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3日 星期日

訓練大小便/日間訓練戒尿布

訓練大便時已經對大小便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了,也能坐在馬桶上大便,接著就是等孩子身心都發展成熟,並且能夠以動作或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父母就可以開始準備戒尿布的工具和訓練的流程,讓孩子開始戒除尿布了,男孩跟女孩戒尿布的方式不同,訓練的方法也會不一樣。
戒尿布其實不分季節,都可以進行訓練,但是夏天氣溫高,孩子尿濕時不容易感冒,換洗的褲子曬乾的速度也快,所以在夏天訓練比較方便。冬天因為天氣冷的關係,尿濕褲子容易著涼,因此不建議在此時訓練戒尿布。 

●學習褲的準備
學習褲的功能是可以吸收較多的尿液,剛尿下去不會立即滴漏到地上,可以防止滑倒,並省去清理的時間,雖然有人認為不需要使用到學習褲,多準備幾件內褲就好,但是內褲無法承接尿液,家裡若是木質地板或地毯,容易滋生細菌,若是磁磚地板尿到地板上容易滑倒,非常危險,因此我會建議還是買學習褲來訓練尿尿效果較佳。
1.層數的差異:學習褲較常見的有4種,二層學習褲與內褲差異不大,適合已經訓練完成的幼兒。三層學習褲適合即將完成「不包尿布」訓練的小朋友使用,因有三層的防水加工處理,可以承接孩子因來不及尿而先滴出的尿液,但尿液過多還是會滲漏。四層學習褲適合給「已會自我表達」的幼兒使用,因有四層的防護所以可完全吸收,即使不小心尿下去了也不用擔心會外漏,但接1大泡尿液就必須更換。六層學習褲適合剛要學習不包尿布」的寶寶所設計的,因有六層的防護措施,可充份吸收,所以即使是尿下去了也不會整件全濕。
2.材質的差異:學習褲有2種材質,一種是純棉的,另一種是毛巾布的,棉質的透氣性比毛巾布的好,而毛巾布的吸水性比棉質的好。學習褲並不會悶熱,學習褲的透氣比起尿布,真的好太多了。
3.男女的差異:男女的生殖器官構造不同,女生選購要注意透氣性,男生的選購要選擇整件都有防水材質的學習褲,最好是買防水材質有包到腰的,尿下去時比較不會滲漏。
4.選購的注意事項:剛訓練戒尿布,會經常更換學習褲,2歲以下的幼兒建議購買15-20件準備替換,2歲以上的幼兒則建議購買10-15件替換,3歲以上的幼兒就不需要準備學習褲了,可直接購買5-10件的內褲替換即可。選購時以大腿圍與腰圍做為參考標準,學習褲的穿著必須合身。

●訓練的時機
孩子大約在1歲半左右,就可以開始訓練,若孩子有下列情況發生,表示孩子發展較快,發育比較成熟,也可以提早訓練戒尿布。
1.會模仿大人的動作:當孩子會想要自己獨立完成事情,就會模仿大人的舉動,這個時候就可是開始學習如廁的動作。
2.尿尿時會有反應:當孩子在尿尿時會抓生殖器官,或是停止不動時,代表孩子已經能感應到尿尿的訊息。
3.尿布1小時保持乾燥:當孩子可以持續1小時都沒有濕到尿布,代表孩子的膀胱已經能承受固定的尿量。
4.能夠表達個人意見:當孩子會以動作或語言表達時,基本的指令孩子大部分都能聽得懂,這個時候就可以建立訓練的口令。
5.能遵守父母的規範:孩子能遵守常規,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就能有效管教孩子的行為。 


