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嬰幼兒秋冬常見疾病與預防

炎炎夏日過後,天氣逐漸變涼,晝夜溫差加大。天主教聖功醫院小兒科 謝佩穎醫師表示,秋冬將至,是家有小寶貝的媽咪們最擔心的時候,因為此時是病菌活躍與易傳播的季節。除了秋冬氣溫下降,小寶貝抵抗力降低外,天氣寒冷,媽咪們往往怕小寶貝受到風寒而將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流通不良,也是造成寶寶容易感染病毒的原因。此外,秋冬季病毒盛行,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等,寶寶生病的機率自然也就提升了許多。
在秋冬季節,一定要注意身體的保健,做到防患於未然。而秋冬季節應預防哪些疾病的發生呢?謝佩穎醫師舉例說明:

一、鼻咽炎(感冒)
因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兩百種以上的病毒所引起,藉由飛沫或直接接觸口鼻分泌物而傳染,小孩一年平均有5~8次的感染,好發於天冷季節。在2~5天的潛伏期後,會出現流鼻水、鼻塞、咳嗽、輕微發燒、頭痛與食慾下降,年齡越小,症狀越明顯、越容易併發細菌感染,其中以中耳炎與鼻竇炎最常見。這時必須要多補充水分、維他命或其他富含維他命食物,多休息再輔以症狀治療的藥物,若發生中耳炎與鼻竇炎等合併症,則需添加抗生素治療。


二、流行性感冒
症狀比一般感冒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則是冬季感冒的代表!共分成A、B、C三型流感病毒,會出現寒顫、高燒、頭痛、倦怠與肌肉酸痛症狀,數天後再出現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發燒期間約3~4天。大約一星期就會逐漸好轉。當流感嚴重時,可能出現肺炎等併發症,需住院治療,建議先行施打流感
疫苗預防疾病發生。

三、哮吼
好發於秋、冬兩季,以六個月~三歲幼兒為主要對象。哮吼的特徵是說話沙啞、發出如狗吠般的咳嗽怪聲與食慾降低,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肋間凹陷等呼吸窘迫現象,常在半夜發作,必須住院治療。主要的病原體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與腺病毒等,通常有感冒前驅症狀及發燒。


四、急性細支氣管炎
秋冬時分,細支氣管炎特別容易流行。雖然這種疾病往往症狀輕微,且可自行痊癒,但假如被感染的是兩歲以下幼兒。症狀則可能是十分嚴重的喘,必須住院治療。細支氣管炎的病原體有許多種,但仍以呼吸道合體病毒較為常見。其所引起的喘,也較為嚴重,且常發生呼吸衰竭,必須使用呼吸輔助治療。

臨床上細支氣管炎的主要症狀是發燒、流鼻水、咳嗽與鳴喘(wheezing)。這些症狀與哮喘類似,常會被診斷為幼兒型哮喘。細支氣管雖是輕微疾病,絕大部分都可在門診治療,但孩子如果原先是慢性肺疾病的患者,症狀就特別嚴重,發生呼吸衰竭的可能性也高。細支氣管炎以病毒感染為主,治療上則以氧氣帳、水份與呼吸道物理治療比較有效,不必使用抗生素。

五、輪狀病毒腸炎
輪狀病毒是一種極容易造成腸炎的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車輪狀,因而得名。被輪狀病毒感染後,孩子可能出現的症狀是發燒、
皮膚紅疹、嘔吐與腹瀉。有些孩子因為嘔吐腹瀉嚴重,導致脫水、酸中毒與電解質的不平衡,必須住院用靜脈方式加以矯正。輪狀病毒疫苗雖已開發,但使用並不是很成功。因此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目前仍以注重衛生為主。

六、肺炎鏈球菌肺炎一般稱為肺炎雙球菌或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的雙球菌或鏈球菌,這種病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就可能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輕微的引起中耳炎、鼻竇炎等,嚴重時會導致肺炎、敗血症與腦膜炎,甚至造成生命危險,不可不慎。

七、水痘水痘的病原體,是一種叫做varicella zoster的病毒。這種病毒的主要侵犯對象是嬰幼兒與孩童。孩子被感染之後,經過10~20天的潛伏期就可能發病。在潛伏期,孩子的呼吸道就有病毒存在,可以傳染給其他人。水痘發病的初期症狀是發燒、倦怠、厭食、頭痛與腹痛。疹子多屬廣泛性,嗜中央性,亦即身軀比臉部和四肢都多。疹子的特色是紅疹、水泡、結痂三個階段同時存在,這些疹子十分的癢,孩子受不了就會去抓,造成繼發性細菌感染。此外,水痘也可以誘發腦炎與腦膜炎,有些病人也有可能發生雷氏症候群。
謝佩穎提醒,目前水痘仍然沒有特效治療,所能提供的,只是使症狀減輕與支持療法而已。在預防方面,給孩子施以疫苗接種是最佳辦法。






