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聽有嘸?~聽覺的發展
聽覺發展的軌跡 嬰兒在出生的頭一個月裡,會因突然發出的巨響,像拍手或砰然關門聲而嚇醒,或把眼睛睜得大大的。 大約三個月開始,對他說話時,他會以微笑、踢腿和揮動手臂來表達喜悅;已經會認媽媽的聲音,嚎啕大哭當中,聽到媽媽溫柔安慰的聲音,多半就會安靜下來;也可能因媽媽生氣的語調,而顯露不安;聽到新奇的聲音時,會轉頭注視。 六個月以後,他已經會聽自己的名字了;對外界的聲音更注意,歌聲、說話聲,以及外面的汽車聲,都能令他專心傾聽;還會隨著音樂節拍搖擺、扭動。媽媽的聲音尤其令他感興趣,他甚至會牙牙學聲,試圖和媽媽對話,這和他語言發展可是大有關係呢﹗ 孩子約一歲時,就已經能將物品和聽到的話語聯結起來,比如告訴他「鞋子」,他就知道指的是什麼。另外,藉由一些簡單的手勢和肢體語言,孩子已可以聽懂一些簡單的句子,像一面跟他招手,一面說︰「來﹗來﹗」他會瞭解這是要他過去的意思。 此時,他也開始模仿大人的說話方式,會發出ㄇㄚ ㄇㄚ 或 ㄉㄚ ㄉㄚ 的聲音。 滿一歲以後,孩子慢慢不需要靠手勢或肢體的輔助,就能瞭解一些簡單的話語,像問他︰「爸爸在哪裡?」他會瞭解爸爸是誰,也會轉身去找。他也喜歡聽故事、歌聲和旋律,而且可以正確地指出書上你要他找的圖片。 協助孩子發展更敏銳的聽力 聽覺是語言發展的重要基礎,平時可以對著初生寶寶不同邊的耳朵說話,讓他感覺到聲音從不同的方向傳來;在餵奶、摟抱或搖孩子入睡時,對他哼唱搖籃曲或播放輕柔的音樂;利用手搖鈴、鈴噹或擠後會發出聲音的玩具,讓寶寶藉由聲音和觸摸來體驗世界......,這些都對他的聽覺發展很有幫助。 等寶寶七個月左右,你就可以模仿一些動物的聲音給他聽,或用木匙擊打鍋底,在空的罐子、盒裡裝些豆子、衣夾,做一些好玩、有趣的聲音遊戲,提供孩子讓聽力更敏銳的學習機會。 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提醒父母注意的是,盡量避免讓孩子處於高躁音的環境中,以免影響孩子的聽力。
作者:翁秀梅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236&prev=5237&next=5235&l=f&fid=67
*****************************************************************
娃娃聽世界~如何提供適宜的聽覺刺激
嬰兒對聲音的偏好 學者雷西(Lacey)曾做過一個實驗發現,嬰兒在接收了適宜的聲音刺激之後,會呈現出警覺但是安靜的狀態,如果再持續地發出吸引嬰兒的聲音,並且依著嬰兒的動作去調適自己說話的音調和節奏時,嬰兒也會去調整他們自己的身體動作,試著與照顧者的聲音節奏一致。這對於嬰兒的學習,和其與外界的互動,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綜觀種種嬰兒對於聽覺的反應,不但提醒也增強了我們應該努力去嘗試與嬰兒對話、交流的動機,並且小心地去調整我們的聲調、音量和速度;另外也要耐心地去傾聽、觀察嬰兒隨時的反應與身心狀態,因為這對於孩子的聽覺、注意力、情緒、動作等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助益。 適宜的聽覺刺激 瞭解以上的觀點後,父母應如何活用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寶寶發展聽力呢?建議您:
1.在嬰兒的手腕上綁上一個鈴鐺,讓他們能夠在移動手臂時,注意傾聽鈴聲。 2.提供安靜的空間,讓嬰兒能夠愉快地聽到自己的聲音。 3.在嬰兒的附近輕搖鈴鐺或是其他聲音不刺耳的物品,讓嬰兒去尋找,發現物品的位置。 4.當嬰兒發出一些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聲音時,傾聽並且以話語回應他。 5.將嬰兒安置在靠近其他嬰兒和照顧者的地方,以讓他習慣去傾聽別人所發出的各種聲音,更甚而去模仿。 總之,嬰兒會傾聽他們周遭所發出的各種聲音。當我們製造聲音,甚至是重覆嬰兒所發出的聲音時,他們就會受到一定的刺激,也有可能會去模仿我們的聲音。這在嬰兒的語言發展上,不僅鼓勵了他們去練習和控制他們的發聲和話語,也幫助了嬰兒開始去學習一種先說話然後傾聽,然後再說話的雙向溝通過程。另外,嬰兒會發現當他們在說話時,照顧者會去傾聽;而嬰兒的回應會促使照顧者調整說話的音調、快慢、音量;他們能夠藉由發出咿唔、說無意識的話來傳達出他們愉快的感覺......等,以上種種不但促進嬰兒聽力,啟蒙嬰兒社會性語言發展,並且穩定嬰兒情緒,與增進照顧者和嬰兒彼此之間情感交流的聽覺刺激,不僅需要由照顧者適宜地提供,也需要由照顧者隨時依著嬰兒的反應做調整,這些都是電視、錄音帶等單向的刺激傳達所無法取代的。 作者:林芳怡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234&prev=5235&next=5233&l=f&fid=67
|
*******************************************************************
嬰幼兒聽覺啟蒙
訪/張采妮
諮詢/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鍾志從教授
參考資料/由教師扮演的偵探角色-談兒童行為的觀察與紀錄 鍾志從教授
出生至一歲嬰兒動作發展的縱貫研究 教育心理學報
家中的寶貝是否總是很快就能適應新事物呢?還是面對陌生環境總是哭鬧不停?面對不同適應性的寶寶,該如何「順著他們的性子」,找出和他們最麻吉的相處之道!
