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Ⅰ生理篇
一.肚子餓 身為新手父母的你,一定要記得寶寶每次喝完奶的時間;一般來說,喝母乳的寶寶,若上一餐 有喝飽的話,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約 2 ~ 3 小時左右,至於,不是喝母乳的寶寶,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則約3 ~ 4 小時左右。當寶寶喝完奶,約莫 2 ~ 3 小時後,寶寶也差不多將上一餐消化完畢,因此,這時候寶寶哭,代表寶寶可能餓了,此時,你可以這樣做:
1:先檢查尿布,若尿布濕時應先換尿布。
2:洗淨雙手,再餵食寶寶。
Note1:千萬不要在寶寶喝完奶後,馬上幫寶寶換尿布,如此,將容易造成寶寶吐奶的情況。
Note2:寶寶吃過奶之後要記得排氣,只要弓手背輕輕地拍背,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尿布溼 蘇麗蘋護理長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換尿布對父母而言,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此外,有些尿布,還有些貼心設計,在尿布“ 外側 ”即可顯示,寶寶是否有尿濕的現象。換尿布,雖然是件簡單的事,但是,「尿布疹」卻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病,這是由於寶寶尿濕或大便在尿布裡,使細菌滋長分解尿液產生氨,造成皮膚刺激所致。預防寶寶尿布疹,你可以這麼做:
1:勤換尿布。
2:使用吸水力佳、透氣良好的拋棄式尿布較能降低尿布疹的頻率和嚴重度。
3:穿著合身的尿布。
4:寶寶換新尿布前,最好先以“ 溫水 ”洗淨皮膚,再用毛巾拍乾後,才換上新尿布。
三.萌牙疼痛 寶寶長牙時,牙齦會覺癢癢的,且變得喜歡咬人或咬東西;除此之外,有些寶寶在牙齒萌出牙齦的邊緣會有一圈紅紅的發炎現象,稱為「萌牙性齒齦炎」,寶寶會感覺疼痛不適,因此,容易煩躁哭鬧。寶寶六個月大起即邁入萌牙階段,這階段的寶寶會出現「萌牙性齒齦炎」的情況;減緩寶寶牙齦不適,你可以這麼做:
1. 提供「咬牙器」讓寶寶咬,以免寶寶咬不乾淨的東西。
2. 可以使用冷敷帶或冷毛巾,冷敷臉頰。
3. 用乾淨的手指按摩寶寶牙齦。
四.溫度變化 氣候變化也會讓寶寶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寶寶衣服穿的過多、過少,都容易引起感冒的危機。
PartⅡ疾病篇
一.腸道問題 在嬰兒未滿四個月之前,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據統計有 8 % ~ 45 % 的嬰兒都曾有得過嬰兒腸絞痛。
其發作時間有二個高峰,約是傍晚四時至八時,以及半夜零時前後。腸絞痛的發作,寶寶常以「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達。你可以這麼做:
1.˙用「薄荷油」塗抹腹部進行按摩,使其排氣。
2.可「輕揉」寶寶的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
3.˙利用「潤滑過的肛溫表」反覆刺激寶寶肛門也會幫助寶寶排氣。
此外,在嬰兒飲食上,建議喝母奶。據研究統計,喝母奶的寶寶較不易有腸絞痛,因為牛奶蛋白可能會促使寶寶腸道不適應而加重症狀,當然哺餵母奶的母親也應注意不要攝取刺激性或易過敏性食物,如含咖啡因之飲料、牛奶及堅果類食物。若已經無法哺餵母乳,可能需要使用特殊嬰兒配方奶粉,此時可找兒科醫師幫忙診斷是否為牛奶蛋白過敏或是乳糖不耐症,來決定換適當的配方奶粉。
二.發燒 當寶寶肛溫超過 38 ℃ 或口溫超過 37.5 ℃ 或腋溫超過 37 ℃,就表示寶寶發燒了。造成寶寶發燒的原因很多,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肺炎、免疫系統疾病等都有可能。你可以這麼做:
1:減少穿厚重衣服、減少蓋被讓體熱易於蒸發。
2:給寶寶多喝水。
3:泡溫水澡,約 20 ~ 30 分鐘。
Note1:倘若寶寶出現寒顫、發抖的情況,則應予穿著適度的衣服,添加被蓋,並留意體溫的變化。
PartⅢ心理篇 寶寶想跟父母撒嬌時或情緒不安時,也會出現哭鬧的情緒喔!這時看似天真無邪的寶,其實是非常厲害的談判高手。因此,當寶寶哭鬧時,父母親的態度就很重要。倘若一直滿足寶寶的需求,寶寶將會所求無度,那麼累壞的可是身為父母親的你;如果能讓寶寶知道這樣哭是沒有用的,那麼寶寶則學會自我妥協。所以當你發現寶寶哭鬧時,且確認寶寶沒有身體上的不舒服,有時候是可以忽略寶寶的哭聲。此外,蘇麗蘋護理長表示,「哭」是寶寶的活動之一,偶爾讓寶寶哭,對寶寶的身體是有益的,還可以增加寶寶的肺活量。當然也不能讓寶寶哭超過 3 ~ 5 分鐘以上。
舒緩寶寶哭鬧情緒 Step by Step
Step1:尿布是否濕了。
Step2:餵奶時間是否到了。
Step3:量體溫,看看寶寶是否有發燒的現象。
Step4:褪去寶寶衣物,檢視寶寶是否有被蚊蟲咬傷的情況。
寶寶哭聲對不對?聽聲辨人!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的哭聲,可能代表寶寶身體出現不適的問題,而非單純的尿布濕、肚子餓等生理需求。
1. 尖銳的哭聲,甚至出現哀嚎的哭聲。
2. 微弱、呻吟等哭聲。
3. 持續哭不停。
http://tw.myblog.yahoo.com/babycare-babycare/article?mid=26&prev=27&l=f&fid=22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397&prev=398&next=390&l=f&fid=8
*********************************************************************
糟糕!怎麼又哭了 5狀況安撫寶寶情緒的妙招
寶寶因為不會說話,所以不管心情不好、生病、還是肚子餓了,小寶寶只能用哭鬧來表達情緒。透過本文的介紹,就讓我們來教你如何解讀「寶寶的語言」,安撫他不滿的情緒。
文/高子茗 採訪諮詢/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兆良 執行/蘇麗華
狀況1:生理需求
【常見原因】肚子餓了、尿布濕了、太冷、太熱等。
【行為表現】寶寶多半會以哭泣來表達他的生理需求,有的寶寶可能會選擇放聲大哭,有的則可能小聲嗚嗚哭泣,表現委屈的模樣;或是躁動不安,扭來扭去。
【妙招】
1.媽媽先想一下是否又到了該喝奶的時間,或是以手指輕輕拍寶寶的臉頰,看他有沒有急著尋找媽媽乳房的反應;同時,檢查尿布需不需要更換。
2.如果問題出在尿布濕了或肚子餓,通常只要更換完尿布或餵了奶,寶寶就會停止哭泣。
3.另外,摸看看寶寶手腳會不會太冰冷,看情況加件衣物;如果脖子、頭髮滲出汗水,可能是寶寶因為太熱而煩躁不安。
※重點叮嚀
排除寶寶的生理需求,通常寶寶就會露出滿足愉悅的表情,只要家長再陪他說說話、抱抱寶寶,問題很快就會解決囉!
狀況2:病痛
【常見原因】腸絞痛、感冒、皮膚搔癢、尿布疹、鵝口瘡、長牙等。
【行為表現】如果每天某個時段固定啼哭,哭時可能伸直雙腳,且寶寶末滿3個月就會懷疑是腸絞痛作怪;另外,有感冒或身體其他病痛時,寶寶可能會哭哭睡睡或持續性的啼哭,也可能出現身體其他方面的不適症狀,家長可以先從外觀察覺原因。
【妙招】
1.先觀察寶寶是否有病理上的問題,例如:發燒、皮膚發炎、尿布疹等。如果感覺異狀就要帶寶寶去看醫師,並依照醫師指示用藥。
2.如果醫師懷疑為腸絞痛,家長可以透過腹部按摩來減緩寶寶的不適。或幫寶寶塗抹一些防脹氣的藥膏,減緩不適感。
3.如果喝奶就哭或胃口明顯不好,就要留意可能是鵝口瘡或喉嚨發炎,讓寶寶不舒服,可以改餵涼一點的牛奶或食物,並帶寶寶給醫師檢查。
4.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緩和寶寶的情緒,多讓寶寶休息、睡覺,增強體力。
5.讓寶寶泡泡澡、拍拍寶寶的背、或幫他輕柔地進行身體按摩都有助緩和寶寶的不適。
6.長牙中的寶寶,給予一些冰冰涼涼的固齒器也會有幫助。
※重點叮嚀
張兆良醫師表示,小寶寶難免有生病的時候,有的寶寶生病時顯得虛弱、沒精神,有的寶寶則是大吵大鬧想發洩身體的苦痛,只要經醫師確認過病因,家長無需太過擔心,不要因為無法停止寶寶的哭泣就生氣或焦慮,隨著病情好轉,寶寶就會慢慢展露笑顏。不過,如果寶寶出現哭泣、食欲很差、嘔吐、活動力明顯減弱、感覺神色不對,就需要再次就醫,確認是否有其他問題。只要寶寶的哭泣可以很快安撫,甚至逗弄後會露出笑容,則可以放心,再觀察即可。
狀況3:疲倦
【常見原因】想睡覺、玩累了、刺激過多。
【行為表現】
1.每個寶寶性格不同,有些寶寶睡覺時間快到了,會習慣先哭鬧一番,才肯安心睡覺。
2.有的寶寶則會不停地揉眼睛,對大人的逗弄露出沒興趣的表情。
3.最明顯就是拚命打呵欠,眼皮沈重的快要關上了。
【妙招】
1.回到寶寶習慣睡覺的床上或房間,幫他換尿布或放固定的催眠曲,讓他準備睡覺。
2.關掉電視或吵雜的音樂,或離開人多的地方,讓情緒緩和下來。
3.調降室內冷氣溫度或空調,讓寶寶冷靜下來,輕聲對他說話。
4.餵他喝一點水,準備休息。
5.餵母奶的寶寶,也可以讓他喝些母奶,對於情緒安撫有很好的作用,通常很快就會睡著了。
6.輕輕拍寶寶的背,用穩定的聲音告訴他,累了就趕快睡覺吧!
