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上小學前 該教 和 不必教 的事

以下文章摘自「上小學前該教和不必教的事」,日本智能教育學會會長清水驍/著,台灣英文雜誌社/出版)
 
上小學前該教和不必教的事(一)
父母也要「用功」

孩子快要上小學了,大部分的父母都在想:「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當然,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學是正規教育的第一站,在第一站出發的時候如果不順利,往後的學習生活難免問題多多,升學之路也就艱辛難走了。

因此,父母總會忍不住叮嚀孩子:「上了小學以後,要努力用功讀書喲!」

「嗯,我一定用功讀書,一定不讓你們失望。」孩子可能會充滿信心,很肯定的的回答父母。

然而,真正能夠不讓父母失望的孩子卻不多,為什麼呢?

是孩子食言,不肯努力、不爭氣嗎?不要錯怪孩子,要怪就要怪家長自己。
是家長忘了「用功」。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有很多事要做,但做家長的並沒做好,或根本忘了做!

例如:遲到、忘了帶東西、畏縮、精神不能集中、考試考不好……等等問題,早在上小學之前,家長就要注意到,就要訓練好的呀。

本來,一般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都上過幼稚園,都接受過幼兒學前教育。如果學前教育做得徹底而成功,孩子必然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必然在團體裡合群、受歡迎,而且有充分的表達能力和靈活的頭腦,足以適應新鮮的小學生活。一切學習活動都應該會感興趣,成績也一定好才對呀。


問題就出在「學前教育」。

當然,好的幼稚園和熱心教育的家長,都會認真的執行學前教育。不過,學前教育應該包括哪些項目,應該特別注重什麼呢?尤其直接影響學業成績的精神集中力和靈活的頭腦,要怎麼訓練呢?

我想很多家長一定急著想知道,甚至想來個臨時惡補吧。

日本有名的「智能教育學會」會長清水驍,針對上述家長的需要,寫了《上小學前該教和不必教的事》一書,讓家長對學前幼兒的心理和生理有個概念和認識,然後以實例告訴家長,如何有效的施行正確的學前教育。他同時具體的列出九十件上小學前應該教的事和九十條不必教的事,讓家長逐條檢視。如果發現有未教的,趕快教還來得及,需要加強的就加強,手上有藍本,就不怕有什麼疏漏了。今後幾期將陸續提供,許多此書所述有趣的親子遊戲方法,不但能增進親子之間的親密感情,同時也能夠在遊戲中學習,真正的「寓教於樂」。





日本有名的「智能教育學會」會長清水驍曾經透過實踐證明:(以下文字轉載自他所著【上小學前該教和不必教的事】部分內容)

  智能不是遺傳,而是後天的環境或教育所形成的;

  智能會改變;

  適當的刺激可以促進智能的發展。


我也再三強調,了解智能的發展情形,再施以適當的教育,才是科學的教育;並且透過實例,具體的說明了智能的結構。

另外,從我過去的著作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我對周全的保育、維護幼兒安全及健康等的重視。我也常提到,母親過分熱心教育,嚴格規定孩子的作息,對提升智能並沒有幫助。同時,父母也不要因為子女數目減少,而對孩子有求必應或保護過度。

可是,過去我很少直接提到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習慣,以及自主性、社會性等心理健康方面的課題,我認為這些方面只要過得去就行了。

然而,隨著生活環境的大幅改變,我的想法也和以往不大相同,因此本書將針對孩子身心兩方面作深入的探討健康可分為身體、心理和智能三方面,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許多父母只在乎孩子的智能是否健康,不停的給孩子智能方面的刺激,完全忽略了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以我的經驗來說,當孩子身心健康的時候給予智能的刺激,效果會分外顯著。

想想看,住在高樓大廈,從來沒有到過森林或海邊的孩子,他的身體會健康嗎?當母親認為養育子女是負擔,經常滿懷不安,孩子的心理會健康嗎?如果父母成天憂慮煩惱,這種無形的壓力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當孩子沒有健康的身心做後盾,就算給他智能上的刺激,也是白費功夫。

