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讓baby吃得聰明又健康

讓baby吃得聰明又健康   0~1歲寶貝的營養需求


文╱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分院臨床營養師 張亞琳
輯╱張玉櫻

在營養門診時,常被家長詢問到有關寶寶的飲食問題,例如「我的寶寶1歲了,跟隔壁家的小孩比起來吃得比較少,好像都長不大,到底該怎麼吃才對?」「嬰兒到底要怎麼吃才營養?吃多少才夠?」相信這是很多父母親共同的疑問。
其實,寶寶成長發育得好不好,與別家小孩來做比較是無意義的,因為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自己生長發育的特性,可以先對照嬰幼兒生長曲線圖來評估嬰兒是否有正常的生長速率才客觀。寶寶不會只是因為吃素或是媽媽吃素而造成營養不良的問題,不管是吃素或是吃葷,只要吃得不均衡及偏食都容易造成營養不良的問題。
另外,熱量是否足夠?應該吃多少?這也是因人而異。情況較特殊的寶寶,建議需詢問營養師。總而言之,原則是:不過多也不過少,再配合均衡飲食,不論吃葷還是吃素都可以長得頭好壯壯喔!


0~3個月寶寶這樣吃
「嬰兒期」是指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而此時也是人生當中發育最快速的時期,蛋白質及熱量的需要量也相當大,但由於嬰兒的胃容量很小,需要高濃縮的熱量來源,所以脂肪佔總熱量的30-50%,算是高脂的飲食,所以低脂或脫脂牛奶是不適合讓嬰兒攝取的。
新生兒(出生後至滿月)的胃一開始只能容納30㏄的食物量,之後再逐漸加大,所以新生兒需要較多次的餵食。母乳是嬰兒最天然的食物,它的成分更是所有嬰兒配方奶粉競相依據的黃金標準,雖然目前嬰兒配方奶粉所含的成分已與母乳非常相似,但仍無法提供母乳所擁有的品質。不過除了提供充足的營養來照顧好寶寶之外,還需要更多其他多方面的用心,所以不論是用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粉來哺育嬰兒,都可以成功地撫育孩子。

  
哺乳媽咪要注意攝取的營養素
◎ 維生素B12:研究顯示,全素食哺乳婦所分泌的乳汁中,所含的維生素B12的量是普通飲食的1/4?1/3,而嚴重缺乏者會造成神經退化。所以吃全素的哺乳媽咪除了注意飲食中維生素B12的攝取外,從懷孕開始就需要每天額外補充均衡配方的媽媽奶粉2杯及綜合維他命,以獲得每日足夠量的維生素B12;而奶蛋素食孕媽咪就不用擔心缺乏維生素B12的問題。


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
* 蛋:全蛋。
* 乳製品:奶、乳酪、優格、起司。
* 榖類食品:麥粉、榖類早餐、五穀米、十榖米
◎ 維生素D:母乳中含較少的維生素D,但母乳中的膽固醇在皮膚中是當作維生素D的前驅物,所以嬰兒有時暴露在陽光下是有好處的。
◎ 維生素K:腸內細菌可以產生身體需要的維生素K,而母乳中的乳糖及寡醣可以讓腸內乳酸菌等好菌增殖,來生成維生素K。


4-6個月寶寶這樣吃
寶寶不再需要夜間餵奶,忍耐睡意的媽咪們辛苦了,這時期的寶寶也許喝奶量會減少,請不用擔心。而嬰兒吞嚥動作的發展正好於此時趨於成熟,您可以開始準備餵食副食品了。副食品可在嬰兒對奶以外的食物有興趣時添加,避免太晚餵食,以免產生舌頭控制及咀嚼能力發展遲緩等問題。
此時期嬰兒的小腸仍未發育完全,它像是一長排有空隙的網子,可讓完整的大分子蛋白質通過而被吸收;不像成熟的小腸只能吸收小分子的蛋白質(胺基酸),而不是完整的蛋白質。因此,此時勿給予嬰兒肉、魚、豆腐、蛋這些食物,以防止過敏的發生。


