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搶先提升語言智能 讓寶寶聰明加分

徐冬雪老師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嬰幼兒語言學習須經過兩個階段──接受資訊和表達資訊階段;從學習口語和文字這兩方面,則應劃分為四個過程,即學聽話、學說話,學認字和學寫字。
1.   學聽話
學聽話是接受資訊階段,基本方法則是從出生開始,大量聽取各種簡單和複雜的語音和句子。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要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視覺和聽覺刺激,儘管他還不能進行清晰、準確的語言溝通,但父母可以將看到的事物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斷地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在腦中將語言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聯繫起來(不須太在乎孩子是否真的理解),這是在進行語言的儲備,對孩子將來的語言發展有奠基的作用。
2.   學說話
學說話屬於表達資訊階段,基本的方法是伴隨著發音器官的逐漸成熟,先後發出單音、雙音,然後逐漸會說簡單句、複雜句子。在此階段,家庭成員說話要注意,盡量使用規範的句子和句型,多與孩子交談、為孩子朗讀,或讓孩子反覆練習兒歌;同時還要隨時隨地讓孩子學習、練習使用語詞,例如認識家中的各種東西,外出時教孩子認識及說出所看見的東西等。
3.   學認字
學認字是接受資訊階段,基本方法同樣是從出生開始,大量地接觸(視聽)各種表現形式的文字。這一階段要培養孩子的閱讀意識,所以應多為孩子朗讀書籍,並在此同時告訴孩子,每一本書的內容講的是什麼,書中的字和詞可以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幫助孩子注意字的形狀;而當孩子主動問起字、詞時,更要耐心地講給他聽。
4.   學寫字
學寫字是表達資訊階段,應伴隨手部小肌肉之協調能力逐漸成熟,從簡單筆畫的字開始,一筆一畫地寫,一個字、一個字地寫。

聰明小提醒:語言智能發展的錯誤觀念
毫無疑問地,即使家長們不知道什麼是「多元智能」,他們依然很注重孩子的語言發展,但徐冬雪老師指出,培養的方法要得當,才能事半功倍,發揮良好的作用。徐老師在研究中發現,嬰幼兒語言教育上常見的錯誤觀念有:
1.   互相比較孩子的表現
嬰幼兒在語言智能的發展中,都會經歷類似的幾個階段,但兒童到達某一語言發展階段的年齡卻不盡相同,這種個體間的差異很大,因此,家長絕對不能以其他孩子的學習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否則,只會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礙。
2.   不注重學習過程
關於這一點,通常具體表現在:家長教給孩子某句話或某個字詞後,只重視孩子能否盡快掌握學過的內容(如會說了什麼話、認識多少字詞),而不太關注孩子語言學習的興趣和習慣。事實上,只要有了良好的語言學習興趣和習慣,並且處於正常和適宜的語言環境,孩子最終會獲得相應的語言能力。
3. 過於計較孩子的錯誤

