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是什麼?
腸病毒確實奪走了不少小朋友的生命,但絕大部份的腸病毒感染,只是讓孩子一陣子不舒服,過去就好了。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腸病毒感染,以及危險的跡象是什麼。
「腸病毒」不是一種病毒,而是是一群病毒,包括將近七十種不同血清型的腸病毒。得了某一型腸病毒會產生具有抵抗力的抗體,下次就不怕這一型腸病毒;但是對其他型的腸病毒卻仍然沒有抵抗力,所以還有可能再得到其他型的腸病毒感染。
腸病毒確實奪走了不少小朋友的生命,但絕大部份的腸病毒感染,只是讓孩子一陣子不舒服,過去就好了。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腸病毒感染,以及危險的跡象是什麼。
「腸病毒」不是一種病毒,而是是一群病毒,包括將近七十種不同血清型的腸病毒。得了某一型腸病毒會產生具有抵抗力的抗體,下次就不怕這一型腸病毒;但是對其他型的腸病毒卻仍然沒有抵抗力,所以還有可能再得到其他型的腸病毒感染。
得了腸病毒感染會怎樣?
腸病毒的臨床表現多端,許多人感染了腸病毒沒什麼症狀,仍能產生免疫力,這是最好的狀況。較有特徵的腸病毒感染表現,則為咽峽炎和手足口病。
「咽峽炎」是在口腔深部的咽峽部位,先出現小水泡然後轉為小潰爛。因這裡的口腔黏膜受傷會引起吞嚥時疼痛,所以會不願意也不敢吃東西。厲害時口腔前面部位,包括舌頭、上顎等部位也會有潰瘍,而會流口水到嘴巴外。通常還會合併有發高燒。體溫會一下子上升至三十九、四十度,經過退燒處理後可能不久又燒上去。發燒時可能會有怕冷、發抖等現象,但一般而言,燒退下來時,活力、精神還不錯。發燒可能起起落落三至五天,嘴巴裡的潰瘍大約五至七天會自動癒合。在嘴巴有破洞時,硬或燙的食物暫時避免,涼又軟的食物最為適合,例如果凍、冰淇淋、布丁、運動飲料、果汁等等皆可。注意不要有脫水現象發生,過了這段期間就好了。少部份幾乎完全無法進食的孩子,若有脫水之虞,則只好打點滴,補充體液。嘴巴裡的潰瘍不必擦藥,既無實際幫忙,反而容易引起嘔吐,它們會自己癒合的。
「手足口病」就是嘴巴裡有咽峽炎的表現外,手掌、腳掌也出現一些直徑大約1-2毫米的水泡。水泡也可能出現於手腕、膝蓋、肛門附近。通常不痛不癢,水泡在五至七天後消退或偶會脫皮,但不會留疤。處理方法和咽峽炎相同,在發燒時溫水擦澡、睡冰枕或用退燒藥幫忙一下,吃涼又軟的食物。至於手腳等部位的小水泡就順其自然,不必擦藥,水泡會自行消失。
有危險性的腸病毒感染是什麼?
咽峽炎或手足口病其實並不可怕,較讓人擔心的是腸病毒引起的腦膜炎或腦炎。腦膜炎會發燒、頭痛、脖子僵硬。腸病毒引起的單純腦膜炎其實預後還不錯,三、五天就退燒,症狀改善,少有後遺症。真正要特別小心的是直接進入腦部引起的腦炎。一般腦炎除了發燒外,可能有一直想睡覺、反應遲鈍、煩躁、不安等症狀。第七十一型的腸病毒較可怕的是除了咽峽炎、手足口病外,若侵犯腦部是以腦幹為主,而此部位是我們的生命中樞,因此有時會在短時間內病情迅速惡化而來不及救治。因此,若孩子有咽峽炎或手足口病,或是接觸了腸病毒患者後出現發燒,而又有睡覺時肢體會頻繁的出現大抖動的情形,還是出現坐不穩、站不穩、走路顛顛倒倒時,應趕快就醫,密切觀察病情的接續發展。在醫院裡若發現病情持續惡化,出現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神智改變的現象時,會轉進加護病房,做進一步的處理。造成嚴重後果的腸病毒感染大部份是在三至五歲以下幼童,在發燒的前三至五天內發生。
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該如何預防?
