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寶寶玩積木

10種積木玩法 育兒生活 5月號 NO.276
編輯撰文/江睿毓
參考書籍/
幼兒創造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愛彌兒幼兒園積木活動紀實/心理出版社
成功的關鍵就從1歲開始:愛孩子,就給他正確的教養/書泉出版社
幸福教養:讓孩子受用一輩子的關鍵幸福力/野人文化
攝影/桃樂絲兒童攝影
拍攝企劃/陳萱蘋
演出/漂亮寶貝:Joanne積木提供/樂雅
積木不僅是每個家庭都幾乎必備的玩具,在幼兒園裡積木也是優質學習的教具之一。積木能讓孩子自由發揮想像及創意,也帶領著孩子探索基礎幾何及結構力學的概念。
積木對不同階段的寶寶來說,都有著無法抗拒的神秘吸引力,積木的玩法更是千變萬化、創意無窮!爸比媽咪快進來看!

不同階段寶寶玩積木
1歲半:認識新玩意「積木」
積木對1歲半的寶寶來說並沒有特別不一樣,和其他玩具或物品一樣都讓他感到好奇,想要摸一摸、玩一玩。這個年紀的寶寶玩積木通常還不會有實際的搭建行為,喜歡將積木抱過來抱過去,放在口袋裡,或塞到某個地方再拿出來,偶而還會咬咬看!這代表著寶寶正在認識、探索這個新東西,感覺它硬硬的、平平的、滑滑的、重重的,有好多「樣子」!漸漸的,他知道這個東西叫「積木」。

2歲:堆疊排列與象徵行為
到了2歲左右,幼兒慢慢發展出基本的建構行為。在這個階段裡的積木遊戲有兩個特徵,一是疊高、排長條,二是象徵式行為的發展。幼兒喜歡將積木一塊挨著一塊,排列成一長串或疊成高塔狀。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一大挑戰,他們會聚精會神地不斷重複同樣的動作,積木倒了,仍不厭其煩的再重新排列或堆疊。此外,這個階段的幼兒還會把長型積木當電話,有模有樣的講起話來,或者跨坐在大積木上,開始開車等,運用他們的想像力開心玩積木。此階段幼兒正處於皮亞傑(Piaget)所說的「自我中心」階段,因此常會看到幼兒一面玩積木,一面自言自語(自我中心語言)的有趣畫面。

幼兒園老師觀察站:
1
2歲的幼兒通常不會在意積木的形狀,且其社會行為實屬「獨自遊戲」期,因此,即便是一群人在一起,也是各行其事,不會有實質上的互動行為。

3歲:架橋、圍堵、對稱圖形
3歲左右,幼兒的作品漸漸具象,常會出現橋狀、圍堵(用數塊積木圍出一個空間)及對稱等三種型態。這個階段的幼兒開始在意積木的形狀,比如在架橋時,得先排兩塊一樣的積木做橋柱;排列對稱圖形時,左邊擺了什麼,右邊也一定要找到同樣的積木擺放。就是在這種區辨、尋找、比較各類形狀積木的過程中,「分類」的概念便衍生了。此外,在實驗過程中空間概念也漸漸發展而出。如:車子從橋「下」、橋「上」走過;動物走「進」、走「出」柵欄;有人靠「近」、走「遠」了等。

幼兒園老師觀察站:
在這個階段幼兒漸漸邁入「平行遊戲期」,在搭建積木時會開始與他人互動,共同搭建作品,也常會因需要某種形狀的積木而與人發生衝突。


4歲半:實質建構期
4歲半左右,當孩子的建構技巧越來越成熟時,可以觀察到他會開始有計畫性的搭建積木,其作品也會相當具象,且越來越趨向複雜的大型作品。孩子會開始精確地「數」積木,還差幾塊就可搭成一間房子,這裡多了幾塊等。「量」的概念已從過去一堆一堆的粗略印象發展到一塊塊點算的階段。這個階段對孩子最大的挑戰就是「解決各種結構性問題」,比方說如何保持一個高塔的平衡?要先放哪一塊積木才能再擺另一塊等。在不斷的錯誤與修改的實驗過程中,孩子漸漸掌握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獲得了「自信心」。