適應性和趨進性有何不同?
「趨進性」意指孩子對陌生人、事、物的態度,表現出馬上接受或是拒絕?而「適應性」則是孩子在趨進反應後,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狀況。有些孩子很快就能適應新玩具、新環境、不同牌子的ㄋㄟㄋㄟ,可是也有些孩子就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的謀合期,才能接納不同的生活環境。
如何觀察適應性高低?
◎ 寶寶從醫院回到家後,適應的狀況如何?會不會時常哭鬧,或是無法順利睡著?
◎ 從醫院回來後,喝ㄋㄟㄋㄟ順利嗎?會不會因為環境改變而不肯喝ㄋㄟㄋㄟ?
◎ 變換睡眠環境:譬如嬰兒床擺放的位置由爸媽的房間變成嬰兒房,寶寶會不會不容易誰著?
◎ 在陌生環境下,寶寶要花一段時間才能適應,且身邊一定要有爸爸或媽媽陪伴?
◎ 換不同品牌的奶粉時,需要多久時間才能接受?
◎ 換不同品牌的紙尿褲時,很快接受或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接受?
◎ 換新保母後,會不會有長期哭鬧的不適應症狀?
◎ 旁邊多了新玩具時,很快會注意到它,或是需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接受新玩具的存在?
找出最麻吉的相處&教育模式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假使能了解孩子的天生氣質,進而對症下藥,那麼在孩子的教育及相處模式上,鐵定能事半功倍!從書局中琳瑯滿目的幼兒書籍以及各種教養策略、心得分享,以及各種幼教講座、諮詢,不難看出現今家長對教育下一代的高度重視!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鍾志從教授表示,跳脫傳統「我教什麼,你學什麼」的教育模式,現在的家長偏向以「順著孩子的性」來引導孩子學習、發展適合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管道。
對適應性高的孩子,家長須注意
◎慎選成長環境
因為適應能力良好,受外在環境影響的機會也增加。鍾教授建議,對於孩子的成長環境和學習對象,家長絕對有替孩子把關的責任。家長應給予孩子辨別是與非的觀念,而後尊重孩子的選擇。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鍾教授表示,對於適應力高的孩子,家長會容易忽略孩子的真實感受、想法。一般說來,適應性低的孩子敏感度相對較高,反應強度也較強,孩子的情緒反應容易掌握;反之,適應性高的孩子,面對陌生的事物,雖然沒有明顯的哭鬧,但是假使家長因此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反而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不要影響孩子的學習穩定度
對於適應性高的孩子,對於生活週遭的變化總是可以適應良好;不過,值得家長警覺的是,過度頻繁的變化,對孩子的學習穩定度是否會造成影響?
