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0~3歲親子律動必學 請你跟我這樣做!

採訪撰文/莊惠旭
採訪諮詢/中華民國幼兒兒童體能發展協會顧問 林欣妤
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理事長 鄭宜


親子之間的互動不但可促進情感交流,還能讓照顧者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更密切。孩子們最愛玩遊戲,本單元將介紹幾種0?3歲親子律動的動作,藉由遊戲的方式增進親子間的互動,同時提升寶寶體能!



成長中的寶寶對於觸覺的敏銳度相當高,他們喜歡有人碰觸、與人一起玩遊戲,對他們而言,透過肌膚間的接觸與人互動是種親密的表現,且孩子們也喜歡被呵護的感覺,因此他們喜歡享受溫馨的玩樂時光,在玩的同時藉此了解外在的事物,增進各方面發展。有鑑於此,想為寶貝提升體能其實不需要絞盡腦汁去想一些複雜的動作,讓孩子一定要動到滿身大汗,只要透過簡單的動作,以玩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融入其中,仍舊可為體能發展帶來相當助益。


親子律動的好處
0~3歲寶寶的發展獨立性正開始起步,透過親子互動的方式不僅可促進親子間的情感,並能培養照顧者教養的信心,使他們更了解孩子的表現及發展,包括肢體動作與情緒認知都能掌握得宜。此外,中華民國幼兒兒童體能發展協會顧問林欣妤表示,親子一起玩律動遊戲還具備三個好處:


(一)動作技能與體適能的發展
  動作技能與體適能的發展可以提升孩子日後課業學習的效率,並且維持孩子身心靈的健康狀態,透過親子律動還能強化孩子動作技能及感覺統合的發展,促進肌肉、骨骼及神經系統的整合,幫助孩子多認識自己的身體與律動,並培養協調能力與平衡能力等動作技能,提升體適能五大要素(心肺耐力、肌力、耐力、體脂比、柔軟度)的發展。


(二)學習動機的培養
  充滿自信的孩子才有積極樂觀的學習動機,而良好的學習動機則是一切學習的起點,藉著親子體操的互動,父母可以給予並加強孩子在情緒與社會發展上的正確觀念,降低孩子對失敗的挫折感與學習的恐懼感,進而為孩子帶來愉快豐富的學習經驗,增進孩子的學習自信。


(三)親子關係的提升
  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建立孩子健康的自我形象,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與安全感,幫助孩子在日後的課業、事業上充分發揮實力與潛能。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必須藉由表達來讓孩子感受到的,父母應該放下繁忙的工作,也不要只是花時間帶孩子上才藝班,而是花時間陪孩子進行親子律動活動,因為透過肢體接觸與互動是發展良好親子關係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提升0~3歲寶寶體能的律動活動方面,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理事長鄭宜提出以下看法與建議活動:


親子律動Time


0~1歲
活動重點
1.可讓寶寶從什麼都不會,到學會能自我控制各種精細動作,同時對身體概念有所認知,增加自覺性,以促進本體覺發展。
2.促進寶寶上肢近端關節穩定性的發展:此為精細動作發展的根基。
3.促進寶寶下肢負重移行能力的發展:此為探索環境能力的開端。
4. 促進近端關節與脊椎的骨骼與肌力發展。


什麼是本體覺?
所謂「本體覺」是運用及整合來自肌肉、關節、骨骼等較為深層組織的感覺,訊息經由上述深層組織等受器傳到大腦,再經由人腦解釋,讓我們能知道身體各部位的相對位置及姿勢。本體覺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模仿、執行、協調肢體動作等活動,藉由使用本體覺,孩子得以學習構音、表達需求、人際溝通,並依照順序、遊刃有餘的解開衣服扣子、穿脫衣褲、拆卸與組合玩具等基本能力。


