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3_14.asp
****************************************************************************
安全兒童環境
蹦蹦跳跳也不怕的安全兒童環境
本圖文由《漂亮家居》雜誌提供
|
文=張立德 攝影=王正毅 空間設計=英家空間設計 陳湘玲 二女兒Amy與小兒子 John John是葉家的二個小寶貝,相差才一歲,姊姊已經會照顧弟弟了,家中還包括一個已經上國中的大女兒,總共三個小孩,因此葉太太特別注重小孩子遊戲空間的安全及細節。 對自己的小孩充滿驕傲與疼愛,「你們一定要來拍我的小孩,他們真的是超可愛,大家都這樣說!」小孩是父母捧在手中的寶,由此就可以感受的到,因此,同樣有小孩的設計師陳湘玲在幫葉太太規劃兒童空間時,就非常清楚知道小孩想要什麼,而父母最在意的部分又是什麼,居家到處都可以看到專為小孩規劃的貼心設計。
Home Data ◎住宅屋主—葉家夫妻 ◎建築形式—電梯大樓 ◎座落地點—台中市 ◎居住成員—五人 ◎成員關係—夫妻、三子 ◎空間坪數—42坪 ◎空間格局—客廳、通道儲藏室、主臥、主衛、餐廳、廚房、客衛、小兒子房、二女兒房、大女兒房、陽台 ◎使用建材———烤漆玻璃、馬鞍皮訂作傢具、壁紙、義大利進口大理石磚、實木地板、拋光石英磚、橡目染白、鏤空雕花門片
|
心疼小孩過敏才移居台中 葉太太第一個小孩,目前已經上國中的大女兒,從小就有過敏的毛病,原本住在台北已經三十幾年的葉太太,心疼小孩深受過敏之苦,因此,在二女兒出生後,舉家遷移台中,為的就是給小孩更好的生活環境,台中沒有台北這麼潮濕,空氣也比較好,小兒子出生果然就比較沒有過敏的症狀,為兒遷居的葉太太,不但因此要開始在中部工作,連先生也跟著一起配合,「剛開始還真的怕在這裡找不到工作,但為了小孩健康什麼都值得,就連我現在買下這邊,跟設計師討論裝修重點也都是以小孩為主!」設計師陳湘玲從建材、傢具、到細節設計,也都配合葉太太的需求,讓小孩有了完善安全的活動空間,就連小孩玩具,都挑選無毒的軟膠玩具,避免絨毛玩具造成過敏,貼心規劃讓葉太太十分感動! 星光N班就此誕生 除了小朋友的危安設計,當然,針對小孩個性的規劃陳湘玲也都想到了!遊戲間外牆地塗鴉烤漆玻璃,讓小朋友隨意發揮想像力,而電視主牆左右兩側的晶亮紅色平台,是二女兒Amy與小兒子John John最佳的表演場地,「他們兩個會在客人來時,拿著客廳的馬鞍皮革長抱枕充當麥克風,模仿星光大道節目參賽者的表演,非常愛現!」而右側平台還可讓小孩坐在此處穿鞋,訓練自主能力,看來,不久就會產生星光第N班偶像了!
|
兒童安全居家規劃重點 重點1機動附屬動線設計 為了有時客廳可能有客人來訪或聊一些大人的事,怕小孩子打擾,在入口玄關及客廳通往私密空間的走道,都設有活動鏤空造型拉門的機關,當這二扇門關起,客廳就是一個獨立的空間,而其他的家人及小孩可以從儲藏室的暗門跟通道通往玄關,非常實用機動,小孩也覺得很有趣。 重點2隱藏把手小孩不會去玩 由於空間中有許多暗門及拉門設計,為了怕小孩子去推拉而夾到手受傷,因此,都設計隱藏把手,小孩不會去玩也比較安全。 重點3皮革取代布織防止過敏 客廳裡的沙發及抱枕都是特別訂製的,選用馬鞍皮革取代一般棉織布飾,可以有效地防止塵產生,小孩也不會過敏。 重點4 沙發怎麼碰也不疼 客廳沙發特別選用軟質填充,加上馬鞍皮革,看似堅硬的外表,其實非常柔軟,可以避免小孩在客廳跑來跑去碰撞的危險。 重點5 角設計減少意外發生 客廳茶几四週都做了圓角處理,避免小孩去刺到或割到,而小孩房的床板四周也都做了圓角設計,非常貼心的細節規劃。 重點6無毒害的軟膠玩具 選購標榜無毒害、檢驗合格的安全軟膠玩具,外表與一般玩具無異,看似堅硬如獨角獸的角,也可輕易地揉捏,非常安全。 重點7給小孩的表演空間 電視牆左右兩側設計晶亮的紅色平台,不但是Amy與John John的最佳表演所,電視牆右側還可讓小孩坐在此處穿鞋,十分方便。 重點8專屬的遊戲空間 原本是書房的空間,規劃為John John的臥室,也是小孩的專屬遊戲間,雖然Amy也有自己的房間,但是她還是喜歡來弟弟的房間玩。 重點9怎麼畫都不會被罵 在遊戲間入門的外牆面兩側,裝設了兩面金綠色烤漆玻璃,這裡提供小孩畫畫的場所,隨便畫都只要用面紙就可以擦掉,不用再怕小孩亂畫牆壁。 重點10桌角裝設直角防撞 為避免小孩在玩耍中碰撞桌子受傷,遊戲間的桌子四角都裝設防碰撞裝置,小孩可以安心地玩。 重點11插座安全裝置 在三個小孩的房間裡,所有沒有在用的插座,都裝了插座安全裝置,防止觸電意外發生。 重點12裝置防夾門檔 二女兒曾有過被門夾到的意外,因此門板上裝了防夾裝置,透過海綿緩衝,門不會一下就大力關上。 重點13為主衛開一扇安全的窗 為了避免小孩將廁所門反鎖發生意外,客衛與走道的隔牆設計師特別開了一扇窗,高度正好是大人視線所及,可以觀察小孩上廁所狀況及防止意外。
|
|
************************************************************
居家意外第一名—幼兒跌撞摔傷 許多媽咪都有這樣的經驗:照顧寶寶時,轉身去拿片尿布、上個廁所,回來卻發現寶寶已經爬到床沿,或者已經摔到床下去了!嬰幼兒跌摔撞傷,是居家最常發生的意外,而且從孩子會翻身開始,到會爬、會站、會走路,隨著寶寶日漸長大,發生的機會愈高!
