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母乳哺育成功祕笈


母乳哺育成功祕笈

馬偕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 彭純芝醫師
 
  近年來推廣母乳哺育有成,很多父母都相當認同母乳的好處,知道這是上天賜給寶寶最好的禮物,也樂於身體力行。但母乳哺育率隨著寶寶一天一天的成長,曲線就往下走。「母乳哺餵」看似媽媽和寶寶的天生本領,這當中還是會遇到許多的問題或困難,讓媽媽放棄而屈就嬰兒配方奶,造成很多的寶寶仍無法持續得到母乳。母乳的重要性不需贅述,但如何能夠成功的開始哺餵且成功的持續哺餵,是許多媽媽不能不知的課題。


1. 成功的開始:
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寶寶出生的30分鐘內,讓寶寶趴在媽媽胸前,作皮膚對皮膚的親密接觸,讓寶寶在本能的反射下,尋找乳頭,進而協助寶寶含住乳房並吸吮。雖然此時媽媽大多尚未有乳汁,但有過此體驗的寶寶,後續的母乳哺育會較易成功。

2. 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越純越好:
在出生後肌膚接觸的奇妙體驗後,越早開始母乳哺餵越好。哺餵的次數越頻繁,媽媽的奶水分泌也會越多。不要擔心寶寶吃不飽而添加了嬰兒配方奶;因為如此,反而會讓寶寶減少對母乳的需求,進而導致媽媽的奶水分泌會更減少。一開始純母乳、直接哺餵是最好、最簡單的做法,因為不用去計算奶量,寶寶餓了就吃、吃到飽。當然,周遭的家人也該給媽媽最大的支持,讓媽媽無後顧之憂,全心全意哺餵。

3.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了解您寶寶的習性,視寶寶的需求哺餵,就是最好的原則。抓住寶寶餓的表現,讓他吃到滿足,不用煩惱該吃多少、多久該吃。這當中您必須瞭解什麼是寶寶餓的表現,當寶寶清醒時,開始有歪嘴尋到乳頭的表現,就是哺餵的最佳時刻。哭鬧時反而太餓了,不容易順順的喝奶。寶寶睡得好,一天尿尿 6、7 次,體重正常增加,則是哺餵成功的指標。

4. 技巧正確,輕鬆加分:
正確的吸吮時,寶寶的嘴巴張大含住大部分的乳暈,頭胸腹成一直線而無扭曲,約一秒一口的吸吮動作,伴隨後續的吞嚥動作。這方面可以藉由書籍圖片、或護理人員的諮商指導而得到正確的知識。初期使用過安撫奶嘴或是奶瓶餵食,因為此與母乳吸吮方式不同,會讓寶寶搞混了,應避免使用。記住,正確的含乳是成功哺餵的關鍵。

5. 順其自然,堅定信念: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可以持續哺餵至兩歲,不需刻意斷奶。前六個月純母乳哺育,之後則添加副食品,補充不足的營養素,並讓寶寶學習接受多樣的食物來源。母乳還是可以提供寶寶適當的營養與抗體保護。堅持信念,不輕易放棄,將是讓母乳哺育能持續的動力。







***********************************************************************

餵寶寶喝母乳 10大秘訣

更新日期:2008/12/22 09:28 uho編輯部
受到大陸「毒奶事件」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媽媽發現「天然的尚好」。母乳是寶寶最天然,最符合生理需要的食物,沒有任何一樣人工食物會比母乳更適合寶寶。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婦兒科吳淋禎護理長表示,很多媽媽都會擔心母乳的量沒有辦法應付寶寶的需求。其實,要增加奶水的分泌有10大秘訣,把握住10大秘訣,奶水一定會足夠。

一、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產檢及生產。像是有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認證核可的母嬰親善醫院,可提供一個順利哺餵母乳的環境。

