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正確洗好手 病菌不會來

嬰兒與母親 12月號 NO.434
採訪撰文/張晴宜
諮詢/高雄醫學大學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楊生湳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模特兒/可愛寶寶彭芷涵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舉凡吃東西、刷牙、抓癢、寫字等,做任何事幾乎都必須使用到「手」。假如手部沒有徹底做好清潔,細菌便容易藏匿其中,要是再將病菌帶入口中,感染疾病的機率就變得相當高。以夏季常見的腸病毒為例,病患因沒有正確洗手,而將病毒吃進體內,再傳染給他人。不過要注意的是,可別以為病毒只有在夏季才有,假如冬天因怕冷就不洗手,還是會有罹患疾病的風險。因此,為寶寶灌輸正確觀念是非常重要的,從小就要做好手部清潔動作,才能徹底遠離病毒。

清潔手部的重要性
空氣中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細菌,包括一般細菌,也包括致病菌。而許多群體感染或突發大流行感染(例如:腸病毒、紅眼症疫情)多數和手部衛生都有關聯性。因此,擁有正確觀念及實際落實手部清潔動作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勤洗手,才能有效預防傳染性疾病。
高雄醫學大學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楊生湳表示,每個人都應隨時保持手部清潔。以嬰幼兒來說,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對外界任何事物都感到相當好奇,看到新事物會想用手觸摸,用舌頭嚐味道;尤其是口慾期的寶寶,經常出現吸吮手指的動作,或是將所有可見之物都往嘴裡塞,便容易將細菌經由手帶入口腔內。等孩子大一點到了學齡期,有可能會和許多小朋友一起相處,共用教具、玩具、團體遊戲等,若沒有做好手部的清潔,便會形成交互感染。因此,從小就要為孩子建立正確觀念,做好手部清潔動作,避免病從口入。
如何正確將雙手洗乾淨
楊生湳醫師指出,在許多國內外的研究資料皆顯示,以流動的清水和肥皂清潔雙手,即能有效杜絕細菌孳生,建議手部清潔可以此為原則。另外,在挑選嬰幼兒的手部清潔用品(例如:肥皂、洗手乳)上來看,以天然、成份單純的產品為佳,儘量不要選含化學成分或其他人工香料的產品讓寶寶使用,避免產品過於刺激,傷害到寶寶脆弱的肌膚。
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
許多研究報告指出,雙手若沒有用正確方式清潔,細菌容易藏匿於指尖、指甲溝和指縫中,因此用正確方式洗手才能真正將細菌趕走。洗手步驟說明如下:
濕:以乾淨的水將手淋濕,用肥皂或洗手乳塗抹在手上。
搓: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指尖及手腕等都要洗到,揉搓時切勿沖水,至少搓洗20 秒,以達消除手上微生物的效果。
沖:用清水將手徹底沖洗乾淨。
捧:用雙手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擦:取用紙巾擦乾雙手,並以紙巾包住水龍頭旋緊,避免再度感染。洗手過程最好達4060秒。
注意搓手方式,最少要達20
兩手掌心互相磨擦。
兩手自手背至手指揉搓。
手指尖作拉手姿勢,以磨擦手指尖,將指尖清潔乾淨。
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
小魚際肌(大拇指與小指側緣)要注意是否清潔乾淨。
注意事項:
在流動的溫水下(3842℃),並採正確洗手步驟,除了可殺死環境中大部分的傳染源及細菌,還可預防腹瀉、呼吸道傳染及腸道寄生蟲等疾病。不過,仍有幾個重要事項需要注意,說明如下:
1.          用溫水比冷水好:用38-42℃的溫水清潔雙手和冷水相比,清潔效果較佳。
2.          使用清潔產品:與單獨用清水洗相比,加入清潔產品洗手的效果會好很多。
3.          指甲減短:指尖、指甲縫易藏有許多細菌。建議指甲最好減短,以方便清潔。
4.          雙手不要戴首飾:清潔手部時,最好先將首飾都移除,以避免藏汙納垢,無法完全洗淨。
5.          清洗時雙手朝下:在沖洗過程中,雙手最好維持向下的姿勢,以避免水逆流,再度將細菌帶入手中。
建議在以下幾個時機應正確洗手以預防疾病。
1.      接觸眼睛、鼻子和嘴巴前。
2.      處理食物前。
3.      進食前。
4.      如廁後。
5.      外出到家後。
6.      看病前後。
7.      擤鼻涕或咳嗽後(手有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
8.      替寶寶更換尿片後。
9.      處理被汙染的物件後。
10. 接觸動物後。
洗手後一定要將手擦乾嗎?
由於細菌和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下較難生存。因此,洗手後一定要將雙手擦乾,保持在乾燥狀態,才能真正達到殺菌效果。那麼,用什麼東西將手部擦乾最好呢?毛巾?衛生紙?濕紙巾?答案是擦手紙。毛巾經由不斷重複使用,在毛巾的織布纖維間容易有細菌孳生;用衛生紙擦手,其紙漿纖維容易沾黏在手上和指縫間;濕紙巾帶有水份,僅能除去肉眼可見的髒汙,有效達到去除雙手細菌的效果,且無法讓雙手保持在乾燥狀態,造成細菌繁殖的機率較大。假如在洗完手的當下發現沒有擦手紙,建議用其他方式(例如:烘乾機)讓雙手保持在乾燥狀態,以杜絕細菌在潮濕的手上繁殖。
乾洗手(乳)液真的有清潔效果嗎?
一般而言,以流動的清水和肥皂清潔雙手的效果是最好的。但假如在環境不允許的情況下(例如:外出遊玩時),則可以乾洗手(乳)液來清潔。乾洗手(乳)液中有殺菌成份,可將環境中的細菌殺死。不過要注意的是,用乾洗手(乳)液清潔時,同樣要按照洗手的正確步驟,最好持續2030秒,直到乾洗手(乳)完全揮發,才有達到手部清潔和殺菌效果。
照顧者同樣要做好手部清潔
倘若照顧者平時沒有注意衛生問題,並做好手部清潔,便容易將病菌傳染給寶寶。舉例來說,用手掩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直接抱寶寶,或是使用公用推車讓寶寶坐等,都容易將細菌傳染給寶寶或是讓寶寶接觸到細菌源。建議照顧者無論是外出或待在家中,和寶寶接觸前最好都要先做好雙手清潔,以免讓抵抗力弱的寶寶被病菌感染。
楊生湳
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神經生理學哲學博士
經歷: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
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教授
長庚紀念醫院(高雄)兒童內科部主治醫師
國防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教授
現任: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暨所長
高雄醫學大學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附屬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
*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201212月號。http://www.mababy.com/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AE17E102CBE49806






