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嬰兒的餵食、成長與營養評估

嬰兒的餵食、成長與營養評估
一、嬰兒餵食
幾乎沒有人會反對,母乳是足月嬰兒成長的最佳營養來源,是小兒科醫師責無旁貸去鼓勵推行的要項。但是,當特殊情況而無法哺育母乳時,我們都知道,要以「嬰兒配方」為代替品,而非哺以「牛奶」。而副食品究竟什麼'時候添加最理想?一般而言,胰臟在四~六個月大才慢慢成熟,因此除了果汁可在二個月大時開始少量稀釋給予,再漸次增量及濃度外,其他含澱粉、蛋白、脂肪較多的食物,以四~六個月之後,再逐漸一一加入為宜。
母乳哺育的一些問題
  1. 工作、奶量不足常是母親捨棄母乳、改用嬰兒配方奶粉的藉口。其實,前者可考慮將母乳先行抽出,加以冰凍貯存,適時取出溫熱哺育嬰兒;至於母乳分泌量,是與「吸吮刺激」 成正比關係,嚴格來說,和「吸吮次數」更有關係。根據研究,母乳分泌量在吸吮後五分鐘內達最高量,但若超過五分鐘,更久的吸吮,也不會再增加母乳的分泌量;但一天內嬰兒更多次的吸吮,將使母乳的奶量分泌更充定足。換言之,吸吮次數少的嬰兒勢必因奶量不足而發生「成長遲滯」,導致體力差、吸吮能力低落,無法有效刺激更多的母乳分泌,奶量更形不足, 使『成長』更『遲滯』。為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可考慮給母乳哺育兒更多的吸奶次數,必要時一天十二~十六次也無妨,有助於乳汁分泌及嬰兒的成長。
  2. 新生兒黃痘,常讓媽媽不敢哺乳,其實,如果經檢查,非肝膽毛病或其他病理性原因,則不需要停止母乳哺育。
  3. 母乳哺育兒在第一個月,常解又水又酸的大便,如果體重、成長正常,則無需煩憂。滿月後反而常常出現「多天解一次大便」的相反現象,雖然「多天才一次解便」,但寶寶的糞便通常很軟、也沒有腹脹或任何不舒服的表徵,這與 『先天性巨腸症』不同﹝文獻上,有達二十一天才解便一次的紀錄﹞。添加穀類副食品之後,很多孩子就會逐漸回復天天大便的習慣。其原因尚不十分明瞭,但有些報告指出,這與母乳哺育兒的胃腸道蠕動時間較緩慢有關。
『嬰兒配方』
  • 顧名思義就是專供嬰兒食用而能得到足夠、適當的營養,並正常生長發育的奶粉。
  • 事質上,在美國,一九八0年國會就通過「嬰兒配方法案」,案中規定,所有專供嬰兒發育成長的奶粉,必須合乎法案中的規定﹝由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營養委員會所提供之嬰兒奶粉成分建議,如蛋白質、脂肪、維他命、礦物質......等之含量多寡﹞,才可冠上「嬰兒配方」(Infanttomuia)之稱呼。
  • 台灣,則由中央標準局邀集嬰兒營養學專家於民國82年確訂之,是嬰兒期母乳的代替品。「嬰兒配方」既可提供與「母乳」類似之營養,在三~四個月大之前,如果喝的量足夠,又無吸收不良的問題,則嬰兒的成長是絕對沒問題的。四個月大以上時,則應另外給予適量的副食品或添加固體食物,孩子才會繼續茁壯。
副食品
  • 四~六月大以後添加為宜。有些建議,2~4 個月就添加柳丁、橘子汁等,但文獻上報告,這很容易引起過敏。須注意嬰兒並不特別需要添加「高蛋白」的食物。
  • 一般以穀類食品為主,其中又以米粉比麥粉為優先。
  • 另外兒童在二歲以內,許多體內組織的發育、荷爾蒙的製造、腦部的成長,均需脂肪和膽固醇。所以,是不應特別限制脂肪和膽固醇的。
  • 九個月大~一周歲的寶寶,每天至少攝取500cc之奶量,才能維持固定鈣質的攝取;如果改吃一般成人食用的奶粉或鮮奶,建議在一周歲以後,至少在九個月以後為宜。
二、成長評估
  • 一個月之內的新生兒生長遲滯的定義有二;1出生後十天,體重仍然繼續下降;2出生後三星期,體重仍然無法恢復至出生體重。
  • 滿月後的嬰兒,身高、體重、頭圍之成長是否正常,可由生長曲線圖測知。
    另有一個簡單的公式瞭解體重之正常與否:一般出生嬰兒的平均體重,約為三公斤,第一個月,平均增加體重一公斤,第二個月0.9公斤,第三個月0.8公斤,第四個月0.7公斤﹝這時的體重,大約為出生時的二倍﹞,第五個月0.6公斤,第六個月以後平均每個月增加0.4~0.5公斤,到一周大約是10公斤﹝約為出生時體重的三倍﹞。
三、營養評估
除了上述之身高、體重、頭圍外,體位檢查尚包括皮膚皺摺厚度、肌肉厚度等;日常飲食記錄換算也非常重要。必要時考慮做實驗檢查﹝CBC,serum protein.A/G ratio,24hours linn 3creatine for cre泊的height index.etc........﹞
資料來源:李宏昌 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