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保健孩子腸胃


保健孩子腸胃三寶
作者:陳珮雯  出處:親子天下13



孩子常脹氣、胃口不佳、愛挑食,不用藥也能保健孩子的腸胃。
孩子常脹氣、胃口不佳、愛挑食,不用藥也能保健孩子的腸胃。益生菌、酵素及陳皮是中、西醫師及營養師公認的腸胃保健三寶:
益生菌:雖然益生菌能否改善過敏在醫界仍有爭議,不過醫生對於益生菌為腸道帶來好菌的整腸功能,皆持肯定態度。只是不同的菌種有不同的作用,家長在選擇時,可先問清楚菌種是否有調整腸胃消化的功能。
酵素:老祖母的時代就懂得使用酵素來保健胃部,如中醫焦三仙中的其中一味「神麯」,即是用六種穀物天然發酵而成。一旦食物經過發酵即帶有能保養腸胃的益菌,是古時用來開脾健胃的天然處方。而現代,在市面上可買到各種酵素食品,不過在購買時,醫生建議,不要選用單一水果酵素,而要以綜合消化酵素產品為主。
陳皮:可以單吃陳皮乾,也可入菜。一般用於腸胃氣滯所引起的胃部、腹部悶脹、疼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另外,醫生提醒家長,要孩子腸胃健康,最好別讓他吃太多糖。含糖飲料、糖果、巧克力吃太多,時間久了會破壞腸胃功能。





營養師的私房開胃菜
作者:陳珮雯  出處:親子天下13


夏季天氣炎熱,如何讓不愛吃的孩子胃口大開?有兩個孩子的台大營養師陳燕慈,針對挑食的孩子進行營養諮詢時,都會建議飯桌上至少要有一樣下飯的開胃菜……
有兩個孩子的台大營養師陳燕慈,針對挑食的孩子進行營養諮詢時,都會建議飯桌上至少要有一樣下飯的開胃菜:
涼拌小黃瓜或大黃瓜:以醋、糖、少許鹽簡單醃漬即可
醋蘿蔔:少許鹽、糖、醋,也可加蒜末醃漬
鹹橄欖燉肉:將鹹橄欖切碎,與豬絞肉拌勻,放電鍋蒸即可。鹹橄欖也可以紫蘇梅、陳皮梅替代來變換口味。
想讓孩子長肉,陳燕慈也推薦一道適合夏季的營養食譜:
水果沙拉蛋捲:將馬鈴薯泥與木瓜、蘋果等水果拌勻,鋪在煎好的蛋皮上,並將蛋皮捲起,即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營養主食。馬鈴薯泥也可以山藥泥、地瓜泥、芋泥來替代變換口味。






********************************************************************************

配合寶寶腸胃道發展,營養吸收百分百









******************************************************************************

亂餵馬鈴薯泥… 寶寶差點胃結石


 作者: 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0月18日 上午2:24

四個月以下嬰兒餵食馬鈴薯泥得小心,長庚醫院研究報告顯示,過早餵食,可能會造成胃及十二指腸阻塞。

林口長庚兒童肝膽腸胃科主任趙舜卿發表在美國《兒科與新生兒》期刊(Pediatrics & Neonatology)的研究,分析了三名不滿四個月嬰兒腸阻塞案例,發現他們在病發前都被餵食過馬鈴薯泥。

一名剛開始吃副食品的三個月大女嬰,看到祖父吃速食,女嬰一副嘴饞模樣,祖父順手剝了薯條外皮,抓了剩下馬鈴薯泥給寶寶吃,不久女嬰就嘔吐、腹脹並哭鬧。三日後情況仍未改善,就醫照X光才發現,女嬰胃中有類似結石的物質。醫師用內視鏡幫她移除後,住院兩日才出院。

趙舜卿表示,成人食用的馬鈴薯泥,對嬰兒而言,可能都不夠軟爛、磨成泥狀顆粒也不夠細,四個月以下嬰兒的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難以消化顆粒太大的馬鈴薯泥,就易產生類似結石沉積,這些塊狀物體會阻塞腸道、胃。他建議家長在新生兒六個月後再餵食馬鈴薯。

博仁醫院小兒科醫師毛心潔表示,最好不要餵食四個月內的新生兒副食品,四個月以上嬰兒吃副食品應單純化,就是一次只食用一種食物,待無異狀後,下次進食再給予另一種食物。

此外毛心潔也建議,一歲前的新生兒應避免碰觸蜂蜜、牛乳及蛋白等易出現過敏反應的食物。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7865&prev=17907&next=17797&l=f&fid=28







********************************************************************************

嬰幼兒保「胃」戰! .