*******************************************************************************

抗菌大作戰-遠離腸病毒 寶寶洗手有方法!

作者:文/于靜芳
出處:媽媽寶寶雜誌
備註:採訪諮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怡伶 攝影/詹建華 化妝髮型/蘇貞妮 演出/媽咪陳怡妏、寶寶伊森&愛莉、媽咪蘇雅萍、寶寶洪歆媛(依版面順序排列)


 抗菌大作戰-
遠離腸病毒 寶寶洗手有方法! 
每年腸病毒的疫情大約從3月下旬開始攀升,尤其今年的腸病毒來得又兇又猛,截至5/20止,已累積45例重症個案,根據疾管局資料顯示,幼兒急診人次也突破千人,預估6月初是流行最高峰。腸病毒的重症病患將可能死亡,讓家長們一聽聞腸病毒的大名,總是戰戰兢兢。其實,只要勤洗手就是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但是洗手可不是隨便搓揉就好,本文請教專業醫師教導正確的洗手方法!

Part 1基本觀念篇
什麼是腸病毒?
陳怡伶醫師表示,很多媽咪們會誤以為腸病毒是跟腸胃有關,其實,「腸病毒」是因為感染人體時,病毒進到胃中不會被胃酸消滅,能繼續存活再向下到腸道內繁殖,再進入血液裡,讓人體產生症狀,並非這個疾病會引起腸胃道不適,不過,要請媽咪特別注意的是,少數小朋友罹患腸病毒仍可能會出現拉肚子的症狀,只是機率還比較低。主要還是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更大,而且通常得過一次腸病毒,也沒辦法對其他類型的病毒完全免疫,還是有再次遭到感染的可能性,因為有不同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寶寶一年有可能得到2~3次腸病毒的感染,媽咪們不得不謹慎。
腸病毒的症狀有哪些?怎麼傳染的?
陳怡伶醫師表示,腸病毒將可能引起多種疾病,潛伏期約3~5天,有些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有時候則會出現比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像「泡疹性咽峽炎」、「手口足病」都是最常見的典型症狀,其他如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急性心肌炎、急性淋出血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則比較少見。
手足口病:
是由A群克沙奇病毒及71型腸病毒所引起,主要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水泡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爛,在膝蓋與臀部也時常看得到相同的水泡,因此而稱為「手足口症」。
泡疹性咽峽炎:
由A群克沙奇病毒所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如果媽咪發現寶寶只有口腔「後半部」出現水泡,其他地方沒有,則稱為「泡疹性咽峽炎,最明顯的症狀是喉嚨很疼,進食困難,口水變多,同時也可能有高燒,平均約4~7天會痊癒。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會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腸病毒怎麼傳染的?什麼情況下要就醫?
腸病毒以腸胃道與呼吸道為主要傳染途徑,包括糞口傳染、食物飲水汙染以及飛沫、咳嗽、噴嚏傳染等,病毒的傳染可能經由帶病毒的家長或小朋友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像「玩具」常成為嬰幼兒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嬰幼兒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孩子換尿布或排便後未將雙手洗淨,或是孩子喜歡親親抱抱的飛沫噴嚏傳染、手上沾了口水摸到門把的接觸性傳染,或者接觸到病童的皮膚水泡液體受到感染等等,不管是直接或間接,都有可能被傳染,潛伏期約3到5天,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所以醫師會建議家長讓孩子在家至少休養一星期不要外出,可能的傳染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
Part 2抗菌照護篇
掌握正確清潔原則
陳怡伶醫師表示,媽咪首先要注意「洗手的時機」,在照顧寶寶前、用餐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出入診所看病的前、後時間,都需要洗手,建議最好媽咪及寶寶都必須一起清潔,才能完整達到抗菌效果!
健康寶寶洗手有方法
為了教導正確的洗手觀念及方法,陳怡伶醫師指出,目前政府正大力推行「濕、搓、沖、捧、擦」的洗手口訣,只要跟著步驟一起做,就能輕鬆將大手、小手都洗得乾乾淨淨!
 .正確的洗手方法:
Step1─濕:
打開水龍頭,將手掌、手指、手腕充分淋濕。。
Step 2─搓:
抹上肥皂或洗手液並搓至起泡後,將兩手心互相磨擦、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做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共30秒。
Step 3─沖: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沖洗10秒鐘。

