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好的寶寶最優秀:全美產科大力推廣的嬰幼兒作息聖經※點我購買※
全美產科天天播放推廣,「睡眠夫人」的寶寶作息聖經,終於登陸台灣!
寶寶睡得好,腦部發育、性情、健康自然不用煩惱,全家也才能放心睡好覺!
*獨創兩周內擺脫0 ~ 2歲半寶寶哄睡、搖睡、奶睡、不睡的「挪步練習法」!寶寶睡得好,腦部發育、性情、健康自然不用煩惱,全家也才能放心睡好覺!
*試過各育兒門派,仍無法讓寶寶安睡、全家好眠的新手父母,從此得救!
你是孩子出生後,幾乎就沒有睡過一場好覺的「貓熊新手父母」嗎?
讓「睡眠夫人」的「挪步訓練法」,陪你跟孩子安睡到天亮!
挫折最小、壓力最小、眼淚最少、安心度最高,
即使寶寶狀況百出,也不必從頭訓練!
世界上沒有人一出生就能「睡得像嬰兒般香甜!」事實上,數以百萬計的寶寶並不會呱呱墜地就能一覺睡到天亮,但他們並不是壞寶寶,只不過是需要學習哄自己睡覺而已。
其實,各年齡層的嬰幼兒,都有不同的睡眠和相關的作息、餵食問題。本書作者是享譽全美的兒童與睡眠專家,被尊稱為「睡眠夫人」。她看過許多新手父母飽受睡眠不足所苦求助無門,也看過許多執著於「讓寶寶哭泣」,訓練孩子學會自行入睡,而愧疚不已、備感壓力的父母,還有那些滿懷愛心與耐性,堅持「讓寶寶予取予求」卻累慘全家的父母。她為這些瀕臨崩潰的父母,提出了一套溫和有效、針對不同年齡量身打造的睡眠方案,與自創的「挪步練習法」,兩周就能輕鬆見效!
這個更實際、更有彈性,讓親子雙方都更有空間和時間調適的方法,能使你不再有罪惡感,也不再失控的對寶寶抱怨:「你到底想怎樣?」寶寶會很有安全感地遵守這個作息節奏和默契,沉沉睡去、開心醒來!
作者簡介
金.維斯特 Kim West
人稱「睡眠夫人」,協助過數以千計疲憊不堪的父母,教導他們的寶寶和幼兒如何睡覺,並且一覺到天亮,即使醒來也能自行入睡。維斯特曾接受各大媒體如「菲爾醫師」「今日」「NBC晚間新聞」「早安美國」、TLC電視台的「帶寶寶回家」,還有CNN電視台等採訪,也曾在《華爾街日報》《美聯社》《父母》《兒語》《親職教養》《巴爾的摩太陽報》《今日美國》及《華盛頓郵報》等發表文章。目前在新生兒頻道主持睡眠單元,該頻道在全美各產科病房播放。她是兩個女兒的媽媽,也是執業超過十七年的合格兒童與家庭治療師,目前與家人居住在馬里蘭州的安那波利斯城。
其他著作尚有《讓寶寶睡覺的52個秘密》,以及即將出版的《晚安,一夜好眠工作手冊》。
目錄
前言 每個小孩都能乖乖睡,睡飽飽
PART 1 睡前準備
1. 睡眠夫人的搖籃曲
2. 睡眠訓練前奏與好眠訣竅
3. 睡前的迷你瑜伽課
4. 睡眠的基本原理
5. 訓練新生兒睡覺的八個原則
PART 2 出生至兩歲半寶寶的睡眠學習與訓練
6. 新生兒至五個月大的睡眠訓練
7. 六至八個月大的睡眠訓練
8. 九至十二個月大的睡眠訓練
9. 十三至十八個月大的睡眠訓練
10. 一歲半至兩歲半的睡眠訓練
PART3 全家人的睡眠大小事
11. 我的床還是你的床?——選擇同床或同房
12.如何協助雙胞胎及家中較大孩子的睡眠
13.夢魘、夜驚症與夢遊症
14.影響兒童睡眠的常見疾病
15.例行公事的剋星——如何處理旅遊、疾病和生活上的干擾
16.照顧孩子,也要關注爸爸媽媽
序PART 1 睡前準備
1. 睡眠夫人的搖籃曲
2. 睡眠訓練前奏與好眠訣竅
3. 睡前的迷你瑜伽課
4. 睡眠的基本原理
5. 訓練新生兒睡覺的八個原則
PART 2 出生至兩歲半寶寶的睡眠學習與訓練
6. 新生兒至五個月大的睡眠訓練
7. 六至八個月大的睡眠訓練
8. 九至十二個月大的睡眠訓練
9. 十三至十八個月大的睡眠訓練
10. 一歲半至兩歲半的睡眠訓練
PART3 全家人的睡眠大小事
11. 我的床還是你的床?——選擇同床或同房
12.如何協助雙胞胎及家中較大孩子的睡眠
13.夢魘、夜驚症與夢遊症
14.影響兒童睡眠的常見疾病
15.例行公事的剋星——如何處理旅遊、疾病和生活上的干擾
