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0-7歲孩子右腦的遊戲(來源:父母網)
年輕的爸爸媽媽應該知道,寶寶的右腦潛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喪失,而0~7歲正是開發寶寶右腦的黃金時期。如果我們及時地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及靈活多樣的遊戲活動來促進寶寶右腦的發育,那您的寶寶將會具有超強的記憶力、創造力和想像力。
下面為您介紹促進0~7歲寶寶右腦開發的16則親子遊戲。
0~3歲的寶寶:右腦開發啟蒙期
遊戲一:踢踢腿,伸伸腰
玩法:放舒緩的古典音樂,爸爸媽媽幫助寶寶做身體的動覺訓練:頭頸運動(前、後、左、右),手臂操(前、後、左、右、伸及繞環),腿部運動(取坐位雙腳做內收、外展、屈、伸、繞環)等練習。爸爸媽媽邊為寶寶做操,邊看著寶寶的眼睛,念密碼: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0~1歲的寶寶。身體左側部位的活動由右腦指揮,右側部位的活動由左腦指揮。所以,爸爸媽媽經常幫助寶寶做運動,不僅能提高寶寶身體機能的靈活性和協調性,而且培養了寶寶空間的概念,促進右腦的發育。
遊戲二:跳跳舞
玩法:在古典音樂的背景中,爸爸媽媽帶領寶寶根據音樂節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動作。這個遊戲適合任何年齡的寶寶,對於還不會走路的寶 寶,媽媽可以抱著寶寶做跳舞的動作,或跟著節奏舞動他的手腳。當聽到某一樂器發出的聲音時,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嘗試模倣彈奏該樂器的動作。如:聽小提琴曲 時模倣拉琴的樣子,聽到鋼琴曲時,左、右手模倣按琴鍵的姿勢。也可以讓寶寶跟著音樂的節奏自由發揮,翩翩起舞。
提示:古典音樂對寶寶右腦開發有很大作用,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寶寶能做出許多優美和諧的動作,起到了促進右腦思維及活躍右腦功能的作用。
開發0-7歲孩子右腦的遊戲(來源:父母網)
遊戲三:像什麼
玩法:讓寶寶面對一面沒有過多視覺刺激的墻。爸爸媽媽手裏拿著圖畫卡片或積木等,從寶寶的左耳後方進入他的左眼視野。問寶寶:“你看這個像什麼呀?”讓他用自己豐富的想像來回答問題。注意:一定不要問“這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很容易得到單一答案,禁錮了孩子的想像。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1歲半至3歲的寶寶玩。想像力訓練可以給右腦細胞更多的刺激。只要您的寶寶不厭煩,就可以經常和他玩充滿想像力的遊戲。如:在晴 朗的天氣裏,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躺在草地上觀察天上的雲朵,啟發他將不同形狀的雲朵看成動物、仙女、天使等。千萬不要小看寶寶充滿好奇的探究活動,或是傻 氣十足 “胡思亂想”,因為這些正是創造能力的萌芽階段。
遊戲四:找朋友
玩法:攤開幾張字母卡片,讓寶寶將兩張相同的字母卡配對。如果寶寶把外形相近的兩個不同的字母混淆,爸爸媽媽可在糾正錯誤的同時,形象地指出它們的區別。如:在解釋字母B時可將其描繪成寶寶的一隻耳朵,而把字母P解釋為爺爺的一根手杖。
提示:這個配對遊戲適合1歲半左右的寶寶。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逐漸將配對遊戲發展為“歸類遊戲”。如:請2歲左右的寶寶將不同姿勢的同一種動物的圖片配成一對;請2歲半的寶寶將圖片或實物中的水果、餅乾等分類。
遊戲五:扔紙球
玩法:拿一個籃子,菜籃或洗衣籃都可以,然後拿一些報紙,把報紙裹成一團,做成一個一個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10個,看誰扔進籃子裏的球最多。
提示:這個運動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玩,需要寶寶控制自己小手的動作,對空間距離做出判斷,這些都有利於寶寶的右腦開發。
開發0-7歲孩子右腦的遊戲(來源:父母網)
遊戲六:神奇的紙盒
玩法:把家裏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裏面放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 來。對大一點的寶寶,您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 的方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
提示:這個訓練感官的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這是一則通過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的遊戲,可以促進右腦的發展。
遊戲七:猜一猜我是誰?
玩法:爸爸或媽媽在被窩裏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叫聲、狗叫聲、獅子的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裏的是什麼動物。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寶寶玩。這是一則用聽覺進行判斷的遊戲,也可以刺激寶寶的右腦功能。
遊戲八:石頭、剪子、布
玩法:玩具若干,和寶寶玩“石頭、剪子、布”遊戲,全過程都用左手完成。誰贏得多,玩具就歸誰。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至3歲的寶寶玩。多用左手可開發右腦,這是因為左手的動作是由右腦控制的。因此可讓寶寶多用左手來畫畫、抓玩具、搭積木、串木珠……
開發0-7歲孩子右腦的遊戲(來源:父母網)
遊戲四:少了什麼,多了什麼
玩法:給寶寶看一張圖片,上面有動物、食物、用品等。讓寶貝指出哪些是食物,哪些是用品。然後再換另一張,上面比第一張有增有減,讓寶貝說說少了什麼,多了什麼。
提示:左腦的記憶為“背記能力”,遺忘率很大,而右腦的記憶是以形象記憶為主,它包含有形狀認識力和類型識別力。3歲以上的寶寶已經有了形象記憶和類型識別的基礎,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進行記憶訓練遊戲。
遊戲五: 猜一猜,找一找
玩法:爸爸媽媽準備幾幅虛線圖,讓寶寶猜一猜是什麼,然後再做連線練習,看看猜得對不對;也可以讓寶貝找一找隱藏起來的圖形,如:蝴蝶隱藏在蝴蝶花 中,讓他找找,畫面上有幾隻小蝴蝶,幾朵蝴蝶花;或把一張複雜的圖片給寶貝看,裏面有人物、動物和色彩的變化,先讓他看整體,再把局部給他看,讓他說說這 是整體的哪一部分。
提示:這種借助圖式思考的遊戲適合4歲以上的寶寶玩。在大腦的認識功能中,先著眼局部後顧及整體是左腦功能,而先認識整體再類推局部是右腦功能。圖式思考遊戲可使左右腦功能更加協調地溝通。
遊戲六:蘋果樹
