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鈺萍
常聽到有媽媽說:「我打算餵6個月母奶就好,6個月之後,母奶就沒有營養了!」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因為配方奶絕對不等於副食品!寶寶6個月大,是該開始接觸副食品,學習接受固體食物,而不是把母奶換成配方奶!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在寶寶6個月大之後,為了成長所需,除了持續哺餵母乳之外,必須開始添加副食品。副食品可以是特別準備的,也可以從平常的食物改造一番,WHO提醒媽媽們:
●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後,不該減少哺乳量。
●副食品必須用湯匙或是杯餵,不要用奶瓶。
●食物必須是乾淨安全,且從當地獲得的。
●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學習接受固體食物。
母奶成分從出生時的初乳到後來的成熟乳,成分一直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調整,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最適合寶寶的。不但餐餐不同,就連同一餐,都有前奶與後奶的差別,這樣神奇的食物,到哪裡找啊!
寶寶到一歲時,母奶約佔寶寶食物來源一半,仍然可提供一半熱量來源及水分、維他命、礦物質,還有重要的免疫功能,保護寶寶不易生病!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建議,寶寶出生後,全母奶至6個月,之後添加副食品,母奶可餵至兩歲以上。
最近有越來越多的醫學報告,支持著母奶的免疫功能,也就是母奶是活的,裡面有許多活性細胞,希望媽媽們在做對的選擇之外,也都能堅持下去。 (作者為婦產科醫師)
資料來源http://mamacloud.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3&extra=page%3D1
***********************************************************************
http://www.tatat.org/viewthread.php?tid=1432&extra=page%3D1&page=3
********************************************************************************
母乳與牛奶的差別
早期,大約三○年代以前,科學家在這方面並不瞭解,以為用甚麼奶餵養人類的寶寶都沒差別,後來才發現,用牛、羊等動物的奶養大的寶寶,在智力和各項成就上明顯比餵母乳的寶寶來得差。當時的研究只瞭解到好像牛奶的糖分不夠,於是,在三○到六○年代便興起了「給寶寶喝牛奶要加葡萄糖」的熱潮。隨著生化科學愈來愈進步,我們才逐漸瞭解到,人奶與其它動物的奶是有很大不同的。
˙脂肪酸 以牛奶為例,人奶中所含的脂肪酸是屬於不飽合脂肪酸,較適合人類的吸收。牛奶雖然聞起來味道比較香,那是飽合脂肪酸的香味,但是不適合人類寶寶的消化吸收;而且構成人類腦細胞的重要成分LinolicAcid,在牛奶中是不夠的。
˙蛋白質 牛奶中的乳酪塊(Casein)較大,酪蛋白(Whey)較不夠,此點與人類的母乳相反,所以喝牛奶的寶寶,其大便中含有許多白色的奶塊,換作喝母乳的寶寶,則幾乎很難看到他的大便中發現奶塊的存在。
˙有益生長發育之重要成分 近年來,科學家更一步步發現,很多與人類腦部發育、免疫力、視力發育有關的重要成分,例如DHA、Beta-Carotene、Taurine、核甘酸及各種礦物質……等等成分,在一般牛奶中都是不夠或不存在的。也因此,現在許多廠牌的嬰兒奶粉,都強調其已額外添加了上述成分,並以「有益嬰兒生長發育」作為宣傳的訴求。
˙礦物質 國內新聞曾報導某些嬰兒吃了市面上某些不合格的奶粉以後,發生抽筋的現象,此即因為這些奶粉的品質有問題,像是礦物質項目中的「鈣、磷成分比例」不對─所含的磷太高,鈣質卻不足──造成寶寶出現血中「鈣」含量被壓低,進而導致抽筋的現象。
以人奶為標準改善牛奶
所以先進國家一直努力把牛奶「人乳化」(Humanized),希望牛奶經改善後的成分能適合人類寶寶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目前英文並不把嬰兒奶粉叫「牛奶」,而是叫「Formula」,其意思是「程式化或配方奶」,也就是已經用各種方式修正調整其成分的意思。