幼兒園老師觀察站:
此階段的幼兒常會三三兩兩一起合作搭建積木,他們會彼此協調,商討誰搭哪一部分等。這當中或許也會發生一些言語爭執,甚至是肢體衝突,但不管如何,這些都是幼兒發展社會性行為必經的人際互動課題。


積木遊戲的教育功能
肢體動作
語言
社會性
自我情緒
認知
手指手腕的靈活度、手眼協調、雙手協調、平衡感、空間感等。
專有名詞的掌握、符號表徵能力、溝通與傾聽等。
接受與尊重團體常規、樂於分享、分工合作、尊重他人、利他行為等。
自主性與自信心的培養、挫折忍受度、樂於嘗試等。
學習做計畫、提升問題解決能力、數、量、圖形空間與邏輯推理等數學概念的掌握等。


讓積木變好玩10
孩子對玩積木的興趣缺缺?看來他還沒發現到積木好玩的秘訣喔!爸比媽咪動起來,試試看運用以下讓積木變好玩10招,跟你的寶貝一起玩High積木吧!

1、用一個大湯匙將一塊積木舀起,試試看寶寶做不做得到呢?

2、將積木一塊一塊間隔排開,用兩隻手指在積木上行走,讓寶寶也學你,用兩隻指頭試試看吧。

3、將積木疊羅漢搭得高高。讓寶寶不斷地推倒再搭高。當寶寶達到某一個高度極限時,帶領寶寶靠著一面牆或是紙盒來疊積木,幫助他將積木塔搭得更高。再過一段時間,寶寶便可慢慢學會以金字塔方式,把積木塔堆得又高又穩。

4、將積木間隔均勻的沿著一個奶粉罐的外緣,排成一個圓型,小心的移開奶粉罐,扶助寶寶的小手,在積木的內緣畫一個圓圈,問寶寶:「看到積木排成的圓形嗎?」你還可以利用不同形狀的容器來玩這個遊戲,教導寶寶認識不同的形狀。

5、在一個罐頭上放一把尺,尺的兩端各放一個積木,平衡之後讓寶寶自由選擇拿起其中一個積木,欣賞天平倒塌的視覺與音效雙重效果。

6、利用四塊方形積木為成一個中空的正方形,先讓寶寶自行放一樣小小的物品在中空的部份,您再將第五塊積木蓋上去。看寶寶會不會立即打開第五塊積木,來尋找他的小玩意?

7、用一條橡皮筋,將一張面紙繃緊在一個空罐的開口處,小心翼翼的在面紙上搭積木,數數看,當搭到第幾個積木時,面紙會因承受不住重量而破裂,使積木掉進空罐中?

8、慢慢抬高書本的一角,看看放在上面的積木何時才會滑落!

9、更刺激的玩法是,讓積木從一個傾斜的軌道划進一個開口的容器中!幾次之後,你可以稍微將軌道偏離洞口一些,故意製造出沒有命中的效果,這可使寶寶更加有興趣!

10、用四塊積木撐住一本書,再在書的四角各放一塊積木,架上另外一本書,層層相疊蓋出一棟摩天大樓!完成之後可以放一個小娃娃在樓頂俯瞰下方。寶寶在短時間之內還無法獨自完成這個大工程,讓他做你的小幫手,感受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震撼。


教養專家來分享
在《幸福教養:讓孩子受用一輩子的關鍵幸福力》的作者彭菊仙家中,積木是孩子們創造玩具的道具!當孩子想要某樣玩具而得不到時,他們就會自己用積木創造出來!