對適應性低的孩子,家長須注意
適應性低的孩子,對於事物的變化較為敏感,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謀合期」。至於需要多久時間,沒有一定的標準;因此,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包容,陪伴孩子度過適應期。鍾教授建議,盡量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的變化與刺激,讓孩子先適應一方後,再嘗試第二種不同的事物。
◎未來會考慮交給保母照顧的家庭
假使因為工作的關係,家長有預計將寶寶託付給親戚或保母的想法,最好事先讓寶寶慢慢適應可能會託付的對象,鍾教授表示,寶寶在六個月後,情感依附的對象會逐漸擴大,因此可以先嘗試讓媽媽跟在寶寶和保母的身邊,等寶寶較適應保母後,再完全交給保母照顧。
◎假使想改變奶粉品牌時
無論是想改變奶粉品牌或是改餵副食品,最好依照比例的增減,慢慢調整寶寶的飲食習慣。
◎面對新玩具的時候
新玩具的出現,對寶寶來說,也是一項新的體驗!鍾教授表示,適應性低的孩子剛開始可能只會玩自己熟悉的玩具,過一段時間才會對新玩具有興趣,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到陌生環境,與陌生人接觸時
鍾教授建議,對適應性低的孩子來說,安全感的建立很重要!家長最好能陪伴孩子一起適應陌生的人事物,多給孩子一點時間,陪伴身旁、給予勇氣,家長可以輕柔地和孩子說說話,讓孩子充滿安全感。
結語
鍾教授說,寵愛孩子,很容易做到;但要把孩子教好,可不容易!家長營造的生活環境對孩子的成長發展絕對有影響!「順著孩子的天生氣質發展」不代表「完全放縱」,寵愛孩子之虞,父母應該負起教育孩子判斷是非的責任,讓我們的下一代獲得健全的心智發展!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101.asp
***********************************************************************
作者: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
聲音遊戲-促進寶寶聽力發展
製造適合寶寶的聲音 雖說寶寶天生下來,就有一雙好耳力,但還是需要爸爸媽媽的協助,促進他的聽覺發展,引導他透過聲音特質認識世界,進而學習語言溝通。但是面對著小寶寶,您是否經常感到手足無措,究竟要如何提供他聽覺的刺激、促進他發展呢? 嘮叨?我不怕! 不是要您在寶寶無力反抗的時候故意嘮叨給他聽啦!但是,長時間對著寶寶說話、說故事,好處還真不少呢,可以讓寶寶熟悉語言聲調、認識環境,還可以讓寶寶感覺安全呢。 那麼,說什麼?什麼都可以喔。像是幫寶寶包尿布時,您可以告訴他這尿布是什麼牌子的、在那兒買的、有什麼功能;像是抱著寶寶到處閒逛時,可以介紹路邊的小花小草、描述行人的打扮、鄰居的動作;當然說故事也可以囉,準備一本屬於寶寶的小書,每天固定一個短短的時間讀給寶寶聽,一再重複也沒關係。還有還有,家中所有的一切、您手上正在進行的工作,都可以一一描述給寶寶聽哩,「你看唷,切菜要這麼切,以前你阿媽…」「你知道嗎,這個玩具是爸爸…」總之,就像您和親朋好友閒話家常般,什麼都可以說可以開講。 說話原則:語調盡量輕鬆和緩,可以強調聲調的高低,加上表情,像是在演誇張的戲也無妨,反正大多時間都是您和寶寶獨處嘛。 音樂?我喜歡! 認識聲音,我們最直覺的反應,就是聽音樂了。家裡就有各式各樣的CD錄音帶,廣播也行,您也可以再聆聽音樂時,介紹寶寶認識各種不同的樂器、歌手、曲調風格、或是背後的小故事。至於什麼音樂類型適合寶寶,也無須限制,目前許多產品標榜促進寶寶IQ、EQ,不必太過盲從相信,但不論有沒有實證,多讓寶寶接觸都是好的。當然,太過強烈吵雜的重金屬搖滾,也許會嚇著寶寶或是影響寶寶睡眠,爸媽小心就是。 還可以讓寶寶聽各種聲音,例如水聲、汽車發動聲、敲門聲、電話聲,凡是聲音響了,請別忘記告訴寶寶這是什麼。寶寶就是經由辨認這些聲音的特質,對週遭進一步認識和掌握,同時也漸漸明白語言的意義,以及體會這些東西、名稱和聲音之間的關聯。 製造聲音原則:音量適中,盡量不要正對寶寶耳邊,轉換音樂或是聲音時請提醒寶寶,或是觀察寶寶的反應。寶寶也會有他個人的喜好,所以一旦寶寶面露厭惡或是害怕驚嚇的表情,請爸媽要貼心的將聲音停止。 仔細聽!寶寶聽到什麼? 如果爸媽用心,其實不難觀察寶寶現在聽到些什麼。仔細看看寶寶的反應,他也許會突然轉動頭、手足舞蹈、或是皺眉,也許是因為飛機飛過的聲音、小貓咪輕輕的喵一聲,您就知道現在寶寶會注意到什麼、也更加了解寶寶所處的環境,哪些聲音或是現象是寶寶感到新鮮、喜歡或是討厭的。這些,將有助於您重新發現,原來就在身邊,有這麼多樣的美妙樂音,可以和寶寶一起重新體驗喔! 相關文章:測試孩子聽力是否正常?
作者: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
就是愛搗蛋?~寶寶聽得懂「不可以」嗎?
