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運動遊戲Part1:理論篇
寶寶也要運動嗎?
一般大人所認識的「運動」,可能包括了伸展運動、有氧運動、肌肉訓練等等,而這些運動聽起來和幼小的孩子關係似乎相差甚遠…既然不能做大人的運動,孩子還需要特別做「運動」嗎?
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黃永寬副教授表示,幼兒的運動並不像成人一樣需要特別的練習與訓練,更不是大人運動的縮版,通常幼兒的運動被稱為「運動遊戲」,因為孩子需要以遊戲的方式進行,也就是以邊運動邊遊戲為主軸;在孩子的生活中,常常會運用肢體探索這個世界,因此他們的生活都是遊戲,並運用他們的大肢體來活動,若單純用「運動」這個名詞套用在孩子身上,對他們來說是有壓力的。
幼兒的運動遊戲,最重要的是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對他們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看到好玩的東西就去摸摸弄弄,雖然沒有特定的目的(為了訓練腿部肌肉而往前爬)卻非常好玩。對幼小的孩子,爬行就是一種運動,當他們爬向好玩的目標或是往上攀爬為了拿到想要的東西,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前庭平衡以及協調性,這些都屬於從生活中探索及體驗的技能,而這一些動作都要慢慢培養才會進步。
運動時間別限制
黃永寬副教授說,嬰幼兒的運動遊戲並不是像大人的運動一樣,一直重覆做什麼動作,應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且一次也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動作指令,免得他們混淆,很快就失去興趣、或感覺到有壓力!
孩子最好的玩伴
黃永寬副教授表示,孩子最好的玩伴其實不是隨手可得、冷冰冰的玩具,而是「家長的身體」;相對於玩具,家長的身體有溫度且可以互動,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可藉由爸比媽咪的身體來探索自己的身體,因此家長在遊戲中,可多使用身體的部位當作運動的媒介,既安全方便又能讓孩子玩得盡興!家長的態度是造就遊戲好玩非常重要的因素,善於設定情境及角色的家長會使得遊戲更加刺激且能玩得久。
除了家長的身體,與孩子進行運動遊戲時另一個可以使用的媒介及誘因就是唾手可得的小道具,黃永寬副教授提醒,給孩子使用的小道具最重要的是「安全」,他最推薦的道具──氣球就有不易造成意外等優點;氣球因為外表材質薄軟,使用起來不容易讓孩子撞傷或是因為踩到滑倒而發生意外,加上重量較輕,孩子很輕易就可以把球往上丟的高高,能讓他們非常有成就感。另一個孩子愛不釋手的原因,是氣球多變的顏色及可以製造出聲音的特性。「紙張」也是孩子在遊戲中非常好用的道具之一,對於較小的孩子,面紙輕柔的觸感及飄動速度慢是最大的優點,互動遊戲時不怕會受傷且能得到成就感;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使用紙張或是報紙玩運動遊戲,除了平面,紙張還有可捲可折的特性,將報紙捲成棒子,一樣可以與大孩子玩「拉」的遊戲。
運動遊戲時,服裝很重要
在家中做運動遊戲時,家長會讓孩子穿什麼呢?冬天是需要注重保暖的季節,家長很習慣將孩子包得緊緊以免感冒,但黃永寬副教授認為,孩子不應該包的太緊,如此將會讓孩子缺少活動的機會,包得像毛毛蟲的孩子,更會減低了許多他們使用手部探索生活的時間。若是正在活動時,建議只需穿1~2件衣服即可,當衣服濕了就應即時換掉,衣服上的配件及線條切記勿留在身上,尤其是小孩子身上常見的安全別針,是造成遊戲中隱藏危機的重要條件。
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穿越少活動量越大」,試想一位包得圓滾滾的幼兒,活動起來一定相當綁手綁腳,於是也減低了他們大肢體活動的欲望;相對穿得輕便的孩子,一定有更多的精力來進行運動遊戲。
除了遊戲,還要注意的是…
遊戲中難免會因為玩得太過盡興而發生危險,黃永寬副教授提供了幾點注意事項,家長在進行活動前,一定要牢記這些事項喔!