為「需要」而「創作」
家中有3個壯丁,彭菊仙都稱他們為3隻小豬。凱凱34歲時迷上《超人特攻隊》裡一個機器怪獸Omnidroid,這是一個外型類似章魚,有很多強力爪子的機器怪獸。從他會畫畫以來,即使畫了幾百張Omnidroid還是無法滿足。但是這隻又黑又醜的東西,並沒有受到玩具廠商的青睞,所以即使媽媽願意買,也變不出Omnidroid。有一天,凱凱笑得燦爛的走向媽媽:「媽媽,妳看,我有一隻Omnidroid了!」凱凱走投無路之餘,自己用Lasy積木成功創造出他心目中的Omnidroid
有一陣子熱烈愛上火車的鈞鈞,因為看到湯瑪士小火車裡每一部火車都有個性,編成有趣的劇情,於是也學著自編火車故事。每天中午從幼稚園回來,就立刻搬出原木積木及Lasy積木做出各式各樣的火車,還幫每一部火車取名字,享受自編故事的樂趣!
三隻小豬瘋狂迷戀變形金剛期間,彭菊仙故意減少他們購得現成變形金剛玩具的機會,不出所料,「缺乏」真的成為最佳創作動力,他們從現有的平面圖中想盡辦法用Lasy積木創造出一隻獨一無二、市面上買不到的變形金剛!


模仿、重複,儲備技巧
鈞鈞3歲時,對挖土機極度著迷。有一天,一位媽媽帶著小朋友來家裡玩,看到鈞鈞用積木做出一台挖土機,不僅外型維妙維肖,挖臂上還有兩、三個可以自由彎曲的關節,那位媽媽大呼驚奇,彭菊仙也嚇了一大跳!因為每天要求媽咪做一台挖土機的鈞鈞,不知何時早已偷偷把功夫全學起來了!
孩子還小,做不出心裡想要的東西時,就會央求大人或哥哥姊姊幫他做。也許有些父母覺得,都是自己在做,孩子根本沒有參予,跟拿到一個現成的玩具沒有兩樣!其實只要是孩子一心想要的作品,就會在一旁目不轉睛的觀察,即便沒有親手做,多看幾次後也把每個步驟記熟了!


準備360度實體圖片
對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觀察一個物品通常只注意到它的主要特徵,因此做的東西除了主要特徵之外,其他都是「忽略」或「混」過去的。比如說孩子要做一個溜滑梯,可能只做了一個斜斜的滑道,卻沒做出另一邊的樓梯。(隨著認知進步,注意到的細節就會越來越多。)
孩子玩積木的主要挫折就是自我創作的成品趕不上自我認知的進展,明明知道溜滑梯另一邊有樓梯,卻不知道怎麼把樓梯和滑道結合,如果一直無法突破,就會因為心生挫折而放棄。其實不需要教導孩子怎麼做,因為細細碎碎的步驟對孩子的立體透視能力沒有任何幫助。他們最需要的是在腦海裡先行建構一個完整的、清楚的三度空間圖像,所以最好能提供孩子實體圖片,各種角度,各個部位,讓他們360度看個仔細,他們才可能搖身變成一位真正的「設計師」,藉著腦海裡的藍圖思考建構材料與順序。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35月號。http://www.mababy.com/





************************************************************************
積木 玩出10種關鍵力
嬰兒與母親 7月號 NO.429
採訪撰文/張晴宜
諮詢/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 王秀靖


 寶寶一出生便是藉由肢體動作來和他人互動,因此可運用寶寶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讓他從小就接觸「積木」。玩積木不僅可以鍛鍊到寶寶的手部抓握力,還可培養他的手眼協調力、觀察力。等到寶寶較大一點,可讓他從積木中學習到數字與空間概念,訓練思維能力。手部動作的同時,腦力也在激盪著,同時可以激發出寶寶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透過積木千變萬化的結構與玩法,讓他秀出無限的可能!