16.照顧孩子,也要關注爸爸媽媽
前言
每個小孩都能乖乖睡,睡飽飽
新手父母常要面對的第一個考驗,莫過於旁人問起:「你的孩子有好好睡覺嗎?」如果寶寶睡得好,得到的回覆十之八九是:「嗯 ~ 真是個乖寶寶。」言下之意彷彿不睡覺的就是壞寶寶。拜託,行行好!這些新手父母們已經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了,還必須承受第一次親職考試就不及格的感覺。
世界上沒有人一出生就能「睡得像嬰兒般香甜!」事實上,數百萬計的寶寶一開始並不會一覺睡到天亮,但他們並不是壞寶寶,只不過是需要學習哄自己睡覺而已。其實,睡眠能力是一種學來的技巧。每個孩子都學得會,每位父母都教得來!但就像生活上的任何一件事一樣,有的人就是比別人需要多一點的幫助。
睡眠是需要學習的
我是金.維斯特,大家稱呼我為「睡眠夫人」,十多年來我幫助了數以千計疲憊不堪的家庭。我不會向你保證寶寶絕對不會哭,但我的目的確實是希望寶寶能少哭一點,而且我絕對不會教你把門關起來,讓寶寶一個人在黑暗中哭號。
我的方法比較溫和,針對小睡、就寢和晚間的例行公事都要循序漸進地改變,讓寶寶學習自己入睡,同時因為對爸媽有信心,知道他們在附近,對他的需求會有所回應,所以才能夠睡得更安穩。精力充沛的寶寶通常比較隨和不焦躁,同樣的,精力充沛的父母(你該不會覺得那是好久以前的事,根本記不得了吧?!)亦然,能帶領孩子感受到更多喜悅和愛,以及更少的煩躁和挫折。但如果你一個晚上為了照顧寶寶得起來十次,這種煩躁和挫折就無法避免了!
我相信一定有更好的辦法,於是開始到處找資料研究小兒睡眠的生理和心理學,開始把所學到的關於睡眠循環、醒來的狀態,還有身體的睡眠需求等知識組織整理起來,並結合我原來就已經知道的兒童成長發育和行為心理學,特別是要求父母在教導並塑造孩子的行為模式時,要做到「始終如一」這一點。
我兩個女兒都不是一生出來就能一覺到天亮的「天使寶寶」,尤其是老二卡莉,除了愛哭鬧,還有胃食道逆流,我的所有理論都得經過她的測試。但我仍讓她從八周起,老大葛麗倩從十周起,晚上連續睡八個小時——而且兩個女兒都吃母奶。得心應手後就逐漸開始幫助朋友,教他們的寶寶和學走路的孩子如何乖乖睡覺,然後我的朋友再去教他們的朋友,就這樣口耳相傳,很快地,越來越多身心俱疲的父母帶著失眠的寶寶來敲我的門。
看到五歲以下的兒童有四分之一受睡眠問題影響,就知道尋求實際可行的辦法有多困難。雖然睡眠醫學的領域近年來頗有進展,但專家則少之又少。不是所有睡眠專科都會治療幼兒的睡眠問題,或者他們只接受諸如小兒睡眠窒息的呼吸障礙病例。在教寶寶學習自行入睡之前,你確實需要排除任何可能阻礙他睡眠的疾病,向小兒科醫師說明寶寶的睡眠問題和餵奶模式,如果有消化困難、過敏、嘈雜的呼吸聲或打鼾等,一定要提起。
大多數兒童睡眠問題都屬於行為性,而不是身體上的問題,而有些小兒科醫師所接受的關於睡眠方面的訓練卻又少得可憐,通常是擔任駐院醫師時僅有的一、兩個小時的訓練。你或許會發現,關於行為性的睡眠問題,即使有愛心又有能力的醫生也無法提供你很多資訊。許多父母因此誤以為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無限期忍受睡眠不足的狀態,等待並希望總有一天孩子長大了自己就會好。
讓寶寶盡情哭泣,是對媽媽的折磨
你所聽到的建議,不管是來自醫生或親友的善意,通常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讓寶寶「放聲去哭」的各式版本,另一種是「親密育兒理論」,即使寶寶已過了最初幾個月的嬰兒期,親密教養理論仍主張同寢和有求必應的哺乳。如果你覺這些方法適合你也適合孩子,兩種方式都好;如果你覺得不符合大人的需求,或無法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入睡,甚至造成婚姻關係緊張,那就不好了。
有求必應不等於完美父母