事實上,孩子在學說話和認讀國字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不準確的發音和認錯字的現象,家長可以及時糾正,但不要過於計較,因其結果往往容易挫傷孩子的自信,降低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家長在孩子語言習得的過程中,要注意創設良好的環境(語言示範),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模仿),給予充足的時間(練習),孩子自然就能夠輕鬆地學得語言的各項能力。
Part 2 運用篇
多元智能相輔相成  遊戲中發展語言智能
結合多元智能遊戲
細心觀察,你會發現語言並非單獨發生,孩子每一階段的語言,都和他的神經系統、發聲器官、各種智能發展,以及生活體驗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家長可以在發展孩子其他智能的同時,訓練或提升語言智能。
1.   親子對談遊戲──非語言交流(0~1歲)
如果你認為,孩子學習語言是從開口叫「媽媽」那一刻才開始,那就錯了!千萬不要小看嬰兒的語言學習能力。事實上,在他們開口之前,已經和大人們說過不少話了,或許是啼哭、微笑、肢體動作,也或許是與母親的目光對視、接觸,這些都是「非語言的交流」,他每天都在運用這種特殊的語言,向大人們傳遞各種訊息,只是你沒有留心注意而已。另外,其實嬰兒一直都很專注地在聽大人說話,並努力瞭解談話的內容,所以在他還沒有正式開口講話之前,其實就已經儲蓄了相當驚人的語言能力,高興的時候,他們會發出模仿聽來的語音,重複固定的聲母和字母發音。
對於孩子這種天賦的語言能力,專家們提醒家長要格外關注,並從孩子出生的第三個月起,大人就可以和孩子展開親子對談遊戲了;因這個時候的寶寶,已能稍稍控制他的嘴巴和舌頭肌肉,可以發出「咕咕嚕嚕」的聲音,再大一些的時候,他就要開始模仿發出母音和輔音了。為此,即使是不擅言詞的媽媽,也要變得愛說話些,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孩子心情快樂,家長就可以和他進行這種談話遊戲;但切記,媽媽說話要清晰,句子要短,如「寶寶,我們來玩遊戲好不好?」、「寶寶,很可愛喔?」媽媽也可以學寶寶發出的聲音,鼓勵他玩發音遊戲。
2.   運動智能遊戲--動作回應(6個月)
在你逗小嬰兒的時候,可以教他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拍拍手、搖搖頭、親親媽媽……等等,大人一面發出動作指令,一面示範表演,讓孩子跟著模仿;當他學會做這些動作,也就自然學會這些動作名詞。
3.   空間智能遊戲--看圖說話(6個月~3歲)
嬰幼兒喜歡看色彩豐富、有情節的圖畫書,因此在他還沒有學會表達之前,媽媽就可以抱著他們坐在膝蓋上,一邊翻看這些圖畫書,一邊將書中的內容講給他們聽。你可以幫寶寶選擇看自然科學方面的書,尤其是野生動物和昆蟲知識,因這些圖書大都以繪畫為主,沒有情節上的連貫性。你可以帶著寶寶一頁一頁翻,並告訴他:「這是小猴子,這是大老虎…」在剛開始的時候,你無須在同一頁上花太多時間,只要告訴他簡單的名稱就好;等他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後,你的講解可以變成描述性的語言,如「小兔子在吃紅蘿蔔」,並改用有主詞的簡單句子。當孩子認識了這些動物,你的角色就從講解者變成提問者,讓孩子回答後再進行描述;稍大一些的時候,等孩子在一張畫紙上塗完了鴉,可以讓他介紹一下他的「創意」,這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語言訓練遊戲,剛開始時可能會有些困難,但你可以幫助他將句子連接起來。
4.   音樂智能遊戲--古詩童謠哼唱(2~4歲)
古詩和童謠之所以好記易學,並不是因為它們的詞義簡單,而是因為它們有節奏和韻律,同時孩子就喜歡這些押韻、節奏感,所以無論在世界任何地區,都有他們自己的兒童歌謠。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買一些古詩童謠的CD,有空時就放給寶寶聽,在一遍又一遍的反覆聆聽中,他們自然而然就學會了這些古詩童謠。換言之,讓幼兒背誦唐詩,用意並不是要讓他們理解詩的含義,而是讓他們熟悉詩的韻律,培養他們的語言審美能力。
5.   內省智能遊戲--故事表演(2~4歲)
孩子喜歡聽故事,尤其喜歡手勢誇大、怪聲怪調、表情誇張、動作古怪的表演,所以當你在講故事給孩子聽時,可以加入一些表演動作,你愈是拿開大人的尊嚴和他們一起演出,他們愈是開心、拍手大笑;一旦孩子變得更有興趣時,你還可以讓他在構思情節上充分發揮。當故事表演完後,你可以問孩子:「哪些角色是壞蛋?」、「誰最聰明?」等問題,如孩子的年紀小,建議不要用答案去限制孩子的思考,不同年齡的孩子會對故事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這是非常有趣的!
6.   數學邏輯智能遊戲--理解抽象用語(2~4歲)
並不是所有的詞都像名詞一樣簡單、易認識,還有一些詞,比如最先、最後、長的、短的、大的、小的、多、少等表示基本概念的形容詞,因為沒有形象具體的東西,孩子理解起來就很費力。但是,如果將這些詞語融入一些數學邏輯智能遊戲中,它們就會變得比較容易理解。比如,你可以左手拿4顆糖果,右手拿2顆,再告訴孩子:「媽媽左手的糖果比右手的要多。」又比如理解「長和短」,可讓孩子選出長的和短的玩具,分別放成兩推,再從其中選出最長和最短的。
7.   人際智能遊戲--介紹家人和學習禮貌用語(6個月~3歲)
當懷裡的寶寶對著你微笑時,你可以介紹圍繞在他周圍的人:「這是最愛你的爸爸」、「外婆來看你嘍」、「我們到舅舅家去」先從認識自己家裏人開始,幫助寶寶瞭解人情世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教寶寶說話的時候,也要教孩子一些禮貌用語,如「你好」、「謝謝」、「對不起」等等,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示範。
8.   自然智能遊戲--認識親近小動物(1~3歲)
給寶寶看一些動植物圖片,藉以認識這些動植物的名稱;也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或植物園觀看小動(植)物,並在觀看時跟他講解不同動植物的習性,可以的話,再讓他摸摸那些小動物或植物;當所有資訊累積到一定程度,再翻出他所見過的小動物或植物圖片,請孩子為你講解,這正是認識和理解的過程。孩子學習語言,需要大人的鼓勵與協助,當引導多、教得多、語音刺激豐富,孩子的語言發展就快;若能再集合多種智能,在不同的遊戲活動中擴展他的經驗值,將會是發展語言智能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聰明百寶箱:提升語言智能的5個小遊戲
1.   包春捲(同時可發展肢體運動智能、人際智能和音樂智能)
適合對象:6~9個月的寶寶
操作方法:寶寶仰臥,大人盤腿坐在寶寶腳掌前,伸手抓牢寶寶的雙手,幫助寶寶慢慢坐起,再慢慢站起;在遊戲過程中,大人可以有節奏地念兒歌,同時做些有趣的動作,來引起寶寶運動、發聲和交流的興趣:
包春捲,包春捲;(大人雙手在胸前繞圈,每次念「包春捲」的時候,都重覆這個動作)
出來,出來。(雙手分開)
包春捲,包春捲;進來,進來。(雙手合什、輕輕擊掌)
包春捲,包春捲;碰碰你的鼻子,(雙手合什,指尖輕輕碰寶寶的鼻子)
碰碰我的鼻子。(輕拉寶寶坐起,和寶寶輕輕鼻子碰鼻子)
包春捲,包春捲;(慢慢拉寶寶站起)
捲到天上去,(舉起寶寶)捲啊,捲啊,飛啊,飛啊。(把寶寶舉過頭頂)
2.   和寶寶一起看書(同時發展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視覺智能、肢體運動智能和人際智能)
適合對象:3~6個月的寶寶
操作方法:把寶寶抱在懷裏,家長一邊翻書,一邊簡單地重複書上出現的物體名稱;家長也可以自問自答。
3.   辦家家酒(同時發展人際智能)
適合對象:2~4歲的寶寶
操作方法:家長扮演寶寶,寶寶扮演家長,模擬平日的家庭活動。
說明:遊戲中,家庭角色的互換會讓寶寶覺得很新奇;而玩辦家家酒,需要寶寶用準確的語言來計畫和發展遊戲情節,所以寶寶為了體會更多的遊戲樂趣,會積極創造表達方式,以模仿他扮演的角色,其中當然也包括語言。
4.   我是小小廣播員(同時發展內省智能)
適合對象:4~6歲的寶寶
操作方法:每天晚飯後,為寶寶開闢一段固定的「每日播報」時間,由寶寶來當播音員,向家長介紹在幼稚園的一日見聞和遇到的事情。寶寶大都希望與大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體會,而在分享的過程中,寶寶自己也會作出價值判斷,說「××好」、「寶寶很乖」或者「寶寶今天讓老師生氣了」,等若讓寶寶在輕鬆的氣氛中,反省自己一天的活動。
5.   拍手(同時發展數學邏輯智能)
適合對象:2~3歲寶寶
操作方法:和寶寶對坐,一邊拍手,一邊念:「你拍一,我拍一,寶寶今天穿大衣;你拍二,我拍二,媽媽今天穿短褲。」藉傳統的拍手互動遊戲來發展幼兒的數概念、節奏感和手部動作。