可做的小動作
旋轉活動。可抱起寶寶搖一搖,促進前庭覺發展,讓他感受身體感覺的不同,記得多透過不同角度的旋轉動作,增加孩子的平衡及重力感。


什麼是前庭覺?
前庭覺是透過內耳傳達關於重力與空間、平衡與動作的訊息,可讓我們瞭解頭部、身體相對於這個空間的位置,以及移動、進行的方向、速度,進而調整我們的身體姿勢來維持平衡及動作的平穩。


爹地媽咪小叮嚀
此時寶寶的發展還不穩定,做任何動作都無法發揮得很完全,因此不管做什麼樣的活動,一定要有照顧者協助,加以注意安全。


1、2、3 follow me
A各式抱姿
用不同的抱姿抱寶寶,讓他充分感受到你對他的愛,且能藉此讓寶寶小小活動身體。

坐式抱姿
適用年齡:當寶寶脖子可直立時使用。
方式:照顧者一手從腋下環抱寶寶胸前,另一手托住寶寶小屁屁,讓寶寶坐在您手上以穩固。

搖籃式抱姿
適用年齡:寶寶身體還很軟,無法直立抱起時。
方式:照顧者兩隻手像座搖籃一樣,讓寶寶橫躺在上面,注意姿勢一定要穩固,讓寶寶不害怕。


B按摩
指的是「表面式按摩」,不需要幫寶寶脫衣服,亦不需使用按摩油,以乾的按摩方式來回在身體部位按摩,利用觸動感安撫寶寶情緒。


C貓式
讓寶寶以雙手、雙膝跪臥爬行,腹部保持離地,照顧者在旁邊以相同姿勢引導,模仿母貓與小貓咪追逐嬉戲。


D蛇式
讓寶寶身體趴臥,手肘彎曲,用手撐在腋窩兩側,好像蛇趴在地上,接著利用手肘伸直,抬起上身並仰起頭,模仿蛇蠕動抬頭的樣子。


1~2歲
活動重點
1.此時寶寶開始慢慢建立獨立感,容易說「不要」,這是因為自主意識發展形成,然而他們其實是需要照顧者陪伴,透過不同的律動方式,可引導他建立自我意識。


2.寶寶開始學走路,需多加練習空間意識,透過律動活動可建立他的空間感,認識各種跑、跳、滾等動作,同時此時可幫助他增加語言能力,建立穩定節奏,一旦寶寶有節奏感,在生活中較不會產生動作不協調的狀況,雖然他們剛開始還無法完全與外界配合,但透過律動方式可藉此連結空間感、語言及動作協調性。


3.可幫助促進手部抓握能力的發展,同時這也是物體操作能力發展的先決條件。


4.可促進跳躍及平衡能力的發展,這也是培養從平面環境的探索能力轉變為三度空間的環境探索能力。


可做的小動作
翻滾活動。此時寶寶慢慢開始學會由「坐」到「站」,進一步會「走」,但還不是很穩,建議可讓寶寶多練習一些翻滾的動作,增進身體協調及控制能力。


爹地媽咪小叮嚀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能力自己靠爬、慢慢移動的方式到處探索,照顧者需多留意孩子的安全,避免讓他獨處。


1、2、3 follow me
A飛機
照顧者躺在地上屈膝,讓寶寶趴在膝蓋上,接著往上及下慢慢移動。


B小背大
照顧者做出爬的姿勢,讓寶寶在下面爬,2人一同往前爬,讓孩子有被保護的感覺。


C盪鞦韆
2人拿著堅固的毛毯,讓寶寶躺在上面輕輕左右搖晃。如果其中一個搖晃者是照顧者以外的第三者,記得讓寶寶的頭面對照顧者,避免孩子因陌生而感到不安,且記得不要讓孩子躺太高。


D兔子
讓孩子在站立的姿勢下,以雙手抓握照顧者的左右食指,照顧者可鼓勵孩子在膝關節彎曲的情形下,模仿兔子上下跳躍。


E樹
讓孩子單腳曲膝貼於對邊大腿內側,利用對邊單腳站立,照顧者可以在後方支撐孩子的雙手以協助平衡,或用相同的姿勢陪伴孩子模仿樹的樣子。


2~3歲
活動重點
1.此階段的孩子開始對同年齡的孩子感到好奇,喜歡與人接觸,活動上可強調團體及同儕互動,照顧者可多鼓勵孩子與他人互動,如跟對方說再見、一起分享活動等。