玩法:從年曆上找出有一棵樹的圖畫,讓寶寶剪一些蘋果貼在樹上,注意:剪和貼都由寶寶自己來做,不要要求寶寶剪得像或貼得漂亮,只要他願意自己動手進行創作,父母就要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4歲以上的寶寶玩,能發展寶寶的動手能力和左右手的協調能力。
遊戲七:美麗的手鐲
玩法:把用過的信封留下,橫剪成一個一個環,然後和寶寶一起在環上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顏色,把它套在手腕上當手鐲。媽媽先做一個以引起寶寶的興趣,然後放手讓他自己來做,以鼓勵為主,不要計較寶寶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4歲以上的寶寶玩,是多種感官配合的活動,既有手的動作,又有顏色的感覺、圖案的設計等等,對發展寶寶的右腦很有幫助。
開發0-7歲孩子右腦的遊戲(來源:父母網)
遊戲八:左右不一樣
玩法一: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時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時屈無名指,動作可由慢到快。
玩法二:指“五官”,拉著寶寶的一隻手,掌心向上,讓他的另一隻手的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鼓勵寶寶隨家長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密碼而變動位置。
玩法三:摩腳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密碼“開始”時,左手前後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雙手習慣時再下密碼“換”,左右手可交替進行。
提示:這種不對稱動作的遊戲適合5歲以上的寶寶玩。寶寶在按指令做不對稱動作的時候,左右大腦會不斷地受刺激,使腦細胞擴大功能範圍,以增強腦的發育。
溫馨小貼士:
遊戲刺激遊戲是自由、輕鬆、愉快的活動,寶寶特別喜歡。只有在遊戲中寶寶才能主動地、自覺地接受教育,所以爸爸媽媽在現實生活中盡可能採用各類遊戲的形式對寶寶進行開發右腦的訓練。
綜合刺激視覺、聽覺和語言的“綜合刺激”特別有助於開發寶寶的右腦。爸爸媽媽可以在1小時內接連不斷地給寶寶看恐龍、鮮花等圖案,其間穿插兒歌、外語、故事等語言刺激。因為寶寶難以對長時間的相同刺激保持興趣,所以“綜合刺激”可以分成若干小單元,如每次3分鐘,然後休息1分鐘。
新鮮刺激在平時的生活中,儘量不要讓寶寶老走同一條路、老看同一本書、老跟同一個小夥伴玩。送寶寶上幼兒園時不妨故意改變路線,為寶寶選擇的書本不妨種類多些,努力創造條件讓寶寶有機會結交各種性格和愛好的小朋友,因為新鮮的經歷對激活右腦功能好處多多。
繪畫刺激繪畫是開發右腦的最好方式之一,繪畫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訓練,它包括了許多項內容:如視覺感受、動手能 力、聽覺描述、語言理解等。繪畫也是提高寶貝觀察能力的好方法。在繪畫過程中,右腦對曲線的感受更明顯,可以和寶貝多做這方面的遊戲。曲線拓描和聯想,是 比較有趣和容易實行的繪畫方式。
開發0-7歲孩子右腦的遊戲(來源:父母網)
3~7歲的寶寶:右腦開發黃金期
遊戲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一:媽媽雙腳分開當球門,爸爸、寶寶輪流左腳來射門,比一比誰的命中率高。
玩法二:爸爸、媽媽和寶寶輪流左右手拍球。可以提出不同的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玩法三:將球用繩子固定在比寶寶高出10~20釐米處,請寶寶雙腳向上跳,用頭頂球,頂到的計數,積累到一定的數字獎勵一張貼紙。
玩法四:寶寶按照指令左右腳配合撥動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後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玩法五:地上擺好4~8個絨毛玩具,爸爸、媽媽和寶寶比賽,左手對準目標滾動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為勝。
提示:這種球類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在四肢運動與腦神經系統反覆作用過程中,促進大腦皮層和神經細胞的發展。
遊戲二: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編成歌曲,和寶寶邊唱邊玩。比如,刷牙、洗臉、吃飯,我們可以把這些活動和我們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編在一起來唱: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能發展寶寶的節奏感和創造力。
遊戲三: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裏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鑽進去縮緊身體,然後滾動紙皮箱子,寶寶會樂不可支。為了避免傷著寶寶,爸爸媽媽最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寶寶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可以鍛鍊寶寶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展寶寶的右腦功能。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675&prev=9676&l=f&fid=67
**********************************************************************
1、叫孩子干家務:
家長有意把房間弄亂,然後讓幼兒重新清理。開始時寶寶做不好,分不清垃圾的種類,不知怎樣用抹布擦桌子等,家長應耐心指導,教幾遍後寶寶就會做好。此外,還可教寶寶如何削水果,如何拿筷子等,同樣對開發右腦有幫助。
2、提高認識能力:
只給寶寶看小動物身體某一部分,讓他想像整個小動物是什麼樣子,將一幅畫的一部分遮起來,讓孩子猜其他部分是什麼樣子等。這些遊戲都是通過幼兒記憶事物的形態來提高右腦對事物整體結構的認知能力。
3、訓練使用左手:
多用左手可開發右腦,這是因為左手的動作是由右腦控制的。因此可讓寶寶多用左手來剪東西、寫字、畫畫、抓玩具。此外,讓寶寶多用右腳、左耳等也同樣有效。
另外,讓寶寶反覆地做扣扣子、拉拉鏈、繫鞋帶細小手指動作,也有助於開發寶寶的右腦,並且兩隻手都會得到訓練。
4、帶寶寶逛商場:
帶寶寶一同去逛商場是開發寶寶右腦的另一種有效途徑,因為這樣能培養寶寶綜合各種知識及判斷能力。家長可教寶寶獨自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可教寶寶如何根據價格來挑選麵包、水果及玩具等。
這些遊戲都是通過幼兒記憶事物的形態來提高右腦對事物整體結構的認知能力。