寶寶多藉由動作去學習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02歲的兒童正處於感覺運動期。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王秀靖說明,這階段的兒童通常是靠動作來學習的,他們動作技巧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多是本能性、無目的性的動作;而1歲時,他們的動作大部分都是具有目的性的。舉例來說,34個月大的寶寶拿到玩具後,經常拿一下就放開,但是810個月大的寶寶就會將玩具拿起來搖或敲打。因此在這個階段,市面上對這個年齡層的寶寶所販售的玩具多以可發出聲音,或是可讓他盡情搥打的設計為主。連寶寶所玩的積木,都有設計小機關,可搖出聲響、鏡面結構以及用不同形狀呈現,刺激寶寶的感官發展。


寶寶成長過程的3種特性
1.規律性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反映了寶寶動作發展的規律性。從粗大動作的發展來看,寶寶一定要先能控制頭頸部的姿態,才能夠發展出自己坐、爬行、站立以及行走。從精細動作的發展來看,寶寶一定要先能控制手臂的動作,去拿取東西,才能控制細部手指的動作,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去捏小東西。所有寶寶的發展順序幾乎都是相同的,這便是發展的規律性。

2.差異性
雖然寶寶在各階段的發展大多都是依循相同程序,但依個體的體質、遺傳等不同因素,生長速度的快慢會有些微不同,各項能力的發展也會有差異。照顧者可用「生長曲線」去評估寶寶的成長情況,若寶寶在每個時期的曲線走勢都差不多,成長速度很平穩,則不用太擔心成長速度慢的問題。但發展狀況則要靠家長更仔細地觀察孩子能力表現的差異,再去對照「發展檢核表」,瞭解寶寶的發展和其年齡是否相符。
如何查詢生長曲線與發展檢核表?
◎臺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http://www.eirrc.taipei.gov.tw/)有提供這兩項資訊。進入首頁後,左欄有一項目為「觀察孩子」,點進去後會看到許多大標題,位於該頁面最下方的生長曲線表大標中,有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及臺北市學前發展檢核表。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網站(http://health99.doh.gov.tw/Default.aspx)同樣也有提供查詢生長曲線的資料。首頁的線上健檢區塊當中有「新版兒童生長曲線」,點進去後輸入寶寶的資料,系統會自動幫您的寶寶算出生長百分位。

3.一致性     
寶寶能力的發展和過去他們接觸過的事物,或(曾學習過)已經會做的事,有相關。舉例來說,有些照顧者從孩子學齡前,就拿著各類紙卡、字卡,讓他們學認字,等到他們開始上學後,認字的能力就比同儕高出一大節。而有些照顧者是從孩子尚小時就帶他們到處去玩、探險,像是去森林遊樂場攀爬、去海灘跑步、玩沙灘排球或游泳等,等到孩子長大後,在體能與動作協調方面,會表現得比同年齡的孩子優異。這就是發展的一致性,能力是靠不停的練習與學習累加的。由於學習經驗的不同,導致孩子所發揮出的能力也不同。但他們學習過的經驗是一致的。


積木玩法依年齡而定
王秀靖治療師認為,現在的積木材質很多樣,只要適當的選擇,在寶寶出生後就可以讓寶寶接觸積木。當寶寶還小的時候,照顧者可以讓寶寶看不同顏色和形狀的積木,去刺激寶寶的視覺發展。等到寶寶可自行拿積木之後,依照不同的年齡和動作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玩法。分別說明如下:
06個月大:可全手掌握住積木,約6個月大時可將積木握在手裡超過15秒。

79個月大:可用前三指拿取積木,積木未接觸掌心。
1320個月大:拿積木時,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會在積木的二側,或兩指呈面對面的位置。
1822個月大:可堆疊2個積木。
2930個月大:可堆疊8個積木。
3348個月大:可堆疊
(上述積木大小約為2.5立方公分)

