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父母必知的九大氣質

父母必知的九大氣質()
每一個孩子來自不的家庭,就算是在同一個家庭出生、長大的雙胞胎也不全然相同。孩子不是經過機器壓模製造出來的東西,不能要求每個人都一模一樣。雖然氣質是天生的,但仍然會適應環境的改變,而如何了解孩子的氣質,才能順著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父母本身的氣質及教養方式是關鍵,了解每個孩子的原型為何,才能順著原型加以雕塑、修飾、導正,讓每個孩子都能有完整的發展。氣質是指一個人天生下來對內、對外刺激的反應方式,是天生的一種行為模式,無所謂有什麼好、壞之分,而是在教養上是找出適合親子互動的模式。目前國內外均將寶寶的氣質分成九個向度。 活動量 精力旺盛 :活動量是指一天24小時當中,幼兒表現出來的所有動作之頻率和速度,也等於是個體消耗在動作上的能量。活動量大的孩子整天動來動去,喜歡跑跳,精力充沛,坐不住,所需睡眠時間較少,即使睡著了也翻來覆去,在床上進行翻涼。而活動量小的幼兒就喜歡靜態的活動,對於戶外活動較不感興趣,即便出了門也喜歡靜靜的看風景,同時所需睡眠時間較長。
*活動量高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整天動個不停,睡眠時間也較短,精力充沛,好像體力永遠用不完似的,但相對的也較無危機意識,家長應更加注意遊戲時的意外發生。但可以規劃每天固定的時間運動,約2030分鐘,讓精力得以發洩。也需轉換活動方式,在動態活動之後配合靜態活動進行,幫助孩子培養靜下來的習慣。還要培養規律性,因為好動的孩子相對來說也比較難控制。但家長需包容活動量高的孩子並不是故意坐不住的,以鼓勵代替指責,如果孩子能乖乖靜下來吃飯,家長應把握機會加以讚揚。也應避免提供可樂、蛋糕等甜食,這會讓孩子更加興奮。
*活動量低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並不是說活動量低的孩子就等於好帶,雖然靜靜的不會失控般跑跳,也較不需擔心安全疑慮,但活動量太低的幼兒容易造成動力低弱,處世態度也較為消極,很可能只喜歡貼在電腦前以致近視。對於活動量低的孩子,父母應多鼓勵進行動態的活動。最好建立固定的戶外活動時間,在家長的陪同下,動能和親子關係都能同步升級。

規律性 輕鬆帶 :規律性是指幼兒的活動在時間上有如鬧鐘般的準確,諸如:吃飯、睡覺、起床,不只時間固定,量也一致。反之,則一點準頭都沒有,父母永遠無法預測他下一步會做什麼。
*規律性高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時間到就自己吃飯睡覺,像行軍般按表操課,凡事依計劃進行。規律性高的孩子對父母來說容易管教,只需協助孩子把時間規劃好,孩子就會自動自發地完成,所以時間上和活動上的安排需多費心。但若是在排定時間上臨時有變動,家長要提前告知孩子,讓其有心理準備,才不致於影響情緒。
*規律性低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這樣的孩子不按牌理出牌,毫無章法可言,家長總是猜不透他的下一步是什麼。應養成規律的坐息,該吃飯就吃,該睡覺就睡,家長的規範和鼓勵有助培養定時定量的做事準則和生活上的規律。若幼子能依照時間完成排定的事項,就家長就要給予鼓勵。

趨避性 初體驗的反應:初次面對新事物時,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是為趨避性。如:剛到一個沒去過的地方、嘗試沒吃過的食物、看到陌生人、第一次體驗的事物,孩子反應是接受或是退縮,也能說明孩子是外向或內向的個性。
*外向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趨避性高的孩子相對來說較大方且不怕生又容易接近,但家長需注意的是,應加強教導孩子如何分辨危險,建立危機意識,必要時也應給孩子適當的限制,如:不要和不認識的人單獨接觸,也不能隨便給別人住家的電話和地址;若到戶外,也應事先提醒孩子要遠離危險區域,只能在家長的視線範圍內玩耍,超過的話容易發生危險,且告知孩子如果爸媽看不到他在哪裡會很擔心。
*內向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常見的是,在電梯裡、路上遇到認識的人,孩子都不主動打招呼,如果對方主動

接觸,孩子會跑到爸媽身後躲起來。如遇此情形,家長應避免責罵,同時更需要耐著性子鼓勵孩子要有禮貌的回應,並且提高孩子跟不熟識者的接觸機會,只要孩子要表現,都要給予讚賞。適應性 快慢由你決定:孩子經過趨避反應之後接下來的適應情形。能接受新事物刺激的孩子不見得適應性就高,反而有適應性問題者反而較多;相對的,有些孩子內向害羞,但卻適應力卻很好
*適應力高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無論什麼樣的環境對他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也容易接收,父母需協助過濾孩子接觸的事物,如:日常生活所及的居住環境、鄰居、電視節目、幼兒書籍也要加強把關,以免孩子不分好壞、全部接受。
*適應力低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適應力低的孩子,家長更要付出耐心來等待,盡可能避免在孩子面前誇獎別人家孩子的優點,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當孩子熟悉的環境有所變動時,也應提前告之孩子,如:轉學,讓他有心理準備的時間,再給予足夠的時間練習、認識新的環境就會慢慢改善。

引用: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89683 <資料來源:聯合報-媽咪寶貝雜誌>





********************************************************************
父母必知的九大氣質()
情緒本質 happy or sad
指孩子一天中表露於外的情緒,是屬於正向的(友善、快樂、笑臉)或負向的(即不友善、不快樂、臭臉)。若寶寶還小,無法用言語表達心理的感受但已經能分辦喜、怒的情緒時,爸媽可以提供笑臉貼紙或哭臉貼紙給寶寶使用,並製作表格,以一天二至三次使用貼紙的方式紀錄寶寶的心情起伏。或直接用相機拍下孩子各種不同的表情,包括開心、生氣、緊張、期待、悶悶不樂等,列印出來之後讓孩子自己選擇今天的心情後再剪下,貼在日記本上。因為是寶寶自己的表情,所以更能夠詮釋當下的心情。若寶寶再長大一點,家長也可以準備一本空白的小冊子,讓寶寶以畫畫的方式表達心情,像日記一般記下心情筆記。
*情緒本質好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情緒本質好的孩子,處事態度樂觀,笑臉常開,帶給身邊的人愉悅的氣息,但家長應避免忽略孩子真正的心情,不能因為孩子總是笑嘻嘻的就少了陪伴和交流、分享。再者,孩子遇到的困難,家長也需陪伴、共同面對,以免孩子遇上無法或無力處置的問題時而大感挫敗,以致情緒低落無法回復。當然,笑口常開的孩子比較受歡迎,接觸的對象也較多,家長應提醒並指導孩子建立危機意識,以防在父母無法陪同時,受到侵犯或傷害。
*情緒本質不好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情緒本質不好的孩子,常出現負向表情,有時會造成別人誤解為難相處、臭臉王,故要常提醒孩子笑,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微笑的習慣。