2.孩子開始認識自己,且會注意到同儕,活動時可教他練習輪流的概念,為他們建立一些活動規則,如:坐在媽媽腿上的人可以拿樂器了等,讓他們慢慢熟悉輪流及團體的規則。


3.幫助促進寶寶本體覺、前庭覺、觸覺及視知覺的整合能力,同時這也是奠定感覺統合發展的基礎。


4.促進動態協調性的發展,這是奠定動作技巧發展的基礎。
5.促進本體感覺、前庭覺、觸覺及視知覺的整合能力


可做的小動作
與平衡相關的活動。可將孩子抱起舉高,或帶他做單腳跳、站立等遊戲,促進本體及前庭覺的能力。


爹地媽咪小叮嚀
孩子的活動量變大,活動時要留意安全性,應避免在堅硬的地板上直接做動作,可鋪設毯子增加安全。


1、2、3 follow me
A大腳小腳走一回
當寶寶走路較穩時,鼓勵孩子踩在您的腳上,如果孩子自信心夠,可以讓他牽著您就好;如果還不夠,您可托住他的腋下往前走。


B掀一掀
給寶寶玩絲巾或小毛巾,讓他蓋在自己臉上再拿起來,孩子可從這過程中獲得確認感,重獲自信心。如果寶寶做得到,可增加其他細動作的活動。


C手指謠
照顧者邊擺手指邊唱歌,讓寶寶跟著韻文一起做。此活動同時可為寶寶做好學前準備練習。


D鐘擺
讓寶寶兩腳張開與肩同寬,身體直立,雙手在背後十指交合,接下來抬起臀部身體向前彎,並將雙臂朝上伸直,起身以後再反覆模仿鐘擺擺動。


E橋
寶寶平躺屈膝,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雙腳用力支撐,照顧者協助將他的臀部抬起,模仿橋的樣子,進一步,可以讓寶寶將手放在頭的兩側支撐地面,將手臂與腿慢慢伸直,將腹部抬得更高,使橋的洞變得更大。


(詳文請見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160.asp






*************************************************************
從遊戲中帶領寶寶成長
採訪撰文/莊惠旭
採訪諮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盧雯月
模特兒/英俊爸比林壯安、漂亮媽咪于雁鴻、可愛寶寶林凱
拍攝/麥叔叔兒童攝影館(02-2321-5070)

在寶寶的世界裡,生活中除了一般作息,剩餘的時間他們都在「遊戲」,用遊戲來觀察世界,用遊戲來學習周遭的人事物。由於他們剛來到這世界,在什麼都還懵懂無知的情況下,只能依靠最單純、快樂的言語及行動去感知世界的一切,因此遊戲就成了他們接觸所有人事物最主要的方式。本文將告訴你寶寶如何「遊戲人間」,以及您可以如何利用遊戲啟蒙寶寶身心發展!


為什麼孩子喜歡玩遊戲?
寶寶天生好動,可以說以遊戲為生命,遊戲對於嬰幼兒期的寶寶來說,猶如生命那麼重要。他們每天從睜開雙眼開始,除了一般生活作息,遊戲是他們生活中最基本、最喜愛的活動,他們可以為了玩,不想吃飯,不想睡覺,看在大人眼中,可能僅單純認為孩子愛玩,殊不知,在每種遊戲的過程中,寶寶都在學習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遊戲是他們本能的直覺,具有極重要的作用。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盧雯月表示,孩子藉由玩遊戲的方法去認識世界,了解周遭的人事物,進一步製造理念。因此他們的生活目標就是「玩」,藉著學習「如何玩得更好?」「怎麼樣會更好玩?」來探索世界。