此時期寶寶的營養補充須知:
◎ 鐵質:缺鐵性貧血是嬰兒最普遍的營養缺乏症,哺餵母乳至4-6個月時,需要補充配方奶或食物來預防缺鐵性貧血。另外必須在1歲之後才能喝茶,以避免影響鐵質的吸收。
◎ 蜂蜜因有肉毒桿菌污染的中毒危險,所以在嬰兒期均不適合給寶寶食用。
◎ 全蛋應至1歲後再給予。


10-12個月寶寶這樣吃
這時期的寶寶已經開始進入模仿大人的階段,所以大人可以和寶寶一起吃飯並示範給他們看。若寶寶有不愛吃的東西或吃的量改變,可換個口味,下次再嘗試,千萬不要過分勉強餵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另外要注意不要給寶寶吃太多甜食、油炸食物或飲料。因為過多的甜食會影響寶寶正餐的食量,甚至會影響寶寶將來的反應能力,有礙健康。
副食品的添加期接近尾聲了,為了寶寶的營養以及健康長大,寶寶滿週歲後可以和爸媽一起用餐,並且吃一樣的東西。而全素食(不吃奶、蛋)的寶寶就必須額外補充維他命B12錠劑。


結語
嬰兒期的營養是奠定日後生長發育的基礎,其影響力大不可測!當然,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許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先贏在起跑點上,因而一點一滴地去學習照顧寶寶喝奶、吃副食品、換尿布、洗澡、穿衣服……;然而不只是這些,隨著寶寶的成長,和寶寶一起生活當中所獲得的喜悅及親子之愛更是無價的。

(詳文請見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1-70.asp







**************************************************************
爸媽放輕鬆   寶寶副食品新手入門篇
採訪撰文/張采妮
諮詢/台安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方旭彬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麥素英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室營養師 鍾政玲


寶寶長大後,光憑奶水的營養已經不敷需求囉!這時候就是為寶寶添加副食品的好時機!而寶寶各階段適合的副食品種類有哪些?爸媽常見的副食品餵食問題又有哪些呢?本篇一次通通告訴您!


Part 1 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囉!


A 如何觀察寶寶開始想吃副食品?
「家中約5個月大的寶寶,最近變得不喜歡喝ㄋㄟㄋㄟ,喝的量也變少,看到大人吃得食物,嘴巴還會有嚅動的動作,為甚麼會這樣?媽咪又該怎麼辦?」


您家中的寶寶是否也會有類似的狀況呢?
台安醫院小兒科部主任方旭彬表示,通常寶寶在四到六個月大時,因為胰臟功能已趨於成熟,這時候寶寶的體重也達到約出生體重的兩倍(約六~七公斤),單靠奶水的營養已不敷寶寶的成長所需,所以寶寶會開始有厭奶的情形產生。


因此,當媽咪要餵寶寶喝ㄋㄟㄋㄟ時,如果發現寶寶將頭歪向一邊不肯喝,或是嘴唇緊閉、想把奶瓶推開,這時候媽咪無須太過緊張而強迫寶寶喝奶,因為這時候就表示,應該開始幫寶寶添加副食品囉!


不過,如果寶寶的家族史有過敏體質或本身已有明顯的過敏體質,最好能暫緩寶寶添加副食品的時間,等寶寶六個月大後再添加,以避免誘發寶寶的過敏體質唷!



B 寶寶嚐試副食品的順序


1. 先從液體食物開始!
四個月大的寶寶這時候正值味蕾探索期,對任何食物的味道都相當敏感,方旭彬醫師建議,這時候先讓寶寶從液體食物開始嘗試較佳。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營養師鍾政玲則建議,媽咪可先從稀釋果汁、菜湯、米糊、麥糊等液狀食物開始嘗試。接著,再慢慢朝向嚐試半固體食物、固體食物前進。


2. 每次先試一種,一星期後再換另一種!
此外,營養師鍾政玲也強調,讓寶寶嘗試副食品的時候,以少量漸進為原則,每種食物最好能持續一星期,媽咪不妨藉機觀察寶寶會不會討厭這種味道,吃得時候是開心滿足?還是不喜歡的把頭別開?待觀察寶寶的喜愛程度和排便是否正常之後,再換另一種食物。因為每種食材的特性不同,倘若一下子給寶寶吃太多種副食品,反而會很難觀察寶寶的腸胃對食物的反應是否正常。