感覺的表現 :也就是敏感度。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常表現於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上。除了生理上的感覺之外,還有察言觀色的能力,教育學家稱之為「社會覺」。
*敏感度高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對周遭事物相當敏感,有些時候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太緊張,父母應多與分享他的感覺。若是社會覺較強的孩子,可以很靈敏的察覺到父母的情緒轉變,當父母臉色凝重時就會安份的做乖寶寶,以免變成出氣筒而受到波及。有一說法是「視覺型小孩」,指的就是孩子對於形體、色彩、畫面比較敏銳,但對於抽象的文字或邏輯可能就比較遲鈍。
*敏感度低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神經很大條或像沒有神經似的,而有「神經跟水管一樣粗」的說法。這樣的寶寶不會看臉色,非把別人惹毛了或受到處罰時才有所驚覺。有於敏感度較低的孩子,家長應加強其各項感覺反應訓練,雖然與智力高低無關,但能提昇其未來學習能力。

堅持度 固執or妥協? 指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時,因外來的阻礙或困難時仍繼續維持原來的活動或放棄的程度為何。
*堅持度高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在學習上碰到挫折不易放棄也相對固執,硬是要靠自己把事情做完,但也容易養成事物做好但不要求完美的習性。雖然做事堅持到底很重要,但應判斷其合理性,若不合理的,如:。
*堅持度低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小時候隨和好帶不固執,但面對挫折時卻容易妥協喊卡,處事態度上也會往容易、困難度低的方向前進。父母應協助寶寶遇到困境時與其規劃分段並提供解決困難的成功經驗,鼓勵是寶寶碰到問題時最大的支柱。

反應強度 強烈或平淡 :孩子對內在、外在刺激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反應強者,其喜怒哀樂及需求很容易被覺察;反應弱者則常不被注意及知覺其需求而忽略,甚至連當下的情緒都不為人知。一樣米養百樣人,受到同等的刺激時,不同的孩子,反應可能差了十萬八千里。若是把反應強度表現在肢體動作、語言或情緒上,有的孩子對爸母又親又抱,但有孩子看起來卻很冷漠。並不是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有壞這麼明顯,而且孩子在表達的形式上,強度有所不同罷了。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有些孩子在生氣時會拳打腳踢、撞牆或傷害自己以引起注意,而父母應有一致的教養態度,孩子才會改變亂發脾氣的習慣。同時家長也不應隨孩子的情緒起舞,跟著孩子的心情起起伏伏,應訓練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緒反應弱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這樣的孩子較少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許當下的心情非常激揚或低落也不易察覺。所以家長需幫助孩子養成表達情緒的能力,開心的事應該與人分享,若有不舒服的事或感到壓力、不適,更要協助表達出來。

注意力分散度 專心v.s.分心 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擾而受到影響,如:聲音、光線、人、事、物等,所改變或中斷他原本正在進行的活動。
*專注能力強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常常因專注在自己的活動中而不回應,而有視而不見的說法。專注能力太高的孩子,因太過專注而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做他想做的,看他想看的,以致於對外在的事物反應不敏銳。如果是這樣,則要提醒孩子多留意周遭發生的事物。
*易分心的孩子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學習上則很容易分神,聲音有人講話就轉頭去找聲音的來源。父母應降低分心之刺激物,如:吃飯的空間應只有餐桌、餐具和食物;學習的空間不應出現玩具或電視,盡量在學習上多提供一對一的教學或分段的學習。
這九大氣質的交互影響、作用,呈現出每個孩子的特質,所以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當父母了解、觀察、評估孩子的天生氣質後,即可為孩子量身定作最適合的教育方式,也是「因材施教」的方針。但天生的氣質並無好壞之分,只是在於生理特徵和智力個別差異之分,或程度上的不同,也會因所遇的人事物不同而有不同性質或強度的反應。而了解孩子的氣質,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順著孩子的氣質發揮,家長更需要提供協助、輔導、耐心與鼓勵,這是父母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的事。
黃玉琪
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
曾任新竹縣新湖國小特殊教育教師
現任臺北縣永和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

引用: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91609  <資料來源:聯合報-媽咪寶貝雜誌>






**************************************************************
動物氣質型 × 適性教養方()
孩子是白紙一張?
許多人常形容孩子就像白紙一樣單純,爸爸媽媽教給他什麼,他就學會什麼。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那麼,為什麼在同一個家庭中長大的手足,個性卻可能完全不同?笛飛兒EQ教育親職講師白慧文指出,其實早在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那一刻起,基因就已悄悄決定了孩子的天性。

個性=先天氣質+後天教養
基因對孩子性情的影響力,學理上稱做「氣質」,但這裡所談的氣質,並非一般人所認知的那種成人世界裡吸引人的特質(如文靜優雅、風度翩翩),而是指孩子天生的行為傾向,也就是他們在面對內在或外在刺激時的反應特質。
例如,同樣是肚子餓,有些孩子只是小聲啜泣,有些孩子卻哭到臉紅脖子粗,還伴隨著「拳打腳踢」,這些表現上的差異都和他們本身的氣質有關。

氣質是人格的基礎
從心理發展學的角度來看,氣質是人格的早期雛型,因此,在談論幼兒性格時,通常會從氣質的角度切入,而人格則被用來分析較大年齡的兒童與成人。

此外,人格包含的層面比氣質更複雜,氣質通常指的是一種情緒反應,而人格還包含思考、認知等層面(如自尊的概念),這也就是為什麼,人格這個詞只能用在人類的身上,而氣質最早卻是從動物的實驗中被發現。