從遊戲過程中,寶寶可以得到不少收穫,如:

增進體能
用手去探索玩具,透過從抓、握、拿、捏等動作的遊戲過程中,提升大小肌肉的發展,增進體能。以嬰兒而言,常見的就是把玩自己的手腳。


培養認知能力
藉由玩遊戲認識距離、物體幾何形狀、正反、空間及數字概念等,也可以從辦家家酒等小遊戲,了解遊戲與現實中角色扮演的形式,此能力有助日後人格的培養。


解決問題能力
如:如何利用幾個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如果拿的積木形狀與要疊的圖形不符合時怎麼處理?從遇到問題、由他人輔助,到會自己解決問題。


培養社交能力
藉由遊戲從中培養社會互動、人際溝通、如何交朋友,與他人的相處之道,逐漸從自我的概念拓展到他人。


抒解情緒
佛洛伊德說:「遊戲是一種感情的投射,可以幫人抒壓」。透過遊戲治療,可讓寶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疏導不適的情緒。


促進感知、觀察力的發展
遊戲使寶寶直接接觸玩具和各種材料,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發展各種器官的感知覺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遊戲對孩子的成長扮演的角色及重要性?
遊戲伴隨著孩子成長,對孩子而言,遊戲沒有什麼目的可言,但是我們從一旁觀察孩子們玩,不難發覺孩子們對遊戲依賴至深,遊戲甚至對於他們有著不少意義及重要性。
評估成長有無異狀
盧雯月指出,越小的孩子越能透過遊戲,觀察他的成長發育是否正常。如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對於較社會性的遊戲,如辦家家酒,會表現出無法參與的樣子。


具備教育意義
遊戲可以把所有如音樂、美術、數學、社會、自然、運動、語言等多種常識,融合在一起,讓孩子們在玩時,不覺得這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學習,因此遊戲深具教育意義。


我的孩子很會玩?
許多家長彼此之間會分享育兒經,常聽到人說:「我家的小孩很會玩。」對大人而言,只要寶寶一玩起來就停不下來,即代表「會玩」。對此,盧雯月表示,孩子會玩表示遊戲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相當大的助益。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具備會玩的特質,應從他對玩遊戲的方式來觀察,而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其不同的遊戲方式。一般而言,每一階段的孩子對「會玩」的表現都不一樣,但呈現方式大多有以下3種:


探索行為
以探索的方式去玩遊戲,如1歲以內寶寶喜歡玩自己的手或腳;或是拿到一個玩具會開始敲敲打打等,這些都是他們的好奇心所致,引發他們開啟遊戲的興趣大門。


遊戲行為
當寶寶會開始好奇:「這是什麼」時,僅停留再探索階段,等他們會開始研究怎麼玩、如何玩,此時即進入會開始遊戲的階段。


主題遊戲行為
當孩子開始上學,會逐漸接觸到不同的遊戲方式,此階段的遊戲以有主題式者居多,他們會開始懂得與人商量,了解遊戲與現實之間的不同。
因此,從孩子的成長發育,我們可以將遊戲發展歸為以下模式:
發展年齡
遊戲方式
特徵

1歲以內
重複性動作的遊戲
如盪鞦韆、敲打
以功能性的遊戲為主,如推、拉、拖等

2~5歲
象徵性的遊戲
如:辦家家酒
懂得關連性,慢慢脫離自我中心

7歲以後
規則性的遊戲
如:象棋
遊戲內容具有規範


讓孩子從遊戲中教育孩子
少子化趨勢下,許多寶寶都是獨生子女,然而獨生子女易出現任性、自私、懶散、意志薄弱、適應性差等性格缺失,有時即使家長多方教育,效果仍不彰。其主要原因是獨生子女缺乏適宜的社會交往而形成這些不良習慣。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指出,孩子只有在與孩子的交往中才能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相互適應,這是培養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不斷完善自己的重要條件。因此建議家長使用避免單向式親子間的教養方式,應讓孩子進同儕們的世界中,試著藉由同儕間的相處,幫助孩子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及培養自我調整、修正、改善的能力。千萬不能把孩子們玩耍、交往認為是耽誤學習和時間,或怕孩子與小夥伴玩耍吃虧受欺負,而把孩子禁錮在家庭小圈子中,失掉發展的良好時機。


