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家長的五個重要角色


孩子呱呱落地,父母就肩負著保護孩子和照顧其起居飲食的天職;由孩子牙牙學語開始,父母便成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可是,現今的父母大多為了生計而忙於工作,逼不得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都交由學校老師和照顧孩子日常起居飲食的祖父母或傭工姐姐。事實上,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學校教育前的最早課堂,而父母亦是孩子最有影響力的老師。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樣進行家庭教育?
如果說孩子是一張白紙,那麼父母就是替其塗上色彩的畫家。畫作是令人賞心悅目還是不堪入目,全賴畫家的匠心勾劃。這比喻正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若父母能在家中多花點時間和心機培育孩子,孩子在將來必定成為優秀的人才。要實踐家庭教育,父母首先要意識到自己所擔當的角色,而第一個重要角色便是成為孩子的好榜樣。由於孩子擁有很強的好奇心、模仿力,並能從生活中吸收知識、建立價值觀和學習態度,所以他們很會從成年人身上模仿,尤其是父母。例如:孩子看見父母每天都會親自把看畢的雜誌放回雜誌架,在耳濡目染下,他們自然會自己執拾玩畢的玩具。


同時,父母也是一位觀察者。在孩子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方面,父母不妨多從第三者的客觀角度出發,即使孩子做得未如理想,例如:功課字體不端正,就讓他們自行擦掉重寫,從而了解箇中原因。如孩子遇到困難,父母便需擔當引導者,多以問題形式或親身示範,以啟發孩子思考及自己動手做。當然,父母也是孩子最樂於傾訴的聆聽者,先讓孩子道出感受,明白孩子的喜惡和需要,之後才提出意見引導孩子。而最後一個重要角色,就是作為孩子與老師溝通的橋樑,以真正了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情況,並如實反映孩子在家中的學習表現,以便老師作出相輔相成的配合。


公文式致力提倡「家庭教育」,在為培育孩子數學和語文基礎能力的同時,亦非常注重與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的心得,攜手培育孩子成長。在每節課堂裡,導師均會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態度和習慣,並細心聆聽他們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感受,以作出最恰當的引導和進度編排。導師更會與家長進行緊密的溝通,以便全面地掌握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使其潛能得以發揮。
資料來源http://www.kumon.com.cn/KHK/admin/uploads/filemanager/File/Advertorials2009/AugustKumonHome/Kumon%20Home%20education%20quater_series%201.pdf







****************************************************************************
有效能的親子互動
採訪諮詢/台北市保母協會理事長 何雲鳳
採訪撰文/卓文惠
有效能的親子互動,不但拉近彼此的距離,也提升幼兒各項身心發展。不管多麼忙碌,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成長,或許你會從中獲得很多不一樣的驚喜。

親子互動效益多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每天短短的互動,不僅有助於孩子的發展,父母也可從中觀察孩子的成長歷程。「尤其當小朋友是給他人代為照顧時,更能清楚了解,孩子的發展進度跟照顧者所說明的是否符合,」台北市保母協會理事長何雲鳳特別提出說明。

現代人工作繁忙,家長與孩子間互動的頻率、時間也隨之減少,「每天至少要有2小時的互動,」何理事長建議。互動過程中的「質」比「量」更重要。父母應依自己的體力、時間、目的等,來做互動方式的安排。如果今天工作很累,可以跟寶寶進行簡單的按摩、柔和的運動,等到精神、體力較充足時,再換以較動態的活動即可。

特別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在跟寶寶遊戲的過程中,要以孩子的角色來陪伴孩子,讓孩子把大人當做是他的同伴,尤其對於獨生子女來說,可以從中同時學習如何與團體、同儕相處。

天馬行空的創意

進行親子互動前,建議父母先學習一些必要的知識及方法,讓活動的效能更加的發揮作用,包括「語言、視覺的發展、大小肌肉的發育,以及各年齡的發展進程等,設計親子互動模式之前,都應先考量及學習相關知識之後,再加以運用於整個過程,」何理事長建議家長。另外,針對孩子不同的特質、年齡、能力去設計互動的方式,是否可以引起他的興趣,都是應該要衡量的要素。

遊戲設計也可以未來將會學習、使用的知識或是技能為主,但要注意整個遊戲的難易度、適齡性、實用性等。舉例來說,3歲以下的小朋友並不懂圖畫書中的內容,但是爸爸媽媽可以利用書中的圖片、遊戲等的說明,進一步培養他的視力、色彩的辨別等的能力。當孩子已經達到現階段的目標時,家長可適度的調整遊戲的難度,讓他的能力可以更往前邁進。

「適時的加入創意元素,」是親子互動裡相當重要的一環,何理事長表示。遊戲的過程中,當孩子表現預期外的行為,不妨鼓勵孩子發揮創意、潛力,加入新的創意方式,跟孩子一起創造新的遊戲方式,或是讓遊戲的方式更加的完美等,不要限制孩子創意及想像的空間。

