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0~3歲育兒秘訣

採訪撰文/莊惠旭
採訪諮詢/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小兒科醫師 陳永綺
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物理治療師 江長奇
參考資料/育兒大百科(暢文出版)
俏媽咪育兒寶典(尖端出版)

 
本篇將依照寶寶的成長過程,為您介紹該注意的重點,讓您一目了然各月齡寶寶的發育及成長狀況,新手父母更可輕鬆掌握育兒經!


第一階段 0~3個月
寶寶哭泣的原因
對於新手父母而言,寶寶大哭是最令他們頭疼的一件事,哭泣是嬰兒所謂「照顧我」、「注意我」的表達模式之一,嬰兒不會用言語表達,唯有哭能最直接表達他們的情緒。


寶寶哭泣可讓照顧者注意到他們的需求,這其實是難能可貴的訊息。雖說哭泣必須能吸引大人注意,卻也是大人最不容易解讀的,有時甚至連大人們拼命逗弄、討好,都不見得能換得寶寶一個笑容。如果您用心觀察,或許會發現寶寶雖然都是用哭來表達他的感情,但是他們的需求常會不同,有不同的需求,當然哭聲也會不一樣。


該如何面對寶寶哭鬧呢?您可到嬰兒身邊,幫他餵奶,或是換尿布,試試是否可以滿足他的需求。此外,您可留意寶寶的哭聲,有時嬰兒啼哭並非他有任何需求,如出生1~2個月的嬰兒哭聲,剛開始哭的時候會有「ㄏ-、ㄏ-、ㄏ-」「ㄟ-ㄟ」的聲音。這是擴張胸廓,吐出大呼吸的力量所致,寶寶可藉由此方式練習使用胸和肺,也是呼吸的練習;換句話說,對寶寶而言,哭泣也是必要的活動,不一定等於不好。



第二階段 3~6個月
出生時體重不足寶寶怎麼養
寶寶出生時體重約2.7~4.1㎏,出生後生理性脫水約會減少10%,約1週時恢復出生體重。之後每天以30g速度成長,到了4個月時,寶寶體重約為出生時2倍。如果家中寶寶出生時即體重不足,須小心因先天不調的情形,而容易引起感染。
面對這種瘦小型寶寶,陳永綺建議,讓寶寶吃或睡等生活作息規律,此外,適度的運動也很重要,平時可幫助寶寶按摩,做些翻身等動作,幫助寶寶身體發展。如果寶寶是早產兒,但一切發展正常,並未常感染疾病或有發展遲緩等異狀,照顧者仍可依照一般寶寶照料;若寶寶身體發展較弱,可帶去小兒科讓醫師做診治。



第三階段 6~9個月
寶寶爬行方式大不同
爬行是寶寶的動作與知能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爬行的過程中,寶寶的手腳接觸到地面,讓四肢有不同的觸覺刺激,同時四肢與軀幹亦需有足夠的肌力發展,以支撐寶寶自身的體重。對認知而言,爬行是寶寶身體有能力自主且準確移動的第一種方式,也是寶寶開拓視野的第一步,對於寶寶的認知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寶寶的爬行中,由於需要手腳合作才能將身體往前移動,藉此大量練習手腳協調運動,而在爬行時的心肺消耗是翻滾時所需消耗一倍以上,可增加心肺耐受力,以期達到未來站立及快走時所需的心肺需求。


台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物理治療師江長奇表示,寶寶到7個月半時開始會發展爬行,通常一開始因為是大腿貼地,所以大腿收縮時身體會後退,加上手臂伸直的力氣發展較早,因此一開始爬行通常會先向後爬,之後等到手腳有足夠的推力時,再往前爬。早期寶寶爬的方式是肚子貼地,採匍匐前進,約9個月時,等到身體軀幹有足夠的力氣支撐身體重量,且手腳可以一同將身體撐起,才開始採取肚子離地的爬行方式。


江長奇建議,當寶寶學爬時,不要急著讓他進行爬行運動,可觀察寶寶的頭部控制是否成熟,且趴著時是否會以手肘撐地觀察周圍,對好奇的物體是否會想以雙手擺動企圖前進。不要強迫性的壓著寶寶趴下,並推他向前進,應多以他感興趣的東西做誘導,如玩具,試著將東西漸漸遠離寶寶身邊,讓寶寶企圖以手腳擺動接近物體。


剛開始學爬行運動時,爸媽可以將手掌貼近寶寶的手掌,隨寶寶出力的節奏,在寶寶腳一蹬時跟著出力,輕輕從出力的腳推寶寶一把,讓寶寶瞭解這樣的出力方式是可以讓身體前進。此外,也可分段跟寶寶進行爬行訓練,每次10~20分鐘,每天進行4次,一邊玩遊戲一邊進行。



第四階段 9個月~1歲
寶寶可以抓著東西站起來了
約9個月大時,寶寶下半身的肌肉越加成長,腳力也逐漸變強,他們會開始想扶著東西站起來,雖然還不是站得很穩定,不過這是抓著站立的開始。剛開始寶寶會搖搖晃晃不穩定,有時甚至會一屁股突然坐下來,然而不久後就會逐漸穩定,發育較早的孩子甚至會開始扶著東西走2~3步,此時照顧者的視線千萬不能離開孩子,可以牽引著他,例如找出適當高度的椅子,讓寶寶加以利用扶著站立,或是牽著他,慢慢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您一定不知道,光是抓著東西站立的動作,就有很大的個人差異,有的寶寶甚至快一歲時才開始抓著學站,這樣的寶寶如果過去的成長過程都很正常,沒有任何異處,照顧者可不用擔心。
有些寶寶不會爬行,但會扶著站立,這種跳過發育的一個階段,直接向前進展的發育過程,並不罕見;甚至也有不喜歡爬行的寶寶,直接進展到站立的階段,照顧者可不必擔心。寶寶不爬行,不表示他的足部及腰部發展能力弱,若寶寶未經由爬行階段,就開始出現扶著走的情形,可仔細觀察他是否能交互踏出左右腳,如果沒有任何異狀就沒問題。



第五階段 1~3歲
自我主張開始
對待孩子的抗拒行為,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好孩子的任性的程度。孩子的主動表現和自我主張是培養獨立性的起點,父母也應該讓孩子有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父母不妨放手讓寶寶按自己的意志去行動,對孩子適當地讓步,在對抗中,讓孩子贏上一、兩個小小的回合。這樣一種鬆馳的管束會為孩子提供許多意想不到的發展機會。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撒手不管,對孩子基本行為習慣的養成還必須由成人提出一定的要求進行訓練。只是做父母的應該清楚,一歲多的孩子有些抗拒是完全正常的,有些情形不用專門對付,就會自然消失。即使不消失,也可通過適當的約束和注意轉移的方法來引導。既不可縱容孩子一味地抗拒,也應該為孩子提供自由表現和活動的機會。
此外,照顧者應了解寶寶的心情,雖然他們的行為總是不一定,但這是孩子自我的萌芽,照顧者無須大聲責罵,管教上應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寶寶出現在賣場賴著不走的情形,照顧者盡可能不要帶孩子到那邊去;如果要去,應事先與寶寶溝通,如果幼兒可以接受不吵鬧要買東西,再帶他出門。



結語:
要輕鬆掌握寶貝的喜怒哀樂著實不易,建議您平時多翻閱些報章雜誌或書籍吸取新知,多與他人交換育兒心得,只要認真做功課,相信您也可以滿足寶貝的各階段的發展,並且輕鬆解決任何突發狀況!

(詳文請見媽咪寶貝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13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