5、多聽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對寶寶右腦開發有很大作用。其中,類似擊掌節拍、音樂尤其適合寶寶聽,可以邊聽音樂邊讓寶寶用左手模倣按琴鍵的姿勢,聽小提琴曲時則讓寶寶模倣壓琴弦的樣子。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674&next=9673&l=f&fid=67
*********************************************************************
學音樂
心理學家發現:音樂可以開發右腦,尤其古典音樂對孩子右腦的開發有很大影響。聽鋼琴曲時讓孩子用左手模倣按琴健的姿勢、聽小提琴曲時讓孩子模倣壓琴弦的樣子。此外,還可以在孩子從事其他活動時,創造一個音樂背景。
培養繪畫感覺能力
右腦具有繪畫感覺能力。讓孩子練習繪畫,能培養其觀察能力。盡情欣賞繪畫作品、自然風景,陶醉其中。帶孩子參觀花展、盆景展,直觀整體地欣賞作品。塗鴉也是一種綜合訓練,包括視覺感受、動手能力、聽覺描述、語言理解等能力,對右腦刺激也是多方面的。
幹力所能及的家務
家長先有意把房間弄亂,然後同孩子一起清理房間。開始時孩子可能會做不好,分不清垃圾的種類、不知怎樣用抹布擦桌子等,家長要耐心地指導,教幾遍後孩子就會做好。
體育運動
右腦在運動中對形象的感知及細胞的激發比靜止狀態更快更強。每天跳半小時的迪斯可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時有意識地讓左手多重復幾個動作,以刺激右腦。
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是右腦形象思維能力開發的最佳方法。童話富於幻想,聽童話故事,孩子會不由自主地隨著情節的發展想像故事中的人物、場面和情景,這對右腦的圖形思維能力有很好的促進。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這時右腦呈現最佳狀態,開發孩子想像力的效果比白天緊張時要好得多。
訓練空間識別能力
經常變化孩子的環境,送孩子上幼兒園時不妨有意改變路線;玩玩捉迷藏遊戲;只給孩子看小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讓他想像整個小動物是什麼樣子;將一幅 畫的一部分遮起來,讓他猜其他部分是什麼樣等;放一堆糖果在桌上,訓練他用目測法判斷糖果的數量;下棋也會對孩子的右腦產生很好的刺激。
帶孩子逛商場
帶孩子一同去商場是開發孩子右腦的另一種有效途徑,能夠培養孩子綜合各種知識及判斷的能力。可以教孩子獨自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可以教孩子如何根據價格來挑選麵包或水果等。
手指訓練
用左手剪東西、抓玩具、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鍛鍊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閉上眼扣扣,練習寫字繪畫,可以增強手指的柔韌性;擺弄智力 玩具、拍球投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活動,可以鍛鍊手指的靈活性,玩積木、橡皮泥有利於動手能力的培養;經常讓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大 腦兩半球的智力。
爬行和梳頭
平時多用梳子或以手指代梳給孩子梳理頭髮,特別是多梳右側頭髮,強化對右側頭皮的刺激,加快頭皮血液迴圈。從小訓練爬行,對孩子的平衡感及運動細胞都有幫助。
益智玩具
益智玩具是開發右腦的最佳工具。主要以拼插、組裝、遊戲等活動形式為主。電腦遊戲機也是鍛鍊孩子右腦的好工具,要為孩子選擇一個以圖形為主的遊戲,如想像遊戲、猜圖遊戲等。買新玩具後,父母沒有必要按說明書告訴孩子應該怎麼玩,放手讓他們去摸索。
學外語
研究發現,兒童學會兩三種語言跟學會一種語言一樣容易,因為當孩子只學會一種語言時,僅需大腦左半球,如果培養同時學習幾種語言,就會“啟用”大腦右半球。
觀看體育比賽
觀看體育比賽能夠鍛鍊孩子右腦,提高形象思維能力。每一次驚險的鏡頭,都會給右腦帶來一連串的富於魅力的想像,啟發孩子根據場上的變化不斷推想可能出現的情況。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673&prev=9674&next=9653&l=f&fid=67
*********************************************************************
***********************************************************************
**********************************************************************
開發寶寶右腦智力幾招就成
現代醫學研究指出,大腦左右對稱,左腦負責語言、邏輯和分析方面的思維,右腦則進行直覺和感覺方面的思維,為打破孩子這種左右腦不平衡狀態,家長必須對幼兒右腦進行特殊開發教育,在生活中有意識進行訓練。1、叫孩子干家務:
家長有意把房間弄亂,然後讓幼兒重新清理。開始時寶寶做不好,分不清垃圾的種類,不知怎樣用抹布擦桌子等,家長應耐心指導,教幾遍後寶寶就會做好。此外,還可教寶寶如何削水果,如何拿筷子等,同樣對開發右腦有幫助。
2、提高認識能力:
只給寶寶看小動物身體某一部分,讓他想像整個小動物是什麼樣子,將一幅畫的一部分遮起來,讓孩子猜其他部分是什麼樣子等。這些遊戲都是通過幼兒記憶事物的形態來提高右腦對事物整體結構的認知能力。
3、訓練使用左手:
多用左手可開發右腦,這是因為左手的動作是由右腦控制的。因此可讓寶寶多用左手來剪東西、寫字、畫畫、抓玩具。此外,讓寶寶多用右腳、左耳等也同樣有效。
另外,讓寶寶反覆地做扣扣子、拉拉鏈、繫鞋帶細小手指動作,也有助於開發寶寶的右腦,並且兩隻手都會得到訓練。
4、帶寶寶逛商場:
帶寶寶一同去逛商場是開發寶寶右腦的另一種有效途徑,因為這樣能培養寶寶綜合各種知識及判斷能力。家長可教寶寶獨自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可教寶寶如何根據價格來挑選麵包、水果及玩具等。
這些遊戲都是通過幼兒記憶事物的形態來提高右腦對事物整體結構的認知能力。
5、多聽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對寶寶右腦開發有很大作用。其中,類似擊掌節拍、音樂尤其適合寶寶聽,可以邊聽音樂邊讓寶寶用左手模倣按琴鍵的姿勢,聽小提琴曲時則讓寶寶模倣壓琴弦的樣子。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674&next=9673&l=f&fid=67
*********************************************************************
千萬別錯過!開發孩子右腦十二大法寶
一定要抓住開發孩子右腦十二大法寶(資料圖)
一項權威研究顯示:愛因斯坦、達芬奇、居裏夫人這些世紀偉人的共同之處:他們都有著超強發達的右腦。右腦的存儲量是左腦的1萬倍,人腦在6歲以前完 成90%的發育。因此6歲以前是開發右腦的黃金時期,千萬別錯過喲!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訓練,對孩子的右腦實施一些特殊的教育:學音樂