由以上簡單的敘述可以知道,嬰兒奶粉的品質必須有一定的品質要求,因此,各國政府對嬰兒奶粉都有各種程度的品質檢驗管制。
母乳的好處,配方奶粉學不來
雖然各廠牌嬰兒奶粉儘量做到接近母乳,以適合人類寶寶的需要,然而到目前為止,這仍然是很難達成的目標。母乳才是最適合人類寶寶的,其好處基本上包括:
˙親情 在把寶寶摟在懷裡,接觸媽媽身體產生的貼心、溫暖、慈愛、安全的感覺,是用奶瓶餵奶永遠無法取代的。
˙適溫 母乳永遠不須加溫,隨時保持適當的溫度,是最方便的。
˙活性成分 母乳中含有一些與嬰兒抵抗力有密切關係的活性成分,例如:分泌性A型球蛋白(Secretary
IgA)、補體(Complement)、運鐵蛋白(Transferrin)等,這些都是不能用人工生產、製造出來,牛奶中也不可能含有。
˙抗體 吃母乳的寶寶也可以由母乳中得到許多來自於母親體內的抗體,其中的「分泌性A型球蛋白(Secretary IgA)」對於嬰兒腸粘膜表面感染的保護尤其重要,可以降低嬰兒腸道被感染的機會。
如果母親以前得過某些型的感冒或水痘、麻疹等感染,母親本身體內會對疾病的病毒產生抗體,這些抗體也會經由母乳傳給寶寶,寶寶的體內對這些疾病的抵抗也會增加。這些抗體的作用可以一直到寶寶六個月大才降低。所以寶寶如果吃母乳,他的抵抗力在前六個月會比較好,不容易被感染,較少生病。
隨著科技的進步,相信未來又逐漸有許多新的人體所必需的成分被發現,並且被添加到嬰兒奶粉中,嬰兒奶粉的品質也會不斷的在進步。但是總之,母乳仍是最自然、最適合寶寶的食物。
喝母乳寶寶不易罹患的疾病
|
母乳預防該種疾病的理由
|
腸胃過敏
|
母乳蛋白過敏性較牛奶低
|
嬰兒猝死症
|
可能與抗感染、抗過敏之因素有關
|
腹瀉及其它感染
|
母乳中含抗體及各種免疫因子
|
壞死性腸炎
|
母乳滲透壓較低,以及含有免疫因素
|
新生兒低血鈣性抽搐
|
適當的鈣�癶C比例,且鈣質吸收率佳
|
缺鐵性貧血
|
鐵質吸收率高
|
嬰兒腹絞痛
|
此與牛奶蛋白過敏,或者與使用奶瓶吃入較多空氣有關
|
嬰兒濕疹
|
母乳不易引起過敏反應
|
肥胖症及高血壓
|
較少過度餵食的機會,含鈉量低,腎負荷低
|
便祕
|
大便較軟
|
齲齒
|
不含蔗糖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anny-diary/article?mid=224&prev=225&next=222&l=f&fid=12
|
*****************************************************************************
母乳餵多久 媽媽霧煞煞
立報╱史倩玲 2011-01-16 22:33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日前知名的英國醫學會期刊登出一篇論文,指出純母乳哺育不需長達6個月,嬰兒4個月時父母就可添加副食品。由於說法與世界衛生組織不同,讓家長無所適從。醫師表示,4個月嬰兒只能有條件添加副食品。
日前英國醫學會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出一篇文章「純母乳哺育6個月:證據到底有多充分?」(Six months of exclusive breast feeding: how good is the evidence?),文中表示,嬰兒在4個月大時就可添加副食品,不需純母乳哺育。但世界衛生組織卻表示,純母乳哺育應該持續6個月,讓民眾一頭霧水。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陳昭惠表示,不是每個嬰兒都能在4到6個月之間給與副食品。陳昭惠指出,家長要提早添加副食品,寶寶的神經發展必須已經發展至某種程度,例如頸部可以挺直,可以讓家長扶持維持坐姿,同時咀嚼時頭不會晃動。另外,家長以湯匙餵食嬰兒食物時,嬰兒舌頭不會一直將食物頂出,此時才可以給予嬰兒副食品。
嬰兒6月後再添副食品
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則表示,從醫學研究證據來看,至少能確定純母乳哺育到至少4個月是最好的選擇,在嬰兒4個月之前不要給任何副食品。另外,家長選擇在嬰兒滿6個月之後再添加副食品,有比較多的醫學有利證據,例如增加嬰兒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媽媽產後瘦身速度較快,月經也會比較晚來,對於母體的恢復有相當幫助。但如果嬰兒在4個月後,母親奶水量降低,或是純餵到6個月有困難,嬰兒顯得吃不飽或主動要求其他食物,例如嬰兒看大人吃其他食物時很有興趣,抓食物放進嘴巴等。如果有類似的現象,家長就能開始考慮給予副食品。
晚給易貧血 臨床無佐證