說明:寶寶最初的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的能力,都必須要把思維外化才能完成,所以他需要透過語言來確定自己的數理邏輯思維。
Part3 體驗篇
父母育兒錦囊
寶寶語言問題解答
從寶寶牙牙學語開始,就已經開始迅速發展語言智能,只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外部環境、家長的引導和訓練不同,所以寶寶的語言發展情況也不盡相同,經常會出現許多問題困擾著家長。我們選擇一些常見的問題與專家探討,期望協助家長在寶寶三歲之前,避免語言發展的不利因素,並解釋相關的語言智能問題。
語言遲緩?!
Q我的寶寶快1歲了,跟鄰居家的孩子差不多大,可是,別人家的孩子早就會說好幾個字的句子了,而我的寶寶除了會「媽媽」以外,幾乎不會說其他的字,我心裏非常著急,不知該怎麼辦才好,是不是我的孩子在語言方面的能力比較差?
A許多家長都會拿自己的寶寶去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其實,孩子與孩子之間,最好不要做這種橫向的比較,因其會造成孩子的學習壓力,也不利於幼兒健康心理發展。建議這位媽媽不需要太擔心,因為每個孩子的語言學習差異其實很大,比如女孩的語言學習能力就比男孩強;如果你覺得孩子開口比較晚,首先要自我檢查一下,是否給孩子提供了足夠的語言刺激?你也許覺得小嬰兒還不太懂事,聽不懂大人所講的話,所以你就很少跟孩子說話,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有很多實驗顯示,如果父母經常和1歲以內的孩子講話,或經常讀一些小故事給他聽,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升。為此,家中應多準備一些童話書、幼兒識字卡、兒童故事CD等,每天有計畫地為孩子朗讀或者播放;同時,家長還要耐心地講解和重複,並適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參與,以激發他對閱讀的渴望,如此將有助於刺激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女兒會是大舌頭嗎?
Q我的女兒現在3歲了,語言表達能力挺強的,也非常愛和人說話,但是她經常說不清楚一些字眼,例如她會把「老師」說成「襖西」,「姥姥」說成「咬咬」……;每當類似情況發生時,聽到的人都會善意地笑,但卻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時她會因別人的嘲笑而鬱鬱寡歡。為此我感到很苦惱,不知道該怎樣幫助她才好;她會不會是大舌頭呢?我該怎麼辦?
A這位媽媽不用太心急,許多過早開口說話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類似情形。一般而言,3~4個月大的時候,孩子會開始學習發母音;6個月大時學習發輔音;8個月大左右時,孩子就可以講一些簡單的字詞了。有時候太難發音的字或詞,孩子聽的機會少又急於說,一時講不清楚,就會出現「大舌頭」的情形;每當這時,媽媽要及時糾正,並示範正確發音讓孩子模仿,只要大人重複和糾正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慢慢改正過來,但媽媽千萬不要因此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力。母親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語言學習的模仿對象,所以媽媽的語言發音一定要準確。此外,平時在家裏,媽媽要多和孩子玩一些語言類的遊戲,給她說話、表達的機會,讓她說清楚每個字,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很專注於說好每句話,這有助於孩子語言學習能力的提高。
口吃怎麼辦?!
Q我的寶寶已經2歲多了,由於我很注重孩子的語言訓練,因此她的語言發展狀況一直很好。可是最近,我和我的家人突然發現,她出現了口吃的現象,讓我們非常吃驚,這是什麼原因呢?
A如果說孩子以前的語言發展狀況良好,卻突然有了口吃的情況發生,家長就要注意是不是有以下原因:
一、環境因素;可能在生活環境裏有說話口齒不清的人,孩子不懂事,因覺得好玩而故意跟著學。
二、語詞發音太難;在孩子口吃時,媽媽要注意聽,看看是不是他所說的語詞太難所造成?有的語詞發音太難,孩子還沒有學會,又急於說,只好一遍遍地重複,以致大人聽來就覺得像結巴。
三、辭彙量不足;由於幼兒的語言思維發展迅速,但語彙量卻來不及累積,所以當孩子正在描述某件事情時,可能會因找不到合適的語詞來表達,情急之下就不斷重複前面的話。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媽媽要認真聆聽孩子的想法,並及時教會他,同時給孩子信心,讓他放鬆地表達想法,而不要在語言上催逼孩子,否則會讓他產生語言表達障礙。此外,家長還應提供孩子更多的語言累積機會,如多給他講故事,多談話,多傾聽孩子說話,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等,均有助益。
何時該讓孩子學英語?
Q我的寶寶已經3歲,現在正在上幼稚園。聽同事們說,這個年紀的孩子最合適開始學英語,也有不少人已幫孩子報名了幼兒英語班;我也想讓孩子學習英語,但不知該如何均衡孩子的雙語教育?
A這涉及到雙語學習的一個問題,幼兒期學習英語的重要管道,其實就是讓孩子聽語音,使他熟悉這種不同語言的發音,而無須太認真教孩子很多辭彙,因為孩子若不理解詞意,又不經常使用,很容易就會忘記,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和孩子講話,多聽英語故事,多講英語故事,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掌握英語。
至於母語的學習亦然,重點都在於多聽、多接觸。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英語,給予孩子大量的英語學習工具、書籍和光碟,甚至請家教,就是希望孩子能說流利的英語;其實家長應該要保持平常心,不要給孩子造成壓力,因三歲的孩子無法承受這樣的學習壓力。
不同月齡的語言學習能力有別
其實,孩子自出生日起,不同的月齡都有不同的語言學習能力,只要根據月齡施以不同的輔助和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就能夠正常發展。
1. 媽媽在懷孕期間,應該隨時跟寶寶說話。媽媽可以說說身邊的所見所聞,或者背古詩給寶寶聽,每天在固定時間為寶寶講故事,這是最早的語言訓練。
2. 寶寶出生後,媽媽們要繼續這樣的習慣,每天給寶寶進行語言訓練。
寶寶出生後1~6個月,只要聽到聲音就會有反應,可自發細小的喉音,能傾聽說話聲,並且發出a-o-e等母音;7個月大左右,寶寶就會無意識地發出ma-ma、ba-ba等音,有的寶寶甚至於4個月大就能發音,這時家長要及時和寶寶進行交流,把他發出的不確定「音」確定意義,例如:寶寶發ma-ma,家長可以把音確定為「媽媽」。
3. 寶寶在10~12月大時,可以有意識地發一個音,並且開始聽懂媽媽的話,模仿媽媽的發音;這時媽媽說話的速度要盡量放慢,多次重複,並避免使用不正確的語言方式,例如:「車」不叫車,叫「嘟嘟」。
4. 寶寶從13~15月大時,已開始使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且能聽懂簡單的語言指令,喜歡用一個發音來泛指一類事物,辭彙生成能力提高。但從客觀上來講,這種能力相對於大人仍是低的,發音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媽媽還是要做好發音的示範。此時,媽媽要幫助寶寶盡量把話說出來,而不要擔心累到他,因為這是寶寶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媽媽一定要做好。
5. 寶寶在19~24個月大時,開始給自己世界裏的物體命名,並為單詞加尾碼,構成複數,或創造過去式,生成的辭彙量急劇增加。在此時期,寶寶在語法規則的運用上是以偏概全,能開始用名字稱呼那些自己想要的東西,問物體的名稱,所以家長要耐心解答。此外,寶寶們還學會了使用「我」,開始在一些單詞語句中使用語法形式,並能把單詞連接成兩字和三字的句子,同時在有提示的情況下,能使用「請」、「謝謝」等語詞,開始針對日常生活事件進行自我對話。
6. 寶寶到了25~27個月大時,會對許多詞做出理解反應,能說8~10個字的句子,並且在他問問題時,開始會用上升語調了;這時媽媽要指導寶寶正確運用語言,為寶寶的語言啟蒙打下良好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媽媽要以鼓勵的方式讓寶寶主動開口說話,而少用物質獎勵的辦法,例如:「寶寶快說,不說媽媽不給你小兔子玩具!」這樣的辦法不宜多用,因使用的次數過多或方式過於誘惑,容易使孩子從小就有「交換」意識,產生依賴的心理,這對孩子的性格發展沒有好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UqRzQJ6BGQRNvBVr.HrCAA--/article?mid=34







