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解讀寶寶生長曲線
陳安琪
爸媽們難免擔心孩子的成長發育會輸在起跑點,所以總是關注著孩子的身高夠不夠高、體重夠不夠重、為何看起來比其他小朋友瘦小等問題。關於小朋友的成長發育以及常見迷思,你究竟了解到多少?除了認真紀錄生長曲線,更要讓孩子養成營養均衡、睡眠充足、適度運動的好習慣,才有機會長得像大樹一樣高!
長得不夠高?體型太瘦小?
翻開兒童健康手冊的最後幾頁,附有幾張看來密密麻麻的表格,這正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適用於全球0~5歲幼兒的「生長曲線標準圖」,生長曲線主要依據測量身高、體重、頭圍所得的數據來判讀百分比,只要百分位落在3~97的區間,就表示寶寶的生長發育屬於正常範圍。
解讀寶寶的生長曲線
有時家長會對寶寶的成長發育情形過於擔憂,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高銓宏提醒,兒童的成長發育狀況是連續且動態的,是否生長遲緩必須連續觀察數個月才能確認,家長平時除了觀察寶寶的生長連線有無依循生長曲線走勢,若短期內變動高於或低於兩個曲線區間,或者百分位低於3或是超過97,務必就醫讓醫師進行評估。
舉例來說,如果1位12個月大的女寶寶目前身高77公分、體重10公斤,對照生長曲線圖會發現百分位皆落在85,代表寶寶在100個孩子中身高與體重超越85個孩子,長得非常頭好壯壯!
舉例來說,如果1位12個月大的女寶寶目前身高77公分、體重10公斤,對照生長曲線圖會發現百分位皆落在85,代表寶寶在100個孩子中身高與體重超越85個孩子,長得非常頭好壯壯!
Check!生長曲線這樣看
步驟1 》依寶寶的年齡(足月/年)找出橫坐標。
步驟2 》依身高(身長)、體重、頭圍找出縱座標。
步驟3 》兩線延伸相交點可比對出寶寶當下正值的百分位數值。
步驟2 》依身高(身長)、體重、頭圍找出縱座標。
步驟3 》兩線延伸相交點可比對出寶寶當下正值的百分位數值。
身高觀察重點
3歲以前的小朋友正值成長快速期,新生兒的平均身長約50公分,到了1歲左右會成長到約75公分,是身高成長最為快速的階段。
之後平均1年有10公分的成長幅度,2歲時大約85公分、3歲時大約95公分,等到滿3歲後,每年仍可以長高4~6公分之多直到青春期前為止,步入青春期後會以更高的幅度成長。不曉得聰明的爸爸媽媽有沒有發現,2歲時的「身長/身高圖」曲線並不連貫,主要原因在於2歲前是測量平躺的身長,2歲以上(含2歲)則是測量站立的身高,因為測量方式不同所以導致曲線有些微落差。
之後平均1年有10公分的成長幅度,2歲時大約85公分、3歲時大約95公分,等到滿3歲後,每年仍可以長高4~6公分之多直到青春期前為止,步入青春期後會以更高的幅度成長。不曉得聰明的爸爸媽媽有沒有發現,2歲時的「身長/身高圖」曲線並不連貫,主要原因在於2歲前是測量平躺的身長,2歲以上(含2歲)則是測量站立的身高,因為測量方式不同所以導致曲線有些微落差。
體重觀察重點
孩童的體重應穩定呈現向上成長的趨勢,若體重不增反減,則應回頭思考孩子近期內是否曾生病不適。與身高相較,體重增加的速度較為緩慢,而且每個孩子高矮胖瘦大不相同,體重自然也會有一些差距。
基本上,體重只要不是突然增加或是減少太多,百分比對照後落在3~97的區間都屬於正常範圍。高銓宏醫師表示,現代人的營養攝取充足,臨床上鮮少遇到孩童有體重過輕的問題,但若長期體重過輕,必須考慮是否和疾病有關連,家長不容輕忽。新生兒平均體重約3公斤,4個月時體重約是出生體重兩倍,1歲時則是出生體重的3倍(約9~10公斤),到2歲時體重約12公斤、3歲時約14公斤。
基本上,體重只要不是突然增加或是減少太多,百分比對照後落在3~97的區間都屬於正常範圍。高銓宏醫師表示,現代人的營養攝取充足,臨床上鮮少遇到孩童有體重過輕的問題,但若長期體重過輕,必須考慮是否和疾病有關連,家長不容輕忽。新生兒平均體重約3公斤,4個月時體重約是出生體重兩倍,1歲時則是出生體重的3倍(約9~10公斤),到2歲時體重約12公斤、3歲時約14公斤。
頭圍觀察重點
寶寶的頭圍大小和神經系統發展密不可分,假使頭圍過大可能跟顱骨發育異常或是水腦等疾病有關,而頭圍過小也可能是小腦症或遺傳、營養不良等問題。此外也要觀察前後囟門有無依正常時間閉合,前囟門應該在12到18個月關閉,後囟門約在寶寶出生後第6到8週時關閉,太早或是太晚閉合都可能跟腦部發育異常有關。
生長曲線該持續觀察多久
雖然健康手冊上的生長曲線圖只紀錄到5歲,但家長仍可以持續替孩子觀察紀錄到女生約14歲、男生約16歲,這時孩子的身高便會大致底定。許多爸媽都很擔心孩子是不是長得不夠高、不夠壯,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發育步調,家長無須和他人比較,只要孩子的生長曲線有逐月進步就足夠了!
如何解讀早產兒生長曲線
至於早產寶寶在解讀生長曲線時,是否需要使用矯正年齡呢?高銓宏醫師表示,這必須視早產的程度而定──醫學上定義出生週數早於37週即為早產,但在35~37週出生的孩子,其發育狀況幾乎無異於足月出生,若是出生體重也在2500公克以上,通常沒有使用矯正年齡的必要。
但若寶寶不屬於上述狀況,因為需要花一點時間追趕成長進度,可使用矯正年齡來解讀生長曲線,早產兒評估生長發育及添加副食品需使用矯正年齡,直到2歲左右。不過,畢竟每個孩子的健康狀況不太相同,建議若對此有疑慮,應該和了解寶寶狀況的小兒科醫師進一步的討論。
但若寶寶不屬於上述狀況,因為需要花一點時間追趕成長進度,可使用矯正年齡來解讀生長曲線,早產兒評估生長發育及添加副食品需使用矯正年齡,直到2歲左右。不過,畢竟每個孩子的健康狀況不太相同,建議若對此有疑慮,應該和了解寶寶狀況的小兒科醫師進一步的討論。
生長曲線為何男女有別?
生長曲線之所以男女有別,是因為男生與女生先天在成長發育速度上有些許差異,這些差異或許年幼時並不明顯,但隨著年紀增長,到了青春期便可以清楚看出端倪──女生的青春期較早開始,在青春期開始時即快速長高,因此國小高年級女生的身高通常優於男生,等到月經出現後便逐漸停止長高;但男生在進入青春期後才開始快速長高,平均每年可長高多達6~10公分。另外女生的生長板較早閉合,約在骨齡14歲時,男生約在骨齡16歲時生長板才會閉合,因此成年後身高男生多優於女生。
生長與發展遲緩的判斷
寶寶除了生長的問題之外,還可能有發展的問題,要判斷寶寶是否生長遲緩可觀察生長曲線,但是寶寶的發展問題則需要觀察寶寶當下的發展里程碑(包括語言發展、動作發展、個人及社會行為發展等面向)進行評估,生長或發展遲緩可能單獨出現亦可能一起發生,需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確診。
高銓宏醫師表示,寶寶生長與發展的遲緩,其實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可能與家族遺傳、先天代謝異常、染色體異常、內分泌異常或是消化道異常有關。多數寶寶會按照自己的步調生長曲線持續正向成長,神經系統的發展也會隨著年紀增加更加成熟,若家長警覺到寶寶的生長或是發展有異,應即早就醫找出確切的原因,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期。
高銓宏醫師表示,寶寶生長與發展的遲緩,其實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可能與家族遺傳、先天代謝異常、染色體異常、內分泌異常或是消化道異常有關。多數寶寶會按照自己的步調生長曲線持續正向成長,神經系統的發展也會隨著年紀增加更加成熟,若家長警覺到寶寶的生長或是發展有異,應即早就醫找出確切的原因,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期。
神經系統的發展會隨著年紀增加更加成熟
破除寶寶成長常見8問題
我們集結整理出了8個關於寶寶成長的常見問題,並請醫師一一替我們解答,這些都是爸媽在育兒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疑惑,快來看看你是否也正在經歷相同的困擾!
問題1 能吃就是福!孩子年紀小正在成長,養得白白胖胖才可愛!