這些觀念以前我很少提到,因為覺得不用說大家也知道,但事實似乎和我想像的頗有出入。本書的內容是以孩子就讀小學之前,必須教和可以不必教的事為重心,希望家長以輕鬆的心情來閱讀。



上小學前 該教和不必教的事()--九十件上小學前必須教的事



運動能力
1.跑步時會閃開障礙物。
2.雙腳併攏站在墊子上跳躍。
3.單腳站立一段時間。
4.攀爬鐵桿。
5.配合音樂做體操。
6.做簡單的跳箱運動。
7.會玩躲避球和閃躲車輛。
8.跑著跳到家長背上。
9.走低矮的平衡木。
10.一個人跳繩或連續踢球。


生活習慣
1.靈巧的用筷子吃飯,不會灑得到處都是。
2.定時吃飯,不偏食。
3.少吃零食,不吃宵夜。
4.自己睡覺,上床後立刻入睡,睡眠時間為十二小時左右。
5.天熱時戴帽子,下雨或陰天會撐雨傘或穿雨衣、雨鞋。
6.大小便能控制自如,不硬憋。大便時間固定。
7.保持馬桶清潔,進入廁所之前會敲門,使用時會關門。
8.養成常洗手、以衛生紙揩鼻涕的習慣。會自己洗澡,經常梳頭,保持清潔,不弄髒身體,不在雨中玩水。
9.玩水時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游完泳後記得洗眼睛。
10.不在馬路上嬉戲,不會任意穿越馬路,過平交道時會小心注意。


自立和合群
1.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形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事自己做。
2.自己可以完成的事如有大人要幫忙,會告訴對方自己可以做。
3.能夠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住址、家裡的電話號碼以及家長姓名,同時看得懂自己的名字。
4.有基本的是非觀念。
5.熱心參與想玩的遊戲或想做的工作,有始有終。
6.不受他人引誘而玩危險的遊戲。
7.對自己有自信。
8.逐漸能了解家人的想法。
9.明白父親節、母親節和自己生日的意義,懂得感謝父母。
10.大人說話時不任意插嘴。



動植物和大自然
1.持續觀察蝴蝶的成長過程。
2.飼養昆蟲。
3.製造機會,讓孩子參觀農作物的採收或加工過程。
4.利用花草的遊戲,了解植物的特徵。
5.了解四季的特徵。
6.教孩子做各種實驗,享受實驗的樂趣。例如水會因溫度變化產生熱水和冰塊;在冰塊上放一條線,沿著線灑鹽,冰塊會和線連在一起;在水中加鹽,雞蛋會浮起來。
7.解釋山谷中產生回音的原因,或閃電比雷聲快等常識,引發孩子對大自然的聲音和光線的興趣。也可以藉著玩傳聲筒遊戲,讓孩子知道聲音如何傳送。
8.誘導孩子對開瓶器、鐵鎚、指甲刀、鉗子、削鉛筆機和開罐器等的使用方法感到好奇。
9.培養孩子對顯微鏡、磁鐵的興趣。
10.告訴孩子家中電器的種類及用途。



數字和形狀
1.將象棋或跳棋排好,教孩子一個一個數。
2.將四個橘子平均分給兩個人。
3.將撲克牌依不同花色分成四堆,每堆十三張。讓孩子從一數到十。
4.用彈珠教孩子簡單的算術。
5.將圍棋以「白黑黑白黑黑白黑黑」的次序排列後,教孩子照這個規則繼續放。
6.學習看懂時鐘、身高計、磅秤及體溫計。
7.將正方形、長方形及圓形厚紙板剪成三塊,讓孩子重組。
8.了解比較複雜的圖形之間的異同。
9.讓孩子指出幾樓第幾扇窗子,藉此讓孩子學習簡單的座標概念。
10.學習辨識前後、上下、左右等位置,並在生活中活用。例如父母可依照上述各位置發出指令,讓孩子跟著移動身體。