*********************************************************************
允許孩子說錯話
如何看待幼兒講話發音不準,用字錯誤百出?
語言學習真的是靠模仿嗎?
什麼方式才有助於幼兒學習語言?

每年,總有憂心忡忡的父母問我:
  「我孩子已經四歲了,有好些發音,仍不準確。不管我怎麼糾正,她就是改不過來。」
  「我孩子說話的文法不對。不管我教他多少次,他就是學不來。」
  聽到這些問題時,我腦海裡總浮現出那些孩子的「努力」。他們那麼努力,想把音發好,比如說,想發出﹝ㄎ﹞的音,來說「卡車」 。於是瞪大眼睛、全神貫注、用力的先說大人教的:﹝ㄎ﹞﹝ㄎ﹞﹝ㄎ﹞,但無耐緊接在後,發出的卻仍是「塔﹝ㄊ﹞車」 ,而不是「卡﹝ㄎ﹞車」 ,令大人洩氣。
  又例如,孩子想告訴大人:「I ated an apple. 」(我吃了蘋果)。一聽見這錯誤的時態時,大人總忍不住的說:「不,不是ated,是ate(英文「吃」的過去式,屬不規則動詞)。」於是孩子努力的重複說大人教他的ate。但五分鐘後,他還是用ated的時態來陳述。
  孩子所犯的語誤,真是錯誤嗎?或者只是嘗試?
  從「錯誤」的角度出發,大人常會不經意的,以完美的、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檢查和糾正孩子的一言一行。所講究的,是大人教導的效果;而孩子體會到的,只有成功或失敗的選擇題。
  若從「嘗試」的角度來看,大人就比較容易用尊重的態度,來欣賞幼兒在語言學習上的步步進展、層層努力。所關注的,會是了解幼兒在語言發展上要走的路!而孩子體驗的,則會是不斷的試驗和修正,那開放的自我教育過程。
        語言是思考的具體化
  當我們想否定一個人時,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否定他的思想,讓他覺得自己怎麼想都不對。而我們之所以知道對方的思想,就是根據他說出來的話!
  大人在聽另一個大人說話時,絕不「敢」動不動就糾正對方的用語錯誤,最多是以「澄清」的方式,說:「所以你的意思是……?」但許多大人聽小孩說話,可就不是如此:
  「怎麼連這個音也發不清楚呀?你是不是大舌頭呀?」
  「我孩子說話『臭奶呆』。」
  當大人這樣責問或評斷幼兒說話時,結局常常是,幼兒因為不被了解,氣的愈說愈大聲;或者失去信心,乾脆閉嘴不說了。
  「說話」的目的是溝通,它把幼兒心裡想的、感覺的、腦中所理解的,具體的以聲音、詞語陳述出來,期望與聽者溝通。而孩子們自己也很清楚,他們所理解的,遠比他們所能表達的高明得多,所以他們說話時,總會藉助動作、表情,努力把話說清楚。只是這樣的努力,不見得能獲得大人的青睞!
  身為聽者的大人,如果動不動就糾正發音、改正文法、批判用辭,那孩子怎麼跟他溝通呢?孩子已竭盡所能,結果還被嫌東嫌西,他就會覺得自己說的話,都有問題;自己想的,都不成熟。
  不管哪種情況,在檢查和糾正的巨尺下,被否定的,是孩子的思考;被阻絕的,是孩子自我嘗試的努力。
  一般人對語言學習有個大誤解,就是認為語言是模仿的結果。在這個認知的前提下,大人把孩子看成是空罐子,所以只要不斷塞入語言材料,幼兒就會說標準的話了。然而實情並非如此。
  以「擴充和澄清」的方式,
來示範正確的用語。
目的不在糾正,而是提供完整的線索。

語言學習,要靠自己歸納
  人類的嬰兒,先天上,的確已具備語言學習的機制。但要讓這個先天的機制運作,除了語言環境外,還需要孩子自己的歸納能力,孩子必須把已經學會的,加以類化和轉移。也就是說,幼兒學會語言,是因為他能從所處的語言環境中,主動歸納出該語言的用法或規則,而且也把它轉用出去。
  提供以下幾個例子,你應該很容易看出那些「語誤」,絕不是大人教出來、或孩子模仿來的,因為不會有任何大人這樣子用字或說話。同樣的道理,細看那些「語誤」,你應該很容易就察覺到,幼兒是使用「規則」在發言,是自己轉用語句來組合的。
  「我不要不要吃。」──(雙重否定)
  「Those geeses are flying。」──(那些鵝在飛;在不規則的複數名詞,加上複數,以表示很多。)
  「我不要那個彎腰的紅包。」──(不會說「折到」,轉以自己會用的語詞表達。)
  「Open the light。」──(打開燈;應是turn on,明顯受到「開」 燈的影響。)

  假如語言的學習只是純模仿,那些語誤又怎會從孩子的嘴中吐出來呢?所以孩子的語誤,不是錯誤,應該說是:「兒童文法」的類化表現。那是孩子潛意識的、不自覺的從語言環境中,歸納出語言的規則,也類化著、轉移著那些規則,以求表達和溝通。
  不用擔心,孩子不會永遠停留在他的「兒童文法」裡!有個統計數字是這樣的:一個正常人,每天平均要講四萬個字。也就是說,當你的幼兒身處在充滿話語的環境裡,他有的是聆聽「正確語言」的機會。所以他有足夠的刺激,去修正他的兒童文法,然後再轉用那已修正過的規則。經過這樣的循環試驗,孩子的說話,也就會愈來愈接近「大人文法」了。
  語言的學習,既然得靠孩子自己的努力,所以大人要讚許孩子在努力過程中每一個嘗試、每一個自我修正,也就是要允許孩子說錯話!緊迫盯人、不放過每一個錯誤,被否定的,是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被否決的,是孩子自我嘗試的努力和動機。
  許多大人對幼兒語言學習的另一個誤解,就是認為錯了,要馬上訂正,這樣的及時教育,最有效力。在這個教養前提下,大人把孩子的學習過程當成國文考試的改錯題,所以只要大人不斷的耳提面命,那幼兒就會說標準的話了。但實情也不是如此。
語言學習,有其時間表
  學會說話,像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其實很複雜,需要很多因素的配合和運作。而其中最重要因素,就是成熟度,也就是說,它是有時間表的!比如說,新生兒的口腔很小,舌頭佔據了它大部分的空間,所以那時候的口腔(生理發展),並沒有預備好要發出語音。
  奇妙的是,口腔機制雖暫且不管用,但新生兒聽力的發展卻相當成熟,所以他們會很專心的看大人發音的嘴型、聽大人(尤其是媽媽)說母語時的語調、發現語言和環境間的連結關係(比如說,這個人一出現,就會聽到「媽媽來了」)。雖然嬰兒還無法開口說話,但他的內在已積極的在做練習和儲備,所以到了六個月前後,當他的口腔機制「長進」了,他就開始牙牙學語,「ba-ba」、「ma-ma」的練習他聽見的,以及他所能發出的聲音,尤其是語音。
  這種發音的「時間表」,說明了為什麼你的寶寶說話會「臭奶呆」。既然有時間表,大人是急不來的。比較有效的做法,不是立即訂正;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的持續示範,等待時間表的成熟,要允許孩子暫時的發「錯」音。
  愈小的孩子,因生活經驗少、能表達的詞彙少,在尋求「詞彙」和「指稱物」之間象徵關係的道路上,就愈會出現過度類化(例如指鹿為馬)、或是類化不足(如糖糖不是糖果)的現象。這些現象,不是大人想改就能改,勉強不來的。
  比較有效的是,以「擴充和澄清」的方式,來示範正確的用語。目的不在糾正,而是提供完整的線索。讓孩子隨著生活經驗的增加、詞彙原則加大、詞彙量增廣等發展,逐步「悟」出詞彙和指稱物之間的穩定象徵關係。例如,當你聽見孩子指牛為狗時,不妨說:
  「牠也是有四條腿。這隻會哞哞叫的動物,是牛……。」
  所以,請允許孩子用錯詞,不要直接批判孩子的用語!去澄清孩子所說的,去擴充孩子的詞彙和觀點。這樣的做法,比較有效,也不會阻絕孩子自行歸類的思考練習和努力。
<資料來源:聯合報-引用《親子天下》雜誌http://www.mdnkids.com/book_parenting/19.shtml>
資料來源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41







**********************************************************************
嬰幼兒語言智能啟蒙
「寶寶的語言發展較同年齡的孩子慢,只是還沒開竅,長大自然就會追上了,不用管。」親愛的家長,千萬不要讓大雞晚啼的苟且心態躭誤了孩子的語言發展,當孩子有問題時應及早對症治療,才不會錯失治療的黃金期!