摔傷處理的四大步驟 床、桌椅以及樓梯間,則是孩子最常發生從高處跌落的三個地點。當孩子從高處跌下來時,第一個反應通常是嚎啕大哭。此時媽咪最擔心的,就是撞傷了哪裡?有沒有傷到頭部?會不會腦內出血?需不需要看醫生、做檢查? 步驟一:檢視孩子有無破裂、出血的傷口 媽咪們這時一定要保持冷靜,先安撫孩子,然後檢視寶寶撞到的部位有沒有破裂、出血,身上有無其他擦傷、劃傷。如果孩子有輕微的皮肉傷口,應以消毒紗布止血,然後用生理食鹽水洗淨傷口,再塗抹外用葯膏。 如果傷口很深,有流血不止的現象,就應該馬上就醫,並告知醫師寶寶是摔傷導致。 步驟二:看有無骨折現象 若發生骨折,則會出現局部腫脹,須先在骨折處以木板或厚紙板固定,再趕快送醫院處理。由於骨折患者最怕隨意移動,造成更嚴重的骨骼移位,因此必須小心檢視,再將孩子抱起。 步驟三:觀察有無腦部受傷的症狀 孩子摔落後,如果有出現下列症狀,就表示腦部可能有受傷跡象,必須送醫做進一步的檢查。
1. 臉色蒼白。
2. 嘔吐。
3. 抽筋。
4. 意識不清。
5. 吃不下。
6. 昏睡不醒,就算叫醒也是昏昏沉沉的。
7. 活力不佳。 必須注意的是,就算孩子摔傷當天沒有出現這些症狀,家長仍必須留意觀察三天,才能確定腦部有沒有受傷。這三天儘量讓孩子躺在床上休息,而當孩子夜晚入睡後,要試著叫醒孩子一、二次,以確定孩子究竟是熟睡還是腦部受傷的昏睡。 步驟四:淤青的護理 通常從高處跌落,很容易造成身上有淤青,甚至頭上會撞出個大包!在確定沒有腦部受傷、骨折、出血等緊急情況後,淤青或腫包只要在家護理就可以了。 先用冰毛巾冰敷患部三十分鐘,減低腫脹及疼痛感,並減緩患部皮下出血量。二十四小時後,則換成熱敷,加快身體吸收淤血的速度。每天熱敷三次,一次15分鐘,然後用消除淤青的藥膏搓揉受傷部位,減少硬塊的形成。一般約一星期就會消腫了。
如何預防寶寶摔傷意外? 預防孩子摔傷,並非只是一味地隨時隨地抱著或揹著孩子,以免養成孩子的依賴性,在寶寶學步期也難保不會發生意外。所以,必須從居家環境著手。
1. 平時儘量不要將寶寶單獨放在於床上,以防寶寶翻身時從床鋪摔落地面。
2. 居家地板上應鋪設軟墊,可減輕寶寶不慎由高處摔落或跌倒時的重力,降低寶寶受傷的程度。
3. 家中若有樓梯,應在樓梯口裝設活動護欄,並且隨時上鎖,避免學爬時期的寶寶摔下樓。
4. 窗戶附近不要擺桌椅,預防寶寶攀爬太靠近窗戶的桌椅而跌落窗外,尤其要讓寶寶遠離折疊式桌椅,以免夾壓受傷。
5. 陽台上所有可以作為墊腳的東西,如箱子、矮凳子等都要收拾乾淨,以免讓孩子攀登而墜樓。
叮嚀 有句話說,「最安全的地方可能是最危險的」,用在居家意外上再恰當不過了!當你擔心孩子會在公共場所感染各種感冒病毒、SARS等疾病,然而所處最長時間的家,卻一樣充滿了可能的危險! 所以囉,家有幼兒的家長,必須重新檢視一下家中環境,是否有讓寶寶發生跌落意外之虞,從改善居家環境著手,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陪伴孩子健康長大。
**********************************************
救命手冊 嬰幼兒居家意外傷害處理法
在成長過程中,嬰幼兒難免會有發生意外的時候,但傷害程度可大可小,端視照護者是否能在嬰幼兒發生意外的瞬間,及時發現,及時給予適當的處理,以減低傷害程度。同時,也要在這要提醒媽媽,妳是否給了寶寶一個安全無虞的居家環境呢? 小孩從出生的襁褓階段,到會坐會爬會走路,在這段成長過程,難免不會出點小意外,但隨著照護人的用心程度不同,往往結果也會有天壤之別。不論如何,多吸收急救的常識與技巧,讓寶寶處於危險時,能夠得到立即適當的照護,以減少傷害程度。 發生意外,立即送醫,是最好的方式,不過,現場人員若能在救護車到達前或親送到醫院前,把握黃金時間進行一些基本處理,相信多少能降低傷害的程度。本文針對幾項嬰幼兒居家時常發生的意外,依其發生原因、處理方式與預防之道,提供媽媽及照護者提高警戒之心,並熟記處理方式以備而不用,別讓寶寶在不經意間留下終身遺憾。
用心營造安全的環境‧就能少一分傷心 在此次的採訪中,不論是站在第一線急救的長庚兒童醫院急診室主任吳昌騰,或是致力推廣兒童安全的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白璐、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都一致表示,為人父母及照護者一定要用心,儘可能將危險因子排除,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才能有效預防意外發生,畢竟多一分用心,少一分傷心。 想想看,你會將珍貴的珠寶放在哪兒?一定是用特別漂亮的盒子裝著並放在隱密的地方。在這個出生率年年降新低的今天,哪對父母不把孩子當個寶?然而,諷刺的是,比珍貴珠寶更無價的「寶貝」──孩子,本該是處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但實際上,這個寶物的生存環境,並未獲得到與珍貴珠寶相同的重視,所以寶貝有時會蒙塵,有時就從人間消失,徒留父母的傷心難過與懊悔。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胃腸科主任吳子聰在一次訪談中指出,事故傷害占一到四歲幼童死亡原因的40%,而這個數據是第二位死亡原因的三倍。換言之,即使小孩是健健康康的,也會因為意外而成折翼天使。 為什麼悲劇總是不斷上演,三位受訪者皆表示,即使在資訊發達的現在,仍存有死角,就是有人並不能從報章雜誌或電視新聞中獲取資訊且引以為鑑;再者,就是隨時都有新手父母的加入,孩子生了,或許對如何增加智力的教養有興趣,但對於安全的育兒知識並未同步加強吸收,於是給了意外發生的機會。 孩子,需要呵護,更需要保護,多一份保護,讓他們的成長之路更加平安順利!
體檢妳的居家環境安全嗎?
根據衛生署統計,嬰幼兒發生意外的場所以居家環境最高(63%);國防醫學院的調查,63.1%的孩童意外生地點在室內,其中6成的幼兒(5歲以下)因為跌倒墜落受傷住院;兒童燙傷基金會調查19歲以下青少年燒燙傷事故的發生地,有8成是在家裡。 看到這些數據,你將發現原來溫暖的家,其實處處充滿危險,特別是對控制力差、沒有危險認知能力、頭部占身體比例大、平衡穩定性差的小孩,不知有多少潛在的危險? 幾乎所有的居家裝潢完全是針對大人的需求而設,當小孩出世後,多半沒有為孩子做太大改變。白璐以美國為例,民眾會自費請領有證照的居家環境評估師到家中,以適宜小孩居家環境的需求,逐一檢查室內每個地方是否符合安全標準,再針對缺失予以改善,為的就是能提供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 但國內民情不同,很難想像花錢請人來家裡檢查設施的做法,不過,行政院衛生署製作了一本《幼兒居家安全手冊》,提供家長DIY檢查居家環境,將潛在危險提早改善,避免意外發生。
溺水 【發生原因】
雖然家中的澡盆、浴缸不若外面游泳池來的大,但是只要有蓄水的地方就有讓嬰幼兒發生溺水的機會,甚至只要短短幾秒的時間,就有溺斃的可能。最近更發生幼兒溺水的地方是餿水桶,因為媽媽去倒垃圾,留下幼兒坐著學步車,在家裡東晃西晃,晃到置放餿水桶的地方,一個失去重心,整個頭就栽進裝滿廚餘的餿水桶……當大家努力做廚餘回收為環保盡心時,卻發生這樣的憾事,實在令人不得不注意餿水桶的存放,也是不能輕忽的問題。 【處理方式】
1.萬一幼兒不幸溺水的話,最主要的傷害是缺氧,請將溺水幼兒平放,頭往後仰,保持呼吸道暢通。
2.若已無呼吸,先清除口腔異物後施以人工呼吸,量測脈搏決定是否進行呼吸道暢通,讓體外按摩與人工呼吸同時並進。
3.掌握浸水時間和進行心肺復甦術的時間,將是有助癒後的最好指標。 【預防之道】