觀察小朋友成長發育的狀況,多半是以紀錄身高和體重為主。高銓宏醫師表示,現代人因為飲食習慣西化使得油脂類攝取偏多,所以臨床上甚至曾遇過3歲多的孩子體重重達30幾公斤,已相當於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的體重!
後來家長警覺到健康有異狀,才帶孩子前來就醫治療。高醫師提醒,雖然小朋友養得白白胖胖很可愛,但若體重長時間超過正常值,很可能小小年紀就衍生出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但容易造成心血管負擔,更會對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
後來家長警覺到健康有異狀,才帶孩子前來就醫治療。高醫師提醒,雖然小朋友養得白白胖胖很可愛,但若體重長時間超過正常值,很可能小小年紀就衍生出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但容易造成心血管負擔,更會對健康產生嚴重的危害。
問題2 寶寶比同齡孩子矮小,多喝牛奶就可以長得又高又壯?
一般人的觀念中總把「高鈣」和「長高」畫上等號,其實兩者間並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現在的孩子也很少因為缺鈣而長不高。但奶類除了含有豐富鈣質,更有許多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極佳的營養補充來源,只要每天飲食營養均衡並搭配適度活動量,長到理想高度並非難事。
4~6個月是給予寶寶副食品的最佳時機,4~12個月以前的寶寶,飲食型態除了母乳或是配方奶之外,還須搭配副食品,才不至於產生營養不足的狀況。1歲以後可以和大人一樣以固體或是流質食物為主,奶類反而退居到配角的位置,這樣才能多方面攝取足夠的營養、應付成長的身體所需。
4~6個月是給予寶寶副食品的最佳時機,4~12個月以前的寶寶,飲食型態除了母乳或是配方奶之外,還須搭配副食品,才不至於產生營養不足的狀況。1歲以後可以和大人一樣以固體或是流質食物為主,奶類反而退居到配角的位置,這樣才能多方面攝取足夠的營養、應付成長的身體所需。
問題3 除了頭圍之外,囟門的閉合時間為何也和健康息息相關?
除了頭圍之外,囟門的確也是觀察寶寶健康的重點之一,家長平時必須留意寶寶的囟門是凹陷或突起、有無在適當時間閉合──囟門是由數塊頭骨交界形成的縫隙,為尚在發育的腦部提供適當的成長空間。
在正常狀態下,寶寶的囟門是平坦的,但隨著咳嗽、哭泣等動作,甚至是腦炎等疾病發生時,會因為腦內壓力變化(腦壓過高)導致囟門突起,亦是臨床上醫師判斷孩子健康狀況的一個標記。
反之,當寶寶嚴重的腹瀉甚至脫水,也可能因為腦內壓力下降使囟門向內凹陷。
寶寶的囟門可分為前囟門和後囟門,閉合的時間早晚和頭顱的形成有關連,前囟門大約在12~18個月會關閉,後囟門大約在出生後6~8週會逐漸關閉。寶寶的囟門如果提早閉合,會侷限腦部發展的空間,可能導致腦部發展的異常;如果太晚閉合可能跟水腦有關。
在正常狀態下,寶寶的囟門是平坦的,但隨著咳嗽、哭泣等動作,甚至是腦炎等疾病發生時,會因為腦內壓力變化(腦壓過高)導致囟門突起,亦是臨床上醫師判斷孩子健康狀況的一個標記。
反之,當寶寶嚴重的腹瀉甚至脫水,也可能因為腦內壓力下降使囟門向內凹陷。
寶寶的囟門可分為前囟門和後囟門,閉合的時間早晚和頭顱的形成有關連,前囟門大約在12~18個月會關閉,後囟門大約在出生後6~8週會逐漸關閉。寶寶的囟門如果提早閉合,會侷限腦部發展的空間,可能導致腦部發展的異常;如果太晚閉合可能跟水腦有關。
問題4 「生長激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要角?
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是一種由腦下垂體分泌的賀爾蒙,不僅會影響身高,還具有增加血糖分泌、調節肌肉與脂肪組織等功能,更是目前醫學上唯一可控制的影響身高關鍵要素。
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集中在晚上睡前(11~01點)及清晨(5~7點)這兩個時段,尤其前半夜生長激素有最大量的分泌。也因為「熟睡狀態」本身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方法,所以家長應讓孩子養成早早就寢的好習慣,讓生長激素在睡眠時得以大量分泌。
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集中在晚上睡前(11~01點)及清晨(5~7點)這兩個時段,尤其前半夜生長激素有最大量的分泌。也因為「熟睡狀態」本身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方法,所以家長應讓孩子養成早早就寢的好習慣,讓生長激素在睡眠時得以大量分泌。
讓生長激素在睡眠時得以大量分泌
問題5 我們常聽到「生長板」這個名詞,請問這是什麼東西?
身體各個關節與關節之間皆有生長板存在,生長板是軟骨組織,這些軟骨細胞受生長激素刺激後逐漸被鈣質填充使骨頭增長、身高增加。但隨著年齡漸長生長板逐漸縮小,當生長板的空間閉合時身高就會停止生長。臨床上多以膝蓋和左手手掌(腕小骨的數目、形狀、空間)來評估孩子是否仍有成長的空間。
我們常聽聞「骨齡」這個名詞,簡而言之,骨齡即為骨頭的年齡,是以左手手掌來判斷的,骨齡越小代表生長空間越大,可藉此掌握孩子的生長發育黃金期。
但骨齡不見得會等同於實際年齡,早熟的孩子骨齡會超前年紀,生長遲滯的孩子骨齡會落後,當男孩骨齡達到16歲、女孩達到14歲時,成長的幅度會逐漸趨於停滯。家中孩子如果有性早熟或是生長遲滯的現象,可至小兒科門診請醫師評估,拍一張左手掌的X光片,即可初步了解孩子的生長狀況。
我們常聽聞「骨齡」這個名詞,簡而言之,骨齡即為骨頭的年齡,是以左手手掌來判斷的,骨齡越小代表生長空間越大,可藉此掌握孩子的生長發育黃金期。
但骨齡不見得會等同於實際年齡,早熟的孩子骨齡會超前年紀,生長遲滯的孩子骨齡會落後,當男孩骨齡達到16歲、女孩達到14歲時,成長的幅度會逐漸趨於停滯。家中孩子如果有性早熟或是生長遲滯的現象,可至小兒科門診請醫師評估,拍一張左手掌的X光片,即可初步了解孩子的生長狀況。
問題6 小朋友成長的過程中,真的有長高的「黃金期」嗎?
身高有兩個快速成長的階段──第一次在3歲以前,這段期間每年能長高10公分以上,之後成長幅度漸緩;第二次則是在青春期,女孩子在乳房開始發育至月經來潮前,身高成長特別迅速,可是一旦月經來潮後,身高平均只剩4~6公分的成長空間,而男孩子的快速成長期從青春期開始,通常在國高中階段突然快速長高。
問題7 時有耳聞女童在小學低年級初經來潮,這是否意謂孩子長不高了?
的確,女生月經來潮後,身高的成長已經受限。所謂的性早熟一定會顯現出第二性徵,除了可能開始長腋毛、陰毛,小女生還可能月經來潮、胸部有硬塊、疼痛與明顯發育,而小男生則可能變聲、長痘痘、睪丸變大或是陰莖變長等。
醫學上對性早熟的定義是──女生8歲前出現性徵、男生9歲前出現性徵,因為飲食與環境的關係,現在身體發育較為早熟的孩子不在少數。性早熟又可分為中樞(腦下垂體提早分泌或是腫瘤所導致)與周邊(卵巢或是睪丸病變所導致)的問題,這些都會導致青春期的發育特徵提前出現。
目前女童的早熟以不明原因的中樞性性早熟居多,因腦下垂體過度活化所造成,然而臨床上也發現有一些女童的性早熟是跟腦瘤或是卵巢病變有關。
男童的性早熟須特別注意,大約40~50%的男童性早熟是與腦部或是睪丸病變有關的。就醫後首先要釐清造成兒童性早熟的原因再進一步治療,如果腦部或是生殖系統有病變者,須轉介神經外科或是婦產科進一步處理,如果是不明原因的中樞性性早熟,則可以施打針劑抑制腦下垂體的分泌,目的是為了不讓生長板提早閉合,以爭取成長的空間。
醫學上對性早熟的定義是──女生8歲前出現性徵、男生9歲前出現性徵,因為飲食與環境的關係,現在身體發育較為早熟的孩子不在少數。性早熟又可分為中樞(腦下垂體提早分泌或是腫瘤所導致)與周邊(卵巢或是睪丸病變所導致)的問題,這些都會導致青春期的發育特徵提前出現。
目前女童的早熟以不明原因的中樞性性早熟居多,因腦下垂體過度活化所造成,然而臨床上也發現有一些女童的性早熟是跟腦瘤或是卵巢病變有關。
男童的性早熟須特別注意,大約40~50%的男童性早熟是與腦部或是睪丸病變有關的。就醫後首先要釐清造成兒童性早熟的原因再進一步治療,如果腦部或是生殖系統有病變者,須轉介神經外科或是婦產科進一步處理,如果是不明原因的中樞性性早熟,則可以施打針劑抑制腦下垂體的分泌,目的是為了不讓生長板提早閉合,以爭取成長的空間。
女生月經來潮後,身高的成長已經受限
問題8 從日常生活著手,想避免性早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重點?