氣質可以被改變
雖然,氣質受遺傳影響,是先天基因設定的結果,但也會因為後天教養方式的影響而改變。許多爸比媽咪費盡苦心的教導孩子,但效果卻近乎零時,不免感到挫折、沮喪,甚至懷疑孩子是否有特殊問題,但或許情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王珮玲形容,教養就好像在打乒乓球一樣,有時爸爸媽媽發了一個好球,孩子不一定會好好回你的球,而當你發了壞球時,說不定孩子反而剛好接得好。

或許,父母能做的,就是先好好了解這個小小球伴的特性,才能和他有更順暢的互動,引導他走向更好的結果。

寶貝的氣質類型&教養法
說到這裡,爸比媽咪一定很想知道,家裡的寶貝究竟是屬於哪一種氣質類型?兩位專家與小編以動物為喻,整理出5種不同的氣質類型及相對應的教養注意事項,提供爸比媽咪作為參考。

小鹿斑比型(趨近性低、適應性低、敏感度高、反應強度高、情緒本質負向)
行為表現
小鹿斑比型寶寶的個性,就如同這個名字一樣,給人溫和、可愛的第一印象,他們害羞、怕生又敏感,也比較悲觀,面對新刺激時,總是先預想可能發生不好的事情,對於新環境和陌生人通常要花比別的小朋友更久的時間才能適應。因此,他們也不愛冒險,碰到不熟悉的事物時,傾向先躲在一旁偷偷觀察,確定沒有危險才敢靠近。雖然平常表現得很柔順,一旦受到突如其來的刺激,往往也會有強烈的情緒反應。

案例分享
霓霓是個文靜乖巧的小女生,平常很少惹媽咪生氣,但每回過年回鄉下時,總是帶給媽咪很大的壓力。因為只要霓霓一下車看到阿公阿嬤,就像看到陌生人一樣,馬上縮到媽咪後面,阿公阿嬤跟她打招呼,她也不理,硬把她拉出來推向前,她就又哭又叫。雖然阿公阿嬤沒說什麼,但媽咪很擔心他們會以為霓霓這樣都是媽咪教的。

優/缺點分析
優點:1.對於陌生人事物和環境有所警覺,比較不容易發生危險或受騙。
2.能敏銳察覺別人的情緒、想法轉變,較能體貼他人。

缺點:1.與陌生人接觸時容易退縮,到了新環境常不敢參與活動,讓人誤以為孩子沒有禮貌。
2.只要環境稍有改變,馬上會有抗拒、不舒服的反應出現。

教養小秘方
1. 增加他們接觸新環境、陌生人事物的機會和時間,並幫助他們熟悉、進入狀況,爸比媽咪也可以預先告訴他們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幫他們打好預防針。
2. 給他們一些時間做好心理準備,假如在他們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就急著把他們推向前,可能使孩子產生挫折感,以後更不敢接觸新環境。
3. 在孩子還非常依賴爸爸媽媽時,請陪他們一下下,等他們慢慢能夠適應,再逐漸遞減陪伴的時間。

暴跳龍型(反應強度高、活動量高、堅持度高)
行為表現
暴跳龍型的孩子,平常活潑可愛,講起話來手舞足蹈,任誰都忍不住想過來抱抱他,但只要他感覺不舒服,或面對自己不想要的結果時,就會堅決不肯配合,翻臉比翻書還快,經常用大吼、亂丟東西、大哭、奔跑滾動等方式發洩自己的不滿。

案例分享
祥祥的媽咪三不五時就會被老師請到學校,因為每當課程從動態轉到靜態時,祥祥都不肯接受現實,捨不得進教室坐好,即使勉強進來,也會不停在教室裡吵鬧、跑來跑去,影響了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躁動起來,老師只好把他帶離教室。

優/缺點分析
優點:1.個性直率、單純,爸爸媽媽可以很容易覺察他的情緒和需求,提供適當的幫助。
2.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願意嘗試克服的堅持,日後可能增加他的成就。

缺點:1.一生起氣來就嚎啕大哭或是拳打腳踢,造成其他人的困擾。
2.一定要把自己正在做的事做完才肯罷休,不願配合其他人,較不合群。

教養小秘方
1. 每次轉換情境時,提早10分鐘告訴孩子,提醒他開始收斂,準備做下一件事。
2. 對於活動量較高的孩子,應提供他更多宣洩體內動能的管道,如果不適當將這些活動量消耗掉,孩子就會一直在不該動的時候亂動。

機靈猴型(注意力分散度高、活動量高、規律性低)
行為表現
機靈猴型的孩子,很容易被環境影響,容易分心,他可以同時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訊息,而且很快找到自己最有興趣的部分,但因為感興趣的事情實在太多,以致於常常無法專心的跟著大家的步調走。

案例分享
奇奇上課總是分心,舉凡外面有車子經過,或是有攤販叫賣的聲音,都能吸引他的注意。有時他還會突然跑到窗邊,數著馬路上的計程車經過幾台,老師把他帶回座位,奇奇也不生氣,因為他馬上發現樹上有隻小鳥正在叫,他也跟著小鳥「啾啾啾」的叫了起來。

優/缺點分析
優點:1.在人際相處上能夠表現得「八面玲瓏」,可以很快抓住每個人的情緒狀態和需求,把大家都應付得很好。
2.轉換情境較容易,遇到突發狀況也能隨遇而安,不會驚慌失措或抗拒。

缺點:1.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擾,做事或上課較不容易專心。
2.爸爸媽媽常捉不準他什麼時候要吃飯、洗澡或幾點醒來,很難幫他安排事情。

教養小秘方
1. 爸爸媽媽可以適當的為他們過濾環境中的刺激,特別當他正在學習時,可以先把一些他們喜歡的玩具收起來,或把窗子關上。

2.
不要只是不斷提醒他們現在該做什麼,有時也可以問他們:「你現在在幹嘛?」,讓他們自我覺察,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合宜,會比一直對他們嘮叨來得有效。

引用聯合報-《育兒生活雜誌》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8&f_SUB_ID=3721&f_ART_ID=361502





*******************************************************************
動物氣質型 × 適性教養方()
變色龍型(活動量低、適應性高、反應強度低)
變色龍型的孩子,對環境的適應力非常好,就像變色龍,會隨著環境改變自己的外貌,不管發生什麼事,他都一副泰然自若、老神在在的樣子。他的活動量偏低,喜歡靜態活動,總是安安靜靜的,不會特別引起注意。