許多我協助過的家庭告訴我,他們一直受到親密育兒理論的影響,因此我覺得有必要花點時間來思考關於穩固的親子關係這件事。我們都希望和孩子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因為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礎。可是新手父母通常容易誤解穩固的親子關係的意思,培養親子關係時也有所偏差。某些很受歡迎的育兒教養書,即使對於如何成為關愛子女而又有效能的父母提出了一些見解,卻也讓這個觀念更加混淆不清,尤其針對親子同寢,以及依賴哺乳方式安撫寶寶到什麼程度這兩個問題。照理說,書應該要教出有自信的父母,可是反而有很多爸媽告訴我,那些書根本是在製造更多不安,尤其如果書上教的是不能讓孩子不開心,一下下也不行的那種方法——因為不開心的狀況根本無法避免。結果造成我們老是擔心在情感上傷害了孩子,於是決定往後的歲月要在疲憊中度過,而不知採取溫和的方式幫助孩子學習自己入睡。
關於爸媽如何支持寶寶在情感上建立安全感,我在第六章會提供更多訣竅,即使各種訊息讓人覺得無法成為完美的父母就會有罪惡感,我們也不必當完美的父母。只要順其自然做到「夠好」就好了——對孩子的需求有所回應,並給予溫暖、敏感、實際的照料。當我們給寶寶餵奶、安撫、擁抱,對他微笑,直視著他的眼睛,當我們呼應寶寶的需求,並且表達我們的愛,就是在培養一種信任感。
很多爸媽都告訴我,強制執行作息規則和糾正孩子不好的行為表現讓他們覺得緊張。他們常說:「我不希望孩子覺得自己不好。」「我不想傷他的心。」或「我不希望孩子不喜歡我。」就像我同事葛魯伯(臨床社會工作者)對我說的:「父母都想對子女表示關愛,可惜『關愛』這個詞常被解釋成沒有限度,不管是對孩子或對父母。」
無數的研究報告告訴我們,不論是白天或晚上就寢,孩子確實需要有作息的規律、節奏和一致性。設限不代表我們不給孩子選擇或自主,它其實代表在健康的範圍內提供孩子適合年齡的選擇。比方說,你可以讓幼兒決定穿哪件睡衣就寢,或挑哪個娃娃抱著一起睡覺。但你不能讓他決定要不要刷牙,或什麼時候上床睡覺。有些父母則是走另一個極端,從來不讓孩子自己做任何決定,怕他們選擇錯誤而經歷嚴重的挫折,造成心理創傷。我的睡眠訓練方法提倡穩固的親子關係——一個安全基地。除了新生兒至三個月左右的寶寶,確實需要我們幫助他們睡覺,否則我們不應無限期地接管他們的睡眠。我主張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如何睡覺,但我不傾向全權交給他們自己摸索,或乾脆把門關上,任由他們在黑暗中大哭大叫。用漸進而溫和的方式,讓寶寶學會自己睡著,他慢慢會知道,即使不能隨時看到爸媽,也知道他們一直都在,並且永遠關愛、回應他的需求,他也會更有信心。
寶寶的哭泣,我懂
爸媽們通常會告訴我,每當聽孩子啼哭就會按耐不住,怕造成孩子陰影及創傷。我和你一樣不喜歡讓寶寶獨自一個人大哭大鬧,但世上有哪個人的童年不曾哭泣?睡眠夫人的方法,主要是把挫折降到最小,把安心度提升到最高。我們以留在孩子身邊的方式,以在身體上和語言上給予安撫的方式,降低自己和孩子的壓力,但我們不可能避免孩子的眼淚。如果父母了解哭只是一種溝通方式,如果我們想一想,孩子藉由哭泣企圖要表達什麼,就比較能釋懷了。
小嬰兒或學步兒哭泣,是在告訴你,他想要什麼或需要什麼,他的小腦袋在那一刻只能專注於那件事情。當你幫助他,滿足了他的需求,讓他安定下來,他才能再專心去想別的事。但如果你沒有回應他的需求,一再忽視他的哭聲,可能會導致過度刺激,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某些研究報告指出,孩子哭泣卻沒人理睬,真的會影響腦部「線路」的運作。如果寶寶腦部習慣處於混亂狀態,將來長大可能會去尋求混亂的情境。請注意,我說的是長期沒人理睬的哭泣模式。只哭一下下並不會毀了孩子,也不會破壞穩固的親子關係。新生兒的哭比起學步兒的哭,更令人煎熬,所以我建議孩子剛出生幾個月內,只採取溫和的睡眠訓練技巧。滿六個月,我才會介紹你用睡眠夫人的挪步練習。