●訓練戒尿布的步驟
初期以建立定點尿尿的概念,讓孩子知道他尿尿在哪尿?怎麼尿?何時尿?1.定時帶去如廁,1-1.5歲的幼兒可以設定10-15分鐘帶去廁所如廁,1.5-2歲的幼兒可以設定25-30分鐘帶去廁所如廁,2歲以上上的幼兒可以設定45-60分鐘帶去廁所如廁,並告訴孩子「要在廁所尿尿」。2.抓住早上起床的第一泡尿,剛起床的孩子清醒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尿尿,父母必須提早醒來等待或叫醒孩子,第一泡尿順利尿在馬桶,訓練的效果就會更好。3.固定地點尿尿,剛開始訓練的1個月,地點不能變動,並且不要進行其他的訓練,盡可能不要外出,讓孩子能專注的戒除尿布。4.尿濕褲子立即更換,並告訴孩子「這是尿尿」、「尿尿要說」等概念。
5.男孩以站姿訓練,女孩以坐姿訓練。

中期以建立表達尿尿的概念,讓孩子知道尿尿的反應是什麼?該怎麼表達?該怎麼做?1.孩子能在定時如廁時,能穩定的去尿尿,父母就可以逐漸的拉長定時尿尿的時間。2.當孩子有想要尿尿的反應,像是夾腳、坐立不安、抓生殖器官、停止不動等狀況,父母必須立即讓孩子知道,這個訊息就是尿尿,並教孩子怎麼表達,例如:有想尿尿的反應,父母就直接跟孩子說:「你想尿尿囉!我們去廁所吧!」接著直接帶孩子去廁所,告訴他:「想尿尿要告訴媽媽喔!」3.若是來不及抓準孩子的尿尿反應或時間,孩子尿濕了褲子,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看,褲子濕了,想要尿尿要早點告訴媽媽說"尿尿"。」4.尿濕後不立即幫孩子換濕褲子,讓他感受尿濕褲子的不適約10-20分鐘,以警惕孩子要表達尿尿的訊息。
5.強力要求孩子要表達「尿尿」,即使尿濕也要讓孩子開口說。
6.中期開始可以外出,並多帶幾件乾淨的學習褲替換,練習在家裡以外的環境也能如廁。

後期以建立主動表達的概念,讓孩子知道尿尿一定要提早告訴父母,並能夠主動到廁所表示要如廁。
1.學會表達尿尿的訊息後,父母要逐漸讓孩子開始從被動轉換成主動,從父母帶去廁所,要轉換成主動說如廁,或是直接去廁所尿尿。
2.
開始加強孩子尿尿的準確性,如果尿濕就要接受懲罰,例如:在廁所罰站5分鐘,清理髒衣物或地板。
3.後期一般外出散步時,若孩子無法主動告知如廁而尿濕褲子,則馬上回家更換尿濕的褲子,取消外出玩樂的時間,以示警惕。
 