1.不將幼兒單獨留在浴室;浴室的地板最好有具有止滑功能,免得地上潮濕促使幼兒滑倒而栽入蓄水的澡盆或浴缸。
2.浴缸、澡盆不要蓄水,若是一定要蓄水,請務必加蓋,或確保存放地方不是嬰幼兒可以輕易接近的地方,如浴室一定要關上門。
3.接冷氣水的桶子不要忘記加蓋。
4.餿水桶免不了會存放廚餘,務必加蓋,或是改用其他不是幼兒可以輕易打開的容器,如需要腳踩才能打開的桶子。
燒燙傷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在兒童意外傷害的事件中,燒燙傷發生的頻率及數量都相當高,尤其又到冬天好吃火鍋的季節,高溫的鍋具與年幼的孩子在一起,實在令人擔心;或是熱騰騰的飯菜或飲料,擺在鋪有桌巾的桌子上,孩子輕輕拉著桌巾,很容易將這些東西一起拉下,而讓湯汁燙傷身體的任一部位;糊塗媽媽放洗澡水時,聽到門鈴聲或電話響起,立刻丟下孩子在浴室去開門或接電話,而熱水未關或僅放熱水時,很容易讓自行跑進浴室的孩子發生燙傷意外;時下流行的精油薰香,也陸續因為氣爆而導致燒傷事件亦時有所聞;加上國人使用開飲機的比例愈來愈多,開飲機一壓,飲水自動流出的方便,對於孩子也是另一隱憂,為燒燙傷的發生原因再添危險因子。 【處理方式】
1.如果傷口不大,只出現紅腫、熱痛時,馬上用冷水沖洗或施以冰敷。
2.傷勢嚴重的話,切記「沖脫泡蓋送」的處理程序,不要隨便使用牙膏、醬油塗抹傷口,以免傷口惡化。 「沖脫泡蓋送」處理程序 (1)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若無法沖洗傷口,可用冷敷。 (2)脫: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 (3)泡: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 (4)蓋: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毛巾。 (5)送:趕緊送醫急救、治療。
【預防之道】
1.只要是熱的物品,如湯鍋、開飲機、熱的飲料等等一定要遠離孩子。廚房平時最好關上門,不讓孩子隨意進出。
2.熱水器的水溫最好設定在中低溫(吳昌騰建議在44℃以下),若是熱水器無控溫裝置,在放洗澡水時,請先放冷水,再加熱水。
3.關水時,先關熱水,再關冷水;或是建議換裝一壓就停止出水的水龍頭。
4.幫孩子洗澡時,請專心完成。再急迫的電話都可以慢點聯絡,千萬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浴室。
5.薰香精油與異丙醇(無色透明的可燃性液體,一旦過熱很容易引起爆炸。)混合使用時,不可以點火使用以避免氣爆。喜歡精油芳香的人,不妨將精油倒在衛生紙上,宜人的香氣自會飄散在房間中。
隨時注意孩子的動靜
照顧孩子的同時,大人也許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真要眼睛一直盯著孩子也是強人所難,不過,務必讓孩子待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以隨時掌握孩子的動靜。萬一孩子有什麼意外,就能掌握時間急救送醫。 林月英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家三代同堂,當天家中有5位大人,卻仍讓一個小孩發生了意外。因為每個大人都以為別人正在照顧小孩,其實孩子是獨自一人在房間玩,而玩出了意外。林月英表示,大人輪流照顧孩子時,一定要做好交接工作,清楚劃分責任時間,以免釀成不可知的意外。
嗆奶
【發生原因】 寶寶在一歲之前很容易發生嗆奶的問題,主要是吃太多或是未排氣之故,少部分寶寶則是因為有胃食道逆流所致。由於食道開口與氣管開口在咽喉部相通,奶水若是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所謂的嗆奶。量大時,會造成氣管堵塞,不能呼吸,危及生命;量少時,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處理方式】
1.輕微的溢奶、吐奶,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嚥動作,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呼吸狀況及膚色變化即可。
2.如果大量吐奶時,是發生在平躺時,應迅速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
3.把手帕纏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到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4.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發疳(即缺氧臉色發黑)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5.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應浪費時間想如何把異物取出。
6.在進行以上急救過程時,應同時將寶寶送往醫院檢查。
7.如果嗆奶後的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讓他再用力哭,以觀察哭時的吸氧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等),如有即刻送醫院。如果寶寶哭聲宏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無大礙。 【預防之道】
1.每次餵完奶後,一定要幫寶寶排氣。
2.每次餵食時,給適當的奶量即可,不要因為想讓寶寶多吃一點,而引發嗆奶情形出現。
3.若是有胃食道逆流的狀況,一定要就醫,讓醫師開立可抑制胃液的藥品。
嬰兒搖晃症候群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在長庚兒童醫院的急診室中,每個月總見到一兩例是搖晃症候群的案例。的確,當寶寶哭泣時,爸爸媽媽或保母總喜歡搖搖寶寶,以安撫寶寶的情緒。適當搖晃是可以刺激腦神經的連結,但若用力不當,卻也易造成寶寶腦震盪、腦水腫。除了因為大人的搖晃外,吳昌騰也接觸過一個案例,就是保母將脖子還沒硬的嬰兒背在背上,時間一久,也出現搖晃症候群的症狀,因為還沒硬的脖子就這麼晃呀晃,不僅造成頸椎受傷,同時,也讓硬腦膜下血管出血。
【處理方式】 1.若是搖晃過後,寶寶出現抽筋、眼神怪異或呆滯、只有單側肢體會抽動時,就要儘快送到醫院就醫。 【預防之道】 1.不要以搖晃的方式安撫寶寶,否則要注意搖的幅度不能太大。
2.寶寶的脖子還沒硬時,不要用背帶背在後面;真要背的話,宜選擇適合月齡較小寶寶的揹兒帶,有支撐脖子的功能,並將寶寶背在前面,可以隨時注意寶寶的樣子。
3.平日不要過度依賴搖搖床,使用時間和搖晃程度都要控制。
撞傷和意外墜落 【發生原因】 林月英以「3歲以前的孩子是用腳思考的」,空間概念也尚未成形,加上剛學會走路的寶寶,頭部依然占身體重量的四分之一,容易重心不穩而跌跤,點出了孩子發生撞傷和意外墜落的機會不低。會在家裡發生撞傷,多半是寶寶碰尖銳的桌腳、堅硬的牆壁或櫃子的門,甚至一群小孩嬉戲時,不慎碰撞,其力道過大衝擊到胸部、腹部或頭部,可能引起如骨折、脫臼等外傷,也或許是腦震盪。至於意外墜落的主因,無非是從高樓陽台跌落、從床鋪或沙發跌下、或攀爬高處卻無法下來而跌落,嚴重則喪命,否則就是產生腦震盪現象。立即性的傷害如骨折,多能以肉眼觀察,決定是否立即送醫;令大人容易疏忽的反倒是因沒有明顯外傷,而誤認孩子沒事,其實是內在的傷害需要較長時間反應,如腦震盪就必須經過72小時的觀察,才能確認安好與否。甚至有一種情形是,照顧的爸媽根本不知道孩子曾發生這樣的意外,更加延誤送醫時間。 【處理方式】