腸病毒可自病人的口水、噴嚏、糞便散播出去。手不小心摸到被病毒污染的地方,再摸食物或放入嘴裡,就可能將病毒吃進體內;也可能因沒症狀的帶原者打個噴嚏而不知不覺中將病毒吸入體內。困難的是病毒看不到,帶原者自己都不知道體內有此病毒,所以防不勝防。只好在流行期間少去人多的地方,若知道誰得病了,將他儘可能隔離。此外多洗手,可以減少手上有腸病毒而吃入體內。
總而言之,腸病毒並不是那麼可怕,但是小朋友還是要多注意,盡量減少感染的機會。
*********************************************************************************
認識手足口症
一、致病源 感染腸病毒所導致,此類病毒有68種,可分為
小兒麻痺病毒→ 3種
A群克沙奇病毒→23種
B群克沙奇病毒→6種
伊柯病毒→32種
新型腸病毒→4種,68型~71型
二、傳染途徑 口─糞傳染,或口─口傳染(呼吸道傳染)。
三、症狀及病程 (一)流行季節為每年5-7月。
(二)絕大多數的患孩,在5~7天內會自行痊癒。
(三)出現手足口症患孩通常不發燒或微燒1~2天,有口腔潰瘍,手掌、腳掌、膝蓋、臀部出現小水泡等症狀。
(四)出現咽峽炎患孩則會高燒2~4天,喉嚨、口腔內有小水泡後潰瘍,導致口腔疼痛、流口水等症狀。
(五)其中腸病毒71型(嚴重型)所引起的手足口症有50%會高燒超過39°C,且會持續超過3天。
四、合併症 僅極少患孩會發生合併症;但感染腸病毒71型的患孩會出現的合併症,包括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肢體無力(類似小兒麻痺)、步履不穩、抽搐,甚至肺水腫導致死亡等。
五、護理指導 (一)由於口腔潰瘍,會影響患孩的餵食,為了補充患孩的體力及預防脫水,應鼓勵或勉強患孩進食,冰冷的食物亦可。
(二)為了避免傳染,家人(含患孩)應加強洗手,尤其是處理患孩的糞便之後及飯前;避免與患孩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如奶嘴、奶瓶、湯匙等)。
(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四)患孩發生合併症的確切因素,目前仍不清楚;不過,若患孩年齡小者,尤其是3歲以下或出現疹子5天內,出現以下任一症狀時,應儘速就醫:
·嗜睡 ·劇烈嘔吐 ·肢體無力 ·活動力減低
·抽搐 ·呼吸困難 ·發燒超過三天以上且超過39度
六、諮詢服務電話 (一)基隆院區:(02)2431-3131轉2700、2705(小兒科加護病房)。
(二)台北院區:(02)2713-5211轉3356、3357(小兒科加護病房)。
(三)林口院區:(03)328-1200轉8500、8501(小兒科加護病房)。
(四)嘉義院區:(05)362-1000轉2285、2781(小兒科加護病房)。
(五)高雄院區:(07)731-7123轉8601、8602(小兒科加護病房)。
本著作非經著作權人同意,不得轉載、翻印或轉售
著作權人: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 N448 16K 94.01
*****************************************************************************
預防腸病毒
酒精洗手無效
用力搓洗20秒才對
·
· 作者: 黃天如╱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6月5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腸病毒就是腸胃炎?病童會拉肚子?疾管局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腸病毒和腸胃炎兩者完全不相干,腸病毒也極少見拉肚子症狀。腸病毒目前沒有疫苗或特效藥,落實勤洗手等個人衛生,減少感染機率,才是防治的王道。
羅一鈞說,腸病毒有很多型別,今年流行的克沙奇A6型主要症狀為發燒、喉嚨痛、全身性大水泡、掉指甲等。克沙奇A6型導致重症及致死機率比腸病毒七十一型低,但不代表不會發生重症,兩歲以下幼兒抵抗力弱,尤應提高警覺。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腸病毒的傳染途徑包括飛沫、糞口以及接觸病人分泌物等,因此民眾一定要養成隨時把手洗乾淨的習慣,同時沒事也不要觸摸眼、鼻、口等黏膜部位。
要特別提醒的是,坊間含酒精的乾洗手液無法殺死腸病毒!要預防腸病毒,洗手時應以「內外夾弓大立腕」(手掌、手背、指縫、指背、大拇指、指尖、手腕)口訣,以肥皂至少搓揉手部廿秒,再以擦手紙擦乾,充分利用物理性作用,便可有效去除病毒。
幼兒、學童若出現腸病毒疑似症狀,務必請假在家休息,千萬不要為了「全勤獎」硬撐,把病毒傳染給更多小朋友。
而一旦病童有嗜睡、持續嘔吐、心跳加快、類似受驚嚇般全身肌肉抽搐等重症的前兆時,應該立刻送住大醫院進行治療,以免錯失救命的黃金時間。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345&next=20344&l=f&fid=6
*******************************************************************************
腸病毒群感染
壹、症狀及防治措施
*******************************************************************************
腸病毒群感染
一、臨床表徵 : 腸病毒群引起的疾病千變萬化,較常見的疾病有
@皰疹性咽峽炎 : 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6天。
|
多數病例輕微,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手足口病: 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及舌頭,其次 為軟顎、
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間,通常因口腔潰 瘍而無法進食,有些
需要住院給予點滴,病程為7-10天。
@流行性肋肌痛 : 特徵為胸部突發陣發性疼痛,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合併發燒、 頭痛及
短暫噁心、嘔吐和腹瀉,病程約一週。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 : 特徵為發燒、頭痛、喉嚨癬,懸雍垂和後咽壁有明頗白色病兆,持續
4-14天。
@發燒合併症 : 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些也會出現小水泡。
@急性心肌炎及心包膜炎 : 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
肺炎,按著會有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