營養師的小叮嚀
如果寶寶吃下去後又吐出來,或是有噎到的感覺,則可能是時機太早,就必須再等寶寶大一些再開始嘗試副食品。



C 不同階段的副食品


【4~6個月】
營養師鍾政玲表示,四~六個月的寶寶可以先從米粉、麥粉、稀釋果汁、菜湯開始嘗試。如果寶寶有過敏體質,媽咪可先從米粉調製的米糊開始吃起,因為麥粉中的麥麩成份容易致敏,建議還是以米粉為主較佳。


沖泡米糊、麥糊的方式,除了可以將市售的米粉、麥粉以開水直接沖泡;也可以將米粉和奶水混合餵食。剛開始先讓寶寶嘗試吃一小匙,如果寶寶喜歡吃、不會有排斥的感覺,則可以視狀況增加米糊量。假使寶寶可順利吃完一小碗米糊(約30公克),則可減少一次的母乳或奶瓶餵食。


在調製果汁的部份,則以新鮮、多汁的時令水果為主。媽咪可以將果汁和水調成1:1或1:2比例的稀釋果汁,重點是果汁不需再額外加糖!蘋果汁、蕃茄汁、西瓜汁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在烹煮菜湯方面,媽咪可將葉菜去莖切段後水煮,譬如波菜、空心菜、小白菜、萵苣、胡蘿蔔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烹調上則無須另外再添加鹽巴、味精或其他調味料,因為這時候要盡量讓寶寶品嚐食材的原味和鮮美。


有時候大人不免會覺得副食品的味道太淡,怕寶寶吃了覺得沒味道;對此,營養師鍾政玲表示,大人切勿以自己的口味調味副食品,因為寶寶這時候正要開始學習嘗試新食物,重點應擺在品嚐食材的原味,以及讓寶寶知道「要開始嘗試其他新食物囉!」,如果讓寶寶吃太多重口味的食物,不僅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也會影響寶寶日後的飲食習慣呢!



【7~9個月】
營養師鍾政玲表示,寶寶在嚐試過米糊、麥糊、菜湯、稀釋果汁之後,接著便可開始嘗試泥狀食物囉!


媽咪可以蔬菜煮爛壓碎成菜泥(如果菜梗太硬可先摘除),或是將馬鈴薯、地瓜蒸熟壓碎成馬鈴薯泥、地瓜泥,也可將雞肝或豬肝切成小塊蒸熟壓碎成肝泥。水果方面,則可將蘋果、木瓜、香蕉等用湯匙刮成果泥。


這時候也能讓寶寶試著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譬如豆腐糊、煮熟壓爛的豆泥、豆漿、肉泥(用湯匙將里肌肉刮泥再蒸熟即可)等,每天餵食約三~四次,一開始也是先從一小湯匙開始,再慢慢增加到二~四小湯匙的份量。


此外,也能讓寶寶開始學著吃麵條壓碎的碎糊,或是麵包、吐司、饅頭、牙餅等較軟的食物。



【10~12個月】
這時候的寶寶,可以開始吃半固體的食物囉!除了延續之前的菜泥、果泥、肉泥外,煮熟切成碎段的麵條、煮得很熟爛的乾飯(糙米飯)、煮熟切成碎段的蔬菜,也能開始讓寶寶學著吃。


雞蛋的話,因為蛋白容易致敏,最好先從蛋黃開始嘗試,一開始可先讓寶寶試著吃1/2的煮熟蛋黃,待寶寶一歲之後再嚐試全蛋。營養師鍾政玲建議,如果想讓寶寶嚐試碎肉,媽咪可在碎肉中添加太白粉,可增加肉類的嫩度,讓寶寶更容易入口。


【一歲以後】
營養師鍾政玲表示,待寶寶一歲之後,基本上寶寶的腸胃發育趨於完全,也能開始嚐試大人的食物,但是烹調原則還是要以清淡為主。此外,鮮奶、優酪乳也能讓寶寶試著喝看看。雞蛋的話,建議烹調成質地軟嫩的蒸蛋,以方便寶寶食用,但是並不建議使用生雞蛋製作沙拉醬給寶寶吃。需注意的是,玉米粒、葡萄乾、花生或堅果類食物還是得先避免讓寶寶食用,以防造成寶寶哽噎的危險。


此外,營養師鍾政玲建議,炎炎夏日中,如果媽咪想讓寶寶喝點綠豆湯,別忘了將綠豆湯的糖分減半,綠豆仁也要煮熟爛一些,才不會造成寶寶的腸胃負擔哦!