媽咪寶貝 9月號 NO.147 採訪撰文/林嬪嬙 企畫編輯/吳慧敏 諮詢/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江椿彬醫師 插畫/日光路 模特兒/淘氣寶貝陽陽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寶寶怎麼肚子總是脹得鼓鼓的,喝奶後常會吐奶、溢奶,是不是胃不好?到底該不該看醫生?嬰幼兒的胃和大人有什麼不同?有那些跟胃有關的疾病是家長們要特別留意的?照顧上需要注意那些事項呢? 寶寶的胃和大人不一樣!? 

胃是一個囊袋,上端接食道,下端接十二指腸,有兩個控制開關,分別是賁門和幽門。而嬰幼兒與大人的胃有什麼不一樣呢?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江椿彬表示,嬰幼兒的胃和大人的構造差不多,只是成熟度不同。

主要差異包括: 
1容量的差異:相較於成人,嬰幼兒的胃容量比較小,剛出生嬰兒約只有10~20c.c.的容量,隨著成長會越來越大,出生一個月時約有90~120c.c.,奶量明顯增加。 
2排空速度的差異:寶寶胃的排空速度較慢,大約要到出生6~8個月後,才漸漸和大人相似。等到大一點開始吃副食品後,如果吃太多高熱量、高油脂食物,會減慢胃排空的速度。 至於消化能力方面,江椿彬醫師表示,胃會分泌胃酸幫助消化,胎兒早在媽咪懷孕第11周就已經有分泌胃酸的胃壁細胞;第19周即具有分泌胃酸的能力;胃蛋白酶及脂肪酶分別在懷孕第21周及25周也已經開始具備,所以出生的寶寶喝母乳或嬰兒配方奶,消化能力都不會有問題。 

3大常見嬰幼兒胃部疾病 主要可分為嘔吐、脹以及疼痛三種情形做說明: 
1嘔吐 嘔吐又分為溢奶和吐奶。 

溢奶 奶漬從食道內或胃部不自主流到口腔外,就是溢奶。此情形也會發生在沒有任何動作的熟睡嬰兒,寶寶出生到幾個月都會發生溢奶,是屬於正常現象,主要因為嬰兒食道的下括約肌還未成熟所造成,等寶寶的括約肌漸漸成熟,長度也夠後,就不會有溢奶現象。 家長只要注意寶寶體重和生長曲線都在正常範圍,並注意不要讓溢出的奶嗆到,多不需特別擔心,而在照顧上建議可以改變餵奶方式,例如將一次的奶量分成三段慢慢餵,每喝一段奶就幫寶寶拍背打嗝,讓空氣順利排出,可減少溢奶情形。 假如隨年紀增加,溢奶情形未改善,甚至會吐奶,就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必須就醫檢查。 

吐奶 喝下去的奶在胃裡頭被強而有力的力量推擠而排出,就會發生吐奶,一般嬰兒吐奶分兩個部分: 
(1)與腸胃道相關的嘔吐:如果是和腸胃道相關的吐奶,寶寶可能吃東西後會吐,不吃東西不太會吐,這時候家長要注意嘔吐物是否帶有黃綠色,如果有,表示含有膽汁,必須懷疑是膽管與十二指腸銜接處以下的部分有阻塞的問題,才會在吐出物中發現膽汁,所以觀察嘔吐物顏色是很重要的指標。 與胃相關的疾病包括:急性胃腸炎、胃食道逆流、幽門肥厚等,幽門肥厚多在出生34週開始出現明顯嘔吐症狀,而且嘔吐的情形會以噴射狀吐出,且越來越嚴重。
 (2)與腸胃道無關的嘔吐:即使不吃東西也會吐,這部分要特別觀察,可能的問題包括: *感染型疾病:如急性咽喉炎、尿道炎都可能出現嘔吐,敗血症也會有嘔吐情形,而腦膜炎、腦炎則因為腦壓增加,也會以嘔吐做表現。