●戒尿布時會出現的狀況
戒尿布成功後,會有一些狀況發生,這些狀況都是正常會出現的行為,也是過渡期的狀況,父母不需要太過於緊張,只要保持耐性與正向的溝通,反覆的過渡期會順利脫離,並且會使孩子更加成熟與穩定。
1.尿濕才說:這個狀況很常見,是各種因素的綜合體,因為孩子有開口表達,因此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沒關係,下次要早點說。」並與孩子一同清理尿濕的髒褲子。
2.頻頻如廁:這個狀況是過渡期的狀態,可能因為如廁可以沖馬桶、洗手,或是可以逃離他不想待的地方或不想做的事,因而讓孩子會想多去廁所幾次,有時候前2分鐘才去過廁所卻又想再去如廁,這種狀況父母可以請孩子等一下,或轉移注意力等方式延後如廁時間。
3.故意尿濕:父母若能察覺孩子確實是有意尿濕褲子,是屬於偏差行為的範圍,因此讓孩子罰站5分鐘外加「掌心教育」警惕自己的行為,並且穿著尿濕的褲子,直到下一次正確的在馬桶尿尿後,才可更換乾淨的衣物,並且由孩子自己清理髒衣物或地板,若還無法自行清理,父母可以從旁協助。
4.顧玩:因為玩而不尿,導致褲子尿濕,就讓孩子罰站5分鐘,讓孩子尿濕褲子必須少更多玩樂的時間。
5.抗拒:這個狀況也很常見,父母可以事前跟孩子約定一下,抗拒的時候再提醒他,在抗拒的時候還是要去坐馬桶或站馬桶3分鐘,可以使用適應馬桶的方法,可以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如廁,若是在哭鬧,當下不能離開馬桶,必須等停止哭泣後,外加時間到才能離開。若是離開馬桶後尿濕褲子,屬於故意尿濕的狀況,就依照故意尿濕的方法處理。
6.憋尿:當孩有尿尿的徵兆,卻憋著不去如廁,父母先停止所有的活動,並且跟孩子溝通「你現在抓著褲子想要做什麼」或「你想尿尿就要先去」,直接說或引導式的提醒方式與孩子溝通,如果還憋尿,就再多說幾句提醒孩子「你先去尿我等你」或「媽媽陪你去尿一下吧」,讓孩子能先去如廁再做其他活動。必要時父母可以出馬,直接帶去馬桶上完廁所再活動。
7.退化:若是孩子出現退化行為,父母只需要返回前一個步驟重新讓孩子適應,並且稍微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況,訓練時,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愛,隨時保持平靜的心情訓練孩子。
8.混淆:尿尿與大便搞混時,搞混的錯誤嚴禁一再提起,父母只需要矯正孩子正確的認知,幾次孩子就能建立正確的概念了。
9.分心:這個狀況在女孩的身上較為常見,因為坐在馬桶上小便,比較容易出現在馬桶大便類似的狀況,孩子若是在如廁時分心或玩耍,父母可以善用噓聲喚回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此時出現抗拒時,就使用抗拒的處理方法即可。


●男女孩戒尿布訓練的差異
1.男孩在噓尿時,可以騷騷肚皮並加上噓聲刺激尿意,站姿如廁比起坐姿如廁還要容易,因此男孩可等待學會行走後,再開始實施站姿尿尿的訓練。
2.女孩在噓尿時,可以騷騷屁股並加上噓聲刺激尿意,並且要善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不要一直把心思放在「自己坐在馬桶上」,例如:用噓聲唱歌,可以刺激尿意,也能夠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的應對方式
1.以正向的溝通方式引導孩子,並教導孩子正確表達。
2.盡可能的以鼓勵取代懲罰,並用「後果承擔法」讓孩子能承擔自己行為的結果。
3.保持耐性與包容的態度與孩子應對,不生氣並保持平靜。
4.讓孩子學習清理自己弄髒的衣物,學習獨立性。
5.給孩子學習的時間,陪孩子一起成長。

引用於http://senajian.pixnet.net/blog/post/27706878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sw8Cc1uBGw7XclKYhcwnks9JfEM-/article?mid=1384







**********************************************************************
如何幫助寶寶脫離尿布生活?                             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 周弘傑醫師
  