]
案例分享
安安是個沉穩的小男生,不像其他男孩子一樣喜歡跑來跑去,他總是靜靜的在一旁玩著拼圖或畫畫,不會妨礙大人做事,就連吃飯時間到了,晚餐還沒準備好,他也會耐心等待,不哭不鬧,偶而其他小朋友過來招惹他,拿走他的玩具,他也一副無所謂的的樣子,不會為自己爭取。

優/缺點分析
優點:1.因活動慾望較少,較能不受干擾的接收外部刺激,進行學習。
2.情緒平穩,不會大哭大鬧,很容易相處。

缺點:1.不愛動,看起來有點懶散、沒精神,常讓爸媽擔心他是不是生病了。
2.不懂得主張自己的權益,也不擅於表達。

教養小秘方
1. 適應力很好的變色龍型,是最不讓爸媽操心的孩子,不論帶他到任何場所,都非常輕鬆愉快,不過爸爸媽媽還是要注意,變色龍寶寶雖然不說,但還是有他的需求,也需要父母的關心,要常常問他:「你在想什麼?爸爸媽媽可以幫忙嗎?」。

2.
在遭遇不友善對待時,爸爸媽媽也要引導他們,適時的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和需求。

烏龜型(活動量低、堅持度低)
烏龜型的孩子,動作總是慢吞吞,也不愛動,喜歡默默的、以緩慢的步調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但是一旦遇到困難時,他就會像烏龜一樣馬上把頭縮回殼裡,不想再繼續做下去,也可能趕快轉移目標,再找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來做。

案例分享
依依做什麼事情都很慢,即使爸爸媽媽不停催促她也沒有用,她還是依照自己的進度「慢慢」進行,逼得父母常常親自動手幫她完成,因為這樣比較快。久而久之,依依變得更依賴爸爸媽媽,碰到很難完成的事情就直接投降,跑去做別的事情,等待爸爸媽媽對他伸出援手。

優/缺點分析
優點:1.孩子對爸爸媽媽的配合度很高,可以隨時放下手邊正在做的事情。
2.較有彈性,遭遇困難時懂得調適與變通。

缺點:1.挫折容忍度較低,遇到困難容易放棄,可能影響各方面表現。
2.不愛動的性格可能會影響他們的身體發展。

教養小秘方
1. 爸爸媽媽應主動安排一些戶外的親子活動,讓小烏龜們可以有機會動一動筋骨。
2. 依賴心重的烏龜型寶寶,遇到困難總是馬上尋求幫助,當他們撒嬌時,必須判斷他們是不是真的不會做,再決定要不要幫忙,或教他們怎麼做。
3. 爸爸媽媽可以幫他們把困難的事情分成幾個小階段,鼓勵孩子跨出第一步,並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完成整件事。

何謂「適性教養」?
看完以上分析,你是否更了解家中寶寶的氣質呢?近年來許多學者強調,父母應放棄高壓式的教養方式,依照孩子的特質,提供他們「適性發展」的教養。究竟,什麼是「適性發展」的教養呢?

適性教養不是不干涉
王珮玲老師表示,很多人都會誤會適性發展的意涵,以為適性教養就是不要干涉孩子,其實,它比較接近東方儒家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也就是,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孩子的天性,提供適合他發展的方向、建議,但不能獨斷的幫他決定一切。

就好比旅美的台灣新蛻服裝設計師吳季剛,從小就喜歡玩洋娃娃,如果家長給他的是一個充滿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成長環境,他現在也無法成為有名的設計家。

別把孩子變成四不像
關於「適性教養」,白慧文老師舉了一個很貼切的例子。孩子的氣質是天生的,就像一塊天然的石頭,或許這塊石頭原本長得像一隻雞的樣子,如果我們能根據它的模樣,進一步把它雕刻成一隻栩栩如生的雞,那就是最理想的結果,也是適性教養的真正意涵。

很可惜,多數的家長都期望孩子能夠成為萬獸之王,苦心費力的想把這塊石頭雕刻成一隻獅子,最後只會有兩種結果,一種結果是,雕出一隻很小的獅子,白白浪費許多孩子的天賦,另一種更壞的情況是,孩子變成了「四不像」,什麼都不是。

所以,適性教養是一種妥協,是父母期望和孩子氣質交互作用後的結果,爸爸媽媽該做的,或許是找到一個最適合孩子、也最適合自己,雙方都能接受的教養模式,並且把孩子放到一個最適合他發展的舞台上,讓每個孩子都能做最棒的自己、發光發亮!

氣質沒有好壞之分
或許,每個爸爸媽媽多多少少都曾埋怨過,「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難帶?」,在看完孩子各種氣質類型的分析後,你一定可以發現,每種氣質都有一體兩面的優點與缺點,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爸爸媽媽在教養孩子上遇到挫折時,應該拿掉自己充滿定見的眼鏡,重新以孩子的角度出發去認識孩子,用同理心理解他們出於天性的行為,其實,這些部分正是他們最獨特的地方,只要用對教養方式,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最美的藝術品。

王珮玲
現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
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赴美國馬里蘭大學訪問學者


白慧文
現職:笛飛兒EQ教育親職講師
學歷:東吳大學心理系畢業
經歷:兒童EQ教育7年經驗
民視交通台「幸福學分班」親職教養對話節目多次邀約
孩子可以作最棒的自己2007(遠流)、當孩子情緒的魔法師2009(遠流)、親子雙贏高EQ,我家的管教好舒服2011(遠流)共同作者
國語日報網路親職QA專欄、自由時報專欄作者
國語日報EQ成長課程、聯合報文教基金會EQ課程、天母國小兒童動作技能與社會能力遊戲團體、廣福國小兒童EQ課程專任師資
東吳大學、玉成國小、嘉惠托兒所、竹圍社區發展協會...等機構多場演講經歷


引用聯合報-《育兒生活雜誌》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63580




***************************************************************
了解bobo情緒密碼 氣質的九大向度
氣質是什麼? 氣質和個性有所不同,個性涵蓋的層面較廣,包括天分、智力、情緒狀態、幽默感等,總的來說,氣質是個性的一部分,但氣質會讓一個人的好惡、行事風格和特性突顯出來。在許多不同的場合中,氣質使我們表現出自己特別的、卻也不失禮的行為舉止,但可以看出一個人對週遭環境,有什麼獨特的反應和感受方式。舉例來說,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小孩,有人哭著緊抓爸媽的衣服不放、有的已經和新朋友打成一片,這就是每個孩子氣質的不同。