 *外傷:寶寶在成長中跌跌撞撞,一不小心撞到頭,可能因為受傷造成腦壓升高,也會出現嘔吐,即使不吃東西也會吐。
 *代謝性疾病:機率很小,包括腎上性腺異常、腎小管酸中毒等,但是有問題時也要有所懷疑。 
*腦瘤:是家長最害怕的,腦瘤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只以嘔吐做表現,等腦瘤長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走路無法平衡等行為改變的問題,所以很難在初期被診斷出來。 2脹氣 脹氣是門診中最常見到的,常有家長因為孩子脹氣而就診,寶寶喝奶肚子就脹,一定是有問題嗎?江椿彬醫師表示,嬰幼兒由於結構和大人不大一樣,他們是用肚子呼吸,所以我們會發現寶寶肋骨下端會稍為翹起,覺得肚子鼓鼓的,這其實是正常的形狀。假如真的肚子脹,則要考慮幾個部分:
 (1)腹部裡頭有肝、脾、腎臟等實質器官,由於寶寶身體小,所以相對於大人,器官比率上看起來是比較大的,檢查時如果在肋骨下緣1~2公分處摸到肝臟,都算是正常的。
 (2)肚子裡頭的中空器官,包括:胃、大小腸,都會有空氣存在,可能會造成腸道的擴張或脹氣。
 (3)腫瘤。
 (4)腹中有腹水。
 (5)胸部有病變而往下壓到肚子,肚子看起來也會比較大。 
(6)奶瓶、奶嘴也會造成脹氣 臨床上遇到因為脹氣就醫的孩子,發現多半本身就比較愛哭,這時候會提醒家長,只要孩子往上會打嗝,往下會放屁,多沒有太大問題。

不過在照顧過程中,要提醒媽咪們留意幾個比較會造成脹氣的細節:
 (1) 用瓶子餵奶容易脹氣:餵母奶的媽咪會發現,寶寶吸乳房時,一定要含的好才能吸的到,所以不大會有太多空氣吸入。若是餵配方奶,使用的奶瓶、奶嘴多會有換氣孔設計,當寶寶吸第一口奶時,就已經有空氣跟著進入。
 (2) 奶嘴洞大小也與脹氣有關:奶嘴洞的大小也關係著寶寶是否容易脹氣,如果洞太小,必須用力吸,空氣進去就多;奶嘴洞太大,寶寶吸的快,一樣會吸入大量空氣。有時奶嘴用太久,一吸就容易扁掉,所以寶寶會使勁吸,也就吸入很多空氣。 

預防脹氣,4點提供媽咪們參考 
1盡可能親自哺餵母乳,以有效降低脹氣的發生。 
2如果使用奶瓶、奶嘴,要選擇適當的奶嘴洞。 
3喝奶後記得要幫寶寶拍背以順利將氣嗝出。
4適度按摩可改善脹氣,作法是將雙手延著寶寶肚臍周圍,採順時鐘方向貼著輕輕按摩。 


3疼痛 
嬰幼兒表達能力不足,通常只會用哭鬧表現,醫師無法從問診中得知寶寶有疼痛或不舒服,所以多半只能看寶寶的身體語言。如果是消化不良,吃完東西會脹痛不舒服,但是排便或排氣後就會改善;假如是腸胃炎也會痛,不過會伴隨嘔吐、腹瀉等症狀。 

江椿彬醫師特別提醒家長要小心的是陣發性的疼痛,就像媽媽產前陣痛一樣,可能痛個幾分鐘就不痛,沒多久又開始痛,這種規則間斷性的哭鬧或腹痛要懷疑可能是腸套疊引起,尤其之後又開始嘔吐,一定要趕快就醫,並且提醒醫師有腸套疊的可能,因為這些特徵不見得會在門診中表現。 嬰兒期的胃食道逆流多屬於生理現象。 

寶寶容易胃食道逆流!? 嬰兒期的胃食道逆流多屬於生理現象,多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漸漸改善,其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食道下括約肌、腸胃蠕動及排空有問題都會造成胃食道逆流,其中下食道括約肌無力、鬆弛是造成胃食道逆流最主要因素。 