   幫助寶寶脫離尿布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如廁訓練,一直是父母有些頭痛、又有些難以啟齒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社會型態的不同,對於小寶寶如廁訓練的觀念也有很大的改變。當然尿布的材質是其中一項重大的改變。而一直沒變的是來自於長輩的壓力,爺爺奶奶通常較為急於訓練孫子女大小便。到底要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地脫離尿布生活,底下就醫學的部分做些探討,希望能提供現代父母一些參考。
何時開始訓練寶寶大小便才適合?
   在臨床執業的當中,常常被問到「何時開始訓練寶寶大小便才適合?」這個問題與時代、文化、環境背景息息相關,因為旁人或同儕的壓力深深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兩千年有一項觀察研究發表,細數過去一百年來嬰幼兒如廁訓練的轉變,其中生在19201940年代的父母,他們寶寶如廁訓練通常開始於十二到十八個月大時;而生在19601980年代的父母對他們寶寶的如廁訓練則通常等到十八個月大以後才開始。
   這樣子的轉變主要是了解寶寶的如廁行為就如同會走路一樣是一種發展的過程,它的完成須要寶寶動作方面(坐穩、走路、清楚表達自己的慾念、拉下或穿回褲子、括約肌的收放控制等)與心智方面(自我意像、興趣、保持乾淨的慾念、模仿能力、了解便尿意的訊息等)成熟的配合才能達成。有人研究這些能力在一歲半左右開始,而到三歲左右逐漸發展成熟。既是一種發展的過程,每個小孩的發展速度不一,所以1962年即有劍橋學者提出「以小孩為主的如廁訓練」理論,就是說當小寶寶有某方面的成熟度、準備好了才開始訓練如廁,而不再是以父母的認知來決定開始訓練大小便。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父母開始訓練他們小寶寶如廁集中在兩歲左右。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小孩在平均兩歲四個半月大左右可完成白天的訓練,到了三歲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小孩完成了夜間訓練。這研究也發現男孩完成訓練的時間較女孩來得長些;而老大也稍晚於接下來的小孩,父母對老大的如廁訓練也顯得較憂慮。
  2003年小兒科知名的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有趣的研究。一項對406個在十七到十九個月大的小孩開始的觀察研究,發現越早開始介入如廁訓練則越早能完成訓練;但也發現越早開始訓練,其訓練期也較長。而對大多數在二十七個月大之前的小孩而言,加強性的訓練,指的是每天要求小孩如廁三次以上是無效的。他們的研究同時指出,在這樣的年齡開始介入如廁訓練並未出現反效果。

小寶寶的成熟度的表現
  上面說到如廁訓練的開始最好配合小寶寶的成熟度。過早的訓練除了挫折感大外,通常也有造成便秘、拒絕排便與上廁所等退縮反效果的疑慮,對小孩的壓力也會過大。而太晚訓練也會損及自我的意像。那麼有那些線索出現可以讓父母知道小寶寶已經可以著手大小便的訓練了?有學者提出底下幾點可供參考:
1.
小寶寶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2.
小寶寶可以將東西放置在它該放的位置。
3.
小寶寶可以獨立自由地表達說「不」。
4.
小寶寶表現出對象如廁的興趣。
5.
小寶寶可以走去坐好。
6.
小寶寶可以表達想要解便的慾念。
7.
小寶寶可以將衣服拉下與拉起。
如何做如廁訓練?
  接下來要談的是,如何開始做如廁訓練?
1.
準備屬於小寶寶自己的尿桶或是如廁椅。這如廁椅須穩固且須讓小寶寶雙腳能完全著力之設置。尿桶或是如廁椅可以加上鮮艷的色彩或是聲音來吸引小寶寶的注意與興趣。

2.
將屬於小寶寶自己的尿桶或是如廁椅放置在明顯且方便取得之處,如遊戲房等處。

3.
讓小寶寶逐漸熟悉他自己的尿桶或是如廁椅。可以每天帶他去坐坐看。此時期讓他和衣坐著即可,不用脫褲子坐。主要是讓他熟悉而不要討厭它。所以有人建議父母可以在此時在旁邊講故事,他也可以隨意離開如廁椅。

4.
熟悉他自己的尿桶或是如廁椅之後,可嘗試將尿布拿掉坐在上面。剛開始的順利解便下去,不一定須馬上處理它,因為小寶寶對於這種從自己身體掉下「東西」也許會有奇怪的感覺。也可以逐漸增加做如廁椅的次數。此時即使已經尿下去或大便了,可以將之丟在馬桶內,然後告訴小寶寶這是它們該是去的地方。

5.
接下來可以在定期地提醒他是否要去尿尿或解便。一些訓練用的褲子可以在此時期介入。

6.
午睡或夜間的訓練通常是在白天已能保持乾淨之後才開始。其完成訓練多在完成日間訓練之後一到兩年內完成。可以提醒他們睡前是否要解便,也可以在清晨時叫醒他們去解便。
以上是些建議,這須逐步而來,也須要時間來達成,更須考量小寶寶的意願而非強迫。