透過我的睡眠夫人系統,你會學到,在孩子還醒著時,要在何時還有該如何哄孩子就寢——也就是想睡未睡時。而且,沒錯!可能免不了有一些眼淚,但你可以作出回應,並且提醒自己,那只是孩子的說話方式,他其實只是在表達:「我還醒著,為什麼要讓我躺下來?我不知道要怎麼睡覺啊!我好累,你應該哄我睡才對。你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改變方式?這樣讓我覺得很洩氣,我一點也不喜歡這樣!」這時候就要記得,你是教練,不是球員。你要付出愛、支持與安慰,並且讓他放心——當他的安全基地,而不是要幫他搞定一切或解圍,所有事情一手全包。你不能為了要排除任何一丁點的挫折,而犧牲讓他學習自己入睡的機會。一旦給了他安全穩固的空間,讓他從那裡出發去學習探索,睡覺和放膽去遊樂場或追逐蝴蝶就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了。
「孩子一哭,我就覺得自己是很糟糕的父母。」布魯斯的媽媽梅根說。我們在第八章提到,「我們以為哭會讓他覺得孤單無助,是在折磨他。後來卻聽說沒讓他睡覺才是在傷害他。睡眠對生長發育來說很重要,你必須不斷重複提醒自己。他需要睡覺,你現在這樣做才是對的。」
孩子通常哭得比你預期的少
父母常問我孩子會哭多久,答案通常比你預期的少很多。不過大一點的學步兒和學齡前兒童可能比小嬰兒哭得多,抗議得多。因為他們的問題睡眠模式比較根深蒂固。特別機敏的寶寶,像第六章的艾瑞,可能比別的孩子多哭一點,因為要把他們和外界隔絕,以便專心入睡對他們來說比較難。如果父母的態度反反覆覆,孩子在開始進行睡眠訓練時也可能會哭多一點。你會從這本書裡深刻感受到,父母教養方式若能貫徹始終,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和睡眠)都會更輕鬆。
每當我協助一個家庭時,我都會先了解他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教養風格,然後再發展出一個屬於個人的睡眠計畫。我給的建議從來不會讓人家覺得自己是很糟糕的父母,我也不相信有什麼神奇妙方。改變睡眠模式需要花時間,而且一定要貫徹始終。即使小睡狀況不佳、太早起床和偶爾半夜醒來需要花長一點的時間,大部分的家庭也都能在兩周內解決睡眠問題。
內文1睡眠訓練前奏與好眠訣竅 每個小孩都能乖乖睡,睡飽飽
新手父母常要面對的第一個考驗,莫過於旁人問起:「你的孩子有好好睡覺嗎?」如果寶寶睡得好,得到的回覆十之八九是:「嗯 ~ 真是個乖寶寶。」言下之意彷彿不睡覺的就是壞寶寶。拜託,行行好!這些新手父母們已經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了,還必須承受第一次親職考試就不及格的感覺。
世界上沒有人一出生就能「睡得像嬰兒般香甜!」事實上,數百萬計的寶寶一開始並不會一覺睡到天亮,但他們並不是壞寶寶,只不過是需要學習哄自己睡覺而已。其實,睡眠能力是一種學來的技巧。每個孩子都學得會,每位父母都教得來!但就像生活上的任何一件事一樣,有的人就是比別人需要多一點的幫助。
睡眠是需要學習的
我是金.維斯特,大家稱呼我為「睡眠夫人」,十多年來我幫助了數以千計疲憊不堪的家庭。我不會向你保證寶寶絕對不會哭,但我的目的確實是希望寶寶能少哭一點,而且我絕對不會教你把門關起來,讓寶寶一個人在黑暗中哭號。
我的方法比較溫和,針對小睡、就寢和晚間的例行公事都要循序漸進地改變,讓寶寶學習自己入睡,同時因為對爸媽有信心,知道他們在附近,對他的需求會有所回應,所以才能夠睡得更安穩。精力充沛的寶寶通常比較隨和不焦躁,同樣的,精力充沛的父母(你該不會覺得那是好久以前的事,根本記不得了吧?!)亦然,能帶領孩子感受到更多喜悅和愛,以及更少的煩躁和挫折。但如果你一個晚上為了照顧寶寶得起來十次,這種煩躁和挫折就無法避免了!