心理學家發現:音樂可以開發右腦,尤其古典音樂對孩子右腦的開發有很大影響。聽鋼琴曲時讓孩子用左手模倣按琴健的姿勢、聽小提琴曲時讓孩子模倣壓琴弦的樣子。此外,還可以在孩子從事其他活動時,創造一個音樂背景。
培養繪畫感覺能力
右腦具有繪畫感覺能力。讓孩子練習繪畫,能培養其觀察能力。盡情欣賞繪畫作品、自然風景,陶醉其中。帶孩子參觀花展、盆景展,直觀整體地欣賞作品。塗鴉也是一種綜合訓練,包括視覺感受、動手能力、聽覺描述、語言理解等能力,對右腦刺激也是多方面的。
幹力所能及的家務
家長先有意把房間弄亂,然後同孩子一起清理房間。開始時孩子可能會做不好,分不清垃圾的種類、不知怎樣用抹布擦桌子等,家長要耐心地指導,教幾遍後孩子就會做好。
體育運動
右腦在運動中對形象的感知及細胞的激發比靜止狀態更快更強。每天跳半小時的迪斯可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時有意識地讓左手多重復幾個動作,以刺激右腦。
童話故事
童話故事是右腦形象思維能力開發的最佳方法。童話富於幻想,聽童話故事,孩子會不由自主地隨著情節的發展想像故事中的人物、場面和情景,這對右腦的圖形思維能力有很好的促進。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這時右腦呈現最佳狀態,開發孩子想像力的效果比白天緊張時要好得多。
訓練空間識別能力
經常變化孩子的環境,送孩子上幼兒園時不妨有意改變路線;玩玩捉迷藏遊戲;只給孩子看小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讓他想像整個小動物是什麼樣子;將一幅 畫的一部分遮起來,讓他猜其他部分是什麼樣等;放一堆糖果在桌上,訓練他用目測法判斷糖果的數量;下棋也會對孩子的右腦產生很好的刺激。
帶孩子逛商場
帶孩子一同去商場是開發孩子右腦的另一種有效途徑,能夠培養孩子綜合各種知識及判斷的能力。可以教孩子獨自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可以教孩子如何根據價格來挑選麵包或水果等。
手指訓練
用左手剪東西、抓玩具、玩石子,玩豆豆等,可以鍛鍊孩子手的神經反射,促進大腦的發育;閉上眼扣扣,練習寫字繪畫,可以增強手指的柔韌性;擺弄智力 玩具、拍球投籃、學打算盤、做手指操等活動,可以鍛鍊手指的靈活性,玩積木、橡皮泥有利於動手能力的培養;經常讓孩子交替使用左、右手,可以更好地開發大 腦兩半球的智力。
爬行和梳頭
平時多用梳子或以手指代梳給孩子梳理頭髮,特別是多梳右側頭髮,強化對右側頭皮的刺激,加快頭皮血液迴圈。從小訓練爬行,對孩子的平衡感及運動細胞都有幫助。
益智玩具
益智玩具是開發右腦的最佳工具。主要以拼插、組裝、遊戲等活動形式為主。電腦遊戲機也是鍛鍊孩子右腦的好工具,要為孩子選擇一個以圖形為主的遊戲,如想像遊戲、猜圖遊戲等。買新玩具後,父母沒有必要按說明書告訴孩子應該怎麼玩,放手讓他們去摸索。
學外語
研究發現,兒童學會兩三種語言跟學會一種語言一樣容易,因為當孩子只學會一種語言時,僅需大腦左半球,如果培養同時學習幾種語言,就會“啟用”大腦右半球。
觀看體育比賽
觀看體育比賽能夠鍛鍊孩子右腦,提高形象思維能力。每一次驚險的鏡頭,都會給右腦帶來一連串的富於魅力的想像,啟發孩子根據場上的變化不斷推想可能出現的情況。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673&prev=9674&next=9653&l=f&fid=67
*********************************************************************
3觀念‧4原則 開發嬰幼兒潛能(上)
面對「潛能開發」這個頗具爭議性的議題,家長態度主要可分兩類,一類是主張讓孩子在遊戲、玩耍中自然成長,崇尚老子思想的「放任無為派」;另一類是奉行菁英教育從0歲開始,熱中送孩子上各式潛能開發班的「望子成龍派」......
| |
【文/Baby Life育兒生活】
PART1‧環境刺激大腦發育
精神病學家史畢茲(Spitz)有項著名研究,是比較兩組處於劣勢環境中的嬰兒(一組是合法的棄嬰收容所,另一組是因母親在獄中服刑,而在女監附設的育嬰室成長的嬰兒),後者雖然每天與母親共處的時間有限,但這些孩子卻發展得相當正常;反觀在收容所的嬰兒,因受到的刺激與關愛非常少,多數的孩子有發育不良、容易生病、智能與情緒發展嚴重遲緩的問題。透過這項研究可證實,嬰幼兒若要正常的發展,不能沒有早期的撫育與刺激。
大腦的發展
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余斐如表示,簡單地區分大腦構造,可分為左腦、右腦兩半部,分別司掌不同功能。左腦司掌語言、分析、計算、判斷與推理,右腦掌理音樂、聲音、圖像、想像與創造,若要再細分腦部構造的話,則可區分為前額、後額、內顳、頂顳與枕顳,每一區域都具有不同的作用與功能。
大腦構造
前額 精神能力,例如管理能力、執行能力、領導能力。 後額 思考部份,例如幾何、數學、空間推理、分類能力。 顳葉 聽覺、語言、語言表達和語言理解。 頂葉 肢體部分,大小動作。 枕葉 視覺,包括:符號和圖案辨識、觀察力。(資料提供/余斐如治療師)
八種知性
語言知性 能理解所閱讀、聽到的語言,並用文字等加以表達的知性。 繪畫知性 能記憶、理解圖畫和圖形等,並能加以描繪的知性。 空間知性 能把握物的位置、速度、關係,並能依據狀態行動的知性。 邏輯數學知性 能理解數學符號,並以邏輯加以操作的知性。 音樂知性 能理解聽到的音樂,並會用歌唱、演奏等加以表現的知性。 身體運動知性 記得身體姿勢、運動,並能根據這些活動自己身體的知性。 社會知性 能理解人際關係等社會關係,進行社會活動的知性。 感情知性 能理解他人的感情,也能控制自己感情的知性。(參考資料/《生產與產後大百科》,暢文出版社)
寶寶一出生時,脊髓和腦幹就已發育完全,之後較上部的大腦區域會逐步發展,包括:小腦、基底核(與身體動作有關)與主管情緒與記憶的邊緣系統,最後發育完成的為大腦皮質,即掌管意識行為的區塊,包括意識經驗、推理能力等,隨著嬰幼兒年紀漸長,皮質也會逐漸發育完全,嬰幼兒也越來越能領會自己的經驗。
140億個腦細胞全在媽媽肚子內完成
1~2個月:必要的器官基礎已經完成
頭腦的原形是在受精後第18天左右後,一天天製作頭腦的細部器官,最初呈現細管狀(神經管),隨著成長,一端逐漸膨脹,在2個半月時,開始形成將來變成大腦的前腦胞,變成中腦的中腦胞,變成延隨、小腦的菱細胞。
3個月:接受外界刺激,頭腦更加發達
在胎內期間,每天平均生產5000萬~6000萬個神經細胞,約8週左右,由於神經系統的發達,出現能感受外界刺激的皮膚感覺。再透過疼痛、搔癢等皮膚刺激,近一步刺激腦部,也更促進了腦部的發達。
4個月:完成大腦、小腦等,心的要素也形成
2個月前還是細管狀的頭腦,到了這時期已形成大腦、小腦等,另外司掌人類記憶稱為「海馬」的部位也開始在大腦中形成,據說,感受舒適、不舒適、生氣等心的要素也在這時期開始呈現。
5個月:腦的記憶開始活動,能記得媽媽的聲音
神經系統進一步發達,司掌五官感覺的腦前頁也顯著成長,另外大腦部位變大,表面呈現無皺摺的光滑狀態,腦部記憶裝置開始發揮功能,所以記得經常聽到的媽媽的聲音。
6個月,處理資訊能力增強!記得媽媽的氣味
腦部記憶能力增強,不僅媽媽的聲音,連媽媽的氣味都依稀記得,大腦皮質仍無皺摺,但資訊處理能力加快,神經也日趨發達,身體動作顯得更靈敏。