※重點叮嚀
1.媽媽通常可以從寶寶習慣的表情或反應,察覺寶寶是否累了、想睡了。
2.讓寶寶停止活動並回到熟悉的床上,通常哭鬧一下,寶寶就會睡著了。
3.媽媽應該建立寶寶固定的生理時鐘,時間差不多就準備讓寶寶睡覺,不要等到寶寶累得哭鬧時才休息。
狀況4:缺乏安全感
【常見原因】看不到母親、突然被聲音驚嚇、陌生環境、摔倒等。
【行為表現】
1.只要母親一離開就大哭,母親一回來又恢復正常。
2.突然出現聲響或受到驚嚇時,寶寶常會大哭,爬向大人身邊或伸手要大人抱。
3.如果處在陌生環境,通常是表情緊張,眼睛直盯陌生朋友或四周環境。
4.學爬或學站中的寶寶,有時會被自己摔倒的舉動嚇得哇哇大叫。
【妙招】
1.將寶寶抱緊,然後安撫寶寶的情緒。
2.如果是因為母親離開而哭泣,可以對寶寶說話,讓他了解情況,拍拍背安撫他。
3.媽媽下次如果要到其他房間,可以不停對他說話,讓他聽見媽媽的聲音。
4.如果是被聲音嚇到,可以帶他去看看發出聲音的物品或地方,讓他碰碰發出聲音的物品。
5.在陌生環境中可先抱著寶寶,不要急著把他交給別人,讓他先四處看看熟悉環境。
6.給他一個玩具或一點小零食,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
7.有機會多帶他出去走走,慢慢解除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的擔憂。
8.準備一個觸感舒服的安撫娃娃,放在寶寶身邊或用一條大毛巾把他稍微包起來,讓他覺得有安全感。
※重點叮嚀
當寶寶覺得不安的時候,通常會以聲音,例如大哭或大叫,希望引起媽媽或照顧者的注意,盡快回到他的眼前,大約六個月左右寶寶也開始出現怕生的反應,所以,這是正常的表現,此時最好立即讓寶寶得到回應,降低他的焦慮,久了就會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同時,以愉快的語調讓寶寶放鬆心情。
狀況5:無聊
【常見原因】寂寞、厭煩、沒人理他、沒辦法表達想法等。
【行為表現】
1.有的寶寶習慣有人陪,只要視線中沒有看到人就開始哭。
2.有的時候是因為一個人躺久了太無趣,決定大哭吸引注意力。
3.或是進行一項不感興趣的活動,以哭泣或厭煩來抗拒。
4.有時也可能因為想法沒辦法達到而生氣,例如:抓不到某個玩具、吃不到奶嘴等。
【妙招】
1.如果總是要找人抱的寶寶,可以先開口對他說說話,拍拍他的身體,不要他一哭就立刻馬上抱起來。
2.給他一個新鮮的玩具,或抱他離開原來的環境,讓他轉移注意力。
3.注意他的需求,解決他的問題,例如:把玩具交給他。
4.陪他說話或播放兒童故事CD、透過熱鬧音樂,吸引他的注意。
5.轉換環境,帶他出門去,把他放在推車裡,讓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人。
※重點叮嚀
寶寶無聊的時候也會鬧脾氣,想要大人多陪陪他、抱抱他,帶他去找點新鮮事物,有時間的家長當然就盡量陪他做些活動或體操,不然就需要準備幾個新奇有趣的玩具,交替拿出來,讓他忙得不亦樂乎,沒有時間哭鬧了。
寶寶氣質大不同
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兆良醫師表示,有的寶寶天生就是磨娘精,餓也哭、累也哭、不舒服時更是哭個不停,這時就考驗媽媽的耐心了。爸媽們可以施展各種本領,盡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平時家裡可以準備幾個聲光玩具,比較容易轉移他的注意,如果確定只是沒事愛哭,也可以試著讓他哭一會,發洩一下情緒,再嘗試安撫寶寶。
☆醫名:張兆良醫師☆
醫歷 現任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經歷:醫師高考及格
學歷:長庚醫學大學醫學系畢
寶寶因為不會說話,所以不管心情不好、生病、還是肚子餓了,小寶寶只能用哭鬧來表達情緒。透過本文的介紹,就讓我們來教你如何解讀「寶寶的語言」,安撫他不滿的情緒。
文/高子茗 採訪諮詢/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兆良 執行/蘇麗華
狀況1:生理需求
【常見原因】肚子餓了、尿布濕了、太冷、太熱等。
【行為表現】寶寶多半會以哭泣來表達他的生理需求,有的寶寶可能會選擇放聲大哭,有的則可能小聲嗚嗚哭泣,表現委屈的模樣;或是躁動不安,扭來扭去。
【妙招】
1.媽媽先想一下是否又到了該喝奶的時間,或是以手指輕輕拍寶寶的臉頰,看他有沒有急著尋找媽媽乳房的反應;同時,檢查尿布需不需要更換。
2.如果問題出在尿布濕了或肚子餓,通常只要更換完尿布或餵了奶,寶寶就會停止哭泣。
3.另外,摸看看寶寶手腳會不會太冰冷,看情況加件衣物;如果脖子、頭髮滲出汗水,可能是寶寶因為太熱而煩躁不安。
※重點叮嚀
排除寶寶的生理需求,通常寶寶就會露出滿足愉悅的表情,只要家長再陪他說說話、抱抱寶寶,問題很快就會解決囉!
狀況2:病痛
【常見原因】腸絞痛、感冒、皮膚搔癢、尿布疹、鵝口瘡、長牙等。
【行為表現】如果每天某個時段固定啼哭,哭時可能伸直雙腳,且寶寶末滿3個月就會懷疑是腸絞痛作怪;另外,有感冒或身體其他病痛時,寶寶可能會哭哭睡睡或持續性的啼哭,也可能出現身體其他方面的不適症狀,家長可以先從外觀察覺原因。
【妙招】
1.先觀察寶寶是否有病理上的問題,例如:發燒、皮膚發炎、尿布疹等。如果感覺異狀就要帶寶寶去看醫師,並依照醫師指示用藥。
2.如果醫師懷疑為腸絞痛,家長可以透過腹部按摩來減緩寶寶的不適。或幫寶寶塗抹一些防脹氣的藥膏,減緩不適感。
3.如果喝奶就哭或胃口明顯不好,就要留意可能是鵝口瘡或喉嚨發炎,讓寶寶不舒服,可以改餵涼一點的牛奶或食物,並帶寶寶給醫師檢查。
4.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緩和寶寶的情緒,多讓寶寶休息、睡覺,增強體力。
5.讓寶寶泡泡澡、拍拍寶寶的背、或幫他輕柔地進行身體按摩都有助緩和寶寶的不適。
6.長牙中的寶寶,給予一些冰冰涼涼的固齒器也會有幫助。
※重點叮嚀
張兆良醫師表示,小寶寶難免有生病的時候,有的寶寶生病時顯得虛弱、沒精神,有的寶寶則是大吵大鬧想發洩身體的苦痛,只要經醫師確認過病因,家長無需太過擔心,不要因為無法停止寶寶的哭泣就生氣或焦慮,隨著病情好轉,寶寶就會慢慢展露笑顏。不過,如果寶寶出現哭泣、食欲很差、嘔吐、活動力明顯減弱、感覺神色不對,就需要再次就醫,確認是否有其他問題。只要寶寶的哭泣可以很快安撫,甚至逗弄後會露出笑容,則可以放心,再觀察即可。
狀況3:疲倦
【常見原因】想睡覺、玩累了、刺激過多。
【行為表現】
1.每個寶寶性格不同,有些寶寶睡覺時間快到了,會習慣先哭鬧一番,才肯安心睡覺。
2.有的寶寶則會不停地揉眼睛,對大人的逗弄露出沒興趣的表情。
3.最明顯就是拚命打呵欠,眼皮沈重的快要關上了。
【妙招】
1.回到寶寶習慣睡覺的床上或房間,幫他換尿布或放固定的催眠曲,讓他準備睡覺。
2.關掉電視或吵雜的音樂,或離開人多的地方,讓情緒緩和下來。
3.調降室內冷氣溫度或空調,讓寶寶冷靜下來,輕聲對他說話。
4.餵他喝一點水,準備休息。
5.餵母奶的寶寶,也可以讓他喝些母奶,對於情緒安撫有很好的作用,通常很快就會睡著了。
6.輕輕拍寶寶的背,用穩定的聲音告訴他,累了就趕快睡覺吧!