父母親的態度
  在訓練小寶寶如廁時雖說以小寶寶自主性為最大的考量,但是父母親的態度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對於成功與否佔有加減分的效果。首先,父母要有正確的認知,如此才能抵抗外來的壓力,比方說來自長輩的壓力與同儕的比較。既然每個小孩有其發展的腳步,快一點或慢一點又有何妨?其次,既然如廁訓練須靠小寶寶的發展成熟度,它是發展的一個過程,所以對於如廁訓練的達成應給小寶寶如同看到他們會走路一樣的高興與正向的鼓勵,獎勵如貼紙、玩具或是一個擁抱、一句讚美的話都能強化他們的表現。反觀負向的方式,如懲罰、怒罵不但無益反而會使小寶寶有不好的經驗、甚至退縮。總之,在訓練過程中的挫折不該被小寶寶感覺「我尿濕褲子,我是不是一個壞小孩?」父母的挫折感可以借助專家的諮詢幫助,而非轉移到小寶寶身上。
  
  另外,有兩點須提及的,其中之一是在做如廁訓練時最好避免有生活、環境的大變動,如搬家、上幼稚園等其他壓力事件存在。第二點則是營養的配合也很重要,如富含高纖維的食物在大便訓練時可幫助大便不要過硬、容易排出。

結論
  綜合言之,就如我們一直強調的,如廁訓練的達成是小寶寶發展的一個階段,他們本身的成熟與意願是最主要的考量,應該為他們量身訂做,而非以一概全。不管外界的壓力,好好地陪他們走這段過程,即使是如廁訓練,你也將發現那成長的喜悅。當然,如果您的小寶貝到四足歲白天仍未能達成脫離尿布,也許可以請教您的小兒科醫師。






**********************************************************************

寶寶大小便訓練教戰手冊
通常在寶寶1歲半左右可以開始進行大小便的訓練,對寶寶與父母來說,都是一項高度挑戰,訓練期間的長短,與寶寶的身心發展速度、學習能力有關,父母應抱持耐心與愛心,陪寶寶渡過這段期間,順利向「獨立」邁進一大步

