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嬰兒需要自己的房間睡自己的床!!
***********************************************************************
告別睡眠惡習,寶寶一覺天亮
初為為人母的你,常為了家中寶寶睡覺時磨牙、吸手指頭、尿床等問題而感困擾嗎?其實這些「症狀」都是可以控制治療的。現在我們將針對這些「症狀」提出解決治療之道,讓寶寶安睡,媽咪安心!
公園裡,婆婆媽媽們常常聊天的話之一,就是「你們家的孩子,頭圓滾滾的真漂亮,到底是怎麼照顧的?」這時,得意的阿嬤或媽媽就開始了她們的育嬰之道...... 其實,頭形依種族、遺傳而異,不必刻意強求或去塑造,只要不偏不扁,就是漂漂的頭了。 剛出生的小寶寶,頭總是尖尖長長的,這是因為頭在經過媽媽產道時,受到強烈的擠壓所致,通常在15天以內,就會變圓變漂亮。 有時候,因為擠壓得太厲害,或是生產時醫師需要產鉗幫助順產,頭部還會出現腫塊,裡頭有的是積水,有的是血塊,這些都是正常的,俗稱為「產瘤」。快則二、三天,慢則三、四月就會自然消失,不需要治療。讓孩子側臥在無產瘤的那一邊,冰敷以使腫脹減少,兩天後再開始熱敷,以加速產瘤吸收消失,千萬別去搓揉、切開或抽水。 | ||||||||||||||||||||||||||||||||||||||||
1.頭好壯壯頭部約佔嬰兒全身表面積三分之一,與身體其他部分比起來,比例相當大,又因為頭髮很少,因此前額顯得特別的突出。對新生兒而言,他們的頭顱骨還未完全閉合,可塑性很高,如果維持一個方向睡覺,或是墊上硬硬的枕頭,如綠豆枕、砂枕等,久而久之,頭就會變形。 例如,長時間仰臥的孩子頭形會變扁,長期側躺則容易使頭形變歪,讓寶寶俯臥在柔軟的表面上,他的臉則會陷進去而變形。 要避免「扁頭」或「歪偏」,唯有經常為孩子翻翻身,改變一下睡姿,才能讓孩子的頭「滾的過雞蛋」(一種民間風俗)。 此外,要注意當孩子左右側躺時,不要把孩子的耳輪擠壓的不成形,以免耳輪折疊變形,造成日後孩子面容上的困擾。 切記,如果孩子有某些原因不能俯臥,千萬不要為了要給孩子一個漂亮的腦袋而鋌而走險。 同樣的,對於喜歡並習慣與父母同睡的幼兒,父母可以嘗試帶他至傢俱店選一張合適的幼兒床,讓他了解這張床是屬於他的,使其產生歸屬及認同感。 | ||||||||||||||||||||||||||||||||||||||||
2.睡前吸手指頭您的孩子晚上睡覺時是不是要把手指頭放在嘴裡才能安然入睡?曾經有人對2650個幼兒做過調查,發現其中46%都有吸手指頭的習慣,男女孩之間沒有什麼顯著的差異,可見有這種習慣的孩子還不少。 其實,吸吮是人類天生的本能,嬰兒剛生下來的時候,靠著吸吮來攝取營養、解除饑餓,所以即使不是喝奶的時候,他們也會做出吸吮的動作。 有那麼一天,孩子會在不經意之中,發現了他們的大拇指很好用。因為吸吮大拇指的感覺很好,不知不覺中就染上了吸手指頭的習慣。於是,看電視、聽故事,或是站在一旁看著哥哥姐姐玩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把手指頭放進嘴裡。 有人認為太早斷奶是造成孩子吸手指頭的原因,也有人認為吸手指頭會造成暴牙,這兩種說法都沒有科學上的證據,通常暴牙是因為下顎形狀構造有問題的關係,而斷奶的早晚,與吸不吸手指頭並沒有相關。 當孩子漸漸長大,活動的花樣越來越多時,白天吸手指頭的習慣就會漸漸消失。一般而言,大約在三至五歲時,白天就不會再吸了,倒是晚上吸指頭的習慣會持續的久一點。 