1.如為明顯外傷,就立即送醫。若確定孩子已骨折,先固定受傷部位,以免傷勢加劇。
2.若看不出明顯外傷,可先觀察孩子在接下來的幾天,是否有哭鬧不休、嗜睡、不安、持續性嘔吐、精神活動力好不好、意識清楚與否、對外界反應是否遲鈍等症狀出現,若有當然立即送醫,透過電腦斷層攝影、X光檢查是否有腦震盪或顱內出血。 【預防之道】
1.家中地板最好是木質地板或塑膠地磚等安全性較高的材質,減少滑溜的情形出現;若是無法改變,建議在寶寶的主要活動區域,鋪上塑膠地墊,緩和一些撞擊的力道。
2.家具角邊、門鎖等突出尖銳處以護套包住,減少孩子不慎碰撞時的衝擊力。
3.所有容易被孩子碰到而會搖晃的物品務必收好,櫥櫃門關好,在孩子高度以上的堆放物請固定住,避免突然落下砸到孩子。
4.陽台或樓梯的欄杆間隙寬度要比孩子的頭圍小,避免任意穿過;更重要的是避免孩子在這些地方獨處。
5.在沙發、床鋪上玩時,要有大人陪著。
6.床鋪加裝護欄,避免寶寶睡覺時因翻身而不慎跌落地面。 善用居家安全用品
如果大環境無法更動,就善用居家安全用品,一樣可以減少意外發生。如插座防護蓋可防觸電、浴缸防滑墊與防滑貼紙可防跌倒、桌腳防護墊以防小孩碰到尖銳轉角、安全伸縮防護欄則可以隨寶寶年歲增長調整護欄長度、安全地墊可以緩衝寶寶掉落地面時的衝力。
誤食異物
【發生原因】 吳昌騰指出會發生誤食異物,有三種狀況,第一,父母給了不適合孩子吃的食物;第二,家中大孩子塞東西給小小孩吃;第三則是處在口腔期的小孩本來就容易將隨手拿到的東西放進口中。萬一東西小,不小心在吞嚥時卡到氣管或食道,不是導致食物梗塞、吞嚥困難、咳嗽、呼吸困難,將有窒息的可能;就是因為梗塞異物卡得很緊,而造成食道因局部壓迫而出現潰瘍,伴隨出血,甚至穿孔。 到達胃部的食物,大部分可在數天至兩週內由肛門自行排出,但具有腐蝕性的電池,就必須及時以內視鏡取出,因為這類電池碰到水後的一小時,就開始腐蝕。最擔心的還是父母根本不知孩子已吞下異物,錯過送醫最佳時機。若是父母觀察到孩子有咳嗽、變音、發疳、吞嚥困難〈東西卡在食道〉、呼吸急促〈東西卡在氣管〉,就要注意是否有誤食異物的可能了。
【處理方式】
1.掉入食道者,立即送至耳鼻喉科以內視鏡取出。
2.一歲以下小寶寶急救法:用左手環抱寶寶整個身體,使之形成頭低屁股高的姿勢,再用右手用手指胸戳五下。或者將寶寶身體翻轉過來,空掌重拍後背部,一樣也是五下。兩法可以交替使用。另外需要進行CPR時,將寶寶的腿抬高、頭放低,在寶寶兩側乳頭連線中點下一指寬處,以兩指壓胸的方式幫助寶寶恢復呼吸。
3.一歲以上寶寶急救法:意識清醒者,可使用站立式的哈姆立克急救法,即施救者站到患者後方,以身體貼緊患者背部,雙手從腋下環抱患者上腹,左手握住右手拳頭,合力壓擠上腹數次,進行到異物被咳出;若已失去意識者,讓患者立刻平躺並保持呼吸道暢通,兩手在腹部正中線施壓往上推,每次施壓不可偏左或偏右,連續做5下明確有力的施壓動作,間斷,再做。 【預防之道】
1.父母不要給不適合小孩吃的食物,如小果凍、花生、瓜子、湯圓或荔枝等,一定要餵食,請先處理過以使寶寶好吞嚥。
2.照顧小小孩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教育大一點的小孩,不要隨意塞東西給小小孩吃。
3.絕不將過小的物品提供給孩子玩,如1元或5元硬幣、各式鈕釦等等,只要直徑未超過3.17公分〈約喉嚨的寬度〉、長度小於5.17公分的小物品,就不該讓孩子任意取得。
4.寶寶進食時,不要邊說話邊吞嚥,讓食道與氣管動作不一致,使得食物誤闖「禁區」。
嬰兒猝死症候群 【發生原因】
發生原因至今不明,但吳昌騰指出,可能與嬰兒趴睡;寶寶被同睡的大人壓到;母親有吸毒、喝酒或吸煙等習慣者,懷孕時容易造成胚胎發育異常,而產生潛在性的疾病;或是遭到感染及窒息過久等原因,都可能是發生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危險因子。雖然案例不多,但是因為發生突然,總讓父母傷心欲絕,甚至若是發生在保母照顧的時候,也會引起法律糾紛。在西方,嬰兒猝死症的發生率是千分之二點六至五;而在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的發生率明顯較低,約為千分之零點五,許多研究顯示,除人種、遺傳因素外,母親及嬰兒的生活習性也是影響發生的原因,加上我國嬰兒多半是仰臥睡眠,而西方嬰兒大多是俯臥睡眠,所以,我國嬰兒猝死症明顯減少。 【處理方式】
1.如果能及時發現嬰兒臉色發疳,就立即給予心肺復甦術,使心跳恢復跳動,同時立刻送醫診治。 【預防之道】
1.國外許多研究報告顯示,俯臥睡眠的嬰兒猝死發生率是非俯臥睡眠嬰兒的3~9倍,所以在1992年時,美國兒科醫學會正式建議嬰兒不要採用俯臥姿勢睡覺,以減少嬰兒猝死的發生率。經過幾年的大力推廣,猝死率的確有下降趨勢。
2.嬰幼兒在睡覺時,不要用太過柔軟的枕頭及寢具,免得孩子陷於其中而造成窒息;吳昌騰建議用稍大一點的毛巾折個幾折當枕頭即可。
3.母嬰不要同床,避免大人翻身時不慎壓到孩子釀成意外。
4.夜晚睡覺時,多起身幾次觀察孩子的呼吸狀況。
藥物中毒
【發生原因】 多是大人粗心所致,不是將藥物裝在看起來是一般可食用的瓶罐中,就是放在孩子隨手可得的地方,發生藥物中毒的機會自然提高不少。就如去年爆發SARS時,為了消毒,許多家庭備有漂白水卻未注意擺放地方,之後就不時發生幼兒誤食漂白水的事件;每年端午節前後,也容易傳出誤食鹼粽水的案例,因為鹼粽水可能放在一般飲料的容器中,孩子以為是好喝的飲料,就一口喝下…… 【處理方式】
1.發現孩子神情怪異時,立刻檢查平日服用藥物是否還在?確認誤食藥物的時間及劑量後,送醫時,務必連同藥物的原包裝〈藥袋〉一併帶去,讓醫生了解情況,及時採取解毒措施。
2.誤服的是一般性藥物且劑量較少,如毒副作用很小的如普通成藥或維生素等,可讓孩子多飲冷開水或牛奶,使藥物稀釋並及時從尿中排出。
3.劑量重且副作用大的話,立刻送醫,通常在2小時內施以洗胃,2小時後以活性碳減緩藥物吸收,劑量重的話,就要進行洗腎。
4.若是誤服強鹼藥物,切記不能催吐;誤服強酸,應使用肥皂水、生蛋清,保護胃黏膜。
5.維持呼吸道的暢通。 【預防之道】
1.食品與藥品一定要分開裝,特別是藥品外包裝上,要標記藥名、到期日或相關資訊(最好還是留在原包裝盒不要分裝)。
2.每次使用後,一定要關緊瓶蓋,並絕對要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3.特別的藥劑或液體,如漂白水或鹼粽水,更是要特別收好,絕對不能讓孩子碰觸到。
4.特別液體的外瓶一定要保留原來商品的標示單,若是因放置在浴室受潮而剝落,請立即更換一瓶使用,避免日後萬一真的發生孩子誤服一事,才能提供醫師可靠的資訊,給予正確的治療方法。
5.在美國,安全藥罐使用的非常普遍。要知道,防兒童開啟(child-resistant)包裝並不是小孩都打不開(child-proof)。防兒童開啟的法定定義是:80%的五歲小孩需要超過五分鐘以上才能打開之包裝。這代表還有20%的小孩可用較短時間就開啟瓶蓋。小孩都喜歡嘗試,都可能想得出打開的方法。因此,在選擇存放容器時,不妨挑選開啟程序較繁複的容器,延長小孩打開的時間。
求助時要注意的事