食道下括約肌在平時是呈現收縮狀態,食物下去時才會打開,到胃部時又會關閉,當胃在蠕動時,也可能往上從食道出來,這時候如果括約肌的張力不夠,就可能讓食物往上逆流到食道,就是所謂的胃食道逆流。 

媽咪會發現出生寶寶原本沒什麼問題,但是等大一點,可能出生一個月開始很容易嘔吐,等到3、4個月時更是明顯,因為寶寶活動量越來越多,只要腹部一用力就容易吐,或邊喝邊溢奶、吐奶,甚至已經睡幾個小時醒來,還是可能會吐奶。 

 餐餐吐,小心幽門肥厚 家長要特別觀察孩子吐奶時如果呈噴射狀,而且每餐都吐,就要檢查是否幽門肥厚所造成,如果確定就要開刀治療。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因為胃酸跟著食物跑到食道,而引起食道炎,甚至食道灼傷,這時候寶寶食慾會變差,吃幾口就不想再吃,嚴重會造成營養不良、體重不增、生長遲滯或上消化道出血而引起貧血,影響到孩子的生長。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嘔吐過程要小心避免嗆到氣管,引起細支氣管發炎甚至肺炎。

此外,胃食道逆流的新生兒也可能有突發性呼吸中止情形,要特別留意。寶寶胃食道逆流大部分會在出生六個月後慢慢改善,因為這時候已開始吃副食品,食物比配方奶來得濃、稠,加上食道肌肉漸漸成熟,食物逆流的情形會減少。根據統計發現,85%的寶寶胃食道逆流會在一歲半後消失。 應用一些照顧上的技巧,減少胃食道逆流等問題。 

輕微胃食道逆流,家長怎麼做 輕微胃食道逆流,不是每餐都會吐,建議媽咪可在餵奶後調整姿勢以幫助改善,包括餵奶後採取直立抱10~15分鐘,幫助寶寶將乳汁留在胃裡避免逆流;或喝奶後抱起來拍背以幫助排氣;睡覺時採右側躺的睡姿,可以加速胃的排空;也可以採少量多餐方式餵食;而選擇配方奶可考慮用防溢奶的奶粉(改變碳水化合物使牛奶變得較濃稠,降低嘔吐機會)。 

此外,國外有研究發現,寶寶採取趴睡,胃排空速度較快,不過此法並不建議,因為會增加猝死風險。 家長依照上述這些方法都無法得到改善,還是要請醫師診治,很多家長特別容易緊張,其實大部分的寶寶胃食道逆流多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大一點自然會好,不會有太大問題,最重要是有幾個觀察重點: 

1孩子體重是否正常發展?如果長得很好,不見得要做特別的治療。 

2假如已造成照顧者的困擾,就要考慮做些處置,因為現代人生得少,每個孩子都是寶,媽媽在育兒過程必須承擔家人或長輩給予的壓力,如果因為孩子嘔吐不適等問題已造成媽咪的困擾,可以採藥物治療加以緩解。 

3出現其他併發症,例如因為胃食道逆流造成消化道出血、貧血而導致營養不良、生長遲滯,或出現肺部問題(如:細支氣管炎、氣喘)等,必須進一步治療。 

寶寶的胃需要特別保養嗎? 有些媽咪會問,寶寶是否要加強胃的保養?要吃保健食品嗎?嬰幼兒飲食有許多限制,在消化酵素分泌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器官就是胰臟,胰臟會分泌酵素幫助分解食物,但是要等到一定年紀,才會具備這些酵素,而新生兒由於分泌的酵素不夠,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之外,很難去吸收其他營養,所以根本不需要,也沒辦法幫寶寶的胃做額外的保健,只能應用一些照顧上的技巧,減少胃食道逆流等問題。 

寶寶器官發育還未成熟,包括胃也是一樣,所以會有一些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要過度緊張,稍微吐奶、脹氣就立刻看醫生,如果能有正確的認知,對許多狀況可以做初步的分辨,知道哪些異常必須就醫,就能在照顧過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擔憂,讓寶寶健康順利成長!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6285&prev=16377&next=16217&l=f&fid=28






*********************************************************************************

腹瀉或腸胃炎寶寶,怎麼吃?


