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幼兒若有顏色、形狀、數字概念不清或精細動作不佳等問題時,可以考慮使用黏土,來提升幼兒的精細動作及顏色、形狀、數字概念的能力,因為黏土具有可塑性強的特性,且為多數幼兒所喜愛。
|
不過,家長需依孩子的發展程度,在小朋友操作黏土過程中,調整活動難易度,當孩子完成一項目標後,不論完成度如何,都要針對表現子的部分給予鼓勵,並提醒他需要再加油的部分,進而讓他喜歡動手操作和愉快學習認知概念。
◎ 活動一:增進操作功能與數學概念
● 跟小朋友說:「我們來做一塊大餅乾,首先動手捏一捏,再用手 掌拍一拍黏土,比比看,誰的比較大塊?」教孩子學習用手掌壓平黏土和辨別大小。
● 把壓平的黏土捲起來,搓成長條狀,和辨別長短(如圖1)。依幼兒認知經驗命名長條土後,要小朋友比較誰的麵包比較長?
● 使用剪刀或用直尺將長條黏土剪(或切)成指定數量(如圖2)。家長可以當顧客跟小朋友當老闆互動,如:媽媽要買3塊麵包,讓他用直尺切(或剪)後,數出正確數量。
◎ 活動二:增進顏色與分類概念
● 活動之初可依小朋友認知能力擺上2張或4張色卡,請他配對放置與顏色卡對應的有色黏土(如圖3)。
● 家長先示範如何將黏土搓成湯圓狀,並依顏色分類,顏色概念不佳的幼兒可使用色卡提示,遊戲目標為讓小朋友學習辨別顏色,並且能將黏土搓成球形(如圖4)。
● 小朋友搓好湯圓後,家長可以假裝吃,但不小心將黏土湯圓後灑出來了,請小朋友依顏色分類,幫忙收拾後,將黏土搓成一顆大湯圓,回復原狀。
◎ 活動三:增進數字、形狀概念
● 使用數字圖卡做教材,說明圖片上的數字符號後,讓小朋友把黏土搓成長條形,排列組合成圖卡上的數字符號,並說出所排列的數字符號名稱,以讓小朋友學習依圖卡範例排列組合,並讀出數字符號(如圖5)。
● 目標訂為會依圖卡範例排列組合和會說出顏色名稱(如圖6)。使用教材為形狀圖卡:說明圖片形狀名稱後,請小朋友先把黏土搓成長條形排列形狀外框,將剩餘黏土用大拇指推的方式,將形狀圖案大致填滿而不越線,完成後,能說出形狀名稱。
摘自自由時報2011年6年12日(星期日)健康醫療版 圖.文/蘇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