當寶寶正處於極端危險時,父母或照護者一定要鎮靜,一方面是給孩子一點心理安慰,一方面要做對必要的緊急護理。你可以大聲呼救,只要數秒鐘,也許就可喚得很多的救援幫助。同時即刻開始進行急救(幫助呼吸或做心臟按摩術)。在進行急救後一分鐘,如果尚無救援出現,則必須再次呼救,或打電話給119。
電話求救時切記三件事
1.直接說出問題重心,譬如:「我的寶寶呼吸心跳停止了!」或是「寶寶需要立即急救!」等等,不必描述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
2.一定要告訴對方你家的地址、電話、如何走才能到達等資訊。
3.在等待救援的時候,一定要繼續急救不要中斷,除非短暫(數秒而已)的呼救求援。此時可以先將幼兒移到電話或窗口邊,一面急救一面求援。
家中應備有簡易急救箱
在緊急的時候,能適時先處理傷口,多少能降低傷害程度,因此家裡應備有簡易急救箱,建議準備耳溫槍、紗布塊、繃帶、OK繃、消毒棉球、冰枕、三角巾、骨折固定板數枝、優碘藥水、棉花棒等等。 放置的地方應以大人方便取得,與小孩卻有安全距離的地方,否則本來是要救人的卻反變成「禍首」。
窒息
除了異物吸入會造成窒息外,常聽見的案例還有,被窗簾繩子、電線繞頸、蓋在厚重的棉被下窒息、玩躲迷藏時躲在大紙箱、衣櫃、櫥櫃,甚至是烘衣機等地,都是小孩喜歡藏身之處,一下沒被找到又出不來時,悲劇往往就發生了。 窒息若超過5分鐘,就可能使腦神經受到嚴重損害,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家長應具備急救常識,立即對窒息幼兒施行急救,以免延誤。當口鼻被封住或頸部受勒,應立即解開封住口鼻之物,未恢復呼吸時施以人工呼吸,並儘速送醫。
*********************************************************
(1)
|
隨時隨地看管著孩子,是保護孩子安全的要訣。即使孩子睡在搖籃或小床裡,也必須是在你能聽得到任何動靜的距離之內。
|
(2)
|
在你忙碌的時候,即使是短暫的分心,例如接電話或是應門鈴,你都應該把孩子帶在身邊,或是把他放在小床或嬰兒圈欄裡。
|
(3)
|
拜訪朋友或親戚時要特別小心,尤其如果他們的家沒有這些安全措施的話。
|
(4)
|
絕對不要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
|
(5)
|
不要讓孩子手中拿著鉛筆、剪刀、叉子,或是其它尖銳的器物走來走去。
|
(6)
|
孩子飢餓以及疲倦的時候,也就是吃飯和睡覺之前,比較容易出意外。
|
(7)
|
絕對不要抓著嬰兒搖晃或是把他丟到空中,你可能會傷及孩子的頸部和脊椎骨,甚至於傷及他的腦部,或造成死亡。
|
(8)
|
刀子以及其它的尖銳工具不能放在廚房櫃檯或是桌子的邊緣。刀子必須放在嬰兒抓不到的高處,或是鎖在兒童打不開的抽屜裡。
|
(9)
|
垃圾桶可能是家裡最危險的遊樂場。罐頭的蓋子會割傷孩子的手指頭;破碎的玻璃也會傷到他;而丟棄的塑膠袋能使嬰兒窒息。把垃圾放在小孩子進不去的地方。
|
(10)
|
絕對,絕對不要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子裡,即使是一下下也不行。記住,在大熱天裡,車子裡的溫度可能高到使你的孩子中暑。的確有孩子因為在車子裡中暑而死亡的。
|
(11)
|
不要拿冰塊讓孩子吸。孩子可能會被噎住。
|
(12)
|
要特別注意車子的門。同時,孩子在門附近時,要注意他們的手指頭,而且不要讓他們待在門後面(尤其是在商店或是超級市場裡)。關門的時候如果壓到孩子的手,可能會使他失去一節手指頭。
|
(13)
|
在每天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之間,不要讓幼童,尤其是嬰兒直接曝曬在陽光之下。即使不在這段時間,如果孩子不得不在陽光下,也須做好防曬措施。假如醫生不反對的話,你可以幫孩子擦防曬油。
|
(14)
|
如果你的車子是電動窗的話更要小心,曾經有小孩因為頸子被電動窗夾住而死亡的。
|
(15)
|
週末以及換新佣人的時候,小孩子出意外的機率常升高,所以在那個時候要特別提防。
|
(16)
|
嬰兒每天都會學到新的事情,幾乎是隨時在改變!所以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他今天辦不到的事,可能明天就會做了。記住,要保持孩子的安全,只有隨時隨地看著他。
|
(17)
|
不要把工具或是電線懸在桌面或櫃檯的邊緣。記住,嬰兒很喜歡伸手把東西拉下來。
|
(18)
|
要確定家裡是否對孩子安全,最好的方法之一是用“爬”來做一個安全測試。跪下來用你的手和膝蓋在嬰兒爬的地方爬一圈。你會注意到一些事情,例如門墊上的小橡皮,孩子如果去咬它的話可能會梗住。你會發現一些地板上的東西,傢具下面的銅板、失蹤的耳環、迴紋針等等。如果你以小孩子的眼光來看你的家,你會突然發現各種不同的危險,而在這之前你居然毫無覺察。
|
(19)
|
不要架著奶瓶讓嬰兒自己吸奶,如果他開始吸奶,但是無力把它推開的時候,可能會噎到。
|
(20)
|
嬰兒或是幼童在吃東西時,一定要有人看著。
|
(21)
|
家中如有較大的孩子,教他們不能餵食嬰兒吃東西!有許多嬰兒因為哥哥姊姊餵他們吃不恰當的食物而梗噎,例如熱狗。除此之外,大孩子的玩具組件,例如彈珠、玩具、小木球或是橡皮球、玩偶匣等,不能放在嬰兒附近。
|
(22)
|
如果育嬰設備有金屬圓柱的話,例如高椅子、嬰兒圈欄,或是嬰兒椅等,你必須檢查圓柱兩端的蓋子是否很容易鬆開。它們很容易使孩子梗住。
|
(23)
|
帶有橡皮擦或其它裝飾品的鉛筆,對孩子來說實在是一種新的危險品。橡皮擦在孩子的嘴裡很容易脫落,而卡在喉嚨裡。
|
(24)
|
曾經有睡在大人床上的嬰兒因為熟睡的父母親壓在他們身上而窒息的。
|
(25)
|
兒童很容易被困在密不透氣的大容器或箱子裡而窒息,如果有廢而不用的冰箱或是冷凍相,趕緊把門拆掉。
|
(26)
|
舊的或是重新漆過的傢具、窗檯、欄杆,或是室外傢具常含有鉛的成份。不要讓孩子去咬這些東西。
|
(27)
|
不要拿冷凍的烤麵包、胡蘿蔔、硬餅乾,或是其它食物讓嬰兒磨牙,他很容易咬下一塊而卡在喉嚨裡。
|
(28)
|
不要讓孩子玩紙。紙也會讓孩子噎到。
|
(29)
|
孩子在行駛的車中吸奶瓶不安全。如果車子撞到突起的地面。孩子可能會被噎到。
|
(30)
|
不要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大床的中央,而且孩子在換尿布桌上時,你的手絕對不能離開他的身體。
|
(31)
|
嬰兒和幼童常把手上的 OK 繃帶拉開,然後放進嘴裡。要注意!
|
************************************************************
讓寶寶學習自我保護的技能
《育兒千萬別信專家》
|
寶寶太小了,他們還不能輕鬆地遠離那些可能會傷害他們的或可怕的危險狀態。寶寶也是天真的,有時他們並不能認識到環境中潛在的危險。寶寶是相信一切的,他們經常不能阻止成人、陌生人或朋友對他們的傷害。所以,您有必要儘可能提供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同時,要通過遊戲的形式幫助寶寶認識危險,練習各種各樣自我保護的技能。
場景掃描
寶寶端著杯子走向飲水機,他正在努力地壓“紅色”的水籠頭;
寶寶的球掉到了樓梯下面,他正拉著欄杆費力地挪動腳步,想下樓梯;
您把寶寶放在床上,剛轉身去廚房給他弄吃的,他就爬到了床邊;
寶寶無意中拉開了抽屜,正一拉一抽玩得高興……
或許您的寶寶曾發生過比這些還要危險的動作,您除了要儘可能地改善生活環境的安全性,還能做什麼呢?那就是教寶寶 認識危險!