※重點叮嚀
1.媽媽通常可以從寶寶習慣的表情或反應,察覺寶寶是否累了、想睡了。
2.讓寶寶停止活動並回到熟悉的床上,通常哭鬧一下,寶寶就會睡著了。
3.媽媽應該建立寶寶固定的生理時鐘,時間差不多就準備讓寶寶睡覺,不要等到寶寶累得哭鬧時才休息。
狀況4:缺乏安全感
【常見原因】看不到母親、突然被聲音驚嚇、陌生環境、摔倒等。
【行為表現】
1.只要母親一離開就大哭,母親一回來又恢復正常。
2.突然出現聲響或受到驚嚇時,寶寶常會大哭,爬向大人身邊或伸手要大人抱。
3.如果處在陌生環境,通常是表情緊張,眼睛直盯陌生朋友或四周環境。
4.學爬或學站中的寶寶,有時會被自己摔倒的舉動嚇得哇哇大叫。
【妙招】
1.將寶寶抱緊,然後安撫寶寶的情緒。
2.如果是因為母親離開而哭泣,可以對寶寶說話,讓他了解情況,拍拍背安撫他。
3.媽媽下次如果要到其他房間,可以不停對他說話,讓他聽見媽媽的聲音。
4.如果是被聲音嚇到,可以帶他去看看發出聲音的物品或地方,讓他碰碰發出聲音的物品。
5.在陌生環境中可先抱著寶寶,不要急著把他交給別人,讓他先四處看看熟悉環境。
6.給他一個玩具或一點小零食,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
7.有機會多帶他出去走走,慢慢解除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的擔憂。
8.準備一個觸感舒服的安撫娃娃,放在寶寶身邊或用一條大毛巾把他稍微包起來,讓他覺得有安全感。
※重點叮嚀
當寶寶覺得不安的時候,通常會以聲音,例如大哭或大叫,希望引起媽媽或照顧者的注意,盡快回到他的眼前,大約六個月左右寶寶也開始出現怕生的反應,所以,這是正常的表現,此時最好立即讓寶寶得到回應,降低他的焦慮,久了就會建立寶寶的安全感,同時,以愉快的語調讓寶寶放鬆心情。
狀況5:無聊
【常見原因】寂寞、厭煩、沒人理他、沒辦法表達想法等。
【行為表現】
1.有的寶寶習慣有人陪,只要視線中沒有看到人就開始哭。
2.有的時候是因為一個人躺久了太無趣,決定大哭吸引注意力。
3.或是進行一項不感興趣的活動,以哭泣或厭煩來抗拒。
4.有時也可能因為想法沒辦法達到而生氣,例如:抓不到某個玩具、吃不到奶嘴等。
【妙招】
1.如果總是要找人抱的寶寶,可以先開口對他說說話,拍拍他的身體,不要他一哭就立刻馬上抱起來。
2.給他一個新鮮的玩具,或抱他離開原來的環境,讓他轉移注意力。
3.注意他的需求,解決他的問題,例如:把玩具交給他。
4.陪他說話或播放兒童故事CD、透過熱鬧音樂,吸引他的注意。
5.轉換環境,帶他出門去,把他放在推車裡,讓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人。
※重點叮嚀
寶寶無聊的時候也會鬧脾氣,想要大人多陪陪他、抱抱他,帶他去找點新鮮事物,有時間的家長當然就盡量陪他做些活動或體操,不然就需要準備幾個新奇有趣的玩具,交替拿出來,讓他忙得不亦樂乎,沒有時間哭鬧了。
寶寶氣質大不同
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張兆良醫師表示,有的寶寶天生就是磨娘精,餓也哭、累也哭、不舒服時更是哭個不停,這時就考驗媽媽的耐心了。爸媽們可以施展各種本領,盡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平時家裡可以準備幾個聲光玩具,比較容易轉移他的注意,如果確定只是沒事愛哭,也可以試著讓他哭一會,發洩一下情緒,再嘗試安撫寶寶。
☆醫名:張兆良醫師☆
醫歷 現任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經歷:醫師高考及格
學歷:長庚醫學大學醫學系畢
*****************************************************
小BABY,你為什么一直哭?
哭,是寶寶的本能之一,也是他(她)與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剛出生的小寶寶,他(她)還未學會用語言或肢體動作來傳達他(她)的情緒或需要,只能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意志。
BABY哭泣原因多
寶寶哭泣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餓了,尿布濕了,或只是想要引起你的關心和注意。
當寶寶哭泣時,
你最好能立刻給予響應,讓寶寶知道你愛他(她)、重視他(她),是他(她)的依靠;若是對寶寶的哭泣不理睬,他(她)可能因此哭鬧得更厲害,讓你更心煩氣燥。
不用擔心從此慣壞寶寶。根據一些研究調查顯示,父母在寶寶哭泣時立刻給予回應,讓寶寶有被重視的感覺,有助於日後自信心與自尊心的建立,溝通技巧也比較好。相反,哭泣時被父母冷漠以待或被忽視的寶寶,會比一般的寶寶更愛哭,哭泣時間更長,父母愈不理睬,他(她)愈是哭得厲害,造成惡性循環,並對日後的人際關系發展有所影響。
慢慢會分辨寶寶為什麼哭
對新手爸媽來說,寶寶剛出生時候的哭鬧,最容易讓他們感到惊慌失措,因為有時候根本弄不清楚寶寶為什麼哭!再加上寶寶的哭泣常常是無預警的,忙了一整天,總算可以休息時,或是好夢方酣時,寶寶便開始哇哇大哭,直到你精疲力盡,才肯罷休!剛才哭鬧不休的小惡魔又變成了安睡的小天使,你卻可能已經無法再入睡了。
別太煩惱,過一段時間後,你與寶寶的默契會逐漸建立起來。你開始能分辨出寶寶的哭泣是肚子餓了,尿片濕了,生病了,還是只想要你抱抱他。寶寶也在學習如何與父母溝通,一旦親子雙方的默契與溝通模式建立後,你便能從容面對寶寶的哭泣了。
寶寶若是有嚴重的夜啼現象,可尋求中醫的協助,吃一些溫和的安神藥物,快則兩星期就可見效;若是真的哭得太厲害,讓你覺得不對勁,最好找醫生診治,看看是不是生病了,或是有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
愛心小叮嚀
寶寶哭泣時,你不要因此惊慌失措或是發脾氣。媽媽與寶寶的情緒會互相感染,如果媽媽表現出不耐煩或是緊張,寶寶一旦感受到,就可能哭得更大聲。先克制你的情緒,觀察寶寶為什麼哭。若只是需要安撫,可以抱抱他,或用其他方式。不要敷衍了事,有些寶寶即使在接受安撫時,仍會繼續哭泣。
深入了解寶寶狀況
在你與寶寶的默契尚未建立之前,先要了解新生兒常見的哭泣原因,這樣你就可以平常心面對寶寶的哭鬧,在處理上會更得心應手。
● 肚子餓了:通常寶寶哭泣時,父母會直覺地認為寶寶肚子餓,該吃奶了。這的確也是小寶寶常見的哭泣原因,吃飽後自然會停止,或是在得到滿足後睡著。
● 尿片濕了:尿片濕了或是便便之後,即使是吸收力再強的紙尿褲,多少都會讓寶寶的小屁屁感到不舒服。皮膚比較敏感的寶寶會以哭泣來提醒你,該幫他換尿布了!
● 尿布疹:這是許多小寶寶常見的毛病,由於小屁屁長時間被悶在尿布裡,皮膚較敏感的寶寶,會因受到便便或尿液的刺激而長出紅疹,情況較嚴重的還會發炎或局部潰爛。寶寶受不了,自然會哭鬧。
● 想睡覺:寶寶累了、睏了,也有可能會哭泣,需要你先安撫他(她)或是抱抱他(她),讓他(她)放鬆之後,才能安然地睡去。
● 受到驚嚇:突然的聲響、震動或強光,都有可能讓寶寶受到驚嚇而大哭。有時與寶寶玩得太過火或太激烈,也可能讓寶寶突然哭泣。
● 溫度的變化:太冷或太熱都會使寶寶感到不舒服而哭泣,包尿布所造成的悶熱感也會讓寶寶哭泣。
● 光著身體:有些寶寶在身子光溜溜時,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因此在幫寶寶換衣服時,身體下面可以先墊一條小毛巾,在脫下寶寶的衣服後,先用小毛巾將他裹起來,要換新衣服時再打開。但有些寶寶卻很喜歡光著身體的感覺,反而在給他(她)穿衣服時,產生抗拒。
● 生病或疼痛:當寶寶的哭聲顯得异常時,他(她)可能是生病了。常見如皮膚病、急性腹痛(腸絞痛)、臍疝、肚臍發炎、感冒引起的喉嚨痛等,只要你覺得不對勁,應立刻就醫,以免造成無法預知的后果。
男寶寶比較愛哭?
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同樣3周大的嬰兒,女嬰相對不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哭泣,男嬰則反之。
比較起來,女嬰對新環境的适應能力及韌性似乎都優於男嬰,但有人認為這與父母的態度有關:通常女寶寶一哭,父母會立刻安撫;對男寶寶,因為希望他以後要堅強些,在哭泣時所給予的撫慰較少,因此較常哭泣。
*************************************************************
寶寶哭聲透露什麼訊息?