如果孩子臨睡前有吸手指頭的習慣,不必太擔心,等孩子一睡著,記得把手指頭從他嘴裡移出來,不要讓他吸一整晚,以免把指頭吸壞了;試著讓他抱著熊寶寶或是布娃娃睡,或是暫時給孩子安撫奶嘴吸,用這種取代的方法,慢慢地把孩子的習慣矯正過來。 一般而言,晚上吸指頭的習慣,只要在上小學之前能改掉的話,應該沒什麼大礙。但若是在白天也有,就得稍微留意一下,想想看是不是孩子的玩伴不夠多?很少和小朋友玩?或是因為大人家教嚴苛?媽媽生下弟弟妹妹受到冷落?還是無法適應幼稚園的團體生活等等因素,造成心理的不安所致。 不要為了矯正孩子的習慣,在他的手指頭上塗抹萬金油、胡椒粉等苦辣的東西,這樣做不會有具體的效果,反而會使孩子又哭又鬧。此外,吸手指頭是一種潛意識行為,不要因為求戒心切而去責罵孩子。 切記,要孩子戒掉吸手指頭的習慣並不比大人戒煙來得容,易需要相當的耐性才能如願。與其一味無理的制止小孩子吸指頭,還不如仔細探討其原因,好好謀求改善之道。 | ||||||||||||||||||||||||||||||||||||||||
3.孩子尿床怎麼辦?尿床是一樁令人頭痛的問題,有的父母為了孩子尿床而煩惱不已。其實,尿床在孩子成長過程是最自然不過的,沒有一個小孩不經歷過尿床的階段,所不同的只在於尿床的程度輕微或厲害而已。五歲孩子夜裡尿床並不是稀奇事,因為什麼時候可以遠離尿布而不尿床,可說因人而異。根據統計,五歲孩子的尿床發生率約為10%,七歲約為6%,到了十四歲還有2%左右。 尿床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數屬於原發性,也就是說泌尿系統功能是正常的,控制排尿的神經系統也沒有損害,泌尿學家就發現,膀胱容量較小是小孩尿床的主要原因。 另外有所謂的續發性尿床,就是小孩本已不尿床了,但過了幾個月之後又突然開始尿床,這時就需要好好探討原因,這種小孩往往會有泌尿系統感染或控制排尿的神經系統異常。 對於正常的孩子,滿一歲半到二歲半時,是訓練拿掉尿片及使用便盆的適當時間。到了足四歲,正常的孩子在白天,尿片應該是乾乾的才對,等到白天不須包尿布六個月後,就可以訓練晚上睡覺時不再包尿片。 尿床的治療方式只有兩種:一是訓練,一是藥物。藥物的成功率有25%左右,往往停藥之後,尿床的現象會再出現,所以比較有效的治療還是經由膀胱訓練。 如果小孩膀胱容量是正常的,晚間就不要讓小孩喝太多的水,而且睡前一定要叫小孩上廁所;如果夜半尿濕了,早上可以請小孩幫忙換床單,經由行為改技巧及小孩主動的參與,尿床情況便可逐漸改善。 如果尿床的根本原因是膀胱容量太小,白天時我們就要訓練他的膀胱容量,也就是讓他儘量憋住尿,直到忍無可忍才上洗手間;夜裡則養成他半夜醒來上廁所的習慣。如果無效,就只好買尿床感應器來訓練改善了。 如果六歲以後仍常尿床、白天也會尿濕褲子,或是尿床情形好過一陣子,又再度尿床等情形時,就應該馬上請醫師檢查。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的經驗顯示,限制流質食品或半夜裡喚醒孩子,其實並不能完全幫助孩子的膀胱發育成熟。重要的是,不必在意孩子的尿床,更不要因為孩子尿床而處罰或羞辱他,有耐性的教導,有問題趕快找醫師,才是上策。 | ||||||||||||||||||||||||||||||||||||||||
4.睡相難看怎麼辦?小孩子睡覺的時候,容易動來動去,睡相十分難看。從這時期的小孩的生理狀況看來,這是很自然的事;相反地,要是小孩子乖乖地一動也不動地睡覺,那你才得擔心這種反常現象呢。 其實,睡相不好,有時正是孩子精力充沛的最佳寫照。從腦波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發覺,孩子睡覺時除了手腳、嘴唇會動之外,連眼球也會咕嚕咕嚕地轉,或者會微微張開,因此,孩子的身體翻來覆去,口中甚至還唸唸有詞,都是不足為奇的。 如果你在半夜起床,看到孩子踢被、睡相亂七八糟,甚至頭腳轉了180度時,都不要太訝異,倒是要注意不要讓他著涼了才是。 | ||||||||||||||||||||||||||||||||||||||||