(取材自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77.asp







******************************************************************************

高齡媽咪的5大教養挑戰

育兒生活 2月號 NO.261
採訪撰文/陳姵樺
諮詢/友緣基金會資深社工員 詹純玲

現行的社會狀態,婦女有工作、晚結婚晚生小孩已經是常態,有的媽咪、特別是職業婦女,30歲後才有小孩似乎理所當然,35歲再生好像也不遲!超過35歲才生寶寶的高齡媽咪,在教養孩子上可能有哪些優勢與挑戰?媽咪如何做調整呢?一起來看看專家的建議。

用耐心取代焦慮
高齡媽咪教養優勢多
在計畫懷孕的前提下
超過35歲以上才生寶寶雖然在產檢過程中比較辛苦需要做較多的檢查,但在教養孩子上有很多的優勢。友緣基金會資深社工員詹純玲說明,根據臨床經驗顯示,超過35歲以上的媽咪如果是計畫性的懷孕想要生養小孩,因為孩子得來不易,有滿腹的愛想對孩子付出,會相當珍惜孩子,也會為了孩子而調整、改變自己,對於孩子的期望不會很高,只要孩子快樂就好,因此媽咪的包容性與耐心都會提高,孩子可以得到滿滿的關懷與愛。此外,由於這個年紀的媽咪經濟能力通常不錯,生活負擔輕較有餘裕,可以花比較多的時間專注在孩子教養上,也有能力提供各種資源讓孩子學習體驗。

當意外懷孕發生時
上述是計畫性懷孕高齡媽咪的優勢,但若是意外懷孕,人生的原有計畫就會被挑戰。高齡媽咪意外懷孕如果是第一胎,剛開始可能會出現人生的計畫被迫改變,例如,悠閒的生活步調被干擾等負面想法,但若重新思考這是自己要的嗎?重新做選擇,就能負起責任,雖然孩子出生後可能會出現一陣子的忙亂與排斥期,但與孩子相處久了會從孩子身上得到很多互動的快樂,可漸漸從排斥轉為接納,依然還是可以擁有高齡媽咪的教養優勢。

如果是第二胎,例如可能跟第一個孩子已經相差7歲以上,這時候媽咪的心態上有可能出現不願意再經歷照顧小寶寶的辛勞、覺得生活受到拖累等負面想法,當這種負面想法無法排除,就有可能出現忽視孩子、與孩子相處時負面情緒多等狀況,這種狀況如果一直延續很久,將來的親子關係會有問題,所以建議媽咪還是要鼓起勇氣面對已經發生的狀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好好和孩子相處。

怨言難免,思考後再繼續
若是因別人的壓力或因自己有遺憾而懷孕,在帶孩子過程辛苦時難免會有怨言,這時不妨回想當初自己決心生小孩的原因,找回那時的動力與勇氣,經過這樣的思考過程,通常就較能接納孩子。
高齡媽咪的教養挑戰
挑戰1、沒有手足可以依靠的擔憂
凡事一定有正反兩面,高齡媽咪在教養孩子上有很多優勢,相對的也有不少挑戰。特別是年紀較大只生一胎的高齡媽咪,會擔心孩子將來沒有手足可以互相依賴與幫助。

挑戰2、年紀比孩子同學的父母大
有的孩子在上學後會覺得自己的父母外表看起來像阿公、阿嬷而產生自卑,常去接送孩子的媽咪可能會因此產生愧疚感。

挑戰3、過度呵護降低孩子自主性
因為愛太多,高齡媽咪對孩子比較容易出現過度的保護行為。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高齡媽咪因為自己的年紀較大,對生命的威脅感較強,常常會不自覺的計算孩子長大的時間,想到自己接近60歲時孩子才上大學,強烈擔心孩子無法照顧自己。有這種想法時可能發生兩種狀況,一是害怕孩子將來沒有依靠,會在孩子還小時就逼迫他要學習獨立,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另一種則反應在擔心孩子的所有事情上,比如擔心孩子的安全,因此處處限制孩子的行動、怕孩子事情做不好,因此什麼事都幫著做,這種狀況會導致孩子自我照顧能力的低落或是創造力被局限。

挑戰4、無法陪孩子從事體能活動
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體能自然會逐漸下降,這是勉強不來的,然而小孩就喜歡從事跑跑跳跳、嬉鬧追逐等需要高體能的遊戲,高齡媽咪會有力不從心感,孩子也可能抱怨媽咪都不陪他玩;有些媽咪因為無法陪孩子玩,會轉而利用物質來滿足孩子,這種用物質填滿孩子需求的習慣,會讓孩子養成錯誤的價值觀,也會造成孩子缺乏等待力與耐性。

