:例如把「鴨」子說成「ㄌㄧㄚ 」子。
2.省略型:例如「謝謝」說成「ㄧㄝˋ ‧ㄧㄝ」。
3.替代型:例如「西瓜」說成「ㄧ」瓜、「兔子」說成「ㄎㄨˋ」子。
4.歪曲型:語音接近正確的發音,但聽起來不完全正確。
5.聲調錯誤型:注音的四聲使用錯誤。
6.混合型:聽覺器官、構音器官或腦發育障礙者,會產生以上五種構音問題的混合現象。
二、結結巴巴(語暢異常):俗稱「口吃」。口吃的現象就是重複說一個音、字或詞,或者有嘴形卻說不出話來。絕大部分發生在兒童4歲以前,因為學語經驗有限,而造成的暫時現象。如果周圍其它人具有口吃現象,孩子亦可能耳濡目染,學得口吃,極少部分的口吃是因為心理因素(受到刺激、過於膽怯、驚慌)。所幸大部分孩子會隨著年齡成長、經驗累積而改善。
三、智能不足:智能與認知能力主導語言的發展,因此智障者雖具有一般聽能與說話器官,在語言學習上仍明顯有下列現象:語彙數比平常人少,主要用於表達具體事物(名詞及動詞為主,修飾詞少見),句法結構類似一般人,但句子較短且簡單化。邏輯能力較弱,與人互動常因表達不合宜被誤會,且有構音及音調的障礙。
四、自閉症:自閉症小孩在學習和人際關係的發展上,有極明顯的困難,因此在語言發展上,也造成極廣泛的影響。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其常見的問題如下:
1.理解困難:智力較高的自閉症孩子有機會發展語言功能,但在抽象概念及長段語意表達上呈現困難。較嚴重者,可能僅僅理解單純性、字面上的語彙意義,無法正確抓住完整的語意。
2.表達障礙:可能完全無語言、鸚鵡式仿說、說話木訥缺表情、機械化單音腔調、代名詞「你我」反用、自創語言式表達、雞同鴨講、重複(固定)的內容、缺乏邏輯語句。
五、發展遲緩:除了上列具體語言發展障礙實例,仍有許多個案確無真正影響語言發展的因素,可是在發展進度上,明顯地落後於正常孩子,被帶到鑑定機構或醫院尋求協助。他們的語言障礙特質,主要在認知發展落後,造成語言表達停留在非口語期,或是簡單口語期的能力,有些伴有構音困難。針對這一群孩子,首先要與照顧者協力營造一個充分學習的環境(比如說給予多一點口語對話或同儕共學),其次是減少器官或體質障礙造成的影響,然後藉由早療或復健協助,加強學習以趕上落差。
※結論及建議
語言是人類社會非常重要的溝通方式,它需要好的本能發育,更需要後天的學習教育,尤以文化上的陶冶更形重要。語言發展得順利,日後在教育學習上、人際關係上都助益莫大,幾乎在4歲至25歲漫長的求學過程中,語言(不管是母語或其它外語)能力始終占重要成份,並且被列為重要評比項目。對於語言發展障礙的孩子,孩子自己以及家人莫不憂心重重,建議及早尋求鑑定機構或醫療單位協助,明瞭如何幫助孩子們學習。目前國內不論是早療機構、復健機構或教育單位已有無數的專業人員投入,目的無非是希望幫孩子們一把,協助他們儘快趕上進度,或者在他們的能力內,爭取最佳的發展。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sex.asp?sid=11&aid=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