相關理論
寶寶在自我意識領域方面的發展包括了解安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練習各種各樣的自我保護技能。在對寶寶的安全教育方面,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認識危險存在,可以通過積極的身體體驗形式幫助孩子認識;其次,要幫助孩子掌握一定的應對危險發生時候的處理技巧,包括身體適應性和心理適應性。
要提醒家長注意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結合寶寶的實際生活環境,具體主要包括有:用電安全、易碎物品處理、危險物品處理(刀、剪、化學物品、溫度高的物品等)、認知危險事物和危險環境、避免危險性嘗試行為、交通安全、健康的交往方式、應對獨處和緊急危險等。積極的安全教育將有利於寶寶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尊重自己的身體、更好地和別人交往。
在針對寶寶的安全教育的同時,也提醒家長,寶寶畢竟很小,無論您是否對寶寶進行過安全教育,有的危險孩子是不能應對的。所以,首先要求家長能儘可能地減少寶寶生活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時家長也要掌握一些發生緊急危險或事故的應對技巧,然後才是針對寶寶的安全教育。
遊戲篇 認識危險
(1)認識“高”
您故意把孩子放在高約10-15公分的平台上,看孩子的反應。大部分會爬的孩子會馬上翻下來,沒有特別害怕的表情;然後再把孩子放到90公分高的桌子上,家長在一旁注意保護孩子,看孩子爬在桌子上的時候是什麼表情,孩子是否會爬到桌子的邊緣就停止動作。在遊戲結束以後,告訴孩子這很“高”,很危險,寶寶不能爬到上面來玩,如果下不來就要喊媽媽。
(2)認識“燙”
用兩個一模一樣的杯子,在杯子裡倒入冷、熱兩種水,讓孩子感受不同觸覺感受,並告訴孩子“燙”。然後把水壺打開,拉孩子的手放在水壺口上方,讓孩子感受熱水氣,並再次強調“燙”。您還可以用兩塊毛巾分別浸過冷、熱兩種水,當把毛巾給孩子的時候,告訴孩子“燙”。
用類似的方式,您還可以教寶寶認識“扎手”、“夾手”、“咬人”、“摔跤”等危險信號。
【講解】 在這樣的遊戲活動中,您需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能夠判斷環境和事物的變化,有沒有危險意識同時做出身體的適應性反應。這樣的遊戲可以幫助寶寶理解危險信號概念,建立相應的安全模式,促進寶寶的自我意識發展。
遊戲篇 幫助自己
生活環境中的很多危險因素是可以人為地避免的,比如,您可以把水壺放到寶寶碰不到的地方,那樣就可以避免寶寶受到傷害了;但同時,您也限制了寶寶獨立性的發展,讓寶寶不知道如何幫助自己、保護自己。您一定希望您的寶寶有相當的獨立性,但不可能讓寶寶面對危險,這個矛盾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寶寶練習各種自我保護技能。
(1)學倒水
您應該給寶寶準備一把小茶壺,提前在裡面裝上寶寶要喝的水,並把它放在寶寶方便拿的地方。寶寶玩累了、渴了,您需要做的就是提醒寶寶自己去倒水喝。當然,剛開始的時候,您可以適當地幫助寶寶完成,以後就放手讓寶寶自己來吧,不要怕他把水灑得到處都是!
【講解】 遊戲提高了寶寶的自理能力,同時也訓練了寶寶的手眼協調性。
(2)騎馬翻跟鬥
當寶寶在搖馬上騎得高興的時候,突然從後面輕推,讓寶寶身體猛地朝前方傾斜並翻倒,觀察孩子的反應。這個動作是需要您保護的,您的手始終都要拉住寶寶的後背衣服。寶寶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些害怕,不可以強迫他,只在偶爾的時候練習。練習的時候要教會寶寶用手支撐地,並慢慢地爬下來。
同樣的形式,我們還可以幫助寶寶練習如何從箱子裡爬出來、如何從床上爬下來等。
【講解】 提高寶寶的身體協調性,促進寶寶自我意識發展。
(3)學用剪刀
寶寶很多危險行為的產生,和寶寶想探索新事物是分不開的。與其限制寶寶的探索,不如放手給他嘗試,雖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有了現在的練習,以後就安全多了!
給寶寶兒童安全用剪刀,教寶寶用剪刀剪開紙。還可以用同樣的方式,讓寶寶學用玩具螺絲刀、夾子等。注意,生活中的這些東西還是儘可能不給寶寶接觸到。
【講解】 學用工具提高寶寶使用工具的手技巧,防止寶寶在使用工具時的傷害行為,促進寶寶的自我意識領域的發展。
愛心提示
1.隨時隨地給寶寶灌輸安全意識:比如坐自行車的時候要給他帶上安全帶,過路的時候要等候紅燈,什麼情況下找警察叔叔、撥打110電話等。儘管孩子自己可能不會做,但需要的是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意識。
2.結合場景或是寶寶正在發生的狀態,告訴孩子什麼是安全的,什麼是不安全的,應該怎麼做的正確方式。
3.家長要養成定期檢查環境安全的習慣。
4.幫助寶寶認識安全的時候,要用積極的方式,而不是採取消極的方式。比如,寶寶非常喜歡玩剪刀,與其您把剪刀藏得遠遠的,不如拿出來指導他玩耍;否則,您不小心讓孩子拿到剪刀,他自己就會隨便玩了。
5.當寶寶從某種危險環境中脫離以後,您在以後的教養過程中遇到同樣的危險場景,您不要用消極的口氣嚇唬孩子:“您還記得××××嗎?”“不准碰!”這樣會讓孩子變得特別膽小。您要正面提示孩子,給他正確的資訊,讓孩子懂得遠離危險。
致家長的話
除了要呵護好成長每一步,還要教會孩子自己保護自己,自己照顧自己。
|
************************************************************
孩子發生意外的急救方法
|
|
孩子由於年紀小、好動且自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意外。一旦發生以下幾種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這裡介紹幾種急救方法。 藥物中毒 藥物中毒大多是因誤服所致。急救法:1、如病孩仍清醒,先讓他飲下大量冷開水稀釋藥物,並用手指摳其咽部,使其胃內藥物吐出;2、如病孩已昏迷,用衣物墊高肩頭,使頭向後屈,然後速送醫院救治;3、如病孩已無呼吸,立即施行人工呼吸;4、查看是否有剩下的藥物或藥瓶,留給醫生看,可以幫助診斷。 脫臼 孩子脫臼時,要注意:1、不要亂動脫臼關節;2、如果脫臼處是在手、臂、肩或下巴時,可以移動傷者;3、在傷處敷冰袋可以消腫止痛,然後儘快把傷者送往醫院。 抽筋 如果發生在小腿,把足趾向前及向上扯。如果在其他部位,可以輕柔地按摩。如果還發生麻痺及刺痛,應立即找醫生診治。 骨折 1、如果出現開放性骨折,伴有出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敷上消毒紗布,暴露於外面的斷端不要還納進去,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傷和感染。2、在送醫院治療之前,不能讓骨折部位活動,可尋找小木板或樹枝等物做夾板,附於患側肢體上,在夾板或肢體之間墊一層棉花或毛巾、布之類的東西,用帶子捆綁,鬆緊適宜,且超過上下兩個關節。四肢固定時,應暴露手指、腳趾,以便觀察指(趾)部位血液循環情況,調節夾板的鬆緊。
|
**********************************************************
兒童意外及預防注意事項
年齡
|
行為發展
|
可能意外
|
預防措施
|
產前
|
|
|
購買合格車用嬰兒座 設熱水器溫度<54℃
|
新生兒期
|
|
異物吸入 窒息
燙傷
|
俯睡 嬰兒床安全欄寬<2又3/8吋 不用枕頭,用大小合適床墊 避免太寬鬆及塑膠床單 奶瓶及沐浴溫度測量
|
二至四週
|
翻滾
|
墜落 溺水
|
監看,床欄 沐浴安全(防滑浴盆、頭部支持)
|
二月
|
不瞭解危險
|
燙傷 窒息
|
提防熱水 圍欄安全(網、欄寬<2又3/8吋,避免繩索)
|
四月
|
手放咀巴中
|
窒息、嗆
|
