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讓寶寶安穩入睡




6大要訣‧讓寶寶安穩入睡
http://www.mombaby.com.tw/articles.php?serialno=1201310001






**********************************************************************

讓寶寶遠離睡眠問題

很多的睡眠問題都有顯而易見的原因,而且用很簡單、直接的方法就能獲得改善。正確的生活方式與親子互動將有助於睡眠品質。

Q有哪些健康方面的因素會影響孩子睡眠?
A
在飲食方面,由於各種飲料盛行,不少家庭拿飲料當開水喝,其實可樂和茶裡面都含有咖啡因,會干擾孩子入睡,巧克力也會出現一樣的問題,不宜多吃。在成長方面,長牙常見流口水、輕微發燒,可能會引起輕微的牙齦疼痛或不適而煩躁不安,這也是暫時性夜醒的因素之一,因為不是疾病,大約5天自然恢復正常。
此外,有許多病痛會讓孩子難入睡或夜醒,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即使沒有鼻塞,只有輕微咳嗽或發燒的孩子也一樣會睡不好,甚至還沒有出現任何症狀,前一晚孩子就不好睡了。所以「睡不好」是嬰兒生病常見的一個症狀,爸媽也需要觀察孩子睡眠困擾是否因身體不適造成。通常這都是暫時的現象,兩、三天後,急性期一過,睡眠就會恢復正常了。還有一種影響睡眠的情況是寶寶發生急性中耳炎的時候,由於躺下後耳壓會增加,所以寶寶常常在夜間因疼痛而哭醒,治療之後夜醒的問題也隨著改善。

Q仰睡、趴睡、側睡,你選哪一種?
A
十九世紀初期,西方國家認為趴睡的嬰兒較能安穩地熟睡,不會因突發性的刺激而產生驚嚇反射干擾睡眠品質,主張採取趴睡。但是,陸續有醫學報告顯示:採趴睡的嬰兒,猝死的機率遠高過採仰臥睡姿的嬰兒。因此,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強烈建議嬰兒最好以仰臥或側臥姿勢入睡。到2000年,美國嬰兒採趴睡的比例,已從原先的70%大幅下降到20%,而嬰兒猝死的機率也大幅下降一半。仰睡是現在公認比較安全的睡姿。至於側睡,也是一種可以採用的睡姿,側睡發生猝死症的機率比趴睡低很多,但是比仰睡稍高,醫師認為可能是側睡的姿勢不容易維持,一翻身會變成趴睡的姿勢。建議爸媽如果要讓寶寶側睡,記得幫他把壓在身體下方的那一隻手臂向前伸直,這樣寶寶就不容易翻過去了。

Q好睡與不好睡從出生就看得出來?
A
這種差異從新生兒階段就可以感覺出來。有些孩子一出生就睡得很好,甚至該吃奶了也不易醒,夜裡很快就能一覺到天明。這些孩子大一點之後,很少出現睡眠困擾,他們容易入睡,半夜也很少從睡夢中醒來,不論環境如何吵鬧,都一樣睡得安穩,甚至生病、長牙或者換新環境,睡眠也只受到輕微的影響,並且很快又恢復正常。
有些孩子卻是在新生兒階段睡眠就很短暫,容易驚醒。大一點之後,一遇到生病、換環境等狀況,睡眠就會惡化,不易恢復正常。成人之後還很會「認床」,對旅行的時差或輪班制的工作也感到困擾。不過,先天不好睡的人還是可以靠睡眠習慣的培養來改善。

Q孩子多大適合訓練獨睡?
A
東西方文化對獨睡的安排不同,如果在孩子3、4個月大以前沒有在嬰兒房或嬰兒床獨睡,可能就得延到3歲以後再訓練。因為6個月至3歲之間,孩子會有強烈的「分離焦慮」,獨睡對小小孩來說,也是與母親的分離,在這段時間內訓練他和母親分房,往往會遇到比較大的阻力。如果家裡有手足,倒是可以將孩子安排在一個房間,否則還是等孩子大一點。通常5、6歲以後,獨睡對他們而言就不那麼困難了。

Q為了讓孩子好睡,需要讓環境非常安靜嗎?
A
在安靜的環境中當然會睡得比較好。但生活環境裡不可能完全安靜。即使安靜的夜裡,仍有不少聲音,例如:馬路上的車聲、時鐘滴答聲、電話鈴聲、洗衣機轉動聲,這些經常存在的聲音,我們已經習慣,通常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睡眠。
孩子也一樣,只要環境不是很嘈雜,沒有突發的噪音,如:強烈的飛機聲、火車聲、機器聲、打雷聲等等,孩子都會習慣於他所生活的環境,睡眠並不受那些經常的聲音影響。有些爸媽擔心小嬰兒睡眠被吵醒,過度禁止大孩子活動,甚至要求踮著腳尖走路,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小小孩一旦習慣刻意安排的安靜環境,反而不能忍受環境中無法避免的一些聲音,常常被驚醒。