丁綺文
執筆/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 丁綺文
您養過寵物嗎?當小動物胃腸不好、拉肚子的時候,即使看到平日喜歡的食物,它也興味索然,寧可接受單純一點的食物,讓腸胃休息一下,人類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腸胃差吃藥是其次,飲食調配正確才是復元的關鍵。可見,在腸胃不適的「非常時期」,需要「非常飲食」乃是動物求生本能。

六歲以下嬰幼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免疫系統也尚未茁壯,發生腹瀉機率高,恢復慢,倘若處理不善,還會衍生慢性腹瀉,及長期吸收不良的問題,後遺症很多。因此快速止瀉,並供給營養,促進恢復正是治療的原則。

腹瀉寶寶的飲食如此重要,但卻「變數」太多,深具挑戰性。為什麼呢?第一個變數是寶寶的年齡。腸道的發育隨年齡改變,所以正常的嬰兒初生時只能哺乳,四個月以上可添副食品,一歲以上才能消受固體食物,這是因為腸胃吞嚥能力、腸壁結構及消化酵素逐漸發育才能配合的原故。第二個變數,來自腹瀉的影響。不同病因攻擊目標和致病機轉不同,腸胃道損傷的部位和程度有異。胃炎、小腸炎和大腸炎臨床表現不一樣,腹瀉狀況亦不同,當然飲食內容也需因應變數作調整。

因此可知,治療腹瀉嬰兒的飲食,受制於先天發育及後天損傷的諸多變數,既要受損的腸胃吸收,又不能刺激造成二度傷害,還需兼顧供給營養,好讓病兒恢復體力並且修補腸道損傷,這麼多目標,要想畢其功於一役,是多麼需要講究技巧。

一、為什麼腹瀉的時候,需要特別的飲食?

人體消化道從口腔、賁門、幽門一路到肛門,分解食物和吸收營養的重頭戲是介於幽門和肛門之間的這一段,即小腸和大腸。分解食物靠酵素,小腸中備有各種分解蛋白質、脂肪和醣類的消化酵素,包括蛋白酵素、乳糖酵素、雙糖酵素等,這些酵素部分由胰臟分泌的消化液伴著膽汁一起送進腸腔,部分消化酵素埋在小腸表面的黏膜層細胞間。

小腸黏膜層如地毯一般鋪在腸壁上,無數的小腸絨毛,就如地毯的毛纖維增加小腸消化和吸收的面積。有些人說自己一吃就胖,有可能這類的人吸收面積特別大,如同鋪有一張長毛地毯,相反的,有人怎麼吃都不長肉,俗語說『瘦田會吸水』,有可能這個人小腸的地毯是短毛的,或者是因為嬰兒早期曾經長期腸胃炎,讓地毯破損掉毛,一直沒有修補好所致。

當腹瀉發生的時候,病毒或細菌等破壞腸黏膜,絨毛如被狂風暴雨沖刷,表皮細胞剝落,消化吸收的能力大減,食物混合腸液快速排出,糞便水份和次數增加,有時帶有黏液,甚至血絲。此時受創最重的就是小腸絨毛頂端,正是乳糖酵素聚集存在的部位。因此嬰兒腹瀉的時候,無法吸收乳糖,也就不能消化一般嬰兒奶粉,必須改用不含乳糖的『醫瀉配方』奶粉,或澱粉為主的米漿。

所謂醫瀉配方奶粉,又叫止瀉奶粉,其實不含止瀉藥物,而是將一般奶粉精緻化,採用水解蛋白質或黃豆蛋白,醣分改用麥芽糖糊精取代乳糖,因此營養價值等同一般配方,且不刺激腸黏膜,食品科技的進步,無疑帶來更好的處理方法。我認為應該丟棄以往採用稀釋奶水的方式,家中應常備醫瀉配方,只要軟便就立即換用止瀉奶粉,有時根本不必吃藥就好了。

腸胃生理學也告訴我們,一歲以內嬰幼兒腸壁尚不完整,留有極小的小洞。如果太早接觸副食品,或是腸炎期間飲食不當,食物分子可能滲透小洞進入血中,日後造成食物過敏。尤其四個月下嬰兒更脆弱,腸炎拖得太久,黏膜層難以完全復原,將來變成吸收不良或經常拉肚子,俗稱「腸胃弱」的孩子。