避免小物件
|
六月
|
拿東西 爬行 好奇
|
電傷 墜落 中毒 燙傷
|
電線、插頭、插座安全塞 窗、梯安全欄 藥物儲藏、毒物中心電話號碼 提防電熱器、熱水瓶、熱飲
|
九月
|
扶著站立
|
跌倒 燙傷 窒息、嗆 動物咬傷
|
檢查不穩傢俱、避免可折桌椅、學步車安全 沐浴安全 避免花生、玉米、瓜子、年糕等 寵物安全(最好勿養寵物)
|
十二至十八月
|
步行 高度判定不良
|
跌倒、 交通意外
|
行人安全、公園安全 固定玩具架、書架
|
學步期
|
跑、跳、爬 好奇
|
跌倒、 交通意外 溺水 中毒
|
教導行人安全、公園安全、腳踏車安全 隨時監看,教導戲水安全 藥物、工具等儲藏
|
三至六歲
|
幻想 開始社交
|
跌倒 交通意外 燒燙傷 溺水
|
教導意外預防、打電話、提防陌生人 車用安全座 教導用火安全,火柴、打火機儲藏 教導游泳
|
七至十一歲
|
較自立及獨立 運動
|
運動傷害 交通意外
|
教導危機意識 運動安全知識 安全帶
|
青少年
|
心理壓力
|
嗜藥、吸毒
|
教育、瞭解、關懷
|
小兒急救及處置
急救的原理在成人及兒童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於心理與生理的差異,有若干重點必須注意,應付兒童病患才能得心應手。
意外是兒童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其中交通事故是最常見的,但發生在家庭或校園的意外事件也不少。溺水、燒傷、誤食、中毒、氣管或食道中的異物及高處墜落等也是常見的意外。
大部份的兒童都有健康的心臟及肺臟,受傷後有較佳的復原機會。心肺復甦術也能得到較理想的效果,因此受傷後的緊急處置,尤其是前三十分鐘,就顯得特別重要。
急救處置
維持良好的呼吸是救護人員首要的工作:
(一)頭頸部的姿勢 頭後仰、下巴抬高可使呼吸道成一直線而通暢(圖一)。後仰的程度與病人的大小有關。年紀越小,後仰角度越小。嬰兒切勿過度仰頸,以免造成傷害。最佳的姿勢仍以病人的呼吸狀況(如胸口起伏、呼吸聲)來決定。
(二)面罩呼吸 (1)注意小兒的呼吸速度、肺活量與年紀有關。
(2)使用面罩或其他人工呼吸方法時,同樣要注意氣體交換是否理想(如胸口起伏、呼吸聲)。
(3)面罩的使用方法,請參考圖二。面罩以能緊蓋口鼻,上沿不會壓到眼睛,下沿在下巴為理想,所以要以病人的大小,選用適當的面罩。救護設備中,必須常備各種規格的面罩及相關設施。
(4)病人能自行呼吸且呼吸量足夠時,以面罩給予氧氣即可。
(5)無自發性呼吸或雖有呼吸但呼吸量不足時,應施行正壓呼吸。此時病人可能表現發紺、胸口不起伏、無呼吸聲、呼吸過速或過緩(以該年齡而言)、極度費力的呼吸等情況。
(6)施行的正壓呼吸速率與年紀有關。一歲以下約每三秒一次,一到八歲約四秒一次,更大的兒童約五秒一次。
(7)正壓呼吸要注意壓力的大小。胸部的起伏是壓力適當與否很好的參考。呼吸的壓力太高時,會產生氣胸、胃過度漲氣等不利的後果。有些面罩有壓力保護裝置,可減少傷害的機會,但在某些需要高壓呼吸的狀況時(如氣喘、溺水),反而不便使用。為避免胃過度漲氣,在正壓呼吸時可輕壓環狀軟骨(甲狀軟骨下方;相當於輕壓食道),以減少進入胃的空氣(圖三)。
(8)口腔、呼吸道內如有很多的分泌,應設法吸除。
(9)病人的舌頭後倒而阻塞呼吸道時,以致無法進行良好的氣體交換時,可使用大小適當的oropharyngeal airway。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619&prev=626&next=602&l=f&fid=20
*********************************************************************************
洗澡了!小心浴室意外傷害
|
採訪/陳雯琪 諮詢/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部資深主治醫師 何啟生
|
「媽咪,我要洗澎澎囉!」小朋友多半很愛玩水,對於洗澡總是十分熱衷,但媽咪可千萬別因此而放心地讓寶寶一個人待在浴室裡「戲水」,水溫、環境,甚至是玩的玩具,都得「慎挑、細選」,多一份注意,才不會讓洗澡這件樂事,變成歹事唷!
帶寶寶認識浴室意外
浴室是寶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動空間之一,您知道嗎?浴室也是大部份家庭意外的發生地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部資深主治醫師何啟生說明,跌倒、墜落、燒傷、燙傷、中毒等都是浴室裡可能產生的意外。
1. 跌倒、墜落
溼滑的浴室或浴缸,對寶寶而言有極大的殺傷力,跌倒、墜落等,都是很常見的意外事故。何啟生建議,為了讓寶寶安心地洗澎澎,浴室的地面應維持乾燥;浴室或浴缸裡,最好備有止滑墊;浴室內應鋪防滑墊或裝設扶手;進入浴室裡,最好換穿具止滑效果的拖鞋;浴室門外、浴缸,應鋪設吸水、防滑的墊子或其他防滑處理,就可大大減低寶寶滑倒的機會。
另外須注意,寶寶的好奇心十分強烈,喜歡爬高、爬低,到處探索新奇的事物。因此,跌倒、從高處摔落的情形經常發生,建議平常應養成教育幼兒的習慣,讓幼兒清楚跌倒的危險。
處理細則: 何啟生強調,當幼兒跌倒時,媽咪首先要判別「嚴重程度」;如果只是破皮,只要消毒過,擦上碘酒即可。但如果是骨折及腦震盪,或是手、腳、關節疼痛、哭叫不休,或昏迷、頭昏、噁心、嘔吐,則必須立刻送醫仔細檢查。但期間媽咪不要慌了手腳,在搬動時要先把頸部固定好,才不會對寶寶造成二度傷害。
2. 燒燙傷
孩子嘛,就是愛玩水,此時就是考驗父母細心程度的最好時機啦!何啟生認為,洗澡時,媽咪應先放冷水再加熱水,才能有效避免孩子因好奇伸手玩水或瞬間就跳入浴池,而導致的燙傷。目前市面上的熱水器都有恆溫控制的裝置,對有小朋友的家長來說,用處可多了,建議將浴室熱水器溫度調控在55°C以下,就算寶寶「猴急」地想玩水,也不致於造成太嚴重的燙傷。當然,最好的防範之道,還是避免將寶寶單獨留在浴室內,在媽媽的監視範圍內活動,才是最安全的!
處理細則: 常記得燙傷急救五步驟「沖、脫、泡、蓋、送」,就算真的發生意外,也不致於手忙腳亂!何啟生指出,若發生燒燙傷時,媽咪應在傷口未破皮前,儘快施以沖、脫、泡、蓋、送等處理。沖:先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15~30分鐘,若無法沖洗傷口,可用冷敷。脫: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泡:冷水持續浸泡15~30分鐘。蓋: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布巾。送:趕緊送醫院急救、治療。另外,吹風機不使用時,應取下插頭,置放在寶寶無法拿取的地方,以免觸電。未使用的插座應加蓋防護蓋,以免幼兒玩弄而觸電;過長的電線或延長線也應妥為收藏,或固定於牆面、地面,以免絆倒或纏繞幼兒身體造成窒息。
3. 中毒
家中的清潔用品,也可能造成危機!家中任何清潔劑、殺蟲劑、化妝品、藥品等,都應存放在幼兒無法取得的地方,以免孩子因誤食而中毒。為了避免孩子搞混,危險物品如:清潔劑、藥品等,絕不可改存放於食品容器中儲存,正確的做法為:採用原來的容器盛裝,並貼上明顯的警告紙標示「危險」,最好是選購有防止兒童開啟設計的清潔劑、藥品。
處理細則: 若寶寶不小心吞下有毒物質,媽咪應先注意,孩子的口中、手中,或是周遭是否有藥丸、樟腦丸?是否有開啟的空容器?再來就是餵食寶寶牛奶或水,但得注意,寶寶的意識須清醒才行,接著就是趕緊送醫治療。
看似簡單的洗澡動作也有大大的學問!何啟生指出,不同年齡的寶寶,在浴室裡也會有不同的意外事故產生,媽咪除了依一般的大原則來注意外,也可針對寶寶的年紀及其行為特徵來做防範唷!
|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3_13.asp
********************************************************************************
爸媽們在牽小孩的手時要小心喔!!
爸媽們在牽小孩的手時要小心喔!!