7個月,思考、記憶、感情能力萌芽,個性也開始孕育
頭腦重量約有300g,約為出生時體重的3/4,頭腦皺摺開始形成,思考、記憶、感情的能力也萌芽,由於頭腦機能更好,能做有順序的動作,同時孕育溫和、活潑等個性。
8個月:胎兒開始有「心」,能敏銳反應媽媽的情感
神經系統幾乎完成,能區別喜歡的聲音或不喜歡的聲音等,頭腦對應聲音會產生更複雜的變化,同時也能感受媽媽的喜悅、感動、不安、悲哀等情感,並出現各不相同的反應,這是胎兒開始有「心」的證明。
9個月:腦細胞的數目已和大人相同,也開始能感受壓力
腦細胞的數目和大人相同,腦細胞彼此的複雜結合更加發達,腦部皺摺增加。媽媽輕愣一下,胎兒會隨之出現心音、血壓下降、脈搏變慢等壓力反應。
10個月:經過產道時的皮膚刺激,也能促進頭腦發育
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和大人一樣,大約有140億個,縐摺也更多。頭腦幾乎和大人一樣,由於皮膚刺激有活潑腦部發育的功效,所以生產時,經產道旋轉、獲得皮膚刺激,據說有利胎兒的頭腦發育。
在嬰幼兒時期,神經突觸及髓鞘會有驚人的發展,約到7歲以後,大腦的發展大致已經定型;值得關注的是,大腦的成長過程可因環境的刺激而改變,如果讓嬰幼兒長期處在壓抑、單調且缺乏刺激的環境中,大腦的功能便會退化;相反地,若給予嬰幼兒豐富多元的刺激,大腦則可獲得較完整的發展。
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院長暨復健科主任黃美涓表示,1999年Kempermann and Gage於1999年發表在《Scientific American》的研究,首次推翻腦細胞不能再生的傳統觀念,他們證實了「海馬」(主管情緒、記憶、意義)的腦神經元(腦細胞)是可以再生的,下表是腦部智能的新、舊觀念比較。
PART2‧潛能開發3觀念
「潛能」是一種隱而未現的特殊能力,潛能開發即是要激發生命本來應有卻尚未顯現的能力,促成健全的自然發展,因此,如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使其應有的智慧和能力,甚至是個人獨有的天賦資質,能夠被激發出來,即成為潛能開發的目標。
小叮嚀
6招啟動孩子潛能
黃美涓院長指出,天賦指得是天生的潛能和使用潛能的能力,如何讓孩子能發揮天生的潛能呢?家長可從以下6點著手。
1.瞭解孩子的先天潛能。
2.釐清孩子尚有哪些有待開發的潛能。
3.孩子的「優勢」智能有哪些?
4.孩子的「限制」(弱勢智慧)有哪些?
5.在適度的範圍下,儘量減少限制對孩子的影響(弱點補強或以優補弱)。
6.接納孩子的限制。
觀念1‧多元智能平衡發展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Gardner於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認為所有的人都具備8種智能,包括: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理邏輯智能、人際關係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與自然智能。
小撇步
黃美涓院長進一步解釋,若在不同情境下善加運用每一種智能,則每一種智能都能獲得發揮,然而,大多數的人只在一兩種智能上表現特別出色,這是人們先天智慧中的強項與弱項差異。父母與其將焦點一直放在孩子的弱項上,拼命地想加強其不足之處,抑或是只關注孩子的強項發展,而完全忽略了其他智能,皆是不值得鼓勵的方式,最正確的方式應是盡量達到各項智能的「均衡發展」。
觀念2‧陪伴、接納、肯定
黃美涓院長譬喻,「智慧」好比埋在土裡的種籽,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份的滋養,才會發芽生長,若加上施肥,就會長得更好。同理,孩子的發展需要父母用心的關注和栽培,才會變得更好,而最能幫助啟發孩子潛能的人是父母、老師,「陪伴」、「接納」與「肯定」是協助孩子潛能發展的3個最有效方式。
圓心坊全方位腦力開發托兒所所長黃薰漪指出:「人生有兩個『較』千萬不能信,即『比較』跟『計較』,且這兩個更不可用在孩子身上。」例如,家長罵孩子說:「你很笨耶,這題數學怎麼算都不會!」不如換個方式鼓勵他:「你不笨,只是這題數學要算好幾遍。」有時孩子只是欠缺練習,需要一再重複才能夠學會,不過,也有可能是他的算術能力真的比較差,但家長不要因此而全盤否定孩子的能力,應接受每個孩子都有先天上的個別差異才是。
觀念3‧發現孩子優勢潛能
究竟如何發現孩子的優勢智能,進而幫助他發揮呢?黃美涓院長表示,孩子的優勢潛能,往往從學習中就可以看得到孩子有很好的獨特表現,因此,只要家長用心觀察,便可以從中發現。之後家長就要提供更豐富多元的資源去栽培與支持孩子這方面的長才發展。此外,也有的孩子可能對某項目覺得特別有興趣,但因表現得不夠理想,受挫感反而更深,此時,家長可以從旁協助孩子檢討、改善,看看是否是因學習方法不對,並可以提供孩子修正的建議等。另外,針對孩子沒有興趣的部分,也可以檢視是否是因為孩子沒有機會發展,或從未試著讓孩子去探索。
小撇步
黃美涓院長指出,在腦部運作和多元智能的理論架構下,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多元智能」,讓每一種智能都得以發揮,這觀念相當值得家長關注;此外發現、瞭解孩子天生的強項與弱項智能,並協助補強其弱點,並針對其強項智能給予資源與協助,以幫助他們發揮其獨特的天賦。
資訊站
兒童認知發展.4階段
家長們在瞭解潛能開發的3觀念後,您也應要明白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分為哪個歷程,然後在根據這4個歷程,提供孩子最適宜的引導與學習資源和環境。以下則是著名的兒童心理研究與發展學家皮亞傑最著名的學說,他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4個階段,提供家長作為參考。
【感知運動階段】(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0~2歲)
靠感覺獲取經驗;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圖式的功能。
【前運算階段】(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2~7歲)
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會使用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
【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7~11歲)
了解水平線概念,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協助思考。
【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11~16歲)
開始會類推,有邏輯思維和抽像思維。
|
面對「潛能開發」這個頗具爭議性的議題,家長態度主要可分兩類,一類是主張讓孩子在遊戲、玩耍中自然成長,崇尚老子思想的「放任無為派」;另一類是奉行菁英教育從0歲開始,熱中送孩子上各式潛能開發班的「望子成龍派」......