王秀靖治療師指出,當做一件事或獨立完成一件事,都是經由過去經驗累加或是經由學習、重複練習後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寶寶玩積木,將一塊塊積木堆疊出千變萬化的物體,也是同樣的道理。以疊城堡為例,寶寶必須先理解城堡的概念,比方說城堡的形狀是什麼樣子,城堡中會有哪些構造或擺設等,才能用積木疊出類似實際城堡的樣貌。而對於較小的寶寶(2歲以內),可先讓他接觸不同造型的積木,同時教導他這些新事物的名稱,有了這些物體的概念之後再用一般常見的塊狀積木讓他玩,會讓寶寶玩起來比較得心應手。


如何增加寶寶對玩積木的興趣
首先,照顧者可先拿著積木,邊發出一些驚嘆的聲音(例如:哇~這是什麼!)邊說一些可吸引寶寶的語句來勾起他的好奇心。通常小寶寶對於新奇的東西會覺得很好奇,就會被吸引過來想要探查個究竟。但假如寶寶玩了一下子就馬上失去樂趣,王秀靖治療師建議,可利用一些方法來增加寶寶對玩積木的興趣,說明如下:
★單純的環境
照顧者應讓寶寶有一個固定的遊戲空間。同一時間不要讓寶寶玩太多種類的玩具。當寶寶在玩的時候,其他容易轉移寶寶注意力的東西最好都收納乾淨,避免寶寶一直不能分心。

★創造愉悅氣氛
建議照顧者和寶寶一起玩積木時,主動創造一個和寶寶互動的模式,讓整體氣氛歡愉起來,這樣寶寶在玩樂中會比較開心且專心,還可避免他一下子就對玩積木沒興趣。

★適時給予讚美
照顧者也許會發現,當寶寶在做某件事情時,會邊做邊看大人的反應。其實寶寶很在意別人對他投注的目光,或給予他的稱讚。當寶寶成功堆組完積木後,照顧者可以立即稱讚他。寶寶獲得別人的讚美後,會更加有動力去做被讚美的事,因此而做得更好。


利用假裝的概念 誘導孩子玩積木
玩積木時,建議照顧者可用假裝的概念,讓寶寶對認識或不熟悉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與概念,從玩樂的過程中學習。王秀靖治療師指出,最好的方式是照顧者帶著寶寶一起玩,而不是放著讓他自己玩。舉例來說,照顧者可以在手上拿著不同顏色積木的同時,教導寶寶顏色的概念。或是當寶寶已經知道車子是什麼,可以教他如何用積木做出車子的樣子,或是將積木假裝成車子,把積木推著跑。甚至有一天,照顧者也許會發現寶寶開始自己用積木堆出新習得的事物,或是自己創造出新奇古怪的形體。藉由這些互動過程,不僅可讓寶寶學習新事物,還開啟他對外界事物的不同想像,活化腦力。


玩積木 培養10種關鍵力
★抓握力
玩積木時,寶寶必須用手拿、抓、放以及組裝等,會同時訓練到上半身手臂及手部精細動作,並能加強手部整體的力量,對於寶寶將來會運用到手部能力的動作(例如:寫字、畫畫等)會大有幫助。

★協調力
當寶寶在玩積木的時候,必須手眼協調,不僅要手到還要眼到,才能成功堆疊積木或把他們拼接起來。

★學習力
能力是經由過去的經驗所累加。當照顧者或他人教導寶寶如何玩積木後,寶寶是否會做出有如實體般的物體,和寶寶的學習能力有極大的關聯性。

★數字與空間建構能力
藉由積木的排列組合、堆疊等變換,寶寶不僅可以從中學習數字概念,還可培養出邏輯思考與空間概念,訓練思維能力。

★想像力
當寶寶認識的事物愈多,在玩積木時就愈能激發出他的想像力。有些產品還會很貼心地附上圖卡,讓寶寶可以先學習照著圖案做出類似的物體,激發他的想像空間。

★創造力
當寶寶知悉生活周遭的東西,或是開始對積木有興趣後,便會開始從積木中創造出不同的新奇事物。藉由堆疊、重組等方式,創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專注力
通常寶寶的專注力較短,無法想大人那樣持續專注於同一件事上很長一段時間。藉由照顧者適時的誘導及教學,等到寶寶開始會自己動手做後,這些變化多端的積木可以吸引寶寶的目光與帶來玩樂的愉悅,進而無形中訓練他的專注力。