Q如何照顧夜貓子和早起的雲雀?
A
夜貓子型的人晚上精神好,早上卻很難起床,這種特質通常在兒童時期就已經顯現,如果不規範他的就寢時間,他一定是傾向晚睡的。但是,絕大部分晚睡的孩子並不是因為他是夜貓子,而是還沒有建立起一套適當的作息時間。有的孩子是「早起的雲雀」,一到晚上就疲倦了,早晨則是精神百倍。孩子起得很早,不見得馬上就認定他是「雲雀型」,應該先嘗試將他的整個作息時間往後挪,如果即使晚睡也還是早起,就應接受他的這種特質,並依照孩子的需要安排足夠的就寢時間。等他長大一點,起床後能夠安定的做自己的事,父母就不會覺得困擾。

Q怎麼幫助怕妖怪不敢睡覺的孩子?
A孩子擔憂、害怕的情緒在晚上會比較強烈,睡覺的時候,自我控制會鬆懈下來,加上躺在床上比較無聊時,幻想和妖魔鬼怪這些與黑暗有關的事就會冒出來。所以孩子在睡覺前或半夜醒來,吵著會害怕是很正常的現象。當孩子晚上表現出害怕情緒的時候,除了體貼他的感受之外,要馬上帶他上床,跟他保證一定會照顧他、保護他。也許一、兩次的保證還無法立即改善,但久了會奏效的。等到白天跟孩子討論一下,他怕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怕?對他的想法要表示瞭解、同情和支持。找幾本有關害怕和睡覺的故事書念給他聽,也有助於紓解情緒,例如:《床底下的怪物》及《晚安,貝貝》(上誼)。此外,幫他在臥室裡和走道上點一盞小燈會有用處。

睡眠習慣絕對可以培養,面對惱人的睡眠問題,耐心與了解是必要的條件,本期專題中的一些小技巧,也需要你持之以恆,你和家中的寶貝一定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睡眠節奏,一覺天明。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413&prev=1825&next=1062&l=f&fid=32







**********************************************************************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是讓人經過一天的活動之後,身體有充分休息的機會,得以消除疲勞,紓解緊張、不安的情緒,恢復精神與體力,有益身心的健康,亦儲備了第二天活動的能量。