|
【文/Baby Life育兒生活】
PART3‧4原則讓寶寶更聰明
現代行為主義(註:此學派主張人的一切行為皆經由賞與罰的經驗學來)創始人華生(John Watson)曾宣稱:
「給我12名健康、體格好的嬰兒,讓我在設定條件的世界裡養育。我敢擔保,不論嬰兒的天資、個性傾向、能力、素質、種族背景如何,我隨意挑選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按我選定的目標,把他調教成任何一個領域的專家─不管是醫師、律師、畫家、商人均可,甚至調教成乞丐或小偷也沒問題。」
遺傳VS.環境
華生的這段話其實過分誇大後天環境對於幼兒的影響力,而完全否定先天基因的影響力,「遺傳」和「環境」兩因素究竟孰輕孰重,一直是大腦研究中不斷爭議之處,但過於強調任何一方的影響力,卻不免淪於偏頗。其實,兒童發展有兩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是無法控制的,另外的50%則是靠後天環境的養成,過往研究已顯示出─環境刺激大腦發育,多樣的日常經驗能使腦部發育受益。
臺北縣私立成長托兒所所長鄭世儀在此也提醒家長,潛能開發絕非什麼萬靈丹。因為有50%的先天基因是我們所無法改變的,而且目前潛能開發也仍有許多未知的因素,尚未有一個100%保證能訓練孩子成為天才兒童的教學系統(否則現在到處都是天才兒童了),因為每個孩子有個別的差異性,不能認為此方式對這個孩子有效,對其他孩子也會適用,此觀念應予以修正 。
以下即歸結此次的受訪內容,列出對潛能開發有益的4個大原則,提供家長們作為參考。
原則1‧提供充沛的外在環境
黃薰漪所長在此跟我們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有天幼稚園老師問班上小朋友:「小朋友~蘋果是什麼顏色?」小新自信地舉手搶答:「白色!」其他同學笑他:「蘋果才不是白色的哩!是紅色!」但小新仍一口咬定蘋果是白色…,謎底最後終於揭曉,因為小新的媽媽都把蘋果削好後才給他吃。
這個故事顯示,有時候家長反而成為阻礙幼兒接觸外在世界的阻力,例如:父母常會因為安全或衛生上的考量(如:沙子髒髒不要玩、剪刀危險不要碰、爬上爬下不安全、馬路危險不要去等),而禁止孩子探索外在世界,或是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好,進而讓他失去很多生活體驗的機會。
科學研究中已發現,腦部含有許多不同的區塊,多元化的刺激可讓腦部發展亦趨成熟。鄭世儀所長表示,父母應讓嬰幼兒在感官上有多元、豐富的刺激(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多樣的環境,讓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自由地盡情探索,並從中累積許多生活經驗。
若發現孩子對某樣事物特別感興趣,家長應多給予他這類的資源,讓孩子可擴大學習,黃薰漪所長舉自己的教養經驗為例:大部分的家長若發現幼兒在玩剪刀,一般都是出現緊張,並一把搶走剪刀,禁止孩子玩的反應;她兒子2、3歲時候,非常喜歡剪刀,但她沒有因此不准孩子玩,反而準備一箱滿滿的美勞工具給孩子,包括:膠帶、剪刀、各式色紙等,並對他說:「這些都是你的寶物,你做完後,也要把它收好喔!」之後也證明她的判斷沒有錯誤,孩子從小就展現自己獨特的藝術天份和創意。
您可以…
* 多陪孩子親近大自然,大自然即是很好的感官探索環境。
* 提醒您,若孩子處在口腔期,最好把尖銳、容易吞入而造成窒息危險的東西都收起來,才能放心地讓孩子在家中自由探索。
* 為孩子佈置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例如:多給孩子各種不同類型的玩具(類型多變比量多更重要),或是讓孩子體驗不同感官刺激(如:赤腳踩地板、沙子、草地等)。
* 讓孩子有接觸各種活動的機會(如:到戶外踏青、栽種植物、身體律動、欣賞藝術等)。
* 讓孩子的感官接受「正面」、「自然」的事物,例如:眼睛常接收美的、善良的東西,避免讓嬰幼兒看到暴力的影像或畫面;不要讓耳朵長期處在巨大吵雜的聲音環境裡,優美的音樂、父母親柔的說話聲與環境中自然的聲音,對孩子才是有益的。
鄭世儀所長表示,「玩」是孩子生活中很大的一個重心,孩子透過玩的過程來獲得學習,因此他建議平時多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環境,家長則在旁邊陪伴,扮演守護與從旁協助的角色即可,成人不宜指導孩子該怎麼玩,這樣會造成孩子的心智被固定與限制,進而破壞孩子運用自己感官本能來探索的機會。
現在的教育過份講究成績,只看重結果,不在乎過程的風氣下,造成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普遍有「急功近利」的傾向。鄭世儀所長表示,對待小小孩,不要有太多標準答案,及過多大人的操弄過程在裡面;寶寶在3~4歲後才開始發展抽象觀念,邁入具體運思期階段,0~3歲的寶寶尚屬於直覺式學習,因此讓這階段的孩子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才是最重要的,即多提供人、事、物方面的變化。
資訊站
基模.孩子的認知結構
模理論是由認知發展論也是註明的兒童心理發展學家皮亞傑(Piaget)所提出。他藉由觀察他的兩個兒子,從對話與問題解決的行為中,觀察並記錄他們的反應,與解決問題的方式。並提出,知識的改變,不是知識的「量」產生變化,而是知識的「質」產生了變化,也就是說:「質變重於量變」。
【何謂基模?】
兒童出生不久,便會以自己的身體感官為基礎,以五官來看、聽、聞、甚至抓取物品,用這些方式來對外在的事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而獲取知識。兒童用以接觸外界事物的身體感官,就是他的「認知結構」,而這些認知結構,就叫做「基模」;例如:憑口唇感覺來接觸外在世界:「吸吮基模」、憑抓取感覺來接觸外在世界:「抓取基模」。
此外,基模也稱「認知基模」,它是我們藉以感受外界刺激、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
