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小心!危險就在家中!

小心!危險就在家中! 國健局提供居家安全檢核表 呼籲家長動起來!

兒童本身較無力避免傷害,其安全照護有賴父母及照顧者,注意及改善居家環境安全,國民健康局為保護兒童安全,協助國人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特研發「幼童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附件1),協助民眾檢查及改善居家環境安全,以確保兒童健康、安全的成長。

衛生署署長邱文達表示,事故傷害是可以預防的,我國事故傷害自民國55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第三位,至98年下降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六位。另,事故傷害是1-14歲少年死因之首,自88年每十萬人口死亡率20.2人逐年下降,至97年每十萬人口死亡率已降至4.8人,兒童事故傷害的類型,除了車禍與溺水以外,其餘以居家型事故最重要(包括跌倒、割傷或刺傷、燒燙傷、中毒、窒息等),危險埋伏在家中,家長不可不慎!

國民健康局於97年進行「嬰幼兒健康照護需求調查」,面訪2萬290位3歲幼兒之家長,結果發現幼兒因意外事故就醫之前3項原因為:跌墜(8.0%)、物體或人撞擊(1.3%)、尖利物刺割傷(1.1%)。另,由已受訓訪員檢核客廳環境發現,高達九成(88.9%)地面屬堅硬光滑材質(如:大理石、磁磚等,但不包括木板地板)未鋪軟質地毯或地墊;近4成5(44.2%)家具邊緣有尖而硬的凸角或邊緣;34.2%未使用的電插座沒有加防護蓋、開飲機、飲茶爐具等放在幼兒能碰觸的地方;15.8%窗簾的拉繩垂落至幼兒能抓到的地方,或有細繩、塑膠袋等放在幼兒能拿到的地方;12.0%有小電池、針、釦子、玻璃珠、小髮夾、硬幣、瓶蓋等小物品放在幼兒能拿到的地方。這些調查皆反映兒童的居家客廳裏的潛在危險,只要家長及照顧者注意及改善居家環境安全,就可以減少兒童事故傷害的發生。

國民健康局為推動居家安全環境,特研發「幼童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提供家長及照顧者據以檢查及改善居家不安全的環境。另,並結合衛生局針對6歲以下兒童之弱勢家庭(新住民、低收入戶、單親家庭等)進行「居家環境安全檢視」;另,為提升家長及照顧者居家安全環境知能,國健局於提供7歲以下兒童的7次預防保健服務中,請醫護人員對於各年齡層之兒童,提供各項預防事故傷害的衛教,如:燙傷、跌落或摔倒、車禍、溺水等預防,以及窗簾、繩子、塑膠袋、氣球、電動鐵捲門等不讓兒童碰觸的注意事項等,以上有關事故傷害之預防必須讓家長知道的事,也記載在兒童健康手冊第41頁至42頁中,民眾可以自行核對預防事故傷害之項目,預防兒童事故傷害發生。

國民健康局邱局長淑媞呼籲家長,保護您親愛的孩子,請運用「幼童居家安全環境檢核表」(國民健康局網站:http://www.bhp.doh.gov.tw/ 下方→健康主題專區的媽媽寶寶→相關教材第一項),檢視您的居家環境,並及時改善、排除潛在的危險環境,打造兒童安全成長的居家環境。