採訪/陳雯琪
諮詢/陳世文  高雄市樂仁啟智中心董事,廣宣全腦開發出版社社長
原載/育兒生活雜誌

前言: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也是人類凌駕其他動物之處,有了語言人類才得以自在地與人溝通、表達自己的情緒;而語言同時也是嬰幼兒智能、人格及社群發展的重心,所以家長應提高警覺,時時注意小朋友的學習進度。

語言發展  人際溝通基礎

資優者的語言能力,通常較一般人強,根據一項比較81位智商超過170的孩子的研究,指出他們多半在35歲時就會有優秀的閱讀能力。陳世文舉例,德國傑出詩人歌德在4歲時就會閱讀,在8歲時就精通本國語言,還能熟練運用多種語文;英國著名科學家道爾頓一歲半能識字讀書,3歲能寫信;中國唐朝詩人駱賓王,5歲就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詠鵝詩」,是不是很令媽咪心動呢!語言的重要性還有:
    語言是人際溝通的橋樑,如果少了語言這項工具,人將很難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需求與情感。
    語言能力強,寶寶的頭腦也會比較靈光呢!人的智力結構由各種能力組成,其中最重要者是記憶能力﹝智力的基礎﹞和思維能力﹝智力的核心﹞,而語言則與兩者關係密切,相當程度主導著大腦的智能發展,是人類進化的重要指標。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不好好善用怎麼行!語言能力的發展關乎到寶寶的思維能力、學習力與社會適應力,是兒童智慧成長與將來學習的重要基礎,同時也關係著嬰幼兒心理、人格及社群的發展。
    語言發展遲緩或障礙,常是孩子不快樂的源頭,容易形成挫折感、畏縮、自我形象不良,造成情緒不穩、學習障礙,甚至產生退化性人格、自閉、自暴自棄或暴力傾向,值得家長注意。

建立語言基模  從娘胎開始

從胎兒期67個月大開始,寶寶的大腦細胞就已經準備好,要開始擔任學習語言的重要任務囉!此時的寶寶已經會豎起耳朵專心地聆聽,所以媽咪不妨經常與寶寶來一場子宮對話,與寶寶談心。
陳世文老師舉例,媽咪在孕期也別忘了要和寶寶說早安、道晚安,並且經常說故事、朗讀詩辭、唱兒歌給寶寶聽,當然也可以和寶寶閒話家常、心情分享,培養親子感情。
到了孕期78個月左右,則可以開始讓寶寶學習日常生活用語,如:蘋果、牛奶、爸爸、媽媽等;也可以運用一些圖卡教導寶寶自然科學及社會人文等知識,藉由不斷輸入語言,提早幫寶寶建立語言基模。但要記住,輸入訊息時,資料要明確、清晰,且要運用成人的語調及用辭,如此才有利出生後的語言發展。

新生兒時期
啟蒙重點~愛語頻傳:
如果在出生2小時內就抱著寶寶,讓他看著媽咪的眼睛,並和他說話,不但可吸引寶寶的注意,還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刺激寶寶的大腦發展。媽媽可以左右孩子的性格發展與母音音素的辨識,媽媽溫柔的話語能使嬰兒變開朗。多和寶寶說話好處很多,嬰兒喜歡聽稍慢較高的聲音,說話時要記住說得慢、高且清晰,才能順立建立起寶寶對母語的認知。

13個月
啟蒙重點~目光接觸,親子對談:
人類天生有溝通的需求與本能,當大人對著寶寶說話時,寶寶會以各種方式作出反應,3個月大的嬰兒能透過嘴形來辨音,因此跟寶寶說話時,要靠近他目光接觸,當寶寶有發出聲音時,媽咪別忘了要給予寶寶愛的回饋,以各種方式做出反應,像是:讚美、微笑、抱抱他,或模仿寶寶所發出的聲音等。此外,還要多用成人間的對話模式,來與寶寶說話,藉以讓他學習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及周遭的事物。不論寶寶聽不聽的懂,媽咪都可以多和寶寶對話,例如問寶寶:「你餓不餓啊?喔!餓啊!那媽咪去泡你最喜歡的牛奶囉!」

35個月
啟蒙重點~呼喚名字,雙向溝通:
將兩個寶寶放在一起會發現,他們已經開始會模仿成人間的對話,來達到理解及溝通的目的囉!因此,父母要儘可能的與孩子說話,若孩子有發出聲響,更要積極地回應孩子,讓他練習說話,並多呼喚寶寶的名字,讓他了解自己。
57個月
啟蒙重點~認識自己,介紹家人:
幼兒是透過感覺來認知事物的,且範圍是由己及人、由近而遠、由簡單至多元。所以,媽咪可以利用故事教學來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用觸摸的方式,來讓寶寶了解,這是鼻子、那是嘴巴,當然如果能搭配鏡子,是更棒的囉!之後,可以試著帶寶寶認識家人,並且不斷重覆以強化其語言神經通路。
79個月
啟蒙重點~指物命名,看圖說話:
此時期的寶寶雖然會發出聲音,但仍無法有效運用辭彙,無法與人做有效的溝通。媽咪可以運用各種物品及圖卡給寶寶看,邊指邊說出它的名稱,並反覆練習,學習認知與仿說。
912個月
啟蒙重點~聽故事、唱兒歌:
專注聆聽有助於豐富寶寶的知識,建議媽咪不妨多讓孩子看、聽不同的故事書,以增加孩子聽及說的興趣。媽咪也可以捕捉故事內容中較有趣及可發揮的部分,用創意性、視覺性、感覺性、立體性的方式,來豐富故事的趣味性,像是:小紅帽要去看外婆,要將小紅帽形容成紅髮、擁有發亮眼睛的小女孩,一路上有紅色的花、綠色的草、潺潺的流水、清涼的風等,用貼切的形容辭來描繪故事,用繪圖語言來幫助寶寶的語言發展。

及早啟蒙  語言能力一級棒

啟蒙寶寶的語言能力,把握1歲之前啟蒙關鍵期效果才優。陳世文強調,從胎兒期就開始讓寶寶學習語言,孩子的語言潛能得以充分開發,分辨及運用多種語言的能力也會比較優秀。
由於人超過1歲之後,分辨語言音素的能力會急遽退化,而專家研究也證明,在嬰幼兒期最初3年所學到的辭彙印象最深刻,因此最好是在3歲之前就完成語言的啟蒙,若錯過啟蒙的最佳時期,孩子的語音及聽語能力就無法盡善盡美。
*啟蒙孩子的語言要兼具基本的生理機能、認知能力及人際互動的訓練,方能水到渠成。
*要安排溫馨、豐富且真實的語言環境,並仔細傾聽寶寶的說話、分辨寶寶的身體反應所要傳達的訊息,如:微笑、哭等表情,並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
*不能將寶寶的語言發展完全地交託給冷冰冰的多媒體機器,父母要主動、積極地參與,因為CD等只能單向的吸收,無法促進孩子的表達能力。
*與孩子說話時要靠近孩子的臉,讓孩子看清楚臉部及嘴部的動作;為了讓孩子聽清楚抑揚頓挫,說話要口齒清晰,掌握節奏,語詞要簡潔有創意。
*最好選擇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候開始,進行時要先叫寶寶的名字,吸引他的注意力,接著輕拍他的身體,靠近他與他面對面。
*啟蒙時要使用正確的語法,語言結構需與成人的用語相同,盡量不要使用「嬰兒語言」,給予正確的資訊,如此才能建立正確的語言概念。
*要教導多種語言時,須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段進行,避免同一時段、同一人進行多種語言教學,以免寶寶無法有效地區隔語言系統,將不同的語言混淆。
*不要讓大雞晚啼的概念耽誤寶寶的語言發展,若寶寶有語言偏離或是遲緩的現象,一定要及早針對症狀做處理,以免視、聽知覺不良或感覺統合發展不佳等問題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愈早啟蒙對寶寶的語言發展愈有幫助。
*和幼兒講話時不要用過於簡單的辭彙,儘量使用修飾語、形容詞及從屬句,才是良好的啟蒙環境。若父母的時間不足,需將孩子託付給長輩或外傭,也不妨將平常與寶寶互動的聲音錄下來,讓寶寶學習正確的語法。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18&prev=2020&next=2017&l=f&fid=67