此外,親子互動也有益於孩子智力的發展,包括:跟孩子作親密的接觸(如:摟抱、親吻等)、給予情緒上的肯定與支持(如:給予讚美、鼓勵等)、常陪孩子一起從事活動(如:帶孩子拜訪朋友、去公園、念繪本給孩子聽等)、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如:接納孩子的優缺點、個性,當孩子有困難時從旁協助),並對孩子有合理的要求和期望(如:訂下生活規矩要孩子遵守)。
您可以…
* 家長的親身陪伴對孩子很重要,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孩子。
* 允許並鼓勵孩子探索自己的興趣,而不是由父母來主導孩子的興趣與志向。
* 父母必須謹慎拿捏「期望高」和「施壓」的分際,勿對孩子施加過多壓力或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此反而容易令孩子反彈,產生反效果。
* 家長不需急著教導學齡前的幼兒認字、讀書或算術,雖然提早教育看似贏在起跑點上,但其實都是短期的假象;且過度逼迫孩子記憶、背誦,容易使孩子視上學為畏途,無形中也可能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原則3‧攝取充足飲食
過往研究發現,從母親懷孕的第4個月起至嬰幼兒2歲為止,是孩子腦部發育最快速的時期,這時候正是神經突觸發育、樹狀突生長、髓鞘形成的激增期,因此腦部對於攝取營養的質與量會特別地敏感。胎兒期或嬰幼兒期的營養不良或是各類營養攝取不足,對腦部發展有害,容易導致日後出現認知能力差、明顯的智商不足、語言發展遲緩與行為偏差等,甚至有感官及肌肉運動方面的缺陷。
根據198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就指出,婦女若在懷孕時與生產前幾週開始服用含維他命B群的葉酸,胎兒發生腦神經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 簡稱NTD)的比例會大大降低,遠低於不服用葉酸的孕婦;此外,營養不足的孕婦,也會有胎盤發育不良的可能,從而使胎兒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素,進而導致智能及神經障礙的危險情形。
嬰幼兒的早期營養攝取會影響後來的腦部功能,有一項著名的研究報告,針對一批未滿2歲就被美國中產階級收養的韓戰孤女,結果發現這些女孩進入小學後的智商雖然都在常態範圍內,但其中一些在嬰兒期嚴重營養不良的女孩,其成績明顯低於其他營養良好者。
您可以…
* 為寶寶的理想發育考量,懷孕期間每天攝取熱量應比平時多300卡,授乳期間應比平常多500~600卡,尤其要攝取充足的蛋白質。
* 讓寶寶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與熱量,此外,有些特定的必要營養素─維生素(如:維生素C)、礦物質(如:鐵、鈣、鋅等)、微量元素,均是腦部發育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應讓小孩從均衡的飲食中攝取足夠營養,建議您可參考行政院衛生署針對嬰幼兒的「每天飲食建議表」。
*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能親自哺餵母乳最好。
原則4‧持續培育孩子
黃薰漪所長認為「3歲定終生」的說法,會使許多家長誤會─錯過這個階段,潛能開發就無效了!她解釋,因為嬰幼兒時期大腦發育快速,導致這段時間學習的效果特別好,但並不是代表錯過這段時間,孩子就不用在進行開發潛能了。
黃薰漪所長強調,潛能開發是長期的,從寶寶還是個胚胎的時候就開始,而且之後也需延續與堅持,家長需要持續培育寶寶,給予他豐富的刺激和資源,孩子的天賦才會發揮得更好;因此,從孕育新生命的開始,媽咪就可以開始思考想要怎樣培養這個孩子,若希望孩子未來有藝術天份,可以在懷孕時多去欣賞展覽、音樂,讓孩子在肚子中時就受到良好的刺激。
您可以…
* 為孩子慎選良好的托兒所和幼稚園,教育環境可給孩子更多群體互動和認知發展的刺激,且提供的活動、玩具和社交活動通常較家庭多樣。
* 幫孩子找到興趣且有挑戰性的事情來做,培養孩子的成就感。
* 學齡前幼兒是喜好探索的時期,家長應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多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孩子藉由實地操作中學習,並多給予鼓勵,以建立其主動意識和自信心。
|
***********************************************************************
九件事幫寶寶“運轉大腦”
不運動,則肌肉難以發達。同樣,如果媽媽不幫助寶寶“運轉大腦”,寶寶的大腦就不能充分發育。幫助寶寶智力開發有九個簡單的辦法,一起來看看。
一、愛
嬰兒迫切需要愛,尤其是最早的幾週和幾個月。嬰兒並不是要操縱或控制您;從生物學角度講,她只是需要您的愛,對他的哭鬧有所反映並不會寵壞孩子。
如果您一直對嬰兒的哭鬧採取行動,嬰兒會信任你,並會感到強烈的自我尊重。她知道自己的需要會得到滿足,而不會感到緊張,同時學習愛以及建立人際關係。如果在最初的幾週或幾個月得不到關心,嬰兒長大後可能會內向、孤僻。
要做的事:總是對嬰兒的哭鬧作出反應,通過撫摸和聲音使她平靜下來,而不是讓她繼續哭泣。
二、聊天
跟嬰兒說話,快而模糊的話是沒用的,溫和慈愛的聲音才最恰當。媽媽的話語是她最愛聽的聲音……當她還是5個月大的胚胎時就一直在聽。
要做的事:用您最擅長的語言,使用盡可能多的詞彙。決不要忽視嬰兒的學習能力。如果作出誇張的表情,嬰兒會更樂意與您交流。
三、撫摸
撫摸是強有力的刺激和學習工具。對於使嬰兒平靜下來也有很好的效果。據報道,與未接受按摩的早產兒相比,接受按摩的早產兒成長更快,更少焦慮,更早出院。
要做的事:餵養時報緊她,經常擁抱她。給嬰兒沐浴後,輕輕地全身按摩,在旁邊時唱歌並跟她講話。您將享受與她在一起的這一刻。
四、模倣
嬰兒對看您的臉很有興趣。從剛生下來開始,她就不斷的分析您的臉。她可能模倣微笑、皺眉等表情。
要做的事:鼓勵嬰兒模倣您。抱嬰兒時保持大約8英寸的距離,作鬼臉,如吐舌頭。出乎您意料之外的是,這個剛出生的孩子也會伸出自己的舌頭!
五、體驗
你給嬰兒帶來的體驗越豐富多彩,她的大腦受到的刺激也越多。讓嬰兒體驗多種不同的環境。
要做的事:外出散步,帶她到不同的地方,如超市、運動場和商業街。讓她接觸不同的事物與聲音。
要避免的是:把嬰兒放在電視機前幾個小時;這不會刺激她。她需要的是真實的而不是虛擬的體驗!