二、如何從排便判斷合適的飲食

孩童身體組織的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因此腸胃炎造成發燒和水瀉之後很容易脫水,脫水的臨床症狀包括煩躁、心跳呼吸快、無精打彩。嬰兒腹瀉排瀉物中帶有大量鉀和碳酸氫根離子,所以不只需要補充水分,還需補充電解質。市售幼兒專用的電解質溶液,品牌及口味眾多,通常含鈉量低於生理食鹽水,葡萄糖濃度低於百分之二。補充電解質液比純水效果好。又省卻靜脈注射的麻煩,所以俗稱『口服點滴液』。

當嬰兒排出又水又酸的稀便,立即刺激包著尿布的小屁屁,變成紅臀族,此時可推斷小腸黏膜受損,肯定無法吸收乳糖,必須立即換用醫瀉配方奶粉。由於此類配方較普通奶粉精緻,因此可以立即完全換奶,不需漸進或稀釋。使用期直到孩子腹瀉停止,且停藥兩天,排便無異狀,再再一匙一匙漸進式的換回原來的配方奶粉,轉換時間大約一週。

至於排出黏液惡臭,甚至代有血絲的糞便,表示大腸已受破壞。通常是細菌感染,嚴重者有可能是痢疾或沙門氏菌,此時治療用藥比食物更重要。

有些父母過度嚴格,看到孩子排便稀軟,就禁東禁西,結果慢性腹瀉卻沒有改善,孩子的生長逐漸落後。需知復元也要營養和體力,適度的進食是必要的。飲食管制是為配合其他治療,不能單靠忌口禁食來止瀉。曾經有家長只餵稀飯米漿完全不補充奶粉和電解質,而導致孩血鈉過低發生痙攣。如今食品科技已十分發達,善用電解質液和醫瀉配方,確實使腹瀉併發症降低許多。

三、實用腹瀉治療指南:

1.出生至四個月嬰兒:

此時腸壁發育尚未完成,不宜進食容易過敏的食物。腸胃炎雖發生在消化道,但初生兒免疫力不足很容易擴及全身,造成敗血症等併發症,所以用藥重於食物調理。必須使用吸附作用的止瀉藥,吸收細菌毒素和刺激性的膽酸膽鹽,懷疑細菌感染宜用抗生素滅菌。飲食應暫時換用醫瀉配方,若有上吐下瀉,宜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和酸鹼失衡。

2.五個月至一歲嬰兒:

此時仍以奶品為主食,腹瀉應暫時禁用乳製品,包括蛋糕、冰淇淋和酸奶,以免乳糖無法吸收,越吃越拉,奶粉宜暫時換用醫瀉配方或以米漿加少許鹽分代用。若餵母奶不需改換。電解質液可以補充流失的養分,只要不嘔吐,寧可口服電解質液,比注射點滴更方便且安全。

3.二歲至六歲幼兒:

孩子平日已能適應成人的固體食物,所以腹瀉飲食選擇更多樣。原則是食用清爽不油膩的食物,澱粉質食品最容易接受,例如:稀飯、饅頭、麵條、吐司、馬鈴薯泥等,此外清蒸鮮魚、蘋果也合適。宜減少富含纖維質的青菜蘋果,以免刺激腸胃蠕動,增加排便。

藥物治療針對症狀處理,若有嘔吐症狀,需打止吐針配合口服胃黏膜保護劑,禁食不必超過十二小時,以免減低體力,此時期幼兒,若已開始上托兒所和幼稚園,腸胃炎宜暫停上學,以免傳染別人。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2690&prev=12691&next=12668&l=f&fid=28






********************************************************************************

寶寶腹瀉的飲食療法
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道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著涼等。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餵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使寶寶腹瀉。不論哪種原因的腹瀉,寶寶每日大便次數可達4、5次乃至十幾次,常伴有噁心、嘔吐、食欲下降或拒食的現象。寶寶腹瀉除要注意衣著保暖及藥物治療外,飲食調理也是很重要的。

寶寶腹瀉時的一般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防以防止低級脂肪酸刺激腸壁,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腸內食物發酵促使腸道蠕動增加。也就是說應該給寶寶以清淡飲食,以利於其腸道修復。