利用遊戲啟發0~3歲寶寶發展重點

0~1歲
Key point:肢體動作、功能性的小遊戲
此時寶寶以躺的機會居多,建議家長可多與孩子玩「依附關係」的遊戲。如:
躲貓貓
運用肢體的小遊戲
親子對話


1~2歲
Key point:探索性、大動作的遊戲
此時寶寶好奇心強,可多讓他有到外面玩的機會,看看環境,同時讓他做一些大肌肉的遊戲或活動,如:
探索遊戲
抓握遊戲
敲打遊戲


2~3歲
Key point:角落遊戲、社會性遊戲
寶寶理解力較強了,可以跟孩子講一些遊戲規則,讓孩子了解玩遊戲是群體的行為。
扮演性遊戲
辦家家酒


怎樣為孩子選擇遊戲
   了解遊戲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最好和最自然的活動形式後,我們應如何正確為孩子選擇遊戲呢?面對商場裏造型可愛、作精巧的玩具,以及家裏可隨意安排的各種遊戲形式,做家長的應該怎樣為孩子做出選擇,才能達到寓教於樂,全面開發孩子心智的目的? 

 
First:針對孩子的自身特點選擇遊戲  
   不同孩子的發展狀況不同,應依照孩子自身的特點,為他們選擇。如果讓動手能力差的孩子多玩積木;讓表達能力差的多講故事,以及讓身體協調性不好的孩子學兔子、小雞、毛毛蟲走路,你會發現孩子在不斷進步。  


Second:讓孩子盡可能接觸多種類型的遊戲  
   有些家長總是給孩子買同一類型的玩具,如孩子喜歡車,就老是買車,然而,每一類遊戲活動只能刺激某一部分的大腦發展及鍛鍊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長久下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從遊戲中提高。建議您,應讓他盡可能地接觸多種形式的遊戲,這樣才能使孩子在各個方面都得以發展。

  
Third適時給孩子安排有適當難度的遊戲: 
   很多家長表示,花很多錢給孩子買玩具,但是沒有多久,孩子就扔在一邊不玩了!這是因為遊戲難易度不合適所造成。給孩子的遊戲,要具有適度挑戰性,應讓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將遊戲做好,如此不僅相應的能力會得到提高,而且孩子也能從過程中逐步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克服困難的勇氣,建立起適度的自信。  


Forth不要忘記,生活處處有遊戲: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繽紛,處處充滿著新鮮和好奇的,大人們不經意的小事,有時也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建議您不僅要學會如何幫孩子選購玩具,更要學會抓住生活中的每個細節,為孩子隨時隨地提供遊戲。如散步時,可以讓孩子數數路邊的汽車;去動物園時,可以讓孩子?述遇到什麼等,挖掘身邊的遊戲。將遊戲融入孩子的生活當中,可以使孩子隨時隨地得到遊戲的樂趣和收穫。


孩子的童年有您的參與,才能更多元且豐富。如果每個照顧者們都能利用時間陪伴他們玩耍,將來將使他們對兒時留下許多美好的印象,您不需要為「玩遊戲」而玩遊戲,將遊戲視為例行性的公事,反而無法全心陪孩子去玩。只要有您的認真參與,將遊戲融入生活中,隨時隨地您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長,期待您的一雙手,陪孩子一步步走過繽紛的童年。

(詳文請見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141.asp







******************************************************************************


根據蒙特梭利對嬰幼兒的觀察所研究,可以歸納出以下九種
1. 語言敏感期 (0-6歲)
嬰兒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型,並發出呀呀學語的聲音,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大工程,但幼兒卻能容易地學會母語,正因為兒童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兩歲左右還遲遲不開口說話時,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先天障礙。
語言能力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良好的語言能力可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