Box
讓寶寶學習自己吃的時候,餐具選擇以耐摔材質為主!
因為寶寶的手的協調度較差,不小心就容易失手打破碗盤,因此,所有的餐具最好都使用不易摔破的材質,如:湯匙、叉子,或是有吸盤可固定的盤子、碗、杯子等,都是不錯的訓練工具。但使用較尖銳的工具時要小心,不要讓寶寶剉傷自己囉!


Part 2 關於副食品的相關疑惑


1 過敏體質寶寶要避免哪些食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營養師麥素英表示,對家族史中有過敏體質或本身已有明顯過敏體質的寶寶來說,食物過敏的警訊大多以皮膚泛紅、發癢、鼻塞、氣喘、流眼淚、嘔吐、腹瀉等症狀來表現。以下簡單列出容易誘發過敏和較不易誘發過敏的食材讓媽咪參考。列表中容易誘發的食物項目,媽咪最好等寶寶一歲之後,再讓寶寶試著吃吃看。


容易誘發過敏的食物
大豆製品、豆類、扁豆、小麥、玉米、蕃茄、莓果、瓜果、柑橘類、花生醬、堅果類、芝麻醬、牛奶、乳酪、雞蛋、乳製品


較不易誘發過敏的食物
山藥、地瓜、南瓜、紅蘿蔔、馬鈴薯、甜菜、青花菜、梨子、煮桃子、米粉、小米、栗穀


2 寶寶腹瀉中,可以吃什麼呢?
營養師麥素英表示,寶寶若有腹瀉情形,首先還是以補充電解質為優先。如果寶寶處於開始嘗試副食品的階段,在烹調副食品上要降低油脂的比例,也可以讓寶寶喝點稀飯上層的米湯水,或是表面烤得微黃的吐司或白饅頭,因為烤過的吐司或白饅頭的纖維較脆,比較方便寶寶咀嚼消化。


3 熬煮給寶寶吃的軟稀飯,可以用大骨湯或雞骨、香菇熬煮的湯頭嗎?
營養師麥素英表示,原則上是可以利用魚湯、肉湯、雞湯來熬煮稀飯,不過需注意的是,在事先燉煮高湯的時候,並不用再添加鹽巴,因為對寶寶來說,寶寶這時候正處於味覺探險的時刻,食材的原味就已經足夠,並不需要再添加鹽巴或其他調味料。


4 副食品可以微波加熱嗎?
營養師麥素英表示,按照道理來說,無論是大人吃的料理或是寶寶吃的副食品,都不適合一直重複解凍和冷凍!若要利用微波爐加溫副食品,媽咪要注意盡量將食材平鋪在微波爐專用盤中,讓食材均勻受熱;微波加熱後,媽咪也要先嚐嚐看食材是否都均勻受熱?或是中間的部份還是冷冷的?會不會太燙口?一切確定無誤之後,就能讓寶寶享用大餐囉!



Part 3 料理副食品常遇見的困擾


困擾1 預先準備好的肉泥都結成一團,烹調時很不易拿出,怎麼辦?
解決好幫手:保鮮袋
可以利用附有拉鍊的保鮮袋!先將肉泥均勻平舖在保鮮袋裡面,再用湯匙或自己慣用的器具把肉泥分成一格一格,最後再放進冰箱保存。要烹調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的取出一次需要的份量囉!


困擾2 副食品材料都混在一起,有沒有讓副食品材料方便拿取的方法?
解決好幫手:多格保鮮盒
可以利用市面上賣的多格保鮮盒或是小保鮮盒,將每次烹煮副食品的材料按格放好,如此一來,就不用傷腦筋每次還要東翻西找食材了!