********************************************************************************
10種嬰幼兒冬季常見疾病


為避免寶寶感染冬季常見疾病,除依照健康手冊中施打公費預防針外,可再去施打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與肺炎雙球菌兩種自費預防針,就可以輕易對付十種疾病中的五種。此外,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少出入擁擠場所,也可減少疾病上身。


寒冬將至,有十種在冬春季較盛行的疾病正蠢蠢欲動,準備侵犯我們的寶寶。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要多一分了解,就可以少一分憂慮,也多一分防範。

以下介紹十種在冬季較常好發於嬰幼兒身上的疾病,讓父母了解、預防。

一.鼻咽炎(感冒)
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兩百種以上的病毒所引起,由飛沫或直接接觸口鼻分泌物而傳染,小孩一年平均有五至八次的感染,好發於天冷季節。在二至五天的潛伏期後,會流鼻水、鼻塞、咳嗽、輕微發燒、頭痛與食慾下降,年齡越小症狀越明顯,且越容易併發細菌感染,其中以中耳炎與鼻竇炎最常見。

萬一得到感冒,不外乎多飲水、多休息再輔以症狀治療的藥物,假使發生中耳炎與鼻竇炎等合併症,需要添加抗生素。

二.流行性感冒
進入冬天,流行性感冒病例就會明顯增加。流感病毒可分為A、B、C三型,A型流感基因變異性最大,因此最容易造成全球大流行。近百年流感有三次大流行,共奪去兩千萬以上的寶貴性命,且每次流感爆發前都有禽流感先行肆虐,所以現在東南亞與歐洲等地禽流感的蔓延,的確讓世界的感控專家繃緊神經,深怕禽流感演變成可以人傳人的人流感,再度造成人類的浩劫。

流行性感冒與一般感冒都會侵犯大人與小孩,但流感症狀通常較嚴重,包括高燒、頭痛、喉嚨痛、肌肉酸痛、全身無力等,部分嬰幼兒可能出現腹痛、嘔吐等腸胃症狀。當流感嚴重時,可能出現肺炎等併發症,還需住院治療。

三.細支氣管炎
到了冬天,細支氣管炎就進入了高峰期。呼吸道融合病毒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佔了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其他如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等也是可能的病原體。據估計,一歲幼兒有四分之一至一半感染過呼吸道融合病毒,到了三足歲時,幾乎都已經得過呼吸道融合病毒。

經過四至五天的潛伏期後,會出現一般感冒的前驅症狀,之後會出現呼吸加快、喘鳴聲、咳嗽嚴重,觸摸病童胸部,甚至可感覺到痰在胸腔裡震動。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或發紺,必須住院治療。

四.輪狀病毒腸胃炎 
病毒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看起來像車輪狀,所以稱作輪狀病毒。好發於秋冬季節,易發生在六歲以下的幼童。多半是經由糞口傳染,少數也能藉由飛沫傳染,經過一至三日的潛伏期後,先出現輕微感冒症狀,接著嘔吐與嚴重腹瀉。嚴重時,可能發生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甚至出現酸中毒及死亡。

處理以支持療法為主,配方奶要稀釋,甚至換不含乳糖的止瀉配方奶,或者補充口服電解質液。若無法進食則要靜脈輸液治療,以補充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

五.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感染
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中以b型菌最毒,好發於三個月至三歲的嬰幼兒,偶發於青春期和成人。在溫帶地區,主要發生於十至十一月與二至四月。經由飛沫傳播與直接接觸口鼻分泌物後,可能會引起腦膜炎、中耳炎、肺炎、關節炎、鼻竇炎與會厭炎,必須根據感染部位給予不同時間的抗生素。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有預防針,於滿二、四、六與十八個月時接種,目前國內健保仍未給付,需要自費,可以與白喉、百日咳與破傷風的三合一預防針一起接種,減少寶寶挨針的次數,是不錯的選擇。

六.肺炎雙球菌感染
是造成嬰幼兒腦膜炎、中耳炎、鼻竇炎、肺炎與菌血症的最常見細菌。好發於冬春季,多是經由飛沫傳播,感染部位不同,給予的抗生素時間也不同。

肺炎雙球菌有預防針,健保不給付,需要自費。舊型的自費預防針是二十三價的多醣疫苗,只適用於兩歲以上,雖然只需打一劑,但是肺炎雙球菌感染主要感染的兒科族群是兩歲以下,有點緩不濟急。新型的七價接合型疫苗適用於滿兩個月、四個月、六個月與十二至十五個月大的嬰幼兒,需要打四劑,但能夠保護兩歲以下的族群。