六、探查
為嬰兒提供安全的探索環境,如起居室地板。她需要很大的空間自己去發現、探索。
要做的事:將危險物品放到孩子觸碰不到的地方,蓋上所有的插座蓋板,把傢具上所有的尖角墊好。提供安全恰當的玩具。
七、閱讀
在嬰兒很小時就開始給她閱讀。她可能不理解故事,但樂於傾聽您的聲音和看圖片。
要做的事:用有凹凸式圖片或者有觸覺刺激的能互動的書,向嬰兒說明書內不同的紋理,讓她撫摸並體會不同的感受。
八、音樂
即使在出生前對嬰兒唱歌和演奏音樂對其大腦發育也是有益的。一般來說,節奏連續的音樂是最好的。人們發現莫扎特的音樂能刺激以後用於數學的神經元。
要做的事:唱兒歌與聽音樂是與嬰兒共用樂趣的很好的方式。吃飯時用音樂盒或錄製的音樂營造平和的心情,玩耍時則用歡快的音樂。
九、玩耍
玩耍是樂趣,玩耍是工作–嬰兒在享受的同時也在學習!與嬰兒玩耍時,您也在幫助她發育,作用比你意識到的還要多。
要做的事:用對比強烈的圖片來幫助嬰兒提高專心技巧與注意範圍。嬰兒在研究圖片時向她解釋圖片的顏色。
從一開始就與嬰兒玩手指遊戲,幫助她“忽略”本能的“抓握反射”。只有學會“放開”,嬰兒才能學會用手和手指。通過手指遊戲,嬰兒能學習語言和精細的動作技巧
http://gate.sinovision.net:82/gate/big5/www.sinovision.net/bbs/
***********************************************************************
***********************************************************************
認識左右的遊戲
a. 教唱"我是隻小小鳥,飛就飛,叫就叫,自由逍遙,我不知有憂愁,我不知有煩腦,只是愛歡笑"。
b. 示範小小鳥,怎麼飛……展開翅膀,向前飛,向左飛,向右飛。
c. 強調左側飛重心靠左,右側飛,重心在右。
..... 在遊戲中辨認身體的左邊和右邊。
活動滾筒
a.寶寶仰臥在地墊上。
b.指導寶寶向右側翻滾五次,數一、二、三、四、五。
c.再向左側翻滾五次,數一、二、三、四、五。回歸原位。
.....讓寶寶體驗靈活滾動及發展左右兩側翻滾經驗。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anan.liao
*********************************************************************************
*********************************************************************************
識字背誦不等於開發潛能
早期教育課程是幫孩子開發潛能,而不是單純學習知識,包括孩子辨別聲音、模倣和學習等方面的能力,因此0至3歲是孩子的潛能開發時期,絕不是簡單地教孩子識字和背誦。孩子在0至3歲所獲得的經驗與建立的親子關係,將給其人生帶來深遠影響。這個時期家長要注意全面開發孩子的潛能,幫助其獲得成長所需的關鍵養分——體能、智慧、社交、語言和人格,使其成為自信、愉快且成功的人。
現代早教注重平等
現代早教理念和一般家庭傳統育兒模式相比,比較明顯的一個差別是教育觀念上的不同,其中一點體現在對孩子的尊重上,家長和寶寶的關係不是一種上下級關係,而是一個平等的關係。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與孩子溝通時,通常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孩子就必須那樣做,而先進的早期教育應該是,父母和孩子是一種雙向溝通的關係,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見。我們鼓勵家長要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
嬰幼兒最好父母帶
有的家長可能不知道,一些個性的形成必須在幼兒特定的年齡階段進行培養,一旦錯過了最佳時期,不會有彌補的機會。現在許多父親認為0至3歲的孩子太小,完全可將孩子交給妻子或長輩,甚至保姆來帶,這樣父愛對於0至3歲的孩子是缺失的。因為父親會讓孩子去冒險,當孩子在臺階上不敢跳時,媽媽會將孩子從臺階上抱下來,而父親則會鼓勵孩子跳下來,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非常有好處,而且可以讓孩子變得勇敢,平時父母對孩子的愛護也會讓孩子吸收情感方面的教育。
早教要多體驗實物
家長不選擇進早教中心也可隨時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只要豐富孩子的體驗就是早教。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有兩件:時間和愛。只有被愛才懂得去愛別人,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個性是善良的,從而人格才能發育得完美。從孩子18個月開始,每個月帶他(她)去動物園等地方,盡可能讓孩子體驗、感知真實的事物。家長可從書籍、網路等渠道獲得早教知識,更好開發孩子的潛能,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的經驗,共同體會成長的快樂。
父母早教注意言行
從某種角度上看,孩子會反映父母的行為模式,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許多喜歡打人的孩子都是挨過父母打的。因此家長在早教時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的作用,比如和孩子說話時不要說髒話,平時夫妻溝通時,如果有孩子在場也不要說髒話,或者有打人的舉動,尤其是跟孩子互動時更不要打人。
現代早教注重平等
現代早教理念和一般家庭傳統育兒模式相比,比較明顯的一個差別是教育觀念上的不同,其中一點體現在對孩子的尊重上,家長和寶寶的關係不是一種上下級關係,而是一個平等的關係。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與孩子溝通時,通常是告訴孩子該怎麼做,孩子就必須那樣做,而先進的早期教育應該是,父母和孩子是一種雙向溝通的關係,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見。我們鼓勵家長要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
嬰幼兒最好父母帶
有的家長可能不知道,一些個性的形成必須在幼兒特定的年齡階段進行培養,一旦錯過了最佳時期,不會有彌補的機會。現在許多父親認為0至3歲的孩子太小,完全可將孩子交給妻子或長輩,甚至保姆來帶,這樣父愛對於0至3歲的孩子是缺失的。因為父親會讓孩子去冒險,當孩子在臺階上不敢跳時,媽媽會將孩子從臺階上抱下來,而父親則會鼓勵孩子跳下來,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非常有好處,而且可以讓孩子變得勇敢,平時父母對孩子的愛護也會讓孩子吸收情感方面的教育。
早教要多體驗實物
家長不選擇進早教中心也可隨時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只要豐富孩子的體驗就是早教。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有兩件:時間和愛。只有被愛才懂得去愛別人,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個性是善良的,從而人格才能發育得完美。從孩子18個月開始,每個月帶他(她)去動物園等地方,盡可能讓孩子體驗、感知真實的事物。家長可從書籍、網路等渠道獲得早教知識,更好開發孩子的潛能,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的經驗,共同體會成長的快樂。
父母早教注意言行
從某種角度上看,孩子會反映父母的行為模式,孩子的許多行為都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許多喜歡打人的孩子都是挨過父母打的。因此家長在早教時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的作用,比如和孩子說話時不要說髒話,平時夫妻溝通時,如果有孩子在場也不要說髒話,或者有打人的舉動,尤其是跟孩子互動時更不要打人。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6iCm4TORExSCE__7u24-/article?mid=313&prev=314&next=312&l=f&f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