用母乳餵養的寶寶,腹瀉時不必停止餵奶,只需適當減少餵奶量,縮短餵奶時間,並延長餵奶間隔。此時。母親還應少食脂肪類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時每次餵奶前,母親可喝一大碗開水,稀釋母乳,有利於減輕寶寶腹瀉症狀。

對於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在腹瀉時,無論病情輕重,都不應添加新的輔助食品。病情較重時,還應暫時停止喂牛奶等主食。禁食時間一般爲6-8小時爲宜,最長不能超過12小時。禁食期間,可用胡蘿蔔湯、蘋果泥、米湯等來喂寶寶,以補充無機鹽及維生素,這些食物易於消化,能減輕腸胃的負擔。胡蘿蔔湯所含熱量較低,含脂肪也較低(僅0.2%),富含鹼性,含有果酸,有使大便成形、有吸附細菌和毒素的作用。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少,也富鹼性、含有果酸,其所含鞣酸又具有收斂的作用,所含的熱能、脂肪較低,這些均符合治療腹瀉的原則。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向各國推薦口服補液鹽,可以按其說明配成液體,根據寶寶的腹瀉情況分多次予以添加。只要注意充分補充水分,一般寶寶都可安全度過腹瀉期。

家長們應注意的是,如果寶寶腹瀉不太嚴重,只需飲食調整即可得到矯正。但如果寶寶腹瀉次數較多,或出現口唇乾燥、兩眼凹陷、面色發灰、尿量減少及皮膚失去彈性(即輕輕捏起寶寶腹部的皮膚,鬆手後很久不能復原)等現象時,顯示寶寶有脫水迹象,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2668&prev=12690&next=12666&l=f&fid=28






*******************************************************************************

【轉貼】寶寶小腸胃最難消化的10種食物        摘 要:
媽媽總是想讓寶寶品嘗各種味道的食物,這樣可以促進寶寶的味覺發育。
但是在品嘗的過程中,寶寶容易喜歡上 一些口味獨特的食物,你也許還不知道,有些食物是很不適合寶寶的小腸胃哦!最難消化的10種食物,快來看一下吧。