唯一不能做的事──外力:求好心切的家長,有時可能會因為心急而想幫孩子達成自己心目中「應該可以」做到的事,但外力非常有可能會對幼兒造成傷害,除了謹記「順勢」幫忙,家長勿輕易的使用力氣要寶貝做做不到的動作。
不能感到劇烈疼痛:與上述相似,遊戲中受傷、或遇到孩子無法做到某些動作時可能會感到劇烈疼痛,家長一定要小心注意。
任何遊戲器材不能造成傷害:運動遊戲的輔助器材,家長在選擇前要先思考與判斷是否有危險;小巧的遊戲器材可能會被幼兒放進嘴裡造成傷害,球類的器材也可能會因為孩子踩到或在上面滾動而受傷。
搖晃及旋轉的動作都要注意:孩子在運動遊戲時,會非常喜歡家長做舉高、搖晃及旋轉等等動作,家長在與孩子作這類互動時,千萬要慎重,例如拉孩子的手舉高或旋轉時,拉的部位應是腋下而不是手掌以免脫臼,抱或將孩子舉高時,也要注意力道。
黃永寬副教授表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應給他們許多探索及活動的機會,不該過度保護。運動遊戲除了能夠讓孩子的身體發展外,更能夠幫助他們生活概念的建立,與孩子一起在家裡動一動不難,從現在開始都還不晚喔!
寶寶運動遊戲Part2:實際操作篇
理論部分講完,我們也請黃永寬副教授為我們設計幾項運動遊戲動作,還不知道該如何開始運動遊戲的爸比媽咪,可以先參考這些動作,再延伸設計屬於你們更好玩的遊戲喔~
不分年齡,一起動一動!
黃永寬副教授表示,其實鼓勵一般的孩子出生後就可以開始作運動遊戲,且以「少量多餐」的方式為佳。還不會主動進行某些動作的孩子,可以由家長幫忙運動,但要注意施力才不會讓孩子受傷;家長應為幼兒增加活動的誘因,以孩子會好奇又不會受傷的物品如面紙、氣球等等的物品和孩子遊玩,並注意遊戲中要與孩子有互動讓幼兒從遊戲中得到成就感,增加遊戲品質、全心全力的陪伴。
在床上動一動。寶貝躺在床上時,爸比媽咪可以輕輕幫幼兒動動身體或是搖晃身體。
抓氣球。氣球綁在嬰兒床上方,或是由爸比媽咪用手拿著,距離約寶貝往上手抓可以碰到的地方,讓寶貝嚐試著用手摸摸氣球、拍拍氣球。
坐小船。將寶貝放在爸比媽咪的腳上後,腳輕輕的左右晃動;如果力氣夠的話,也可以嚐試將腳上下抬動。做的時候可以配合好聽的兒歌,就像在坐小船一樣。
舉高高。將寶貝抱起來,握住腋下輕輕的前後左右晃動…邊晃動時一邊告訴寶貝:「我們現在要往前囉」、「我們現在要往後囉」。
拍氣球。讓寶貝坐在一個穩定的椅子上,並在他前方放一顆氣球,可由爸比媽咪示範如何拍球,或讓寶寶自己嚐試怎麼玩球。
嬰兒的運動遊戲
3歲以下的嬰兒發育尚未完成,需要父母幫忙做一些運動,被動的活動包括輕輕搖晃躺在床上的寶貝,或將寶貝抱起來輕輕搖晃,父母坐地板將寶貝放在腳上上下舉動等等都是不錯的方式,但千萬要注意施力及不要將寶貝往上拋;另外由於嬰幼兒多是躺在床上,所以手動的遊戲相對來說會比較多一點,家長可在床上準備速度慢容易掌控、有聲音及顏色豔麗的輔助物品讓寶貝玩。
嬰兒一開始的遊戲屬於被動,由家長引誘帶領遊戲,但是當孩子慢慢習慣此種互動運動遊戲後,就可以轉變為讓孩子主動遊戲。此外家長在協助孩子時,必須注意「順勢」,無論是推或拉都要與孩子的方向相同;舉例來說,當孩子嚐試跳高時,家長可以輕輕在孩子往上跳的同時將他抱高,如此一來孩子獲得了較多的成就感,也就更願意繼續努力。
不只是家長設定好的遊戲,某些現成的物品也會讓孩子自然而然的開始運動遊戲,嬰兒床上常見的吊掛式玩具,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引誘,當他們的小手往上揮動,試圖去取得或是玩弄這些玩具時,就是一種無形的活動了!