5.睡覺磨牙怎麼辦?有不少小孩在睡覺時會磨牙,把牙齒磨的吱吱作響。磨牙動作是在「三叉神經」的支配下,咀嚼肌持續變縮形成的。根據研究指出,腸寄生蟲病,尤其是腸蛔蟲症、胃腸道的疾病、蛀牙,或者是臨睡前給小兒吃不好消化的食物、癲癇等,都會造成磨牙。再者,白天孩子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或情緒緊張等精神因素,也都會使大腦皮層功能失調而在睡覺時磨牙。 夜間磨牙孩子的發育很不利,一定要找出原因進行治療。還好,大部份的夜間磨牙是因為孩子的情緒過度緊張、興奮所致。因此,不要讓小孩在白天玩得太瘋、哭得太傷心或是受到驚嚇,磨牙就會自然消失。如果仍然沒有改善,那就必須帶去醫師那兒檢查檢查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因磨牙時間較長,大腦皮層已形成牢固的條件反射,因此雖然疾病已經治癒,但間磨牙的動作不會立即消失,必須有耐心才能看到效果。 總之,孩子睡眠的問題還真不少,如果真有問題,除了多涉獵一些這方面的常識之外,有問題的話,還是多請教自己的家庭醫師才是。 | ||||||||||||||||||||||||||||||||||||||||
一分鐘回顧
|
***********************************************************************
讓孩子睡飽、睡好有妙方
吃、睡幾乎是小嬰兒生活的全部,除了吃飽吃好之外,睡飽睡好更是重要,但小嬰兒常常還不會說話表達,其睡眠問題卻弄得父母們難以安眠,其實仍是有理可循的,只要詳細尋查,就可很容易找到原因,有效解決。
睡眠對一般人來說,是最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對於新添寶寶的現代父母而言,有時卻是夢魘一場,孩子睡不好,父母也會跟著變貓熊,如果白天還得上班,那更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了。 和睡眠有關的問題很多,小孩子也不例外,如:怕黑、半夜醒來、不易入睡、夜尿、夢遊症等,都是常見的問題。即使是正常的小孩,也常偶而發生睡眠問題,因此不足為奇。倒是人為性或生理上的原因,如:錯誤的訓練(常在床上處罰小孩)、孩子有腦部傷害或精神病等造成的睡眠障礙,就需要注意及預防。 | ||||||||||||||||||||
1.睡多久才正常?小孩子要睡多久才夠?這恐怕沒有一致的答案,因為每個孩子的睡眠時間都不盡相同,有的嬰兒一天睡到晚,有的很奇怪,只要睡一點點就夠了。平均而言,至三個月大的孩子一天總睡眠時間約15-16小時,是十足的「吃飽睡、睡飽吃」,除了吃奶就是睡覺;當嬰兒漸漸長大,睡眠時間少,滿一歲時約只需睡眠13.5小時,二歲時13小時,三歲時12小時,五歲時10-12小時,學齡兒童10小時,青春期則佔8-9小時,這些都包括一次或二次的午後小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小孩的睡眠時間比一般平均時數多,甚至午覺一睡可以睡上4小時,一直到四、五歲時仍然如此;有些小孩則似乎活力四射,晚上可以耗到2、3點才睡,弄得父母精疲力竭才肯罷休,這些情形端賴個別差異,只要沒有影響睡眠的潛在問題,根本上不能說是哪兒出了毛病。所以,不要在意孩子睡的多或少,弄清楚孩子的睡眠特質、規律才重要。 | ||||||||||||||||||||