  • 油炸食品
像炸雞塊、炸薯條之類的油炸食物不可避免是富含油脂和高脂 肪的,而這兩種物質堆積在胃裏就會造成疾病。油脂在高溫 下會產生一種叫“丙烯酸”的物質,這種物質很難消化。美 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營養學家Tara Gidus說:“如果你已經患有胃腸炎等方面的疾病,那麼尤其要注意少吃多油、多脂的油炸食品,否則會引起一些不適症狀,比如反胃、腹瀉等。”
對策: 其實要滿足口腹之欲,放棄油炸也能獲得可口的感覺,比如想 獲得咯吱咯吱的享受,吃鹹味薯片肯定是不健康的,但是可 以尋找製作土豆片的其他方法,比如烘焙而不是油炸,或選擇吃 低脂或無脂食品,比如脆餅乾、空心的爆米花等。
  • 辛辣食物
紅辣椒或墨西哥胡椒能刺激食道的內壁,吃完後會有種令人討 厭的心痛,並且增加胃的負擔。即使你想加一些優酪乳油使 它變涼,你仍然能獲得同樣的刺激。而且,加上優酪乳油之類的 東西反而會遭受其他的副作用。
對策: 對於腸胃不好或是身體燥熱的人來說,如果實在拒絕不了辛辣 食物的誘惑,不妨選擇一些微辣的食品,少吃青、紅辣椒。
巧克力
大量食用巧克力不但會帶來多餘的熱量,而且遭受胃食管 反流病折磨的人,都經歷過食用巧克力後帶來的難受刺激。 這是因為巧克力會引起下食道括約肌的放鬆,使得胃酸回流,刺 激食道及咽部。
對策:在巧克力品種的選擇上,最好是黑巧克力。這是因 為,黑巧克力含有鈣、磷、鎂、鐵、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 礦物質,在所有巧克力中,它是含糖量和脂肪量最低的。此 外,黑巧克力還有降壓、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但是,再好的東 西也不能吃太多,每天最多只能吃兩小塊。
  • 柑橘汁
酸性飲料能夠刺激食道,使感覺神經受到刺激,刺激的部 位就會變得紅腫。如果你早晨起來後,第一件事就是喝下一 大杯柑橘汁,就會提高胃腸內的酸性。如果此時你喝的是含 有高濃度果糖的甜檸檬水,那就更要注意了,因為攝入過量的糖 會造成腹瀉。
對策:柑橘汁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適宜經常飲用,只要 選對飲用的時間就不用擔心刺激食道的問題了。飲用柑橘汁之類 酸果汁的最佳時間是隨餐,或者在兩餐之間。
  • 奶油馬鈴薯泥
馬鈴薯是低熱量、高蛋白、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 食品,被稱為理想的減肥食品。似乎沒有東西比一碗馬鈴薯 泥更受人們歡迎的了。這就是為什麼當提到所謂的“方便食 物”時,馬鈴薯泥總被列為榜首的原因。但加有奶油或乳酪 的馬鈴薯泥就沒有那麼想像中那麼好了。在美國,有3000~5000 萬乳糖不耐受的人,但是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就 不適合享用奶油馬鈴薯泥。這是因為,馬鈴薯泥裡加的牛奶、奶 油或乳酪,會讓你的胃很難受。
對策:最好不要購買外賣的馬鈴薯泥,自己在家完全可以 用新鮮的馬鈴薯,蒸或煮出不添加任何作料的純味馬鈴薯泥。
  • 生洋蔥
洋蔥、大蒜、韭菜裏面充滿了多種營養元素,它們對健康 大有裨益,比如保護心臟,但是它們也會導致腸胃不適,比 如脹氣、腹部絞痛等。但是通過烹飪似乎可以使引起腸胃不適的 營養混合物不起壞的作用。
對策:美國營養學專家瑪麗賴安建議,吃這些食物時可以 生熟混合的烹飪方法,這樣可以使你不僅能收穫健康,而且不用 遭受負面的影響。
  • 冰淇淋
沒有一種迅速的方法能測定你是不是乳糖不耐症,只有等你 坐下來吃一大碗的冰淇淋
才能知道。當你腹脹、腹部絞痛、脹氣時,這些身體的反應就 是告訴你要遠離這些富含乳製品的食物。像冰淇淋、冰棍、 冰冷飲料等生冷食物如果吃得過多,就會影響腸胃功能的正 常運轉,造成食物很難消化,容易損傷脾胃。吃的時候雖然 美味無窮,但之後卻會導致食欲下降,也會刺激脾胃,形成腹 脹、腹痛的惡性循環。
對策:如果你不想放棄涼爽的冰凍食品,那麼惟一的解決 辦法就是改吃無乳糖的冰凍食物,比如使用豆類、米粉煮成 的糊糊。但是即使你不是乳糖不耐症,冰淇淋裏面含有大量 脂肪,而脂肪在胃裏面滯留的時間比其他食物都長。因此生冷的 食物最好少吃或者不吃。
  • 豆類
豆類在引起消化不良方面可謂聲名狼藉。豆類所含的低聚 糖如水蘇糖和棉子糖,被腸道細菌發酵,能分解產生一些氣 體,進而引起打嗝、腸鳴、腹脹、腹痛等症狀。嚴重消化性 潰瘍病人不要食用豆製品,因為豆製品中嘌呤含量高,有促 進胃液分泌的作用。急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也不要食用 豆製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腸脹氣。
對策:以湯的形式烹飪豆類,對消化這類食物是有幫助的, 通過補充水分,有助於消化豆裏面含有的大量纖維,或者 延長烹飪時間。另外就是要逐漸把豆類食品增加到飲食中, 這樣會慢慢增加消化豆類所用的酶的需求,而不會出現副作用。
  • 花椰菜和高麗菜
花椰菜和高麗菜都是“十子花科”蔬菜中的佼佼者,不但 富含大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還有防癌、抗衰老的功效。
但即使富含膳食纖維和多種營養素,這些蔬菜也不能完全 相信是健康的。因為高纖維的蔬菜能幫助撐大你的胃容量,容易 導致腸胃內多餘的氣體累積。
對策: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在吃之前,將它們在 熱水中燙一下,使其變軟,這樣便可以使產生氣體的硫磺混合物 失去作用。這兩種蔬菜最適合涼拌和烹炒。

轉貼自  臉書  Babyfood 嬰幼兒食譜製作分享的網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441&prev=442&next=440&l=f&f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