********************************************************************************

如何和小小孩說話 
當孩子開始學說話,你跟他的溝通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跟孩子聊天 ,是引導他發展的第一步,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跟孩子聊天的父母 ,那麼,你不但擁有開啟他心房的鑰匙,也是跟他做朋友的開始。

  研究顯示,如果孩子聽到的詞彙愈多,他學習語言的速度也就愈快 ,專家發現,常對孩子說話的父母通常會使用較多的形容詞 、提出較多的問題,並說明事情的原委,而不是只對孩子說「不行」 、「停」、「吃下去」等這些單調的詞彙。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 「他又聽不懂、說那麼多也沒有用」,不過孩子其實從大人的說話中會 漸漸了解意思,因此你不需要一直問孩子問題或期待他回答 ,而是要幫助他發展理解能力,進而奠定未來的表達能力 。當然每個階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陪他說話聊天 ,才能讓他的語言世界多采多姿。




**********************************************************************

★陪一歲以下的寶寶聊天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有時候咿咿呀呀 ,有時候會大聲吼叫,他們開始逐漸喜歡說話,父母記得這時候起 ,就要多和寶寶說話。
1.配合寶寶表情和他說話
  例如看見寶寶打哈欠,可以說「你累了嗎?今天玩了好多遊戲一定很累 了吧!」。聽見寶寶在發出ㄜㄜ的聲音,也可以學他發出一樣的聲音 ,順便問他說「你是不是肚子餓了呢?為什麼ㄜㄜ叫啊 !媽媽沖奶粉給你喝好不好?」

2.幫寶寶熟悉自己的名字
  例如「這是小奇的書」「小奇該起床了」,讓寶寶對名字熟悉 ,不過不要使用太多的名字,有的父母會取別名、英文名 、阿公阿媽慣稱的小名等,這時候用得太複雜,他可能會搞混。

3.搭配肢體語言帶領寶寶說話
  可以舉起寶寶的手說,「寶寶的手舉得很高喲」;或者看到寶寶的雙手 揮舞,可以說「寶寶很開心對不對」。如果他指著電視,你就說 「那是電視,看太多電視不好」。

4.從遊戲中陪他聊天
  例如陪寶寶玩球,球在滾動時就說「球是圓的、所以會滾動」 。或者突然把臉藏在一塊布後說「媽媽不見囉!寶寶看不見媽媽了! 」這時候的寶寶對於會移動的物體或是突然消失的東西都會感到很有興 趣,透過遊戲激發他的好奇,也會讓他慢慢學習這些詞彙的意思。




**********************************************************************

★陪一到兩歲的寶寶聊天
  一歲之後的寶寶開始逐漸會說單字了,漸漸地一個詞也會跑出來 ,到了18個月之後,詞彙可能突然會爆發出來,甚至會將幾個詞彙組 合在一起。這時候的父母和孩子聊天時,要多培養他的理解能力。

1.帶孩子邊做家事邊聊天
  這時候的孩子模仿力能強,可以讓他學著拿小掃把來掃地 ,父母可以順便告訴他「這是掃把、畚箕,把地掃乾淨 ,寶寶就不會弄髒身體了」。也可以讓他陪著你澆花,一邊陪他說 「澆花就好像是給花兒喝水一樣,如果它都沒有喝水 ,就好像寶寶一樣會覺得很渴、會不舒服」。

2.順著寶寶的問題來陪孩子說話
  如果寶寶拿起電話問這是什麼?除了回答他「這是電話」之外 ,也可以順著說明「電話就是可以講話的工具,如果媽媽出去買東西 ,寶寶有事要找媽媽,可以打電話給媽媽」。如果寶寶看著圖卡上的魚 充滿好奇,媽媽也可以解釋「魚是住在水裡的,它在水中會游來游去 ,下一次媽媽帶寶寶去河邊玩,一起去看魚住的地方」。

3.多引導寶寶將東西從A處拿到B處。
  媽媽可以說「飛機、拿飛機給媽媽」。當寶寶順利完成任務時 ,媽媽除了拍手讚美之外,可以多說一些關於飛機的常識,例如說 「飛機?在天空飛的,可以飛好高好遠…..」也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一 起玩飛機,讓寶寶對這個物品有深刻的記憶。



********************************************************************

★陪兩到三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模仿、對什麼事物都充滿高度興趣 ,因此他們還會常常問問題,最喜歡問的就是「那是什麼」 「他們是誰」「要去哪裡」。他們會用幾個字詞來表達心中的感受 ,因此父母與他們聊天時要特別重視引導他們說出內心感覺。

1.鼓勵孩子說出感受
  如果因為不能帶他出去玩,看見他嘟著嘴,就問他「心情不好嗎 ?怎麼嘟著嘴?」也許寶寶還不太能完整表達出心中感受 ,父母不妨替他陳述「你不能去公園玩,所以心情不好對不對?」 「媽媽知道你今天很不開心,因為今天不能帶你出去玩」 ,透過這樣的親子聊天,可以讓寶寶知道你是明白他的感受的 ,也可以趁機說明你今天不能帶他出去玩耍的理由,讓寶寶理解事情的 原由。

2.透過遊戲讓寶寶學習顏色、數字、大小和空間等概念
  例如陪著寶寶一起玩積木時,可以告訴他「這個積木是黃色的」 「你把藍色的積木拿給媽媽」「這個積木比較大、那個積木比較小」。

3.重複讓寶寶說同樣的句子,他才會印象深刻
  例如坐上大型玩具車,父母和寶寶一起坐車去玩耍,教孩子說「叭叭 ,要開車了」父母也回答「我們要去動物園了」,再引導孩子說 「車子要開了、叭叭開車了」,多重複一些相同的語句概念 ,讓孩子記得牢、也讓這樣的遊戲聊天充滿樂趣。

★陪三到四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小孩語句增加、詞彙愈來愈豐富,可以說一個完整的句子 ,只不過有時因為表達有誤差,或是因為創造力強,句子的產生也常常 令父母一頭霧水。例如他會說「今天學校很花」,可能是學校開滿了花 ,也可能是老師帶著他去看花。這時,千萬不要指責孩子說不清楚 ,應該慢慢引導他形容說出今天看到的一切,反而會充滿驚喜。

1.多談談學校生活
  這時候孩子花在上幼稚園的時間愈來愈多,對於學校中老師教的東西 、以及他與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每天都不同。所以家長看見孩子可以說 「今天看起來好開心,是不是吃了好吃的東西?」如果父母本來就知道 今天是冬至,學校有安排搓湯圓的活動,一定要問「搓湯圓好不好玩 ?你搓了幾個湯圓?好不好吃呢?」讓孩子覺得他今天的點點滴滴都有 人可以一起分享。