當你過度的拉扯,會造成小孩的手脫臼,會讓寶寶的手變形。
平時爸媽們出門時也要特別留意~
資料來源:網際網路-生活情報讚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234&prev=20235&next=20233&l=f&fid=6
*********************************************************************************
媽咪必備!寶寶常見 10 種外傷護理方法
寶寶的成長發育過程中,難免會發生意外碰撞而受傷的情形,特別是在寶寶學走路的時候,避免不了磕磕碰碰。尤其寶寶的皮膚十分嬌嫩,一旦出現外傷,爸媽都擔心,稍不留意就可能留下疤痕,天氣悶熱時,皮膚外傷更容易出現感染。只要爸媽具備基本的傷口處理嘗試,盡快為寶寶的傷口進行處理,寶寶很快就能恢復了,並且幫助寶寶更好地度過受傷期。
1、擦傷
擦傷是指寶寶摔倒擦破的傷口,僅僅是表皮受傷,所以傷勢比較輕微,在家治療就可以了。對於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碘油、酒精(紅藥水)塗抹傷口周圍的皮膚,然後用乾淨消毒紗布包紮好。如果家裡沒有碘酒、酒精,可用乾淨的水清洗傷口,然後塗上抗菌軟膏,再貼上ok繃。
如果擦傷面積太大、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污物,或受傷部位腫脹、嚴重疼痛、周邊機體組織破碎、血流不止,或受傷位置很重要(如臉部),建議還是帶寶寶就醫。對於大而深的傷口,更應及時帶寶寶去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並註射破傷風針劑。
2、裂傷
原則上24小時之內縫合就可以了,不過,如果是臉部受傷,就要及早縫合。還有,嚴重的裂傷拖的時間越久,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可能導致病情遲延或者殘留傷疤,所以應及時就醫。
3、刺傷
如果被釘子、針、玻璃等銳利的物品刺傷,一般會有少量血流出,因為傷口窄、深、細菌不易被排出,所以容易引發炎症。假如被刺傷,無論傷口多小,都有患上破傷風的危險,所以務必要及時就醫。在緊急處理刺傷傷口時,需要擠壓傷口,這時會有血流出,同時細菌也會被排出。所以,處理刺傷傷口時要把手洗乾淨,並使用消過毒的器具。如果匆忙用手處理刺傷傷口,反而可能導致細菌入侵、產生炎症。
有可能的話,要先找出是何種異物導致刺傷。假如是玻璃碎片,則可能傷害寶寶的肌肉或血管,因此,一定不要在家自行處理,而應趕緊去醫院。因為一旦處理不當,會導致流血更多甚至損害內臟、血管。如果被刀具或銅鐵製品刺傷,應到醫院注射破傷風針。
如果導致刺傷的異物不是玻璃,而且有一端裸露在皮膚外,可取一把鑷子,將鑷子末端放在火焰上進行消毒,待鑷子冷卻後,一邊分散寶寶的注意力,使寶寶不會太緊張,一邊輕輕用鑷子夾出異物。
如果異物留滯在皮下,可用火焰消毒縫衣針,或將其放在消毒酒精、消毒水中浸泡幾分鐘。在異物所處的皮膚部位放一塊冰,使皮膚多少有些麻木,再用消毒過的針輕輕挑開皮膚,使異物暴露出來,用消過毒的鑷子將異物夾出來。
如果是鐵釘導致刺傷,應首先拔出鐵釘。用消過毒鑷子或小鉗子,順著鐵釘扎入的方向外拔出,拔出時用力要均勻,不要左右晃動,以減少對周圍機體組織的損傷。如果鐵釘已拔出,可用力在傷口周圍擠壓,擠出瘀血與污物,以減少傷後感染。如果鐵釘斷在傷口裡,應讓寶寶馬上停止走動,並將取出的部分釘子與寶寶一起送到醫院,通過手術拔除。
4、割傷
割傷是刀、剪、玻璃片或鋒利的器具造成的損傷。被刀割傷的時候,先用清潔物品止血,再用繃帶固定住。當傷口流血不止時,就要用直接壓迫法止血,即用手指或者手掌直接壓住傷口,依靠壓力阻止血流,使傷口處的血液凝成塊,或用乾淨紗布壓迫傷口止血。
如果是手指出現割傷,而且傷口流血較多,應緊壓手指兩側動脈,在施壓 5~15 分鐘後,一般便可止血。如果是其他部位割傷,均要加壓止血。如果實在止不住血,可用橡皮筋在出血處以上部位紮緊,阻斷血流,並立即上醫院處理。每次橡皮筋止血紮緊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不然會因為血流阻斷時間過長而導致肢體壞死。
在出血停止後,用 75 % 酒精或碘伏消毒傷口周圍的皮膚,再用消過毒的紗布或 ok 繃覆蓋,最後用繃帶包紮固定。請注意,較深、較大的傷口或面部傷口,應去醫院處理,必要時予以縫合,以免留下過大疤痕。
5、有瘀血
淤血多是外力導致皮下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滲至皮下,所以在完整的皮膚上可以看到一片瘀青,此時外滲至皮下的血液已屬異物,而且皮下神經豐富,因此疼痛感明顯。如果皮膚上出現瘀血,應趕緊用涼水或冰塊冷敷消腫。如果受傷部位是胳膊或腿,那就將胳膊或腿抬起,可助消腫。在發生瘀血 24 小時後,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一般來說,皮下瘀血都能被機體慢慢吸收,時間大約需要 2 週。
6、抓傷
小寶寶聚集在一起玩耍時,都容易被小伙伴抓傷,如果問題不大,適當消毒處理一下即可,不久就會自然痊癒。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洗傷口的時候要用流動的水。如果傷得比較重、同時出現發燒,或者被小動物抓傷,應趕緊就醫治療。
7、砸傷或擠傷
在門縫中被擠傷或被石頭等堅硬的東西砸傷時,要注意用冷敷。對於砸傷的傷口來說,繃帶纏得過緊只會增加傷痛,沒有什麼治療的意義。如果在門縫中被擠傷,而且傷口內部因充血呈現紫色,那就很可能出現了骨折,應盡快就醫。
8、被動物咬傷
被狗、貓等動物咬或抓傷後,切忌像被毒蛇咬傷一樣對傷口進行擠壓,以防病毒以更快的速度進入神經系統。可徹底沖洗,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滌劑或對狂犬病毒有可靠殺滅效果的碘製劑、乙醇等,徹底沖洗傷口至少 20 分鐘。在徹底沖洗後,用 2 %~ 3 % 碘酒或 75 % 酒精塗抹傷口,以清除或殺滅局部的病毒。
對未傷及大血管的傷口盡量不要縫合,也不必包紮。對需要縫合的較大傷口或比較嚴重的面部傷口,應在清創消毒後先用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數小時後(不低於 2 小時)再予以縫合和包紮。如果傷口比較深或大,可放置引流條,並使用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以控制其他感染。
9、被蚊蟲咬傷
夏天被蚊蟲咬傷後,用冰塊或涼水冷敷比較好,這樣皮膚的血管就會收縮,蚊蟲分泌的毒素就不能擴散。一般來說,大部分蚊蟲叮咬導致的外傷都不嚴重,但是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讓寶寶抓撓傷口,如果把蚊蟲叮咬的部位撓破,毒素就會擴散到周邊機體組織,可能引發膿皰瘡。
★ 4 個處理蚊蟲咬傷的小妙方 ★
(1) 被跳蚤、蚊子、毛蟲、螞蟻叮咬後,塗點牙膏、食醋、檸檬汁、搗碎的大蔥葉、大蒜、衛生球、洋蔥等,均可止癢。
(2) 被蚊子叮咬後,可用肥皂(或香皂)蘸水在被叮咬處塗擦,稍等片刻即可止癢。
(3) 被蚊子叮咬後,迅速取一個熱水瓶塞子放在叮咬處2~3分鐘,連續幾次,劇癢即可消失,而且不會出現紅斑和丘疹。當然,瓶塞的溫度以高熱、又不燙傷皮膚為宜。
(4) 被蚊子叮咬後、奇癢難忍時,可將1~2片阿司匹林研碎,用少量涼開水調成糊狀,塗於被叮咬處,即可消腫止癢。
10、燒燙傷
沖、脫、泡、蓋、送5步驟,是燒燙傷意外的第一處理原則。
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 15~30 分鐘,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如果無法沖洗傷口,可冷敷。
脫:充分泡濕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或暫時保留沾黏部分,盡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泡:在冷水(加冰塊)中持續浸泡 15~30 分鐘,可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平時可在冰箱中準備一些冰塊,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如果燒燙傷面積太大或寶寶年齡較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多或延誤治療時機。
蓋:用清潔乾淨的床單或布條,紗布等覆蓋受傷部位。不要在受傷部位塗抹米酒、醬油、牙膏、漿糊、草藥等,這些東西不但無助於傷口的複原,還容易引起傷口感染,並且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和緊急處理。
掌握好上述方法,在受傷時做第一步的簡單處理,寶寶很快就會恢復囉!
資料來源http://babylike.tw/p/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