Step 4─捧:
關水前先捧水沖洗水龍頭。
Step 5─擦:
用乾淨的紙巾將手擦乾或用烘乾機將手烘乾。
 
洗手搓揉技巧:
1.內:雙手掌心對掌心合掌,互相搓揉。
2.外:手掌心對手背搓揉,左、右手都須清洗乾淨。
3.夾:十指交叉搓揉指間夾縫。
4.弓:手指背對手心搓揉。
5.大:仔細搓揉大拇指。
6.立:手指站在掌心持續搓揉,避免病菌藏在指甲縫隙間。
7.腕:最後也別忘記沖洗手腕。


擦乾避免使用公用毛巾
洗完手後,若沒有仔細擦乾手,病菌仍會再度附著在手上,讓洗手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擦手最好使用抽取式衛生紙或紙巾,很多家庭或是幼稚園會在廁所掛公用的擦手巾,上頭其實附著許多細菌與髒污,建議寶寶要避免使用公用的擦手巾,會比較衛生乾淨,減少感染機會。
 孩子如果不喜歡洗手怎麼辦?
陳怡伶老師表示,寶寶洗手才能有效預防腸病毒,最好還是讓寶寶勤洗手。若是出門在外的情況下,或是寶寶真的不願意洗手,也可以使用「乾洗手液」,但一定要確實搓30秒,直到手掌整個乾燥才可以,乾洗手液則要儘量選擇天然性產品,避免過敏的情況發生,最好有點滋潤效果,才能避免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的惡化。媽咪們平常在家可運用繪本或卡通來教育寶寶洗手技巧,引起他們的興趣,也要多多鼓勵、誇獎他們,寶寶才會接受並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原文刊載於2012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資料來源http://www.babymap.com.tw/knowhow/show/434-%E6%8A%97%E8%8F%8C%E5%A4%A7%E4%BD%9C%E6%88%B0-%E9%81%A0%E9%9B%A2%E8%85%B8%E7%97%85%E6%AF%92%20%E5%AF%B6%E5%AF%B6%E6%B4%97%E6%89%8B%E6%9C%89%E6%96%B9%E6%B3%95%EF%BC%81





*********************************************************************************
抗菌大作戰-遠離腸病毒 寶寶洗手有方法! 
抗菌大作戰-

遠離腸病毒 寶寶洗手有方法! 
每年腸病毒的疫情大約從3月下旬開始攀升,尤其今年的腸病毒來得又兇又猛,截至5/20止,已累積45例重症個案,根據疾管局資料顯示,幼兒急診人次也突破千人,預估6月初是流行最高峰。腸病毒的重症病患將可能死亡,讓家長們一聽聞腸病毒的大名,總是戰戰兢兢。其實,只要勤洗手就是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但是洗手可不是隨便搓揉就好,本文請教專業醫師教導正確的洗手方法!