導致性早熟的可能原因很多,目前研究認為「環境賀爾蒙」及「肥胖問題」的影響也最大。
環境賀爾蒙又稱為內分泌干擾素,舉凡前幾年喧騰一時的塑化劑、部份塑膠製品含的雙酚A皆是其中一員,其他還包括動物內臟或脂肪組織殘存的性賀爾蒙、蔬果施打的催熟劑等等。高銓宏醫師建議,若要從飲食上著手,蔬果應盡量挑選當季的新鮮蔬果,而動物的皮和內臟盡量減少食用,高熱量的垃圾食物更要避免。
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險因子,但不是每個體型較胖的孩子都會性早熟,畢竟體型較肥胖也意謂著攝取較多營養,自然長得比其他孩子快,再加上胖女孩的胸型較為明顯,容易被認為第二性徵提早出現。因此,若排除疾病問題但孩子的體型仍過於肥胖,亦可與醫師與營養師討論,在專業的建議下替孩子調整飲食內容。
導致性早熟的可能原因很多,目前研究認為「環境賀爾蒙」及「肥胖問題」的影響也最大。
環境賀爾蒙又稱為內分泌干擾素,舉凡前幾年喧騰一時的塑化劑、部份塑膠製品含的雙酚A皆是其中一員,其他還包括動物內臟或脂肪組織殘存的性賀爾蒙、蔬果施打的催熟劑等等。高銓宏醫師建議,若要從飲食上著手,蔬果應盡量挑選當季的新鮮蔬果,而動物的皮和內臟盡量減少食用,高熱量的垃圾食物更要避免。
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險因子,但不是每個體型較胖的孩子都會性早熟,畢竟體型較肥胖也意謂著攝取較多營養,自然長得比其他孩子快,再加上胖女孩的胸型較為明顯,容易被認為第二性徵提早出現。因此,若排除疾病問題但孩子的體型仍過於肥胖,亦可與醫師與營養師討論,在專業的建議下替孩子調整飲食內容。
「轉骨」有祕方?先找出問題再對症治療!
每位爸媽都希望孩子可以長高又長壯,所以坊間的轉骨祕方讓不少愛子心切的家長躍躍欲試。其實「轉骨」本屬於臺灣民間的概念,本文並未特別加以著墨,但每個孩子成長發育的狀況不同,建議家長在給予孩子任何和成長發育相關的藥物前,務必先釐清孩子身高受限是性早熟的緣故或者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抑或先天家族遺傳體型的問題,確實找出問題癥結再對症治療。
高銓宏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畢/國立臺灣大學碩士畢
經歷:臺灣兒科醫學會小兒科專科醫師/醫學遺傳學專科醫師/新陳代謝學專科醫師/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臨床研究員/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3年2月號。http://www.mababy.com/
經歷:臺灣兒科醫學會小兒科專科醫師/醫學遺傳學專科醫師/新陳代謝學專科醫師/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臨床研究員/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治醫師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2013年2月號。http://www.mababy.com/
資料來源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8197&page=6
**************************************************************
生長曲線的迷思及一~五歲母奶寶寶成長曲線表。附註:簡易兒童發展篩檢評估量表
A:『世衛建議重訂嬰兒體重指標
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研究發現,現時嬰兒體重指標仍按嬰兒進食配方奶粉計算,體重屬正常的嬰兒,其實已有過肥問題,過輕的嬰兒原來反而屬正常,當中更以母乳餵哺的嬰兒體重最理想,建議重新編制嬰兒體重指標。
母乳餵哺最健康
英國《衛報》昨日報道,世衛一項進行六年並即將公布的研究,跟進多國包括美國、印度、挪威及巴西等的八千名嬰兒,了解嬰兒在早期體重及健康等問題,結果實證以母乳餵哺和母親沒有吸煙的嬰兒最健康,體重也最理想。
該報道指出,由於嬰兒及幼兒的體重,對其成長後會否出現過重及健康等有著重要影響,故嬰兒階段體重甚為重要,現時沿用的嬰兒體重指標,仍按以往嬰兒進食配方奶粉所制訂。
研究發現,即使進食母乳的嬰兒,在一、兩歲時的體重會被視為過輕,但其健康最好。相反,被列為體重正常的嬰兒,其實已過重,長大後可能會有過胖情況,估計應要把正常體重減去百分之六至七,體重才屬理想,例如一歲大嬰兒重十公斤,即約二十二磅,以往列為體重正常,現時應減輕六百克才屬正常。』
母奶寶寶初期成長曲線圖
以下圖表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嬰幼兒成長工作小組所收集的數據製成,其結果刊登於『嬰幼兒成長評估:一份準備用來向世界衛生組織體格狀態專家委員會提出的分析簡報—人體測量學的使用與解析』<文件編號 WHO/NUT/94.8 日內瓦 世界衛生組織1994>
圖表根據226名至少哺育12個月,且在滿四個月以前不曾給予副食品的母奶寶寶所製。世界衛生組織與其合作夥伴,正在研擬一個新的國際性嬰幼兒成長參考數值,以根據世衛所建議方法哺育的兒童為全球性採樣對象,這個研究要幾年之後才會完成,因此工作小組的結論,應該僅僅視為研究時的發現,而非用來做為個別寶寶的醫療決定依據。
補充………
連結自WHO之寶寶成長曲線表(0-5歲)
『男生的身高』<==點我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lhfa_boys_p_0_5.pdf
『女生的身高』<==點我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lhfa_girls_p_0_5.pdf
『男生的體重』<==點我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wfa_boys_p_0_5.pdf
『女生的體重』<==點我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wfa_girls_p_0_5.pdf
補充………
連結自WHO之寶寶成長曲線表(0-5歲)
『男生的身高』<==點我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lhfa_boys_p_0_5.pdf
『女生的身高』<==點我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lhfa_girls_p_0_5.pdf
『男生的體重』<==點我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wfa_boys_p_0_5.pdf
『女生的體重』<==點我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cht_wfa_girls_p_0_5.pdf
評估
年齡 指標
|
粗動作
|
細動作
|
語言溝通
|
身邊處理及社會性
|
四個月
|
¨俯臥時骨盆貼於床面頭、胸部可抬離床面
¨拉扶坐起,只有輕微的頭部落後
¨坐姿扶持,頭部幾乎一直抬起
|
¨手會自動張開
¨常舉手作「熟視手部 狀」
¨搖鈴放到手中,會握住約1分鐘
|
¨頭平側轉向音源
¨有人說話時會咿呀作聲
|
¨雙眼可凝視人物,並追尋移動之物
¨會對媽媽露出親切微笑
|
六個月
|
¨抱直時,脖子豎直,頸保持在中央
¨會自己翻身
¨可以自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
¨雙手會互握
¨手能伸向物體
¨會拉開臉上的手帕
|
¨哭鬧時會因媽媽的安撫而停止哭
¨看他時會回頭看你的眼睛或利用聲音表達意思且眼睛注視物品
|
¨逗他會微笑
¨餵他吃飯時,會張口或用其他動作表示要吃
|
九個月
|
¨不須扶持可坐穩
¨獨立自己爬
¨坐時會挪動身體
|
¨將東西由一手換到另一手
¨用兩手拿小杯子
¨自己會抓住東西往嘴裡送
|
¨會轉向聲源或直接轉向水平、耳下的音源
¨會發出單音或發出一連串牙牙學語聲
|
¨自己拿餅乾吃
¨會怕陌生人
|
※一歲
|
¨雙手扶著家具會走幾步
¨拉著雙手會移幾步
¨拉著物體自己站起來
|
¨拍手
¨會把小東西放入杯子
¨會撕紙
|
¨揮手表示再見或有意義的用手指向人或物
¨會模仿簡單的聲音或出現第一個有意義的字
|
¨叫他,他會來
¨會脫帽子
|
十八個月
|
¨ 可以走得很快
¨ 走得很穩
¨ 扶著欄杆可以走上樓梯
|
¨ 會用筆亂塗
¨ 會打開瓶蓋
¨ 開始較常用特定一邊的手
|
¨ 有意義的叫爸爸、媽媽
¨ 會跟著或主動說出一個單字
|
¨ 會雙手端著杯子喝水
¨ 替他穿衣服時,會自動伸出胳臂或腿
|
二歲
|
¨ 會自己上下樓梯
¨ 會自己由椅子上爬下
¨ 會踢球
|
¨ 會重疊兩塊積木
¨ 會一頁一頁翻動書本
¨ 會將杯子的水倒到另一個杯子
|
¨ 能指出身體的一部分
¨ 至少會講10個單字或呈現鸚鵡式回聲語
|
¨ 會自己脫衣服
¨ 會打開糖果紙
|
(修改之黃美涓醫師量表)
本量表修改自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黃美涓醫師所編之「簡易兒童發展評估量表」,其評估項目分為「粗動作」、「細動作」、「語言溝通」及「身邊處理及社會性」等四個向度;年齡組則分為「四個月」、「六個月」、「九個月」、「一歲」、「十八個月」及「兩歲」等六個年齡組,適合公共衛生護士在為嬰幼兒進行預防接種時填寫。
填寫注意事項:
1.實際年齡
本量表之年齡部份是指孩子的實足年齡,即填寫量表之日期減去幼兒出生日期。其中日數以15日為界限,若已滿15日(含15日),則計1個月。
如:87年5月12日填表,幼兒之出生日為84年6月19日;則其實齡為2歲11個月。
填表日
|
:
|
87
|
年
|
5
|
月
|
12
|
日
| ||
-)
|
出生日
|
:
|
84
|
年
|
6
|
月
|
19
|
日
| |
實 齡
|
:
|
2
|
歲
|
10
|
月
|
23
|
日
|
(即2歲11月)
|
二歲以前篩檢量表在早產兒須計入矯正年齡,即出生日應以預產期計算;二歲以後則以實際年齡計算。
如:87年5月12日填表,幼兒之出生日為86年5月4日,媽媽之預產期為86年7月6日;則其實齡為10個月。
填表日
|
:
|
87
|
年
|
5
|
月
|
12
|
日
| |
-)
|
出生日
|
:
|
86
|
年
|
7
|
月
|
6
|
日
|
實 齡
|
:
|
0
|
歲
|
10
|
月
|
6
|
日
|
2.計分
每個年齡層,皆有10題題目,通過一題得10分,以此類推,滿分為100分。
3.解釋
(1)正常-當篩檢量表總分在80~100分之間者。
(2)不正常-當篩檢量表分數在80分以下或同一向度有兩題(含)以尚未通過者。
(3)追蹤-若孩子的年齡未恰好落在年齡組,則取前一年齡組之題目;若其前一年齡組之題目可通過,則需建議家長在孩子的年齡達下一年齡組時,進行追蹤篩檢。
如:5個月大的孩子,進行4個月的題組-
分數為80分以下-不正常
分數在80~100之間-於6個月大時再進行追蹤篩檢。
二至六歲簡易兒童發展篩檢評估量表
評估
年齡 指標
|
如何表達?