餓了、睏了、累了、還是病了
文/奇美醫學中心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蔡友謙
新生寶寶的爸媽最難應付和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聽到寶寶的哭聲了。相當多的父母,在一般的情形,常會把嬰兒的哭聲解釋為孩子應該是餓了,於是立即餵奶,但常常發現尿布也換了、奶也喝了,可是寶寶還是哭!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在許多日常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哭聲是最不易解讀的,也因此經常使得父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取悅寶寶,卻又無法讓他別哭了。根據國外文獻報告,約只有三成左右的嬰兒是較為安靜,不會有太多哭鬧,其他60~70%都是愛哭寶寶,尤其約有二成是超級愛哭寶寶,又被稱之為「磨娘精」,讓人緊張、不知所措。雖然不停地哄著、甚至抱著搖,也還是哭,讓媽媽恨不得能把寶寶塞回肚子裡去!
寶寶為什麼會哭?
為什麼寶寶這麼愛哭呢?媽媽心中雖充滿愛心但也充滿疑問,有些爸媽會到醫院尋求小兒科醫生諮詢,但有些寶寶就沒有那麼幸運,所以虐嬰事件偶有耳聞;有些寶寶很黏人、易受驚嚇、又愛哭,每一位媽媽都需要耐心面對,並多加安撫,才能帶給寶寶安全感,並了解其真正的需求。
對寶寶而言,哭聲可說是一種特殊語言,是與生俱來最重要的原始溝通方式。寶寶的哭聲表達各種需求和意願,父母應該耐心且細心觀察及多方嘗試與寶寶溝通,藉由熟悉不同哭聲所傳達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訊息。
配合嬰幼兒哭聲的高低、強弱、臉部表情及手腳揮動的程度綜合判斷,並正確地理解和尋找啼哭聲中所表達的真正含意和原因。 寶寶的哭聲類型
哭是寶寶的語言,也是原始的生理反應,是表達餓了、睏了、累了、不舒服的溝通工具。寶寶哭泣所代表的訊息是多層面的,大約可分為生理需求、心理反應、病理狀況三種。這三種類型的哭聲是有所不同的,父母應該仔細注意與區分。 不同哭聲所代表的需求
生理需求
1.饑餓時的啼哭:哭聲較短,頻率較低,起伏較大。
2.不舒適時的哭聲:如聽到突發性巨響(例如關門聲)、受到驚嚇、都會突然抖一下然後放聲大哭或遇突然的冷熱刺激、尿布濕了甚至或被蚊蟲叮咬等都可以引起啼哭。這種哭聲初時聲音較大,以後逐漸變小,而且易有全身躁動不安的表現。
心理反應
1.憤怒時的啼哭:傾向於狂暴的嚎啕大哭,合併握拳、蹬腿等肢體動作。
2.痛苦與壓力時的啼哭:通常來得很突然,在一陣高頻率尖叫之後,哭聲暫停,接著又是一段平穩的哭聲。
病理狀況
1.接觸寶寶身體某一部位就哭,要小心有無骨折、脫臼或皮膚損傷。
2.一接觸奶瓶或乳頭就哭,甚至拒絕進食,要考慮是否長了鵝口瘡或舌咽部發炎。
3.突然噪動地大哭不止,要檢查腹股溝及生殖器兩側有無疝氣。
4.夜間大聲啼哭,雙腳往上縮,要考慮是否為腸絞痛。
5.間歇性啼哭,並伴有腹脹、嘔吐、紅色果醬樣的排泄物則可能是腸套疊。
6.哭聲細弱低微、聲音沙啞合併呼吸急促,則可能是由於心臟擴大壓迫到迴咽神經所造成的心臟病表現。
7.哭聲尖銳、音調高亢,則有可能是腦部的問題,若伴有前囟門凸起和抽搐,則要懷疑顱內出血和顱內壓上升所致。
8.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注意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到醫院看病時才能?孩子描述症狀,供醫生診治時參考及判斷。
10招讓寶寶不愛哭
1.輕搖寶寶身體,把他放在搖床或抱著前後輕搖。
2.輕拍寶寶背部或胸部,或溫柔撫摸他的頭。
3.用包巾或手肘抱著,使寶寶身體靠緊媽媽為佳。
4.哼哼兒歌給寶寶聽,或對寶寶講些輕柔安撫的話語。
5.播放輕柔音樂。
6.抱著或用娃娃車推寶寶散步,緩慢且有韻律,不可急促。
7.試試溫水浴,用水溫大約32度到38度,跟體溫差不多的溫度泡澡。
8.嘗試使用安撫奶嘴,讓寶寶藉由吸吮得到滿足。
9.寶寶腹部有脹氣時,試試幫寶寶排氣,例如:拍拍寶寶背部,輕輕按摩腹部以幫助腸胃蠕動。
10.帶寶寶出門,坐車兜兜風,但要確定有汽車安全座椅才能上路。
如果試過這些方法,寶寶還是哭不停,要小心寶寶是否生病了,量體溫如果肛溫超過攝氏38度,那表示寶寶受到感染生病,請帶寶寶給小兒專科醫師診治。父母若過度焦慮會阻礙親子互動,父母要仔細傾聽寶寶的哭聲,千萬不可讓寶寶獨自哭泣,不需要害怕寵壞孩子,而不安撫寶寶,而是需要了解寶寶真正的需求。
爸媽無論多麼沒有耐心或生氣,都要記住不能劇烈搖晃寶寶,因為這樣一個無心的動作,極有可能造成腦出血、失明,甚至死亡。擁抱能讓寶寶感到滿足與安全,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對人格及情緒發展將有良好的啟發!
餓了、睏了、累了、還是病了
文/奇美醫學中心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蔡友謙
新生寶寶的爸媽最難應付和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聽到寶寶的哭聲了。相當多的父母,在一般的情形,常會把嬰兒的哭聲解釋為孩子應該是餓了,於是立即餵奶,但常常發現尿布也換了、奶也喝了,可是寶寶還是哭!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在許多日常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哭聲是最不易解讀的,也因此經常使得父母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取悅寶寶,卻又無法讓他別哭了。根據國外文獻報告,約只有三成左右的嬰兒是較為安靜,不會有太多哭鬧,其他60~70%都是愛哭寶寶,尤其約有二成是超級愛哭寶寶,又被稱之為「磨娘精」,讓人緊張、不知所措。雖然不停地哄著、甚至抱著搖,也還是哭,讓媽媽恨不得能把寶寶塞回肚子裡去!
寶寶為什麼會哭?
為什麼寶寶這麼愛哭呢?媽媽心中雖充滿愛心但也充滿疑問,有些爸媽會到醫院尋求小兒科醫生諮詢,但有些寶寶就沒有那麼幸運,所以虐嬰事件偶有耳聞;有些寶寶很黏人、易受驚嚇、又愛哭,每一位媽媽都需要耐心面對,並多加安撫,才能帶給寶寶安全感,並了解其真正的需求。
對寶寶而言,哭聲可說是一種特殊語言,是與生俱來最重要的原始溝通方式。寶寶的哭聲表達各種需求和意願,父母應該耐心且細心觀察及多方嘗試與寶寶溝通,藉由熟悉不同哭聲所傳達的生理或心理需求訊息。
配合嬰幼兒哭聲的高低、強弱、臉部表情及手腳揮動的程度綜合判斷,並正確地理解和尋找啼哭聲中所表達的真正含意和原因。 寶寶的哭聲類型
哭是寶寶的語言,也是原始的生理反應,是表達餓了、睏了、累了、不舒服的溝通工具。寶寶哭泣所代表的訊息是多層面的,大約可分為生理需求、心理反應、病理狀況三種。這三種類型的哭聲是有所不同的,父母應該仔細注意與區分。 不同哭聲所代表的需求
生理需求
1.饑餓時的啼哭:哭聲較短,頻率較低,起伏較大。
2.不舒適時的哭聲:如聽到突發性巨響(例如關門聲)、受到驚嚇、都會突然抖一下然後放聲大哭或遇突然的冷熱刺激、尿布濕了甚至或被蚊蟲叮咬等都可以引起啼哭。這種哭聲初時聲音較大,以後逐漸變小,而且易有全身躁動不安的表現。
心理反應
1.憤怒時的啼哭:傾向於狂暴的嚎啕大哭,合併握拳、蹬腿等肢體動作。
2.痛苦與壓力時的啼哭:通常來得很突然,在一陣高頻率尖叫之後,哭聲暫停,接著又是一段平穩的哭聲。
病理狀況
1.接觸寶寶身體某一部位就哭,要小心有無骨折、脫臼或皮膚損傷。
2.一接觸奶瓶或乳頭就哭,甚至拒絕進食,要考慮是否長了鵝口瘡或舌咽部發炎。
3.突然噪動地大哭不止,要檢查腹股溝及生殖器兩側有無疝氣。
4.夜間大聲啼哭,雙腳往上縮,要考慮是否為腸絞痛。
5.間歇性啼哭,並伴有腹脹、嘔吐、紅色果醬樣的排泄物則可能是腸套疊。
6.哭聲細弱低微、聲音沙啞合併呼吸急促,則可能是由於心臟擴大壓迫到迴咽神經所造成的心臟病表現。
7.哭聲尖銳、音調高亢,則有可能是腦部的問題,若伴有前囟門凸起和抽搐,則要懷疑顱內出血和顱內壓上升所致。
8.各種疾病的哭聲特性不同,父母應該注意其哭聲的特徵與規律,到醫院看病時才能?孩子描述症狀,供醫生診治時參考及判斷。
10招讓寶寶不愛哭
1.輕搖寶寶身體,把他放在搖床或抱著前後輕搖。
2.輕拍寶寶背部或胸部,或溫柔撫摸他的頭。
3.用包巾或手肘抱著,使寶寶身體靠緊媽媽為佳。
4.哼哼兒歌給寶寶聽,或對寶寶講些輕柔安撫的話語。
5.播放輕柔音樂。
6.抱著或用娃娃車推寶寶散步,緩慢且有韻律,不可急促。