我相信一定有更好的辦法,於是開始到處找資料研究小兒睡眠的生理和心理學,開始把所學到的關於睡眠循環、醒來的狀態,還有身體的睡眠需求等知識組織整理起來,並結合我原來就已經知道的兒童成長發育和行為心理學,特別是要求父母在教導並塑造孩子的行為模式時,要做到「始終如一」這一點。
我兩個女兒都不是一生出來就能一覺到天亮的「天使寶寶」,尤其是老二卡莉,除了愛哭鬧,還有胃食道逆流,我的所有理論都得經過她的測試。但我仍讓她從八周起,老大葛麗倩從十周起,晚上連續睡八個小時——而且兩個女兒都吃母奶。得心應手後就逐漸開始幫助朋友,教他們的寶寶和學走路的孩子如何乖乖睡覺,然後我的朋友再去教他們的朋友,就這樣口耳相傳,很快地,越來越多身心俱疲的父母帶著失眠的寶寶來敲我的門。
看到五歲以下的兒童有四分之一受睡眠問題影響,就知道尋求實際可行的辦法有多困難。雖然睡眠醫學的領域近年來頗有進展,但專家則少之又少。不是所有睡眠專科都會治療幼兒的睡眠問題,或者他們只接受諸如小兒睡眠窒息的呼吸障礙病例。在教寶寶學習自行入睡之前,你確實需要排除任何可能阻礙他睡眠的疾病,向小兒科醫師說明寶寶的睡眠問題和餵奶模式,如果有消化困難、過敏、嘈雜的呼吸聲或打鼾等,一定要提起。
大多數兒童睡眠問題都屬於行為性,而不是身體上的問題,而有些小兒科醫師所接受的關於睡眠方面的訓練卻又少得可憐,通常是擔任駐院醫師時僅有的一、兩個小時的訓練。你或許會發現,關於行為性的睡眠問題,即使有愛心又有能力的醫生也無法提供你很多資訊。許多父母因此誤以為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無限期忍受睡眠不足的狀態,等待並希望總有一天孩子長大了自己就會好。
讓寶寶盡情哭泣,是對媽媽的折磨
你所聽到的建議,不管是來自醫生或親友的善意,通常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讓寶寶「放聲去哭」的各式版本,另一種是「親密育兒理論」,即使寶寶已過了最初幾個月的嬰兒期,親密教養理論仍主張同寢和有求必應的哺乳。如果你覺這些方法適合你也適合孩子,兩種方式都好;如果你覺得不符合大人的需求,或無法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入睡,甚至造成婚姻關係緊張,那就不好了。
有求必應不等於完美父母
許多我協助過的家庭告訴我,他們一直受到親密育兒理論的影響,因此我覺得有必要花點時間來思考關於穩固的親子關係這件事。我們都希望和孩子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因為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礎。可是新手父母通常容易誤解穩固的親子關係的意思,培養親子關係時也有所偏差。某些很受歡迎的育兒教養書,即使對於如何成為關愛子女而又有效能的父母提出了一些見解,卻也讓這個觀念更加混淆不清,尤其針對親子同寢,以及依賴哺乳方式安撫寶寶到什麼程度這兩個問題。照理說,書應該要教出有自信的父母,可是反而有很多爸媽告訴我,那些書根本是在製造更多不安,尤其如果書上教的是不能讓孩子不開心,一下下也不行的那種方法——因為不開心的狀況根本無法避免。結果造成我們老是擔心在情感上傷害了孩子,於是決定往後的歲月要在疲憊中度過,而不知採取溫和的方式幫助孩子學習自己入睡。
關於爸媽如何支持寶寶在情感上建立安全感,我在第六章會提供更多訣竅,即使各種訊息讓人覺得無法成為完美的父母就會有罪惡感,我們也不必當完美的父母。只要順其自然做到「夠好」就好了——對孩子的需求有所回應,並給予溫暖、敏感、實際的照料。當我們給寶寶餵奶、安撫、擁抱,對他微笑,直視著他的眼睛,當我們呼應寶寶的需求,並且表達我們的愛,就是在培養一種信任感。
很多爸媽都告訴我,強制執行作息規則和糾正孩子不好的行為表現讓他們覺得緊張。他們常說:「我不希望孩子覺得自己不好。」「我不想傷他的心。」或「我不希望孩子不喜歡我。」就像我同事葛魯伯(臨床社會工作者)對我說的:「父母都想對子女表示關愛,可惜『關愛』這個詞常被解釋成沒有限度,不管是對孩子或對父母。」