學習大小便自理,是發育過程中重要的一環。雖然大小便是一種自然的生理需求與本能,但就像訓練進食一樣,寶寶也需要在成人的指導下,經由不斷的練習,並在各種失敗中累積經驗,進而達到熟練與自理的能力。
訓練寶寶自己大小便,前提是生理與心理已達一定的成熟度,太早訓練只會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或是親子間的緊張,以致徒勞無功。
生理層面的成熟
  1. 直腸括約肌:
    在直腸括約肌發育得比較完全,能讓便便在直腸中停留較長的時間以後。
  2. 膀胱控制力:
    膀胱發育得較成熟後,以膀胱擴約肌的力量來控制尿液的「存」與「放」。
  3. 腹部肌肉:
    懂得擠壓腹部大肌肉,幫助便便排出。
  4. 能夠坐立與站立:
    在寶寶能夠自己坐立時,可以先試著讓他習慣坐在小兒專用便盆上;當寶寶可以站立或是靈活的走路、蹲下、起立後,表示肌肉神經也已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了,是訓練大小便的最佳時機。
  5. 心理層面的成熟
    1. 聽得懂父母的的指示:
      當寶寶認知能力逐漸進步,即是指了解某些單字或語彙之後,才能聽得懂父母或照顧者對他所提出的口語指令,如「吃飯」、或「便便」、「噓噓」等日常生活中所必須的行為,並且願意配合。
    2. 能夠自己表達想上廁所:
      由於父母或主要照顧者不可能24小時緊盯著寶寶,因此在他聽得懂大人在說什麼,也了解語彙與實際行為間的連結之後,在寶寶感受到膀胱盈滿或下腹脹脹想上廁所時,能立即向大人表達。
    3. 情緒穩定:
      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可讓寶寶在溫暖的環境中培養自信心與穩定情緒,對於新事物或新的生活技能學習,抱持高度興趣,更有助於大小便的訓練。
    4. 這時後,你可以著手訓練囉!當寶寶的身體與心智發展到某一程度,會表現出某些生理徵兆或特殊反應,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就可以著手準備訓練他大小便了。
      1. 對已經尿濕或便便的尿褲感到不快,要求你幫他換掉。
      2. 尿褲能保持2-3小時以上的乾爽。
      3. 喜歡跟著你一起進到廁所,看著你上廁所,表現出好奇、想模仿的樣子。
      4. 在遊戲中突然停下來,摸著自己的下腹部。
      5. 已能感覺出便意或尿意,來要求你帶他去廁所或是上他的專用便盆。
      6. BOX:女寶寶比較聰明?
        根據目前臨床上的研究或數據,都顯示出女寶寶較男寶寶能提早學會控制大小便,尿濕次數較少,訓練期間較短。
        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寶寶的主要照顧者,無論是母親或保母、托兒所老師都以女性居多,女寶寶除了在大人的協助指示下自己學習外,也可經由模仿女性長輩上廁所的歷程,快速累積經驗,自然學得比男寶寶來得快。
        PART2 訓練前的準備
        作好心理準備 這是一場長期抗戰,為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要先作好心理準備,每個寶寶的身心發展速度不一,理解能力亦不同,因此寶寶需花多少的時間才能學會自己大小便,並沒有一個時間表。
        在你教會寶寶一些如廁前的基本動作,如自己走到便盆前、脫下褲子、坐上便盆等,其實不需太多的時間,快則3、4天,慢則兩星期左右,寶寶便能連貫性的完成這些動作,困難的在於他能完全的靠自己的力量,熟練控制大小便。一般來說,至少需8-10個月,但也有些寶寶要到4、5歲才能學會。
        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只要切記用耐心與愛心教導,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讓寶寶感受到壓力或極大的挫折感,都只會造成反效果,學得更慢,甚至出現抗拒行為。
        要準備哪些東西除了訓練者自身先作好心理建設外,一些用具的準備,也能幫助你在訓練上更順利、得心應手。
        • 寶寶專用便盆或小型廁板
        • 褲型紙尿褲或可愛小褲褲
        • 會喝水尿尿的娃娃
        • 寶寶的心愛玩具
        • 寶寶喜歡的小點心
        • 好穿脫的褲子
        • 寶寶抗拒怎麼辦?在訓練初期,難免會碰上一些問題,最困擾的莫過於寶寶不肯配合,讓媽咪精疲力盡。有可能是時機未到,身心發展還不到一定程度,太早訓練只會徒勞無功;也有可能是生理的問題,如小兒常見的便秘,造成排便困難或是肛門疼痛而讓寶寶拒上廁所;也或許肇因於父母的不耐煩或責罵,讓寶寶產生抗拒心態。
          碰到這段瓶頸期,千萬不要以責罵或懲罰讓寶寶心生畏懼,更加退縮或抗拒;若是因便祕所引起的抗拒,只要能治療好,問題便能迎刃而解;若是寶寶還未準備好,再給他一些時間,「欲速則不達」,操之過急或態度嚴厲,只會造成反效果,及親子關係間的緊張,甚至影響寶寶日後的人格呢!
          若是寶寶還是對便盆很排拒,不喜歡與便盆直接接觸,可以讓他包著尿褲,坐在便盆上解便或噓噓,但這段過渡期不宜過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tina-jang/article?mid=1066&prev=1891&next=854&l=f&fid=30