挑戰5、價值觀、教養文化的代溝
時代不同,成長環境及價值觀也會有所差異,難免引起親子間的代溝。例如在金錢使用方面,以前節儉是很重要的價值觀,現在能夠考量自己的能力使用金錢,就是一種值得稱許的負責任行為。此外,現在的孩子出生在一個充斥著各種電子裝置的時代,思考的邏輯方式可能和成年後才接觸3C產品的父母不同,孩子可能會講很多網路語言,花長時間從事網路的各種活動、遊戲,高齡媽咪因為不瞭解孩子在玩什麼、又跟誰在交往,會因此很焦慮,或是只看到網路片面的危險,因此禁止孩子使用,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越拉越大。

高齡媽咪的育兒對策
對策1、創造同儕相處的機會及環境
擔心孩子沒有手足可以依靠?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媽咪想像的嚴重,生命的依靠不一定來自手足,朋友也可以是生命中的重要夥伴。擔心獨生子女沒有手足,父母不妨幫孩子創造同儕的環境,經常與社區其他媽咪帶著孩子一起交流,或讓孩子上幼稚園來增加其與同儕相處的機會,練習如何與同儕相處,當孩子從小培養出好的人際關係、擁有高EQ,在人生的路途中自然有朋友可以相互陪伴及依靠,媽咪不需要過於擔憂。

對策2、接受自己的確年紀大的事實
媽咪要先接受自己原本就是年紀較大才生小孩這件事,不用因為自己的外表日後可能像孩子阿嬷級的長輩而產生內疚感,接受自己年齡的事實,不用刻意裝年輕,但可以保持精神充沛的活力感,穿著上整齊端莊,孩子感受到媽咪的活力,自然不會在意媽咪的年紀。

對策2、放手讓孩子學習生活與獨立
照顧者如果對孩子保護過度或是過於寵溺,什麼事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凡事皆由大人代勞,或是過度介入不願放手讓他自己學習,這些都會導致孩子自理能力低落的結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好,表示他可以掌握自己的身體,也可以面對並處理自己的問題,顯示孩子的獨立性佳、依賴性少,日後面對挫折壓力的適應性也較高,對整體發展是有正面助益的。

其實不論父母年長或年輕,孩子的成長都有其個別的方向及必經的歷程,「獨立」就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精神。媽咪只要抱持耐心陪伴孩子學習,並營造適當的學習機會,孩子自然能透過學習逐漸具備應有的自理能力,先有自理能力後才有獨立的可能,媽咪不需要刻意強迫孩子獨立。

對策4、讓孩子感受到你的熱情活力
詹純玲表示,陪孩子玩首重參與感,也許媽咪因為受限於體力無法跟孩子一起跑跳,但仍可以熱心參與活動的某部分,讓孩子感受到媽咪願意陪伴他的心情。舉個例子,小湘媽咪雖然體力不佳,但仍經常帶著小湘從事戶外活動,她會帶小湘到公園中找其他的同伴一起玩,如果小湘想玩賽跑的遊戲,小湘媽咪就在一旁數碼表計時,積極的用各種方式參予孩子的活動。

對策5、打開心胸接納孩子的新世界
代溝總是以不同形式存在於親子之間,親子年紀相差愈大,價值觀的確也會有較大的差距,面對這種狀況,媽咪請不要過於焦慮,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了解孩子喜歡的遊戲、取得資訊的管道,儘量以開放的心胸來接受新的東西,也可以找話題和孩子聊天或是放低身段向孩子請教,同時幫助孩子進入他們的社會,例如學習在金錢的使用上負責任,而不是用我們的價值觀跟他們溝通,這些都可拉近親子的觀念距離。

教養需要方向感
生養孩子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一次又一次與孩子的互動中,不論是對父母或孩子來說皆產生莫大的影響,媽咪會因此更瞭解自己與寶貝,透過不斷地調整與整理,很多媽咪都有這樣的發現,教養孩子讓自己變得有智慧也更善於管理情緒。
高齡媽咪有很多教養孩子的優勢,但請不要忘了找到屬於你的親友團或是支持團體做為後盾,當媽咪出現教養焦慮或是親子關係緊張時,這些團體就是你的避風港,找好友聊聊天舒緩壓力,或是尋求民間相關團體的協助,都可以讓自己在教養的路上走得更穩健。

教養孩子其實是需要方向感的,詹純玲建議媽咪可以先理出自己的教養重點並以此為主要目標,譬如: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個負責任的人、是個能與他人合作的人、是個有自己想法的人等等,選定一兩個希望孩子能擁有的特質,在教養的過程中就能有方向感,也比較不會受到過多資訊的干擾而產生焦慮。


詹純玲
現任:友緣基金會資深社工員
學歷:美國東華盛頓大學發展心理學士
經歷:友緣基金會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