無數的研究報告告訴我們,不論是白天或晚上就寢,孩子確實需要有作息的規律、節奏和一致性。設限不代表我們不給孩子選擇或自主,它其實代表在健康的範圍內提供孩子適合年齡的選擇。比方說,你可以讓幼兒決定穿哪件睡衣就寢,或挑哪個娃娃抱著一起睡覺。但你不能讓他決定要不要刷牙,或什麼時候上床睡覺。有些父母則是走另一個極端,從來不讓孩子自己做任何決定,怕他們選擇錯誤而經歷嚴重的挫折,造成心理創傷。我的睡眠訓練方法提倡穩固的親子關係——一個安全基地。除了新生兒至三個月左右的寶寶,確實需要我們幫助他們睡覺,否則我們不應無限期地接管他們的睡眠。我主張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如何睡覺,但我不傾向全權交給他們自己摸索,或乾脆把門關上,任由他們在黑暗中大哭大叫。用漸進而溫和的方式,讓寶寶學會自己睡著,他慢慢會知道,即使不能隨時看到爸媽,也知道他們一直都在,並且永遠關愛、回應他的需求,他也會更有信心。
寶寶的哭泣,我懂
爸媽們通常會告訴我,每當聽孩子啼哭就會按耐不住,怕造成孩子陰影及創傷。我和你一樣不喜歡讓寶寶獨自一個人大哭大鬧,但世上有哪個人的童年不曾哭泣?睡眠夫人的方法,主要是把挫折降到最小,把安心度提升到最高。我們以留在孩子身邊的方式,以在身體上和語言上給予安撫的方式,降低自己和孩子的壓力,但我們不可能避免孩子的眼淚。如果父母了解哭只是一種溝通方式,如果我們想一想,孩子藉由哭泣企圖要表達什麼,就比較能釋懷了。
小嬰兒或學步兒哭泣,是在告訴你,他想要什麼或需要什麼,他的小腦袋在那一刻只能專注於那件事情。當你幫助他,滿足了他的需求,讓他安定下來,他才能再專心去想別的事。但如果你沒有回應他的需求,一再忽視他的哭聲,可能會導致過度刺激,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某些研究報告指出,孩子哭泣卻沒人理睬,真的會影響腦部「線路」的運作。如果寶寶腦部習慣處於混亂狀態,將來長大可能會去尋求混亂的情境。請注意,我說的是長期沒人理睬的哭泣模式。只哭一下下並不會毀了孩子,也不會破壞穩固的親子關係。新生兒的哭比起學步兒的哭,更令人煎熬,所以我建議孩子剛出生幾個月內,只採取溫和的睡眠訓練技巧。滿六個月,我才會介紹你用睡眠夫人的挪步練習。
透過我的睡眠夫人系統,你會學到,在孩子還醒著時,要在何時還有該如何哄孩子就寢——也就是想睡未睡時。而且,沒錯!可能免不了有一些眼淚,但你可以作出回應,並且提醒自己,那只是孩子的說話方式,他其實只是在表達:「我還醒著,為什麼要讓我躺下來?我不知道要怎麼睡覺啊!我好累,你應該哄我睡才對。你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改變方式?這樣讓我覺得很洩氣,我一點也不喜歡這樣!」這時候就要記得,你是教練,不是球員。你要付出愛、支持與安慰,並且讓他放心——當他的安全基地,而不是要幫他搞定一切或解圍,所有事情一手全包。你不能為了要排除任何一丁點的挫折,而犧牲讓他學習自己入睡的機會。一旦給了他安全穩固的空間,讓他從那裡出發去學習探索,睡覺和放膽去遊樂場或追逐蝴蝶就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了。
「孩子一哭,我就覺得自己是很糟糕的父母。」布魯斯的媽媽梅根說。我們在第八章提到,「我們以為哭會讓他覺得孤單無助,是在折磨他。後來卻聽說沒讓他睡覺才是在傷害他。睡眠對生長發育來說很重要,你必須不斷重複提醒自己。他需要睡覺,你現在這樣做才是對的。」
孩子通常哭得比你預期的少
父母常問我孩子會哭多久,答案通常比你預期的少很多。不過大一點的學步兒和學齡前兒童可能比小嬰兒哭得多,抗議得多。因為他們的問題睡眠模式比較根深蒂固。特別機敏的寶寶,像第六章的艾瑞,可能比別的孩子多哭一點,因為要把他們和外界隔絕,以便專心入睡對他們來說比較難。如果父母的態度反反覆覆,孩子在開始進行睡眠訓練時也可能會哭多一點。你會從這本書裡深刻感受到,父母教養方式若能貫徹始終,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和睡眠)都會更輕鬆。
每當我協助一個家庭時,我都會先了解他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教養風格,然後再發展出一個屬於個人的睡眠計畫。我給的建議從來不會讓人家覺得自己是很糟糕的父母,我也不相信有什麼神奇妙方。改變睡眠模式需要花時間,而且一定要貫徹始終。即使小睡狀況不佳、太早起床和偶爾半夜醒來需要花長一點的時間,大部分的家庭也都能在兩周內解決睡眠問題。