★觀察力
寶寶從一開始對積木的好奇心,到開始會利用不同形狀的積木去拼接組裝,從一開始去觀察別人使用積木的方法,到後來會自己去挑出合適的積木來堆疊,這過程便需要一定的觀察力。

★挫折忍受力
對剛接觸積木的寶寶來說,要成功堆疊或建造出某種形體是需要經過無數個失敗,從中想出藉由方式去打造出心中想要的形式。過程中要有耐心,對於挫折不輕易放棄,最終才能成功。因此可培養出寶寶對於挫折的忍受力。

★解決問題能力
當寶寶玩積木遇到挫折時,照顧者不要急於告訴他正確方式或解答,應先讓寶寶自己去找出解決方法,若不行,照顧者再適時提點可從哪裡下手,讓寶寶可自行找出答案,獲得成就感。

除了上述十種能力,另外,若照顧者時常陪伴寶寶一起玩積木,或是讓寶寶和同儕一起玩,相互輪流堆疊或一起共建模型,分工、互助合作。寶寶從這些過程中,無形中便會學到人際間的互動方式與相處,培育出寶寶的人際社交能力,對寶寶未來在人際關係發展上也有很大的助益。


如何挑選積木
市面上販售著各式各樣的積木,應該如何挑選適合寶寶的產品呢?首先,應先挑選材質、塗料等使用起來都很放心的產品。若照顧者不知如何選購,可先以知名品牌為首要考量。接著依照寶寶的年齡,不同階段的寶寶適合的產品不太相同。

半歲內的寶寶較適合軟材質(例如:泡棉等)的積木,但積木尺寸不宜過小,避免造成誤食危險。2歲以下的寶寶可開始玩硬材質(例如:塑膠、木頭等)的積木,但積木的塊數不適合太多。再大一點的幼兒可玩多種類型,且體積小一點的積木。另外還要注意積木是否易碎或有缺損,在玩的時候會不會讓寶寶不小心去割傷等細節。


從遊戲中發現異常問題
玩遊戲是一種學習方式,在過程中也可以顯現出個體的能力。一般來說, 1歲多的寶寶已經會辨識爸爸、媽咪或其他周遭熟悉的人,並會和別人互動(例如:抱抱、親親、說再見等)。王秀靖治療師表示,假如寶寶已經1足歲,但發現他都不太理人,對於和別人互動也沒有興趣,一直埋頭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自玩自得;或是在遊戲的過程中堅持要依照自己的意思做,完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固執地每次都只用同一種玩法,且一旦這些玩法被改變就會尖叫、生氣,而且很難被安撫。這時照顧者就要注意寶寶是否有自閉症的問題。另外,若在遊戲中發現寶寶的反應不佳,或是每次在他的身後(他看不到的地方)呼喚他的名字都沒反應,持續做自己的事,也要留意寶寶的聽力或其他方面是否有問題,應尋求醫師協助。





********************************************************************
如何為孩子選擇積木?
就像從事許多事情一樣,在購買積木玩具時,有幾件事情必須要加以考慮。就如思考玩具是否適合孩子
年齡和階段一樣,安全是其中一項重要考量。以下基本原則也可以幫助你朝向正確的選擇方向。

 