(語言表達)
|
懂嗎?
(語言瞭解)
|
如何由一處到另一處?
(粗動作)
|
與事物之對應如何?
|
獨立性
|
如何玩耍?
(細動作)
|
二歲至三歲
|
¨看圖或圖卡命名
|
¨可指出身體一部份(7處)
|
¨上下樓梯或踢球
|
¨會玩耍或輪流
|
吃¨使用湯匙
|
¨疊積木5-9塊或會塗鴉
|
穿¨會脫外套
| ||||||
大小便¨白天可表示但要大人幫忙
| ||||||
三歲至四歲
|
¨告訴年齡或性別
|
¨知道二種顏色或可分辨大小
|
¨雙腳跳三步
|
¨會聽故事或玩虛幻遊戲
|
吃¨自己倒水
|
¨疊積木10塊或會畫
|
穿¨可自己穿一半
| ||||||
大小便¨可自己做但要大人提醒
| ||||||
四歲至五歲
|
¨數1-4或唱歌
|
¨知道四種顏色或可分辨長短
|
¨單腳站5-6秒
|
¨知道別人『生氣』、『高興』或『悲傷』的原因
|
吃¨自己準備碗
|
¨會畫r
|
穿¨自己穿衣服
| ||||||
大小便¨已獨立
| ||||||
五歲至六歲
|
¨數10或告訴電話號碼或地址
|
¨可數數
|
¨單腳站10秒或跳(單腳)
|
¨具遊戲規則
|
吃¨幫做家事
|
¨會畫□
|
穿¨自己穿衣服
| ||||||
大小便¨已獨立
|
(台中榮總小兒科遲景上醫師)
本量表採用台中榮民總醫院小兒科遲景上醫師所編之「簡易兒童發展評估量表」,其評估項目分為「語言表達」、「語言理解」、「粗動作」、「細動作」、「事物應對」及「獨立性」等六個向度;年齡組則分為「二至三歲」、「三至四歲」、「四至五歲」及「五至六歲」等四個年齡組,適用於第一線醫師、托兒所或幼稚園老師在接觸兒童時填寫
填寫注意事項:
填寫注意事項:
1.實際年齡
本量表之年齡部份是指孩子的實足年齡,即填寫量表之日期減去幼兒出生日期。其中日數以15日為界限,若已滿15日(含15日),則計1個月。
如:87年5月12日填表,幼兒之出生日為84年6月19日;則其實齡為2歲11個月。
填表日
|
:
|
87
|
年
|
5
|
月
|
12
|
日
| ||
-)
|
出生日
|
:
|
84
|
年
|
6
|
月
|
19
|
日
| |
實 齡
|
:
|
2
|
歲
|
10
|
月
|
23
|
日
|
(即2歲11月)
|
二歲以前篩檢量表在早產兒須計入矯正年齡,即出生日應以預產期計算;二歲以後則以實際年齡計算。
如:87年5月12日填表,幼兒之出生日為86年5月4日,媽媽之預產期為86年7月6日;則其實齡為10個月。
填表日
|
:
|
87
|
年
|
5
|
月
|
12
|
日
| |
-)
|
出生日
|
:
|
86
|
年
|
7
|
月
|
6
|
日
|
實 齡
|
:
|
0
|
歲
|
10
|
月
|
6
|
日
|
2.計分
每一評估項目,除『獨立性』外,皆有1個評估指標,評估指標中若有『或』,則表示二者之中任一者通過皆算通過;『獨立性』有三個評估指標,其中只要任通過二個,則該項評估項目就算通過。
3.解釋
(1)正常-所有的評估項目皆達通過。
(2)不正常-只要任一評估項目有不通過,皆為不正常。
(3)追蹤-以6個月為界,若超過6個月而其年齡所在之年齡組之題目皆通過,則建議家長在孩子的年齡達下一年齡組時,進行追蹤篩檢。
如:3歲8個月大的孩子,進行3至4歲的題組-
若有任一項目未通過-不正常
若所有的項目皆通過-於4歲6個月大前,需再進行追蹤篩檢。
****************************************************************
母奶寶寶的生長曲線
高雄榮總小兒科醫師林淑敏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採用嬰幼兒餵食全球策略,呼籲所有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加強並建立新措施來保護,支持及鼓勵純哺育母乳六個月,並在提供安全適當的副食品的同時,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對於絕大多數的嬰兒來說,純哺育母乳可提供六個月前的嬰兒足夠的營養,沒有研究證據顯示需要更早添加副食品。
依照這樣的建議,母奶寶寶的生長曲線會如何?目前國內所使用的生長曲線表,其統計製作的年代,正是台灣母乳哺育率最低的時期,可見其中僅包含少數的母奶寶寶,主要是餵配方奶的寶寶,尤其是一歲前的生長曲線表,母奶寶寶和餵配方奶的寶寶是不同的。
母奶寶寶典型的體重及頭圍曲線圖:
在前3個月,體重、身長,尤其是體重明顯高於配方奶寶寶,3至8個月,生長曲線較持平,主要是體重,甚至低於配方奶寶寶之平均,純母乳時間愈久,此一現象亦愈持久且較明顯,但在兩歲以後,則其生長曲線並無明顯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雖然3個月後,體重身高增加較少,甚至低於配方奶寶寶,頭圍則是從0-12個月,皆大於配方奶寶寶。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8到10個月時,純母乳寶寶可看到一快速成長的高峰,若混合餵食或愈早添加副食品的寶寶則不明顯。此一快速成長的高峰,是否與荷爾蒙的調控有關,或者母奶寶寶能自我調控食慾,而有此現象,其對寶寶生長的意義或重要性,目前仍不清楚,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
雖然這一篇研究的個案數和個案特質,不足以涵蓋各種不同族群的母奶寶寶,其他的研究報告也顯示類似的結果,不同的國家如日本、泰國、印度也是類似的報告。對於某些健康條件差的國家或地區,一歲以前,母奶寶寶的生長曲線和健康狀況反而優於配方奶寶寶。
這也提供幾點迷思值得我們思考:” Does Big mean Good ? “ 大就是好嗎?是否配方奶寶寶是被過度餵食了呢?嬰幼兒的健康評估除了身高、體重以外,寶寶的功能,如心智發展、行為、罹病情形…等等,綜合性的評估,並使用適當的參考標準,才是合宜的。人類的嬰兒期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是最長的,嬰兒期大腦的成長速度也是最快的,這也符合人類是萬物之靈,這是人類的寶寶成長成熟所需。母乳的營養不只提供身高體重成
長所需,也恰恰好適合寶寶大腦成長所需(所有哺乳動物的母奶都恰恰好適合其新生兒所需)。哺育母乳時,寶寶從吸吮媽媽乳房所得到的發展刺激,母親和寶寶的互動,都與我們寶寶適合人類如此複雜,細膩的發展有關,因此,純母乳六個月後,在添加副食品的同時,繼續餵母乳是必要的。人類的壽命將近百年,只有出生這幾個月只靠一種食物存活,只有這幾年吃媽媽的奶,我們能不慎重嗎!