邱淑媞表示,以目前的醫學研究看來,許多贊成母乳哺育4個月的研究,都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比純母乳哺育6個月更好。例如曾有研究檢測乳汁成份的變化,認為在嬰兒4至6個月這段期間,母乳營養跟不上嬰兒生長需要。但後來也有研究顯示早添加或晚添加副食品,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沒有明顯差異。
有研究發現,6個月後才添加副食品的嬰兒,血液中的鐵質濃度較4個月後添加的寶寶低。但邱淑媞指出,檢驗數值上的差異,在臨床上沒有實質意義,目前也沒有臨床證據顯示晚添加副食品會造成嬰兒貧血。也有研究主張,在嬰兒4至6個月期間開始添加副食品,與在6個月之後添加比較,可以降低麩質過敏的風險。不過也有研究顯示兩者沒有差異,因此尚無定論。
不過陳昭惠表示,媽媽在哺乳期的鐵攝取量對於奶水中的鐵影響不大,但是懷孕期母親血中的鐵含量卻會影響胎兒體內的鐵存積量。因此要避免嬰兒貧血,媽媽可以注意懷孕期的鐵攝取量,同時在胎兒娩出2分鐘後再剪臍帶,都可以增加嬰兒體內的鐵存積量,避免嬰兒貧血。
資料來源http://mamacloud.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82&extra=page%3D1
立報╱史倩玲 2011-01-16 22:33
【記者史倩玲台北報導】日前知名的英國醫學會期刊登出一篇論文,指出純母乳哺育不需長達6個月,嬰兒4個月時父母就可添加副食品。由於說法與世界衛生組織不同,讓家長無所適從。醫師表示,4個月嬰兒只能有條件添加副食品。
日前英國醫學會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出一篇文章「純母乳哺育6個月:證據到底有多充分?」(Six months of exclusive breast feeding: how good is the evidence?),文中表示,嬰兒在4個月大時就可添加副食品,不需純母乳哺育。但世界衛生組織卻表示,純母乳哺育應該持續6個月,讓民眾一頭霧水。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小兒科醫師陳昭惠表示,不是每個嬰兒都能在4到6個月之間給與副食品。陳昭惠指出,家長要提早添加副食品,寶寶的神經發展必須已經發展至某種程度,例如頸部可以挺直,可以讓家長扶持維持坐姿,同時咀嚼時頭不會晃動。另外,家長以湯匙餵食嬰兒食物時,嬰兒舌頭不會一直將食物頂出,此時才可以給予嬰兒副食品。
嬰兒6月後再添副食品
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則表示,從醫學研究證據來看,至少能確定純母乳哺育到至少4個月是最好的選擇,在嬰兒4個月之前不要給任何副食品。另外,家長選擇在嬰兒滿6個月之後再添加副食品,有比較多的醫學有利證據,例如增加嬰兒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媽媽產後瘦身速度較快,月經也會比較晚來,對於母體的恢復有相當幫助。但如果嬰兒在4個月後,母親奶水量降低,或是純餵到6個月有困難,嬰兒顯得吃不飽或主動要求其他食物,例如嬰兒看大人吃其他食物時很有興趣,抓食物放進嘴巴等。如果有類似的現象,家長就能開始考慮給予副食品。
晚給易貧血 臨床無佐證
邱淑媞表示,以目前的醫學研究看來,許多贊成母乳哺育4個月的研究,都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比純母乳哺育6個月更好。例如曾有研究檢測乳汁成份的變化,認為在嬰兒4至6個月這段期間,母乳營養跟不上嬰兒生長需要。但後來也有研究顯示早添加或晚添加副食品,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沒有明顯差異。
有研究發現,6個月後才添加副食品的嬰兒,血液中的鐵質濃度較4個月後添加的寶寶低。但邱淑媞指出,檢驗數值上的差異,在臨床上沒有實質意義,目前也沒有臨床證據顯示晚添加副食品會造成嬰兒貧血。也有研究主張,在嬰兒4至6個月期間開始添加副食品,與在6個月之後添加比較,可以降低麩質過敏的風險。不過也有研究顯示兩者沒有差異,因此尚無定論。
不過陳昭惠表示,媽媽在哺乳期的鐵攝取量對於奶水中的鐵影響不大,但是懷孕期母親血中的鐵含量卻會影響胎兒體內的鐵存積量。因此要避免嬰兒貧血,媽媽可以注意懷孕期的鐵攝取量,同時在胎兒娩出2分鐘後再剪臍帶,都可以增加嬰兒體內的鐵存積量,避免嬰兒貧血。
資料來源http://mamacloud.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82&extra=page%3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