適合嬰兒和學步幼童的積木
即使嬰兒和學步的小孩也能玩積木,並且有很多選項可供選擇。選擇可以互相堆積的一堆杯子是讓孩子
開始玩積木的一個好開始,另外,填充物的軟式積木,因其輕、軟,和易於抓取的特性,也很適合。妳
在家也可以利用鞋盒、濕紙巾盒 或硬紙盒,為你的孩子製作屬於自己的好積木。
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幼童購買積木時,很重要的是要找到尺寸大到足以讓小孩使用大肌肉運動來拿取,但
卻要輕到可以被他們帶著到處走,而且因質地柔軟,使得積木倒下時不會傷害到他們。在這個年齡階
段,孩子對建造某些有意義的東西不感興趣,他們僅僅是簡單地移動、堆積,推倒,以及為了堆東
西而堆而已。

適合學齡前兒童的積木
當你孩子達到34歲時,他們可能開始有目的地堆積積木;但他們的工程可能很大卻不規則,不微細也
不真確。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喜歡用他們的積木建造農家庭院、柵欄、城鎮和道路, 因此一個好的
想法是給你孩子一些裝飾品(例如: 塑膠動物,汽車,人和大樓)。這些裝飾品可以將把他們的遊戲提升到
另一階段,並引入一些角色扮演和戲劇表演的成分。
在這個年齡層,可以選擇大的木製積木,並且具有各式各樣形狀和尺寸。一般來說,這個階段的孩子仍
然喜歡玩尺寸大一點的積木,在市場上有一些真的很巨大的積木! 如果可以,同時買多種形狀和尺寸是一
個不錯的主意,因為你的孩子在堆積木時就會有更多的變異性和靈活性。
大約4歲時,你也可以開始給小孩一些可以連結一起的塑膠磚塊狀積木。有聲譽廠牌都有提供比他們的標
準範圍稍微大一點的積木供學前幼童選擇。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塑膠磚塊狀積木對於幼小的孩子可能
會導致窒息的危險,因此必需要意安全。

適合5 7歲孩子的積木
當你的孩子開始上學時, 他們的積木遊戲開始專注於建造"具體物體"而不是"不規則"的工程, 且在之後
的兩年, 他們會在這兩個發展中飛奔成長。 除了大型木製積木組外, 這年齡階段的孩子會喜愛運用較小
塑膠積木來組合具體物體 (例如汽車,卡車,小船和大樓)
適合8 12歲孩子的積木
對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 積木玩具變得較刺激且複雜。這些積木組不僅僅是塊和磚狀積木,有些積木可
讓孩子製作成真的可運轉的機器。
模型玩具也為較大年齡的孩子提供更大的建築玩具。汽車和其他車輛模型是最受孩子歡迎, 並且有數百
種設計可供選擇。就像傳統積木一樣,製作模型玩具也需要孩子集中和注意到任何細節。
對於提供更多關於積木玩具的具體建議,你應該帶孩子去玩具店逛逛和看看他們提供哪些積木玩具, 每個
廠牌, 不同形狀的積木都提供不同的優點,並且適用於不同的年齡層和階段。 從這些基礎常識開始,當
孩子發展到對"蓋積木"非常有興趣時, 你就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複雜的工具和材料的積木。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81&prev=588&l=f&fid=67






*********************************************************************

玩疊疊樂,對幼兒的好處

家長平時在家裡都跟孩子怎麼互動?
除了去公園跑跑跳跳,在家裡就跟他們玩摺紙、玩畫畫
或是有一些故事書,會在他睡覺前講一講故事

天下雜誌有一個標題非常的聳動」這個標題看了之後我很感動
「每天給孩子二十分鐘共讀分享遊戲,就是給孩子幸福富庶的一生」

其實各位有沒有注意到,跟孩子互動我們比較注重在玩遊戲的部分
跟孩子互動當中,尤其家裡有06歲的孩子
你跟他互動最好的方式就是玩,因為孩子天生就有玩的能力

各位會不會在乎孩子的記憶力?會不會在意孩子專注力?
果說有很多的方法告訴你可以幫助你孩子的記憶力和專注力,你覺得他好不好!