2.帶孩子一起閱讀
  其實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還可以啟發孩子的 情感認知的世界。不妨每天抽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習慣那是 「故事書時間」,每天念一段故事給他聽,其中可以穿插問一些問題 ,聽聽孩子的反應。





********************************************************************
★陪四至六歲的寶寶聊天
  四、五歲的寶寶喜歡吹牛。他會說「我爸爸的車子是全世界最大的」 「我爸爸的車子能坐一千萬個人、比你的大」。他們也喜歡大吼大叫 ,不過也愛講悄悄話,他們還能清楚表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概念 。由於他們能言善道,因此父母應該多提升他們口語表達的清晰和流利 程度。至於六歲的寶寶已經充滿創造力,他們很愛想像、勇於創造 、樂於表達自己,甚至開始有自己的心事,這時候的父母和他們聊天時 ,要重視他們的創造性,更要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真感情。

1.分享秘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心情,也認為媽媽會有心中秘密 ,不妨讓秘密成為一種遊戲。媽媽可以說:「有個秘密讓你猜猜 ,如果猜對了,你也得分享一個心中的小秘密。」因此可能他會說 「我覺得老師好兇」「我覺得同學小玲很漂亮」…… ,透過秘密的分享,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2.陪他玩扮家家酒
  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也會開拓他的想法。他會變成 「媽媽」,學習照顧你,你也會從中發現他對媽媽這個角色的認知為何 ;他會成為「牙醫生」,要你張開嘴看牙齒,你可能才會發現他原來有 多害怕看牙,為什麼怕看牙?不同的角色轉換,你可以順便告訴他每個 角色、每件事情的意義。

BOX
陪孩子聊天的注意原則
1.不管他聽不聽得懂,父母要學習自言自語。
2.和他說話時,記得多觀察他的表情眼神。
3.做個好聽眾,千萬不要忽視寶寶的說話,逕自地表達意見。
4.不要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儘管他的說法很無厘頭 ,也要有參與感。
5.順著孩子關心的事陪他聊天,不要他明明在看魚缸 ,你硬要他數積木,反而讓他覺得很無聊。
6.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他話說得不清楚就指責 ,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一直比較。
7.讚美、讚美再讚美。只有鼓勵讚美不斷,才會讓孩子和你的話題源 源不絕。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_ly7VjWFHB5aoc0Ftede/article?mid=51&prev=52&next=50&l=f&fid=10







*********************************************************************************
分享~如何和小小孩說話(0~6歲) 
當孩子開始學說話,你跟他的溝通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跟孩子聊天,是引導他發展 的第一步,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跟孩子聊天的父母,那麼,你不但擁有開啟他心房的鑰 匙,也是跟他做朋友的開始。   
研究顯示,如果孩子聽到的詞彙愈多,他學習語言的速度也就愈快,專家發現, 常對孩子說話的父母通常會使用較多的形容詞、提出較多的問題,並說明事情的原 委,而不是只對孩子說「不行」、「停」、「吃下去」等這些單調的詞彙。很多父母 可能會覺得「他又聽不懂、說那麼多也沒有用」,不過孩子其實從大人的說話中會漸漸了解意思,因此你不需要一直問孩子問題或期待他回答,而是要幫助他發展理解能 力,進而奠定未來的表達能力。當然每個階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陪他說 話聊天,才能讓他的語言世界多采多姿。

 

★陪一歲以下的寶寶聊天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有時候咿咿呀呀,有時候會大聲吼 叫,他們開始逐漸喜歡說話,父母記得這時候起,就要多和寶寶說話。


1.配合寶寶表情和他說話

  例如看見寶寶打哈欠,可以說「你累了嗎?今天玩了好多遊戲一定很累了吧!」。聽見寶寶在發出ㄜㄜ的聲音,也可以學他發出一樣的聲音,順便問他說「你 是不是肚子餓了呢?為什麼ㄜㄜ叫啊!媽媽沖奶粉給你喝好不好?」

2.幫寶寶熟悉自己的名字
  例如「這是小奇的書」「小奇該起床了」,讓寶寶對名字熟悉,不過不要使用太 多的名字,有的父母會取別名、英文名、阿公阿媽慣稱的小名等,這時候用得太複雜,他可能會搞混。

3.搭配肢體語言帶領寶寶說話
  可以舉起寶寶的手說,「寶寶的手舉得很高喲」;或者看到寶寶的雙手揮舞,可以說「寶寶很開心對不對」。如果他指著電視,你就說「那是電視,看太多電視不好」。

4.從遊戲中陪他聊天
  例如陪寶寶玩球,球在滾動時就說「球是圓的、所以會滾動」。或者突然把臉藏在一塊布後說「媽媽不見囉!寶寶看不見媽媽了!」這時候的寶寶對於會移動的物體或是突然消失的東西都會感到很有興趣,透過遊戲激發他的好奇,也會讓他慢慢學習這些詞彙的意思。


★陪一到兩歲的寶寶聊天
  一歲之後的寶寶開始逐漸會說單字了,漸漸地一個詞也會跑出來,到了18個月之後,詞彙可能突然會爆發出來,甚至會將幾個詞彙組合在一起。這時候的父母和孩子聊天時,要多培養他的理解能力。

1.帶孩子邊做家事邊聊天
  這時候的孩子模仿力能強,可以讓他學著拿小掃把來掃地,父母可以順便告訴他這是掃把、畚箕,把地掃乾淨,寶寶就不會弄髒身體了」。也可以讓他陪著你澆花,一邊陪他說「澆花就好像是給花兒喝水一樣,如果它都沒有喝水,就好像寶寶一樣會覺得很渴、會不舒服」。

2.順著寶寶的問題來陪孩子說話
  如果寶寶拿起電話問這是什麼?除了回答他「這是電話」之外,也可以順著說明電話就是可以講話的工具,如果媽媽出去買東西,寶寶有事要找媽媽,可以打電話給媽媽」。如果寶寶看著圖卡上的魚充滿好奇,媽媽也可以解釋「魚是住在水裡的,它在水中會游來游去,下一次媽媽帶寶寶去河邊玩,一起去看魚住的地方」。

3.多引導寶寶將東西從A處拿到B處。
  媽媽可以說「飛機、拿飛機給媽媽」。當寶寶順利完成任務時,媽媽除了拍手讚美之外,可以多說一些關於飛機的常識,例如說「飛機?在天空飛的,可以飛好高好遠…..」也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一起玩飛機,讓寶寶對這個物品有深刻的記憶。


★陪兩到三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模仿、對什麼事物都充滿高度興趣,因此他們還會常常問問題,最喜歡問的就是「那是什麼」「他們是誰」「要去哪裡」。他們會用幾個字詞來表達心中的感受,因此父母與他們聊天時要特別重視引導他們說出內心感覺。

1.鼓勵孩子說出感受
  如果因為不能帶他出去玩,看見他嘟著嘴,就問他「心情不好嗎?怎麼嘟著嘴?」也許寶寶還不太能完整表達出心中感受,父母不妨替他陳述「你不能去公園 玩,所以心情不好對不對?」「媽媽知道你今天很不開心,因為今天不能帶你出去 玩」,透過這樣的親子聊天,可以讓寶寶知道你是明白他的感受的,也可以趁機說明 你今天不能帶他出去玩耍的理由,讓寶寶理解事情的原由。

2.透過遊戲讓寶寶學習顏色、數字、大小和空間等概念
  例如陪著寶寶一起玩積木時,可以告訴他「這個積木是黃色的」「你把藍色的積 木拿給媽媽」「這個積木比較大、那個積木比較小」。