當寶寶七、八個月大,開始學會移動身體後,爸爸媽媽似乎就得24小時隨時守候在旁,總唯恐一個閃失,小寶寶就會把手指頭伸到插座孔、會把地上看來有趣的東西撿起往嘴裡塞、還會隨著地形的高低上上下下的爬…。面對那麼多的狀況,爸爸媽媽除了盡快將寶寶抱離現場,還要拼命說「不可以!」,可是,寶寶真的聽懂了嗎? 寶寶真的不懂?! 太小的寶寶真的不知道什麼東西是危險,什麼東西是不可以的!一般來說,六個月以前的寶寶因為受到動作反應與理解能力上的限制,所以就算他已經聽到大人警告:「不可以!」仍無法在同一時間停止動作。因此,當家裡有六、七個月以下的小寶寶,建議家長,最好先將家裡危險的東西或角落移除,以避免好奇寶寶面臨危機。若是情況緊急,就只要迅速將寶寶抱開,因為罵他、打他其實都是於事無補! 聲音加動作,事半功倍! 通常寶寶到了八個月以後,就能夠慢慢接受大人的勸阻了。而要幫助寶寶理解大人的話,誇張的動作表情、明確的語言提醒,是很重要的技巧。舉一個例子來說;當寶寶打算用手觸碰插座,大人只要迅速將寶寶的手拉回來,並且說:「插座危險!不可以碰!」。若只是狠狠的打孩子一次,說他「不乖!」「不聽話!」,在短時間之內,或許孩子因為恐懼被懲罰而不敢造次,但其實他對插座的好奇心仍是存在的。因為「不乖!不聽話!」的方式,只讓孩子接收到被拒絕的訊息,但是他並不知道為什麼不行。如果我們可以具體的說:「插座很危險,不行!」或是「水燙燙,不要摸!」孩子就會理解這些東西是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傷害的! 適時的對孩子說「不!」 爸媽通常會出現兩種教養方式,一種是認為寶寶從小必須嚴加管教,卻忽略了孩子在動作及語言理解上的限制,因此管教顯得過於嚴苛甚至不當。而另一種則是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所以就什麼都不限制;但這樣的管教,也造成了孩子日後的任性與不懂事。因此,真正的愛,與真正的開放尊重,應該是順著孩子的身心發展,給予適當的、安全的引導,不適度的完全開放與完全禁止,都不是恰當的做法。所以,適時與適度的對孩子做出限制與拒絕,才能讓孩子漸漸養成自制自愛的好能力。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5215&prev=5216&next=5214&l=f&fid=67
*******************************************************************************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80.asp
*****************************************************************************
*******************************************************************************
媽咪,我聽到了~~家有聽障兒,別輕言放棄!
採訪╱林嬪嬙
諮詢╱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總幹事 管美玲
企劃編輯╱張玉櫻
|
台中市一位少婦因家中經濟困難,無法負擔3歲聽障兒教育以及裝置人工電子耳的龐大醫療費用,以致情緒低落,以水果刀砍傷小孩,自己也吞安眠藥自殺,所幸都已獲救。這樣的社會悲劇讓人心痛!在此提醒父母,一旦發現小孩聽力有問題,除了把握黃金治療期積極接受診治之外,可向相關單位尋求協助,讓小孩重獲健康。 觀察寶寶行為反應,早期發現聽損問題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總幹事管美玲表示,新生兒發生聽力問題的比率約在千分之一至三,以國內每年25萬名新生兒計算,每年約有250~750位聽障兒新增病例。 從baby的行為反應觀察聽力是否正常 ‧年齡:3個月 ‧正常反應:會被較大的聲音嚇到,或中斷吸奶的動作,吵雜的聲音也會使寶寶無法入睡,而且此階段也開始會注視講話者。 ‧異常行為:沒有左列的正常反應。 ‧年齡:6個月 ‧正常反應:會轉頭尋找聲音來源,媽媽逗他時也有明顯感受,對某些語音會發出一些口語作回應。 ‧異常行為:6個月前的寶寶即使聽力異常,也較不易察覺出,因為寶寶可能有自發性反應,也就是聲帶發生無意義的碰撞,而發出一些聲音,家長通常不會懷疑寶寶的聽力。 ‧年齡:9個月 ‧正常反應:會主動以自己的口語引起旁人注意,對自己的小名或名字會有明顯反應。 ‧異常行為:聽力受損的寶寶可能因為聽不到自己的聲音,自發性的聲音便逐漸消失。 ‧年齡:1歲 ‧正常反應:正常小孩會有越來越多的對外聯結,會開始發出有意義的語言(如叫爸爸、媽媽),也會模仿別人說話。 ‧異常行為:如果一直未有這些行為表現,家長就不能再拖延,必須盡快就醫。 