你已經知道我的理論和方法,還有始終如一的重要性,現在要談談一些觀念和實用技巧,幫助你順利成功。
戒掉睡眠依賴
有很多辦法可以幫助新生兒入睡:餵奶、搖啊搖、來回踱步、唱歌、揉背、握著他們的小手、抱去大床上睡。然而寶寶漸漸成長——超過三、四個月,尤其是滿六個月——如果我們持續以這些行為模式哄他們睡覺,或應付他們半夜起床,這些模式就會變成負面聯想,我喜歡稱之為睡眠依賴。倒不是說它們本質是「負面」的,或者屬於不好的行為,只不過當孩子在心理上將它們和睡眠密切地連在一起時,就會變成問題,或者說是一種依賴。本書從頭到尾都在讓我們學習如何用正面聯想取代負面聯想,幫助孩子乖乖入睡且睡得安穩,然後快樂地醒來。
在寶寶「想睡未睡」時把他放下
如果你的寶寶每次小睡、每次就寢、每次半夜醒來都是你抱在手中,他就完全不知道哄自己睡覺是怎麼一回事。我要你在他「想睡未睡」時把他放下來,好讓他學習自己睡著的最後步驟。我們在寶寶六至八個月大時(必須是足月生又健康的寶寶)開始訓練,慢慢培養幼兒的睡眠習慣。必須遵循睡眠夫人的挪步練習,這點非常重要。等孩子長大一點,「想睡未睡」會有不同的面向。至於學步兒和學齡前兒童,就靠唱歌和床邊故事來準備就寢。
如果你想不出「想睡未睡」是什麼狀況,那麼想像從 1到10的等級,1代表完全清醒,10代表熟睡,約在7到8級之間把孩子放下來,這時他應該很想睡,卻還知道自己將被放進嬰兒床。如果他太快睡著(五分鐘以內,或更快),他可能是太睏了,隔天晚上要在他更清醒一點點的時候把他放到床上。
如果他半夜還是常常醒來,你可能要在他比較清醒時就讓他就寢,這樣半夜醒來就比較知道該如何安頓自己。即使你在正確的時間點把他放下來,他也可能又會清醒一點,哭鬧一下表示抗議。別擔心,但也不要再把他抱起來,然後又重來一次。你反而要留在他身邊,運用睡眠夫人的安撫技巧,安慰他,讓他放心,他就會學習怎樣從想睡轉進到入睡。
如果你用輕搖或走步的方式哄寶寶睡覺,可以先試著縮短時間,我們要達到的是他很平靜、很睏倦,但尚未沉沉入睡的那個時間點。注意看寶寶的反應,然後調整時間。六個月到一歲半的寶寶,有可能因為你原本會搖二十分鐘,現在只搖十分鐘而為此大發脾氣,他覺得你在嘲弄他,一旦激動起來,便睡意全消。或者你可以只搖一分鐘,不然就乾脆取消。親他一下,把他放下來,改用別的安撫技巧,建立新的就寢模式。記住,如果你只有寶寶太睏或太清醒兩種選擇,寧可選擇清醒的時候放進嬰兒床,努力安撫他到一個比較想睡的狀態。
如果你是餵母奶或瓶餵哄他睡覺——到目前為止,針對新生兒和幼兒,這是我最常見到的方法——縮短睡前最後一餐的時間,開著燈以便能密切觀察。如果他不再用力吸奶、吞嚥,只是輕輕吸允,類似在你的乳房(或奶瓶)上不規則的顫動,表示他已經過了「想睡」的等級。其實如果你有注意,會看見他的眼睛可能是閉上的。他已經睡著,或者幾乎睡著了。挪開他的小嘴,把他放下來,下次再提早一些,才能抓住正確的時間點。
如果嘴巴一挪開他就醒來,看似還餓的樣子,臉上的表情像是在說:「嘿!我剛才可沒打算在忙著吃的時候睡著呢!」再給他一次機會,幫他含住乳房或給他一瓶奶。如果他開始吸,那好,等他吃飽,因為他還餓。但如果又回到不規則的吸吮方式,那就是你被耍了!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n28197/article?mid=13971
****************************************************************************
小孩睡飽,智力發展比較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常讓你的孩子熬夜不睡覺嗎?看到這份來自英國的研究,作為家長的你,可要趕快讓
你的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根據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報告指出,睡眠不足,或是時常熬夜的小孩,學習能力恐將比一般睡眠正常的孩童來得差!