七.哮吼
八.麻疹
九.德國麻疹
十.水痘


面對這十種秋冬常見疾病,為人父母不需特別恐慌,請記得完成健康手冊中該打的所有預防針,經濟許可,再去施打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與肺炎雙球菌這兩種自費預防針,就可以輕易對付十種疾病中的五種。最後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少出入擁擠的場所,不僅寶寶要常洗淨雙手,爸媽也要多洗手漱口,避免上班回家後直接親吻寶寶,就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過新年囉。

(詳文請見2006年1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行政院衛生署署立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裴仁生









********************************************************************************************

秋冬常見病毒性疾病&預防

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NO.384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 裴仁生
天氣漸漸轉涼,腸病毒疫情已趨緩和,但是家長緊接著可要提防幼兒秋冬季節常見的病毒性疾病,包括輪狀病毒、流感、水痘等等,除了遵循良好衛生原則之外,更別忘了疫苗接種才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喔!




秋冬季節來臨,輪狀病毒蠢蠢欲動!  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裴仁生表示,隨著天氣漸涼,雖然開學後有增加少許腸病毒案例,但整體疫情已進入尾聲,取而代之的是秋冬常見的病毒性疾病,包括住院病童常見的輪狀病毒,以及流感與水痘等,都是家長必須及早預防的疾病。
 
   輪狀病毒腸胃炎是冬季幼兒最主要的病毒性腸胃炎,全球一年約有1.25億個病例,有44萬個小朋友因此而死亡,多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台灣由於醫藥的進步,幾乎很少有輪狀病毒腸胃炎的致死病例。在口服疫苗未研發前,台灣地區五歲以下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機率,每年約有0.5次,換算下來一年有高達30~50萬的感染人次,幾乎所有嬰幼兒在上小學前都難逃輪狀病毒的威脅。

  輪狀病毒以口糞傳播為主,但在急性期從病患的飛沫中也可分離出病毒,因此,急性期也可藉由飛沫進行病毒傳播。輪狀病毒之所以被稱為腸胃型感冒,是因為除了腸胃炎之外,也會有感冒症狀。感染輪狀病毒後,病患可能先有感冒症狀,接著嘔吐1~2天,然後開始腹痛與嚴重腹瀉,由於厲害的上吐下瀉與食慾下降,嚴重時會造成脫水。臨床評估感染輪狀病毒的幼兒,需要住院打點滴的機率高達四成,尤其以一歲以下幼兒最多;一旦住院,對家長的工作、體力與經濟,也會有相當的影響。
預防輪狀病毒,口服疫苗最有效
   在疫苗未研發前,預防輪狀病毒仍以個人衛生為重點,包括加強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定期消毒玩具。家長在接觸病童及更換尿布後要洗淨雙手,避免傳染其他幼童。一旦嬰幼兒有感染,應避免出入幼稚園與公共場所,以防集體感染。
 
    除了加強個人衛生之外,疫苗是目前為止預防輪狀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其保護成效可達九成以上,無論在預防疾病本身或避免住院的效益上來看,是相當值得接種的疫苗。嬰兒出生後1.5個月可開始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最慢在寶寶滿七個月以前,要完成所有口服疫苗的接種;即使只有口服一劑,對輪狀病毒還是有一些保護效力,家長千萬不要錯過接種時程。

出生滿15個月,可免費施打水痘疫苗
  至於水痘也是傳染性極高的病毒性疾病,水痘就是俗稱的「出水珠」,傳染途徑包括飛沫以及直接接觸,直接接觸是指健康者接觸到病患皮膚上的水泡而感染。預防水痘同樣要注重個人衛生,並且避免和患者接觸,一旦感染,必須在家休息,直到水泡結痂為止才沒有傳染力。
 
  水痘和德國麻疹一樣,得過會有抗體,終生不會再得,而且大人長水痘往往比小朋友還要辛苦,因此以往長輩會認為讓小朋友及早得水痘就能終生免疫,但是大家容易忽略了水痘可能引發中耳炎、肺炎與腦膜腦炎等嚴重併發症,所以盡可能藉由施打疫苗達到免疫力,比自然得到要好得多。
 
  接種疫苗是預防水痘最直接、有效,且最經濟的方式,目前衛生署提供92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寶寶,可在滿15個月大時免費施打水痘疫苗。
 
  疫苗接種是預防輪狀病毒、流感及水痘等病毒性疾病非常有效的方式,家長應按照時程接種疫苗,讓寶寶在保護傘下快樂的成長。

 (詳文請見2008年十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mababy.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83BC63E116D95372






********************************************************************************

寶寶秋冬季節應預防哪些疾病的發生呢?