經過上述的baby聽力行為反應的觀察,若發現異常現象,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尤其聽障高危險群baby更應加強聽力篩檢,例如:早產兒、母親懷孕時感染德國麻疹、經產道感染、出生頭1個月受到感染(如腦膜炎、呼吸道感染)、出生後曾使用呼吸器的嬰兒等等。 若因中樞神經問題造成聽力受損,小時候接受檢查可能是正常的,要到6、7歲以後配合試驗才能檢測出來,所以家長應特別注意,有這類問題的小孩會出現以下狀況:平時對聲音的注意力比較差、口齒比較不清、在吵雜的環境中聽力較有困難、當周遭有兩個人同時說話時會顯得無法應付。 家屬可尋求相關機構協助 治療方面如果屬外耳或內耳問題,先以藥物及手術治療,效果不佳就要以「助聽器」輔助;若內耳絨毛傷的較嚴重,助聽器亦無效果時,才會考慮裝置「人工電子耳」。人工電子耳的材料費約在78~87萬元(以前只要60萬,後因匯率波動而越來越昂貴),手術及住院費用約在10萬以內,政府對低收入戶給予60萬補助,中低收入戶補助40萬,一般家庭補助20萬,有此需求的家長應善加利用。 然而家長對電子耳往往有過度期待,其實技術不是問題,重要在於日後漫長的復健之路。聽力訓練必須長時間才能見到成果,雖然大多數家長都願意配合,但往往因客觀條件不允許(如必須外出工作)而影響成效,加上家庭成員未必給予支持,甚至老一輩的錯誤觀念將罪過歸在媽媽身上,這些都造成病童父母很大的壓力。 發現寶寶有聽力問題時,除盡快就診之外,也可尋求相關機構的協助,婦聯聽障文教基金會提供聽障兒學前聽語教學服務、聽力檢查、助聽輔具、聽力評估,並成立三個教學中心,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協助的家長,可打服務專線:02-23812811,讓專家為您解決相關問題。 |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
資料來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2/mamabox/s2baby02-80.asp
*****************************************************************************
新生兒聽力篩檢,做了嗎?
育兒生活 12月號 NO.271
育兒生活 12月號 NO.271
Part1‧寶寶の聽力發展
baby的聽力發展大概在胎兒時期就已經漸漸成型,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慧如表示,胎兒在母體內5~6個月大時,內耳構造便已發育到和成人大小差不多的狀態,而到了6個月大左右,耳內的聽覺神經就可以開始逐漸感受到母體的心跳與呼吸,接近7個月大時的胎兒,甚至可以對來自外界(非母體)的聲音產生反應,此時的胎教就很重要。由此可知,7個月大的胎兒其聽力構造已大致成熟。
「聽覺」是語言發展基礎
人體的各個感官看似各司其職,但實際上是相互牽連的系統,其中「耳朵」掌管接收外界聲音的要角,任何的外在聲響都由這個接受器第一步的接觸;接受到的資訊再透過大腦理解後,轉換各種指令才可繼續傳遞做出反應動作和回應。陳慧如醫師說明,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前提下,扮演接收器的「耳朵」的確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其完整性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語言仍需學習
若以正常的發展歷程來說,baby的聽覺系統在出生時已大致完備,但負責傳遞訊息給大腦做反應的聽覺中樞仍須靠外界聲音不斷的刺激,才得以發育完全;也就是說,baby即便擁有正常聽覺系統,若在出生後還沒接受任何語言或聲響的刺激,仍可能無法言語或無法使用正確語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牙牙學語」不是語言
出生滿6個月之前的baby,會有些牙牙學語的動作和聲音,其實只是一種出於本能的反應,還構不成有系統語言的意義;許多語言代表的意義,還是要經過反覆的學習才能正確表達並了解箇中感情。陳慧如醫師解釋就像是突然身處一個完全不同語言的國家,自己會因為聽不懂而無法反應或回覆的道理一樣,baby在尚未學習語言之前,的確對語言會有遲鈍呆滯的狀況。
滿6個月以後的baby,會像鸚鵡一樣重覆所聽到的語言,其實就是漸漸學習了解每句語言與其中的意義,並開始學習如何用語言回覆表達;而正常的孩子則約在1~2歲就可用簡單的語詞或是句子來溝通,但是聽障的小朋友則否(也因此錯過重要的學習發展時期)。因此,持續觀察孩子的聽力情況可是不能馬虎的工作。
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費用補助,有條件限制嗎?