9大向度
學者在研究人的氣質時,將其分為9個向度,而每個向度都有強弱之分,幫助了解孩子對環境的感受,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反應。不同氣質中各具特色的9個向度,就可以組成各種不同的搭配,有時候難免重疊、不規則,但每個人的組合都是獨一無二。這9個向度在孩子身上,各有不同程度的呈現,可能會有非常高、高、普通、低、非常低。

1. 活動量
氣質的活動量,指的是在睡覺、遊戲、吃飯和穿衣洗澡等日常活動時,觀察孩子身體的活動量如何。在各種不同情境下,包含在不熟悉的環境裡,看看他和你單獨在一起、跟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看電視、看書等,活動量各有多大。

2.
規律性
這個向度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同的事情時,bobo會做出什麼反應。觀察孩子的生活步驟時,要把環境和進行中的事一起考慮進去,再來判斷孩子的行為是否有規律性、可預測。

3. 趨避性
所謂趨避性,是指孩子對一個新刺激會如何反應?像是見到一個陌生人、到新環境、嘗試沒吃過的食物、拜訪陌生友人家等,當孩子處在一種不熟悉的情境當中,必須用一種新方法處理事情、面對刺激時,bobo的反應是大膽、猶豫還是退縮。大部分孩子的趨避性介於兩者之間,但仍可看出較偏於「趨」或「避」的傾向。

4. 適應力
適應力和前文所提到的趨避性有些差異,趨避性指孩子對新刺激的反應,而適應力是在趨避反應後出現,一個較長時間的適應狀況。適應力的強或弱,是看bobo做出趨避反應後,對週遭環境能不能融入,通常對新事物比較能接受的孩子,適應力也會較好,不過,不見得所有的孩子都這樣。因此,趨避性和適應力仍屬不同向度。
引用聯合報-《媽媽寶寶雜誌》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8&f_SUB_ID=2669&f_ART_ID=352353