二、出生後儘早肌膚接觸。出生後的最初1-2小時是出生寶寶頭幾天最清醒的時刻,也是寶寶和媽媽產生銘記的最佳時機,此刻與媽媽肌膚接觸可以激發媽媽的母愛及奶水分泌。

三、除了母乳還是母乳。健康足月的寶寶頭幾天的需求不多,即使是剛生產後的頭三天,媽媽的初乳就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了。

四、不限時間且經常的哺乳。只要寶寶想吃就應該餵奶,產後經常且不限制時間的餵奶可以刺激奶水的分泌,也可以避免隨之而來的乳房腫脹。

五、24小時親子同室。寶寶不但需要奶水,更需要父母陪伴所提供的溫暖及安全感,並減少寶寶院內感染的機會。

六、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吃到奶水。寶寶在吸吮乳房時必須含住乳頭和大部份的乳暈,下巴貼緊乳房,如此才可以有效吸吮奶水。

七、吸一邊乳房後,再餵另一邊。寶寶吸完一邊乳房,如果寶寶還要再吃,再給他吸另一邊的乳房。如此兩邊乳房都受到刺激,都可製造奶水。

八、適時擠奶。擠奶除了可以緩解奶脹情形外,在寶寶與媽媽分開時也時維持奶水分泌的重要方法之一。

九、確認寶寶吃得夠,不隨意添加其他食物。評估的最佳表徵為每天至少換6次以上顏色清澈,尿濕重重的尿布(初生前三天為每天1-3次);五到三週內的寶寶一天至少解三到四次的黃色大便,三週後可能大便次數變少。

十、不要以寶寶的哭鬧、餵奶時間長短及頻率來論斷自己是否沒有足夠的奶水,而添加母乳以外的食物。

吳淋禎護理長提醒,新生兒及寶寶只有三個最基本的需要:母親溫暖的懷抱、母乳、母親身旁的安全感,這是每個母親都做得到的。把握以上10大秘訣,每個媽媽都可以驕傲的說:我的寶寶喝母乳、天然的尚好!(資料參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532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26567485/article?mid=1439&prev=1530&next=1340&l=f&fid=12






*******************************************************************************

母乳可以哺餵嬰兒多久?---持續哺餵母乳,母乳永遠不漲價

母乳哺育對於嬰幼兒的成長以及母親的健康有其重要性,母親若要能成功順利的哺育母乳,不僅需要正確的哺育知識,更需要母乳哺育的支持環境與實際的協助。國民健康局與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護理學會、中華民國助產學會及中華膳食營養學會,共同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所有相關醫療工作人員加強並更新自己的相關知識與技巧,以協助母親產後儘快開始哺乳,同時更支持母親依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建議能夠純母乳哺育六個月,之後再添加適當的副食品並持續哺乳至兩歲,以增強母親與嬰兒的健康,也讓台灣的母親和嬰幼兒能真正享受到哺乳的滿足與快樂。純母乳哺育,對於嬰兒前六個月提供最適量的熱量、蛋白質、維他命、其他養分及水分。對於六個月以上的嬰幼兒,母乳的營養需求仍有很大的貢獻,尤其是蛋白質及多種的維他命,因此,六個月後提供適時、適當以及安全的富含鐵質之副食品,伴隨持續的哺乳是十分重要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以及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建議,延長持續哺乳的時間對於兒童以及母親的發展和健康都有明顯的好處。 另外,研究顯示,在嬰兒方面,沒有哺乳的嬰兒罹患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中耳炎的機會比較多;日後肥胖、癌症的機會也較大;在母親方面,沒有哺乳的母親產後出血、貧血以及乳癌或卵巢癌的機會較大。因此我們在此呼籲所有照顧婦幼的醫療工作者鼓勵、支持並協助母親及家庭,儘早開始哺乳,純母乳哺育六個月,之後適時添加適當的副食品,繼續哺乳至一到兩歲。目前正值配方奶粉一片喊漲的聲浪中,國民健康局呼籲所有的媽媽,母乳不但最自然最適合寶寶成長,也是最便宜永遠不漲價的哺餵方式,哺餵母乳可以說是給孩子的第一桶金,而且媽媽與寶寶未來都可以持續獲利。國民健康局為推廣母乳哺育,從民國90年起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通過認證家數自38家成長至96年為94家,參與認證的醫院產後一個月總母乳哺育率為81.8%,純哺乳率為41.2%,對母乳哺育的推動有其重要貢獻。國民健康局更鼓勵各公司行號、機關團體在公共場所、職場等處廣設哺集乳室,以提供上班、外出購物、洽公之婦女一個親善的哺乳環境;許多母親在出院後才逐漸發生哺乳的問題,因此,從民國92年起設置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870870與網站(http://www.bhp.doh.gov.tw/breastfeeding),96年電話諮詢服務約6000通以上,網站瀏覽人次更達404,233。為擴大母乳哺育的推廣層面,國民健康局與各縣市衛生局合作,將社區支持網絡模式推廣至各縣市,鼓勵各縣市培育社區母乳哺育志工及成立支持團體,96年度各縣市共成立95個支持團體,分佈各縣市提供母乳哺育正確資訊與支持。國民健康局透過上述策略逐步的落實,依據93年度委託研究調查產後一個月純母乳哺育率33.21%,相較於85年調查純母乳哺育率僅5%,已有明顯提升。未來亦將持續結合相關部會及民間資源,共同創造對母乳哺育家庭更友善的環境而努力。