7.試試溫水浴,用水溫大約32度到38度,跟體溫差不多的溫度泡澡。
8.嘗試使用安撫奶嘴,讓寶寶藉由吸吮得到滿足。
9.寶寶腹部有脹氣時,試試幫寶寶排氣,例如:拍拍寶寶背部,輕輕按摩腹部以幫助腸胃蠕動。
10.帶寶寶出門,坐車兜兜風,但要確定有汽車安全座椅才能上路。
如果試過這些方法,寶寶還是哭不停,要小心寶寶是否生病了,量體溫如果肛溫超過攝氏38度,那表示寶寶受到感染生病,請帶寶寶給小兒專科醫師診治。父母若過度焦慮會阻礙親子互動,父母要仔細傾聽寶寶的哭聲,千萬不可讓寶寶獨自哭泣,不需要害怕寵壞孩子,而不安撫寶寶,而是需要了解寶寶真正的需求。
爸媽無論多麼沒有耐心或生氣,都要記住不能劇烈搖晃寶寶,因為這樣一個無心的動作,極有可能造成腦出血、失明,甚至死亡。擁抱能讓寶寶感到滿足與安全,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對人格及情緒發展將有良好的啟發!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07&prev=155&next=61&l=f&fid=20
*******************************************************************************
10招告別寶寶哭鬧安撫法
黃清峰醫師建議,寶寶哭泣時可以先嘗試下面的安撫方法,要是其哭聲仍是停不了,就得考慮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的因素,應該進一步帶寶寶就醫。
1.使用包巾舒適地將寶寶包住,讓寶寶有如回到媽媽子宮內的安心感。
2.哭鬧抱起時,盡量將寶寶的腹部朝向大人。
3.吹口哨或發出輕輕的噓聲、開慢速吹風機或電扇等方式來安撫哭鬧的寶寶,如此一來將讓寶寶感覺到有如在子宮內感覺脈搏或血流的嘶嘶聲。
4.輕輕搖晃嬰兒,就像胎兒在子宮內感覺媽媽在走動的感覺,但不能過度搖晃以免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5.雙手像按摩般輕摸寶寶的臉蛋、背部、腹部和腳,長時間輕撫的安慰效果其實大於短暫拍動的效果。
6.輕聲和寶寶說話或唱首歌來與寶寶互動。
7.開車帶寶寶繞一繞,感覺很類似子宮內的震動與聲音,他會很快就睡著。
8.試著幫寶寶洗個溫水澡,流水聲以及和媽媽的皮膚接觸會讓寶寶很安心。
9.試著用新玩具或嬰兒床上的擺飾來轉移的寶寶的注意力。
10.寶寶哭鬧時,媽媽不要緊張生氣,不良情緒的感染將會造成寶寶更難過。
更新日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402&next=401&l=f&fid=8
*********************************************************************************
5類哭聲,區辨寶寶需求
鄭雅莉助理教授表示,父母的天職很容易去區辨孩子的哭聲需求,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當嬰兒哭泣時,一般人可以猜對60%寶寶的需求,嬰兒的母親卻能分辨90%嬰兒哭泣的原因。黃清峰醫師也提到,在澳洲一位音樂家母親Priscilla Dunstan曾花了9年的時間,研究了7個國家,共計1,000名0~3個月小嬰兒的哭聲,歸納出不同種族、文化的小嬰兒都有下面五大類共同的哭聲,作為爸媽們區辨寶寶哭泣原因的方法並提供安撫寶寶不讓他哭泣的小撇步。
1.ㄋㄚ、ㄋㄚ、ㄋㄚ… ->我餓了
哭聲:想像寶寶要吸奶「ㄋ」的口型,但是卻沒有奶可吸,而發出「ㄚ」的呼喚哭聲,串連起自然會發出「ㄋㄚ、ㄋㄚ、ㄋㄚ…」聲音,哭聲較具規律性。
不哭撇步:這是由於剛出生的寶寶都會有強烈的吸允反射(sucking reflex),只要把奶嘴或手指放進他的口中,寶寶就會自顧自地吸了起來,這是他天生求生的本能反應,因此,當他哭泣中合併有吸允的動作時,發出彷彿:我想喝「奶」的哭聲,聽到這樣規律的哭聲時,也是在提醒媽媽:該餵奶了!
2.ㄛ、ㄛ、ㄛ…->我想睡了
哭聲:想像你想睡覺時,要打哈欠的動作,並保持這個口型而發出的哭聲,就是小嬰兒表達睡意而發出「ㄛ、ㄛ、ㄛ…」(或介於ㄛ與ㄚ之間)的哭聲,而且每個ㄛ的音都拉得很長,因為新生兒也會有哈欠反射(yawning reflex)。
不哭撇步:當寶寶愈累時,其實愈不容易入睡,因此,當寶寶發出托長ㄛ音的哭聲又合併揉眼睛和打哈欠的動作時,媽媽就應該趕緊安撫並協助寶寶入睡,免得寶寶愈躁動就愈不容易睡著了。
3.ㄏㄟ、ㄏㄟ、ㄏㄟ…->我好不舒服
哭聲:當寶寶發出強弱不一的氣音,特別一開始是「ㄏ」的發語音強,而由虛弱的「ㄟ」音結尾,而且哭聲不規律時,可能是他正在以哭聲表達:我現在很不舒服的訊息。
不哭撇步:這裡所指的不舒服不一定是寶寶生病了,姿勢不舒服、尿布濕了都可能是造成他不舒服的原因,媽媽可以檢視寶寶的需求,幫他調整一下姿勢,或者更換尿布。
4.ㄟㄧ、ㄟㄧ、ㄟㄧ…->我肚子脹氣了
哭聲:當寶寶發出類似英文中〝air、air、air〞(肚子裡有空氣)的聲音時,又伴隨著身體弓起來,把腳彎向胸部曲著的姿勢,代表著他的肚子有脹氣。
不哭撇步:試著讓寶寶趴在媽媽的大腿上,輕輕撫摸他的背部來舒緩他腹部的不適感,或者輕輕在寶寶的胃部(肚臍上方、肋骨下方處)作環狀按摩。
5.ㄟㄟㄟ…->我想要打嗝
哭聲:連續發出「ㄟㄟㄟ」的短音,正代表著寶寶想要打嗝的訊息,類似台語中所說的「溢起酸」。
不哭撇步:媽媽可以將寶寶靠在胸前,撐住寶寶的頭來為他拍背。
黃清峰醫師提醒,如果要依此辨別寶寶的哭聲,必須要在寶寶開始哭泣時,就仔細聆聽並辨別其中的差異,找出原因趕緊安撫寶寶,否則等到寶寶都已經「番不停」,哭得呼天搶地時,不但不容易分別哭聲,更會讓家長們手忙腳亂。
當寶寶的哭聲混合了上述的多種型態,要用心去發掘其中最常出現的哭聲來回應安撫,如果有些聲音您的寶寶都不會出現,也不用過於憂慮,這就是每個寶寶的個別差異。
假如真的聽不出來,可邊安撫邊幫寶寶換個姿勢,像是將他放到大腿上或者抱到胸前,然後再試著聽聽看。當真的無法分辨出寶寶的哭聲時,請媽咪們放輕鬆不必過於焦慮,盡量去安撫寶寶就好,隨著親子之間的相處愈久,妳一定能了解寶寶哭聲的真正需求。
以上這5種哭聲都是3個月大前不同文化、種族的小嬰兒最常發出的哭泣型態與呼喚訊息,會有這樣共同哭聲的情況,黃清峰醫師指出,主要是和3個月大前的小嬰兒,很多的行為都是靠天生本能的反射,還沒有接觸大量人類世界的教導指令有關。
更新日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400&prev=401&next=399&l=f&fid=8
*******************************************************************************
5大哭泣原因
張瑞雲護理長指出,1歲以內寶寶容易哭鬧主要是下面五大類原因,找出寶寶哭鬧的原因並加以改善,才是最有效的哭鬧安撫法。
原因1.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爹地媽咪
小嬰兒哭泣的原因不外乎是肚子餓、尿布濕了、需要被照顧者抱起等需求,如果是因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只要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例如:小嬰兒單純需要被抱,抱起來哄一哄就不哭了,換上乾淨舒適的新尿布,能夠針對他的需求去安撫他,通常2、3分鐘後寶寶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氣質的孩子則不然),張瑞雲護理長表示,3個月內的寶寶最好安撫,等到寶寶愈來愈大,他的需求也愈來愈多,哭泣的情況就需要家長更費心地去觀察。
原因2.身體出了狀況:我生病了
張瑞雲護理長建議,嬰兒的哭鬧都應該盡量去安撫,如果發現滿足了所有的生心理需求,寶寶仍舊哭個不停,持續哭泣達15分鐘以上,家長就應該高度懷疑寶寶是不是有便秘、脹氣、拉肚子等腸胃道問題的困擾,而導致1歲內嬰兒哭鬧不休多為腸胃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腸套疊」和「腸絞痛」最常見。
常見病症:腸套疊與腸絞痛
腸套疊
好發對象:黃清峰醫師指出,腸套疊屬於嬰幼兒急症,嚴重程度可能會危及生命,3個月~6歲的嬰幼兒都可能發生腸套疊,特別容易 發生在原本很健康、也不太哭鬧的寶寶身上。
發生原因:因為腸子套進本身的腸管之中,剛開始並不會痛,但是會因為影響血液循環而使組織腫脹造成腸子阻塞。