小孩要聰明 就得快上床!這份來自發表在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期刊的研究,針對超過1萬1千名7歲以下的孩童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從來沒有規律睡眠習慣的小孩,在閱讀、數理以及空間感等能力,會比同年齡的孩子來的差,尤其是在女孩身上來得更為明顯。
對此,研究領導人指出,睡眠不足可能會損害身體本身的節奏感,和大腦學習的能力,所以養成睡眠充足及規律上床的習慣,對於孩童來說非常重要。
而英國皇家兒童健康學院(Royal College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博士史考特尤普(Robert Scott-Jupp)也認為,雖然大腦的發展因素十分複雜,當然不能把學習能力的問題全部歸咎在睡眠問題上面,但他也肯定此項研究,無論任何家庭背景的 小孩,得到充足的睡眠對他們的智力發展來說的確是最好的。
鄭醫師補充:
小孩的神經系統在成長過程中,有賴充足的睡眠予以協助,上述研究報導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曾有學者研究指出:「5歲以下幼兒日夜合計,一天需要11個小時的睡眠,然而卻有20%這個年齡的幼兒出現睡眠問題,除了體重之外,還會影響注意力、記憶、行為與學校表現。」
對孩童來說,一天睡多久才夠呢?根據研究,新生兒一天可以睡到18個小時;一歲之前,每天14-18個小時;1-3歲,一天12-15個小時;3-5歲,一天11-13個小時;5-12歲,一天9-11個小時;青春期一天9-10個小時;成人一天7-8個小時,孕婦建議一天至少八個小時。
研究引用來源:
Time for bed: associations with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7-year-old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 ,
- ,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699&prev=20707&next=20695&l=f&fid=6
*********************************************************************************
在孩子睡覺時不宜開燈
如果孩子怕黑,你會給他在床頭留一盞燈,這看來似乎很溫馨的畫面,實際上卻蘊含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床頭的燈光不僅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而且會影響他的視力發育,給他今后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許多研究證明,幼兒睡覺時開燈會成倍增加罹患近視的幾率。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任何人工光源都會產生一種微妙的光壓力,這種光壓力的長期存在,會使人、尤其是嬰幼兒表現得躁動不安、情緒不寧,以致難於成眠。同時,讓寶寶久在燈光下睡覺,進而影響網狀激活系統,就會使他們每次睡眠的時間縮短,睡眠深度變淺而容易驚醒。
此外,寶寶長久在燈光下睡眠,對孩子的視力發育大大不利;睡眠時熄燈,意義就在於使眼球和睫狀肌獲得充分的休息,長期暴露在燈光下睡覺,光線對眼睛的刺激會持續不斷,眼球和睫狀肌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這對於嬰幼兒來說,極易造成視網膜的損害,影響其視力的正常發育。
年輕的父母或許會說,我們的孩子經常不能好好入睡,他怕黑,而且我們在同一個房間里,孩子睡覺的時候,大人往往還在活動,開燈有時候是不得已的。我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看看能不能避免這樣的狀況:
1、
孩子怕黑:請回憶一下家里有沒有人曾經利用黑夜的恐怖氣氛來威脅孩子入睡(比如家里的老人和保姆對孩子說,如果再不好好睡覺,鬼就來抓你走,你再也看不到 爸爸媽媽了)。這是造成孩子懼怕黑夜的一個很普遍的原因。解決的方法是,帶孩子在月光下散步,告訴他黑夜很安詳很美麗,在孩子睡覺時把他最喜歡的玩具熊和布娃娃放在枕邊,把孩子的被角掖好,最后拉上窗帘、熄燈。
2、孩子還不願入睡:不要大吼強迫孩子睡覺,如果時間還早,可以給孩子講些故事,條件是,故事講完了,就得乖乖地熄燈睡覺。記住,不要講恐怖故事。
3、如果父母和孩子在同一個房間:不要讓光源對著孩子,盡量使用小台燈,更不要看電視,即便是把音量放到最低。如果可以的話,在睡床與光源之間,用隔屏或布帘加以遮擋。
4、孩子遇到惡夢: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陪伴孩子到他再次睡著為止,甚至可以和他睡一個晚上,而不要利用開著的台燈來為孩子驅趕惡夢。
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你千萬不要貪圖省事,讓燈光來陪伴他入睡。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9JqeSt.cERmoSKqGh4m1jFJM/article?mid=2038&prev=2039&next=2026&l=f&fid=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