語言和文字
1.訓練孩子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傳達事情。
2.看圖說故事。父母可以起個頭,讓孩子繼續往下接。
3.將在外面或在幼稚園裡發生的事告訴父母。
4.學習融入大家的話題,避免說出不相干的話。
5.和老師或朋友交談時懂得如何應對。在幼稚園聽見廣播時,會採取適當的行動。
6.學習使用擬聲及擬態字,如風呼呼的吹。
7.數東西時,會用適當的量詞,如一頭牛,兩匹馬。
8.了解電視或廣播中兒童節目裡的對話。
9.能夠讀出自己、家人、朋友,以及經常上下車的站牌名稱。
10.能夠慢慢的寫出自己的名字,對寫字及線條畫感興趣。

 

 
概念訓練
1.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表現應有的禮貌。如收下別人的東西時會說謝謝。
2.比較兩樣東西的異同。例如貓和狗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3.背誦簡單的句子,如小鳥飛得高,馬兒會吃草。
4.能夠說出遠、輕、大、長、胖、亮、辣等字的相反詞。
5.利用紙杯、報紙、蛋殼、鐵絲等工具做創意勞作。
6.將多樣物品按種類分類,如花草、蔬菜、水果。
7.利用標有注音符號的紙牌遊戲,訓練孩子認識注音符號。
8.和孩子玩接龍、舉例同類物品。如哪些東西可以吃?
9.利用「像一樣會」的句型造句。如我像哥哥一樣會唱歌。
10.嘗試找出圖畫中不合常理的事物或現象,並說明理由。



 手的靈活度
1.用鉛筆畫出梯形、菱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2.邊唱歌邊畫圖。
3.用剪刀剪出直線或曲線。學習使用膠帶、打洞器、釘書機、迴紋針和尺。
4.學習用尺裁紙。
5.學習摺小船、飛機等簡單的東西。
6.學習組合比較複雜的玩具,如火車鐵軌。
7.用雙手當笛子、水槍。
8.用線在打洞的厚紙板上刺繡。學習繫鞋帶。
9.學習打單結、蝴蝶結,擰乾毛巾。
10.以拇指和食指彈彈珠。以食指移動象棋,不發出聲音。



繪畫和音樂
1.參加朋友的獨唱、合唱或演奏會。多聽旋律優美的音樂,且耐心的聽完整首曲子。
2.學習辨識各種樂器的聲音。
3.能夠在大家面前獨唱,合唱時不搶拍。唱歌時會注意發聲的方式、聲音的高低和歌曲的旋律。
4.多欣賞適合兒童觀看的影片。
5.透過山、河、海、湖泊、自然公園等風景,享受四季變化之美。
6.利用蠟筆畫出周遭人物的長相及特色,並讓被畫的人欣賞。
7.利用蠟筆畫出游泳、滑雪等生活經驗。
8.利用紙箱等廢棄物製作立體物品。
9.在公園遊戲區的沙堆堆山、挖路、做鐵道,享受玩沙的樂趣。
10.用身體表達自己的感覺,或表演簡單的戲劇。


 〈注意事項〉
以上這些項目,只要在上小學之前教會孩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嚴格的要求孩子,讓他一項一項按部就班的學習。在教孩子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孩子的年齡,或和他一起學習,用舉例說明、參觀或實地觀察等方式,引起孩子的興趣。父母應該謹慎小心,別在孩子的啟蒙階段弄壞他的學習胃口,尤其是在教寫字和算術的時候,更要特別留心。

如果在開學之前,還有不會的東西,也無需慌張,放鬆心情,在未來的一年教會孩子就行了。尤其是提早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避免操之過急。此外,與其由父母要求孩子學習,倒不如由孩子看見其他小朋友在做,而主動提出會更有效。當學習效果不錯時,別忘了讚美孩子。還有,自主性及手的靈活度對孩子的智能發展幫助很大,請多讓孩子練習。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a26567485/article?mid=1713&prev=1879&next=1662&l=f&fid=9