兒童居家,「硬」是會跌倒

國民健康局於97年進行「嬰幼兒健康照護需求調查」結果發現:居家環境安全是導致幼兒因跌倒或其他事故就醫及住院最主要的因素。我們呼籲家長或幼兒照顧者,不僅要陪伴著孩子,更重要的是提供安全的環境,並提升照顧的品質,才能預防幼兒事故傷害。  根據國民健康局97年「嬰幼兒健康照護需求調查」完訪20,290位三歲幼兒之家長,發現有13.08%的幼兒過去一年曾因事故傷害而就醫,其中96位(0.47%)幼兒甚而住院。其就醫之前三項事故傷害類別之盛行率依序為: 跌倒墜落(8.03%)、物體或人撞擊(1.33%)及尖利物刺割傷(1.06%) (如表一)。該調查發現,高達近九成兒童的居家客廳裡,地板屬堅硬光滑材質。近五成客廳裡,傢俱有尖硬的凸角或邊緣。而三分之一的客廳裡,未使用的電插座沒有加防護蓋;或開飲機、飲茶爐具等放在幼兒可及處。針對三歲幼兒之居家環境因素進一步分析,發現居家環境安全分數越差,因跌倒或其他事故傷害就醫的機會也較高,(居家環境安全分數評估之項目如表二)。國健局呼籲幼兒家中客廳尚有許多潛在的危險角落,值得家長重視,並應加以改善!國民健康局參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認為所有的家長及照顧者都應有相關的八個觀念,提出兒童安全八個主要呼籲,其中前七項觀念與幼兒居家環境安全緊密關連。 1.很多的兒童事故是可以透過父母及照顧者的注意及環境安全的改善而避免;
2.兒童應避免靠近火、爐灶、火柴或電器;
3.幼兒喜歡攀爬,因此樓梯、窗戶或遊戲場所應設安全裝置,以防範小孩預防墜落;
4.刀及尖銳的器具、易碎的玻璃都應遠離小孩可接觸的地方;
5.幼兒喜歡把東西放進嘴巴,小的東西如鈕釦、錢幣等應避免幼兒拿到,以防止梗塞;
6.藥物、刺激性的液體、有毒的物質應存放於密封容器,標示清楚,且避免兒童看到及拿到;
7.慎防幼兒溺水,即使在水量小的地方,如浴盆、洗衣槽等,所以父母及照顧者不能讓小孩在沒有看管下接近水源;泳池及池塘周圍應設置門禁或圍欄;井水及深水窪要加蓋。並應規定戲水場所設置拋接式浮水設備,且兒童戲水時要穿戴救生衣。
8.五歲以下的幼童很容易在路上發生事故,在小孩剛學走路時便應教導並養成他們道路安全的行為。
國民健康局為保護兒童安全,協助國人營造安全的幼兒居家環境,已委託學者開發「幼兒居家環境檢核表」(如附件),除透過各縣市衛生局所人員施行居家安全檢核,同時推動安全社區計畫,亦鼓勵民眾居家及托育機構主動為幼兒進行環境安全檢核,以維護幼兒安全。(可參考:衛生教育資源網:http://www.hercom.org.tw/下載電子檔案; 以及www.cpsc.gov)







******************************************************************************
居家安全系列3~站立&行走時期看顧要領
採訪/蔡淑如
諮詢/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總醫師 楊佳鳳
台北市保母協會理事長 何雲鳳
當寶寶可以扶著物品站立,到自己站起來走路,家中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成了他探險的園地。相對也使原本看似安全的環境,有了重新檢視的必要性。如果你的孩子正值這個好奇心旺盛的年齡,如何給予一個安全且能探索學習的環境,便是你最需要留意的課題。
家有小小孩的家長都知道,要一個好奇寶寶聽話有多麼困難!在他會走路了之後,有時連父母也難以左右他的活動,家長若輕忽居家安全的重要性,即使是短短的幾分鐘,也有可能發生意外。為了徹底杜絕危險,爸爸媽媽可得隨時檢視家中環境喔。
好奇寶寶 家中大探險~
隨著月齡增長,孩子的肌肉發展、四肢協調能力亦不斷在進步。10個月大起,他會試著扶住物品站立,待動作更為成熟、平衡,便能放開手,學著自己站起來,之後再進展到獨立行走。這時父母就要小心了,因為孩子若能自主進行空間移動,接觸危險因子的機會相對也比較高,光是注意他休憩的周邊還不夠,而要將檢查範圍拓展到全家,才能確實減少意外發生的機率。
孩子一天天長大,居家安全卻沒有放鬆的一刻,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便出自於孩子的生理發展雖不斷進步,卻仍不具備足夠的認知及自我保護能力,所以就得仰賴家長為他掃除危險,給予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才能讓他充分享受探索、學習的樂趣,並且平安快樂地長大。
居家安全該從何開始?首先家長應先認識該時期小朋友的發展情形:
★1歲前半:部分孩子從10個大起,就能試著扶住家具等較穩固的東西站立。1歲前半,則能疊起2個積木,還會把東西放進容器或取出。
★1歲後半:腿部肌肉、平衡能力增強,腳步也比之前穩定得多,常在家中來回走動,還能夠扶著牆壁或扶手爬樓梯。手部動作方面,指尖變得靈巧會作細微的動作,並出現扭開瓶蓋的動作。