症狀與治療:這時候寶寶都會痛得很劇烈,停歇時間很短,膝關節會彎曲,如果不及時去解決,會持續劇烈大哭且不停歇,哭鬧不安的程度會讓大人怎麼抱怎麼哄都完全無法安撫,且合併淚流不止、臉色發白、腹脹、吐奶(甚至是吐膽汁)、排便型態改變等其中一項症狀,此時應該立即送醫。若寶寶持續哭鬧到呈現無力感的狀態就非常危險,當在病發12小時內寶寶有解血便的狀況時,一定要盡速進行灌腸或手術治療,否則會引發腸子穿孔、或腹膜炎等危急生命的狀況。
腸絞痛
好發症狀:在哭聲方面,3個月內的嬰兒忽然 的哭泣,先是慢慢哭,之後哇哇大哭,斷續哭好幾個小時,之間甚至可能停個1小時,每天持續15分鐘以上的哭泣且安撫無效的狀況如果持續2~3天以上,就可能是嬰幼兒腸絞痛的徵兆;在生理方面,除了嘴巴周圍較白一些,臉部都是脹紅的,肚子通常摸起來脹脹緊緊的,身體會曲向肚子,手腳比較冰冷,手掌緊握等症狀。
張瑞雲護理長表示,腸絞痛多會在固定的時間發生,媽媽可以細心觀察寶寶是否都固定在晚上或是下午的某段時間內哭泣,腸絞痛的哭聲極大且聲音較尖銳,寶寶會「嚎啕大哭」,甚至可以用淒厲來形容,無法被安撫停止。
發生原因:黃清峰醫師指出,造成嬰兒腸絞痛的原因目前在醫學仍無定論,推測和牛奶蛋白過敏、腸胃發炎、乳糖不耐症、腹脹與照顧者互動情形不佳等情形有關。
處理方式:將寶寶抱起,面朝下,在大腿上擺個溫水袋,讓寶寶肚子靠在溫水袋上,或者幫寶寶在肚子上擦點驅風藥來按摩,將有心理安撫的作用,家長也可以試著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輕輕地在寶寶的肛門口點一點來刺激肛門排氣排便,因為腸絞痛在排氣或排便後不適感便會停止。嬰兒腸絞痛通常在3個月大之後會轉好,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所以沒有立即就醫的需要,只是父母不要因此而累壞了。
另外,張瑞雲護理長叮嚀,呼吸道中有分泌物,例如:鼻塞或呼吸道有痰造成呼吸道不順暢時,寶寶也會用哭泣的方式來反應,不過此狀況較為少見。其他像是發燒以及穿太多衣物都會因為體溫過高而造成身體不適,導致寶寶不易入睡而哭鬧。
黃清峰醫師提醒,門診中也曾發現寶寶疝氣、蚊蟲咬傷、睫毛掉進眼睛裡、別針彈開刺進寶寶肉裡等原因而造成寶寶哭泣,因此建議家長在送寶寶就醫前,可在家中先將寶寶的衣物脫下,觀察身體上有無異狀,確定無異後再送醫。
原因3.天生氣質愛哭泣
在爸媽盡力地安撫寶寶的生心理需求,且醫師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寶寶哭鬧不休的情形仍舊讓照顧者束手無策時,張瑞雲護理長表示,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鄭雅莉助理教授也提到,氣質因素多半在寶寶1歲後才比較容易被觀察發現,照顧者不需過度自責,而是在了解寶寶的情況後,用適合他的方式來照顧,幫助寶寶適性發展,才是正確的態度與觀念。
原因4.不適應新的照顧者與安置環境
小嬰兒也會產生分離焦慮的心理,環境與主要照顧者的改變最容易引發寶寶的分離焦慮,而這麼小的嬰兒最直接反應,就是以哭泣來表達。像是居住環境(主要照顧者的照顧環境)、變換環境、溫度變化(太冷或太熱,維持室溫26~28℃),其他還有,衣服包太多太熱,再加上肢體活動度被限制,也會以哭鬧的形式來表現。
3、4個月大的baby分離焦慮最為明顯,因為寶寶這時已經能夠認得主要的照顧者(多半是媽媽),當主要照顧者轉換為醫院的護理人員,因為護理人員的照顧模式和家中的照顧者不同,小嬰兒對於護士阿姨抱的方式、呼喚的聲音、身上的氣味與安置的環境突然改變而產生不適,所以,安撫效果通常都不佳,需要一段時間(2~6天不等)來適應。
寶寶9個月大以後,對主要照顧者更熟悉時,開始進入到一種怕生的階段(也是俗稱的無尾熊寶寶,換人抱可是會大哭大鬧),若此階段主要照顧者換成護理人員,且經過一段時間仍無法適應時,還可能會請主要照顧者到醫院來陪伴孩子,讓他更有安全感,因為小嬰兒的分離焦慮是相當正常的表現,只是從3、4個月大~1歲半的階段他會以哭鬧來表現,所以「哭鬧」只是寶寶表現焦慮情緒的一種方式,至於大一點的孩子表達分離焦慮的方式可能就是直接說:「我不要」。
此外,不適應的睡眠環境也會導致寶寶特別愛哭泣,這是由於睡眠型態會影響到寶寶的活動,如果寶寶一直睡不好,他清醒的時刻就比較多,這樣一來,一直被侷限在小小空間的寶寶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不適以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家長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安置在嘈雜的環境中,免得孩子因為睡不好而有哭鬧的情緒表現,並盡量配合孩子的作息,讓孩子在固定的環境與時間來入睡。
原因5.安撫方式的不適應
因為每個寶寶在哭鬧時所期望被安撫的方式不同,所以當家長在排除了疾病的可能性與改善寶寶周遭環境之後,應嘗試觀察寶寶的反應,找到一個最適宜他的安撫方法。張瑞雲護理長表示,當寶寶住院時,護理人員會詢問照顧者平常在家都用什麼方式來安撫孩子的情緒,包括:都怎麼抱寶寶、怎麼餵奶、習慣提供什麼樣的物品來安撫寶寶等,盡量讓住院時的照護和家中一致。
媽媽的安撫方式也可能會讓寶寶因為不適應而哭鬧,例如:因為忙碌的關係,當寶寶哭泣時僅和他說話,而忽略了有些時候寶寶是需要被抱起,以輕拍、輕搖或是抱著他走動等方式,來舒緩其哭鬧情緒。有些寶寶在哭泣時則會希望照顧者來看一看他,和他說說話,感受到有人在身旁陪伴他的感覺,這時如果能在嬰兒床邊安置有聲音或者是會轉動的裝飾玩具,營造出有人陪伴的感覺與情境,也能轉移寶寶的哭鬧情緒。
更新日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401&prev=402&next=400&l=f&fid=8
*********************************************************************************
*******************************************************************************
10招告別寶寶哭鬧安撫法
黃清峰醫師建議,寶寶哭泣時可以先嘗試下面的安撫方法,要是其哭聲仍是停不了,就得考慮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的因素,應該進一步帶寶寶就醫。
1.使用包巾舒適地將寶寶包住,讓寶寶有如回到媽媽子宮內的安心感。
2.哭鬧抱起時,盡量將寶寶的腹部朝向大人。
3.吹口哨或發出輕輕的噓聲、開慢速吹風機或電扇等方式來安撫哭鬧的寶寶,如此一來將讓寶寶感覺到有如在子宮內感覺脈搏或血流的嘶嘶聲。
4.輕輕搖晃嬰兒,就像胎兒在子宮內感覺媽媽在走動的感覺,但不能過度搖晃以免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
5.雙手像按摩般輕摸寶寶的臉蛋、背部、腹部和腳,長時間輕撫的安慰效果其實大於短暫拍動的效果。
6.輕聲和寶寶說話或唱首歌來與寶寶互動。
7.開車帶寶寶繞一繞,感覺很類似子宮內的震動與聲音,他會很快就睡著。
8.試著幫寶寶洗個溫水澡,流水聲以及和媽媽的皮膚接觸會讓寶寶很安心。
9.試著用新玩具或嬰兒床上的擺飾來轉移的寶寶的注意力。
10.寶寶哭鬧時,媽媽不要緊張生氣,不良情緒的感染將會造成寶寶更難過。
更新日期:
2008-05-07記者:採訪撰文陳其暉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402&next=401&l=f&fid=8
*********************************************************************************
5類哭聲,區辨寶寶需求
鄭雅莉助理教授表示,父母的天職很容易去區辨孩子的哭聲需求,根據相關研究顯示,當嬰兒哭泣時,一般人可以猜對60%寶寶的需求,嬰兒的母親卻能分辨90%嬰兒哭泣的原因。黃清峰醫師也提到,在澳洲一位音樂家母親Priscilla Dunstan曾花了9年的時間,研究了7個國家,共計1,000名0~3個月小嬰兒的哭聲,歸納出不同種族、文化的小嬰兒都有下面五大類共同的哭聲,作為爸媽們區辨寶寶哭泣原因的方法並提供安撫寶寶不讓他哭泣的小撇步。
1.ㄋㄚ、ㄋㄚ、ㄋㄚ… ->我餓了
哭聲:想像寶寶要吸奶「ㄋ」的口型,但是卻沒有奶可吸,而發出「ㄚ」的呼喚哭聲,串連起自然會發出「ㄋㄚ、ㄋㄚ、ㄋㄚ…」聲音,哭聲較具規律性。
不哭撇步:這是由於剛出生的寶寶都會有強烈的吸允反射(sucking reflex),只要把奶嘴或手指放進他的口中,寶寶就會自顧自地吸了起來,這是他天生求生的本能反應,因此,當他哭泣中合併有吸允的動作時,發出彷彿:我想喝「奶」的哭聲,聽到這樣規律的哭聲時,也是在提醒媽媽:該餵奶了!