一、101年起,凡3月15日(含)以後出生,設籍中華民國之新生兒在出生3個月內,於本署公告之「新生兒聽力篩檢特約醫療機構」接受篩檢個案,檢查費用由政府負擔,並由特約機構逕向政府申請每案新台幣700元篩檢經費。
二、為鼓勵民眾配合本施政服務目的,確實掌握新生兒於出生後3個月內即能接受篩檢,若逾3個月方接受篩檢之個案,不列入本補助方案對象,其篩檢費用得視各機構收費標準自行支付。
3歲前~聽障復健關鍵期
陳慧如醫師表示,3歲以前是聽力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要在此之前就把握療癒的機會,因此就算是聽力損失的孩童也能發展出最佳的語言能力,才不會影響未來對外的溝通、人際關係與親子互動。
如果baby能在6個月大以前被診斷出聽力損失,並配戴適合的輔助用具以及接受聽能創建課程,就能在3歲時正常發展出相當於同齡孩童的聽覺能力。
新生兒聽力篩檢的高危險標準
美國聽力篩檢的聯合委員會成立於1969年,其組成成員有聽力學家、耳鼻喉科學家、小兒科醫生及語言病理學家等。他們在1982年提出新生兒需要接受聽力篩檢的7種症狀,分別如下:
篩檢項目 | 症狀 | |
1 | 家族中有聽障歷史 | |
2 | 先天的感染 | 出生前後受到TORCH之感染,T(toxoplasmosis)為毒漿體病;O(other)是其他(如梅毒等);R(rubella)德國痲疹;C(cytomegalovirus)是巨細胞病毒;H(herpes simplex virus)是單純皰疹病毒。 |
3 | 生理方面的畸形 | 包括頭部、頸部、外耳畸形等。 |
4 | 體重少於1500公克 | 雖然對新生兒而言,體重與聽障無直接的相關,但是體重較輕者通常是早產兒(正常的懷孕期是在37~42週),發育尚未完全成熟。 |
5 | 血內膽紅素過多 | 血液內膽紅素濃度超過6~8mg/dl,就是血內膽紅素過多,一般的外表症狀為黃疸。根據統計約有5~10%的新生兒膽紅素濃度超過13mg/dl。 |
6 | 細菌性腦膜炎 | 細菌經由血液流動到達腦膜,常發生在早產兒的身上。 |
7 |
窒息或嚴重萎頓
(severe depresion)
|
窒息是指身體(包括腦)缺少氧氣。
窒息造成的原因有外在與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產鉗傷害、胸部受壓傷或是溺水;內在因素有肺疾病與心臟缺損。
艾帕葛(Apgar)得分最常被用來鑑定新生兒健康的情形,若是得分在0~3分、出生10分鐘內不會自行呼吸與出生兩小時內低血壓者都是符合此條件的高危險群新生兒。
|
Part2‧遺傳性聽障v.s.後天性聽障
在幼兒聽障的分類上面,目前則無統一標準,目前大部分採用「Paparella分類」,即將聽障依發生的時間分成先天性及非先天性。
遺傳性聽障
患有聽障的幼兒其聽力障礙約有50%是與遺傳有關的,而這些聽力損失可能是單側或雙側、輕度或重度、先天性或遲發性或進行性,也有可能合併其它部位的異常而成為某症候群。只是在臨床上仍無任何方法來治療這些聽力障礙,甚至無法阻止聽障情況的惡化;目前唯一的方法在孕前可透過遺傳性諮詢,來避免一些高危險群的爸比媽咪生下聽障baby。
遺傳性聽障包括了許多型式的內耳構造異常,耳蝸在正常狀況下會在胚胎第9週時已經發育,也因此,若無法在此之前發育完成或發育停止都會造成聽障。陳慧如醫師表示,現代醫學影像(包括CT,MRI)的發達,所以很多發育異常的情況可藉此診斷出來;依異常的嚴重程度來分類,常見的有以下5類:
Type 1‧Monichel氏畸型
此為最嚴重的一類,症狀為顯骨的岩部(petrous portion)及內耳都完全沒有發育,大約是胚胎第3週之前就有了發育障礙或受到傷害;由於內耳完全不存在,所以就算使用助聽器與人工電子耳都沒什麼任何幫助。
Type 2‧Mondini氏畸型
此類是有正常的耳蝸底圈,但中圈和頂圈中間則形成一個空腔,其中的骨分隔也不見了。因此常常伴隨有內淋巴管的不當擴大,但也有少數與其它症候群合併發生;此症狀大部份是先天性,但也有少部份是會以遲發性聽障來表現。
Type 3‧Scheibe’s卜畸型
此類症狀為骨性迷路(bony labyrinth)屬於完全正常狀態,且半規管和橢圓囊也完全正常,重點是在球囊和耳蝸都發育不良,因此微細的畸型構造包括:柯式器的分化不良、變形的耳蝸覆膜及塌陷的瑞氏膜。
Type 4‧Alexander’s畸型
此類就是耳蝸的柯氏器或螺旋神經節細胞發育不良,屬於高頻率的聽障,可使用助聽器來幫助障礙情況,幫助恢復正常聽力有幫助。
Type 5‧前庭導水管擴大症候群