資料來源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91






*********************************************************************************
孩子的九種先天氣質 
 1. 活動量:指寶寶一天活動中,所表現的動作節奏快慢與活動頻率多寡。活動量無關個性的活潑,而與自身的創造力、生理性有關。通常活動量大的寶寶所需的睡眠時間較少,活動量小的寶寶所需的睡眠時間較長。
2. 規律性:指寶寶的生理機能如睡眠時間、食量、排泄的規律性。如果寶寶睡覺,起床、大小便、肚子餓......都很準時,就是規律性強的孩子;反之,如果飲食生活不定時、定量,就是規律性差的孩子。 3. 趨避性:是指當孩子第一次面對新事物,包括人、物或環境時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比如給孩子一種新的食物,有的孩子就會儘量把食物吐出來不接受,而有的孩子則會吃下去,而且還會露出高興的樣子來;又比如看到陌生人,有的孩子就會笑眯眯的,有的就會躲起來甚至哇哇大哭,這就是孩子的趨避性。趨避性主動的寶寶通常較勇於嘗試,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適應新環境。
4. 適應性:指寶寶適應新的人事物、情況、環境的難易程度與時間的長短。趨避性是直接的反應,而適應性則是自我調整後的反應。適應性高的孩子可以很快、很輕鬆地學習、接受陌生的事物,能從容應付突發的狀況;而適應性低的孩子則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接受新事物,否則常會顯現退避行為。
5. 堅持度:指寶寶正在或想要做事情時,如果遇到困難、阻礙、挫折的話,繼續進行原活動的態度。堅持度高的寶寶遇到困難時,會想辦法克服,相對的個性就比較固執;堅持度低的寶寶遇到困難可能很快就放棄,但是個性通常較隨和。堅持度高的孩子,當想要某樣東西時就會表現出非要不可的行為;堅持度低的孩子只要哄一哄,稍稍轉移一下其注意力,往往就可以改變他的意願。
6. 注意力分散度:指寶寶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干擾,而改變他原來進行的活動。注意力分散度與堅持度在某種程度上也互有關聯,注意力分散度低的寶寶則不容易分心,可以很快達到學習目的。
7. 情緒本質
指寶寶快樂和不快樂、友善和不友善、勇敢和害怕等正負向情緒的表現比例。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經常笑咪咪的,容易結交朋友,態度積極而生活快樂;情緒本質偏向負向的孩子則多愁善感或是愛鬧彆扭,使人較不喜歡與其親近。
8. 反應閾:指可以引起寶寶反應的刺激量,包括視、聽、味、嗅、觸覺、社會覺等。反應閾是內顯的現象,反應閾低的寶寶只要一點點刺激,就會感到不舒服,譬如洗澡水的溫度稍高或稍低,他就會排斥,抱的姿勢稍微不對勁,就號啕大哭;反應閾高的寶寶則對刺激較不敏感,尿布裏有大便,奶粉換一種廠牌,他都可以接受。反應閾低的孩子,有時一看父母的臉色,就知道自己惹父母生氣了。 
9. 反應強度:指寶寶對內在、外在刺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反應強度是一種外顯的現象,反應強度高的寶寶,他的喜怒哀樂情緒及需求較容易被人察覺。反應強度低的寶寶因為外顯出來的資訊太微弱,容易被人忽視他的反應與需求;有時候會面無表情,或私下嘀咕著,令人猜不透他的想法和情緒反應。
性格與氣質間的關係
性格和氣質相關,但不完全相同。氣質很大程度是受先天和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性格主要是受後天因素,比如父母、環境等影響所塑造成的。
會影響性格的因素包括:
1. 父母親的態度:中國的父母很早就讓寶寶看書、學習,西方的父母較注意均衡發展,強調孩子的動態學習。因此,西方寶寶的性格往往比較外向。父母親喜歡社交,寶寶接觸人群機會比較多,性格就比較大方、積極;父母不愛交際,寶寶接觸靜態活動的機會多,自然人比較文靜。另外,一般來說性別不會影響性格,但是父母親對男女孩的期望不同,教養的態度也會不一樣,譬如女兒哭了,爸爸媽媽會摟著安慰;兒子哭了,爸爸媽媽卻會鼓勵他不要哭、勇敢一點,這便造成男女的性格差異。
2. 環境:城鄉的環境差別也會影響寶寶的性格。都市中的孩子生活環境較狹窄,沒有機會接觸開闊的空間,加上家中只有一個孩子,便會特別寵愛。因此,都市寶寶往往較任性、霸道、神經質;但自我表達的欲望強,容易給人有禮貌、能言善道的感覺。鄉郊地區的寶寶與大自然和左鄰右舍的小朋友的接觸機會較多,所以性格較開朗,懂得分享、常給人質樸、快樂的印象。
3. 懷孕時母親的情緒:某些醫生認為,嬰幼兒的性格在胚胎期便受到影響,如果母親懷孕時情緒起伏大,寶寶出生後脾氣也會不好。許多醫生、學者倡導胎教,希望從媽媽的肚子裏培養一性格很理想的寶寶,雖然這種說法引起很多爭議,但卻不無道理。因為許多研究證實,嬰幼兒在胚胎期已具有剛出生時的反應與能力,母體也是一種環境,寶寶在這個環境裏生長,當然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
4. 智力:有些寶寶因為智慧較低,探索外界事物的能力就比較低,因為他的學習與反應往往處於被動,所以不常吵鬧,而表現得較乖、較好帶。相反地,智慧高的寶寶因為對外界好奇,會主動地去探索、學習,所以常會給人吵鬧、活動力旺盛的印象。
5. 排行:如果把兒童的成長比喻為樹林中的幼苗成長,一群幼苗叢聚在一起,如果其中有一棵長得特別快,它的發展便會影響其他株體的發育。例如老么通常是個外向而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們喜歡操縱別人,感情豐富、個性單純,有時也會有點心不在焉。因為他的排行,使他獲得最多的笑聲及無奈的包容。
6. 與主要照顧者間的關係:有些孩童由上一輩撫養長大,因為往往得到較大的寬容,所以性格就比較悠閒。也有些孩子因為轉換主要照顧者而發生適應問題。父母間的相處模式,更深深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7. 幼稚園的教育:包括教養方針、老師與孩子間的相處關係、孩子與同學間的相處關係等。幼稚園的教材範圍也有影響:如對於體育、音樂、唱遊的重視程度,對於各項才藝間的時間分配等。
瞭解孩子的氣質,適度地因材施教
氣質就是每個人天生的一種反應方式,包括行為、情緒上的個別差異。而這種差異如果從嬰兒時期就有,一般就認為是天生的,是和嬰兒神經系統有關係的。
比如對反應強度高的嬰兒,進行測試的結果發現,他們的神經傳導一般比較快、比較強烈;相對來說,反應比較慢、比較遲鈍的孩子,他們的神經傳導就比較慢。研究人員經過對氣質的無數研究,歸納出數個被認為是先天的個別差異,稱之為『先天氣質』
每個人的氣質都有個別差異,即使是同胞兄弟,氣質差異也很大。譬如有一對兄弟,哥哥整天笑咪咪,做任何事都非常專心,而弟弟愛發脾氣,不論做什麼事,只要稍有風吹草動,立刻分心。氣質本身無所謂好壞,做父母和老師的,需要費心的依據孩子的氣質,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協助孩子自信地成長。
以下是針對不同氣質的孩子,建議的教養方法:
1. 活動量大的孩子:對於活動量大,整天跑來跑去,靜不下來的孩子,父母老師先要包容孩子,孩子並不是故意搗蛋,並不是不肯靜下來,而是天生氣質。要避免給他喝太多可樂或吃糖果;同時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場所),讓他跑跑跳跳,消耗旺盛的精力。父母對孩子的活動要適當的接納和約束,不要過份嘮叨與放任。老師可請孩子當小幫手,讓他發本子,跑跑腿。父母要多引導孩子做靜態活動,如畫圖,拼圖,堆積木等。孩子在睡前不宜安排太興奮的活動。以免影響睡眠。