******************************************************************************


幼兒學習坐便盆的時機和技巧

孩子應該在什麼時候練習坐便盆呢?保健門診中,經常有家長問到這個問題。
  在國外,醫生主張訓練孩子大小便,晚比早好。原因是大部分孩子控制大小便的神經肌肉的能力,要到1824個月時才會成熟。較晚開始接受大小便 訓練,比早接受訓練的寶寶學得更快。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紙尿褲用起來非常簡單,而且也能保持寶寶的屁股乾爽,沒必要像以往那樣嚴格地訓練寶寶。
  但從我們的實際育兒觀察中,在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的前提條件下,早些訓練孩子學習坐便盆比晚些好,可以更好地建立條件反射,使孩子體驗到獨立的快樂。因此,我們的主張是孩子能夠坐穩了,便可以開始訓練孩子坐便盆。
  訓練孩子學習坐便盆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應把訓練孩子坐便盆看作是很有趣的親子交流,而非一件苦差事
  (2)準備一個很有趣的小馬桶,利用寶寶在這個階段的模仿欲望,給他看訓練寶寶坐便盆的圖畫書,或讓他看哥哥、姐姐坐便盆的動作,或者讓他向爸爸、媽媽學習動作行為,並耐心地向孩子解釋該怎麼做,使孩子對坐便盆沒有恐懼感。
  (3)培養孩子坐便盆的習慣。如果遇到孩子吵鬧,一坐盆就打挺的情況,千萬不能再強迫孩子。如果開始訓練時遇到這種情況,說明孩子並沒有做好心 理準備。因此,父母需要耐心引導,一旦發現孩子有了興趣後,便可以開始訓練。每天必須堅持讓嬰兒坐便盆。經反復練習,孩子一坐便盆,就可以排大小便了。
  (4)訓練孩子坐便盆時,不能久坐。開始每次不超過5分鐘,否則易發生脫肛。
  (5)孩子練習坐便盆時,家長必須在旁邊扶著或托著,以免孩子摔倒、疲勞。
  (6)在訓練的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信心,堅持不懈。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lele3109/article?mid=73391&prev=73392&next=73388&l=f&fid=78







********************************************************************************

太早戒尿布會造成孩子心理壓力?

嬰兒與母親 6月號 NO.440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 黃國洋
   臺安醫院小兒科病房護理長 薛惠珍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很多華人家長在孩子1歲半之前,就訓練他們自己上廁所,有些嬰兒剛會走或學會坐,就不用再包尿布!到底早戒或晚戒尿布有什麼差異?國內外父母對這方面有不 同的觀念和作法嗎?家長如何依個別狀況,選擇最佳時機,訓練寶寶上廁所?