2.孩子為什麼睡不好?有些父母會抱怨孩子睡不好,或是說睡不安穩,這個問題涉及層面較廣。一般而言,嬰兒時期如果睡眠不好,如:半夜醒來、不易入睡、夜哭等,不管是時常或偶而如此,都要認真地去找原因,想想是不是尿布濕了?餓了?腹絞痛?或是生病了等等問題,還是棉被太厚、衣服太多、太緊引起不適而睡不好?例如:平時早已習慣在某個時間把嬰兒置於嬰兒床上睡覺(有助於養成嬰兒固定的睡眠週期),一旦那天突然改放於臥床上,或是時間改變,孩子便容易產生恐懼、睡不安穩的情形。 等到一、二歲之後,睡不好則要考慮到是不是做惡夢?太興?恐懼(如怕黑)?父母不在身旁?尿床等等有關心理層面的原因,找出原因才能徹底解決孩子睡不好的問題。曾有學者指出,大部份嬰兒睡不好的問題,是出自於父母不當的期待、處置或限制,生理上的問題反而比較少,可見問題的解決關鍵在於照顧的人,而不是孩子出了什麼毛病。 | ||||||||||||||||||||
3.是不是「嬰兒腹疝痛」?不少小嬰兒從出生二、三週到滿三個月,每到下午或晚上,就經常無緣無故哭鬧,怎麼哄也沒用,常常把父母親嚇得抱著孩子往急診室跑。這種情形多半是一種稱為「嬰兒腹疝痛」的疾病所致,原因可能是小嬰兒的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尚未成熟之故。找不出理由的大聲啼哭,是這個毛病的特色。還好,這種病在孩子滿三個月之後就自然消失,而且只是一種暫時性的疼痛,並非什麼嚴重的徵象,更不至於引起什麼後遺症,不必擔心。所以,若遇到嬰兒突然放聲大哭時,先不要急著往醫院跑。仔細想想看孩子是不是餓了?尿濕了?不舒服了?遇是疲倦?無聊?寂寞?如果都不是時,就可能是腹疝痛了。 此外,可以試試一些感性的方法,例如:把小寶寶抱起來,靠在我們的肩上稍微搖一下,或抱著散步幾圈;也不妨播放些旋律明顯、有節奏的音樂,或讓他吸安撫奶嘴,效果相當不錯,值得嘗試。若試過各種辦法再不行,就要帶給醫師檢查看看。至於對付嬰兒腹疝痛,可考慮使用胃腸抗痙攣的藥。 | ||||||||||||||||||||
4.小兒夜間盜汗流汗既可排泄廢物、濕潤皮膚,又可調節體溫,是人體自然、正常的生理機能,更是健康的表現。流汗跟呼吸一樣,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不斷進行,白天時,孩子四處走動,且周遭空氣流通,汗液蒸發快而不自覺;到了晚上睡覺時,因為躺著不動,而小兒的皮膚散熱快,容易多汗,所以常常會發現他們睡得滿頭大汗、汗流浹背、甚至連衣服、床單都濕透了。這種情形正透露一種訊息,不是孩子的身體虛弱、盜汗,而是孩子的衣服太多太緊、棉被太厚,或是屋內的空氣不流通之故。所以,睡覺時會流汗是一種正常現象,與身體虛不虛無關。 | ||||||||||||||||||||
5.細心處理孩子的夜哭原來逢人便誇她兒子乖巧、夜裡總是一覺到天亮的李小姐,最近突然身體不適,問起她寶貝的近況,她卻嘆著氣說,「唉!最近不知怎麼搞的,那孩子夜裡常常哭鬧不停,既不是肚子餓,也沒發燒,摸摸肚子也沒有脹氣,放在搖籃也不是,抱著四處搖也沒效,忙了整個晚上,夫婦倆手忙腳亂,都不知如何是好了!」。她還說:好像從她帶孩子回娘家玩回來後開始的,弄得先生第二天上班無精打彩,她家事做不好,找遍了育兒書籍、看了醫生、問遍了左鄰右舍老經驗的媽媽們,也都探討不出正確的原因。 其實,哭原本是嬰孩表達需求的語言,也是孩子的權利。哭的原因有很多種,白天的哭泣,多可耐心地去了解孩子為什麼哭,但是換做是晚上,在疲倦的身子及甜蜜的美夢中,或許就沒有這份耐心了。 