困擾3 想把食材磨成泥的時候,還要另外準備大碗放在磨泥器下面,真不方便!有沒有更容易的方式?
解決好幫手:附有磨泥器的保鮮盒
附有磨泥器的保鮮盒可以方便媽咪直接在上面進行蔬果磨泥的動作,磨泥之後的食材,蓋上保鮮盒蓋就能立即冷藏,也能降低食材曝露時間太久而有細菌滋生的困擾哦。


困擾4 想輕鬆取出一次份量的高湯來製作副食品,又不用整鍋反覆加熱的方法?
解決好幫手:製冰盒
媽咪可以將高湯倒入製冰盒中冷凍成高湯冰塊,如此一來,製作小份量的副食品時,需要多少高湯就取多少顆高湯冰塊就可以了!


困擾5 想輕鬆分開蛋黃和蛋白的方法?
解決好幫手:分蛋器
分離蛋黃跟蛋白時,總是不小心將蛋黃弄破或蛋殼掉落,真討厭!這時候不妨可利用市面上賣的分蛋器!分蛋器可以輕鬆固定在碗盤邊緣,輕輕一敲,把蛋打到分蛋器裡面,蛋黃跟蛋白就輕鬆分開囉!

(詳文嬰兒與母親雜誌






******************************************************************************

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上)