2. 活動量較低的孩子: 不愛活動的孩子,不是玩電腦就是看卡通,應鼓勵他們多運動,一起做親子體能活動,促進肌肉健全發展。不要因孩子動作慢,而責備他們老是慢吞吞。父母不要凡事代勞,他們只是動作慢而已。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完成他該做的事,把一件事情做完後要多給與誇獎。讓孩子有較具體清楚的時間概念,讓他們能抓住你給他的時限;設定合理的要求,像不可以讓娃娃車等他之類。
3. 規律性高的孩子:父母可以讓他們定下固定的作息時間表,如有任何變動要事先告知他,以免攪亂他的規律性,免除孩子的焦慮或鬧脾氣。幫助孩子接納:有些狀況難免失控的事實。
4. 規律性低的孩子:父母更要設定作息時間表,帶著他一起作息,別忘了給他適當的獎勵。如果孩子不覺得餓,父母應要求用餐時間也得跟大家一起坐到餐桌上;.睡覺時間到了,就是不想睡也得躺在床上。隨時給予鼓勵:例如早上準時起床、自行做好上學準備、或按時把該做的事做好等。
5. 趨避性過度接受的孩子:有時會過度大方、外向,大人要教導孩子分辨危險情境,不要單獨和陌生人接觸,不要靠近危險的地方,不要大意跟隨他人去任何地方。當其出門前仍需耳提面命,事先叮嚀:來者不拒所可能引發的危險要有所警覺。如果他的趨避性反應是正確的,請即時誇獎他。
6. 趨避性過度退縮的孩子:有時會害羞內向,對第一次接觸的人、事、物等,常是退縮的表現,父母要諒解,不要責怪孩子不懂禮貌。父母可以多製造機會,讓他們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對於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事物,要給他們一段準備時間,逐步漸進地引導他去熟悉、去適應。父母應大方引導孩子認識朋友,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但是避免同一時間給孩子太多新的刺激。
7. 適應度高的孩子:往往對於任何人、事、物,不論好壞,照單全收,尤其到了青少年階段,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朋友或傳播媒體,避免受到不良的影響。
8. 適應度低的孩子:在學習上會比較辛苦,父母要真切瞭解,這類孩子的適應期比較長,不要和別的孩子相比。環境如有變動時(搬家、轉學、換褓姆),要提早安排機會,讓他們熟悉未來的生活,且在適應過程中父母應適時鼓勵,並幫助幼兒解決面臨的困擾。在功課方面,大人要輔導他預習,復習,以免功課落後,討厭上學。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家中或學校的規範,父母、老師的期望在哪?要避免對孩子做無謂的要求。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幫助孩子快點適應,並且支持及肯定孩子的努力。。
9. 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常常笑面迎人,大家都喜歡,但是這樣的孩子情緒不佳時,不易讓大人察覺,父母要常和他聊天,讓他說說當天的事,說說他的心情。此外也要提防孩子對陌生人太友善發生危險,應隨時提醒孩子:不要隨便跟不認識的人離開父母的視線範圍、或吃他們給的東西,更重要的不能讓他們隨便碰觸身體。父母可以誇讚孩子正向且友善的反應,但當孩子的行為可能讓他遭受傷害時,父母要有所警覺。
10. 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常常板著一張臉,時間一久,大人小孩都不喜歡他,影響人際關係、學習情緒。父母,老師要瞭解孩子天生如此,不要對孩子生氣,而且要鼓勵孩子常笑,送個造型可愛的鏡子給他,鼓勵他照照鏡子,稱讚他笑起來很好看。除非孩子有很深的敵意,或具攻擊性,否則應視為正常孩子的天性,以免對孩子的需要反應過度。避免直接批評他的這種特質,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必須能偵測得到,並幫助孩子去面對。
11.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常常喜怒哀樂明顯,尤其生起氣來,拳打腳踢,大聲哭鬧,父母千萬不可輕易讓步,要堅持原則,教養態度一致,但注意別跟著發怒,破壞親子關係,對他來個相應不理,在一旁冷靜的觀察他,尤其要注意別讓他傷害自己;適時地引開他的注意力,並及早訓練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試著去瞭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不要以很強烈的方式反應回去,或為求孩子安靜而完全沒有原則;用鎮靜、平和、堅定,但是諒解的語氣與孩子溝通,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孩子解釋,不要對孩子的強烈反應太過緊張。
12. 情緒反應弱的孩子:常常喜怒哀樂不形於色,需求不為人知,父母要特別注意這樣孩子,一旦他有些微不適的反應,要立刻回應,摟著他引導他說出原因,否則久而久之孩子會以為大家都不關心他,沒有人愛他。這類的孩子也可引導他以語言或圖畫表達內在的情緒。試著瞭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不要因為孩子只是囁囁的表示就以為孩子的需求可有可無,應該認真看待這種孩子的抱怨。
13. 敏感度高的孩子:常常一點細微的改變就會引起他的反應,父母要能瞭解他真正的需要,睡前不要讓他玩得太激烈或看容易興奮,恐布的影片,以免影響他的睡眠。父母要能偵測及調整環境中不必要的刺激,讓孩子的日常生活過得更為舒適。由於常被認為吹毛求疵,或雞蛋裡挑骨頭,不要因為孩子的強烈反應而錯估了刺激的強度。
14. 敏感度低的孩子:常常對內外刺激都不敏感,可在幼兒時,給他一些刺激改變的訓練,譬如錄下周圍環境的聲音,車聲,開門聲等。由小聲到大聲,讓他猜是什麼聲音,以訓練他的敏感度。當孩子對不舒服或心裡的雖過輕描淡寫時,家長要有所警覺。孩子較不敏感,父母可以提醒他要他注意。
15. 注意力不容易分散的孩子:通常有利於學習,但太投注於某種活動上,對外的環境變化無動於衷,有時會讓大人誤會,以為他故意不回應,以為他懶惰,不願意主動幫忙,父母老師要能瞭解這樣的孩子,提醒他注意。
16. 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通常對學習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做功課,盡可能移開能使他分心的東西。如玩具、故事書等,更不要有電視機或說話聲。爸媽要有耐心地和孩子做一對一的遊戲或陪他看書,訓練他專注的能力。老師也要注意學習時間不宜太長,依他能專注的量,將學習分成幾個小段落,當他在段落時間內,專心地完成一件事,記得要給他鼓勵。
17. 堅持度高的孩子:通常沒做完功課,不肯罷休,在學習上是很好的特質。他一旦要某件東西,就非要到不可,這可就令人頭痛了。父母若要他暫停某事或放棄某物,要事先給予通知,並說明理由,使他心甘情願,以免傷了親子關係。如果孩子堅持某件事,父母可先考慮此要求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可先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解釋原因,若無效,則應堅持到底,但態度要溫和,事後再說明原因。對於這種讓你覺得頑固得不得了的孩子,切莫用這樣的字眼說他。若孩子能順著父母,放棄他一點小堅持,父母需立即給予鼓勵。常常告訴孩子:有些事不是一時可以做完,可以分段做會更完美。
18. 堅持度低的孩子:通常幼兒時期較受父母歡迎,因為他容易妥協,這樣的孩子,對學習有時是不利的,遇到困難或挫折,馬上放棄。爸媽可能要把學校功課分段,讓他分段完成功課;當他遇到難題時,鼓勵他,提供他解決困難的經驗,協助他克服,有了幾次成功的經驗,他體驗了成功的滋味,往後遇挫折,他就能依以前的經驗排除困難。不要要求太過完美,先訓練孩子在設定的一段時間內把工作完成,就誇獎他;而不要挑剔孩子做的速度,把這份工作加以完成的責任賦予在孩子身上。