環境總體檢 危險無所遁形
在這個階段裡,很少看到孩子乖乖坐好的模樣,大部分的時間裡,他都在進行「探險」,即使再小的物品,都能勾起他強烈的好奇心。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他沒有辦法碰觸到的環境,在他能夠扶著家具翻爬、站立、行走之後,「阻礙」也就不存在了,而意外因應而生。
用身體認識周邊的環境,是嬰幼兒時期最重要的學習管道,家長不能因為害怕危險,而一味限制他的活動。因此唯有著手改善環境,才是居家安全的根本之道。而在居家環境中,又蘊藏什麼危險呢?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總醫師楊佳鳳及台北市保母協會理事長何雲鳳綜合如下:
★注意!找出臥房的危險因子:
  1. .禁止孩子在床上蹦蹦跳跳!孩子喜歡在彈簧床、矮床上跳來跳去,但即使地上鋪有軟墊,一不小心掉下來的話,仍可能會撞到其他家具。加上大人不見得能馬上發現孩子受傷,以致延誤後續的治療。
  2. 使用嬰兒床!部分父母貪圖方便,想說讓孩子與自己一起睡在大床上,可以直接就近照顧。然而孩子可能在爸媽睡著後醒過來,自己爬起來到其他地方冒險而受傷。爸媽若睡得很熟,根本無法察覺孩子出了什麼事。所以使用嬰兒床的好處,便在於預防孩子半夜醒來而自行下床活動,將他限定在安全的範圍內。
  3. 留意小床周圍的擺設!嬰兒床周邊盡量不要擺設物品,如有垂下的細繩也要捲起綁好,免得孩子小手亂揮,而發生被落物砸傷、窒息的問題。

日常照顧要領 確保居家安全
部分家長反應道,我的小孩很乖,哪有你們說的那麼嚴重呢?事實上,意外事件頻傳,顯現環境安全仍有待加強。父母一方面得評估孩子的成熟度,一方面可得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家中的任一角落,去除暗藏的危險。而平日在照顧孩子時,同樣要留意以下事項:
★Tips1:時時提高警覺~
依照居家環境來看,其危險性由高至低分別為廚房→浴室→客廳→臥房,凡視線所及之處,一定要再三確認環境安全與否,並視孩子的生長作調整。平日除定時整理環境外,當孩子出現危險舉動時,也要適時糾正他,藉機進行生活教育。
★Tips2:滿足成長探索的需求~
想讓他盡情摸索,又怕他發生意外,該怎麼辦呢?爸爸媽媽別煩惱了,其實只要環境準備好,又有照顧者在身邊,就不必刻意限制小朋友的活動,剝奪他學習的機會。例如已做好防護措施,那麼大可讓孩子去嘗試,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相對會記取經驗,學習正確的動作,並知道要遠離危險。
★Tips3:謹記急救須知~
當孩子受傷時,如能確定受傷的範圍及嚴重性,家長可採取簡單的處理再送醫。如果擔心自己無法處理的話,建議還是馬上就醫,交由專業的醫師來判斷及診治。平時也可多吸收這方面的資訊,以便日後能合宜地因應突發狀況。

(詳文請見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資料來源 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3_37.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