餵母乳,孩子不容易貧血-母乳還是嬰兒六個月以前最好的主食

近日報載「餵母乳 小孩容易貧血」新聞,其中若干論點有論述偏差之虞,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特為文說明。很多國內外研究均證實,母乳中所含各項適量的營養成分容易被嬰兒消化吸收,適合寶寶生長所需,更不會造成腎臟負擔,其中鐵質的吸收即為其中之一;由於母乳中的鐵質,生物利用度特別高,寶寶約可吸收母乳中50~75%的鐵,但其他食物中的鐵質,例如配方奶約只有4%~10%能進入寶寶的血液中,也因此巿售配方奶中須增加鐵質的含量,但卻因而容易造成嬰幼兒腎臟負擔。此外,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成長因素及干擾素等能抑制細菌及病毒滋生,並且含吞噬細胞、巨噬細胞及中性白血球以吞噬細菌,增加嬰兒免疫力、減少感染,可有效地減少腸胃過敏、呼呼道感染、猝死症、中耳炎、壞死性腸炎、腹瀉及其他疾病的發生;而且含有大量促進腦部和視神經發育的必需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β胡蘿蔔素、牛磺酸及維生素E。哺育母乳對寶寶成長發育很重要外,對母親產後子宮與身材之恢復及未來罹患骨質疏鬆、卵巢癌及停經前乳癌等疾病發生都有預防的效果。檢視我國嬰兒母乳哺育率,依據93年全國性調查,產後一個月純母乳哺育率為33.2%(日本70-75%),且於產後四個月時下降為16.9%(日本41%、英國23%),六個月時為13.1%(美國為21.6%、英國14%、澳洲40%、紐西蘭48%),比其他國家低,離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仍有很大努力的空間,為了下一代的健康,母乳哺育是政府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為提供母乳哺育相關的正確訊息及新知,本署國民健康局網站(http://www.bhp.doh.gov.tw)建置有母乳哺育網頁及免付費電話諮詢專線(0800-870-870),另外,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http://www.breastfeedingtaiwan.org)及台灣母乳協會(網址:http://www.breastfeeding.org.tw/)都是支持民眾維護寶寶健康的好伙伴,可多加利用。