先天氣質的常問問題(填問卷前)
Q1:什麼是先天氣質?
A1:氣質就是每個人天生的一種反應方式,包括行為、情緒上的個別差異。而這種差異如果從嬰兒時期就有,一般就認為是天生的,是和嬰兒神經系統有關係的。比如對反應強度高的嬰兒,進行測試的結果發現,他們的神經傳導一般比較快、比較強烈;相對來說,反應比較慢、比較遲鈍的孩子,他們的神經傳導就比較慢。研究人員經過對氣質的無數研究,歸納出數個被認為是先天的個別差異,稱之為『先天氣質』。
Q2:為什麼需要瞭解嬰幼兒的先天氣質?
A2:主要原因是要『因材施教』,每個孩子的氣質各有特色,但是並無好壞之分。如果父母能提早瞭解孩子的氣質,就能調整教養的態度與心情,避免造成緊張的親子關係。例如一個外向活潑的媽媽,可能受不了活動量低而不願外出的孩子;如果能瞭解這是孩子的先天氣質,並且尊重獨立個體間的差異,就可以避免許多教養問題。
Q3:先天氣質與智力相同嗎?
A3:不相同。氣質(temperament)是指每個人天生對外在或內在的刺激具有的獨特反應方式,無關於智力和將來的成就。同是智力優異的孩子,二人的氣質可能完全不一樣;生理時鐘的規律性也可能迥異。自1956年起,有一批美國紐約大學的兒童發展學家,長期追蹤觀察研究一群嬰幼兒,發現人與人之間除了高矮胖瘦等在生理上、以及智力上的個別差異外,也具有不同的「氣質」。
Q4:氣質會改變嗎?
A4:會,不過不會立即改變,只能憑藉教養來潛移默化。而且越早瞭解氣質,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前題下,適度地予以改變,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Q5:孩子多大時,可以來檢測先天氣質?
A5:足三個月以上。因為經過一定時間的相處後,照顧者比較容易掌握住嬰幼兒的行為模式。
Q6:兒童氣質檢測,一輩子需要做幾次?
A6:小學前約做二到三次。由於氣質還是會慢慢改變,所以一歲前評估一次後,三歲左右或三歲後還可以再檢測一到二次。例如一歲前評估活動量大的孩子,三歲時評估的活動量可能變成中等了,這是教養的關係。
Q7:兒童氣質檢測,如何進行?
A7:會請主要照顧者填寫一份問卷,此評估問卷會有九十五個具體行為描述(三歲前適用),填寫量表答案時,請以您孩子的最近實際表現為主,作主觀性地判斷。接著會由分析師將您勾選的答案輸入電腦,再由電腦計算出各項先天氣質的量值,製作報表後由分析師來解說。
Q8:兒童氣質檢測有科學依據嗎?
A8:兒童氣質研究是行為科學的重要題目之一。研究最早、最重要的是美國紐約大學的兩個兒科醫生,一個叫托馬斯,一個叫切斯。他們開創了關於兒童氣質的研究工作。在1956年左右,他們發現剛出生的新生兒有很多差別,有的小孩哭聲特別響亮,有的小孩哭聲微弱。有的小孩注意力比較集中,有的小孩注意力容易渙散,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他們組成了一個研究小組,對141名剛出生到3個月大的小孩進行了長達21年的追蹤研究,研究小孩從剛出生到三個月、到二十歲,他們的特點有些什麼樣的變化。他們發現人的很多特點,基本上從出生到長大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
Q9:性格與氣質相同嗎?
A9:性格和氣質相關,但不完全相同。氣質很大程度是受先天和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性格主要是受後天因素,比如父母、環境等影響所塑造成的。
Q10:兒童氣質檢測有那些評估項目?
A10:包括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適應度、情緒本質、反應強度、反應閾、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等九項。依據這九項的量化指標又可以歸類為:
1. 好養育型(E型):指規律性高,趨避性是傾向易於接受新的人、物和環境,適應度高,反應強度微弱和情緒本質為正向的孩子。
2. 磨娘精型(D型):指規律性很低,趨避性是傾向於退縮的,適應度低,反應強度激烈,和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
3. 慢吞吞型(S型):指活動量小,趨避性是傾向於退縮的,適應度低,反應強度微弱和情緒本質屬於負向的孩子。
Q11:作兒童氣質檢測分析,有那些價值?
A11:氣質是條線索,讓我們可以看清孩子的特性,知道某種行為是他的氣質所致,根據孩子的氣質,用合適的方式來教養孩子。很多研究結果提示,觀察兒童的氣質越早越好。父母和教師要體諒和理解:有些孩子由於氣質特徵,以及他們在學習上、與人相處上所遭遇的困難。我們要伸出溫暖的、支援的手,更積極地引導孩子在家庭的人際關係經驗中,逐漸發展出一種最能適合他的氣質特點的生活方式,使他們的生理和智力上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Q12:氣質有好壞之分嗎?是否準確?
A12:氣質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一種因材施教的依據。評估出來的氣質數值,是一種統計上的『傾向』。例如孩童甲的活動量數值較高時,代表和孩童乙相比較,在日常行為上的活動量會較高。此一傾向是一種相對的比較,並沒有有絕對的標準,也沒有好壞之分。
Q13:如何改變氣質呢?
A13:沒有立即改變氣質的妙方,不過要先瞭解孩子的氣質,才能事半功倍。父母除了多接收專家學者的意見外,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多體會與孩子間的互動技巧,並適時地修正。
以下為一些基本的建議方向:
1. 對於活動量大的兒童,可適當地安排較大的活動量、接觸外界的活動,但也應該要求他們在需要安靜時,保持一定時間內的安靜。對活動量少,偏靜的孩子應該加強適量的戶外活動。
2. 對於規律性強的兒童,不必過度強制他們按規律做,可偶爾打破規律,使他們能適應生活的變化。對於規律性差的兒童,從幼兒時期就一定要建立適當的規律,如:在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
3. 對於趨避性差的兒童,不要強迫或指責,要耐心引導。對太容易接近的孩子,從幼兒期就應該注意教導他們明辨是非。
4. 對於適應性強的孩子,在多數情況下是值得鼓勵的。對於適應性差的孩子,要多帶他們去沒去過的地方,並且從旁多鼓勵。
5. 對於反應強度高的兒童,在他們吵鬧得時候,大人們不要急於做出表態,在弄清楚原因後,以平靜的語氣對孩子表明態度、講道理。對於反應強度低的兒童,要鼓勵孩子以恰當得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少用否定的語言拒絕孩子。
6. 對於情緒本質正向的兒童,要指導他們作出恰當的評價,避免對危險或不良事物也做出過高的"積極"判斷。對於情緒本質負向(消極)的孩子要避免指責,鼓勵孩子的積極情緒。
7. 對於堅持度過高的兒童,如果所堅持的事情是不合理的,家長也一定要堅持底地以理說服他們。
8. 對於注意力易分散的兒童,從小就應該給孩子經常性的『短時間注意力集中訓練』,逐漸提高注意的時間。
9. 對於反應閾低的兒童,避免給他們突然的興奮刺激,如洗澡水溫的冷熱,逐漸訓練孩子對感覺的耐受性,鼓勵積極的方面,如音樂感強。對於反應閾高的孩子,要及時彌補孩子的遺漏之處,如加強安全教育。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ome-baby/article?mid=3796&prev=3799&next=3777&l=f&fid=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