*********************************************************************
何時可給孩子用剪刀?
私立恩貝亞托兒所大班老師 李書蓮
孩子總是對周遭的環境充滿好奇,他們藉由探索、嘗試的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以累積本身的經驗和成長。在幼稚園裡,大孩子看見老師在情境佈置或是做美勞作品的時候,臉上總是有股躍躍欲試的神情,而當學校的課程開始讓孩子接觸,使用剪刀或刀子等工具製作作品時,有些孩子可以運用自如,有些孩子卻遲遲不敢動手。當你在家陪孩子做美勞的時候,是否有些疑問?該如何教孩子使用這些看似危險的工具?有那些事項該注意?以下是一些相關經驗,與讀者分享。
四歲孩子可開始嘗試用剪刀
根據兒童的動作發展特徵,四歲的孩子就可以利用剪刀,將簡單的直線和圖形,沿線剪下並完成。而到了五歲,由於小肌肉發展的更好,已經很會使用剪刀、刀子等工具,且可以使用剪刀剪出較複雜的圖形。
就使用剪刀、刀子此項動作來說,它是屬於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之一,小肌肉的精細動作,係指肌肉控制及協調的發展,是孩子視覺和手部動作之間的協調能力,或者是手指及手腕的操作能力。精細動作有許多種,例如:開關門、翻書、剪紙、折紙等,運用抓握技能、兩手協調、手眼協調的能力、手的技能,這些動作的發展比大肌肉動作更難控制,發展也較晚。
因此,父母可以依據孩子的動作發展和年齡,讓他們嘗試拿剪刀、刀子,先給他們一張簡單線條的圖形,讓他們沿線剪下圖案。此動作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對孩子往後的精細動作發展也有所助益。
第一步先引發好奇心
孩子是模仿高手,當他看見父母在用剪刀或刀子,製作出一項作品的時候,就會引發他對此工具的興趣。當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可以用引導的方式,讓他看著你使用剪刀、刀子,剪出一個他喜歡的圖案,讓他了解剪刀及刀子的用途,進而對此工具使用產生好奇心和興趣。接下來,則是觀察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若此時他的精細動作發展得不錯,孩子自然在好奇心和興趣的驅使下,就會使用剪刀、刀子等工具。
在引發孩子使用剪刀、刀子的興趣及動機後,如何教孩子使用此項工具也很重要喔!孩子的小肌肉發展,不像大人的發展完全、靈活,若沒有教導他正確的使用方法,可能會導致他對此工具使用上的挫折。
首先,教孩子認識剪刀的握柄及刀鋒,然後以大拇指及其他四指,來支使握炳的部份,接下來讓他試試看,是否可以利用手指來控制握炳,將刀鋒的地方開合,並提醒他正確手指擺放的位置,然後就可以拿一張紙,讓他試試。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先請他剪出簡單的直線,看看是否可以剪出你要的簡單線條。
父母協助及鼓勵為最佳推手
孩子是每個父母心中的寶貝,期待孩子快樂成長也是父母心中最大的期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裡,有些東西是不可以略過的,尤其是讓孩子不斷地嘗試,如果您曾因為安全性而沒有讓孩子有探索的機會,這樣保護下的孩子,將會少了許多對這個世界感受的觸角。所以我建議,孩子應該勇於嘗試新的事物。
談到許多孩子使用剪刀、刀子等工具使用的相關問題,除了應配合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的適當年齡外,父母的協助和鼓勵,也是孩子使用此類工具的最佳推手喔!所以,教他們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應該注意的地方外,當孩子在嘗試使用剪刀、刀子秀出他們作品的時候,請別吝惜給孩子你最誠心的讚美!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68.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