前庭導水管擴大症候群(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通常會在電腦斷層的檢查發現前庭導水管過大,導致感音性聽力的損害;損害的部分可能單側或雙側,而且會逐漸惡化。
非遺傳性聽障
非遺傳性的聽障與先天性不同的是,此類患者在出生時並無聽障問題,但胚胎時期存有病因,只不過沒有立即表現出來,在出生後其實就會漸漸發生聽障;陳慧如醫師表示,先天性聽障比較不會再繼續惡化,但後天性的聽障則有惡化的可能。因此,臨床上及早檢測出聽力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
Type1‧病毒感染
媽咪懷孕前3個月感染到病毒,常常會造成胎兒的異常,最常見也最值得注意的兩類母體病毒感染是「德國麻疹病毒」及「巨大細胞病毒」。
德國麻疹病毒會引起baby的畸形症狀包括:心臟畸形、視力異常、智能不足及聽力障礙,尤其聽障發生的比率約為百分之五十且大多於兩側發生;德國麻疹病毒引起的聽障問題,被感染baby幾乎在新生兒期間無明顯症狀,而聽力障礙則會在後面才可能發生。
至於巨大細胞病毒則是美國最常見的胎兒病毒感染,估計每年約有四千例的先天性聽蟑是來自於胎兒期的巨大細胞病毒感染所引起;要特別注意的是巨大細胞病毒引起單側聽障並非就此停住,正常的一邊也有可能會慢慢喪失聽力,所以必須每半年做一次聽力檢查。
Type2‧藥物耳毒性
臨床上有許多藥物已被證明對耳朵有毒性,包括抗癌藥物cisplatin、aminoglycoside類的抗生素及某些利尿劑、奎寧等;其中被會經過胎盤由母體影響到胎兒聽力的有毒藥物則是奎寧及streptomycin、gentamicin、tobramycin、amikacin等aminoglycoside類的抗生素。
值得注意的名噪一時的thalidomide,此藥物成分會引起胎兒多重畸型,其中也包括聽力障礙,但這款藥物早已在多年前就禁用於媽咪懷孕期間。
Type3‧核質性黃疤
母體與胎兒血型不同會所引起溶血,導致胎兒膽紅質過高進而引起黃疸;嚴重的黃疸會損及中樞及周圍神經,並有可能出現智力不足、聽障與腦性麻痺等殘缺。
Type4‧早產兒
早產兒中約有百分之九的機率會有聽力的問題,引起的原因不外乎是高膽紅素血症、產程中缺氧、產程中的低溫過低等,另外媽咪在懷孕時期暴露於輻射線下,也有可能造成baby的聽力障礙。
Type5‧代謝異常(矮小症)
主要是先天性甲狀腺機能低下造成磯的缺乏,引起的聽力障礙的種類可能是感音型、傳音型或混合型。
Part3‧如何檢測&觀察聽力
Baby的聽力障礙不易被發現,常常為爸比媽咪所忽略,因為baby不會說話看似正常的發展;陳慧如醫師表示即使是先進國家的baby,患有聽障問題的發現時間平均都是2~5歲。
不過人類的語言發展所謂的黃金期,目前被認定是2歲以前;若是這段期間沒有足夠的聽覺刺激,將無法發展出正常的語言系統。陳慧如醫師認為語言的發展不全或遲緩,會對於孩子進入社會造成嚴重的隱憂;因此,早期發現聽障問題並予以治療或復健,才是聽障baby重要的學習課題。
常見5種幼兒聽力檢查
行政院衛生署認證及公告之「新生兒聽力篩檢特約醫療機構」(可至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查詢或洽詢當地衛生局),現已提供篩檢服務:若是新生兒原接生院所未提供篩檢服務或無法於出院前完成篩檢,出院後仍可在baby出生3個月內,找時間帶到特約機構接受篩檢。
選擇篩檢工具時,醫師會針對不同的baby,有最適合的篩檢工具;對新生兒其重要的是偵測出神經性聽障,因此耳聲傳射及聽性腦幹反應最為適合,而對學齡前幼童其中耳炎發生率高,聽阻聽力檢查是絕佳篩檢工具,等到學齡後的純音聽力篩檢就已足夠。目前常見的幼兒聽力篩檢,如下:
check1‧純音聽力檢查
適合對象:學齡以上的幼童,不適合學齡以下的幼兒
就是以測量baby對各頻率的純音聽力閾值,來檢測聽力是否在正常狀況。其篩檢內容分為觀察聽力檢查及遊戲聽力檢查,而這二種聽力檢查其實就是針對無法表達的baby檢測其對聲音的反應。
不過此檢查的耗時較久,且篩檢須經由專業資深聽力師執行及操作,所以比較不適合用來做常態的聽力篩檢。
check2‧純音聽力檢查
適合對象:對較小的兒童不能使用
語音聽力檢查是測量幼童分辨語音的能力,因此必須是對語音稍加認識的大孩子才行。
check3‧聽阻聽力檢查
適合對象:合做中耳功能的篩檢
此方法是測量中耳的阻力及壓力變化,以及耳膜的運動性;此項檢查十分簡便、快速,透過此項檢查可以相當敏感地偵測出中耳積水、負壓等疾患。
check4‧.耳聲傳射檢查