2.ㄛ、ㄛ、ㄛ…->我想睡了
哭聲:想像你想睡覺時,要打哈欠的動作,並保持這個口型而發出的哭聲,就是小嬰兒表達睡意而發出「ㄛ、ㄛ、ㄛ…」(或介於ㄛ與ㄚ之間)的哭聲,而且每個ㄛ的音都拉得很長,因為新生兒也會有哈欠反射(yawning reflex)。
不哭撇步:當寶寶愈累時,其實愈不容易入睡,因此,當寶寶發出托長ㄛ音的哭聲又合併揉眼睛和打哈欠的動作時,媽媽就應該趕緊安撫並協助寶寶入睡,免得寶寶愈躁動就愈不容易睡著了。
3.ㄏㄟ、ㄏㄟ、ㄏㄟ…->我好不舒服
哭聲:當寶寶發出強弱不一的氣音,特別一開始是「ㄏ」的發語音強,而由虛弱的「ㄟ」音結尾,而且哭聲不規律時,可能是他正在以哭聲表達:我現在很不舒服的訊息。
不哭撇步:這裡所指的不舒服不一定是寶寶生病了,姿勢不舒服、尿布濕了都可能是造成他不舒服的原因,媽媽可以檢視寶寶的需求,幫他調整一下姿勢,或者更換尿布。
4.ㄟㄧ、ㄟㄧ、ㄟㄧ…->我肚子脹氣了
哭聲:當寶寶發出類似英文中〝air、air、air〞(肚子裡有空氣)的聲音時,又伴隨著身體弓起來,把腳彎向胸部曲著的姿勢,代表著他的肚子有脹氣。
不哭撇步:試著讓寶寶趴在媽媽的大腿上,輕輕撫摸他的背部來舒緩他腹部的不適感,或者輕輕在寶寶的胃部(肚臍上方、肋骨下方處)作環狀按摩。
5.ㄟㄟㄟ…->我想要打嗝
哭聲:連續發出「ㄟㄟㄟ」的短音,正代表著寶寶想要打嗝的訊息,類似台語中所說的「溢起酸」。
不哭撇步:媽媽可以將寶寶靠在胸前,撐住寶寶的頭來為他拍背。
黃清峰醫師提醒,如果要依此辨別寶寶的哭聲,必須要在寶寶開始哭泣時,就仔細聆聽並辨別其中的差異,找出原因趕緊安撫寶寶,否則等到寶寶都已經「番不停」,哭得呼天搶地時,不但不容易分別哭聲,更會讓家長們手忙腳亂。
當寶寶的哭聲混合了上述的多種型態,要用心去發掘其中最常出現的哭聲來回應安撫,如果有些聲音您的寶寶都不會出現,也不用過於憂慮,這就是每個寶寶的個別差異。
假如真的聽不出來,可邊安撫邊幫寶寶換個姿勢,像是將他放到大腿上或者抱到胸前,然後再試著聽聽看。當真的無法分辨出寶寶的哭聲時,請媽咪們放輕鬆不必過於焦慮,盡量去安撫寶寶就好,隨著親子之間的相處愈久,妳一定能了解寶寶哭聲的真正需求。
以上這5種哭聲都是3個月大前不同文化、種族的小嬰兒最常發出的哭泣型態與呼喚訊息,會有這樣共同哭聲的情況,黃清峰醫師指出,主要是和3個月大前的小嬰兒,很多的行為都是靠天生本能的反射,還沒有接觸大量人類世界的教導指令有關。
更新日期:
2008-05-07記者:採訪撰文陳其暉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400&prev=401&next=399&l=f&fid=8
*******************************************************************************
5大哭泣原因
張瑞雲護理長指出,1歲以內寶寶容易哭鬧主要是下面五大類原因,找出寶寶哭鬧的原因並加以改善,才是最有效的哭鬧安撫法。
原因1.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爹地媽咪
小嬰兒哭泣的原因不外乎是肚子餓、尿布濕了、需要被照顧者抱起等需求,如果是因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只要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例如:小嬰兒單純需要被抱,抱起來哄一哄就不哭了,換上乾淨舒適的新尿布,能夠針對他的需求去安撫他,通常2、3分鐘後寶寶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氣質的孩子則不然),張瑞雲護理長表示,3個月內的寶寶最好安撫,等到寶寶愈來愈大,他的需求也愈來愈多,哭泣的情況就需要家長更費心地去觀察。
原因2.身體出了狀況:我生病了
張瑞雲護理長建議,嬰兒的哭鬧都應該盡量去安撫,如果發現滿足了所有的生心理需求,寶寶仍舊哭個不停,持續哭泣達15分鐘以上,家長就應該高度懷疑寶寶是不是有便秘、脹氣、拉肚子等腸胃道問題的困擾,而導致1歲內嬰兒哭鬧不休多為腸胃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腸套疊」和「腸絞痛」最常見。
常見病症:腸套疊與腸絞痛
腸套疊
好發對象:黃清峰醫師指出,腸套疊屬於嬰幼兒急症,嚴重程度可能會危及生命,3個月~6歲的嬰幼兒都可能發生腸套疊,特別容易 發生在原本很健康、也不太哭鬧的寶寶身上。
發生原因:因為腸子套進本身的腸管之中,剛開始並不會痛,但是會因為影響血液循環而使組織腫脹造成腸子阻塞。
症狀與治療:這時候寶寶都會痛得很劇烈,停歇時間很短,膝關節會彎曲,如果不及時去解決,會持續劇烈大哭且不停歇,哭鬧不安的程度會讓大人怎麼抱怎麼哄都完全無法安撫,且合併淚流不止、臉色發白、腹脹、吐奶(甚至是吐膽汁)、排便型態改變等其中一項症狀,此時應該立即送醫。若寶寶持續哭鬧到呈現無力感的狀態就非常危險,當在病發12小時內寶寶有解血便的狀況時,一定要盡速進行灌腸或手術治療,否則會引發腸子穿孔、或腹膜炎等危急生命的狀況。
腸絞痛
好發症狀:在哭聲方面,3個月內的嬰兒忽然 的哭泣,先是慢慢哭,之後哇哇大哭,斷續哭好幾個小時,之間甚至可能停個1小時,每天持續15分鐘以上的哭泣且安撫無效的狀況如果持續2~3天以上,就可能是嬰幼兒腸絞痛的徵兆;在生理方面,除了嘴巴周圍較白一些,臉部都是脹紅的,肚子通常摸起來脹脹緊緊的,身體會曲向肚子,手腳比較冰冷,手掌緊握等症狀。
張瑞雲護理長表示,腸絞痛多會在固定的時間發生,媽媽可以細心觀察寶寶是否都固定在晚上或是下午的某段時間內哭泣,腸絞痛的哭聲極大且聲音較尖銳,寶寶會「嚎啕大哭」,甚至可以用淒厲來形容,無法被安撫停止。
發生原因:黃清峰醫師指出,造成嬰兒腸絞痛的原因目前在醫學仍無定論,推測和牛奶蛋白過敏、腸胃發炎、乳糖不耐症、腹脹與照顧者互動情形不佳等情形有關。
處理方式:將寶寶抱起,面朝下,在大腿上擺個溫水袋,讓寶寶肚子靠在溫水袋上,或者幫寶寶在肚子上擦點驅風藥來按摩,將有心理安撫的作用,家長也可以試著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輕輕地在寶寶的肛門口點一點來刺激肛門排氣排便,因為腸絞痛在排氣或排便後不適感便會停止。嬰兒腸絞痛通常在3個月大之後會轉好,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所以沒有立即就醫的需要,只是父母不要因此而累壞了。
另外,張瑞雲護理長叮嚀,呼吸道中有分泌物,例如:鼻塞或呼吸道有痰造成呼吸道不順暢時,寶寶也會用哭泣的方式來反應,不過此狀況較為少見。其他像是發燒以及穿太多衣物都會因為體溫過高而造成身體不適,導致寶寶不易入睡而哭鬧。
黃清峰醫師提醒,門診中也曾發現寶寶疝氣、蚊蟲咬傷、睫毛掉進眼睛裡、別針彈開刺進寶寶肉裡等原因而造成寶寶哭泣,因此建議家長在送寶寶就醫前,可在家中先將寶寶的衣物脫下,觀察身體上有無異狀,確定無異後再送醫。
原因3.天生氣質愛哭泣
在爸媽盡力地安撫寶寶的生心理需求,且醫師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寶寶哭鬧不休的情形仍舊讓照顧者束手無策時,張瑞雲護理長表示,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鄭雅莉助理教授也提到,氣質因素多半在寶寶1歲後才比較容易被觀察發現,照顧者不需過度自責,而是在了解寶寶的情況後,用適合他的方式來照顧,幫助寶寶適性發展,才是正確的態度與觀念。
原因4.不適應新的照顧者與安置環境
小嬰兒也會產生分離焦慮的心理,環境與主要照顧者的改變最容易引發寶寶的分離焦慮,而這麼小的嬰兒最直接反應,就是以哭泣來表達。像是居住環境(主要照顧者的照顧環境)、變換環境、溫度變化(太冷或太熱,維持室溫26~28℃),其他還有,衣服包太多太熱,再加上肢體活動度被限制,也會以哭鬧的形式來表現。