【謝佩穎 醫師 / 天主教聖功醫院 - 小兒科】

炎炎夏日過後,天氣逐漸變涼,晝夜溫差加大。秋冬將至,是家有小寶貝的媽咪們最擔心的時候,因為此時是病菌活躍與易傳播的季節。除了秋冬氣溫下降,小寶貝抵抗力降低外,天氣寒冷,媽咪們往往怕小寶貝受到風寒而將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流通不良,也是造成寶寶容易感染病毒的原因。此外,秋冬季病毒盛行,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鼻病毒等,寶寶生病的機率自然也就提升了許多。

在秋冬季節,一定要注意身體的保健,做到防患於未然。而秋冬季節應預防哪些疾病的發生呢?

一、鼻咽炎(感冒)
因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兩百種以上的病毒所引起,藉由飛沫或直接接觸口鼻分泌物而傳染,小孩一年平均有5~8次的感染,好發於天冷季節。在2~5天的潛伏期後,會出現流鼻水、鼻塞、咳嗽、輕微發燒、頭痛與食慾下降,年齡越小,症狀越明顯、越容易併發細菌感染,其中以中耳炎與鼻竇炎最常見。這時必須要多補充水分、維他命或其他富含維他命食物,多休息再輔以症狀治療的藥物,若發生中耳炎與鼻竇炎等合併症,則需添加抗生素治療。

二、流行性感冒
症狀比一般感冒嚴重的「流行性感冒」,則是冬季感冒的代表!共分成A、B、C三型流感病毒,會出現寒顫、高燒、頭痛、倦怠與肌肉酸痛症狀,數天後再出現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發燒期間約3~4天。大約一星期就會逐漸好轉。當流感嚴重時,可能出現肺炎等併發症,需住院治療,建議先行施打流感疫苗預防疾病發生。

三、哮吼
好發於秋、冬兩季,以六個月~三歲幼兒為主要對象。哮吼的特徵是說話沙啞、發出如狗吠般的咳嗽怪聲與食慾降低,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肋間凹陷等呼吸窘迫現象,常在半夜發作,必須住院治療。主要的病原體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與腺病毒等,通常有感冒前驅症狀及發燒。

四、急性細支氣管炎
秋冬時分,細支氣管炎特別容易流行。雖然這種疾病往往症狀輕微,且可自行痊癒,但假如被感染的是兩歲以下幼兒。症狀則可能是十分嚴重的喘,必須住院治療。細支氣管炎的病原體有許多種,但仍以呼吸道合體病毒較為常見。其所引起的喘,也較為嚴重,且常發生呼吸衰竭,必須使用呼吸輔助治療。

臨床上細支氣管炎的主要症狀是發燒、流鼻水、咳嗽與鳴喘(wheezing)。這些症狀與哮喘類似,常會被診斷為幼兒型哮喘。細支氣管雖是輕微疾病,絕大部分都可在門診治療,但孩子如果原先是慢性肺疾病的患者,症狀就特別嚴重,發生呼吸衰竭的可能性也高。細支氣管炎以病毒感染為主,治療上則以氧氣帳、水份與呼吸道物理治療比較有效,不必使用抗生素。

五、輪狀病毒腸炎
輪狀病毒是一種極容易造成腸炎的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車輪狀,因而得名。被輪狀病毒感染後,孩子可能出現的症狀是發燒、皮膚紅疹、嘔吐與腹瀉。有些孩子因為嘔吐腹瀉嚴重,導致脫水、酸中毒與電解質的不平衡,必須住院用靜脈方式加以矯正。輪狀病毒疫苗雖已開發,但使用並不是很成功。因此預防輪狀病毒感染,目前仍以注重衛生為主。

六、肺炎鏈球菌肺炎
一般稱為肺炎雙球菌或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的雙球菌或鏈球菌,這種病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就可能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輕微的引起中耳炎、鼻竇炎等,嚴重時會導致肺炎、敗血症與腦膜炎,甚至造成生命危險,不可不慎。

七、水痘
水痘的病原體,是一種叫做varicella zoster的病毒。這種病毒的主要侵犯對象是嬰幼兒與孩童。孩子被感染之後,經過10~20天的潛伏期就可能發病。在潛伏期,孩子的呼吸道就有病毒存在,可以傳染給其他人。水痘發病的初期症狀是發燒、倦怠、厭食、頭痛與腹痛。疹子多屬廣泛性,嗜中央性,亦即身軀比臉部和四肢都多。疹子的特色是紅疹、水泡、結痂三個階段同時存在,這些疹子十分的癢,孩子受不了就會去抓,造成繼發性細菌感染。此外,水痘也可以誘發腦炎與腦膜炎,有些病人也有可能發生雷氏症候群。

目前,水痘仍然沒有特效治療,我們所能提供的,只是使症狀減輕與支持療法而已。在預防方面,給孩子施以疫苗接種是最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