適合對象:適合幼兒做內耳功能的篩檢
此類方法利用耳蝸的非線性特徵,測量外毛細胞的功能,此又可細分扭曲產物耳聲傳射和短暫誘發耳聲傳射。此篩檢的方式操作簡單、快速。敏感度、特異度、效率、信度均高,對還在發育成長的幼兒非常適合。
check5‧聽性腦幹反應檢查
適合對象:適合幼童
測量聽神經及腦幹對聲音的反應,因為不需要反應所以也發展出自動、快速的機器,是針對幼童所創造的聽力篩檢。
陳慧如
現職: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經歷:羅東聖母醫院小兒科主任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神經科兼任主治醫師
安安慢飛天使家庭關懷協會理事
* 資料來源:【BabyLife育兒生活】2012年12月號。http://www.mababy.com/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5F56396E87B2F0EB
*********************************************************************************
*********************************************************************************
嬰幼兒的聽力發展
| |
「我的小孩已經兩歲多了,可是他好像不太會講話。以前曾給其他醫師看過,也沒有說有什麼不對,只說等大一點再看看。可是眼看著同齡的小孩都已經可以講些簡單的句子了,他卻還是一言不發。不高興時,也只會咿呀亂叫。是不是他的舌繫帶太短了?要不要剪舌繫帶?」緊張的媽媽及焦急的阿嬤常會這麼問道。
其實兩三歲的小孩還沒有開始語言發展跡象時,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如小孩是否有智力問題及溝通障礙?聽力是否正常?在我們的經驗中,少部分嬰幼兒是智能問題,舌繫帶太短等喉部發聲器官異常佔極少數。聽覺異常才是小孩無法開口學說話的主要原因。因此,對這些語言發展落後的嬰幼兒,必須先做耳鼻喉的局部檢查,再考慮小孩是否聽力異常,並請小兒科評估其智能發展。 嬰幼兒的聽力檢查方法依年齡而異。一般而言,一歲多至三歲的嬰兒可先用行為觀察法。在隔音室中給予不同頻率及強度的聲音刺激,觀察是否有被嚇到,或嘗試去尋找聲音來源等反應。有時可用一些會動、會發光的玩具來吸引他的注意力,熟練的檢查者可以用這方法大致判定他的聽力閥值。但有時嬰兒的反應不佳或很快失去對聲音、玩具的興趣、注意力不好時,無法用行為觀察法來檢查他的聽力。 至於三到六歲的幼兒則可以用遊戲純音聽力檢查。方法是先訓練幼兒若有聽到聲音,可以用一些簡單的遊戲行為如丟積木來表示他有聽到這個聲音。或使用電腦化的遊戲純音聽力檢查儀,幼兒面對著一個有卡通人物的螢幕,若發出聲音刺淚且幼兒作出正確反應,則卡通人物會有吸引幼兒的動作變化作為獎勵,一邊遊戲一邊檢查聽力。因此可以大略測出幼兒各頻率聽力閥值。這幾種方法都必須靠嬰幼兒主動對聲音作出反應,再由檢查者觀察這些反應。故前提是嬰幼兒必須能合作、注意力要集中。因此嬰幼兒、家長及檢查者必須十分有耐心,有時必須重複多次,才能得到較為可靠的聽力圖。 對於注意力不集中,配合度差的嬰幼兒,可用聽性腦幹反應檢查。原理是給予一連串的聲音刺激,再用貼在頭上的電極反應紀錄,得知他的聽力閥值。優點是不需要幼兒主動配合、準確度較高。缺點是必須先予鎮靜,俟其睡著後才能作檢查。另外最近發展出來的耳音傳射檢查,可以測量內耳外毛細胞對刺淚音的反應,可以較為準確地測量嬰幼兒各個頻率的聽力閥值。但也需要在安靜狀況下才能檢查,而且聽力障礙較嚴重者不適用。 總之,嬰幼兒聽力異常是無法開始學講話的主要原因,由於其配合度較成人為差,聽力檢查常要重複多次,並用多種方法檢查才能較準確評估其聽力,從而及早開始配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作聽力復健工作,以掌握語言發展時機。 ~摘自台北榮民總醫院耳科 杜宗陽醫師著~
資料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eqJLKqGGkPGKzKC5yk9/article?mid=20249&prev=20250&l=f&fid=6
**************************************************************************** |