推。寶貝先和爸比媽咪手黏著手,並提醒等一下手都要黏在一起才不會受傷;開始以後就可以互推,看誰先被推到走動,就要重新遊戲。
拉。寶貝坐在大毛巾上面,由家長向前拉動毛巾。要注意拉動時孩子也需要抓著毛巾,或是家長速度要放慢,否則容易向後倒而撞到頭。
碰。先從最簡單的屁股碰屁股開始,請寶貝試看看有沒有辦法碰到爸比媽咪的屁股,如果做到了,再來試試碰別的地方。
幼兒的運動遊戲
3歲以上的幼兒運動遊戲比起嬰兒多元,且孩子的互動性比較強,家長若強調情境與角色,能讓孩子更快融入到遊戲中。黃永寬副教授舉出許多好玩的例子讓家長參考,如家中都有的磁磚,可利用水性筆或是膠帶在地上作記號,畫叉叉的地方是地雷,踩到會爆炸,一定要想辦法避開這些地方!另一個在家中就可以進行的好玩遊戲是使用A4紙與孩子玩拔河遊戲,第一次用一隻手拔、第二次用雙手拔…,當A4紙與磁磚結合,又會變成另一種溜冰遊戲了!黃永寬副教授強調,所有運動遊戲中重要的是家長的引導、互動及與孩子參與的動機,只要家長用心發揮想像力,所有家中的小物品都能成為好玩的運動遊戲。
幼兒運動遊戲比起嬰兒可有較多的動作,黃永寬副教授就將幼兒運動遊戲分作:推、拉、碰、踩4種型式。
推:兩個人面對面互相站著,手掌對手掌向前推、或是隔著紙張推;另一種推法可以是家長躺著,讓孩子推看看能不能動。
拉:拔河就是一種使用「拉」這個技能的運動遊戲,無論是以拉手、拉紙張的方式都可以進行。拉的遊戲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扯」的,以免受傷。
碰:屁股碰屁股、手碰頭、腳碰膝蓋等等…,用打招呼的方式來遊戲(今天腳腳來打招呼,或者用屁屁打招呼囉~)身體部位碰部位的遊戲方式可以增加幼兒身體的意識,但大人要小心控制力氣,別一不小心就把孩子給撞倒了!
踩:家長一開始若不知道如何控制力道,可先讓孩子在自己的身上踩踏,孩子在家長指定的部位踩踏還可以有像是按摩的效果。角色替換時,可由家長用大腳往地下踩,孩子則是想辦法躲避家長的踩踏攻擊。
除了這些分類的動作,幼兒階段的孩子也可以做簡單的伸展運動例如:和孩子比賽看看,誰可以長最高!一次10秒,動作可重覆到孩子不想做為止。
踩。配合小螞蟻與大象的故事,爸比媽咪先扮演大象,寶貝扮演小螞蟻;大象要出去找東西吃,它看不到小小的螞蟻,螞蟻一定要小心不要被大象踩到啦!
踩。找兩張在地上能滑動的紙,寶貝站一張、爸比媽咪站另外一張,兩個人比賽往前滑冰,看誰可以滑得最快最遠~
黃永寬
現職: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副教授
經歷:中華民國幼兒體育發展協會秘書長、教育部推動幼稚園運動遊戲方案委員會委員兼執行長、台視遊戲小玩童節目企畫及主持人、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幼兒教師指導研習會講師
幼兒篇
嬰兒篇
10個親子運動遊戲,在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