研究報告和經驗告訴我們,相關醫護人員對於哺育母乳的了解及態度會影響母親持續哺育母乳。然而,研究卻指出,相關醫護人員對母奶寶寶的生長曲線不同於配方奶寶寶這一點了解並不足,可能因錯誤解讀母奶寶寶的生長而過早地建議添加副食品,甚至懷疑母乳的品質,母乳不足而建議給配方奶。過早或不適當的添加副食品,可能因副食品的營養品質而造成嬰兒營養不足或因副食品的製作、準備過程受污染,增加感染的機會。同時,也增加提早離乳的可能性。對於少數有疾病或特殊情況考量的嬰兒,仍需更多的研究來了解六個月前添加副食品,是否有好處或是必要的。
因此,我們也應該有自己本土母奶寶寶的生長曲線表,提供父母及相關醫護人員參考,避免造成父母親不必要的挫折感和擔憂,也可避免因錯誤解讀而給寶寶過早地添加副食品,不但無益,反而可能有害。好消息是,目前國民健康局也注意到母奶寶寶不同於配方奶寶寶的生長曲線,將來在世代研究中,會將此議題納入,我們要做的是,努力推廣及幫助更多的媽媽哺餵母乳,並依照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對嬰幼兒餵食的建議”純哺育母乳六個月,並在提供安全適當的副食品的同時,持續哺乳到兩歲或兩歲以上”。如此,我們才會有自己本土母奶寶寶的生長曲線,加油!
參考資料
1.Dewey K.G PhD. Growth of Breast-Fed Infants Deviates From Current Reference Data: A pooled analysis of US, Canadian, and European Data Sets PEDIATRICS Vol.96 No.3 p.495-503, 1995
2.Dewey K.G PhD. Grow Patterns of Breastfed Infants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Growth Charts for Infants 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Vol.14 No 2 p.89-92, 1998
3.deOnis M, Onyango AW.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0 growth charts and the growth of breastfed infants Acta Padiatrics Vol.92 p.413-419, 2003
4.deOnis M, Onyango AW. Resident Physicians’ Knowledge of Breastfeeding and Infant Growth Birth Vol.27 No.1 p49-53, 2000
**************************************************************
母親節獻禮:寶寶成長的小幫手-新版兒童生長曲線
孩子健康成長是爸媽最大的心願,但到底如何瞭解寶寶的生長狀況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採用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兒童生長曲線標準,編印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並自5月18日起啟用。新手爸媽屆時可以至全國各地與健保局合約辦理兒童預防保健(設有小兒科及家庭醫學科)之醫療院所,索取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摺頁,輕鬆掌握寶貝生長發育情形。
國民健康局在新編印的200萬份兒童生長曲線圖與「兒童健康手冊」中,採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兒童生長曲線標準圖取代原版曲線圖提供父母參考,與原版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世界衛生組織以跨國合作方式,調查了以母乳哺育並在良好健康環境成長的兒童生長情形,避免原版曲線圖採用餵食配方奶嬰幼兒標準,易將母乳哺育之嬰幼兒誤判為體重不夠的困擾。
國民健康局提醒您,兒童的營養與生長發育息息相關,哺餵母乳、從小提供與培養孩童營養均衡的餐飲和飲食習慣,都是讓寶貝健康成長的好方法。希望各位爸爸媽媽能夠參考兒童生長曲線圖,觀察家中寶貝的成長情形,讓孩子的成長更健康。
附件一 新舊兒童生長曲線圖50百分位之比較
足月齡/年齡
|
50百分位
|
女孩
|
男孩
| ||||||||||||||
新版
|
舊版
|
新版
|
舊版
| ||||||||||||||
11個月
|
身長(公分)
|
72.8
|
73.2
|
74.5
|
74.5
| ||||||||||||
體重(公斤)
|
↓8.7
|
9.0
|
↓9.4
|
9.6
| |||||||||||||
1歲10.5個月(22.5個月)
|
身高(公分)
|
85.5
|
84.5
|
86.9
|
85.8
| ||||||||||||
體重(公斤)
|
↓11.3
|
11.75
|
12.0
|
12.0
| |||||||||||||
2歲9個月 (33個月)
|
身高(公分)
|
92.9
|
92.95
|
94.1
|
94.0
| ||||||||||||
體重(公斤)
|
↓13.3
|
13.8
|
↓13.8
|
14.5
| |||||||||||||
3歲9個月 (45個月)
|
身高(公分)
|
100.9
|
100.3
|
101.6
|
101.0
| ||||||||||||
體重(公斤)
|
↓15.5
|
16.0
|
↓15.8
|
16.0
| |||||||||||||
4歲9個月 (57個月)
|
身高(公分)
|
107.8
|
107.0
|
108.3
|
108.7
| ||||||||||||
體重(公斤)
|
17.7
|
17.65
|
↓17.8
|
18.5
| |||||||||||||
***************************************************************
寶寶生長曲線對照表
胎兒在母體中經過280天的生長,十月懷胎,呱呱墜地,每個父母都希望寶寶能長得好、長得健康。從寶寶出生到一歲,很多器官和機能尚未完全成熟,身體各部份均處於生長迅速的階段,其中身體各個系統:免疫、循環、呼吸、消化、神經、肌肉、感覺系統一天一天在發展。然而良好的身體發育和健康都是建立在營養的基礎上,所以父母們都應該重視寶寶的營養。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問,要怎樣才知道寶寶吃得好、吃得營養和發育得好呢? 透過以下的資料,您就可輕鬆掌握寶寶從零到十二月的營養狀況,讓寶寶一天一天健康的成長。
胎兒在母體中經過280天的生長,十月懷胎,呱呱墜地,每個父母都希望寶寶能長得好、長得健康。從寶寶出生到一歲,很多器官和機能尚未完全成熟,身體各部份均處於生長迅速的階段,其中身體各個系統:免疫、循環、呼吸、消化、神經、肌肉、感覺系統一天一天在發展。然而良好的身體發育和健康都是建立在營養的基礎上,所以父母們都應該重視寶寶的營養。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問,要怎樣才知道寶寶吃得好、吃得營養和發育得好呢? 透過以下的資料,您就可輕鬆掌握寶寶從零到十二月的營養狀況,讓寶寶一天一天健康的成長。
生長發育 寶寶怎樣才算發育得好?