【採訪撰文/翁昭鈺;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蔡易晉、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 劉怡里】
免疫力 消滅不正常細胞
季節流感肆虐,每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能 夠遠離疾病的威脅,事實上人體本身具有抵抗外來病毒感染源的保護機制,也就是所謂的「免疫力」。我們時常聽到要增強免疫力,那麼究竟什麼是免疫力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易晉表示,免疫力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防禦系統,主要作用就是對抗細菌、病毒,特別是監視、消滅不正常的細胞,因此一個免疫系統佳的人,自然就不容易生病感冒。而免疫系統的運作機制,蔡易晉醫師主要可分為先天免疫與後天免疫兩種系統:
1. 先天性免疫系統:所謂的自然免疫力,包括了吞噬細胞、顆粒細胞(像是白血球)、殺手細胞(遇到病原體時將之消滅),這些細胞與補體系統之間會互相作用。當人體遇到病原體時便會立即產生免疫反應,並消滅病原體。此外像是胃酸、皮膚、口水和眼淚等有排除細菌的人體功能,就稱為先天免疫機制。
2. 後天性免疫系統:後天免疫力是屬於適應性的,像是體液免疫系統(B型淋巴細胞所產生的抗體),與細胞免疫系統(T型輔助淋巴細胞所產生的細胞激素與T型殺手淋巴細胞所產生的毒殺作用)。後天性免疫系統與先天性免疫系統不同之處,除了對外來病原體之抗原產生專一性特異性免疫抗體反應外,還有「免疫記憶」能力,可由抗原再次引發強而快速抗體反應。
事實上人體的免疫系統運作是非常複雜的,但爸媽們必須了解,良好的免疫系統就像堅固城牆一樣,主要功用就是抵抗外來的敵人,一個免疫力好的人,自然就能時常戰勝病原體。
免疫功能 隨年紀逐漸成熟
了解免疫系統的基本機轉與作用後,爸媽們也會擔心,假使寶寶時常感冒發燒,是否就意味著寶寶的免疫力不佳,才會讓這些病原體有機可趁?對此蔡易晉醫師認為,寶寶在3個月大之前,因為有媽咪留下來的抗體保護,但等到4個月之後,從母體接受到的抗體會逐漸消失,且自己本身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如果這時候又常接觸人群,或者外界較為不潔的環境,那麼病原體自然會接近,容易感冒發燒。那麼怎麼樣才算時常生病,怎麼樣又稱為免疫力不佳,是否有其評斷的標準呢?蔡易晉醫師指出根據統計,一般正常的2~3歲小孩,每年生病約10次以內,隨著年紀增加,疾病一再刺激,體內抗體逐漸增加,免疫力逐漸增強,長到5~6歲時,每年大約生病約1~2次。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大一點的小孩排除家庭人口眾多,還有上托兒所的因素後,仍時常有流鼻水、咳嗽等症狀,則可懷疑為過敏因素造成,因此是否為真的感冒,都可請兒童過敏專科醫師協助評估。至於有一說認為,住在鄉間的小孩比較起都市的小孩,因為時常接觸大自然,因此免疫系統較佳,過敏疾病也自然比較少發生,其實是有其道理的,蔡易晉醫師表示這叫做清潔理論,如果讓小孩合理的接觸大自然,多接觸泥土玩沙,對於自我防禦力的增強確實有其作用,不過基本的清潔工作像是多洗手遠離病菌,還是必須留意的。
引起免疫力不佳的5種主要因素
如果寶寶一年的感冒次數遠遠多於正常的平均值,且每次感染都十分嚴重的話,則考慮免疫力缺損。蔡易晉醫師指出導致免疫力變差的原因,還必須要考慮以下因素而引起的:
1. 基因缺損造成先天性免疫不全症,特別容易受到反覆的嚴重細菌感染,甚至會引起肺炎、腦膜炎等等,還必須住院接受治療。
2. 遭受人類後天免疫不全的病毒破壞免疫系統,亦俗稱之「愛滋病」。
3. 體內產生自體免疫抗體,引起免疫系統功能不佳,像是紅斑性狼瘡等。
4. 兒童癌症雖然比起大人較少見,癌症病人接受化療之後,也會使免疫力大幅降低。
5. 營養不良:特別是建構身體組織需要的蛋白質若缺乏,而造成免疫抗體不足更容易引起疾病。
至於需不需要做詳盡的檢查來確認孩子的免疫系統狀況,蔡易晉醫師指出,一般身體狀況正常的小孩子其實是不需要的,如果在合理的範圍內生病,且情況都可因藥物獲得良好的改善和控制,那麼爸媽都不要過於擔心,像是發燒本身是一種正常身體免疫功能的防衛機轉。當體溫大於38℃時,可以提升免疫系統之效能幫助身體對抗外界病毒或細菌的感染。因此是否需要接受免疫系統的檢查,需詳細評估其病史、臨床症狀,最好前往醫學中心接受免疫專科醫師檢查。蔡易晉醫師表示,檢察的項目主要是針對T細胞、B細胞之淋巴球,吞噬細胞與補體系統的功能和數量,如果發現有問題的話,則代表其先天免疫系統不全,可輔助基因診斷,知道哪個基因缺損,也可協助父母做為日後下一胎產前診斷的依據。
9大類營養素 持續增強免疫力
提升免疫力最佳的方式,其實可從飲食做起,隨著時代改變,精緻化飲食的今日,現代人應該不只是追求吃飽,更需懂得吃得健康、營養。好的飲食習慣,其實是可以從小被「教育」起的,讓好的飲食習慣跟隨一輩子,培養不挑食的好寶寶。爸媽們千萬別小看飲食的力量,多項研究顯示現今小孩嗜吃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除了造成肥胖問題外,更可能造成孩子日後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的狀況,日後更可能提早成為三高族群的患者。因此,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特別提出以下九大類的營養素,多攝取含有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就能幫助小孩提升免疫力,遠離病毒與細菌的侵擾。
1. 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具有保護表皮黏膜細胞的作用,可從紅色的蔬果中獲取,像是胡蘿蔔、蘋果,還有菠菜、蛋黃、肝臟、芒果、木瓜、地瓜等等。
2. 維生素E:一樣屬於脂溶性維生素,可幫助維持細胞完整性,不會受到侵擾,並幫助紅血球生成,具有抗氧化的效果,增強抵抗力。如果維生素E不足,可能造成溶血性貧血。食物中可從綠色蔬菜、堅果、黃豆、植物油、小麥胚芽中獲得。
3. 維生素C:屬於水溶性維生素,可幫助傷口癒合,是構成細胞間物質的重要元素,還能幫助對抗傳染病。食物可從芭樂、柑橘、奇異果中獲得,其中又以芭樂的含量最高,此外還有天然深綠色的蔬菜,像是青椒、芥菜。
4.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織最需要的營養,具有建造修補組織的功能,1克蛋白質可提供4大卡。如果不足會導致生長遲緩、體重不足、免疫力下降。可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像是蛋、奶、大豆等等。
5. 鋅:幫助生長、性器官的發育,可從牛肉、豆類、乳製品、葵花油等獲取。
6. 硒:具有抗氧化的攻效,是必須微量礦物質,與維生素E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可活化免疫系統,預防疾病感染。主要存在於全穀類、堅果,一天需要的量也不用太多,因此現代人很少缺乏。
7. 鎂:具有三大優點,第一對牙齒、骨骼、肌肉收縮、神經調節良好,第二可參與蛋白質合成,製造DNA所需的物質,第三可參與血糖反應。如果缺乏的話會導致食慾不振,精神不佳。食物中可多攝取堅果、五穀、紅豆、綠豆。
8. 鐵:幫助組成血紅素,可吃牛肉、葡萄乾、紅棗等等。
9. 脂肪:每一公克脂肪可以產生九大卡熱量,是人體儲存能量最主要的方式。脂肪也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吸收,缺乏可能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用油原則方面,如果是三歲以前的小孩,每次使用1~2茶匙。還有可適量攝取必須脂肪酸,像是魚油(DHA),含有豐富的OMEGA3,促進寶寶腦部發育,改善過動、精神不集中的狀況。