孩子夜哭的原因,有一半是肚子餓,其他如:身體不適、發燒、尿床、天氣悶熱......等等,都會引起夜哭。二、三個月大的孩子,夜哭最多的原因是肚子餓,抱起來便不會再哭,而且給他吃奶就立刻張口猛喝,這種哭泣,不必耽心什麼,吃奶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如果抱起來還是哭鬧不停,牛奶也不喝,尿布也沒濕,也沒發燒,就應立刻請醫生治療,可能是一些身體上的毛病造成。 | ||||||||||||||||||||
6.避免過度的刺激至於七、八個月的孩子,夜哭的原因則大都是由情緒、身心等因素所引起,如白天受到異於平常的刺激,導致夜裡驚醒而夜哭,前面提到李小姐的寶貝兒子,可能就是這種例子,因為連續二、三天的旅遊,運動量過多、生活作息改變等,常常帶給孩子過度的興奮,導致身心疲乏。此外,一般七、八個月大的孩子,每天最少要有一、二小時的戶外活動,所以抱著孩子到附近綠地或公園走走,或是讓孩子看看街上的汽車、行人,以及琳瑯滿目的商品,睡前再逗逗,他也都是讓他夜裡安睡的好方法。 總之,一丁點的事情也會使孩子發生夜哭的現象,但是只要我們詳細的尋查,可以發現原因多是極簡單,也是非常容易解決的,如果因為偷懶而任憑孩子哭泣,第二天孩子因睡眠不足,白天只好睡了又睡,到了夜晚又哭,萬一變成習慣就不易改正了! | ||||||||||||||||||||
7.仰睡或趴睡誰比較好?以傳統的習慣來說,東方人和歐洲人的嬰兒多採仰睡,而美國則以趴睡居多。一九九二年四月,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最好讓所有健康的嬰兒仰著睡,以減少嬰兒猝死的發生,但嬰兒若有呼吸困難、時常嘔吐的情形,則仍建議趴睡。這項宣佈在當時曾震驚所有的家長及醫師,因為長久以來,他們多讓孩子趴著睡。其實,仰睡或趴睡各有利弊,仰睡的嬰兒常因半夜嘔吐,東西倒流入氣管而導致窒息,或冬天寒冷因棉被悶住而發生意外。趴睡的嬰兒則因澳洲和紐西蘭醫師的報告,指出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會,比仰睡嬰兒3.5-5高倍,因此被認為不適合。 事實上,趴睡產生的問題關鍵所在,是房間的溫度和床具,澳洲和紐西蘭的冬天冷,住家又多缺乏中央暖氣系統,於是總在孩子身上裹著一層的羊毛衣物,使得嬰兒體溫過高,而體溫過高卻是造成嬰兒猝死症的原因之一;其次,蓋上厚重的棉被,如果不小心覆蓋到嬰兒的頻面,將增加窒息的機會。 基於這種原因,後來美國兒童衛生部研究院的專家們,認為不需要積極宣導孩子改趴睡為仰睡,倒是提醒家長,當嬰兒趴睡時,不要裹著太厚的衣物,而且不可趴睡在很軟的床具、床墊,或是墊以軟枕頭,以免嬰兒趴睡時轉頭困難而發生意外。 台灣大部份的嬰兒均是仰睡,但嬰兒的猝死率根據研究,是千分之一左右、與美國的千分之一點五相近(台灣每年新生兒人數是三十萬至三十五萬人,發生猝死的總數大約在300到350左右。) 總之,趴睡可能與嬰兒猝死有點關連,但不是絕對的因素。仰睡趴睡可以自己選擇,不必固執於某一種睡姿,有時也不妨來個側睡,這樣,小寶寶的臉形才不致太變形。 | ||||||||||||||||||||
8.小兒睡姿注意事項不過,有幾點注意事項應該謹記在心:
| ||||||||||||||||||||
9.小兒睡眠問題多多一個稀鬆平常的睡眠,看來門道還真不少,除了上述的一些問題之外,比較不常見、但卻會令家長不知如何是好的睡眠問題還很多,如:做惡夢、夜驚、夢遊症、夜間甩頭等。最後將這些兒童常見的睡眠問題整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