一般而言,寶寶的成長發育狀況會被營養狀況、家庭環境、疾病和遺傳等因素所影響,雖然每個寶寶發育情況都不盡相同,但都有一個趨勢的,家長可利用寶寶體重、 身長、 頭圍和胸圍等生長曲線來評估寶寶生長狀況,此外,亦可參考寶寶的食慾或精神狀況來評估寶寶發育是否正常。 |
參考生長曲線
營養的目的是在於促進正常生長,因此寶寶的生長是評估寶寶營養狀態重要的指標,在新生兒的「兒童健康手冊」中附有男孩女孩身體生長曲線圖,這是由衛生署對台灣地區的嬰幼童做隨機調查抽樣後,統計出均值結果,父母可以從寶寶的年分別與體重,身高頭圍及胸圍對照出百分位數,按其點的百分位置,就可以知道寶寶的體格在同年齡寶寶中的位置,身體生長曲線圖中97百分位,及3百分位分別為正常指標的最高及最低的範圍,若在3百分位以下,就表示寶寶過輕或過小,若在97百分位以上,就表示寶寶過重或過高,中間的10, 25, 50, 75, 90百分位均為正常範圍。 使用時,可每個月為寶寶測量體位的變化,在多次的測量做成曲線表時,寶寶的身高、體重應沿著自己的百分位曲線增加,最好的情況是能與百分位曲線成平行增加,如果曲線的曲度變化太大或有降低的情況,父母需注意寶寶的飲食問題及是否有生病,最好請教專業醫護人員為為作進一步評估。
營養的目的是在於促進正常生長,因此寶寶的生長是評估寶寶營養狀態重要的指標,在新生兒的「兒童健康手冊」中附有男孩女孩身體生長曲線圖,這是由衛生署對台灣地區的嬰幼童做隨機調查抽樣後,統計出均值結果,父母可以從寶寶的年分別與體重,身高頭圍及胸圍對照出百分位數,按其點的百分位置,就可以知道寶寶的體格在同年齡寶寶中的位置,身體生長曲線圖中97百分位,及3百分位分別為正常指標的最高及最低的範圍,若在3百分位以下,就表示寶寶過輕或過小,若在97百分位以上,就表示寶寶過重或過高,中間的10, 25, 50, 75, 90百分位均為正常範圍。 使用時,可每個月為寶寶測量體位的變化,在多次的測量做成曲線表時,寶寶的身高、體重應沿著自己的百分位曲線增加,最好的情況是能與百分位曲線成平行增加,如果曲線的曲度變化太大或有降低的情況,父母需注意寶寶的飲食問題及是否有生病,最好請教專業醫護人員為為作進一步評估。
體重
|
正常新生兒體重在2.5~4公斤都是正常的,2.5公斤以下為低體重兒,4公斤以上為巨嬰,出生後3~4天因為生理性脫水的關係,體重會減少150~300公克,減少的原因是因為大小排泄,以及水份從皮膚的蒸發和肺的呼出,一般經7~10天就會恢復到出生的體重,在正常的狀況下,出生到3個月,每天增加25~35公克;從3~6個月, 每天增加15~20公克;從6~9個月,每天增加7~10公克;從9~12個月,每天增加5~7公克,一般而言, 4個月為出生時的兩倍(約6~7公斤), 1歲為出生時的三倍(約10公斤)。
|
身長
|
正常新生兒的出生身高平均為49~51公分,通常男生比女生長,出生後0~6個月每個月增加2.5公分左右。然後增加的速度慢慢減少,寶寶3個月大,身高比出生時增加20%(即全身長60公分),一歲時增加50%(全身長75公分)
|
頭圍
|
出生時頭圍大約是34~38公分, 平均是43公分,出生後0~4個每個月增加1~2公分;4~12個月,每個月增加0.5~1公分,滿一歲時,達50百分位,男生為46公分,女生為45公分。
|
胸圍
|
出生時胸圍約為32~40公分,出生後0~4個月每個月增加0.5~1公分。 滿一歲時,達50百分位,男生為50公分,女生為42公分。
|
其他評估寶寶生長發育的因素
1. 寶寶的食慾寶寶一天喝幾餐才是正常的? 怎樣才知寶寶已吃飽?
‧
|
餵母奶的寶寶並沒有一定的時間,但通常是2~3小時一次,剛出生時可能是一天10次左右,寶寶吸吮的次數愈多,乳汁分泌愈充足,哺餵時,寶寶吸吮母奶約4~5分鐘己喝完母親單側乳房90%的乳汁量,所以媽媽應以左右乳房交替餵哺,這樣一方面可促進母奶的分泌,另一方面可避免媽媽脹奶的情況發生。
|
‧
|
至於餵配方奶粉的寶寶,其奶量的建議請參照副食品添加表。 當然,餵奶並 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寶寶有個別差異,餵奶方式,可稍作變通,例如未到餵 奶時間即哭鬧不停,可能表示要增加奶量,當吃飽的時候會自動停止吸奶,但是寶寶若喝奶量未達標準,也不需太過擔心因為寶寶的食量及消化速度有個體 差異,只要體重與身高有漸進增加,即表 示有在生長發育。
|
2. 嬰幼兒發展量表 幼兒發展量表
年齡
|
粗動作
|
精細動作
|
語言
|
人際社會關係
|
1個月
|
俯臥時頭稍可抬起
|
會反射性抓住放入手中之物
|
聽到聲音會轉頭
|
注意別人的臉
|
3個月
|
府臥時能抬頭至90度
|
雙手能放在一起
|
會發出ㄚ、ㄨ等聲音
|
會微笑
|
6個月
|
從臥位拉起平坐,頭不下垂
|
手能伸向想要的物體
|
將頭轉向聲音的來源
|
會設法取遠處的玩具
|
9個月
|
可扶著物體維持站立
|
可雙手同時握物
|
會發出聲音如ㄇㄚㄅㄚ
|
會自己吃餅乾
|
12個月
|
可單獨站2秒
|
拍手
|
會講無意義的兒語
|
會揮手表示再見
|
3.幼兒發展量表
年齡
|
粗動作
|
精細動作
|
語言
|
人際社會關係
|
1歲半
|
走的很好
|
會重疊二塊積木
|
有意義叫爸爸、媽媽
|
會使用湯匙
|
2歲
|
會上樓梯
|
會一頁一頁翻圖畫書
|
會使用連連接的字串
|
會脫衣服
|
2歲半
|
能跳躍
|
疊高六塊積木
|
能指出身體六個部位
|
會洗手
|
3歲
|
能把球往上丟高過於頭
|
模仿畫直線
|
能說出圖片上的物體(4個wb)
|
會講出朋友的名字
|
4歲
|
平衡二秒鐘(左右都可)
|
模仿畫圓形
|
可使用三個名詞
|
自己會穿T恤
|
5歲
|
能雙腳跳
|
畫人能畫出至少三個部份
|
會數1-10
|
會刷牙
|
6歲
|
會單腳平衡六秒鐘(左右都可)
|
將鞋帶鞋子穿好
|
瞭解相反詞二個以上
|
會自己倒飲料並盛飯
|
*******************************************************************
衛生署公布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寶寶體重下修0.05~0.7公斤
衛生署公布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寶寶體重下修0.05~0.7公斤,新、舊版曲線圖最大不同是體重標準。簡單說「喝母乳的幼兒比喝配方奶的體重輕」,母乳與配方奶營養成份不同,後者常提供過多蛋白質。家長參考百分位曲線圖不宜矯枉過正,只須自己跟自己比,即身高、體重、頭圍落在第三、十五、五○、八五、九七分位五條曲線內(代表幼兒在一百名同齡者中的排名),就算正常。
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公布 幼兒喝母乳較配方奶精瘦
更新日期:2009/05/07 12:36 張嘉芳 衛生署參考全球嬰幼兒資料,6日公布新版的兒童生長曲線,發現喝配方奶與母乳的孩子的身高與頭圍都差不多,但體重卻下修0.05到0.7公斤;也就是說,喝母乳的孩子,比喝配方奶的幼兒來的結實、精瘦。
為了讓家長瞭解寶寶的生長狀況,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參考全世界6個國家中,擁有良好衛生條件與生活環境,同時又哺育母乳的嬰幼兒,長期追蹤孩子直到5歲的生長曲線,取代過去國內以喝配方奶幼兒的生長曲線標準。
結果發現,喝母乳與配方奶的孩子其身高與頭圍都無明顯差異;但體重部分,如果跟新版全球兒童生長曲線相較,11個月大到4歲9個月大的幼兒,平均體重會比舊版減少0.05到0.7公斤,顯示喝母奶的孩子的體型會較喝配方奶的幼兒結實、精瘦。國健局婦幼及優生保健組組長黃蔚綱說:『(原音)我們(台灣)的寶寶比較多的是吃配方奶,因為我們的母乳哺育率沒有像全世界其他國家那麼多。它(新版)是用吃母奶的寶寶去看的,吃母奶的寶寶看起來就是比較束結這樣子(結實、精瘦),比較瘦,但是我們的寶寶就是看起來比較胖一點。』
一般來說,嬰幼兒生長指標只要落在3%到97%的範圍,都屬於正常,重要的是觀察寶寶的成長速度,不要有過快、過慢或過胖等問題。國健局編印了200萬份兒童生長曲線圖與「兒童健康手冊」,分送民眾參考。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陳昭惠則指出,部分國外研究顯示,沒喝母乳的孩子可能跟將來的肥胖有關;不過,家族遺傳、生長環境、食品營養以及兒童跟照顧者的關係等因素,也都會影響孩子生長。
新版兒童成長指標 體重下修
為了讓家長瞭解寶寶的生長狀況,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參考全世界6個國家中,擁有良好衛生條件與生活環境,同時又哺育母乳的嬰幼兒,長期追蹤孩子直到5歲的生長曲線,取代過去國內以喝配方奶幼兒的生長曲線標準。
結果發現,喝母乳與配方奶的孩子其身高與頭圍都無明顯差異;但體重部分,如果跟新版全球兒童生長曲線相較,11個月大到4歲9個月大的幼兒,平均體重會比舊版減少0.05到0.7公斤,顯示喝母奶的孩子的體型會較喝配方奶的幼兒結實、精瘦。國健局婦幼及優生保健組組長黃蔚綱說:『(原音)我們(台灣)的寶寶比較多的是吃配方奶,因為我們的母乳哺育率沒有像全世界其他國家那麼多。它(新版)是用吃母奶的寶寶去看的,吃母奶的寶寶看起來就是比較束結這樣子(結實、精瘦),比較瘦,但是我們的寶寶就是看起來比較胖一點。』