9大營養素 吃出滿點免疫力(下)

【採訪撰文/翁昭鈺;諮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蔡易晉、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 劉怡里】
Tips:增強寶寶抵抗力的飲食6大原則
吃得好,營養充足,自然就會增強抵抗力,劉怡里營養師則針對現代小孩飲食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 多攝取五穀雜糧:五穀類中含有豐富的B群,維生素、礦物質,媽咪可捨棄白吐司和饅頭,盡量選擇五穀類的雜糧吐司和饅頭。
2. 天天五蔬果:每天讓小孩吃5份新鮮蔬菜水果,新鮮的蔬菜、水果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天天攝取足夠的蔬果份量,可促進身體健康及預防慢性疾病。
3. 飲食均衡:盡可能的讓小孩攝取到多方面營養,而不只偏重某些食物。
4. 補充水分:一歲以下的寶寶,多從母奶或配方奶中獲取水分,一歲後的小孩因為腎臟功能變佳,務必讓小孩適量的攝取水分。
5. 少吃甜食:市售的飲料、可樂、乳酸飲料、優若乳,其實糖分都很高,千萬不要讓小孩養成喝飲料的習慣,水代替飲料才是上策。
6. 優質蛋白質:蛋白質可從奶、蛋、豆、魚中攝取。所謂優質蛋白質的意思就是含有高營養價值,加上不經過罐頭加工,也沒有鹽、油、色素、調味料的食材,像是茶葉蛋與水煮蛋,媽咪最好選擇水煮蛋。

良好的生活習慣 搭配分齡飲食原則
不同年齡層的寶寶,所需的食物也不盡相同,吃對食物,就可改善體質,以及促進腦部發育、幫助身體身體健康,抵抗病毒與細菌,以及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排除疾病因素後,都可簡單的替寶寶增強免疫力。至於目前很多坊間所謂的營養輔助品、維他命,許多家長都有疑惑是否真的需要替寶寶補充,才能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攻效?蔡易晉醫師則認為,爸媽其實不要對這些營養品過度依賴,對於一個有正常飲食的小孩而言,根本就不需要額外吃這些營養品,因為天然食物中能攝取到的營養素更多,除非小孩有嚴重的挑食,對於某些營養素的攝取明顯不足,那麼則可先詢問小兒專科醫師,了解小孩缺乏的營養素為何,再聽從建議購買適合、安全有保障的營養品。在飲食方面,劉怡里營養師、蔡易晉醫師則提出以下分齡飲食建議:
*0~5個月:母奶最好餵到寶寶4個月大,母奶中含有豐富營養和IgA抗體,是最適合寶寶的天然食物,可增強寶寶對疾病的抵抗力。而且初乳中含有抗體,可抑制細菌或病毒侵入腸粘膜。母乳中所含免疫物質對寶寶很好,最好持續哺餵至2歲以上,能幫助寶寶抵抗疾病。
*6~12個月:此時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可從水狀到糊狀的食物開始嘗試,且千萬不要加入調味品,可多攝取天然的維生素,並避免有農藥殘留的水果。還有特別是不要讓寶寶一天吃超過三顆蛋黃泥,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建議蛋白一歲後再給予。
*一歲之後:可開始讓寶寶嘗試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新鮮、不用調味料的食材為主,最好多給予蔬菜水果。此時寶寶容易有缺鐵的問題,可吃些紅肉、蛋黃、綠色蔬果。並把握3正餐、2點心的原則,點心可在餐前兩個小時提供,選擇水果、豆花等等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並須留意的是,必須預防寶寶偏食,可從小做起,像是青椒、洋蔥、苦瓜等等都需給寶寶嘗試,媽咪可花一點心思製作可口又美味的蔬菜大餐,避免讓寶寶吃下的第一口,就讓他對這些食材感到厭惡。此外,爸媽千萬不要把給予零食當成獎勵寶寶的方式,吃太多糖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讓寶寶顯得躁動、肥胖,且高糖的食物還與過敏疾病具有高度關係。