3、4個月大的baby分離焦慮最為明顯,因為寶寶這時已經能夠認得主要的照顧者(多半是媽媽),當主要照顧者轉換為醫院的護理人員,因為護理人員的照顧模式和家中的照顧者不同,小嬰兒對於護士阿姨抱的方式、呼喚的聲音、身上的氣味與安置的環境突然改變而產生不適,所以,安撫效果通常都不佳,需要一段時間(2~6天不等)來適應。
寶寶9個月大以後,對主要照顧者更熟悉時,開始進入到一種怕生的階段(也是俗稱的無尾熊寶寶,換人抱可是會大哭大鬧),若此階段主要照顧者換成護理人員,且經過一段時間仍無法適應時,還可能會請主要照顧者到醫院來陪伴孩子,讓他更有安全感,因為小嬰兒的分離焦慮是相當正常的表現,只是從3、4個月大~1歲半的階段他會以哭鬧來表現,所以「哭鬧」只是寶寶表現焦慮情緒的一種方式,至於大一點的孩子表達分離焦慮的方式可能就是直接說:「我不要」。
此外,不適應的睡眠環境也會導致寶寶特別愛哭泣,這是由於睡眠型態會影響到寶寶的活動,如果寶寶一直睡不好,他清醒的時刻就比較多,這樣一來,一直被侷限在小小空間的寶寶只能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不適以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家長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安置在嘈雜的環境中,免得孩子因為睡不好而有哭鬧的情緒表現,並盡量配合孩子的作息,讓孩子在固定的環境與時間來入睡。
原因5.安撫方式的不適應
因為每個寶寶在哭鬧時所期望被安撫的方式不同,所以當家長在排除了疾病的可能性與改善寶寶周遭環境之後,應嘗試觀察寶寶的反應,找到一個最適宜他的安撫方法。張瑞雲護理長表示,當寶寶住院時,護理人員會詢問照顧者平常在家都用什麼方式來安撫孩子的情緒,包括:都怎麼抱寶寶、怎麼餵奶、習慣提供什麼樣的物品來安撫寶寶等,盡量讓住院時的照護和家中一致。
媽媽的安撫方式也可能會讓寶寶因為不適應而哭鬧,例如:因為忙碌的關係,當寶寶哭泣時僅和他說話,而忽略了有些時候寶寶是需要被抱起,以輕拍、輕搖或是抱著他走動等方式,來舒緩其哭鬧情緒。有些寶寶在哭泣時則會希望照顧者來看一看他,和他說說話,感受到有人在身旁陪伴他的感覺,這時如果能在嬰兒床邊安置有聲音或者是會轉動的裝飾玩具,營造出有人陪伴的感覺與情境,也能轉移寶寶的哭鬧情緒。
更新日期:
2008-05-07記者:採訪撰文陳其暉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06annie/article?mid=401&prev=402&next=400&l=f&fid=8
*********************************************************************************
寶寶哭不停,爸媽這樣做
此次探討類型包括睡眠、夜奶、分離焦慮與上學時機。由粉絲提問的Q&A,提供不同育兒知識,讓父母多方參考取用,成為生活中的幫助!
此次探討類型包括睡眠、夜奶、分離焦慮與上學時機。由粉絲提問的Q&A,提供不同育兒知識,讓父母多方參考取用,成為生活中的幫助!其它主題回覆將在未來陸續登場。
睡眠
Q:寶寶剛滿月,但我想訓練他一覺到天亮,夜奶部分就不給!但我又擔心這樣熱量不夠,還是建議寶寶多大在訓練睡過夜?
【黃醫師小叮嚀】順其自然,這個時候訓練不給夜奶,可遇不可求,有些小孩可以一覺到天亮,白天喝回來,但有些小孩的胃就是沒有辦法做到這點,所以我不反對你訓練,但遇到這樣阻礙,你就趕快收手。
Q:請問2個半月的寶寶可以躺枕頭嗎?要躺哪一種枕頭比較好?很怕寶寶變扁頭。
【黃醫師小叮嚀】2歲以後才需要躺枕頭,在那之前都是危險物品。
Q:寶寶4個月大,很不喜歡正躺,正躺睡都很短,幾乎都2小時,最短半小時,趴著睡卻睡得很香,但半夜給他趴著又很不放心,我是全母奶媽媽,有時在想是不是餓了?但抱起來餵立刻睡著,放下來正躺睡又沒幾分鐘就起來,也是個很容易被嚇到的寶寶,白天正躺睡也不過2小時,最短10至半小時,晚上正躺睡最久也4、5小時就起來,趴睡就睡得比較熟比較久,而寶寶也喜歡趴睡也不會任何反抗或拒絕,那這樣我該怎麼做?他是早產寶寶,曾經因為早產而導致他的肺部發展不完全,不知道是吸到羊水還是怎麼樣,肺部剛開始抽出來都是血色,因此也在小兒加護病房住了快一個月,也想請問一下,如果要餵副食品時,大概要多大的時候餵比較適當?
【黃醫師小叮嚀】4個月還不會翻身之前,我實在不敢建議你趴睡,折衷方法就是等他趴睡睡著,再把他翻正,另外就是睡覺時候,如果肯接受可以用布包包起來,讓他有被緊緊包覆住的安全(不見得每個小孩都喜歡這套,他抗議就算了),這個4個月大概還可以用,總之至少要等他會翻身,我才會跟你說趴睡沒關係;副食品一樣4個月以後。
夜奶
Q:請問戒夜奶提到的音樂是一整夜都放嗎?還是醒來再放呢?那白天也有吃奶安撫或奶睡,也是和晚上戒的方式一樣嗎?
【黃醫師小叮嚀】整夜都放,因為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醒來,不要太大聲。
Q:我家小的小孩,這兩天都在半夜一兩點突然間大哭,而且都是哭很淒慘的那種。尿布也換了,奶奶也不喝,肚子也揉了,還是一直哭,都要哄很久才會停止。大的一陣子一陣子也會這樣,為何小孩喜歡在半夜大哭呢?小的現在還有夜奶,到底嬰兒可不可以有夜奶?很多人都跟我說2個多月了,可以斷夜奶,但寶寶就真的是會餓,會醒來討奶喝。
【黃醫師小叮嚀】國外有醫生發名5S方法,swadding用包巾緊緊包住,swinging緩慢搖晃,sucking讓寶寶有東西可以吸,親餵或奶嘴都可以,side/stomach position側身躺在爸媽的懷裡,shushing sounds發出類似收音機沒對到頻率的白噪音或是吸塵器固定頻率的雜音。
分離焦慮
Q:女兒目前快9個月,請問母奶是否6個月後就無營養價值?長輩一直希望能斷奶,因為看小孩很小一個,所以一直覺得母奶無營養才讓孩子長不大。目前我都一天有二餐的副食品,母奶大約4 個小時就都餵一次(親餵),我一直深信母奶有很好的營養成份及降低孩子過敏現像,所以想1歲後自然離乳。小朋友最近晚上的睡眠品質不好,從1個半月時就開始能從晚上8點半睡到隔天早上,6個月大就都睡到8點。原一覺天亮的她開始睡1~2小時後起來哭,原先塞奶他還會繼續睡或小唉一回還會在睡,到最近一個禮拜開始變成唉一個小時也是唉,抱起來拍嗝也不要塞奶也不再睡就直接起來,過1小時後才又在睡。有時過2個小時又在唉。原先以為是太冷,但已在房間放置暖器此狀況還是不見改善,也一直找不出原因來。
Q:寶寶1歲,本來已經不太有分離焦慮了,自從我忙一整天沒陪他,他又變得晚上睡覺非得媽媽陪,且現在連白天我去陽台一下下,他都會立刻哭的淚眼汪汪,這該怎麼辦好呢?是要放下手邊工作專心陪伴他嗎?還是可以有雙贏的方法?
【黃醫師小叮嚀】我也贊成以後自然離乳就可以,不會有營養的問題;晚上睡眠品質不好,是因為8個月後開始分離焦慮,所以半夜唉是因為分離焦慮所造成的。人與人的相處跟嬰兒相處都一樣,盡心盡力的付出,但是不要把自己逼到情緒失控,在你能夠付出的範圍內盡量付出陪伴時間,當你手邊有工作就去做,不可能100%滿足寶寶需求,你必須讓他習慣你能夠付出時間的量,而不是把自己生活搞得很混亂,100%配合嬰兒的作息。
上學時機
Q:請問幼稚園是要什麼時候讀對小孩才是好的?有人說中班,有人說幼幼班、小班。
【黃醫師小叮嚀】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個人認為一個孩子在3歲之前是需要固定的照顧,給他足夠的安全感,3歲之後他的抵抗力會比較好,上幼稚園會比較不容易感冒,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是小班,但是如果說再晚一點到中班我更贊成。
備註:若父母擔心孩子的健康問題,建議仍應帶孩子到醫院實際就診,才能給孩子最完整的診斷。
資料來源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5975&pag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