3.重複讓寶寶說同樣的句子,他才會印象深刻
  例如坐上大型玩具車,父母和寶寶一起坐車去玩耍,教孩子說「叭叭,要開車 了」父母也回答「我們要去動物園了」,再引導孩子說「車子要開了、叭叭開車了」,多重複一些相同的語句概念,讓孩子記得牢、也讓這樣的遊戲聊天充滿樂趣。


★陪三到四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小孩語句增加、詞彙愈來愈豐富,可以說一個完整的句子,只不過有時 因為表達有誤差,或是因為創造力強,句子的產生也常常令父母一頭霧水。例如他會 說「今天學校很花」,可能是學校開滿了花,也可能是老師帶著他去看花。這時,千 萬不要指責孩子說不清楚,應該慢慢引導他形容說出今天看到的一切,反而會充滿驚 喜。

1.多談談學校生活
  這時候孩子花在上幼稚園的時間愈來愈多,對於學校中老師教的東西、以及他與 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每天都不同。所以家長看見孩子可以說「今天看起來好開心,是不 是吃了好吃的東西?」如果父母本來就知道今天是冬至,學校有安排搓湯圓的活動, 一定要問「搓湯圓好不好玩?你搓了幾個湯圓?好不好吃呢?」讓孩子覺得他今天的 點點滴滴都有人可以一起分享。

2.帶孩子一起閱讀
  其實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還可以啟發孩子的情感認知 的世界。不妨每天抽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習慣那是「故事書時間」,每天念一段 故事給他聽,其中可以穿插問一些問題,聽聽孩子的反應。


★陪四至六歲的寶寶聊天
  四、五歲的寶寶喜歡吹牛。他會說「我爸爸的車子是全世界最大的」「我爸爸的 車子能坐一千萬個人、比你的大」。他們也喜歡大吼大叫,不過也愛講悄悄話,他們 還能清楚表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概念。由於他們能言善道,因此父母應該多提升他 們口語表達的清晰和流利程度。至於六歲的寶寶已經充滿創造力,他們很愛想像、勇 於創造、樂於表達自己,甚至開始有自己的心事,這時候的父母和他們聊天時,要重 視他們的創造性,更要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真感情。

1.分享秘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心情,也認為媽媽會有心中秘密,不妨讓秘密 成為一種遊戲。媽媽可以說:「有個秘密讓你猜猜,如果猜對了,你也得分享一個心 中的小秘密。」因此可能他會說「我覺得老師好兇」「我覺得同學小玲很漂亮」……, 透過秘密的分享,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2.陪他玩扮家家酒
  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也會開拓他的想法。他會變成「媽媽」, 學習照顧你,你也會從中發現他對媽媽這個角色的認知為何;他會成為「牙醫生」, 要你張開嘴看牙齒,你可能才會發現他原來有多害怕看牙,為什麼怕看牙?不同的角 色轉換,你可以順便告訴他每個角色、每件事情的意義。


BOX
陪孩子聊天的注意原則
1.不管他聽不聽得懂,父母要學習自言自語。
2.和他說話時,記得多觀察他的表情眼神。
3.做個好聽眾,千萬不要忽視寶寶的說話,逕自地表達意見。
4.不要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儘管他的說法很無厘頭,也要有參與感。
5.順著孩子關心的事陪他聊天,不要他明明在看魚缸,你硬要他數積木,反而讓他覺 得很無聊。
6.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他話說得不清楚就指責,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一直比較。
7.讚美、讚美再讚美。具體的讚美,只有鼓勵讚美不斷,才會讓孩子和你的話題源源不絕。



以上文章擷取自澄澄媽咪部落格
http://anisig.pixnet.net/blog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peggyv168/article/20422565









*****************************************************************************

引導寶寶學說話 2~3歲黃金開發期

導讀:2-3歲是口頭語言發展最快的時期,從只能說2-3個字組成的句子,很快發展到基本能將話講完整,細寶寶在這個時期的語言發展速度相當驚人,只要稍加引導,寶寶就能說出一些多詞句的話語,並學會使用各種基本類型的句子,有時還會出現一些複合句。

2~3歲寶寶學說話 黃金開發期:

❤過了兩歲,寶寶的語言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小嘴巴越來越靈活了,他不僅會「蹦」詞,還會說句子了,「這是什麼呀?」常掛嘴邊,爸爸媽媽變成為了厚厚的《十萬個為什麼》。
❤最讓爸爸媽媽開心的是,寶寶能陪你聊天、唱歌,會給你講故事,有時候他還能創造出連你都不知道的新鮮說法來呢! 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在這個時期開發寶寶的語言學習能力,為以後打基礎。

寶寶學說話 父母可以這樣做:

1、複述說話內容。
❤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對寶寶進行這方面的訓練。
❤讓父母先對寶寶說一句話,然後讓寶寶跟著說,開始時可從最簡單的句子說起,如:「寶寶喜歡寫字」、「媽媽喜歡寶寶」,待寶寶熟練掌握後,再逐漸延長句子的長度。
2、給寶寶講故事。
❤選擇故事時,可選一些情節簡單但寶寶卻較感興趣的故事。父母講完後,即可嘗試讓寶寶將故事的內容和情節複述出來。
❤最初寶寶可能會感覺有些困難,父母一定要善於引導和鼓勵寶寶接著複述。
❤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如:「記得明天將這個故事講給鄰居的小妹妹聽」、「會講故事的寶寶是非常棒的寶寶」,以此調動寶寶複述的積極性。
3、看圖說話。
❤很多幼兒圖書都配有圖畫,父母可運用這些圖畫,訓練寶寶的語言思維能力。和寶寶一起翻開書,一邊指著圖片一邊向寶寶講解:“母雞帶著雞寶寶找小蟲”、“小白兔在吃紅蘿蔔”,最後再試著將這些畫面連起來,讓寶寶講給父母聽。
❤開始寶寶可能講得不完整,甚至不會講,這很正常。父母千萬不要著急,應鼓勵寶寶慢慢來,大膽地講。相信經過不斷訓練,寶寶會講得越來越好。
4、教寶寶念兒歌、詩歌。
❤兒歌、詩歌一般說來比較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寶寶即使不理解其中的內容和含義,也會非常樂意地大聲朗讀,最後達到熟讀成誦。
❤這樣既可提高寶寶的語言思維能力,又能讓寶寶欣賞到優美的詩歌、學到知識,真可謂一舉數得。
5、善用表揚、聽從吩咐。
❤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是喜歡做,不肯閒著,好聽表揚。家長要根據這些特點,每天給孩子一些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吩咐他做些小事情。
❤如“給媽媽打開門”,“給爸爸把帽子拿來”,“給娃娃洗洗臉”,“給小兔子餵點草”等等。每當按吩咐做完一件事後孩子都會感到很高興,家長一定要給“真能幹”等鼓勵。
6、教寶寶說出自己的名字。
❤教孩子準確地說出自己的名字、性別和年齡。
7、讓寶寶說出別人的名字。
❤漸漸地讓他說出自己的名字,說出媽媽、爸爸的名字。 「媽媽叫什麼名字?」「爸爸叫什麼名字?」在這種一問一答反复練習的對話中,鼓勵孩子區別這些名字。進一步,教孩子學說家庭中其他成員的名字。
文章來源:寶寶樹、百度空間、百度經驗
資料來源http://mombaby.tw/article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