那麼排除疾病因素後,多吃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寶寶自然就會提升免疫力。此外,寶寶的飲食是由大人準備,因此爸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小孩如果看到大人也不愛吃蔬菜,那麼更可能造成模仿效應喔!更重要的是,蔡易晉醫師提醒家長們,務必要帶寶寶定期的接種疫苗,預防接種具有預防感染、產生抗體、對抗病毒細菌的功能。在生活作息方面,最好養成早睡早起、保持運動的習慣,可促進淋巴循環,還有記得多洗手,避免細菌病毒沾染,或者使用酒精擦拭消毒,寶寶時常玩的玩具也記得消毒,避免病從口入。因此,父母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一起帶著寶寶多吃健康的食物,加上運動,適度的接觸大自然,從裡到外增強抵抗力,就能讓病菌看到寶寶都會害怕!



專家小檔案
蔡易晉
學歷
陽明大學臨醫所醫學博士
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臨床講師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
中華民國兒童急診醫學會專科醫師
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

劉怡里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碩士班畢
現任
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

攝影/潘朵拉
梳化/蔡琇惠
模特兒/可愛妹妺庭誼、媽咪淑珍
玩具提供/樂雅
本文取自嬰兒與母親三月號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14907&prev=14908&l=f&fid=28




******************************************************************************

孩子成長離不開的八種益智食物

http://www.enorth.com.cn 

  大腦發育需要多種營養,其中蛋白質類營養最為重要。下面八種食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的益智食物,媽媽們要注意哦!

海帶:海帶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卵磷脂等營養成分,有健腦的功能,海帶等海藻類食用物質中的璜累物質,更是大腦中不可缺少的。

魚:魚是促進智力發育的首選食物之一,在魚頭中還有十分豐富的卵磷脂,是人腦中神經遞質的重要來源,可增強人的記憶、思維和分析能力,並能控制腦細胞的退化。魚肉還是幼稚蛋白質和鈣質的極佳來源,特別是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3,對大腦和眼睛的正常發育尤為重要。

香蕉:香蕉營養豐富、熱量低,還有『智慧之鹽』的磷,又是色氨酸和維生素B6的超級來源,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鉀離子含量較高,能幫助大腦制造一種化學成分血清素,這種物質能刺激神經系統,對促進大腦的功能大有好處。新鮮水果要多吃,香蕉營養豐富,但要注意使用量,不要因為過量食用影響正餐食欲。

雞蛋:主要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豐富的卵磷脂以及鈣、磷、鐵等,對神經發育有著重要作用,有益於大腦的發育。媽媽們可選擇多樣化制作雞蛋與其他菜組合,如雞蛋青菜泥等,避免讓孩子厭煩一種燒蛋模式。同時,因為雞蛋不易消化,一次不要吃太多量,制作也要精細。

大蔥:含有一種叫『前列腺素A』的成分,經常食用可起到舒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使人頭腦靈活。

牛奶:牛奶是優質蛋白質、核黃素、鉀、鈣、磷、維生素B12.維生素D的綜合體,這些營養素都可以為大腦提供所需的多種營養。

核桃:核桃果仁內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鋅和錳,是腦垂體的重要成分可營養大腦,促進細胞的生長,延緩腦細胞的衰弱進程,提高思維能力。每次1-2個核桃,每日2次,可增強記憶,但寶寶食用,注意要磨碎或制醬後食用,一次的量同樣不宜過多,否則會出現大便乾燥、鼻出血等情況。


稿源: 鳳凰網-親子 編輯: 李進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9827&prev=9828&next=9777&l=f&f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