2. 秩序敏感期(2-4歲)
孩子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就會令他無所適從。蒙特梭利在觀察中,發現孩子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發脾氣,因而確定"對秩序的要求"是幼兒極為明顯的一種敏感力。
幼兒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蒙特梭利認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孩子便"沒有一個基礎以建立起對各種關係的知覺"。當孩子從環境裏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慧也因而逐步建構。

3. 感官敏感期(0-6歲)
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瞭解事物。三歲前,孩子透過潛意識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圍事物:3-6歲則更能具體的透過感官判斷環境裏的事物。因此,蒙特梭利設計了許多感官教具。如:聽覺筒、觸覺板等以敏銳孩子的感官,引導孩子自己產生智慧。
您也可以在家中用多樣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隨機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只要是不具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要求。

4. 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
忙碌的大人常會忽略周邊環境中的細小事物,但是孩子卻常能捕捉到個中奧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對泥土裏的小昆蟲或您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時,正是您培養孩子巨細靡遺、綜理密微習性的好時機。

5. 動作敏感期(0-6歲)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蒙特梭利則更強調小肌肉的練習,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6. 社會規範敏感期(2.5-6歲)
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了明確傾向。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範,日常禮節,使其日後能遵守社會規範,擁有自律的生活

7. 書寫敏感期(3.5-4.5歲)

8. 閱讀敏感期(4.5-5.5歲)
孩子的書寫與閱讀能力雖然較遲,但如果孩子在語言、感官肢體等動作敏感期內,得到了充足的學習,其書寫、閱讀能力便會自然產生。此時,父母可多選擇讀物,佈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使孩子養成愛書寫的好習慣,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9. 文化敏感期(6-9歲)
蒙特梭利指出幼兒對文化學習的興趣,萌芽於三歲,但是到了六至九歲則出現探索事物的強烈要求,因此,這時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塊肥沃的田地,準備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種。"成人可在此時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以本土文化為基礎,延伸至關懷世界的大胸懷。

圖、文/ 網路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babyhavefun/photos/a.518368891509787.134693.514697138543629/940075502672455/?type=1


























***********************************************************************************************************************



一、肌肉運動的敏感期 (出生到四歲)
蒙特梭利觀察到1歲半的幼兒可以走好幾里路而不會疲倦,只是他們走得很慢,也沒有和諧的步伐,更沒有目的地,但粗心的大人,卻常常剝奪孩子走路的樂趣,要求他們跟著大人的節奏,並催趕他們走路快一點。不知您是否觀察到此期的孩子,走路總是跌跌撞撞,但是跌倒了又爬起來,這樣不斷重複的練習,就是在鍛鍊他們的肌肉,協助走路的動作更加的完美。如果這一時期能熟練某個動作,不僅對身體及精神的正常發展亦有幫助,也影響著人格的形成(市丸成人.松本靜子,1993)。

二、對語言的敏感期(四個月到三歲)
幼兒對於語言的敏感期早在學會說話與走路之前就開始了,如果你觀察四個月大的嬰兒,就可發現他們會很仔細的看著說話者的嘴唇,不只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還可以分辨出聲音的不同,當六個月大時,所發出的聲音更清楚了,一歲後學習語言又快又好,特別是母語。因此,這時如果讓孩子接觸各國語言,聽各國民謠的音樂,將來就比較容易講出正確的發音和聲調。

記得在一歲時,我與兒子溝通的語言中,都是中文與英文混合使用,在睡覺前的故事也是閱讀英文繪本,因此孩子便很容易學習外國語言且發音正確;法國在叢林發現一位十幾歲的野男孩,找到他時這男孩並不會說話,伊塔嘗試著教育他一些生活禮儀與說話,但最後語言方面沒有成功,雖然他沒有言語發展的缺陷但仍無法說話。以上兩個例子,一個是掌握語言的敏感期,孩子學會兩種語言,而一個例子是錯過語言敏感期,教育家如何努力也無法挽回失去的敏感期,因此在這階段要把握的是語言敏感期,錯過了就很難補救回來。

