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嬰幼兒反射動作面面觀--現在的1小步 未來的1大步


文/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建宏 執行/邱明瑜

「反射行為」是由一種經由刺激之後所產生的反應行為。根據醫學上的了解,這些「反射行為」其實可以做為評估人類腦部發展正常與否的初步依據。從新生兒的反射行為也可透露其腦神經的發育正常與否。

可別小看嬰兒雖然才剛出生,其實會的事情可多著呢!從無意識的原始反射動作到大動作、精細動作,寶寶的世界正一步一步地向外延伸,然後逐漸能掌控自己的行動,不再是個無助的小人兒。事實上,寶寶活動時,免不了要手腳動一動;腿兒踢一踢、手兒擺一擺,每個動作對嬰幼兒的發展而言,都有其重要意義。因此,別以為孩子的身高體重符合生長曲線標準,就算是個正常的小寶貝了。


反射動作透露寶寶健康
通常小兒科醫生在幫寶寶做健康檢查時,會根據寶寶的年齡(早產兒以矯正年齡為準)來檢查這些代表性的反射動作,因為這些反射動作的有無都可能暗示著中樞神經系統的障礙!原始反射在出生時未出現、該消失時未消失或持續太久、以及續發性、姿勢性反射一直未出現,都必須特別注意寶寶們的發展及相關疾病。以下,就為各位爸爸媽媽介紹這些嬰幼兒之反射動作及其代表意義:
原始反射動作
1.覓食反射:
當新生兒的面頰接觸到媽媽的乳房或其他部位時,就會把頭轉向刺激的方向,一直搜索到嘴唇接觸到可吸吮的東西為止。用手指輕撫孩子面頰時,他也會把頭轉向手指的方向,手指移到哪兒,頭就轉向哪兒。肚子餓時更易誘發覓食反射,這種反射從胎兒時期(24~28週)就已出現,大約1個月大左右消失,此後逐漸變為由神經控制的動作。


2.吸吮反射:
當我們碰觸寶寶的嘴巴時,寶寶會自然有吸吮嘴裡東西的反應。因為有這種力量,所以剛出生就能順利吸吮媽媽的乳頭吸奶。這種反射從出生就出現,即使睡著亦能誘發。大約3~4個月左右消失。過一陣子之後,就會開始吸吮自己的手指或手。


3.驚嚇反射:
突如其來的聲響,或突然讓頭往後方落下,其兩手臂會先伸直且外展,手掌也張開,脊柱與軀幹亦伸直;之後手臂彎曲成擁抱狀,手掌也握起拳頭,整個人像嚇了一大跳的樣子,通常會伴隨著大哭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MORO」反射,一般稱為驚嚇反射。


寶寶大約3、4個月大時,這種狀況就會消失。若出生後暫時消失可能暗示大腦損傷。要注意的是,此反射若兩側不對稱出現,可能暗示有鎖骨或肱骨骨折、臂神經叢受傷、或大腦因出血或缺氧受傷引起之半癱。若此反射於六個月後仍持續出現,可能要注意是否有大腦缺陷、過度敏感之特殊氣質、或動作發展遲緩之情況。


4.原始步行反射:
當我們抱住扶起嬰兒的腋下,讓寶寶的腳著地,寶寶就會自然地左右左右地往前踏出行走,這樣的反射動作會讓父母大為驚奇。這樣的反應在出生後2~3個月會逐漸消失,但這與實際的走路無關;此反射動作會在10~15個月時再度出現,並真正的學會走路。


5.手掌抓物反射:
寶寶會自然握住碰觸自己手心或手指的東西。這種反射從出生就已出現,大約4~6個月大左右消失,之後以隨意動作取代。若此反射長期存在,將會影響未來手部動作之精細動作發展。


6.腳掌抓物反射:
腳指也是一樣,若給予腳底刺激的話,腳指也會好像捉住這東西地彎曲起來。這種反射從出生就已出現,大約8~9個月大左右消失。若此反射長期存在,將會影響未來爬行動作及走路之發展。


7.非對稱性頸部張力反射:
將寶寶頭轉向一側,則同側的手腳伸張,對側的手腳則會彎曲,彷彿「拉弓射箭」之動作。通常在出生一個月後較為明顯,4~5個月後逐漸消失;若六、七個月時若仍存在,會阻礙翻身動作之發展及未來之手眼協調性。


8.Galant反射:
讓寶寶躺著,輕搔脊柱旁之區域,寶寶軀幹會向同側彎曲。這種反射從出生就已出現,大約3~6個月左右消失。若此反射長期存在,將會影響未來坐姿發展,甚至導致脊柱側彎。



姿勢性反射動作
1.頸部翻正反射:
當雙手扶持住寶寶的頭頸部,往一側轉向,會跟著帶動肩膀、軀幹及骨盆往同側轉向;此反射動作出現於寶寶約6個月大時,(在非對稱性頸部張力反射消失後出現),而約12個月大時逐漸消失,此為階段性之反射動作,之後?隨意動作取代。此動作出現是寶寶學會翻身前之「熱身運動」。


2.對稱性頸部張力反射:
當寶寶趴在床上,若將其頭部屈曲,則其上肢會屈曲,但下肢會伸直;相反的,若將其頭部抬起,則其上肢會伸直,但下肢會屈曲。此反射動作出現在6~8個月左右,而於9~11個月左右逐漸消失,此亦為階段性之反射動作。此動作出現是寶寶要學會爬行前之前驅動作。但若此反射長期存在,將會影響未來爬行之發展。


3.視覺直立反射:
將寶寶抱起,不論將寶寶的身體前、後、左、右晃動,其頭部永遠保持垂直之狀態。此反射動作出現於5~6個月左右,且終生存在。


4.支撐反射:
隨著不同的年齡可逐漸發展出下列三種類型之支撐反射。

前支撐反射:
最先出現。將寶寶扶坐,稍將身體前推,會引發上肢往前支撐之反射動作。此反射動作出現於4~5個月左右,終生存在。此動作出現是寶寶要學會「坐」的前驅動作。

側支撐反射:
將寶寶扶坐,稍將身體側推,會引發上肢往旁邊支撐之反射動作。此反射動作出現於6~7個月左右,終生存在。

後支撐反射:
將寶寶扶坐,稍將身體後推,會引發上肢往後支撐之反射動作。此反射動作出現於8~9個月左右,終生存在。


5.降落傘反射:
將寶寶垂直抱起,突然頭部往下俯衝,會引發雙手伸直往前支撐之保護動作。此反射動作出現於7~9個月左右,且終生存在!


反射動作是平衡感的基礎
以上這些反射動作的演進,其實也代表了寶寶的高層神經系統的逐漸成熟,進而發展出日後的平衡感、手眼協調、感覺統合及自我保護系統,以應付這個世界越來越大的挑戰。當這些這些反射動作該出現而未出現、該消失時而未消失、或有不對稱反射時,都可能暗示著家長您的寶寶也許有某方面的問題,尤其是中樞神經方面。


但要提醒家長們的是,並不是每一個寶寶在醫院檢查時都會順利引發上述的反射動作,也不是無時無刻都能表現出來。一旦有疑問時,不論是懷孕生產史、寶寶的生長情況及發展里程碑評估,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這些都必須由小兒科醫師做更進一步的評估及判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q16888g/article?mid=1118&prev=1029&next=1117&l=f&fi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