Part 1基本觀念篇

什麼是腸病毒?
陳怡伶醫師表示,很多媽咪們會誤以為腸病毒是跟腸胃有關,其實,「腸病毒」是因為感染人體時,病毒進到胃中不會被胃酸消滅,能繼續存活再向下到腸道內繁殖,再進入血液裡,讓人體產生症狀,並非這個疾病會引起腸胃道不適,不過,要請媽咪特別注意的是,少數小朋友罹患腸病毒仍可能會出現拉肚子的症狀,只是機率還比較低。主要還是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更大,而且通常得過一次腸病毒,也沒辦法對其他類型的病毒完全免疫,還是有再次遭到感染的可能性,因為有不同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寶寶一年有可能得到2~3次腸病毒的感染,媽咪們不得不謹慎。

腸病毒的症狀有哪些?怎麼傳染的?
陳怡伶醫師表示,腸病毒將可能引起多種疾病,潛伏期約3~5天,有些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有時候則會出現比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像「泡疹性咽峽炎」、「手口足病」都是最常見的典型症狀,其他如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急性心肌炎、急性淋出血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則比較少見。

手足口病:
是由A群克沙奇病毒及71型腸病毒所引起,主要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小水泡,水泡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牙齦和嘴唇,四肢則是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爛,在膝蓋與臀部也時常看得到相同的水泡,因此而稱為「手足口症」。

泡疹性咽峽炎:
由A群克沙奇病毒所引起,特徵為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如果媽咪發現寶寶只有口腔「後半部」出現水泡,其他地方沒有,則稱為「泡疹性咽峽炎,最明顯的症狀是喉嚨很疼,進食困難,口水變多,同時也可能有高燒,平均約4~7天會痊癒。病例多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會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腸病毒怎麼傳染的?什麼情況下要就醫?
腸病毒以腸胃道與呼吸道為主要傳染途徑,包括糞口傳染、食物飲水汙染以及飛沫、咳嗽、噴嚏傳染等,病毒的傳染可能經由帶病毒的家長或小朋友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像「玩具」常成為嬰幼兒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嬰幼兒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孩子換尿布或排便後未將雙手洗淨,或是孩子喜歡親親抱抱的飛沫噴嚏傳染、手上沾了口水摸到門把的接觸性傳染,或者接觸到病童的皮膚水泡液體受到感染等等,不管是直接或間接,都有可能被傳染,潛伏期約3到5天,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所以醫師會建議家長讓孩子在家至少休養一星期不要外出,可能的傳染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


Part 2抗菌照護篇

掌握正確清潔原則
陳怡伶醫師表示,媽咪首先要注意「洗手的時機」,在照顧寶寶前、用餐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出入診所看病的前、後時間,都需要洗手,建議最好媽咪及寶寶都必須一起清潔,才能完整達到抗菌效果!

健康寶寶洗手有方法
為了教導正確的洗手觀念及方法,陳怡伶醫師指出,目前政府正大力推行「濕、搓、沖、捧、擦」的洗手口訣,只要跟著步驟一起做,就能輕鬆將大手、小手都洗得乾乾淨淨!

 .正確的洗手方法:
Step1─濕:
打開水龍頭,將手掌、手指、手腕充分淋濕。。
Step 2─搓:
抹上肥皂或洗手液並搓至起泡後,將兩手心互相磨擦、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做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共30秒。
Step 3─沖:
用清水將雙手洗淨,沖洗10秒鐘。

Step 4─捧:
關水前先捧水沖洗水龍頭。
Step 5─擦:
用乾淨的紙巾將手擦乾或用烘乾機將手烘乾。
 
洗手搓揉技巧:
1.內:雙手掌心對掌心合掌,互相搓揉。
2.外:手掌心對手背搓揉,左、右手都須清洗乾淨。
3.夾:十指交叉搓揉指間夾縫。
4.弓:手指背對手心搓揉。
5.大:仔細搓揉大拇指。
6.立:手指站在掌心持續搓揉,避免病菌藏在指甲縫隙間。
7.腕:最後也別忘記沖洗手腕。


擦乾避免使用公用毛巾
洗完手後,若沒有仔細擦乾手,病菌仍會再度附著在手上,讓洗手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擦手最好使用抽取式衛生紙或紙巾,很多家庭或是幼稚園會在廁所掛公用的擦手巾,上頭其實附著許多細菌與髒污,建議寶寶要避免使用公用的擦手巾,會比較衛生乾淨,減少感染機會。

孩子如果不喜歡洗手怎麼辦?
陳怡伶老師表示,寶寶洗手才能有效預防腸病毒,最好還是讓寶寶勤洗手。若是出門在外的情況下,或是寶寶真的不願意洗手,也可以使用「乾洗手液」,但一定要確實搓30秒,直到手掌整個乾燥才可以,乾洗手液則要儘量選擇天然性產品,避免過敏的情況發生,最好有點滋潤效果,才能避免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的惡化。媽咪們平常在家可運用繪本或卡通來教育寶寶洗手技巧,引起他們的興趣,也要多多鼓勵、誇獎他們,寶寶才會接受並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原文刊載於2012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