哺乳技巧輕鬆學-媽媽快樂嬰兒滿足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呼籲民眾重視嬰幼兒的健康,大力鼓勵母親以純母乳哺餵寶寶到6個月,之後添加安全且適當副食品,並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也呼籲家人、醫療工作人員、工作場所及公共場所負責人員,都能全力支持母親哺餵母乳,讓台灣的媽媽和寶寶能真正享受哺乳的滿足與快樂。大部分媽媽會停餵母乳的原因主要歸咎於自己的奶水不足,以及上班後不方便餵奶。其實媽媽會奶水不足的情況並不多,只要有正確的技巧就能讓媽媽舒適的哺餵,也讓寶寶享受充分的乳汁。國民健康局表示寶寶出生後儘早與媽媽肌膚接觸,即在出生後的最初1-2個小時是初生寶寶最清醒的時刻,此刻與媽媽肌膚接觸可以激發媽媽的奶水的分泌;之後只要寶寶想吃就可以餵奶,因為產後經常且不限制時間的餵奶可以刺激奶水的分泌,也可以避免隨之而來的乳房腫脹。同時,要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即寶寶在吸吮時,嘴巴必須大口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下巴緊貼乳房,這樣才能有效吸吮奶水,還要留意寶寶是否有深而慢的吸吮,真正吃到奶水。另外的要訣是吸一邊乳房後再餵另一邊、適時擠奶等等,這樣兩邊乳房都受到刺激,都可製造奶水,也可緩解奶脹情形。針對職業婦女回到工作崗位後,必須把嬰兒託給別人照顧時,依據勞動基準法及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雇主應給予子女未滿一歲的產後婦女,除規定之休息時間外,每日另給2次三十分鐘的哺集乳時間,因此,不論在晚上或白天,只要事先將母乳擠出收集冷藏或冷凍,交由家人或保姆回溫餵寶寶,返家再繼續親自哺育母乳。有關母乳哺育相關的正確訊息及新知,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http://www.bhp.doh.gov.tw)建置有母乳哺育網頁及免付費電話諮詢專線(0800-870-870),另外,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http://www.breastfeedingtaiwan.org)及台灣母乳協會(網址:http://www.breastfeeding.org.tw)都是支持民眾維護寶寶健康的好伙伴,可多加利用。
出生一個月之純母乳哺育率較4年前提升2成

母乳是提供嬰兒成長所需最好、最健康的食物。根據國民健康局97年「母乳哺育率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探討研究」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曾經哺育過母乳,與93年調查資料相比,不論是嬰兒出生滿1、4和6個月之總母乳哺育皆成長12%以上,97年度嬰兒出生滿1個月之純母乳哺育率更較93年成長20%以上,顯示愈來愈多新手媽媽認同母乳哺育對於嬰兒成長與營養之重要性。世界衛生組織實證研究顯示,母乳是嬰兒能量供給的最重要來源,不僅能增進嬰兒腦部發育、幫助鈣吸收,並可抑制腸胃道中病菌滋生。在世界衛生組織推動之全球嬰幼兒餵食策略中,亦呼籲各國政府支持純母乳哺育六個月,其後添加適當的副食品,持續母乳哺育至兒童兩歲或兩歲以上。但調查亦呈現,純母乳哺育月數平均僅為2.1個月,總母乳哺育月數平均亦僅5.3月,距世界衛生組織之推動策略仍有落差。而母親停止餵哺最主要原因為「奶水不足」(在曾哺餵母乳之母親中佔38.9%、在未哺餵母乳之母親更高達44.2%)。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新生兒科主任之陳昭惠醫師表示:事實上,奶水的產生依照著供需原理,嬰兒越多次吸出奶水,母親身體就會分泌更多奶水。產婦若有奶水不足現象,多是因為讓嬰兒吸奶次數不足,或者是餵奶姿勢技巧無人協助,未能讓嬰兒吸出奶水,使母親身體未接收到嬰兒需求食物的訊息,導致奶水分泌隨之減少。此外,產後母乳哺育率之下降,以產後1個月與產後2個月之間降幅最多,就純母乳哺育平均為2個月及「要回去工作」為停止哺餵母乳原因判斷,產後母乳哺育率下降原因可能與職業婦女產假僅2個月有關。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子女未滿1歲須女性勞工親自哺乳者,除規定休息時間外,雇主應每日另給哺乳時間2次(以30分鐘/次為度)。國民健康局企盼雇主能積極配合建置優質母乳哺育職場支持環境,讓有心母乳哺育之母親能在安心環境下哺育。為推廣母乳哺育,國民健康局已設立免費母乳哺育諮詢專線(0800-870870),民眾對於母乳哺育有任何問題,均可於上班時間撥打,並可透過網站http://www.bhp.doh.gov.tw/breastfeeding/得到相關資訊。 註一:純母乳哺育係指嬰兒只餵食媽媽或奶媽之母乳,並且未食用其他飲水或食物,但維他命、礦物質補充劑或藥品不在此限。註二:「母乳哺育率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探討研究」調查期間自97年10月2日至97年10月19日,針對94年8月1日至95年7月31日出生之新生兒母親進行電話訪查,共有2,173名完成訪問,完訪率為37%。