不要操之過急!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國洋表示,寶寶何時戒尿布,會因為文化不同而有差異。
而即使同樣文化,不同年代也有差異,像是美國在1945年有65%的幼兒在1歲甚至出生810月就開始戒尿布,但是到19701980年代,1歲以下戒尿布的比例只有不到6%。年代不同,家長的觀念會跟著轉變,早期以父母的生活便利為主為主,所以開始的早,現在多以孩子為中心,強調觀察孩子的發展,資源也較以前充足。
寶寶生理心理準備好,就是最佳訓練時機
臺安醫院小兒科病房護理長薛惠珍表示,國外父母幫寶寶戒尿布比較偏向以自然方式,國內則呈現兩極化,例如老一輩帶孩子就會比較早,因為早期只有布尿布,洗和曬很麻煩,所以多在1歲前開始訓練,現在有紙尿布、學習褲,使用方便,家長較不會急著訓練。
國外曾做過統計,約有10%的孩子在3歲前完成訓練,有26%4歲還未訓練。美國兒科醫學會則建議不要太早訓練寶寶上廁所,台灣多以兒童健康手冊裡面的建議為參考,在1歲半到2歲之間開始。而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應取決於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狀況,父母和寶寶都要做好準備再進行。
薛惠珍護理長表示,孩子生理夠成熟,就是戒尿布的最佳時機,包括已經會走路、會穿脫褲子,可以很穩的坐在馬桶上,能表達,肛門括約肌也發育成熟。通常括約肌成熟約在1歲半到2歲半,這段期間都可以進行訓練,1歲孩子即能表達需求,1歲半能以語言明確的表達,所以,比較建議在1歲半,因為這時候孩子已能夠明確表達自己的感覺。
媽咪也可以採 用感覺法和定時法,兩種方式一起來訓練孩子,感覺法是指孩子已會表達一些感覺,像是屁股會痛痛,好像有東西要出來等等,而當孩子尿在褲子上,可問他尿尿時 有什麼感覺;定時法是觀察孩子尿尿便便時間,可能在剛起床或飯前、飯後,固定那個時間讓他坐馬桶,這兩個方法可以一起試。
戒尿布的準備和訓練技巧
訓練過程技巧的應用很重要,建議用自然的方式,在自然的情境下進行訓練,包括:
*備好小馬桶,馬桶的造型、顏色、圖案最好讓孩子選擇,購買時先坐坐看,高度必須要剛好。
*給孩子穿的褲子要穿脫方便,不要太緊或太複雜,以免要尿尿時解不開而更緊張。
*馬桶放在孩子熟悉處,例如遊戲室旁邊也可以。
*也可以用娃娃做示範,增加孩子學習意願。
*媽媽不要對上廁所這件事表現出嫌棄、厭惡的表情。
*用正面方式引導,並多給鼓勵,例如給貼紙做為獎勵。坐馬桶時也可以放點音樂。
*很多家長會選擇春天或夏天比較暖和的季節,這時候比較不會因為馬桶坐起來太冰冷而讓孩子產生抗拒。
太早或太晚戒有什麼不同?
薛惠珍護理長 表示,只要媽咪和孩子做好準備,早一點訓練也是可以的,只是,如果時機未成熟,比較容易挫敗,反而讓自己和孩子都有壓力,甚至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如果持續 訓練一兩週都毫無進展,也可以再評估,隔一兩個月再開始也不遲,尤其有些孩子特別固執,不願意配合,建議先觀察一段時間再嘗試。
黃國洋醫師認為,早或晚戒尿布,和孩子的智商、學習能力無關,只是過去的研究顯示,越早戒,所花的時間會比較久。另外要提醒的是很多家長會拿自家小孩和鄰居孩子比較,尤其阿公、阿嬤很容易把別人家的經驗帶回家裡,造成父母和寶寶的壓力,事實上從1歲半到4歲之間,什麼時間開始戒尿布都可以,而研究發現:會造成孩子心理壓力,其實和家長的態度以及如何訓練有關,和戒尿布的時間點較無關。
孩子會不會有壓力?主要看父母的態度
訓練過程中, 父母要給孩子較大空間,不能操之過急,更不可用責罵方式,就算已訓練成功,偶而還是會尿褲子,這時候責怪他,會讓他產生羞愧、失敗感,長期下來會影響人格 發展,孩子可能因為做不到而容易沮喪,或是已經很努力還是不符期望,認為自己很差,而失去自信,所以家長態度最重要。
如果等到上幼稚園再戒是否會太晚?薛惠珍護理長指出,有些在職場的媽咪,孩子交由保母照顧,所以會拖到上幼稚園再戒,這確實有點晚,不過這時候因為孩子生理方面已經穩定,表達方面也很成熟,加上同學都能自己去上廁所,在團體動力驅使下,很快就能成功。
黃國洋醫師則認為,假如等到上中大班再戒,有可能承受來自同儕的壓力,而影響孩子的人際,所以建議上中大班前,戒掉尿布較妥當。
黃國洋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暨兒童心智科總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暨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現任:臺安醫院心身科暨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薛惠珍
學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研究所
經歷:新光醫院嬰兒室護理長
   臺安醫院嬰兒室暨嬰兒加護病房護理長
現任:臺安醫院小兒科病房護理長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381&prev=20384&l=f&fid=6










*****************************************************************************

  • 如廁訓練-成功上廁所的7大技巧
http://m.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