一般來說,嬰幼兒生長指標只要落在3%到97%的範圍,都屬於正常,重要的是觀察寶寶的成長速度,不要有過快、過慢或過胖等問題。國健局編印了200萬份兒童生長曲線圖與「兒童健康手冊」,分送民眾參考。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陳昭惠則指出,部分國外研究顯示,沒喝母乳的孩子可能跟將來的肥胖有關;不過,家族遺傳、生長環境、食品營養以及兒童跟照顧者的關係等因素,也都會影響孩子生長。
新版兒童成長指標 體重下修
更新日期:2009/05/08 03:03 黃天如/台北報導 白白胖胖的小寶寶就健康?國民健康局昨日宣布修正使用十年的本土兒童生長曲線標準,改採世界衛生組織(WHO)以跨國方式研究的新標準;其中以體重下修改變最大,希望導正家長誤以為配方奶餵出來的「胖」小孩才正常的觀念。
每名新生兒一出生就能領到《兒童健康手冊》,依性別不同,分別畫出○歲到五歲男、女孩身高、體重與頭圍的生長指標曲線圖。
配方奶蛋白質過多 誤導白胖是健康
衛生署兒童健康推展會召集人黃富源表示,過去台灣多數新生兒都喝配方奶,每個看起來都「頭好壯壯」,其實喝母奶的小孩才最自然、健康。國內近年母乳哺育率逐年攀升,家長對照舊版曲線圖,反而產生孩子體重不足的錯覺。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說,WHO於○六年在美國、印度等五個不等種族國家,選定一群母親不抽菸、幼兒六個月前全母乳哺育,之後添加副食品但餵母乳至兩歲等為研究對象,公布一份全球適用的兒童生長曲線標準。
喝母乳最好 幼兒提早接觸不同味道
國健局取得WHO授權,訂五月十八日正式啟用,透過各地衛生局及醫療院所分送家長,明年出版的《兒童健康手冊》全面引用新版曲線圖。
陳昭惠強調,新、舊版曲線圖最大不同是體重標準。簡單說「喝母乳的幼兒比喝配方奶的體重輕」,母乳與配方奶營養成份不同,後者常提供過多蛋白質。
此外,餵母乳「媽媽吃什麼、孩子就吃什麼」,透過母乳哺育的幼兒可提早接觸各種不同食物的味道。研究證實,這不但有助兒童未來營養均衡攝取,孩子的荷爾蒙及代謝機制也更健康。
黃富源提醒,家長參考百分位曲線圖不宜矯枉過正,只須自己跟自己比,即身高、體重、頭圍落在第三、十五、五○、八五、九七分位五條曲線內(代表幼兒在一百名同齡者中的排名),就算正常。
若孩子的排名位置往下掉或往上移動兩個組距(例如突然從第九七百分位掉到第五○百分位),就代表孩子可能生病了。例如體重驟降就要找醫師確認是否營養不良或蛋白質攝取不足。
每名新生兒一出生就能領到《兒童健康手冊》,依性別不同,分別畫出○歲到五歲男、女孩身高、體重與頭圍的生長指標曲線圖。
配方奶蛋白質過多 誤導白胖是健康
衛生署兒童健康推展會召集人黃富源表示,過去台灣多數新生兒都喝配方奶,每個看起來都「頭好壯壯」,其實喝母奶的小孩才最自然、健康。國內近年母乳哺育率逐年攀升,家長對照舊版曲線圖,反而產生孩子體重不足的錯覺。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說,WHO於○六年在美國、印度等五個不等種族國家,選定一群母親不抽菸、幼兒六個月前全母乳哺育,之後添加副食品但餵母乳至兩歲等為研究對象,公布一份全球適用的兒童生長曲線標準。
喝母乳最好 幼兒提早接觸不同味道
國健局取得WHO授權,訂五月十八日正式啟用,透過各地衛生局及醫療院所分送家長,明年出版的《兒童健康手冊》全面引用新版曲線圖。
陳昭惠強調,新、舊版曲線圖最大不同是體重標準。簡單說「喝母乳的幼兒比喝配方奶的體重輕」,母乳與配方奶營養成份不同,後者常提供過多蛋白質。
此外,餵母乳「媽媽吃什麼、孩子就吃什麼」,透過母乳哺育的幼兒可提早接觸各種不同食物的味道。研究證實,這不但有助兒童未來營養均衡攝取,孩子的荷爾蒙及代謝機制也更健康。
黃富源提醒,家長參考百分位曲線圖不宜矯枉過正,只須自己跟自己比,即身高、體重、頭圍落在第三、十五、五○、八五、九七分位五條曲線內(代表幼兒在一百名同齡者中的排名),就算正常。
若孩子的排名位置往下掉或往上移動兩個組距(例如突然從第九七百分位掉到第五○百分位),就代表孩子可能生病了。例如體重驟降就要找醫師確認是否營養不良或蛋白質攝取不足。
新版兒童生長曲線 寶寶體重下修0.05~0.7公斤
更新日期:2009/05/07 15:05 衛生署今天公佈「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參考標準,以WHO所公佈的全球嬰幼兒生長狀況為背景,結果發現,新舊版標準相較,11個月大到59個月大幼兒的平均體重比舊版本少了0.05到0.7公斤,喝母乳的孩子,會比喝配方奶的幼兒來的結實、精瘦。(徐韻翔報導)衛生署國建局以2006年世衛組織所公佈的嬰幼兒為背景,公佈我國「新版兒童生長曲線」標準,跟舊版本最大不同是,舊版兒童生長曲線是用喝配方奶粉的寶寶為版本,而新版本則是以喝母乳的寶寶為基準,參考全世界6個國,長期追蹤哺育母乳的嬰幼兒直到5歲的生長曲線而得的結果。
國健局婦幼及優生保健組組長黃蔚綱表示,新舊版本相較,喝母乳與配方奶的孩子身高與頭圍都無明顯差異,但體重部分,新版11個月大到4歲9個月大的幼兒,平均體重會比舊版減少0.05到0.7公斤,顯示喝母奶孩子的體型會較喝配方奶幼兒來結實、精瘦。『台灣的寶寶比較多的是吃配方奶,因為我們的母乳哺育率沒有像全世界其他國家那麼多,新版是用喝母奶的寶寶來看,吃母奶寶寶看起來就是比較結實、精瘦,但我們的寶寶就是看起來比較胖一點。』
國健局表示,一般嬰幼兒生長指標只要落在3%到97%的範圍,都屬正常,重要的是觀察寶寶的成長速度,不要有過快、過慢或過胖問題,專家表示,部份研究顯示,沒有喝母乳的孩子,被懷疑將來會與肥胖有關,此外,包括遺傳和生長環境、食品營養等,也會影響孩子生長。新版生長曲線,從5月18日起啟用,國健局編印了200萬份兒童生長曲線圖與「兒童健康手冊」,分送民眾參考。
國健局婦幼及優生保健組組長黃蔚綱表示,新舊版本相較,喝母乳與配方奶的孩子身高與頭圍都無明顯差異,但體重部分,新版11個月大到4歲9個月大的幼兒,平均體重會比舊版減少0.05到0.7公斤,顯示喝母奶孩子的體型會較喝配方奶幼兒來結實、精瘦。『台灣的寶寶比較多的是吃配方奶,因為我們的母乳哺育率沒有像全世界其他國家那麼多,新版是用喝母奶的寶寶來看,吃母奶寶寶看起來就是比較結實、精瘦,但我們的寶寶就是看起來比較胖一點。』
國健局表示,一般嬰幼兒生長指標只要落在3%到97%的範圍,都屬正常,重要的是觀察寶寶的成長速度,不要有過快、過慢或過胖問題,專家表示,部份研究顯示,沒有喝母乳的孩子,被懷疑將來會與肥胖有關,此外,包括遺傳和生長環境、食品營養等,也會影響孩子生長。新版生長曲線,從5月18日起啟用,國健局編印了200萬份兒童生長曲線圖與「兒童健康手冊」,分送民眾參考。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daystar-dayspa/article?mid=7625
********************************************************************************
********************************************************************************
|
|||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13.asp
*********************************************************************************
寶寶發展搜查線 -- 嬰幼兒成長評估CHECK
企劃撰文/陳南君
採訪諮詢/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 劉復康主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早療團隊 王淑貞老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加護病房主任 郭雲鼎醫師
台北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 林亮吟醫師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復健科主任 吳欣治醫師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能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是最深的期盼,然而有些孩子可能會因遺傳、外傷,或因生產過程出現的狀況,造成發展遲緩程度不一的後遺症。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所誕生的新生兒中,約有三、四千名孩子會有發展遲緩的現象,他們可能在語言、動作、認知、生活自理能力或心理社會發展等某些方面,有落後於一般孩子的情形。
發展遲緩並不意謂孩子未來一定會有發展障礙的問題,但重要的是,孩子必須及時接受早期療育,才能儘早克服發展遲滯的現象,趕上一般孩子的程度,或者至少能減低日後在生活上產生障礙的機率。
有些功能異常或發展遲緩在早期是隱而未見,但隨著年齡增長與生態環境複雜會逐漸顯現,例如五至六個月大的嬰兒還不會抬頭(正常嬰兒二~四個月大可做此動作)。當愈大時,可能會發展成四肢嚴重痙攣,以致其運動、知覺、認知、心理、語言、情緒及社會適應都產生嚴重問題,而早期的評估,早期介入治療可以避免或改善這種相互影響的嚴重度。