*******************************************************************************

哺乳5大迷思?擔心奶水不足居多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6月29日 下午6:22




餵母乳好處多多,但「哺乳5大迷思」容易誤導母親,逐漸減少哺餵次數、甚至完全斷奶,儼然是今日的「母乳殺手」。台灣母乳協會指出,多年來台灣已成為「超低生育率」國家,去年「龍年」生育率回升,為10年來最高,但仍屬偏低;政府若要提高生育率,一定要推廣正確觀念,破除「哺乳迷思」,才是當務之急。


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指出,協會成立10年,催生了台灣第1座母乳庫,促使政府完成「公共場所母乳哺育自治條例,保障母奶媽媽的哺乳權」,可說推廣母乳有成。今年國際母乳週定調為「close to mother」,除呼籲政府繼續鼓勵生育外,同時希望能打造母嬰親善、育兒友善的環境,積極破除哺乳迷思。
破除哺乳5大迷思:


迷思1:擔心無法製造足夠的奶水哺乳?
正解:不正確。大部分婦女製造的奶水比寶寶所需要的多。事實上,生產過量的奶水是常見的。寶寶體重增加緩慢或體重減輕,並不是因為媽媽無法生製造足夠的奶水,而是寶寶沒有吸到乳房中的奶水。
迷思2:母乳6個月後就沒營養?
正解:添加副食品並不表示母乳已經沒有營養了,而是寶寶必須獲得更多熱量及營養素,並學習成人飲食、訓練咀嚼及吞嚥能力。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應餵食到寶寶2歲以上,雖然1歲以上的寶寶,就要以成人飲食為主,但搭配母乳可讓營養更完整。
迷思3:餵母乳寶寶不容易獨立且較黏人?
正解:餵母乳對於寶寶的人格發展,確實有極密切的關係。根據研究,由於餵母乳時寶寶有較多被母親擁抱的機會,可以提供寶寶安全感,成長之後反而較不會哭鬧,並且更加獨立。
迷思4:嬰兒喝母乳容易餓,不能一覺到天亮?
正解:母乳的確是比較好消化的食物,因此吃母乳的寶寶餵食次數會較頻繁,若怕夜裡無法安眠,可採母嬰同室並學習躺餵技巧,當寶寶因飢餓清醒時,只要攬過寶寶、拉開上衣就可以哺乳,不一定要打斷睡眠。
迷思5:哺育母乳的婦女乳房會容易下垂?
正解:以母乳哺餵寶寶,會讓乳房更加豐滿,而停止哺餵時,才有可能產生乳房下垂,但只要在懷孕與哺乳期間,穿著適合的胸罩來支撐乳房,並且多注意乳房的護理,給予適當按摩,就不用擔心胸部下垂,或者是尺寸縮小的問題。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575&next=20481&l=f&fid=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