來,現在告訴你讓孩子變聰明的十大方法:
第一個是讓孩子的小手動動。
第二個動動腦讓大腦做體操,輕鬆變聰明。
第三個強化語言的能力。
第四個寓教於樂愈玩愈聰明。
第五個教育從胎教開始。
第六個提高孩子的EQ幫助孩子有效的學習。
第七個透過筆畫畫作親子共享。
第八個玩遊戲可以讓孩子玩出聰明來。
第九個培養孩子視覺空間的智能。
第十個滿足孩子玩的生理上需求。

在以上十點中有沒有注意到有三個共同點
第一個、第四個還有第八個,他強調的都是動手,都是玩遊戲
所以在十個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裡,有三個他強調的就是手的操作
透過大腦的運轉,可以讓孩子變的記憶力更好,專注力也會更集中
在玩遊戲當中,我們已經確認可以讓我們的孩子更聰明
那問題是怎麼玩出聰明來呢?

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他有階段性
好比說他的心智年齡和生理年齡他會有階段性
好比說三個月左右的孩子我們可以提供滾球的遊戲
他看到球他就很自然的伸出手去抓
他透過抓握的同時你會發現可以訓練他的小肌肉,可以提早開發他的全腦。

大概在一歲左右的孩子他拿到東西他會去敲,他在敲擊的當中家長可以提供像小鼓那樣的遊戲,訓練他的小手肌肉,也可以訓練孩子的音感跟節奏感,在孩子到二歲這個階段,你可以給他滾筒、穿線、拼圖,其實二歲做的都是一些比較手操作的,比較有空間的,像積木或疊疊樂那些,還有類似數棒。

二歲到學齡前的孩子,有些家長會不會想要找一些爲孩子進入學齡時,做一些紮根動作的教材,比如認知的、益智的或是幫孩子情緒穩定,讓孩子有更好的專注力的教材。

所以媽媽在找教材時會注意到哪一些,應該是孩子願意玩,要不買來也很浪費,還有要方便,有開創性跟延伸性,我們先假設我們要找的是益智性的教具,有心幫孩子在學齡前找一個概念性認知上的培養,那你通常應該會去找一些腦力開發的教具。

當你要幫孩子找教具時,你要注意裡面的內容,第一點他有無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第二點是否能符合孩子心智年齡的需求,你給他太簡單的教材沒有刺激他沒興趣,太難的他有挫折感,他看不懂就會走開不理人,所以教材的設計要滿足孩子不同階段心智年齡的需求。

再來就是,這套教具在孩子玩的過程,他對孩子是不是有某方面的幫助,好比說家長能教育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觀察力;觀察是孩子學習任何東西的基本能力,孩子有觀察力之後,會不會銜接到思考、到推理,假如說有一組教材有這些特性,並且透過遊戲當中它能夠啟發孩子某些智能,你說棒不棒!

專家說「玩具是孩子最佳的教科書」
孩子從遊戲當中學習,如果說這套教具是可以讓孩子親手去操作,那他可以滿足孩子在操作中學習,孩子透過小手肌肉的運作,透過視覺得刺激,再透過大腦的運轉,這孩子在感知能力和很多的基本能力方面、思維能力方面,都會比一般孩子來的成熟。所以德國的教育專家,針對孩子在每個階段的學習能力,設計了樂智高這一系列教案來幫孩子做這樣的能力整合,這也是原圓家庭代理這套教具最大的原因。

德國人發明樂高是因為孩子在他的創造能力及他的記憶能力開始做明顯的發展時,它需要一些重複性的教具來幫孩子做一些延伸,雖然說積木型的教具很棒,因為從日常生活中可以讓他從0歲一直用到6歲,但你會發覺說,這些過程中是屬於比較創造能力,比較空間概念的部分你不容易看到孩子發展的層度。

因為樂高這個部分不止只有數學,很多教具比較強調在數學的玩法,那它這個系列有包含中文、英文、數學、腦力開發,內容涵蓋了色彩、想像、創意跟趣味性,所以他可以讓孩子在操作中得到完全的滿足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0500&prev=10623&next=10497&l=f&fid=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