特殊寶寶醫療總動員所謂早期療育,是指對具有特殊需求的0~6歲嬰幼兒提供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針對其特殊需求提供專業性的醫療、復健、特教及福利等協助,以充份開拓孩子的發展能力。在先進國家過去的研究發現,早期介入的確對發展障礙高危險群的孩子有正面的效果,且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投資一元在一個3、4歲發展遲緩兒童身上後,在他27歲後可節省七元,所以早期療育的推廣確實有其積極意義。
台北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林亮吟醫師表示,兒童的發展遲緩需要被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部份的兒童可以因此趕上同齡的正常孩子,有些孩子雖然持續有發展遲緩的問題,但遲緩或障礙的程度亦可因此減輕。家人或社會的負擔會因早期療育而大幅降低,日後的生活品質,不管是兒童本身或者是家庭也會因此有改善。國外針對高危險群的孩子(如早產兒、貧窮家庭,受虐疏忽兒童、慢性疾病兒童)早期療育的結果,證實可以幫助這些孩子預防或減輕日後的殘障,也明顯減輕了日後特殊教育、社會福利的支出。
哪些寶寶需接受早期療育?臨床上將發展分為多項分測,例如發展較正常慢20﹪的,會被列為懷疑發展遲緩,需要觀察;如果慢30﹪以上則被認為是遲緩,需要仔細地再進一步診斷治療。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復健科主任吳欣治醫師指出,其實小朋友發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前後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並且只要有適當的刺激及治療,愈小的孩子發展的潛力愈是無限,因此在早期診斷裡,沒有「智障」二字;被診斷為遲緩也不用害,怕只要經過相當的訓練,也可以有相當程度的進步,在日後逐漸追上同儕。
吳欣治主任進一步表示,需要早期療育的小朋友可分為以下七大類:
(詳文請見9月號媽咪寶貝流行通)
http://www.baby-life.com.tw/mamibaby.com.tw/2001/09/link-7.htm
*********************************************************************************
寶寶發展搜查線 -- 嬰幼兒成長評估CHECK
企劃撰文/陳南君
採訪諮詢/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 劉復康主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早療團隊 王淑貞老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加護病房主任 郭雲鼎醫師
台北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 林亮吟醫師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復健科主任 吳欣治醫師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能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是最深的期盼,然而有些孩子可能會因遺傳、外傷,或因生產過程出現的狀況,造成發展遲緩程度不一的後遺症。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所誕生的新生兒中,約有三、四千名孩子會有發展遲緩的現象,他們可能在語言、動作、認知、生活自理能力或心理社會發展等某些方面,有落後於一般孩子的情形。
發展遲緩並不意謂孩子未來一定會有發展障礙的問題,但重要的是,孩子必須及時接受早期療育,才能儘早克服發展遲滯的現象,趕上一般孩子的程度,或者至少能減低日後在生活上產生障礙的機率。
我的寶寶發展遲緩嗎?財團法人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主任劉復康醫師指出,所謂發展遲緩,是指出生後的嬰幼兒在運動、感覺、認知、心理、語言、情緒、社會適應等方面出現發展障礙,在一定時間內未達正常發展的孩童的90﹪者稱之。在復健科門診的嬰幼兒,大部分皆因上述的單一發展障礙或遲緩,例如:粗細動作(運動)發展遲緩,或是因為合併多種發展遲緩,如運動遲緩同時也有語言、認知方面的障礙。
在這些患童中,有些只是單純在某一方面發展遲緩,有些則可能因單一發展的遲緩導致多重功能發展遲緩。例如粗動作發展遲緩的嬰幼兒,可能因在早期無法像正常孩童般探索學習周遭環境,也無法發展手的細動作及口唇協調動作。因此,早期發現及治療,可減輕發展遲緩的嚴重度,且有助於減少其擴散的相互效應。
正常嬰幼兒在二歲內的發展非常迅速,且循一定的順序軌跡逐步而全面地發展。導致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包括:胎兒期、生產或產後期中任何急性或慢性、直接或間接的病因在未成熟的神經系統(尤其在腦部)產生病灶所致,或是環境因素剝奪其正常的學習發展所造成。劉復康主任表示,臨床上造成發展遲緩常見疾病或高危險群有腦性麻痺、唐氏症、體重過輕的早產兒脊髓發育不良症、德國麻疹的先天性感染、問題家庭新生兒、生產時導致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聽障或視障之兒童及心理行為障礙兒童等。有些功能異常或發展遲緩在早期是隱而未見,但隨著年齡增長與生態環境複雜會逐漸顯現,例如五至六個月大的嬰兒還不會抬頭(正常嬰兒二~四個月大可做此動作)。當愈大時,可能會發展成四肢嚴重痙攣,以致其運動、知覺、認知、心理、語言、情緒及社會適應都產生嚴重問題,而早期的評估,早期介入治療可以避免或改善這種相互影響的嚴重度。
特殊寶寶醫療總動員所謂早期療育,是指對具有特殊需求的0~6歲嬰幼兒提供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針對其特殊需求提供專業性的醫療、復健、特教及福利等協助,以充份開拓孩子的發展能力。在先進國家過去的研究發現,早期介入的確對發展障礙高危險群的孩子有正面的效果,且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投資一元在一個3、4歲發展遲緩兒童身上後,在他27歲後可節省七元,所以早期療育的推廣確實有其積極意義。
台北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林亮吟醫師表示,兒童的發展遲緩需要被及早發現和及早治療,部份的兒童可以因此趕上同齡的正常孩子,有些孩子雖然持續有發展遲緩的問題,但遲緩或障礙的程度亦可因此減輕。家人或社會的負擔會因早期療育而大幅降低,日後的生活品質,不管是兒童本身或者是家庭也會因此有改善。國外針對高危險群的孩子(如早產兒、貧窮家庭,受虐疏忽兒童、慢性疾病兒童)早期療育的結果,證實可以幫助這些孩子預防或減輕日後的殘障,也明顯減輕了日後特殊教育、社會福利的支出。
哪些寶寶需接受早期療育?臨床上將發展分為多項分測,例如發展較正常慢20﹪的,會被列為懷疑發展遲緩,需要觀察;如果慢30﹪以上則被認為是遲緩,需要仔細地再進一步診斷治療。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復健科主任吳欣治醫師指出,其實小朋友發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前後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並且只要有適當的刺激及治療,愈小的孩子發展的潛力愈是無限,因此在早期診斷裡,沒有「智障」二字;被診斷為遲緩也不用害,怕只要經過相當的訓練,也可以有相當程度的進步,在日後逐漸追上同儕。
吳欣治主任進一步表示,需要早期療育的小朋友可分為以下七大類:
- 發展遲緩的兒童
有人認為出生後在動作、知覺、語言、認知、社會關係等各方面在一定時間內未達正常孩子的90﹪,便稱為發展遲緩,發生率約6~8﹪。 - 腦性麻痺
指產前、產中或產後,腦部發育成熟前即遭受傷害,造成運動及姿勢控制的障礙,發生率約千分之一至三。 - 唐氏症
為第21對染色體異常。除特殊臉型、體型、手掌外,也常同時合併肌肉張力過低、動作、語言、智能發展遲緩、先天性心臟病、視障、聽障及骨骼先天變形等。 - 體重過輕早產兒
體重過輕的新生兒容易因感覺刺激不當造成知覺、智加及學習障礙等,也需提早注意防範。 - 脊髓發育不良症
主要是因神經管發育不良造成下肢無力、大小便功能缺失、水腦症等造成發育障礙。 - 腦部異常
包括水腦症、小腦症、先天性感染造成腦部發育異常。 - 發展遲緩高危險群
如問題家庭新生兒,如果在母親有酗酒、藥物成癮、智能不足或貧窮文化低落等先天不足、後天條件又差的情況下,就有可能連帶影響嬰幼兒發育;此外視障兒童與聽障兒童在發展上也容易受到阻礙。
- 寶寶學說話與表達~語言發展
- 寶寶大動作~運動發展
(詳文請見9月號媽咪寶貝流行通)
http://www.baby-life.com.tw/mamibaby.com.tw/2001/09/link-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