就嬰幼兒來說,睡眠的重要性不亞於成人。尤其是嬰兒,除了吃,睡就是最重要的活動。俗諺:「能睡的小孩成長比較快」、「一暝大一寸」。除了恢復體力外,睡眠尚可促進嬰幼兒神經系統和腦部的發育,進而有助於全身的成長發育。嬰幼兒睡眠的時間 大致說來新生兒除了吃奶的時間外,通常都是在睡覺,一天約需二十個小時左右。這種吃吃睡睡的時間大概要到三個月後,醒的時間才會較長。
一歲以上學步兒的睡眠時間則因人而異,約需十至十五小時,上下午也各需小睡一次。五歲前大都仍需午睡。有些孩子不午睡,精神依舊很好,不必勉強一定要午睡;有些不午睡則會變的焦躁,容易鬧情緒,吃晚飯時昏昏欲睡。隨著年齡增加,睡眠時間、睡眠量和次數會遞減,睡眠時間的加長,逐漸是由夜晚的睡眠量取代。
睡眠的相關問題
嬰幼兒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睡眠上的問題,做家長的不要太過擔心。因造成每個人睡眠的問題都不一樣,要解決問題要先找出可能的原因。以下則提出一些常見的問題供參考。
嬰兒期:
雖然較暗的燈光及安靜的環境較適合嬰兒的睡眠,但也不必太過緊張,使家中其他人的言行都受到限制。
其實只要不是太過喧嘩,不在嬰兒的房間內,該怎麼做就還是怎麼做,不致有太大的影響。
嬰兒的睡眠習慣和成人不同(生理時鐘尚不規則)。較小時,他們常常是吃飽了就睡。稍大一點,不會吃飽了就睡,可能還要玩一會兒。
在白天時還好,但在晚間就較麻煩了,因為大人累了要休息,嬰兒卻精神飽滿,毫無睡意,想要你陪他玩,使大人又累又煩。如不吵人的話就讓他自己玩,累了就會睡。如要人陪著玩,則要看情形是否要陪他玩,或幫他漸漸調整睡眠的時間。
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在半夜哭起來,可能是生病、肚子不舒服、餓了、渴了、尿布該換了等,如無上述的情形,你怎麼哄都不停止哭泣,或一放下就哭,要人抱,使父母無法休息,就會令人生氣想要揍他一頓。這種情緒反應其實很正常,但最好是只有這種感覺而不要有實際的行動。
父母親可能要犧牲一下自己的睡眠輪流來陪陪孩子,或讓他哭一下,或換個地方睡,如果都無效,再請教專家。好在這種磨娘精型的情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不至讓父母親太過困擾。
幼兒期:
1、不睡或晚睡:其實看他在打呵欠或揉眼睛,知道他已經睏了,該休息了,但他就是抗拒、不願上床去睡,或有吵鬧的情形。
此時不要用責罵的態度催其去睡,因為他可能是怕黑(想像房間中有可怕的東西如怪物、鬼:開盞小燈、檢查房間,使其安心)、怕孤單(不願離開外在有趣、多采多姿的環境:只有我去睡,你們都不睡,擔心趁我睡覺時,你們會做什麼更好玩、有趣的事)、接近或正處在反抗期(一歲半至兩歲多)。
可以抱抱他或陪著他一起回房間,有個短暫入睡前的準備(這一點下面會介紹的較詳細),讓他安心入睡。
或到了睡覺時間仍在看電視、玩玩具,經過不斷催促、提醒,「這麼晚了,趕快去睡覺。」「再不睡,明天早上起不來,又要遲到了!」「都幾點了,還看電視(還在玩)!」若孩子還是不動,把這些話當作是耳旁風,大人就會開始生氣,責罵孩子,使彼此都不愉快。
此時最好共同約定睡眠的時間,並遵守此約定,時間到就要停止現行的活動上床睡覺。
中午的午睡是否睡的較久,以致下午、晚上精神好,當然到了該睡的時間就睡不著了。因此調整或縮短午睡的時間,下午增加一些消耗體力的遊戲活動等,或可幫助晚上的入睡。
1、 睡的太少:因個別差異,每個人對睡眠時間的需求不同,有些家長擔心孩子睡的時間少於8-10個小時,會精神不夠,體力不濟。
除了生理因素可請教醫生,或排除環境中干擾睡眠的因素(太吵,光線太亮、溫度太高或太低、寢具不舒適等)外,只要孩子活動力強、精神好,就無大礙。
2、 睡不安穩:會不斷翻身、踢被子、或磨牙的情形。同樣先了解是否有身體不適、環境中有否干擾睡眠的因素,心理、情緒上的不穩定,奶嘴或安心被不在身邊。了解原因,請醫生做檢查,解除壓力,滿足其所需,才能有所改善。
通常睡不穩的情形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
3、 做惡夢:幼兒偶有做惡夢的經驗,可能的原因包括身體不適、擔心害怕心理壓力等。
遇到這種情形,父母最好抱抱他、安慰他,讓他知道夢中的事物不是真實的,父母會保護他,增加他的安全感。
平時則要注意不要隨意嚇他:「再不聽話,虎姑婆就會來抓你或大野狼就會來把你吃掉。」引起幼兒的害怕。另外,找適當的時機和孩子討論他的夢境,以了解會形成惡夢的原因。
培養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
嬰兒期:
1、 要讓嬰兒睡的安穩,吃飽、換過乾淨的尿布、不要穿的太多、輕柔舒適的寢具、適宜的室溫、不太吵雜的環境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2、 睡前不要太過逗弄嬰兒,使他過度興奮而難以入眠。也不要讓他受到驚嚇,使其夜裡會無緣無故的哭泣。
幼兒期:
也就是藉著時間養成他們規律的睡眠習慣:定時上床、定時起床,形成其生理時鐘。
1、晚上不要做太過興奮或活動量大的活動,目前因雙薪家庭的增多,親子接觸時間較少,為了增進親子感情,而將晚上的時間都陪著孩子玩,因而使孩子情緒過度興奮而睡不著,或有睡到半夜會哭叫的情形。
若有上述的情形,要拍拍他,溫和的安慰他,使他安靜下來,再陪他一會兒,等其再度入睡,再離開。
2、睡覺前能有一小段輕鬆的時間作為睡前的準備,譬如說先去上個廁所、刷牙、換睡衣,放段柔和的音樂、說段床邊故事、抱著心愛的玩偶或他的安心被(枕頭、毯子)一起上床(不必擔心孩子對安心被的過於依賴,一項長期的研究顯示,需要有安心被才能安穩入睡的孩子長大後和其他年幼時沒有安心被的孩子一樣獨立、有自信)。
父母親幫孩子蓋好被子或圍好肚圍,親親小臉,說聲晚安,再加上一句「我愛你」,再關燈或留盞小燈(對怕黑的孩子),使孩子安心入睡。
3、不要讓孩子有被逼或催促上床睡覺的感覺。
睡覺應是帶著愉快、輕鬆的感覺入眠。所以到了該睡覺的時間,父母親也以較輕鬆的態度牽著小手或抱他上床去睡。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家人都能就寢,或至少兄弟姊妹是同時就寢,或家人配合進行靜態的活動。讓他有公平、我不是孤單的感覺,及較安靜的入睡環境。
偶而家中有一些事會延遲家人就寢的時間,不必刻意要求孩子一定要準時上床睡覺,因為他會有好奇心,會擔心他去睡覺後看不到家人在做什麼或他想要參予的活動而未參予到,因而藉故拖延、吵鬧,不肯睡覺。
4、如果他實在睡不著,不要硬逼著他去睡。他可以自己(不要人陪)再看看書或玩一會兒玩具,以不吵到別人為原則,累了自然就會去睡。
5、若已養成晚睡的習慣,父母就要以耐心及堅定的態度,漸漸改變。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062&prev=1413&next=856&l=f&fid=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