三、對感覺的敏感期(一歲三個月到六歲)
  感覺是指人類的感覺器官,包括口、舌、眼、耳、鼻、皮膚、手等,它們能接受各樣的刺激而產生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及聽覺。兒童早期對感官的刺激特別有興趣,如色彩、聲音、形狀與組織,因此蒙特梭利經由觀察幼兒而創造出許多感官教具,來幫助嬰幼兒感覺器官的發展。

蒙特梭利指出,具有細微與能分辨差異的感官能力,在成人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她認識的一位醫生就是靠著嗅覺,一進病房就可診斷出病人的疾病,因為他說:「許多疾病都有一種特殊的異味。」因此,在兒童早期奠定好感覺器官的敏覺性是相當重要的(Standing,
1984)。

四、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 (一歲三個月到四歲)
孩子在學會爬行或走路時,對地上的小東西會非常注意,常常看到大人看不見的小東西,不僅撿起來把玩有時更是放進嘴裡。孩子就是藉由此敏感度來探索環境,並增加對其所生存世界的了解,因此,大人要有絕對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探索,讓其發揮如科學家追根究底與觀察的精神。

五、對秩序的敏感期(二歲到三歲)
這階段的孩子,東西一定要放在他熟悉的地方,在生活中是井然有序的,出去散步一定走相同的路線;捉迷藏一定躲在同一個地方,同時他也希望你同樣躲在那裡,假如你換個地方躲,他們在原來的地方找不到你就會很失望,以為你不跟他們玩了;喝水喜愛使用同一個杯子;吃飯用同一個碗;每天作息要有規律,他們的快樂就是來自「東西都在原來的地方」,秩序感由此而建立。因此,這時期是非常適合培養孩子物歸原處的習慣。

當孩子出現秩序敏感期前,家長就必須設計好家中的環境,所有東西都有固定的位置,如衣服、鞋子、玩具等,確實示範正確位置的擺放,孩子將能謹記在心,成為個人終身的習慣。

六、精確動作(社會禮儀)的敏感期(二歲半到四歲)
這個時期孩子會很重視自己的行為,是培養日常生活基本習慣的最佳時間,如學習如何開關窗戶、優雅的用餐、寒暄的方法、步行、坐姿與舉止動作等(市丸成人.松本靜子,1993),再來,此時期有些孩子會想要跟別的孩子有所互動,這就是社交敏感期,因此,要趁這時間讓孩子學習社交的方法,並預備社交的機會,讓孩子經常處於有互動的環境中,便能學會如何去適應及作適當的應對。如果剛開始孩子不願意與人接觸或打招呼,千萬不要勉強他,等到彼此相處的時間久了,孩子便會自然的與他人接觸。

七、書寫的敏感期(三歲半到四歲半)
蒙特梭利在兒童之家發現此期的孩子,有強烈書寫字形的慾望,會使用身邊的東西像石頭、樹枝、沙子等表達或畫出來,但他對字形較有興趣,而字的本身對他而言尚無意義。當孩子要求大人給予紙筆時,千萬別興沖沖的教他寫字的筆順,而是讓他自由的書寫字的形體,當他感受到書寫在生活上的重要性時,他將能沉浸在寫字的樂趣,反之,照著筆順來寫字只會抹煞他對寫字的興趣。

八、閱讀的敏感期(四歲)
此時孩子對字的意義產生興趣,常常會問這是什麼字?因此,蒙特梭利設計語文的教具,如砂紙注音板、神秘字條、指令卡與活動字母等,幫助孩子學習認識字的功能、拼音到句子的結構。當孩子學會拼音與認識句子的結構,便能享受故事裡的情節並悠遊於閱讀的樂趣中。
         <<以上節錄自幼教資訊203期親職教育>>
圖/ 網路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babyhavefun/photos/a.518368891509787.134693.514697138543629/940076886005650/?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